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合集下载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摘要: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食用菌文化是古田县最具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目前古田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古田特色;发展abstract: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is the superior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industry. the culture of chen jinggu, yuan ying and edible mushroom i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unique local feature of gutian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tian curture industry and the reasons,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culture industry are proposed.key words: resource superiority; cultur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gutian;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文化产业是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黄金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形式与政策》参考资料

《形式与政策》参考资料

《形势与政策》复习资料参考1、请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

一、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建立现代农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当前,要推进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科技的力量,必须切实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产业发展需求,遵循农业科技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二、成就1.着眼于粮食安全,不断探索新农艺、新模式2.着眼于有效供给,不断探索新品种、新技术3.着眼于生产保障,解决农业生产能力提高问题,不断探索新体系、新农机4.政策支撑,开创了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5.创新工作,积累了农业科技发展新经验四、问题1.支撑现代农业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仍然不高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4.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5.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6.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三、解决方法1。

要适应基本国情实际,走中国式技术发展道路2.要把握科技发展特点,遵循科技发展规律3.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创新能力建设4.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政府投入责任5.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总之,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要立足产业需求、把握科技规律、加强自主创新,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强化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为保障,同时以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智力支撑,以调整农业技术路径、完善农技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为抓手,紧扣现代农业发展这个主题。

坚定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充满光明和希望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2、结合2012两会精神,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应如何应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所表现出的危机是源于“美国所谓的次贷危机蔓延”,“越南经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国际原油涨价和粮食紧缺危机”。

但是,真正对我国经济起直接作用的还是高企的油价和美元的贬值。

谈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谈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谈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关键词] 文化;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发展战略[摘要] 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现象,文化也是生产力,并且与政治、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本源和基石,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民众文化是实现“文化产业”的主要基础和来源。

文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历史积淀的时代硕果。

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战略日益彰显文化的魅力。

文化之于文化产业,是水之源、木之本。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是文化积淀之时代硕果。

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战略日益彰显文化的魅力。

一、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最早联缀使用见《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献中正式出现了“文化”一词,如“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第一次指文治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与《易经》所谓的“文化”有了不同的含义。

我们现在通用的“文化”一词,首先是日本学者在译介西方有关词汇时使用的,然后又由留日学生引用回来。

而在西语中,本义为作物的耕种和栽培(culture),后又逐渐引申到精神领域。

1790年,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写道:“在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里面,产生一种达到任何自行抉择的目的的能力,从而也就是产生一种使一个存在者自由地抉择其目的之能力的就是文化。

”1康德的定义突出了文化主体改造自然的活动及其功能。

此后,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可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说。

所谓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总和,即指人类超越本能的、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而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观念形态的文化。

我们这里谈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即与经济、政治等并列的精神文化。

文化也是生产力。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借助于生产资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思维能力,在与劳动对象的结合中产生的,没有生产力的生产是不存在的。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

牡丹江不仅是一座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文化,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但是,如何挖掘与利用素有“红色丝绸之路”美誉的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并与自然生态和民族风光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牡丹江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一、牡丹江红色文化资源概述牡丹江有着丰富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牡丹江人民前赴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牡丹江儿女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形成了牡丹江特定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并由此孕育和发展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1、牡丹江有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牡丹江早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先驱者通过中东铁路(今滨洲、滨绥铁路)这条红色通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传入东北。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26年,以中东铁路工人为中坚力量的先进分子在横道河子站附近的七里地建立了牡丹江最早、参加人数最多的党组织,红色的火种从此便呈星火燎原之势,在白山黑水间迅速蔓延开来。

牡丹江素有反对侵略、不畏列强的光荣传统。

1931年,日寇制造“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将牡丹江确定为伪东满省公署,实行旨在摧毁中国人民反抗意志的奴化教育,牡丹江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高举抗日战旗,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日本关东军三、四十万人不能入关作战,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全国各地战场的对日作战,为我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思维、开放包容—我眼中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文化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开放包容—我眼中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文化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开放包容—我眼中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文化发展之路新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而文化则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因此文化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文化的发展之路也更加重要,必须注重创新思维和开放包容。

我所理解的创新思维,是指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有益的创新和变革,以符合当代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中。

这种创新思维不仅包括技术上的革新,还包括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上的创新。

例如,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适应现代审美需求,加入现代艺术的元素,以及广泛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从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形成了新的艺术品位和文化标准。

