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课件_6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追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僻字词理解和诗句翻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内容,采用更多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3.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感悟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正确诵读:掌握《梁甫行》的节奏、韵律,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技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甫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梁甫行》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梁甫行》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包括:《梁甫行》全文诵读、生僻字词解析、诗句翻译、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以及诗歌艺术特色鉴赏。《梁甫行》描绘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其深厚的同情心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这首诗,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梁甫行-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梁甫行-优质课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 马槽下,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 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 远不会停止。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 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 “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 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 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 为此奋斗终生。
词义解释
终结,这里指死去。
传说中一种能腾 云驾雾的神蛇。
千里马。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里指人寿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长寿。 命的长短。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指调养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怡,愉快。
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 但也有死亡的时候;飞腾的异蛇 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 化为灰烬。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 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 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 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 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保养身心健 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 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 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1
14、同学们,我们接下来八这个语气词再去掉,但那份强烈的情感还保留着,分男女同学分组诵读,读的时候可以摇头晃耳。
真是妙不可言。1分钟
15、诗歌读到这里,谁能来概括一下,曹植在梁甫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明确:民不聊生,破败荒凉(板书)的场景。
16、假如你就是那曹植,看到这样的情景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谁来描绘一下。3分钟
7、诗的味道已经有点出来了,但老师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同学们根据练课堂练习纸上所给的注释,把诗歌的大致意思写在横线上,可以讨论,但速度要快!
8、交流明确学生理解的主要内容。幻灯片出示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也不同。
海边的人民艰辛,栖身于草屋之间。
妻子和儿女过着动物一样的生活,居住在山林险阻之地
明确:怜悯激愤(悲凉)板书
你能从诗歌当中读出来么?结合诗歌说一说.
明确:剧哉,何,品析,剧,艰辛。哉:啊,强烈抒发怜悯之情,何多么,带有一点悲愤感,读的时候要重音处理。这真是诗人心得呐喊啊2分钟
17、曹植为什么会这么怜悯百姓激愤悲凉呢?有谁知道曹植的一些事的?
18、出示七步诗,适当讲解,学生齐读。
19、还有别的么?(出示曹植生平,文学成就幻灯片)
顿挫
学生读课题,清楚响亮
在泰山脚下的梁甫这座小山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个别读,齐读。要求清楚响亮,读准字音。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个别读,齐读
学生思考交流,划分节奏,二三,个别读,齐读。
学生讨论完成,
学生个别回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快速翻译回答
学生默记
学生先读没有语气词的,再读有语气词的,对比着读,体会出语气的强烈,情感的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梁甫行

最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全册)第三单元-三、课外古诗词诵读 - 梁甫行

梁甫行曹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教学流程:裸读——吟读——品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的“书”就是指的什么呢?屏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生:古诗。

师: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也在古诗的国度里长大。

你们觉得哪些诗人最为有名?生自由说: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等等。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诗人,可有一位诗人你们认识吗?屏显:你认识吗?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

清朝诗人、学者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李白、苏轼三人耳。

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揭题,作者介绍。

屏显: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qiao(今安徽省亳bo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shi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二、裸读——辨其音1.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吟读——明其义1.关键词语理解,屏显:【1】异气:气候不同。

【2】殊:不同。

【3】剧:艰苦。

【4】妻子:妻子儿女。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

【7】宇:房屋。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9

《梁甫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熟读成诵,积累诗句。

三、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关心天下黎民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小时候我们都曾背诵过曹植的《七步诗》,在我们为这个才高八斗的才子诗人曹植的才华而感叹的同时,也曾为他多次遭受手足相残、迫害的身世经历而惋惜。

那么今天,我们要通过曹植的另一首诗《梁甫行》来更进一步了解曹植的内心世界梁甫是泰山下面的小山,古代迷信,相传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梁甫。

《泰山梁甫行》原是挽歌,曹植这篇用旧题写边远地区贫民的困苦生活。

2、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的弟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

