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教案苏科版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复习苏教版生物中考相关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生物的组成和结构3. 生物的功能和作用4.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5.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7. 生物科学实验与技术应用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根据教学内容,逐个讲解各个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生物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的功能和作用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图表、实例等方式进行生动的说明和解释。
第三步: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生物学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实验操作选择一些简单的生物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记录的技巧。
第五步: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知识,解答疑惑,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第六步: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和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生物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表、实验视频等3. 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供足够的练习题和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做好复习准备。
以上是针对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 教学重点: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
3. 教学难点: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5)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命的起源、细胞学说、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
2. 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显微镜的使用、生物实验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等。
三、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
3. 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生物学教材。
2. 教辅:相关的教辅资料和练习题。
3. 教学设备:投影仪、显微镜等。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生态平衡的维持。
3.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第一章:生物的特征与细胞结构1.1 生物的特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讲解细胞的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和物质交换、细胞质的活动、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储存等。
第二章: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1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类群的特征。
2.2 生物的命名介绍生物命名的基本原则,如双名法。
讲解如何正确书写生物的学名,如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第三章:生物的生长发育3.1 生物的生殖介绍生物的生殖方式,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讲解不同生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殖过程。
3.2 生物的发育介绍生物的发育过程,如胚胎发育、生长发育等。
讲解生物发育中的关键时期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4.1 生物的遗传介绍生物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
4.2 生物的变异介绍生物的变异类型,如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讲解变异的原因和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第五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5.1 生物的适应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如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
讲解生物适应的实例,如鱼类的鳃适应水中呼吸。
5.2 生物的进化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讲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六章:生物的生态系统6.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即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6.2 食物链与食物网介绍食物链的概念,即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
讲解食物网的构成,即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第七章: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7.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简述水循环、氮循环及磷循环的过程。
(2)、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重点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导入新课
(三)氮循环
展示氮循环示意图,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氮循环有哪些环节?
2.氮循环中有有哪些种类的生物参与?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
固氮作用:N2→含氮化合物(闪电、工业)
生物固氮:N2+3H2→2NH3(固氮菌等)
有机氮的形成:生物的同化作用(动、植物)
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NH3 (分解者)
硝化作用:NH3 → NO2- →NO3- (硝化细菌)
反硝化作用:NO3- →N2 (反硝化细菌)
(四)磷循环
学生自学“知识海洋”的内容,了解下面几个要点。
1.磷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岩石、沉积物及土壤中,这些物质的
分子或化合物没有气体状态,与气体没有关系。
它属于沉积型循
环。
2.磷主要通过岩石的风化、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生物可利用的物
质。
3.循环很缓慢,也依赖于水循环。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苏教版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docx
镇中学教师电子备课稿时间主题七上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复习第一课吋【核心知识梳理】一、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f作出假设f制定计划f实施计划f得出结论 f表达交流2.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科学探究有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探究的过程、要有结果。
3.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两个组之间不能比较是因为变量不唯一O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认识显微镜观察上图的显微镜,辨认显微镜的每一部分,弄清每一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透明)一物镜一镜筒一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一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镜 (两后,两旁,一垂,一降)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教案
课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导入
1. 引入问题:我们身体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
2. 提出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知识梳理
1. 细胞的基本单位:什么是细胞?细胞与生命的关系。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
3. 细胞的功能:生物各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
三、探究活动
1. 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
2. 利用实验模拟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讨论细胞膜的作用。
四、巩固练习
1. 选择题:细胞的基本单位是(A)原子 (B) 分子 (C) 细胞 (D) 组织
2. 判断题:人体中的神经元属于细胞器。
()
五、课堂总结
1. 复习重点知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梳理思路:怎样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
3. 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细胞的特点?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六、作业布置
1. 绘制一个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 完成练习题目,检查自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重要性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更加熟练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祝大家学习愉快!。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中考生物 专题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教案(2) 苏科版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课题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体和人体的基本组织2、理解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理解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重点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难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点拨回忆知识点:1、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2、分析强调重、难点一、人体和动物体的组织类型1、上皮组织:保护2、结缔组织:营养、连接、保护、支持3、肌肉组织:运动的作用4、神经组织:接搜刺激,产生并传到兴奋二、基本概念:1、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形成的细胞群。
2、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3、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构成。