同时,开放包容则意味着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包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融合,以及跨界学习和融合,推动文化多元化前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也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也趋于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包容精神的提出,可以促进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式现代文化企图转型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和时代发展。

在创新思维和开放包容的前提下,中国式现代文化的发展之路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应当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之尽快进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格局中来。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应当在保持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审美、现代科技等要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文化的大交汇中来。

第二,应当着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大力推进中国现代文化的更快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创新型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它在传承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现代艺术形态、现代科技手段和行业规模化为依托,使文化元素更好地适应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第三,应当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是人民生产和创造的过程,而文化生活则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

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先不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资源是何其丰富多样,仅就区域文化资源而言,就包括区域环境内的地理、人文、人力资源。

有许多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和拥有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

浙江横店本是偏僻山村,可是已经被开发、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基地;常州并无恐龙资源,但也开设了“恐龙主题公园”,而且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要在空间集聚,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意-领军型人才。

人力资源的作用绝不比物力资源次要。

佛罗里达把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浓缩为人才、技术和包容度三方面,值得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工夫。

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一定会看准什么是可利用的资源,一定会把它开发利用好。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人才、创意是基本条件。

我们一再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意是根本手段。

作为基本条件,这些都没有的话或者一点都不在的话,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就很困难。

市场机制、资本投入,我特别强调了资本投入量的多少和门槛的高低,资本进入环境的好坏对文化产业构成了核心要素,还有产业链,商业模式、产业集群等等,这是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失败。

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等表征和符号,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你被创意了,它是有作用的,如果你被创意,这个文化资源只不过是文化资源而已。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化传承断层文化传承断层是当前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变革等多种原因,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导致文化传承链条断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文化创新不足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创新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创新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文化资源保护不力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意识,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体系建设,完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

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产业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比较突出。

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在当前的文化传承发展中,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

(完整版)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完整版)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关系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资源的关系——以西塘古镇旅游纪念品开发为例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是一个文化产业强国,这是因为对文化资源优势的认识有偏颇。

其实,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服务的过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为文化资源所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有去资源化的思想。

那么如何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少不了创意的支撑、技术的支持和合理的营销手段。

文化资源的一大特性是非独占性,即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是可供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谁的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利用异地文化资源开发自己文化产品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更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

位于我国浙江省嘉善县的西塘古镇的旅游产业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西塘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吴根越角"之称。

但是,在富饶美丽的江南,这样的古镇非常多,风格大多类似,商业化气息浓重,西塘与其他古镇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西塘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它的旅游纪念品颇具特色。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我国各大景点的旅游纪念品趋同化严重,游客常常抱怨在某地买到的所谓特色纪念品到了另一个地方也可以看到。

前面提到,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少不了创意的支撑,西塘古镇的旅游纪念品具有丰富的创意,也成为其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下面就分析一下西塘古镇的旅游纪念品是如何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得到发展的。

首先,西塘的旅游纪念品能与当地风土人情充分结合,展示西塘特色文化,比如根据当地放河灯的风俗习惯,会出售各种式样代表各种愿望的河灯供游人许愿。

而且会结合游客的特点开设一些特色店面,由于西塘古镇商业化气息较淡,常常吸引艺术家、学者和一些释放压力的游客来到这里,所以这里的旅游纪念品小店会与酒吧、咖啡屋等结合,在舒缓慵懒的情调中使游客感到放松。

古代中国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内容包括了社会组织、传统知识、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家,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一、文化产业与古代中国文化的联系文化产业是新世纪的发展重点,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了文学、电视、电影、音乐、广告等多种艺术及娱乐形式。

而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例如,中国传统文学,从楚辞、汉赋、唐诗等经典作品,到现代小说散文,都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如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密切联系。

二、古代中国文化对于当代文化产业的影响1.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代中国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了高超的技艺、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等,为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素材。

例如,古代中国的书法、绘画、工艺品等,在现代的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传统文学、传统音乐等也成为了当代文学和音乐的重要渊源,为现代文化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

2.强烈的文化认同古代中国文化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和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柱。

其具有人文精神、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多种方面。

这种历史文化传承的特点,使得中国人形成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向世界输出的重要文化元素。

3.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历史文化传承为当代的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古代中国曾有过众多的文化创新,如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唐太宗为创新诗歌风格而全盛唐风等。

这种创新思想和文化传统也成为了现代企业创新、文学艺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助力。

三、发展古代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措施1.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十分重要。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

文化遗产的社会与经济影响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建筑、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音乐、戏剧、传统节日等。