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夜业,流金石之功”自我勉励。

所以曹植早期的作品风格以抒发雄心壮志为主。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定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

在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

所以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多是激愤沉郁的。

在政治上曹植是个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如《洛神赋》、《白马篇》等。

《梁甫行》写于魏明帝曹叡时期。

当时徭役繁兴,赋敛苛细。

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曹叡“省徭役薄赋敛,勤农桑”,但也无济于事。

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入山林;而曹植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生疾苦而呼吁。

《梁甫行》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公开课教案_7《梁甫行》教学设计文本分析:曹植的诗歌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主要歌唱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 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建功立业充满渴望和憧憬。

后期诗歌, 主要抒发诗人被遗弃, 受压抑,不得志于时的愤慨和哀怨, 表现了不甘被埋没, 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梁甫行》的创作时期其实至今仍没有定数,教材上说:“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故而我也依教材之意,且把它算作后期作品。

全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反映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为自身的境遇,看见滨海人民悲苦的生活,推己及人,于是更是感同身受,有感而发,情真而意切。

本诗与曹操《篙里行》及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表现的主题异曲同工,通过联读,可以感受到战争无情与残暴,引发人们对和平的积极追求与拥护。

学情分析:身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们,只有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战争,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战争。

近日的叙利亚颇不宁静,个别学生兴许会关注这一大事,这也是离学生们最近的战争了。

通过对此次叙利亚战局的了解,并且深入学习这首《梁甫行》,想必他们对战争的残酷会有所认识,并能够产生珍惜当前和平的美好念头。

教学目标:1.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对诗歌进行品析。

3.在联读赏析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对诗歌进行品析,在联读赏析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教学难点:能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印发《课前资料卡》,让学生对三国乱世及曹植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活动:一、现实导入,初感战争屏显图片《溺亡的3岁小难民》师:这是一张令全世界沉默的照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梁甫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梁甫行(曹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分钟)师:同学们好!你们知道“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故事吗?(生谈)“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屏显:才高八斗、曹植)你了解他吗?(屏显:后人对曹植评价)二、(分钟)1、简介作者2、解题3、出示目标:(1分钟)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目标导航: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三、初读-----领略诗风,把握基调(分钟)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往梁甫探寻吧,但在探求的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出示《梁甫行》诗歌(节奏停顿)6、齐读诗歌一遍师:普希金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5分钟)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梁甫,曹植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再读—通晓诗意,读出韵味。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情感的深刻体悟: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对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
举例解释:
-在意境理解上,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生需要理解“天若有情”是对自然无情的一种拟人化表达,“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
-修辞手法方面,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羁绊”一词的双关意义,它既指代了诗人的旅途劳累,也暗示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阻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梁甫行》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朋友离别情感的诗歌。它通过描绘景物和运用修辞手法,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念和哀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案例。例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望向远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实践活动中的诗词创作是一个亮点,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束手束脚,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创作格式和技巧还不够熟悉。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古诗词创作的基础训练,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对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可能还不够开放,限制了学生们的思考空间。我将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尝试提出更具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梁甫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梁甫行》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梁甫行》原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词背景了解、诗人情感体悟、诵读技巧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阅读原文,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习生字词:梁甫、东皋、皋、渔歌、浦、悠扬、羁绊、涕、沾襟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精品课件
同学们尝试分析后三处侧面描写的作用。
品读诗歌,分析方法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 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反衬松柏那 “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
品读诗歌,分析方法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 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写出 松柏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此处用环境的严酷反衬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补充资料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 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疠疫。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 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
故当时,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 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可见时代环境的刺激对建安 文学的兴盛有重大影响。
侧面描写 分析诗中使用侧面描写的作用。
品读诗歌,分析方法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 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烘托了 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品读诗歌,分析方法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悟读诗歌,体会情感
创作背景: 据推断这首诗写于魏明帝时期。魏明帝曹叡(ruì)
,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在曹叡的时代徭役 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家居而窜 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
无路可逃。
悟读诗歌,体会情感
曹植曾在《谏伐辽东表》中劝魏明帝“省徭役, 薄赋敛,勤农桑”,至此又以他的诗歌直接为民生疾 苦而呼吁。 建安诗人多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题材极少,因而这首诗就更为宝 贵。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4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优质课教案_4

