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共178页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11
12
注:垂体门静脉在人已确定其存在,特点: 1)血管流域仅限于垂体范围内。除正中隆 起和垂体柄外,丘脑下部和垂体后叶的血 流并不经门静脉进入垂体前叶。即:垂体 门静脉流域仅限于正中隆起、垂体柄、前 叶范围
13
2)垂体门静脉两端为毛细血管网,上端 毛细血管网位于垂体前叶、由垂体门静 脉分裂而成 3)从丘脑下部某些区域发出的神经纤维 与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外的毛细血管网有 密切接触 4)垂体门静脉的再生能力很强
19
前叶是腺体组织,具备制造激素的功能 后叶是神经组织,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 但它有储存激素的功能
20
占垂体总量的70% 垂体中最大的部分 垂体中功能最复杂、最活跃的部分 又称之为体内内分泌腺的“中心腺” 据研究,它所分泌的激素的靶腺几乎包 括所有“外周”的内分泌腺 它还控制乳腺以及调节个体匀称生长
21
又称漏斗突 位于前叶之后 从组织结构上看,与前叶不同,它不是由 腺组织构成而是由神经组织构成 含有数以十万记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 胞,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2
后叶自身没有制造激素的功能,是丘脑下 部激素中的催产素和加压素的贮存器和分 泌器 前后叶虽同为一体,但有所不同
23
36
4)鞍背形态有两种常见
a. 鞍背较薄,皮质清楚,边缘锐利,向 前倾斜,与枕骨斜坡相续 b. 鞍背较厚,松质骨较多,边缘不如前 者锐利。位置较直立 c. 老人由于骨质萎缩疏松,密度颇淡
37
5)正常鞍背的后缘因局部静脉丛而毛糙 不平或小的缺损,无临床意义 6)前床突是蝶骨翼向内侧伸展而突出的 结构,一般较后床突尖而长 7)垂体窝的底部为鞍底,其下为蝶窦 8)蝶鞍上有硬脑膜覆盖,这部分硬脑膜 称“鞍隔“,即床突间韧带。界于前后 床突之间,其中央有一小孔,垂体漏斗 部由此通过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 ppt课件
2020/11/13
13
垂体周围结构
颅神经(Cranial nerves, CNs)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口腔顶的上皮(Rathke囊) 功能:
嗜酸细胞:STH, LTH 嗜碱细胞:ACTH, TSH, FSH, LH, etc 嫌色细胞:功能不清
2020/11/13
9
垂体的解剖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NH)
垂体后叶,占1/5 包括:垂体后叶、漏斗柄、灰结节正中突 起源:胚胎前脑(间脑) 功能:储存血管加压素、催产素
2020/11/13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18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2020/11/13
19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可为局灶结节状强化
2020/11/13
27
F/18 圆脸,月经不规律
2020/11/13
28
F/18 垂体增生
2020/11/13
29
57885
F/23 甲低,闭经,紫纹
2020/11/13
30
12mm
2020/11/13
F/11 甲低治疗前
31
垂体病变的影像诊断
• 垂体微腺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防止漏诊 和与过诊的问题。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 垂体激素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一般不致 有误。垂体大腺瘤应与颅咽管瘤、脑膜 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蛛 网膜囊肿及动脉瘤等鉴别
• 多数学者认为MRI诊断微腺瘤优于CT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瘤
• 垂体腺瘤的体积变异较大,小者在显微 镜下方能见到,大者可使蝶鞍扩大或破 坏,甚至长入邻近的鞍上或鞍旁组织、 副鼻窦和鼻咽腔。肿瘤直径小于1cm者称 为垂体微腺瘤;大于1cm者称为垂体大腺 瘤。
垂体瘤临床表现
垂体腺瘤中最具特征的症状为内分泌症状,特别是 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无分泌性腺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压 迫和破坏邻近分泌性细胞时,引起内分泌功能低下的症 状。头痛常见,来源于邻近结构受推压或肿瘤长大所致 之阻塞性脑积水。肿瘤长大压迫视交叉时,出现视力障 碍和两颞侧偏盲等;压迫邻近其它结构时,引起相应的 症状和体征。
垂体外伤
感染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以结核多 见。结核性脑膜炎容易侵犯下丘脑 -神经垂体轴。MRI检查可发现脑膜 强化,并可见病变处的脑组织水肿。
结核性脑膜炎
约有30%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MRI 检查阴性,而且经其他检查未能发 现病因,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有作者推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 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的常见类型 之一,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为自 限性,亦可进展为永久性中枢性尿 崩症。