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国一地的独特标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探讨文化遗产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1. 促进身份认同与社会凝聚力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地区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

通过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传统,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例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不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让当地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感受,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认同。

2. 保护和传承人类智慧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人类智慧的演进和传承。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学习智慧,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

例如,古建筑、古书籍、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文化遗产的形式,通过它们的保存和传承,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了解和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及传统的工艺技术。

3.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文化遗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享受和娱乐活动。

例如,传统音乐、戏剧、舞蹈等演出可以给人们带来开心和愉悦,让人们从繁忙的生活中得到放松和舒缓。

同时,文化遗产还能为社会创造出许多艺术和文化的工作机会,例如乐团、舞蹈团、艺术馆、博物馆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的平台。

二、经济影响1.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文化遗产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资源。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亲身体验这些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传统活动。

旅游业的兴起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地泰姬陵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不仅拉动了印度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繁荣。

2. 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灵感来源。

创意产业以文化遗产为基础,通过创新和设计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辨析

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辨析

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辨析摘要: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文化资源进行结构分析使得其产业化发展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文化资源可以分为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文化创意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是物化的、静止的,历史人文资源是过去式的,文化创意资源是现在进行时的,是其结构中最能动、最活跃的核心因素。

西藏文化资源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此为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匮乏的文化创意资源又制约着其发展。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分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西藏的特殊区情使得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必须同样积极地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在西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过程要促进文化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以旅游文化业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业为引擎。

关键词:西藏;文化资源;结构分析;两重属性;产业化文化是人类群体的存在方式及存在意义,文化的“定义丛林”现象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句话。

作为与自然相对的概念,自从“人”这个物种出现在地球伊始,文化即伴随人类生存的始终。

文化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类群体的精神、意志、情感、技术、审美等综合因素的反应,具有突出的时代性。

一、文化资源的结构分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学界对文化资源尚未形成统一定义,但并不妨碍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对事物进行结构分析,本身就是接近事物本质的一种方式与视角。

基于此种认知,本文选择从广义上对文化资源进行结构分析而绕开对其进行精确定义(此种方式当然存在某种程度的逻辑漏洞)。

从广义而言,文化资源是在既往的生存活动过程中印刻于纯粹自然界的一切痕迹和未来的创造潜力。

本文尝试把文化资源分为三类,即: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文化创意资源。

其中,自然生态资源是相对纯粹的物化资源,是人类一切生存活动的基础。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在人类活动几乎遍及地球每个角落的今天,几乎不存在完全独立于人类的自然界)。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关系辨析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关系辨析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关系辨析作者:郑洵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学界对于文化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二者关系的研究,人们习惯将文化资源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

本文立足于上述背景,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与辨析,包括其相似性、差异性以及二者同文化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1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的相似性1.1 产生根源相似文化资源是一种柔性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和活动所利用的,具有文化要素及品相的各类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以“创造性”思想为核心并与其他各种投入相结合而组成各类文化产品的经济活动所要利用的相关资源。

二者皆属于“文化”范畴之内,是“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的构建与传达。

虽然文化产业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达,但与其相关的产业活动都无法脱离“文化性”的内在核心,即存在于共同的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传承、发展和创新中。

[1]此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来凸显自身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

例如,自1983年举办的洛阳牡丹花会,年年皆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景象,洛阳市政府也将牡丹栽培作为发展经济的旅游资源来开发,这一切源自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花鸟文化的热衷。

总之,二者产生于“文化”,作用于“文化”,在以“文化”为核心的资源要素下,成为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

1.2 分类构成相似从分类上看,二者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植被、湖泊、山川等可直接被利用的、富有特色生态景观的自然资源,也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等人文资源等。

从构成上看,二者不仅包含了有形文化资源。

例如,绘画、书法、雕塑等物质性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包含了无形文化资源。

例如,存在于观念、思想中的文化能力与文化制度。

[2]人们在利用资源进行文化生产时,其结果既包含着静态的自然属性,也存在动态的社会属性,这亦是两者所具备的基本属性之一。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形态。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形成历程长、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传统文化形态受到了威胁和冲击,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给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传统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体现出的是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价值。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文化传统等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具有民族意识的未成年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古镇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很多古镇都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

开发古镇文化资源有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提高古镇的文化知名度。

比如周庄古镇,通过对传统建筑、文物、历史文化等的保护和开发,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的文化旅游业。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的一大优秀传统文化,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精髓。

挖掘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可以提高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升。

