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附37例分析)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附37例分析)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附37例分析)俞顺;陈德周;杜瑞宾;郑晓红;吴晓兰【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08(30)5【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8例,空、回肠8例,直肠2例,食管3例,结肠2例,十二指肠3例,腹膜后1例.恶性27例,良性7例,交界性3例.7例良性肿块直径均小于5 cm;27例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 cm 18例,小于5 cm 9例.CT均可见软组织块影,位于腔内或腔外,呈圆形或分叶状、不规则形.良性肿块密度均匀,里均匀性强化;恶性肿块密度欠均匀,肿块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灶,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间质瘤肿块内可见钙化影7例.结论 CT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且在良恶性的鉴别上有很大优势.【总页数】3页(P96-98)【作者】俞顺;陈德周;杜瑞宾;郑晓红;吴晓兰【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三维超声成像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附117例分析) [J], 林锦蓉;郑笑娟;蒋勇;史晓龙2.CT在胃肠道间质瘤及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J], 庞业勤3.CT在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马利彬4.CT检查对幕上星形细胞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附80例分析 [J], 王延瑾;李启权5.CT扫描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附50例分析) [J], 周维华;李晓;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研究

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研究
灶密度不均匀 , 增强后明显不均匀 强化 。结论 C T检查对 胃肠道问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
【 关键词 】 胃肠道间质瘤 ; T 诊 断 C ;

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 于胃肠道 、 网膜及肠系膜 , 以往 多
3 讨论
误诊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病理学 的发 展, 尤其是 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 究的发展与应用 , 胃 证实
肠间质瘤是来源 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 细胞 的缺乏分化或非 定 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 瘤【 。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 3 l 】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GS I T
胃肠道 间质瘤好发 于胃, 中约 1 其 / 2发生于 胃体 , 发生 于 胃窦 和贲门的各 占 1 , / 以前被称 为平滑肌瘤 、 4 平滑肌母 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 ,但 电镜与免疫组化表明它是不 同于 平滑肌肿瘤 和神经源性肿瘤 的一种独立 的疾病 。R si oa 和
m, L流速为 3m s L/ , 剂量按 1 mL/ g . 5 k, 注射开始后 2 5—3 0S
行 动 脉期 扫描 ,0—7 开 始 静 脉 期 扫 描 , 灶 较 小 时 , 5 6 0S 病 取 mm层 厚 和 间隔 。
2 结果
参考文献
[] 1 叶颖江, 王志强, 杉. 王 胃肠道 间质瘤诊 断和治疗 进展U. 】 中华 胃 肠外科杂 志,0 71()9 — 4 2 0 ,O1 1 9 . :
女性 7例 , 年龄 3 ~7 岁 , 均 5 5 8 平 6岁。2 3例均为原发肿 瘤 首 次发 现就诊 , 临床 主要表现为腹痛 2 例 , 1 消化道 出血 或 呕血 4例 , 因其他 目的或体检行 C T检查共发现 4例。所有

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与基因突变相关性

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与基因突变相关性

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与基因突变相关性引言胃肠道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平滑肌层细胞。

虽然大多数胃肠道平滑肌瘤是良性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

了解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和基因突变相关性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免疫组化特征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是指在病理学检查中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来检测胃肠道平滑肌瘤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这些抗体可以用来诊断和鉴定胃肠道平滑肌瘤,并帮助区分其与其他肿瘤的区别。

目前,免疫组化检测中最常用的标记是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

这两种蛋白质是胃肠道平滑肌层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相关。

此外,免疫组化还可以检测胃肠道平滑肌瘤细胞中的其他标记物,例如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细胞核抗原Ki-67等,用于评估细胞增殖和恶变风险。

基因突变相关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基因的突变相关。

其中最为常见的突变是在胃肠道平滑肌瘤细胞中观察到的KIT和PDGFRA基因突变。

KIT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在胃肠道平滑肌瘤中常见的突变是在KIT基因外显子9和11区域。

这些突变导致KIT蛋白质的激活,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的发展。

PDGFRA基因编码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胃肠道平滑肌瘤中也存在突变,尤其是在PDGFRA基因的外显子12区域。

这些突变也会导致受体的激活,并在肿瘤发展中发挥作用。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基因突变,如CTNNB1、NF2、SDHx等,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这些突变可能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增殖和凋亡等关键过程,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免疫组化特征与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免疫组化特征与基因突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在KIT基因突变阳性的胃肠道平滑肌瘤中常观察到KIT蛋白质的过表达。

