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美教案(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精美教案(统编版)一、教学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事迹。
课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英勇事迹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志愿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3. 教学重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
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
七、作业设计1. 课下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赞美志愿军战士的作文。
语文小学5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语文小学5年级下册
人教新课标第10课
《杨氏之子》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语文小学5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五下第10课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强调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默读、朗读、对读、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轻松学古文,从读通到读懂,读中悟趣,读中悟理,并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教案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拟、谋、赴”等9个生字,会写“彭、瑞、损”等14个生字。
(2)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激情引出课题1.课前阅读毛主席诗词《蝶念花·答李淑一》。
2.这是毛主席纪念杨开慧的诗词,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了六位烈士,其中就有他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1.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
3.指导读好重点字词,理解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本课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课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重点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4.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革命先烈的具体事迹,让学生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青山处处埋忠骨》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教学卡片:革命先烈的图片和事迹4.教学课件:课文内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示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和事迹,引导学生回顾对革命先烈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先烈的英勇事迹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先烈在斗争中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教育人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先烈的英雄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同时,学生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讲述的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19春语文S版语文五下第10课《草虫的村落》word导学案
2019春语文S版语文五下第10课《草虫的村落》word导学案附送:2019春语文S版语文五下第15课《花木兰》word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1)故事内容(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五、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忠骨的敬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传统文化、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忠骨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辅助教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忠骨”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并与《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联系起来。
第二步:整体阅读(15分钟)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第三步:分段理解(20分钟)1.分段讨论文章,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2.学生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感悟忠骨精神(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于忠骨的理解,忠骨意义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学生思考忠骨精神对于自己的影响。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忠骨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忠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但教学中也发现学生普遍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来激发学生对忠骨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的事例,撰写一篇关于忠骨的文章,并在家长和同学面前朗读。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准备教学。
祝您教学顺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表达的英雄主义情感,认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2.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感情色彩。
3.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英雄人物的为国捐躯精神,感受爱国情怀。
4.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能够通过学习教案,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堂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感情色彩。
•难点:理解文章中表达的英雄主义情感,认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教学准备1.课本《青山处处埋忠骨》2.教学PPT3.教学素材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课内容,并布置任务:预习本节课内容。
第二步:展示展示教学PPT,呈现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跟读。
第三步:阅读理解1.学生课文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深度阅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中心思想,讨论文章中的英雄主义情感。
3.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意义。
第四步:讨论与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人物命运和历史背景进行思考。
2.鼓励学生就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进行思考和发表见解。
第五步: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拓展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五年级语文第10课导学案.doc
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10.书圣王羲之执笔人:谭琴审核:沈新华授课人:授课时间:总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认读“肴”“斟”“羲”“熏”“逸” 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开头的写作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来之不易。
【学习内容】知识链接: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狼现临沂(yi)(今属山东人)。
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遒美都变化,为历代学书者崇尚,有“书圣”之誉。
主要作品有《兰亭集序》《十七帖》等。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Xi仓序》和《禊帖》。
散文名篇、行书法帖。
东晋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孙绰、谢安等41人,在兰亭聚会时所作的诗序。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
太宗死,相传真迹殉葬。
A学生自学部分1.看拼音,写字。
再认真的读一读。
yao zhen xl xun yi 佳( ) ( )酌( ) ()陶安( ) 2.积累词语。
涉及书法艺术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备注:方法提示:认真读课文,再借助工具书,完成A部分。
3.多音字组词hu ( ) xng ( ) jiang ( )会兴将Kuai ( ) xng ( ) jiang ( )B、小组合作学习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
讨论:课文开头是以一件事情引出书圣王羲之的,你认为这样开头有什么表达效果?位学生对读。
并做出评价。
方法提示:小组讨论,把小组内各个成员—(2)将文中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过程以及作品介绍的生动、传神的语段找出来,并感1 口。
—(3)认真读课文,想一想王羲之能成为书圣的原因有哪些?C、学生展示A、B部分内容【达标测评】1.听写佳肴文人墨客兴致勃勃一挥而就出神入化专心致志飘逸熏陶斟茶明媚2.仿写句子(1)如你替我写下《黄庭经》,到可以全部相赠。
五年级下册第10课导学案
三、学法指导
1、古文在一些句式上常常使用省略句,比如: “父不在,乃呼儿出” ,谁呼儿出?文中没有点 明,这就要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补白出文中的 “谁”才能使语句结构完整,语义表达才会更 加清楚。类似的句子在本文中还有几处,读本 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2、古文中的一些词语与现在的意思有所变化, 有些词现在已经不太常用,如: “乃” ,在学习 时要对照文后的注释或查字典,有的要联系上 下文来解释,如“果”的意思,不能单纯地理
五学具准备工具书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五学具准备工具书课前搜集的相关资六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学生导入课文2默读两遍课文完成高效课堂第一至六题学习研讨一进入课文1解释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
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
课题:10 课型:预习 预习交流 课题:10 杨氏之子 课型:预习交流 主备人:彭娟 审核: 时间: 班级:
作业布置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延伸拓展
1.背诵课文。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 同 2.课外搜集: 学们, 你们听说过类似的故 (1)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 比如: 事吗?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作业布置
七、当堂检测
(一)进入课文 1、解释题目《杨氏之子》的意思。这个课题的 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大声地朗读课文,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 别和不同。 3、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 意思。 质疑问难, (二)质疑问难,试着练习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练习背诵课文。
作业布置
用“从 3、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 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 二、延伸拓展 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同学们,你们听 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 显示 说过类似的故事吗? 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 三、朗读课文 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导学案知识点全面
第一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
2、按生字格式抄写"彭、拟、赴、瑞"等14个生字。
思考:如何理解这句诗?引用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意思:革命者既要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
作用:引用古人诗句,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心志和博大胸襟。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导学案知识