比如四川的宜宾竹编,通过对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保护和再生产,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完美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充满时代感的竹编产品,为宜宾市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统节日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道。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可以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通过文化衍生产生对应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节日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比如江苏南通周庄节,它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节日文化和商业活动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与节庆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极大地推动了周庄地区文化旅游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

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麒麟区越州镇潦浒陶瓷小镇为例摘要: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备受全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

本文以曲靖为例,在分析其文化产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探析作为为云南省重要工业基地的曲靖,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而有力推动曲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在全球都被受重视的“朝阳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兴起、发展和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政策大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形成从上至下的良性发展态势。

这给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曲靖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阻碍与问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曲靖是云南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门类齐全,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工业原料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过去总以“云南老工业重地”的城市印象示人。

如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曲靖城市发展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一)曲靖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1.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发展体系2021年4月,省委省政府对曲靖作出了“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这片热土在逐渐清晰的目标定位下悄然蝶变,为曲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曲靖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优化服务效能、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 11 个,文化馆 10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38 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679 个,设置率达 100%,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文化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

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题库答案

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题库答案

1、【单选题】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周长都是十五公里左右,但是()的人文景观丰富得多。

正确答案:A2、【单选题】北宋时期,将南京玄武湖围湖造田,影响城市生态的江宁太守是()。

正确答案:A3、【单选题】杭州西湖中有白堤和苏堤。

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

苏堤是()主持修筑的,为西湖文脉的传承奠定了重要基础。

正确答案:C4、【单选题】因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南京城里一度“有水必臭”。

当年桨声灯影的秦淮河被南京人自嘲为()。

正确答案:B5、【单选题】房地产开发为牟取最大利润,(),造成地面、地下大量历史文化遗产被毁。

正确答案:D6、【单选题】二十一世纪初,有专家宣扬社会发展就要“不惜打破坛坛罐罐”。

这里“坛坛罐罐”指的是()。

正确答案:B7、【单选题】随着城市产业转型,()逐渐成为实体经济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D8、【单选题】文化资源不是消耗性资源,不会像其他资源那样(),而是越积累越丰厚,所以能生生不息,持续不断。

正确答案:C9、【单选题】()是最重要的城市竞争力。

正确答案:A10、【单选题】因为在土地开发前坚持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六朝建康都城夯土墙遗址,这一珍贵遗址得到保护,2014年建成了南京的又一家博物馆()。

正确答案:B11、【单选题】当前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中,()保护相对较好。

如南京明城墙风光带,保护范围包括城墙本体、护城河、周边控制地带和绿化景观。

正确答案:A12、【单选题】()是文化资源保护的重灾区。

虽然有动工前考古的规定,但由于时间紧、经费缺,常常只能做抽样考古。

而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几乎都是被暗中毁掉。

正确答案:C13、【单选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牵涉到众多专业,相关专家学者应该发挥更多作用。

准确地说,()应该让专家学者发挥更多作用。

正确答案:B14、【单选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性强,急需专门人才,目前人才()的情况相当严重,这一状态亟待改变。

正确答案:A15、【单选题】因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在南京建者,所以南京号称()。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文化产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的价值文化资源是指社会历史、客观环境、人文记录等方面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和能源,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

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具有价值保藏、陈列、展示和传播的属性,对于完善社会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推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资源对于完善社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

仅仅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和新闻报道,我们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的魅力。

有些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如文化生态、民俗活动等,需要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层内涵。

因此,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可以促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资源,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增强本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和地区,文化资源更是他们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因此,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文化资源对于推进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得到证实,具有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地区收入、带动城市发展等多重经济效益。

特别是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及其衍生品为核心,以知识、创意、技术、信息等为支撑,通过群众性、市场化的方式,以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主导,经过复制、传播、销售、利益分配等环节的集成性、组织性经济活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同时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产业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与繁荣。

政策与鼓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它们的实现需要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与配合。

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宏州2022—2023年度高三年级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

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

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

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

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来源,而文化产业则是文化资源商业化和价值化的重要途径。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核心是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了历史、民俗、艺术、文学、语言、哲学等各种人类的精神文化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

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商业开发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虽然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只有经过商业开发,才能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进而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

商业开发可以是文化资源的创意性转化,也可以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型开发方式,这些都能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下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主要关系:1. 相互依赖: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来源。

没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土壤。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挖掘文化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2. 相互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会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从而使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得文化资源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来。