这可能是因为KIT基因突变促进了KIT蛋白质的激活和表达。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胃平滑肌瘤
组织肿瘤。包括GIST
、平滑肌肿瘤、神经源
性肿瘤以及少见的纤维
母/肌纤维母细胞、脉
管、脂肪源性肿瘤等
• GIST最常见,约占 GIMT的70%左右
精选文本
3
病理
•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 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 系膜或后腹膜,但多见于胃 (发生率约60%-70%)
•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 出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 瘤样扩张
精选文本
5
病理
•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 主要向腔内生长和形成肿块 ,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 血
•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 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展,不 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 于胃肠壁。
• 3、类癌:常见于远端回肠、肠系膜根部 ,多引起粘连 ,较大肿块常导致梗阻。
• 4、平滑肌肿瘤:难以鉴别 ,主要依赖于病理免疫组化 鉴别。
精选文本
26
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表现
• 胃癌是胃 最常见的
•胃 癌
上皮源性
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
发病率居
各类肿瘤
的首位。
而胃间质
瘤是胃最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钡餐或灌肠检查可以完全正常 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精选文本
12
精选文本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 消化道壁局部增厚及软组织肿块 影,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多件坏死,囊变 。
• 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 向型肿块,小的病变可以均匀强 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 确定其胃壁起源,肿瘤也可经蒂 与胃壁相连,仔细观察局部胃壁 增厚,有助于确定肿块起源于胃 壁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