<<梁甫行》简案曹植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2、把握主旨、了解手法3、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学习重难点:1、把握主旨、了解手法2、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今山东莘县,一说甄诚),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

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重点字词的解释【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7】翔:绕行。

三诗文的大意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四逐句赏析1首联“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2颔联“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3颈联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后的课外古诗词,学习课外古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适应,学生在七年级上这一阶段在心理和学习方法上得到调整,逐步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加之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及特点,选择好适合本班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让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

特别是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一定的掌握。

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感知诗歌作品的内容,悟出对人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思维能力: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审美创造: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4.文化自信:通过不断地诵读,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能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法学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教学过程】第1课时庭中有奇树【活动一】激趣导入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 梁甫行 课件-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 梁甫行 课件-优质课件

•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什么情感?
•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 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 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 同情。
谢谢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11:33:59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312021/7/312021/7/31Jul-2131-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31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海边的贫民多 么艰苦啊,破旧的草 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 样生活,盘桓在险阻 的山林里。简陋的柴 门如此冷清,狐兔在 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 忌。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7/312021/7/31Saturday, July 31, 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7月2021/7/312021/7/312021/7/317/31/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1/7/312021/7/31July 31, 2021
原文
• 八方各异气, 【1】异气:气候不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4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4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小组教师课堂流程【学习流程】:自主学习+展示+点评+练习【授课流程】:导入+新知呈现+小组展示+巩固练习一、情境导入:1.学生背诵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指明学生谈曹植在这首诗中的感情。

进而导入本诗教学。

二、了解作者(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教师精讲三、学习诗歌,理解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诗文:【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穿梭毫无顾忌。

四、诗文鉴赏“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所以“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 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
积极进取的情怀。
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 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赠从弟
阅读诗歌的旁批,逐句理
解诗的大意
刘楨
亭亭山上松,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 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新课导入
•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词的故乡,中华古诗 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小学到 现在,大家已记背了很多,前不久,我们还刚刚 学过《古诗五首》,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享用 古人留给我们宝贵财富。
古诗词学什么?(目标)
•1.准确朗读、背诵、默写 •2.了解作者、背景. •3.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4.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赏析诗词的名句.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 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 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2019/8/25
诵读欣赏
作者简介 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 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 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 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 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 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 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 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 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 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 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 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 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 问世。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
诗词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作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 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 景象,将作者折花之后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阅读诗歌下面的解析,理解诗歌表达的思 想感情。
•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 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写一个女 子对远行得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龟虽寿》的体裁:
乐府诗,四言古风。
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不但:不仅仅,不只。
阅读诗歌的旁批,逐句理解诗 的大意
神龟虽然十分Leabharlann 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 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 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 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 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吧。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歌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情感:本诗表现了作者统一 全国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 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
哲理:寿命的长短,并不只 是被动的由上天安排,身心 和悦,就可以延年益寿。

1 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精神气概?
2 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 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 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 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 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 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 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2019/8/25
•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 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 “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 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 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瑟瑟谷中风。 。
风声一何盛,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
松枝一何劲。 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
终岁常端正。 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
松柏有木性。
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 着耐寒的本性!
阅读诗歌下面的解析,理解诗歌表达的思 想感情。
•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 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 达了作者对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
阅读课本旁批,小组合作理解诗的大意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生命有限。这 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 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 况人呢?
人生哲理的感叹 :人生必须尊重自然 规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 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 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 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 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 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决心为
此奋斗终生。 壮怀激烈的高唱:积极进取,自强
不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 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 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 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 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哲理: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 要积极进取。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每章结尾都有,一般与 诗的内容联系不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