3. 转化与创新:文化产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和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使其具有市场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形式得到丰富和拓展,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活化与传承。

4. 经济价值: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资源的产业链延伸,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5. 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传播与交流,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资源原文与解析

文化资源原文与解析

文化资源原文与解析文化资源是指以文化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教育、民族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它承载着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的传统、观念、智慧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资源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以一篇原文和对其的解析,探讨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

原文:文化资源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教育、科技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财富的总和。

文化资源包括书籍、档案、文字、图片、音韵、影像、建筑、器物、遗址、遗迹、文物、法规文献、学术资料和民间文化传统等,它们以不同的形式的存在着。

这些资源有助于人们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个体的思想世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文化资源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包含了具有历史、艺术、教育、科技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财富。

其中,书籍、档案、文字、图片、音韵、影像、建筑、器物等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能够通过触摸、视觉、听觉等感官方式传达信息;而遗址、遗迹、文物、法规文献、学术资料和民间文化传统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则通过传统习俗、口头传承和历史记忆等方式传递社会和民族的价值观。

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价值:文化资源承载着一个社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们是社会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研究和利用文化资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加深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 教育价值:文化资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拓宽人们的知识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接触和学习文化资源,人们可以了解历史事件、艺术成就、科学发现等,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 经济价值: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

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都依赖于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挖掘和开发文化资源,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科学价值:文化资源在文化研究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

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先不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资源是何其丰富多样,仅就区域文化资源而言,就包括区域环境内的地理、人文、人力资源。

有许多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和拥有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

浙江横店本是偏僻山村,可是已经被开发、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基地;常州并无恐龙资源,但也开设了“恐龙主题公园”,而且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要在空间集聚,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意-领军型人才。

人力资源的作用绝不比物力资源次要。

佛罗里达把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浓缩为人才、技术和包容度三方面,值得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工夫。

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一定会看准什么是可利用的资源,一定会把它开发利用好。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人才、创意是基本条件。

我们一再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意是根本手段。

作为基本条件,这些都没有的话或者一点都不在的话,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就很困难。

市场机制、资本投入,我特别强调了资本投入量的多少和门槛的高低,资本进入环境的好坏对文化产业构成了核心要素,还有产业链,商业模式、产业集群等等,这是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失败。

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等表征和符号,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你被创意了,它是有作用的,如果你被创意,这个文化资源只不过是文化资源而已。

我们回过头来看洛阳,洛阳的白马寺,龙门石窟,唐三彩,如果我们想开发洛阳重大题材,我们可以通过电影、动画进行高水准创意,打造出作品来,如果仅仅是一个博物馆,那就是一个象征符号。

这就是为什么洛阳那么多这么著名的,它成为中国在牡丹上的符号,但是这个资源只是资源而已。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况概括起来,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历史文化资源和无形历史文化资源两大类。

1、有形资源。

包括遗址类博物馆类古建筑类石窟、碑刻类。

传统产品类:最能代表洛阳,且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品种有:洛阳唐三彩、洛阳宫灯、黄河澄泥砚、仿古青铜器、洛阳杜康酒、洛宁竹帘等。

无形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根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牡丹文化和古代科技文化等八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洛阳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市,文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数千年,“多、古、高、少”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

具体可概括为四性:一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体现一个“多”字。

截止目前,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24处。

仅以博物馆为例,现有洛阳博物馆、关林庙、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洛阳都城博物馆等7处,馆藏各类文物多达40万余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许多藏品及国家级文物,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

二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厚重性,体现一个“古”字。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4000多年历史中,洛阳就做了1300多年的京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三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品位“高”。

洛阳长期作为都城存在,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艺术之精湛,在国内外极为少见。

如洛阳龙门石窟,如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河南仅此一处,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五大都城遗址,已被国家列为大遗址保护计划,其在东西50里的范围内汇聚了五大都城遗址,其开发价值不仅在中国,在世界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震撼;白马寺长期作为佛事活动的中心,是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

此外,还有河图洛书等资源。

四是可视性有形资源“少”。

洛阳虽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洛阳历史文化遗产中可视资源相对较少,大量极具价值的遗存或被后代建筑埋藏在地下,或为残垣断壁、零砖碎瓦,或存在于史料中,洛阳虽有长达1529年的建都史,但现在在视觉上已看不出古城的样子,再加上仅有的部分可视景点景区分散,规模小,使洛阳在视觉上就是一座现代工业城市而非古都。