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年第l1卷第5期】MedlrmongVd.11Nn.52001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龚美琳,耿道颖,潘玉萍,沈天真(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故射科上海2ooo4o)【摘要】目的:探讨cr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2倒(男8倒,女4倒,平均年龄56.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5例)和平滑肌肉瘤(7倒).12倒均作cT检查,其中3例作了胃镜检查,6例作了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是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好发部位,除直接浸澜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太,分叶状,不均匀强化及溃疡形成均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太.结论:cr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精肌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优于胃镜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关键词】胃肠道;平精肌瘤;平滑肌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81442;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01)05—0320—03CT.mIal扣gofk-岫Ⅱ咖lindlelomyosarcamminthegastlxCmtestlnaltractGONGMei-l&tCENG—,PANY~-.cag,凸f.D~onentofRM/dogy,H,m~,anHosp/ta/,FudaaUn/ve~,S,.'m~ha/2OOO4O,Ch/a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dJagl3D~cvalueofCTefficacyinthegastroint~Lalleiomyomaar dleiemyamrcoma.Methods:12e.~tse$(8men,4wc~nen,meaIlage56.1years)ofgastmlntesthudllaetconfirmedbypatho lo~"wemexmni~tedwithcr(n=l2),bari?umⅡalstLl曲(n=6)aI】dgastroscopy(n=3).Results:Thestmxme~isthecommonestsiteofldomyomasandlelomyo 6arconms,Inaddi-liontodfcatu~sofdirectim'az,iondistantmetastasissuggesdtfi~gmalignmaey,thelargesize, lobdatedcontour,heterogeneom既-hanceme址and11】0nafavorlngthepossibilityofleiomycsa,c,~aCo~dumml:Wefoundthatincha(她d;i.lgleiomyomasandleiomyc~arcaramofthegastmlntestJnaltractCT.e,xalnJnafionwaBsi~it$ca.tlysuperiortot heothertwomethods.cTfeaturesareusefulindifferentiatinglelomy~aaandleiemycearcc~naofthegastmintesfinalllaet.【Keywords】Gastrointestinaltract;Leiemyoma;Leion~osarcoroa;Tcxnoo:aphy.X-mycomputed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壁内最常见肿瘤[1l,以往临床诊断均采用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检出率较低,目前随着采用cT配合检查,大大提高了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性诊断[.在与其它肿瘤的鉴别诊断上,CT也有很大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l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84岁,平均56.1岁.其病理分类为: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病变位于胃7例(胃底贲门处2例,胃体部5饲),十二指肠1例,空肠4例.临床表现为腹痛2例,腹部包块8饲,消化道出血4例,腹胀1例.所有病例均行Cr检查,其中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仅作平扫4例.采用机器hnaDn—c150全身CT扫描机.采用平扫加增强后双期扫描或实质期扫描,造影剂采用Omnlpaque100m1.注射速率为3—5ml/s.12例CT扫描中,将2饲CT原始资料输送到工作作者简介:龚黄琳(1964一).女.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滴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320站行图像后处理,利用Insit软件包行模拟内窥镜检查.2结果l2例术前均行CT扫描,术前3例诊断为平滑肌瘤,9例诊断为平滑肌肉瘤;术后证实为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7例,2例误诊为平滑肌肉瘤.定性诊断率为83%.6例术前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术前诊断平滑肌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未发现病变者1例;术后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4例.术前2饲平滑肌肉瘤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未发现病变,定性诊断率为50%.3例术前行胃镜检查,术前1例诊断为平滑肌瘤.2例诊断为溃疡性癌;术后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术前2例误诊,定性诊断率为33%.胃部肿瘤最大径线2.5~30.ocm,平均9.9cm,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线8.Ocm,空肠肿瘤最大径线2.5—4.5cm.平均13.4cm.所有病例的平扫CT片上均能清楚显示肿块影,与胃肠道关系密切,其中向腔内生长4例.向腔外生长为主4医学髟像学杂志∞叭年第l1卷第5期!:!!.立羔固l胃平惜肌肉癌.胃体太弯铡觅部分寒^睦内肿块轮廓光整胃牯膜向右推穆匣2十二指脑平滑肌肉瘤.十二指脑圈略扩大t水平段觅不觏皿I宝髟团3胃平惜肌肉瘤.cT平扫见巨大舯块,密度不均匀囤4十二指脑平柑肌肉瘤.十二指肠水平段平滑肌肉癌囤5胃平滑肌肉瘤.增强cr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固6增强cr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例(图I),向腔内,外生长4例(图2).平扫呈等密度8例,呈低等混合密度4例,平均值为30—4511U (图3,4);增强扫描(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以周边明显,呈现分隔状,cr值为70—9911U,中央为低密度区(图5,6).2例cr显示有腹水,I例显示肝左叶受侵及肠系膜上动,静脉受累外,其它均未发现有腹腔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各I例,模拟cT胃镜结合2D图像检出,表现为局部突入胃腔内,粘膜展平,结合2D横断面图像,可清楚显示肿块位于粘膜下.6例作胃肠道钡餐造影患者中,能清楚显示有龛影者3例(50%),其中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I例.另外3例术前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平滑肌肉瘤I例,未发现病变者I例,术后证实为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I例.胃镜检查3例,术前诊断为平滑肌瘤1例,胃溃疡型癌2例,手术病理证实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3讨论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是少见肿瘤,仅占胃肠道肿瘤的I%3%,它起源于胃肠道平滑肌,位于粘膜下,胃镜诊断有一定困难.笔者报道3例行胃镜检查中仅I例确诊,2例误诊为胃癌.而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者6例,5例能显示有胃肠道粘膜下或胃肠道外占位性病变,3例误诊,I例未发现病变.而cr检查均能清楚显示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肿块内部有无坏死,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情况.在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辅助诊断方面,cT有极大的价值,特别是对于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性方面更是优于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和内窥镜检查.文献报道胃是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最好发的部位,本组报道病例中, 60%发生于胃,大多数位于胃体部大,小弯侧近胃底区,由胃壁向外突出生长或向内,外生长,这与文献报道相符台.本文5例平滑肌瘤中,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时中央可见低密度区.肿瘤边缘一般光滑,肿瘤处胃壁受压弧形内凹,胃内壁光滑,有时可向胃腔外生长,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而本组7例平滑肌肉瘤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内常伴有低密度囊变区, 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尤以肿瘤周边明显强化,呈分隔状.中心为低密度区多见.肿块往往向腔内,外生长,局部胃壁可凹凸不平,有时可见造影剂及气体影,据文献报道,肿块内的囊性区域是由于肿瘤周边血供丰富,而中央血供较差,引起中心坏死或出血所致【3l4J.一般多见于平滑肌肉瘤,但若平321医学髟像学杂志2001年第11卷第5期JMed滑肌瘤长得过大,以致血供相对不足,也可引起肿瘤中心发生坏死,故依据这个特征来鉴别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有时有一定困难.本文报道的平滑肌肉瘤,有l例浸润肝左叶,2例出现腹水而腹腔淋巴结未见转移,所有l2例病例均未见到钙化.CT与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不同,它不仅可直接显示肿块本身,而且对病变的形态,发生部位显示的更清楚.既可了解胃肠道腔内情况,又可清楚显示肿瘤向腔外生长情况及周围器官侵犯范围,故作胃镜或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显示为阴性或仅表现为胃粘膜下病变,而作CT检查可弥补此不足.因此,当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胃肠道有压迹,胃肠道腔内又无明显软组织肿块突人,局部胃壁形态改变或蠕动波减弱时,应考虑到此类肿瘤的可能,应用Cr检查有助于诊断.参考文献:[1]胨星荣,沈无真垒身cr和Mm[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杜,1994695—696.[2]关长群,刘振春.陈新,等.胃肠遭平滑肌类肿瘤与胃癌的影像学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1,25:149—151[3]Ch,m}U,BytmJy.唧JKA,el.c船nk&妇Jleinr~yorra蚰j ki砌y吼madifferenfiafi~[J].Jc0呵^B【Tc~ogr.1998,22:回一74[4]Al胂A,yesunagaT,Y蛐0S.etalR0cfindln~0ftl_l口llmandlei~:repotdtwocase~[J]Coat,putMImagingcTaph.1993.17:125一l3l[5]Dizmc~dT.D~nton.ParksTGSmoothlTIlsdeIIthe?n~ltaryta-~t[J].AnnRCall.1990,72:316—320(收稿日期:2.0D一05—27謦回日期:2001一O1一ID)(车文编辑:崔国明)(上接317页)靶点,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手术设计.3.2对切口及骨瓣的设计框架立体定向及导航手术均可完成病变的精确定位,因此可以尽量的选择小切口及开小骨瓣进行手术,设计切口及骨瓣时完全不必担心找不到或不能很好的暴露病变,尤其适合作为"锁孔"及内窥镜手术的辅助工具,实现微刨及精确定位的完美结合,从而减少病人的损伤及术中的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3.3对颅内病变的切除两种技术均可在影像资料的辅助下准确地导向病变,因此可以尽可能的使用小切口,小骨瓣甚至"锁孔"开颅,尤其对于脑皮层表面无异常表现的脑深部病变,避免了穿刺或多处切开皮层.另外神经导航系统在镜下导航或观察棒的帮助下,结合导航手术计划可避开脑重要功能区,以最短距离到达靶区.当遇到用肉眼难以分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界限时,特别是二次手术,术后肿瘤残留,复发,放疗及化疗后,由于肿瘤体积较小且正常结构已改变或组织已变性时,导航系统可实时在工作站监视器的影像上显示手术部位,显微镜到达病变的距离和方向,指导医师准确移动显微镜J.这是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特Ⅱ是其定位头架的放置+限制了显微镜的使用及手术操作.总之,应用影像辅助的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进行颅内病变切除是当今神经外科322的前缘,尽管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准确地找到病灶,但病灶切除范围,程度仍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及技术,并不能替代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单独完成手术,而是作为一种精确定位并完成部分操作的手术辅助工具,.参考文献:[1]1Jn&,dl0n碰0ftrnnsplantalicninhⅢ~n目Ⅱk刚一[J].Tren~Netumsei,1991,14:376[2]田增民,剂宗惠.cr,MR1}导立体定向手术[M].觅段国升,朱诚,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北京:^民军医出版社,1994.540—541.[3]NJeJute]UNewm肌棚80fnr鹏ryintherealm0fteeh一|10I.:P0b6,p~tlea]Jtie*,r魄hd圆[J]r鹏ry,1996,38:625—639]‰ikJ,Lakfis~lmiY.Ulta'asourdcon~ednm0guidedhralngLl目J_.JH—rg,1993,79:36—42.【5]Z日~0L,ⅥnasFC.Bee~lleR.Adv~eed~Ⅲnail—g曲_mIIsigaT.b|c曲.peintegrated~-ith肌blfiareds/stemInhm出N,K.‰neuro~,ery[M].Tokyo:Sringer-V erlag1997.43—55.[6]杜固宏.周良辅.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抻经科学,1998.6:94—97[7]JohnR,R~insc*tJrskunbasetIIInl船,Aerltiead喇pmiBBlandclinical serle~nginmge~tidnnee【JJN㈣OinNAM1996,7:297—31l[8]赵立元,王忠诚赵继宗,等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徽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98—201.(收稿日期:2001—03—12修回日期:2001—06—12)(车文编辑:盂繁禄邹清旭)。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摘要】本文观察了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