在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中,平片仅可
显示骨性蝶鞍增大、骨质吸收或破坏以及鞍区钙 化影。由于颅骨的阻挡,超声在下丘脑-垂体区 域病变的诊断中意义不大。CT可显示该区域病变 的形态、钙化、囊变及周围结构受累情况等,但 不如MRI。MRI是目前诊断下丘脑-垂体区域病 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它较CT更加能够显示病变 的细节,有可能发现更小的微腺瘤,但是MRI对 钙化的显示不如CT。因此,在下丘脑-垂体病变 的诊断中,CT与MRI需结合应用,相互弥补,并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
内容提要
❖ 一、垂体影像学检查方法
❖ 八、鞍区及鞍旁肿瘤的
❖ 二、垂体影像学解剖
鉴别诊断
❖ 三、常见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 四、鞍区病变分析原则 ❖ 五、垂体病变影像学诊断思路 ❖ 六、垂体肿瘤治疗后随访 ❖ 七、神经垂体病变影像诊断价值
✓ 正常腺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冠位均 可测量。
✓ 正常垂体的高度与其功能状态有关。 最大高度根据不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正常成人 10mm:青春发育期、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 正常垂体的最小高度不应小于4mm
Kitamura E,etal. AJNR 2008,29:1257– 60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81.7%可能有肿瘤,>1年增至94%。
闭经:43.8%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价 月经紊乱伴溢乳:21.4%可能有肿瘤
溢乳:17.2%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12.5%)。
✓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鼻咽癌颅底侵犯,累及垂体
垂体组织破坏提示为恶性病变
肺 癌 颅 内 及 鞍 区 转 移
✓鞍区转移性肿瘤,
较少见(1%),鞍
上下同时存在,垂体
破坏性改变,其它区
域常合并转移病灶
(二)垂体的高度
1、垂体高度增大:垂体高度大于相应标准(681012准 则);区分生理性增生、反馈性增生和垂体肿瘤
生理性增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垂体由于内分泌激素 需求增加,垂体增高,以正中结节部隆起,两侧对称,强 化方式及程度正常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一般性知识介绍 垂体的检查法比较 正常垂体的影像学(MR)辨识 垂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垂体: 结节部、远部――前叶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
漏斗部
垂体各部分都有独自的任务。腺垂体细胞 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种,它们分别为生长激 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正中矢状位(A)及冠状位(B)显示,垂体 柄自正中高信号
正中矢状面,垂体柄未见显 示,垂体后叶未见高信号
矢状面显示垂体后叶未见
; 高信号影及异位的高信号
冠状位
面,在第三脑室漏 斗隐窝处见一小结 节状异常高信号
( 1) 鞍膈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鞍膈不完整或缺如, 久而久之蝶鞍扩大, 鞍背骨质吸收,脱钙,最后导致蝶鞍扩大,垂体压缩成扁平状紧贴于 鞍底。
无明显临床症状 顽固性头痛、头晕 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月经不调 泌乳 性欲减退 少数可有脑脊液鼻漏
空泡蝶鞍之CT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变薄,偶见骨质破坏 鞍内充满CT值与脑脊液相同的低密度影,
冠状面扫描示其与鞍上池直接相通,其内 可见正常垂体柄,通向受压、变扁、紧贴 鞍底的垂体腺 增强后低密度影周边无强化
各种原因导致垂体柄缺如或中断,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不能通过垂体柄运输到垂体,从而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罕见疾病。
临床表现:身体矮小,激素检查除生长激素低下 外,可出现多激素水平低下。
致病因素1.围产期损伤。2. 产前因素。
MR表现: 1.MRI 扫描发现垂体柄不显示或呈不连 续线状时应考虑PSIS 可能。2.为垂体后叶异位。 3.腺垂体体积较小,
垂体病变的MRI诊断精品PPT课件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CN3)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CN4) 展神经(Abducens nerve, CN6)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CN5)
眼神经,CN V1 上颌神经,CN V2
• 70~90%多为相对低信号,比正 常腺体组织强化延迟
• 10~30%仅能在动态增强的序列 上显示
F/20,圆脸1年,月经不规律半年
54159
Cushing syn
54159
ACTH微腺瘤
F/64,手足粗大就诊
56471
F/24,泌乳5年,停经1年
55609
PRL微腺瘤
F/50 微腺瘤
垂体周围结构
骨结构
鞍结节、前(后)床突、鞍底、鞍背