三、人体的腔及腔内的器官:人体的腔分为1、颅腔:2、体腔:由膈分为(1)胸腔:(2)腹腔:回忆知识点分小组讨论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四、人体的组成层次:五、单细胞生物体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2、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营养、呼吸、运动、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生理功能:(1)营养:口沟(2)呼吸:表膜(3)运动:纤毛(4)排泄:收集管、伸缩泡(5)生殖:分裂生殖3、单细胞生物具有应激性: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项属于器官的是()A、心脏B、血液C、软骨D、神经元例2、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质D、叶绿体例3、人体内的小肠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小组派代表背诵知识点做练习个别学生对答案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教学札记。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概述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重点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进行新课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思考完成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2.物质循环的动力是什么?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教师点拨:物质是指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流动。
特点:化学性、循环性、全球性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有那些呢?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课件展示空表,师生共同完成。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以无机物形式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联系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三、物质循环过程举例(一)水循环精讲点拨: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环节进行反复循环。
水循环也影响着其他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中的水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过渡: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怎样循环的?(二)碳循环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碳循环图,思考以下问题:1.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围如何?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4.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之间怎样传递?(通过什么途径传递?)学生讨论并交流展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2.碳在生物体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CO2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4.含碳有机物传递途径:食物链师生探讨:1.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2.温室效应危害(加快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中考生物 专题一 科学探究复习教案 苏科版
A、假设 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想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 验为依据
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3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解析:当实验结论与假设不一致时,不能改结论,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所以本题选B。
三、课堂小结
1、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
2、指导学生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处理时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
A、使每位同学都参与B、避免偶然因素,减少误差
C、探究是否有不同D、采用对照实验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确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小组派代表背诵知识点
做练习
个别学生对答案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观察、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注意点:
1、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
2、在设计对照试验时,应注意除实验变量不同,其他的变量均不同。(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结论可能与假设一致也可能相反。如果不一致要重新查找资料再做出假设。
4、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常算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
二、典型例题:
1、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时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苏科版中考生物——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一科学探究一、中考三维目标解读了解生物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借助一定的实验背景,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这种题目逐渐成为中考试卷的压轴题。
二、知识清单1.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假设成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假设不成立(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一定是疑问语气,并在句尾用“?”号。
(2)作出假设:收集信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问题联系,对问题答案提出可能的假设。
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与提出的问题相关,但假设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3)制定计划:针对探究的目标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等)。
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注意设置对照实验,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单一实验变量。
(4)实施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观察、比较测量、记录处理等。
(5)得出结论:分析、解读数据,并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一般实验结论与问题一致)。
(6)表达与交流:用语言、文字、图标等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不同的观点。
2.设计实验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探究实验的基石,单一变量原则又是对照原则的前提。
生物实验的基本思想就是“对照”,因此大多数生物实验都是在控制单一变量的前提下,根据对照性原则进行设计的。
(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例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该实验需要设计两组:一组用保留叶片的枝条;另一组用去掉叶片的枝条。
其中保留叶片的枝条是处于正常状态,属于对照组。
另一组施加实验变量处理了,属于实验组。
(2)变量的概念、种类和关系变量是指在实验中可以发生变化的因素。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学案苏教版必修3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识图与图文转换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科学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重点1、了解科学家征服病毒的漫漫路程;2、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3、尝试进行科学研究。
难点1、了解科学家征服病毒的漫漫路程;2、概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3、尝试进行科学研究。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100多年前,俄国青年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创造性的采用新方法发现了病毒。
100多年来,人类探索病毒奥秘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20世纪80年代AIDS的出现和21世纪初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然袭击,更加快了人类对病毒的研究步伐。
人类认识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进行新课一、科学家不断研究: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引导、总结。
1.烟草的怪病(病毒的发现与发现者)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有烟草斑纹病,如将病叶捣碎,将叶汁擦到健康叶上,能使其生病。
但如将病叶汁加热,再擦到叶上,叶不发病。
他用细菌陶土过滤器将病叶汁过滤来获得无菌的叶汁,擦到健康叶上,也能引起斑纹病。
他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细菌太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第二种是细菌虽被阻,细菌分泌的毒素存在于滤液中,可以致病。
他的创新之处是设计出新的研究方案,他的实验假设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烟草病,经过一代一代地接种,毒素的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小。
实验证明,滤过叶汁中的致病因素在感染到新叶中后,有繁殖增生的能力。
因此他确认,这个致病因素是一种很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当时他把这种致病因子叫做“滤过性病毒”。
2.可怕的瘟疫(1)1918~1919年,全世界流行的流感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
流感患者具有发烧、流涕、浑身酸痛等症状。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一科学探究教案--苏教版
可能是肉汤会自动生出细菌,也可能是细菌从分别装入两个圆底烧瓶,将其中一个烧瓶的瓶颈用高温拉制成鹅颈状弯曲
4、实施实验
把两个烧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静置数天,鹅颈状瓶内的肉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无菌,不变质,另一个烧瓶内的肉汤很快变质
5、得出结论
是细菌从空气中进入到肉汤里,使肉汤变质
(二)例题展现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小柳树种在装有土壤的桶里。以后的5年里,给柳树浇水,柳树长大了。它在生长时从哪里获得养料呢?科学家猜想也许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吧。但是科学家需要得到证据。如果柳树生长需要的养料是从土壤中来,那么,随着柳树的生长,质量增加,土壤的质量就要减少,所以在栽柳树之前,他分别称了柳树和土壤的质量,小柳树重2.3kg,土壤钟90kg;5年后他又分别称量,结果柳树重79kg,但土壤的质量只减少了60g。这个结果是惊人的,柳树多出的70多千克是从哪里来的?经过多次调查研究,科学家得到了答案:柳树是从水中得到养料的,因为他曾经给柳树浇了5年的水。
课题
专题一 科学探究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
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设,会制定计划。
教学方法
和教具
2、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 )
A.使每位同学都参与
B.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C.探究是否有不同
D.采用对照实验
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必修二以遗传为主线,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
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
必修三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传统的生物学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框架来整理和概括生物科学事实,这样虽然容易被理解,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和若干科学事实的简单堆砌毕竟还不等于科学。
