缺血预适应疗法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远隔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比较雒生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摘要]背景 大约2/3以上的择期PCI术会造成心肌损伤,表现为肌钙蛋白升高。
肌钙蛋白升高原因包括手术过程中斑块受压造成粥样硬化物质碎片栓塞微循环、冠状动脉边支闭塞或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
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的肌钙蛋白升高与后期心血管事件相关。
动物实验和少量临床研究报道,肢体缺血处理可以减轻预期的心肌损伤。
目的 通过在冠脉支架术围术期进行上肢短暂缺血处理,探讨在远离心脏的非致命器官缺血预适应或后适应,使心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得到保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支架;心肌损伤;预适应;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and post—conditioning Provides Similar Degree of Cardioprot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 Abstract ] Background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 is associated with troponin release in more than two third of cases. Troponin release i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arker of myocyte necrosis and infarction resulting from a form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downstream embolization of atheromatous material, and coronary side —branch occlusion.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procedure —related troponin release is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ny experiments and a few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could reduce the injury.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cardioprotection of remote non —vital organ isch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elective coronary stents implantation by transiently blocking brachial blood stream.[ Key words ] stent; myocardial injury; preconditioning; postconditioning。
十个问题让你学会缺血预适应
.
2、最简单安全的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
预适应多功能训练仪是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的 应激原理和“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原理,采用独家专 利技术研发、生产的二类医疗器械。
仪器不仅能检测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提前 预警;更能通过外在干预,有规律的阻断肢体动、静 脉血液流动,瞬间激活肢体腺苷、缓激肽和一氧化氮 等保护因子,促进血液循环。缺血预适应训练对心脑 血管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专家解读缺血预适应
他就是让胳膊进行一个反复的缺血, 缺血以后胳膊就会对这种缺血产生抵抗
经过肢体的反复的缺血训练,能够 让他对严重的心脏、脑的缺血产生保护
一个是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另一个是一旦发生血 管的重度狭窄或闭塞以后他可以产生治疗作用。
.
专家解读缺血预适应
博力杨教授: ♦ 北京安贞医院脑卒中科介入首席专家
缺血预适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起到一定的预防的作用。
缺血预适应使用人群广泛,不管有没 有病都可以用来预防和辅助治疗。
.
专家解读缺血预适应
周玉杰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 美国心脏病学院资深委员(FACC) ♦ 美国心律学会会员(FHRS) ♦ 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学会会员(FSCAI) ♦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 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缺血预适应
分类
按生化性质及结构
•
传统型PKC(cPKCs)
α、β1、β2、γ四种亚型 达 均在多种组织表
•
新型PKC(nPKCs) δ 、ε 、η 、θ 四种亚型
•
•
不典型PKC(aPKCs)
ξ、λ二种亚型 PKC-μ
激活
• 转位-激活学说 (1995) • 磷酸化转位学说(1997) 短暂缺血→内源性保护介质释放(腺苷、NE
KATP通道,尤其是mitoKATP通道
·触发因子
• ㈠腺苷 adenosine
·研究表明,腺苷及其受体参与了兔、狗、猪
的IPC保护心肌的作用,与鼠的PC作用无关
·短暂缺血可使腺苷水平较正常增加几倍,通
过A1、A2、A3受体诱导PC的保护作用
A3受体:启动PC作用,与A1受体发挥协同
作用
A2受体:扩张冠脉→改善冠脉血流 A1受体:强化PC作用,与A3受体发挥协同作 用,A1受体既参与早期保护效应,又参与了延迟保护 效应 ·目前证实,腺苷是通过Gipro-PLC(D)→PKC
·作用δ -阿片肽受体:阿片碱
以上内源性因子均通过
GiPro-PLC(D)-PKC 途径
·调节介质
• ㈠ 蛋白激酶C
概念
Protein Kinase C (PKC)
是一类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 , 可催化细胞内蛋
白质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是肌醇磷脂信号转导通
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可被许多因素激活,包括
生长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 在DP相已证实HSP70i、HSP27i等蛋白的表达增加