病理学特点包括细胞形态、核分裂象等特征;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肿块形态、密度等特征。

诊断要点包括术前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合病理学检查;治疗策略可选择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预后评估需考虑病变的良恶性及治疗效果。

病理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胃平滑肌瘤、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组织、影像特征、观察、病理学、影像学、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结论1. 引言1.1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其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胃平滑肌瘤是一种起源于胃平滑肌的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状病变,病理组织学上呈束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

而胃肠间质瘤则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可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肿块,组织学上可见到梭形或星形间质细胞。

在影像学检查中,胃平滑肌瘤通常呈现为边界清晰、增强后均匀强化的肿块,而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则取决于肿瘤的组织成分和生长方式,可见强化程度不均匀、坏死囊变等特征。

诊断上,需要结合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注意与其他胃肠道肿瘤如胃癌等鉴别。

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靶向治疗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预后评估则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和分期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定期随访。

对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至关重要,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正文2.1 病理学特点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是两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它们在病理学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胃平滑肌瘤通常表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的瘤块,一般生长缓慢,边界清晰。

镜下观察可见瘤细胞排列整齐,呈束状或蛇形排列,细胞核圆或卵圆形,胞质稀少。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胃间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胃间质肿瘤,通常生长于胃壁内,由于其位置和形态的特殊性,使得临床对其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临床依靠各种诊断手段来提高病变
的诊断准确性,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CT在胃间质瘤的诊断方面有
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 CT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大小评估
在临床中常常需要对胃部肿瘤进行定位、大小的评估,以便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CT通过多平面、多角度的成像,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胃间质瘤的位置、分布范围、周边结构的关系等情况,并且还可以测定肿瘤的大小、形态、轮廓等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CT对异常增强表现的胃间质瘤的诊断
胃间质瘤因其含有大量丰富的血供网络,因此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异常增强。

而CT
可以利用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清楚地显示肿瘤内部和周围的血管情况,从而
发现肿瘤的异常强化情况,进一步确认肿瘤的诊断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3. CT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
胃间质瘤的组织学类型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以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最为常见。

CT在对胃间质瘤组织学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可以通过肿瘤的密度、轮廓、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由此确定病灶的组织学类型。