因此新教材调整了编写思路,依据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其核心是追求课程内容结构化,而生物学科的内容包括由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组成的理论体系,及其隐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因此,生物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根据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也可以根据学科思想和方法建构,两者各有其合理性。
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各个模块都兼顾了知识理论体系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由于现在浙江省采用的是新高考,学校也没有统一的参加选考时间,因此导致其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在上半年的四月份已经进行了一次选考,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要在这个学期的十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因此在同一班级里却存在不同的需求,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只好以整体复习为主,其中穿插综合复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2)建立知识框架体系,能够宏观地、全面系统地分析题目;(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并回答有关题目。
能力目标:培养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态度。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圈的组成。
(2)、分析说明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惟一的家园。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重点生物圈的概念及保护。
难点生物圈的概念及保护。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播放音乐,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巴西雨林》)。
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考一下这段音乐描述了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学生思考回答:森林生态系统。
教师趁机提出:地球的表面有千沟万壑,有陆地,有海洋,有炎热的赤道沙漠地区,还有封冰的南北极,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其他的非生物因素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生物的种类也不尽相同,那么除了森林生态系统之外,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类型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类型。
播放课前准备的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淡水、海洋生态系统的录像片段。
学生个人根据查阅的资料选择一种生态系统进行详细的解说。
学生交流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在学生收集资料和讨论基础上,根据表格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总结归纳质疑:虽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组成成分及结构上都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生表达交流并到黑板板演。
精讲点拨: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构成,其功能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而且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由于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或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区域内形成的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也不尽相同。
讨论:请同学们看书79页,图4-7各种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域,讨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的多少主要受哪个生态因子的限制?过渡: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吗讨论:这个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讨论之后,播放“水的循环”视频。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第4课时)》名师精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稳态
播放播放一段关于欧亚大陆草原的视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欧亚大陆草原已经存在上千万年了,虽然经常遭受火烧、虫害,同时也受人类的砍伐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基本保持原状,这是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生态瓶,并说出制作方法、生态系统成分和待续的时间。
教师总结制作情况 并质疑:1.你 们制作的生态瓶内的生物能长久生存吗?为什么?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早已不是什么神话。人类可以离开地球,到时别的星球上去。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课件展示“生物圈II号”实验室图片,分发该实验的阅读材料,并要求思考问题:
1.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使科学家中途撤出了?
2.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阅读“生物圈II号”实验的材料,小组讨论后回 答问 题。
学生讨论回答。
精讲点拨:从以上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相对稳定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力,这就叫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对于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并进一步设 问:“生态 系统如何维持稳态的呢?”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重点
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维持。
难点
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1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与限制因子的概念及关系。
(2)、理解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辨证唯物自然观及保护环境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难点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态因子及其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兴趣引导,导入新课:展示航天员杨利伟从“神舟五号”上拍摄的照片。
话外音: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发展,才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可以让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紧接展示学生出游的一组环境优美照片,学生看着同伴或自己的照片,很亲切,很感兴趣,正当学生兴奋时再展示一组被污染地区的生物照片,这和刚刚学生看到自己出游照片形成鲜明对比,在这强烈的视觉刺激下学生很容易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
新课研学:展示蝗虫生活环境照片,同时提出讨论问题: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对它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呢?在学生讨论汇报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既受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生物因素影响。
从而引出环境因子及生态因子概念。
课件展示:一、环境因子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
二、生态因子1.概念: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2.分类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交流展示:各小组交流展示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和收集有关片。
如温度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布、生殖的;光照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动物的习性;水分如何限制陆生生物的分布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察、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注意点:
1、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
2、在设计对照试验时,应注意除实验变量不同,其他的变量均不同。(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结论可能与假设一致也可能相反。如果不一致要重新查找资料再做出假设。
4、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常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
二、典型例题:
1、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时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回忆知识点
分小组讨论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 动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的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解析:当实验结论与假设不一致时,不能改结论,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所以本题选B。
三、课堂小结
1、检查学生的识记情况
2、指导学生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在探究实验中,对数据处理时常要计算平均值,这是为了()
A、使每位同学都参与B、避免偶然因素,减少误差
C、探究是否有不同D、采用对照实验
专题一、 科学探究
课题
专题一、 科学探究
课型
教学目标
1、了 解科学探究的含义2、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 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难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法及教具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点拨回忆知识点:
1、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
2、分析强调重、难点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 确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假设总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组派代表背诵知识点
做练习
个别学生对答案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2、关于假设,下列叙述中部正确的是()
A、假设 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
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想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 验为依据
D、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3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C、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