• HSP70i功能:保护心肌
(1)修复因缺血/缺氧所致胞内受损伤蛋白质 (2)修复因应激所致的蛋白合成和mRNA拼接迟钝 (3)调节胞内其他蛋白质的合成 (4)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
做缺血预适应训练体会与感悟
做缺血预适应训练体会与感悟缺血预适应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身体抗缺血缺氧能力的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享我作为一名职业写手,在参与缺血预适应训练过程中的体会与感悟。
一、初识缺血预适应训练在了解到缺血预适应训练之前,我对身体的抗压能力、耐力等方面一直抱有担忧。
尤其是在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下,身体时常出现疲惫、乏力等症状。
为了改善身体状况,我开始关注各种锻炼方法,并最终发现了缺血预适应训练。
二、训练过程中的体会1.认识到身体潜能:在参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人体具有巨大的潜能。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身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从而在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时,表现得更加从容。
2.克服心理恐惧:缺血预适应训练需要在模拟缺血缺氧的环境下进行,这对心理素质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在训练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调整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3.坚持与毅力:缺血预适应训练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毅力。
通过这次训练,我更加明白了“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三、感悟1.身体素质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我明显感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
不仅在应对高强度工作、生活压力时更加游刃有余,而且身体抵抗力也得到了增强。
2.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克服训练过程中的心理恐惧后,我发现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心态更加平和,能够冷静应对。
3.生活的启示:缺血预适应训练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其实正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舒适区,才能不断进步。
四、总结通过参与缺血预适应训练,我深刻体会到了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正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持锻炼,不断提高自己,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注:本文仅作为创作示例,不涉及具体训练方法及效果,请读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锻炼。
远程缺血预适应
远程缺血预适应目录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四、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五、远程缺血预适应在国内外科学研究与临床历程六、远程缺血预适应的应用与发展七、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器最新介绍一、远程缺血预适应的概念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也常被简称为RIP或RIPC,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RIP更好的内源性心肌保护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
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操作方法训练者持平躺或卧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上肢进行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保持5分钟,然后再放气休息5分钟,接着再加压至200-220毫米汞柱5分钟,这样做5个循环,共4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坚持长期训练,定期复查。
具体加压刻度设置,一般按照训练者的实际血压数加40毫米汞柱,比如正常血压为140毫米汞柱,则加压到180毫米汞柱就可以达到远隔缺血的效果。
三、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1、激发机体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释放心肌缺血后往往会发生再灌注现象,这会加重心肌的损伤,这是由于恢复血供后,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OFR)所致。
而SOD做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氧自由基的活性,心肌缺血预适应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激发SOD生成释放,从而有效遏制活性氧对心肌的攻击。
心肌供血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from buttermilk)和水反应生成尿酸和大量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血预适应训练真的假的
缺血预适应训练真的假的
缺血预适应训练(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raining)是一
种运动训练方法,旨在通过短期、间断性的缺血刺激来提高身体对
氧气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强运动表现和促进康复。
这种训练方法最
初是在医学领域中用于心脏手术等方面的研究,后来逐渐被运动科
学领域引入,并受到了广泛关注。
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短暂的缺氧刺激,激活体内
的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包括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血液循环、提