年级:五年级 科目:语文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 时
2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介绍写作背景:(课前预习要了解)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派兵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做出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自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终于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彭德怀 拟定 参谋 高瑞欣 损失 锻炼
眷恋 搞特殊 尊重 签字 踌躇 黯然 马革裹尸
2、我会写:
▲给生字组个词:
彭(彭泽) 拟(拟定) 谋(谋划) 瑞(瑞典) 损(损失)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学生任务单)
《杨氏之子》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了解主要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课前导学【自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注音,正确书写一个。
(预习)【自学任务二】: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以下练习:1、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的方法步骤?→→→→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有一天,孔君平去()他的父亲。
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
()用()招待(),其中有()。
孔君平逗他说()是杨家的果。
杨家小儿用()不是()的鸟来反驳他。
3、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二、课中检查1、检查生字词:正确认、写6个生字;老师指导书写“梁、惠、禽”。
2、检查课前导学任务二。
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回忆微课内容,正确流利地读文,完成以下练习:1、读准多音字:为(wéi wèi)设果应(yīng yìng)声答曰2、请为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停顿⑴ A、乃呼/儿出⑵ A、孔/指以示儿/曰B、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⑶ A、儿应/声答曰⑷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儿/应声答曰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课堂活动二】理解词句意思1、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原句:我的理解: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主要内容。
【课堂活动三】有感情读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1、全班齐读。
2、师生以对歌的形式读文。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要求正确工整。
2、熟读成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先烈的英勇事迹的课文。
课文以先烈的遗骨为主题,通过讲述先烈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以及他们的遗骨被安葬在青山处处的故事,展现了先烈忠诚于、忠诚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先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
3.能够理解先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感。
4.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2.先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先烈的英勇事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先烈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中先烈的精神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先烈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先烈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草处处埋忠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草处处埋忠骨》【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绿草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内容并能够准确朗读。
- 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英勇烈士的牺牲精神。
- 研究和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 研究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
教学准备- 课文《绿草处处埋忠骨》的教材。
- 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 各种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抗战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欣赏课文(10分钟)- 播放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 老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逐段阅读(15分钟)- 分段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作练(20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英雄人物,写一篇简短的记叙文。
-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抗战英雄的故事,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敬仰之情。
- 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抗战英雄的故事和传记- 相关历史纪录片视频素材。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段运用(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情景: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
照样子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毛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时会想些什么?(感受到毛主席其实很希望能够再见儿子一面,这是一位父亲内心最真实的感情)
③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以国家为重,为革命不徇私情)
预设:
(1)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课文为什么以它结尾?
(提示: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事迹正是诗句的写照;毛主席最终作出的决定,也正体现了这句话的内涵;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儿女,和毛岸英一样为国捐躯,他们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民同在。)
【达标检测】
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段运用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
(精品教案)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马诗》,读准“燕”字的读音,会写生字“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教材注释,读通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心。
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马的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答:马)那你们喜欢马吗?(生答: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生答: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介绍作者李贺,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对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纠正,并提示“燕”的字音。
燕:当表示“周朝国名、姓氏”时,应读yān,如“燕山”;当表示“一种嘴短而扁、翅膀尖长、尾巴像剪刀的鸟”时,读yàn,如“燕子、燕窝”。
络:读边音,不要读成鼻音,也不要读成半边字gè,还要注意习惯性误读成lào。
3.出示本课生字“络”,指名学生朗读,并进行书写指导。
络:左右基本等高,左窄右宽,左边的提画注意与右边的捺画迎让,右边“各”撇捺伸展,盖住下面的“口”,“口”字形窄小;右上部是折文,不要写成了反文。
4.学生齐读这首古诗,读通读顺。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描写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的课文。
课文以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怀念为线索,展现了杨开慧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革命先烈的不幸遭遇,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有限,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对革命先烈的事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杨开慧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杨开慧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合作探讨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使用,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
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并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三、识链接知:
《世说新语》故事:
汉朝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
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四、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文中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仔细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五、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杨氏之子”中的“杨氏”的意思是();“之”的意思是();杨氏之子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的读音读准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惠()曰()禽()诣的读音是(),旨的读音是();“曰”和“日”的写法区别是()。
(3)我能把生字写的既正确又美观。
(5)我能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字词:
之:甚:惠:诣:其父:乃:
设:示:曰:闻:夫子:
2、对照注释或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补充部分用括号标注)。
其中几个重点的句子是:
(1)父不在,乃呼儿出
(2)为设果,果有杨梅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根据对文中句子的理解,我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并能用“/”把读法标注出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4、读了几遍课文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
5我还知道本文是围绕“”这句话来描写杨氏之子的,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杨氏之子的品质特点。
六、合作探究:
1.我知道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这句话?并且知道它为什么最精彩、最吸引人?
相关链接: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之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故事大意: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
”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世说新语》中小故事之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注释】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光明了。
”
课堂检测
课题 10 杨氏之子
班级姓名
一、字词台阶:
liáng guó cōng huìzào yìdá yuē jiāqín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把上述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文:
快乐提升
一、课文链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
孔君平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按原文填空。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杨氏之子聪慧?谈谈你的看法。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