鞍隔
硬膜
脑脊液腔隙
鞍上池、三脑室视隐窝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正常垂体的MRI表现
蝶鞍MRI解剖
III IV V2
海绵窦
视N
颈内A
蝶窦
VI V1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儿童=6mm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年轻女性=10mm 妊娠、哺乳女性=12mm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垂体病变
垂体发育低下 和 垂体侏儒 (pituitary hypoplasia & dwarfism)
垂体增生 (pituitary hyperplasia) 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垂体囊肿 (Rathke’s cleft cyst) 空泡蝶鞍 (empity sella turcica) 垂体炎症 (inflammation & infection)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规范
四、鞍区病变的分析原则
✓ 辨认垂体和蝶鞍 ✓ 病变定位:蝶鞍内、
上、下或侧方 ✓ 病变分析:信号、囊
性、实性、流空、钙 化等 ✓ 鉴别诊断
五、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 病变的定位 ✓ 垂体的高度 ✓ 垂体病变的形态特点 ✓ 垂体病变的信号特点 ✓ 垂体肿瘤的侵袭性
(一)病变定位
✓ 病变或来源定位:鞍内、鞍上、鞍下、鞍旁
温下降,高信号出现率降低 ✓ 不同生理状态(禁水、月经周期等)垂体后叶高信号出
现率及大小有变化
吕发金,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8,14(增刊1): 116-117
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MRI观察
0min
垂体后叶T1信号与加压素含量呈 线性相关,r=0.809,P<0.001
20min
200min
CT经蝶手术入路评价
Davis PC, et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1985;6:711-6. Saris SC et al. Radiology. 1987;162:775-7.
3、蝶鞍MRI扫描:最佳方法
✓ 扫描技术: ✓ 常规序列及显示平面:矢状位SE T1WI,冠状位SE
T1WI及T2WI,冠状位与垂体柄平行;斜轴位作为补 充序列(Oaxial PDWI,平行于经蝶手术入路)。 ✓ 增强:疑为微腺瘤,作垂体动态增强,观察垂体局部 有无异常强化。可作时间强化曲线。垂体大腺瘤,作 常规三平面增强,观察正常垂体组织受压移位的方向; 观察邻近结构的累及。
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序列及层面选择
于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 为渐进型强化曲线。 吕发金,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 14(增刊):116-117 ✓ 垂体组织与肿瘤强化有别
垂体病变的CT和MRI诊断
垂体微腺瘤MRI
• 间接征象
垂体上缘局部隆起,不对称 垂体柄偏斜 鞍底局限性倾斜、下沉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为垂体微腺瘤,
而MRI检查表现正常者,应随诊复查
Pituitary Microadenoma
4 mins
7mins
25mins
30mins
垂体微腺瘤鉴别诊断
• 3mm大小的垂体微腺瘤占20%,多位于垂体侧方和
垂体柄 第三对颅神经 第四对颅神经
第五对颅神经
第六对颅神经 蝶窦 颈内动脉
前床突
第三脑室 视交叉 鞍上池
海绵窦的静脉腔
颞叶 下丘脑 第二对颅神经
鞍隔
检 查 方 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CR,DR)
CT MRI
CTA MRA
创伤性检查方法
X线血管造影(DSA)
垂体高度:儿童≤6mm;男性、绝经后女性≤8mm;年轻女性
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最终调控甲状腺、肾上腺、生殖器
官(卵巢和睾丸)的功能,调控乳汁的分泌和整个机体 的生长。垂体也分泌激素使皮肤变黑及抑制痛觉。垂体 后叶产生的激素调节水平衡,刺激哺乳妇女泌乳及子宫 收缩。
垂体
• 垂体
腺垂体
(3/4):分泌GH . PRL. ACTH . TSH等 神经垂体 (1/4):下丘脑的直接延伸,储 存ADH和催产素
Hypothyroidism Pituitary Hyperplasia
≤10mm;妊娠、哺乳期妇女较大,可达12mm;垂体高度是重 要诊断指标 正常垂体形态: A型: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 B型:垂体上缘轻度下凹,高>3mm C型:垂体上缘明显下凹,高<3mm 生理性垂体变小 实验室检查垂体功能正常;垂体上方为脑脊液信号;视交叉向 鞍内成角 垂体柄位置居中或略偏移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介绍垂体病变是指垂体腺组织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垂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诊断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垂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垂体腺的结构和异常改变。