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效率等。
这些生理适应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力量和速度等运动表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缺血预适应训练也
被认为对于促进康复、减轻肌肉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有一定的益处。
然而,关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仍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运动表现,但也有一些
研究指出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导致血液
循环问题或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缺血预适应训练的长期效果
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来加以验证。
总的来说,缺血预适应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训练方法,具
有一定的潜力,但其效果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在进行这种训练时,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案,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
缺血适应训练的重新形容
缺血适应训练的重新形容缺血适应训练的重新定义概述:缺血适应训练(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训练方法,通过短期缺氧处理来促进机体对缺血缺氧的适应能力。
过去,人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缺血缺氧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适应训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缺血缺氧范畴,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过程。
简介:缺血适应训练最早被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人们观察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组织更加耐受缺血期间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他们开始探索缺血适应训练对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并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传统上,缺血适应训练主要通过短暂的缺血处理来模拟缺血缺氧情况。
在心脏病患者中,医生会通过间断性心脏缺血训练来提高心脏的耐受性。
然而,随着对缺血适应训练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包括缺氧、缺糖、缺营养等不同类型的适应性缺失与缺血适应训练有着相似的效果。
由浅入深地探索缺血适应训练的不同方面:1. 缺氧适应性:缺血适应训练最直接的作用是通过缺氧处理来促进机体对缺氧的适应。
缺氧适应性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它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氧化还原状态和能量供应等重要机制,从而提高细胞耐受力和生存能力。
2. 缺糖适应性:对于代谢受限的细胞和组织,缺血适应训练同样可以有效地提供保护。
缺糖适应性是缺血适应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调节葡萄糖代谢、抗氧化能力和细胞能量平衡来改善细胞对缺糖的耐受性。
3. 缺营养适应性:除了缺血缺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变化,缺血适应训练还可以调节细胞对营养和氧化应激的适应能力。
缺营养适应性是缺血适应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优化营养供应、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和改善细胞生存环境来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4. 广义的适应性:除了上述传统的缺血适应训练范畴,广义的适应性还包括了针对其他生理和病理状态的训练。
缺血适应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生理性缺血训练与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尽 管 PIT治疗 机 制仍 不清 楚 ,但 已经证 实 了有 关 的理
论 。首 先 ,正常骨骼 肌的缺血运动提高 了循环 系统 VEGF结 合到病 理缺血部位 ,且 冠脉狭窄 4周后 能够诱导 VEGF在骨 骼肌 的远隔表达 ,其 次 ,除了在肌 肉中VEGF的合成 ,循环 系统 T细胞 和单核 细胞嘲来源 的VEGF也是另一个合成渠 道 。近期研 究表 明 PIT通过 能量代谢 ,细胞迁移 ,蛋 白质折 叠和生成 ,增强缺血心肌 的血 管生成 ” 。从逻辑上讲 ,VEGF 的远隔表达意味着潜在的远隔血管生成。
1366 WWW.rehabi.cor n.cn
中田庸复医学垡志 2ol8年,第33卷,第11期
以保护 残 留的心肌 和减 少梗 死面积[17-18]。Lu等” 在慢 性心 肌 缺血猪模 型 的第 一冠状动 脉钝缘支 植入球囊 进行动 物实 验 ,结果 表明高强度运动能促进心肌缺血猪冠 状动脉侧支循 环 的形 成 。但 高强 度 运动 是 心血 管 病患 者 的一 个 重要 风 险 ¨20】。
生 理 性 缺 血 训 练 (physiological ischemia training。 PIT),是指正常 的骨骼肌用止血带 加压或等长收缩引起生理 性缺血 ,通过触发细胞分子机制促进侧 支血管形成来保护远 隔缺 血 区 ,促进缺 血 区功能恢 复 。这是 一种新 型 、安 全 、有 效 、无创心血管 康复 的血管生 成方法 。缺 血预处理 (isch— emic preconditioning,IPC)指 在致死 性缺血 事件发 生前 。诱 导一 系列短暂性 缺血再灌 注。 目前 有一个 明确 的共识 ,1PC 在所有研究过 的物 种中有心肌保护作用 ,且 被认为是迄今为 止对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 伤最 有保 护作用的干预措施 1。虽然 IPC已被广泛接受 ,但 PIT是一个新 的概念 ,即通 过运动训练 促进远 隔缺血部位侧 支循 环的形成 ,达 到长久保护 的作用 。 可能 会与 IPC混淆 ,二者具 有 相似 性 ,也 有许 多不 同之 处 。 本文将从二者概念及发 展 ,作用机制及 临床 研究 等多方面 阐 述 PIT的优 势 ,讨论 PIT与 IPC之 间的区别 。