4. CT对胃间质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的分析
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判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决策具
有重要意义。

CT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能够对病变的形态、轮廓、CT值、强化程
度等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进而判断肿瘤是否浸润到邻近器官甚至淋巴结,并共同决定
治疗方案。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

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

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

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关键词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是胃肠道最为常见的间质性肿瘤,其中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是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者。

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是我们临床工作需要尽可能解决的问题。

现就我院搜集的15例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ct及胃肠道钡餐检查的影像征象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11例,共计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2~86岁,平均573岁。

病变位于胃9例(胃底贲门处2例,胃体部5例,胃窦大弯侧1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3例,回肠2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533%),腹胀4例(26 7%),腹部包块9例(600%),呕血3例(200%),黑便10例(66 7%)。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ge highspeed fx/i螺旋ct扫描仪检查。

ct均行了平扫加增强扫描。

方法是空腹4~6小时,扫描前10分钟静脉推注654-2 20mg,并口服清水1000ml,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采用仰卧位,扫描层厚3~10mm,pitch =1。

造影剂采用omnipaque 100ml,注射速率为2~3ml/秒。

8例进行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采用岛津ex-ii500ma遥控胃肠检查仪。

结果大小:该组肿瘤中胃部肿瘤最大径线27~321cm,平均104cm;十二指肠肿瘤最大径线50cm;空肠肿瘤最大径线25~4 8cm,平均34cm;回肠肿瘤最大径线约37~59cm,平均48cm。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

胃平滑肌瘤与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观察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是两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这两种肿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将介绍一下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的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胃黏膜下层平滑肌细胞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近。

而胃肠间质瘤则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质组织的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

这两种肿瘤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两种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

首先是胃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

镜下观察可见,胃平滑肌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质地硬实,切面灰白色或灰黄色。

组织学表现为葡萄簇状或扭曲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胞浆淡红色,核分裂象相对较少。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HHF-35、SMA等平滑肌肌动蛋白,CD117(C-kit)和DOG1免疫组化呈阴性表达。

胃平滑肌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虽然少数病例会出现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但大多数病例具有较好的预后。

其次是胃平滑肌瘤的影像特征。

胃平滑肌瘤在超声、CT和MRI检查中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肿瘤轮廓清晰,边界光滑,界限清晰,无包膜。

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少数病例可见坏死、囊变和出血表现。

而内镜检查可见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硬实,可见红色瘤体。

镜下可见瘤细胞排列紧密,核分裂象较少。

胃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在临床病理组织及影像特征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为患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诊断】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如何诊断

【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诊断】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如何诊断

【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的诊断】胃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如何诊断【诊断检查】(一)实验室检查平滑肌肉瘤可出现贫血、血沉加快等,大便潜血阳性常提示胃腔内有溃疡存在。

(二)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腔内型平滑肌瘤的充盈缺损,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晚期可带蒂,有时瘤体中央可见溃疡龛影。

平滑肌肉瘤充盈缺损多数较大,中央常见“生眼样”溃疡龛影。

较大的腔外型肿瘤常可误为外来压迫。

近年来,B超检查技术有所提高,常可发现胃腔内或胃外的肿物,壁间型肿瘤常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甚至可准确发现黏膜上的溃疡。

CT扫描对胃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较大,其CT表现包括:胃壁圆形或卵圆形的高密度肿块,强化扫描后图像增强;在肿块的中央部分可显示低密度区,肿块的边缘较光滑,其基底部较小。

肿块与胃壁间大多形成锐角;有的基底较大的胃平滑肌瘤,肿瘤可在向胃壁外生长的同时,向胃腔内生长,亦即胃壁内外均可显示肿块影;肿瘤处胃壁受压后呈弧形向内凹陷,而胃内壁则光滑;胃小弯或贲门区的平滑肌瘤向外生长时,可挤压肝左叶形成凹陷,胃体大弯侧平滑肌瘤可将脾脏推压向外侧,但肿块与这些周围脏器的界限比较清楚。