MRI可以通过不同的序列和参数来观察垂体病变的不同特征,如垂体腺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在诊断垂体病变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CT可以提供更高的时间分辨率,适用于观察动脉瘤、钙化等垂体病变的特点。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腺瘤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病变类型,占据大部分病例。
腺瘤通常表现为垂体腺的局灶性增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信号改变。
根据MRI 的T1和T2加权成像序列,可以将腺瘤分为不同亚型,如垂体腺官能腺瘤、非官能腺瘤、垂体腺微腺瘤等。
垂体囊肿垂体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垂体病变,通常表现为垂体腺的囊性扩张。
垂体囊肿可以分为单纯囊肿和囊实性肿瘤两种类型,根据MRI的成像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垂体肿瘤垂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各异。
可以表现为局部侵犯、垂体腺的弥漫性增大、垂体腺的异常信号改变等。
垂体肿瘤常常需与其他病变进行鉴别,如腺瘤、囊肿等。
其他病变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变类型外,垂体病变还可以表现为动脉瘤、梅毒炎、转移瘤等。
这些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也各有特点,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影像学诊断在垂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MRI是诊断垂体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垂体腺的结构和异常改变。
CT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类型的垂体病变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通过观察垂体腺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垂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50
? 桥形:鞍隔钙化,蝶鞍开口封闭,又名 封闭形
? 钩形:视交叉钩较深,与脑垂体窝构成 钩形
? 其它:包括方形和扁平形等 ? 16岁以前以球形多,以后为卵圆形
51
? 分析蝶鞍 ? 除分析形态、径线、体积外,更重要分
析其骨质的改变,特别是鞍底硬板,正 常时其白线光滑,无局部变薄,糜烂或 中断
39
? 11)蝶鞍前后径为7~16mm,平均11.5 mm (蝶鞍前后壁间之最大水平距离作为标 准测量)
?
深径之测量:正常范围7~14 mm,平
均9.5 mm(前后床突之连线到鞍底最低
点间之距离作测量标准 )
40
? 12)在颅骨侧位片上蝶鞍的正常形态可 分为:椭圆形,圆形,扁平形三种
? 13)垂体位于碟鞍垂体窝内,其上方为 视交叉,视交叉上方为丘脑下部,垂体 借助极短的垂体柄与丘脑下部相连
? 6)前床突是蝶骨翼向内侧伸展而突出的 结构,一般较后床突尖而长
? 7)垂体窝的底部为鞍底,其下为蝶窦 ? 8)蝶鞍上有硬脑膜覆盖,这部分硬脑膜
称“鞍隔“,即床突间韧带。界于前后 床突之间,其中央有一小孔,垂体漏斗 部由此通过
38
? 9)蝶鞍两边也有硬脑膜覆盖,在平片上 与鞍隔同样不能显影
? 10)5%的人前后床突间的硬脑膜韧带可 以钙化或骨化,在侧位片上似把蝶鞍保 绕起来,形成所谓封闭型或“桥型蝶鞍”
重要,此技术可克服颅底骨髓脂肪伪影对 垂体的干扰
79
? 垂体上界轮廓:90%以上垂体上界平 或下凹,尤其在与漏斗连接处,仅少数 腺体上界上凸
80
? 正常垂体柄宽度小于3~4mm,90% 正常人比基底动脉细
81
? 正常中间部可见到低密度小囊肿,不能 误认为病变
垂体和垂体病变影像
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三页。
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三页。
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三页。
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三页。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垂体腺瘤向上侵犯视交叉(jiāochā)、三脑室,向鞍底 侵犯蝶窦或更远的结构以及颈内动脉被包绕等提示垂 体腺瘤具有侵袭性 • 有6-45.5%的垂体腺瘤具有向周围结构侵袭的特性 ,属侵袭性垂体腺瘤
1 部位
1.1 鞍内
1.2 鞍外(鞍上、蝶窦、鼻咽、海绵窦等) 1.3 异位
2 大小 2.1 微腺瘤(φ≤10mm)
2.2 大腺瘤(φ>10mm) 3 生长方式
3.1 膨胀性生长
3.2 侵润硬脑膜、骨骼、神经或脑组织
3.3 转移(沿脑脊液通路(tōnglù)播散或全身转移),罕见
Solcia E, Kloppel G, Sobin LH. Histological Typing of Endocrine Tumors.ed2. Berlin: Springer, 2000:17
第十七页,共九十三页。
影像学表现(biǎoxiàn)
第十八页,共九十三页。
正常 垂体影像学 (zhèngcháng) 表现
基本情况
两侧基本对称(duìchèn)、5%垂体柄可偏位
上缘: 平坦型
凹陷型 隆起型 (妊娠、月经期及青春期) 高度:2-8 mm 性别:差异不大 年龄:50岁后高度略减低
第十九页,共九十三页。
(MR-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
肾 性:肾小管反应性下降 继发性:肿瘤、外伤、感染(gǎnrǎn) 特发性:原因不明
第十一页,共九十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