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方法及步骤
缺血预适应训练的方法及步骤哥们儿,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缺血预适应训练这个话题吧,究竟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呢?跟着小弟我一步一步走,你就知道啦。
1.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缺血预适应训练。
其实就是通过断断续续的供氧来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这样就能提升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让自己更能够应对各种极限挑战。
1.1 那要怎么进行这种训练呢?其实很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进行间歇性低氧训练。
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让身体短暂感受氧气的匮乏,然后再补充氧气,多重复几次后身体就能慢慢适应这种状态了。
1.2 当然,不要贪多哦,慢慢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不要一下子就把自己逼到极限,适度的挑战才能让身体慢慢变强。
2. 接着,咱们得注意一下训练的时间和频次。
一般来说,最好是每周进行23次的
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时间不宜过长,频次也不宜过多,要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2.1 老铁,别以为天天玩这个就是好事,身体是会累坏的,适度滴训练才是王道。
2.2 要注意训练时间的选择,最好是在早晨或傍晚,气温适中,空气清新,这样训
练效果会更好哦。
3. 最后,咱们要注意恢复和营养补给的问题。
训练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3.1 切记,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部分哦,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休息,让身体有机会恢
复和成长。
3.2 吃喝玩乐要有度,营养均衡才能让训练效果更加明显。
记得啦,合理饮食才是身体的基石。
哥们儿,缺血预适应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来,不要急功近利。
只要坚持每天都有进步,就一定能够看到身体的变化。
加油!。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40例分析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 4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40名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给予一般恢复治疗和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恢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常规单纯药物治疗有效率65.0%。
结论使用TDFT-RIP-B2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神经功能前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目前临床上尚未出现明确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疾病。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远程缺血预适应作为一项新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缩小脑梗死的体积,对脑组织进行保护。
但该方法在国内的使用情况不多见[1]。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对患者危害较大,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其诊治需求持续升高。
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表现异常,因此改善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是治疗的重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影响,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
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集中于48~65岁,平均年龄(55±2.34)岁,病程1~3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集中于44~68岁,平均年龄(56±3.28)岁,病程2~4年。
所有患者均出现脑血管高度狭窄或者闭塞,此外,所有患者均排除脑梗死急性期者,认知功能正常,无经精神疾病。
经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主要为抗凝、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采用华法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2]。
所有患者进行认知教育。
1十个问题让你学会缺血预适应ppt课件
预适应刺激内源性物质腺苷的产生
腺苷参与心肌能量代 谢、扩张冠脉血管、增加 血流量;增加血管弹性; 调节睡眠。
20
预适应刺激内源性物质缓激肽的产生
引起血管扩张的一种肽
缓
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9肽物质,可以缩小急性缺血再 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
激
医学证实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肽
是一种血管舒张剂,也会导致尿钠增多,有助于调节血压
知心营养大课堂第一期
《十个问题让你学会缺血预适应》
天瑞·中食 健康与营养研究所 专业培训项目组 2017年4月22日
1
一、叔叔阿姨知道这是什么神器吗?
2
这是一台可以让你建立更多血管通路的训练神器! 这是一台相当于每天跑5000米的血管运动的神器! 这是一台可以救命的心脑保护伞—抗缺血缺氧训练,对急慢性心脑血管 疾病有良好效果! 这是一台可以全面心脑不衰的重要理疗神器! 这是《柳叶刀》中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中建议的临床 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 这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教授全力推荐的每日必做的训 练!