(三)内镜检查内镜下可发现腔内型肿瘤,但难以鉴别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

这两种肿瘤皆可呈息肉状,圆形或椭圆形,有时为分叶状或结节状,边界清楚。

多数广基无蒂,带蒂者多为晚期。

质地较软,表面光滑,黏膜多正常,黏膜下肿瘤将黏膜顶起可使皱襞拉平,形成“桥样皱襞”,有时在瘤体表面可见糜烂或溃疡。

平滑肌肉瘤瘤体多数较大,往往可见分叶状巨大肿块向胃腔突出,黏膜表面常有大小不等的溃疡,常易误诊为胃癌。

黏膜活检常因取材深度不够无阳性结果,因此,宜选病变边缘坏死组织部位深凿式活检。

良好的取材常常有助于病理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

超声内镜对发现深在的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有帮助,但对鉴别良恶常不敏感。

(四)突变型p53基因产物表达定量分析近年有报道,平滑肌肉瘤组织p5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对鉴别诊断甚有帮助。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 0 0 8 年3 Y J -2 0 1 3 年3 月来 我 院 就 诊 经 手 术 和 病 理 证 实 的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患 者 共 计 3 1 例, 术 前 经 螺 旋 CT 平 扫 和 增 强 扫描 , 分
析其CT 扫描所 表现 出来 的临床特 征。 结果 3 l 例 患者中, 食道l 例, 胃2 l 例, 小肠6 例, 结 直肠2 例, 肠系膜1 例。 C T 表 现为腹腔 或盆 腔内圆形 、 类 圆形 或浅分 叶软 组织肿块 , 直 径2 . 8 ~ 1 8 . 7 c m, 良性7 例, 交界 性6 例, 其余均为恶性 , 其 中肝 转移4 例, 平扫 密度均匀或不 均匀, 增强扫描肿块部 分均匀或不 均匀轻 、 中度 强化 , 其 中2 例显 示形态 不规 整。 CT 针对3 1 例 患者病灶 能精确
定位或粗 略定位 。 结论 通 过CT 检查 , 针对 胃肠 道间质瘤 的良恶性判 定以及病灶 区域 定位 、 有 效的观察 肿瘤与其 周围组织
结构关 系, 螺旋CT 有着较高的使 用价值 , 可有效 对临床治疗方案 的确 立以及 患者预后的评估 提供科学依 据。
[ 关键 词 】螺 旋C T; C T 成像 ; 胃 肠 道 肿瘤 ; 临床 诊 断; 应用价 值
s p i r i t 双 层 螺 旋 CT 机对3 1 例患者 进行 平扫 及双期 增强 。 进 行 扫 免 疫 组 化 相 结 合 , CD1 1 7 ( C . k i t ) 、 CD3 4 标 记 物 阳 性 对 该 疾 病 的 描前 1 5 ~ 2 0 ai r n 对 患 者 进 行 肌 肉注 射 2 0 0 ~ 5 5 0 mg 6 5 4 — 2 , 然 后 诊 断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意 义 , 本组 免疫 组化检 测 结果 为2 9 例C Dl l 7 采 用 口服 1 0 % 泛 影 葡 胺 温 开 水 充 盈 胃及 十 二 指 肠 。 患 者 取 仰 卧 呈 阳性 , l 7 例C D3 4 呈 现 阳性 。 GI TS 的 诊 断 主 要 依 赖 于 病 理 组 织

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横断面的方式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的高清立体图像。

CT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将介绍CT检查在不同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T检查在肿瘤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过CT检查可以实现对肿瘤的定位和评估,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二、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CT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全面、快速地观察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结构,检测血管狭窄、动脉硬化、心脏异常等病变。

通过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病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

三、CT在外伤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外伤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时准确地鉴别外伤部位及程度对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CT检查在外伤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立体地显示损伤部位的情况,明确骨折、脱位、内脏损伤等损伤情况。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评估外伤的严重程度,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救治患者,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四、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包括脑卒中、脑瘤、脑出血等。

CT检查能够提供清晰的脑部影像,帮助医生判断脑部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情况,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五、CT在其他临床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除上述几个领域外,CT检查在其他临床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胃平滑肌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胃肠造影、胃镜及胃部CT对胃平滑肌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维普资讯
河 北医药 20 06年 9月第 2 8卷第 期
H bi ei l ora,e 06 V l 8 N . ee M d a JunlSp20 , o 2 , o9 c
79l

论 著 ・
胃肠 造 影 、 胃镜 及 胃部 C T对 胃平 滑 肌瘤 诊 断 的对 比研 究
ea iao . e l T em jr l c ais t n ft c i ym c ddsm c dsoi n s m c — xm ntn R s t i u s h o i am n e ao o hlo o ai l e o ahi psi ,t h a cn l i fti osm a em nu t n i t o o a
M e o s T e d t , l ia y t d te ma i s t n ig o e y gsre t o r p y gsr so e a d C t d h aa c i c smp o a n f t i sda n s d b a t ne ga h , a t c p T i h n l ms n h e ao o r o n n
me t a d te mu o sme rn l a b cme s alw. h e t n h w ma le n山e sra e o 山ef ig n . c u mb a ep l e a h l n h c o T r e p i t s o e s l uc r a es d l o ufc f l n i d fc s G srs o h we 4 p o n n e lso n山e s m c l w 山 a tn co s tx r d a ce r i . ee t a t c p s o d 1 rmi e c ein o o e s ta h wa i e a iu e t e a la magn o l u n r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张进跃 孙培祥 万会丽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张进跃 孙培祥 万会丽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张进跃孙培祥万会丽发表时间:2012-07-13T11:40:06.1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进跃孙培祥万会丽[导读] 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与GIST相似,鉴别困难,常需病理证实。

张进跃孙培祥万会丽(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462000)【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109-02【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9例,术前均经平扫和增强扫描,7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结果肿瘤发生于食道2例,胃10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3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