近年来,我市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但由于总量规模偏小,总体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还远不能满足创建国际性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最适宜人居住城市的需要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城市经济发展取之不尽的绿色资源。

但从近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我市实施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和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景及历史资源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居历史文化“资源大市”之大,满足现状,盲目乐观,在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无烟工厂对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魅力、推动旅游经济的作用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在了西安、开封、桂林等城市的后面。

二是历史文化的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和资源优势转化缺少可行性研究计划。

三是对无形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比较重视,但对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开发重视不够。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明确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对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很重视,市文物、旅游等主管部门在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保护开发等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景区项目的开发方面,近几年仅开发了一个“天子驾六”车马坑博物馆,整修了一条古文化街区,而对洛阳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不仅使河洛文化这一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其他的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陇文化、燕赵文化、楚文化等,在历史文化资源向有形化转化上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

四是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群众娱乐性、参与性项目少。

目前我市主要旅游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已经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缺少历史文化内涵。

如老城仿古一条街,置身街中,冷冷清清,体验不到当时历史氛围中古代都城的喧嚣和风土民情。

再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视性差,对项目的娱乐性、群众的参与性挖掘开发不够,致使一些已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对旅客的吸引度较低。

五是对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开发资金投入少,精品项目少。

目前我市开发的一些历史文化资源项目特色不鲜明,包装策划档次低,景点规模小,投入资金少,开发视角缺少美誉度,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项目之间关联度低,资源整合困难对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一)优化洛阳历史文化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的环境首先要改革管理机制,构建全市统一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布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管理,避免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开发格局。

其次,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开发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设立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论坛,定期就历史文化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研讨。

第三,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政府投入带动民间投入,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向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开发投资;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外商投资开发历史文化资源项目,逐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成立文化产业投资融资担保服务中介机构,吸引优秀人才开发文化产业。

第四,健全地方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发挥市场作用,加强监督引导。

通过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为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开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确定优先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1、历史遗址开发展示项目洛阳地面现存的古建筑物虽少,但历史遗址和遗迹却很多,有选择地整治、复原部分历史遗址,使洛阳历史文化有形化,对人们寻觅历史踪迹,强化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选择性地恢复部分汉魏故城遗址。

汉魏故城部分建筑重建工程,应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高起点、高品位地设计和建设。

有关专家建议,最好能在城南北两面的四个角上恢复部分城墙,在故城东西面恢复两座城门,并以种植的花木连接南北恢复的城墙,这样登上东西城门楼,即可望见汉魏故城的整个轮廓。

同时,在汉魏故城遗址内选址修建客家文化展示工程。

内设客家人南迁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客家名人馆、客家会馆、客家祖祠等建筑。

已有初步规划和图纸。

约需资金1亿元。

在汉魏故城附近修建丝绸之路起点主体公园和雕塑群。

在永宁寺塔原址重建仿木结构永宁寺塔。

通过将部分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汉魏文化等具有观赏价值和对游客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整片综合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使其与白马寺观光区域连成片,再现昔日汉魏故城的繁华景象。

此项目应优先安排。

二是有选择地恢复部分隋唐建筑。

目前,隋唐洛阳城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06年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重点工作项目。

建议借助国家大遗址保护的东风,分阶段对部分隋唐故城主要建筑和里坊建筑进行复原展示,再现市中心和隋唐故城遗址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天门、天堂、天枢等工程,开发西苑部分景区,再现隋唐洛阳城的繁华景象,以解决洛阳城古都不古的问题。

四是恢复建设反映汉、隋唐、宋、明清时代特点的街道。

即汉街、隋唐街、宋街、明清街。

仿古街区以展示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反映不同朝代的民俗风情特色为主,主要经营餐饮、小吃、茶社、娱乐、休闲、土特产、旅游纪念品、古玩字画等。

建筑风格、经营产品、店面装饰、人员服饰等要体现各个时期的特点,再现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

此项目可结合汉魏、隋唐故城遗址开发进行安排,近期应重点解决老城仿古街区历史文化品位不高的问题。

2、文物利用展示项目据文物部的统计:洛阳现有馆藏文物近40万件,这些数量庞大的文物资源,若能合理的开发利用,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除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以景点形式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之外,数额巨大的馆藏文物尚未发挥其作用。

8个博物馆,除市博物馆为综合性的,其它7个均为专题性的博物馆,从目前馆藏文物的展示情况看,我市的博物馆建设还无法满足文物展示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让游客了解洛阳文物的历史价值,了解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建议尽快将博物馆新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