3
1、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原理
4
2、缺血预适应的发现
Murry博士关于缺血预适应的文章于1986年在美国循环杂志发表。
5
3、夯实的理论研究
6
7
8
9
10
11
二、 为啥必须得是双臂的预适应效果最好
12
1、双臂训练符合预适应训练必须遵循的严格要求
1、必须快速同时阻断动静脉血流; 2、必须掌握好压迫血管的时间和放松压力的时间; 3、必须掌握好阻断血流时压力值; 4、必须掌握好阻断血流过程中压力值的大小; 5、必须科学合理的释放压力,避免因血液的突然流通对血管造成损伤; 6、要把握好每次预适应的总时长。
缺血预适应对老年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缺血预适应对老年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发布时间:2022-06-08T07:23:17.4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李世珅[导读]缺血预适应对老年脑梗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李世珅(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福泉550599)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在缺血预适应下的具体疗效。
方法:于本院2021年12月份至2022年2月份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中选出80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治疗下的40例对照组,与缺血预适应治疗下的40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死亡率、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BI指数加以比较。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自为97.50%、82.50%,复发率2.50%、20.00%,死亡率0.00%、12.50%;NIHSS评分(4.57±0.48)分、(7.86±1.43)分,BI指数(67.97±6.87)分、(51.68±5.67)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缺血预适应在老年脑梗塞中疗效突出,既能促进老年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又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可作为优选疗法加以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塞;缺血预适应;常规治疗前言:老年人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其患上脑梗塞疾病的风险较高。
一旦出现肢体抽搐、意识模糊、口齿不清病症,应立即前往医院确诊。
待确诊后结合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常见疗法有激素疗法、溶栓治疗等。
往日多注重病症的一般处理。
若能加强缺血预适应治疗,有利于增强自理能力,使其拥有优良生活质量,预后价值好[1]。
本文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8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22/18,年龄(65.67±3.67)岁,自患者出现不适感至入院治疗间隔时间在1h-3.5h 以内,平均病程(3.12±0.68)h。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30例临床分析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3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1-06-01T10:49:52.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蒋文静[导读] (脑血栓)脑梗死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蒋文静 (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430033)【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28-02 【摘要】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在脑血管疾病(脑梗寒,脑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对30例有脑梗死常见早期征兆的患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
治疗一个疗程(半年后)进行全面查体,评估治疗效果,预测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结果30例患者全面有效。
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简单,复发率低,对大量中风前期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干预,除去其中风的根源,减少中风的发生及后果,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更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脑梗寒,脑血栓、早期干预(脑血栓)脑梗死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年轻化趋势[1],防治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为此,我科自2010.1-2010.11对出现脑梗塞(脑血栓)常见早期征兆;经CT-MRA诊断动脉样硬化重度狭窄或闭寒,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烟雾病患者等共30例行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13例,年龄>45-55岁,21人,年龄>55-75岁,9人;其中4例诊断为双侧颈A狭窄,1人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2人不能耐受手术治疗,1例右椎A闭塞;1例烟雾症患者;其余均为出现“发作性头晕,手脚麻木,力弱,耳鸣,视物成双或黑朦”等脑梗塞(脑血栓)的常见早期征兆患者。
1.2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坐位,双上肢与上脏处于同一平面,将健脑强心简易模拟仪水银血压计袖带缠绕于训练者的上臂上端,气囊加压至160-180mmHg,维持5分钟,随后释放气囊压力休息5分钟为一轮;每次边续重复5轮,共50分种,每天1次,定时,双侧交替进行,6个月为一疗程2 结果治疗前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量,脑代谢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查,作为基础数据便于疗效和预后评估;定期检查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控制情况[2];治疗一个疗程(半年)后,进行全面查体,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量,脑代谢和生物治性物质的检查,评估治疗效果,预测脑血管病发作的可能性。
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
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是一种通过短暂的缺氧训练来提高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的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中,以提高他们的耐力和体能水平。
下面将从原理、方法和效果三个方面来介绍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
原理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短暂的缺氧训练来刺激身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而提高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
在缺氧的情况下,身体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血液流动性、提高氧气利用效率等,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能水平。
方法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的具体方法是通过短暂的缺氧训练来刺激身体产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低氧训练、高原训练、间歇性缺氧训练等。
其中,间歇性缺氧训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在训练中间加入短暂的缺氧训练来刺激身体产生适应性反应。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 间歇性缺氧训练:在训练中间加入短暂的缺氧训练,如在跑步中间加入短暂的缺氧训练。
2. 低氧训练:在低氧环境下进行训练,如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
3. 高原训练: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训练,如在青藏高原进行训练。
效果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耐力和体能水平: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能水平。
2. 改善心肺功能: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氧气利用效率。
3. 促进康复: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可以促进康复,加速身体的恢复。
总之,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能水平,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康复。
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应该加入缺血预适应训练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训练效果。
预适应训练仪是什么?