肿瘤大小2-16cm。

小于5cm者8例,多为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大于5cm者11例,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坏死常见,肿块巨大者可有溃疡,且大而深,可侵犯周围组织及远处转移。

结论 CT检查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LST)是消化道较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由不成熟的梭形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由于光镜下无法区分组织类型,以往常归为平滑肌瘤、肉瘤或神经源性肿瘤等。

由于免疫组化技术的普及,使得对本肿瘤的病理诊断越来越常见。

区分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等其他间叶源性肿瘤,并鉴别其良恶性很有意义。

笔者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GIST 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CT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9例GIST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52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疼、腹部包块。

少数病人无症状及体征,在体检时发现。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胃肠道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通过肠胃镜等工具进行体格检查,寻找潜在的肿块。

3. 影像学检查:使用超声波、CT扫描等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4.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认诊断。

二、胃肠道平滑肌瘤的治疗1. 观察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小且无恶性特征的病变,可以选择观察治疗,定期进行随访。

2. 手术治疗:对于病变较大、症状明显或有恶性特征的病例,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3. 放射治疗:对于手术困难或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4.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胃肠道平滑肌瘤,但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5. 中医辅助治疗:中医药治疗胃肠道平滑肌瘤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节:饮食应保持健康平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等。

2. 定期随访:对于接受观察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3. 病因防御:一些研究认为肠胃道感染和遗传因素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发生有关,应注意预防相关疾病和遗传风险。

总结: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治疗方面,根据病变的大小、症状和恶性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观察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此外,饮食调节、定期随访和病因防御也十分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治需以医生意见为准。

)。

CT诊断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CT诊断胃肠道平滑肌肿瘤

[1] 王 冬青.CT在 胃肠 道问瘤 的诊 断及 随访中 的价 值[J].实用 医
胃肠 道 平 滑 肌 瘤 最 常 见 的症 状 是 消 化 道 出 血 、上 腹 部 疼 痛 、有 呕 血及 柏 油 便 、消 瘦 、腹 胀 纳 差 等 I】]。本 组 2O例 有 16 例 黑 便 及柏 油 便 ,在 不 明 原 因 消 化 道 出 血 患 者 。首 先 应 考 虑 到 平 滑 肌 瘤 可 能 。 胃肠 道 平 滑 肌 肿 瘤 生 长 方 式 有 三 种 :① 腔 内型 (粘 膜 下 ):此 型 诊 断 容 易 ,经 上 消 化 道 造 影 ,胃镜 ,CT 均 作 出诊 断 ;② 胃肠 壁 型 :此 型 误 诊 较 多 .发 现 左 上 腹 肿 块 临 床
学 影 像 杂 志 ,2006,6:695. [2] Hirotal S,Isozaki K,Moriyama Y,et a1.Gain of[unction mu—
tations of C—kit in huma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J].
Science, 1 998, 279:577-5809.
整 ,部分 与肠 管 紧 贴 无 分 界 .同 周 围 组 织 有 粘 连 、形 成 包 块 、 边 界 不 平 整 欠 清 晰 .胃肠 道 平 滑 肌 肉 瘤 、此 肿 瘤 体 较 大 ,本 组 肉 瘤 4例 .最 大 达 到 8.2cm.CT 表 现 为 软 组 织 密 度 块 影 ,其
见 .本 组 未 见 此 类 型 。有 关 杂 志 报 道 .提 出 有 蒂 平 滑 肌 瘤 可 引 起 间 隙 性 幽 门球 部 阻塞 ,套 人 十 二 指 肠 ,引起 肠 梗 阻 ,所 以 CT 和超 声 与 胃镜 的 作 用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因 此 Cq、检 查 需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2-12-05T09:55:5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李广存[导读] 鉴别诊断 gIST需与胃肠道的其他肿瘤相鉴别,主要有平滑肌瘤、上皮性肿瘤、淋巴瘤瘤等李广存(濮阳市清丰县人民医院CT室 457300)【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29-02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结果 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排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有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

结论 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6排CT检查对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16排螺旋CT 影像学诊断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非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肿瘤恶性程度判断的价值,为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指导性意见。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收集我院2007年4月一2011年8月间经我院16排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6~62岁,平均50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腹部肿块9例,黑便5例,呕血1例,合并肝转移者2例,病程2W—3年不等。

1.2 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16排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后血管造影扫描。

检查前天晚上禁食8小时,检查前半小时一次性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l,扫描前再喝500Ml。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Ml/s的速率静脉团注注入60%的优维显70~100Ml,注射后30 S和60 S分别扫描.扫描层厚选择10MM,层间距为5MM,扫描电压120 kV,电流120~260 MA;螺旋扫描后将原始采集数据进行0.625MM 减薄并将所得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将原始减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算法处理,得到理想图像。

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增强扫描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小肠造影对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对40例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

检查前清洁肠道,肌注盐酸(654-2)~20mg以减少肠蠕动,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或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