预适应训练仪(宜博士)一、远程缺血预适应是什么?远程缺血预适应是在1986年由美国murry博士率先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经常对人体进行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
能够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急机制。
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
这些物质参与保护心肌和能量代谢)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因为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
有效的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缓解三高、物理康复治疗)二、预适应训练的主要作用:1增加血管弹性;2使血管壁光滑;3扩张血管;4促进血液循环;5防止血栓形成;6改善睡眠;7调整血压;8侧支循环建立(潜在的开通);9预防心梗脑栓;10减少坏死面积,减轻后遗症程度;11加快病后身体恢复;三、预适应训练适应人群:心肌梗塞、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及三高、脑缺氧、心脏搭桥术后康复、中风偏瘫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人群、过度劳累的工作族、对心脑血管健康有需求的人群案例一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250万,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卒中幸存者约有600-700万。
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已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经过相关实践验证,人的肢体预先接收短暂、非致死性的缺氧后、可以产生自身内源性保护物质。
能够减轻随后发生的持续更长时间的缺血引起的心肌梗塞。
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称为缺血预适应。
四、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工作原理:采用独创的泵压智能技术,符合相关实践验证,能通过外在干预、有规则的短暂阻断肢体(上肢或下肢)动脉、静脉血液流动,瞬间大量激活肢体腺苷、缓激肽和一氧化氮等保护因子,经过反复短暂的缺血、再灌注、即可达到缺血性适应的效果,对心脑血管及其他器官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根源呵护心脑血管的有效方法。
五、国家三十多年权威理论远程缺血预适应的作用机制: 1 激发机体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释放心肌缺血后往往会发生再灌注现象,这会加重心肌的损伤,这是由于恢复供血后,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所致。
缺血预适应训练科普
缺血预适应训练科普嘿,咱今儿来聊聊缺血预适应训练这个事儿啊!你可别小瞧它,这可是个挺神奇的玩意儿呢!咱先来说说啥是缺血预适应训练。
就好比咱的身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血管啊就像是机器里的管道。
有时候这管道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比如血流不太通畅啥的。
那缺血预适应训练呢,就是提前让身体适应一下这种缺血的状态,就好像给身体打个预防针一样,让它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你想想看,要是身体从来没经历过这种小小的缺血挑战,真到了关键时刻,那不就容易慌了神嘛!但要是经过了缺血预适应训练,就像是士兵经过了特训,遇到情况就能更从容应对啦!这难道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吗?有人可能会问啦,这缺血预适应训练到底咋弄呢?其实方法挺简单的,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段,让身体局部短暂地缺血,然后再恢复血流。
别一听就害怕啊,这都是在安全范围内的操作呢!比如说,现在有专门的仪器可以帮忙做这个训练呢。
就好像给身体请了个私人教练一样,引导着身体一步一步来适应。
而且哦,这种训练可不是一次就行的,得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让身体真正记住这种感觉,真到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呀。
那缺血预适应训练有啥好处呢?嘿,那可多了去了!它可以帮助咱们增强身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保护甲。
这样以后万一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心脏或者大脑短暂缺血啥的,身体就能更好地应对,减少损伤的风险。
这就好比是给身体存了一笔健康财富啊!你说值不值?而且,它还可能对一些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有帮助呢,是不是很厉害?咱再换个角度想想,要是能通过这么简单的训练就能让身体更健康,那咱为啥不试试呢?就好比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做个小小的投资,最后却能收获大大的健康回报,多划算呀!咱平时总说要爱护身体,要健康生活,这缺血预适应训练不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嘛。
别再觉得这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啦,其实它就在咱身边,很接地气的呢!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缺血预适应训练,它可是咱身体健康的一个小秘密武器呢!都赶紧行动起来,给自己的身体来个特别的训练吧!让咱的身体更强壮,更健康,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就是我对缺血预适应训练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的影响
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血供状态的影响王新天津第四中心医院。
300000摘要:目的探析上臂式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仪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分为两组给予不同规格治疗手段,重点对观察组给予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脑氧代谢等指标比较,采用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讨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治疗,采用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治疗效果良好,能给改善患者大脑机能。
关键词:缺血性血管疾病;神经功能;脑缺血远隔预适应前言经济在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也逐渐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逐渐普遍,这对患者的健康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与挑战,甚至不少患者因为脑血管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死亡。
因此,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需求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还没有很明确,很多临床上的治疗方法都是依托经验,有研究表明,有些措施可以干预脑血管疾病,可以有效的保护脑组织,通过缩小脑梗死体积的途径来干预,这种方法叫做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
本文以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临床试验对象,研究上臂式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诊的患者100例,患者均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所有患者均有头痛、语言功能障碍、四肢无力、头晕等临床症状。
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50例患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0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情况良好,都未切除颈动脉内膜;经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中闭塞或重度狭窄;所有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都能给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脏器严重损害、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患者卧床治疗。
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使用甲钻胺、硝苯地平等药物进行改善循环、抗凝等治疗,用药剂量以及疗程都取决于患者自身情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1]。
预适应训练仪
预适应训练仪(脑心健)什么是远程缺血预适应?远程缺血预适应简称RIPC或RIP,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比RIP更好的内源性保护手段,所以RIP一直是心脑缺血性疾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内源性物理疗法,对于心脑血管有着难以替代的保护作用。
预适应训练的研究与发展历程1986年,美国Murry博士率先提出缺血预适应的概念;1993年,Przyklenk等首次提出远程缺血预处理的概念;1997年,Ikonomidis发现,缺血预适应能产生保护大脑的腺苷A1、A2受体;2000年,Moncayo等对249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表明:缺血预适应有利于患者缩小梗死范围,减轻临床症状,加快恢复;2007年,Wu研究发现,缺血预适应能合成体内一氧化氮(NO),有利于心肌对缺血的耐受力;2011年,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问世,让国内外30多年医学临床科研技术“预适应训练治疗法”医学理论,转化为实践。
2018年,中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内近百家三甲医院及国外权威医疗机构研究结果表明:肢体远程缺血预适应产生对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及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预适应训练仪适应症状及现象脑心健预适应训练仪,通过上臂间歇缺血训练,辅助提高远程器官缺血预适应能力。
人体器官缺血的病症及现象如下:适应症状:1、基本症状:心肌缺血、脑缺血、脑缺氧、脑萎缩、脑小血管疾病;2、高危症状:冠心病、脑卒中、偏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脑烟雾症、眩晕症;3、疑难杂症:偏头痛、紧张抑郁、静脉曲张、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病)。
适应现象:1、易控现象:缺少运动、吸烟酗酒;2、难控现象:高原反应、过度劳累、肥胖超重。
适应手术:1、器官手术围术期辅助;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PCI)术前预防及术后康复;3、心脏搭桥术后康复;4、肾脏、肺等重要脏器的术后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预适应疗法
缺血预适应是指机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诱导缺血器官以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脑、肝、肾),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
即调动机体的自身防御和修复机能,达到脑缺血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缺血预适应疗法不但在严重缺血前有效,而且在发生严重缺血时,以及严重缺血发生之后,同样能产生减轻损伤、改善预后的效果。
该疗法可控制或减少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如头晕、肢体麻木、偏瘫等),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量,使血流量满足代谢的需要,有助于改善症状,延长中风急救时间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除了缺血预适应训练外,还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戒除烟酒,改变饮食习惯和加强锻炼。
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取平卧位或半坐位,可以在打气前高举手臂1分钟,快速打好气后再放下。
2.打气要快,快速阻断血流。
打气速度缓慢会导致胳膊发胀青紫。
3.放气要慢,防止快速充血导致的“止血带休克”现象的发生。
4.最好有人陪伴,以便观察。
出现不适时,应停止训练,延长休息时间,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5.可双侧上肢交替进行。
6.治疗时袖带尽量往上套,目的是使更多的组织缺血。
7.在训练前先测量一次血压,训练时在正常血压基础上加40毫米汞柱加压进行阻断,就能完全把血流阻断。
8.第一次治疗时,阻断2分钟。
训练几天以后,逐步增加阻断时间,循序渐进。
9.每次阻断5分钟,放气后休息5分钟为一轮,一共做45分钟。
上午五轮,下午五轮。
10.上肢出现麻胀属于正常现象
11.6个月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