结果经病理证实的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其中23例良性占位,潜在恶性6例,恶性占位11例。

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标签:间质瘤;甘露醇;小肠造影;增强扫描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3岁,平均53.2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腹部胀痛22例,伴恶心呕吐4例,腹部包块8例,消化道出血4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

1.2造影前准备①做碘过敏试验(前1d或造影前30min);②患者当日空腹12h;③将20%甘露醇250ml兑水1250ml(250ml×5)配成等渗溶液1500ml,分6次匀速与30min内喝完,于10min内匀速喝水500ml(250ml×2),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量(654-2)20mg,10min内喝水250ml后开始扫描,总共准备时间为50min,总喝水为2250ml。

清除患者衣服上的一切金属,嘱咐患者扫描时身体尽量不要动,以免出现伪影。

1.3方法使用TOSHIBA东芝公司Aquilion/16CT,条件120KV,250MA,0.5S,层厚7mm,以腹部定位片确定扫描之范围。

全部病例均平扫后,采用MEDRAD高压注射系统,经前臂3.5ml/s注射碘海醇80~100ml,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

2 结果CT表现GIST病灶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增强表现:良性占位23例,病灶呈类圆形,直径约1~5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增强,静脉期持续明显强化;潜在恶性6例,病灶呈分叶或不规则型,直径约4~7cm,增强扫描动脉期为不均匀增强,静脉期持续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 t i e n t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l e i o m y o ma o f s t o m a c h b y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s u b j e c t s . S u m m a r y w a s m a d e i n t h e i r C T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
G a o Z h i h u a , J i a n J i h u a, Re n Ho n g we i , L i u Gu i l i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T R o o m, T i a n y o u Ho s p i t a l ,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Wu h a n, Hu b e i , 4 3 0 0 6 4, C h i n a
胃平 滑肌瘤
诊为 胃平滑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总结其 c T表现 , 分析 c T诊断准确率 、 误诊率 , 并与 胃镜检查进行对 比。结果
c T表现为大小( 1 2 . 6± 9 . 8 ) I B m 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 边界清楚 , 形态规则 。c T诊断准确率为 7 8 . 6 %( 4 4 / 5 6 ) , 误诊率为 2 1 . 4 %
显示 胃平滑肌瘤 的大小 、 形态 、 位置 、 密度 , 并且不受病 变位置 的限制 , 对 胃平滑肌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 关键词 ] 胃; 平滑肌瘤 ; C T ; 胃镜 ; 诊断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 R 7 3 5 . 2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01 - 8 8 . 2 0 1 3 . 0 8 . 0 1 7
l e i o m y o ma s h o w e d a l u mp s h a d o w o f s o f t t i s s u e d e n s i t y w i t h t h e s i z e o f( 1 2 . 6± 9 . 8 ) m m, c l e a r b o u n d a r i e s , a n d r e g u l a t e s h a p e .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r a t e o f C T w a s 7 8 . 6 % ( 4 4 / 5 6 ) , a n d t h e mi s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w a s 2 1 . 4 % ( 1 2 / 5 6 ) .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r a t e o f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r a t e nd a mi s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o s e o f g a s t r o s c o p e . Re s u l t s T h e s t o ma c h
西南 国 防医药 2 0 1 3年 8月第 2 3卷 第 8期
・ 8 5 9・
C T检 查对 胃平 滑 肌瘤 的诊 断价 值 分 析
高志 华 , 简继华 , 任 宏伟 , 刘桂 林
[ 摘要 ] 目的 探讨 c T检查对 胃平滑肌瘤的诊 断价值 , 为胃平滑肌瘤 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以5 6例经 c T检查术前初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o f C T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l e i o my o ma o f s t o m a c h . Me t h o d s F i f t y s i x
C T可
1 0 0 4 - 0 1 8 8 ( 2 0 1 3 ) 0 8 - 0 8 5 9 03 -
பைடு நூலகம்
Va l ue o f CT e x a mi n a t i o n i n d i a g no s i s o f l e i o my o ma o f s t o ma c h
( 1 2 / 5 6 ) ; 胃镜诊 断准确率为 7 8 . 9 %, 误诊 率为 2 1 . 1 %, 两者相 比无显著差异 = 0 . 0 0 2 , P: 0 . 9 6 5 ) , 但 胃镜漏诊 l 0例 。c T对 胃 内型平滑肌瘤误诊率为 2 2 . 2 %, 高于 胃镜检查 ( 1 2 . 5 %) , 但两者无显著差异 ( =1 . 1 0 2 , P= 0 . 2 9 4 ) 。C T对 胃壁型平 滑肌瘤 的误 诊率为 1 6 . 7 %, 显著低 于胃镜检查 ( 6 6 . 7 %) ( = 4 . 5 0 0 , P= 0 . 0 3 4 ) 。C T对 胃外 型平滑肌瘤的诊断优 于 胃镜检查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