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说人物(含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说人物(含答案)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一等奖创新教案小说人物(含答案)(第3讲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2023年【知识积累】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经常涉及的问题,鉴赏人物形象问题,是高考语文命题的热点之一,包括以下三种题型: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含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物象的作用三个角度),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文本中的必考题,这部分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是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是概括之后再分析。

答题时,应该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并且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同时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所以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情节的关联。

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对小说主题的作用以及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因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而次要人物也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次要人物常常起到线索作用,可以通过衬托,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渲染、烘托、衬托等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含解析)

小说阅读专题一、【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沈从文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一、小说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点灯冷江星娃又升官了!全村人都来贺喜。

母亲却显得分外平静,一如往常,吃罢早饭,扛起锄头就颤巍巍往门外走。

村长说,星娃他妈,这么大喜事,你怎么也得和全村老少爷们庆祝庆祝,怎么说也是咱村出了大人物了!母亲微微一笑,什么大人物,在做娘的眼里儿子永远都只是个孩子!母亲佝偻着腰身,头上已经有隐隐的白发。

辛苦了大半辈子,该颐养天年了,可是庄嫁人不劳动不就等于坐吃等死吗?母亲有自己的逻辑。

星娃六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躺在西厢的床上整夜发烧、说胡话。

母亲把煤油灯的光亮调到最小,茫茫暗夜中一星微火,随风摇曳,就像他小小的生命,在艰难的乡村夜晚里苦苦挣扎。

母亲脸上充满了焦虑,整夜都在不停地喃喃祈祷。

天亮后星娃渐渐疾愈,可母亲却累倒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星娃此后的人生竟然出奇的顺利。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到离家千里的那个大城市。

大学毕业后,星娃分产了政府一个重要部门。

母亲那时就很平静,经常告诫星娃,咱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农民就得脚踏实地。

星娃心不在焉地点着头,脑子里却畅想着光宗耀祖的美好前程。

才工作不到三年,就成为单位最年轻的副处。

星娃的自信心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星娃忙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去城里住。

母亲没有答应,理由是你娃还没成家,等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再去。

又过了三年,星娃成了单位最年轻处长。

又娶了局长的千金,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结婚仪式,母亲坚持不去城里,理由是,要办就得回家来办,让你死去的爸爸也沾沾喜气!星娃拗不过,只好在北京办了一次,又哄着妻子回老家再办一次。

星娃怕母亲俭省,提前汇款给小舅爷,让代为置办一应事务。

母亲这回没有反对,婚礼在老家堂屋前的大院子里举行,邀请了几乎全村所有老少爷们,酒席置办了二十多桌。

当天晚上,道喜的人陆续散去,星娃踉踉跑跄地走进里屋,却看到母亲在父亲的遗像前点亮那盏煤油灯,灯光摇曳,母亲的脸颊上泪光闪闪。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解析版)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解析版)

备战2017高考二轮讲练测讲目标1.了解高考常见题型,准确分析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2.掌握分析小说的情节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分析情节【真题导航】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讲练测)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6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练)(含解析)

(讲练测)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6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练)(含解析)

专题06 小说阅读之情节主题【名校模拟】1.【2017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零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25 分)命若琴弦史铁生(1)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2)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3)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4)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5)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2017年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核心考点

2017年最新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核心考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留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

2017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

2017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 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 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 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 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 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 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 妇女
书房环境 虚伪的老学究
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在人物描写中分析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 • 人物形象常见四种考查形式
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 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4.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一、分析人物形象
严监生他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地躺在病床 上,望着两茎灯草,死不瞑目。严监生伸着两 个指头,总不得断气。开始,大侄子以为是他 牵挂哪两个不曾见面的亲人,来问他时,他就 把头摇了两三摇。说明大侄子没有说中。接着, 二侄子猜问是不是有两笔银子放在哪里,不曾 吩咐明白时,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 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说明二侄子也没 有猜中。紧接着,当奶妈问道是不是记念两位 舅爷时,他直接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 不动。说明奶妈也没有猜对。最后,还是赵氏 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把手垂下, 登时就没了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鉴赏之人物形象知识点讲解与练习题一、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4、环境(自然、社会环境)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二、常考题型 ------ 人物类1.(2018·全国卷Ⅰ)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2018·全国卷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3.(2017·江苏高考)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

4.请简要概括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

5.概括×××段所描写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6.×××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类题型一: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答题模板1.形象特点总分式: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

分总式: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人物》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人物》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人物》答案解析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人物》答案解析人物【罗马尼亚】扬?伯耶舒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

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主要来源于生活。

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

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

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

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

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

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

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

“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

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

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

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

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

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讲)(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讲)(含解析)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人物情节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情节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人物、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人物形象【高考典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25分)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高考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专题讲解与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专题讲解与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专题讲解与训练(附答案解析)一、概括小说情节题型(1)设题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步骤①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②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④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小说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答,“内容”即人物主题,“结构”即情节,要用小说的术语答题。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

(1)一般设题方式:①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综合问)②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单一问)③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单一问)④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综合问)(2)答题思路:①情节方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把……情节推向高潮,使……情节发生转折;情节戛然而止;情节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

②人物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心理、情感)。

③主题方面:暗示了……主题;突出(强化)了……主旨。

(1)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重点段落作用分类梳理:A.小说开头段常见类型及其作用: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精炼试题---分析概括形象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精炼试题---分析概括形象

人说精练分析概括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船歌蒙福森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

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

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

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

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

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

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

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嚎,此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

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

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3岁的女儿。

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

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

精选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5小说阅读之人物环境讲含解析

精选讲练测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5小说阅读之人物环境讲含解析

05 小说阅读之人物环境讲明目标1.回顾高考常见题型,准确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2.熟练掌握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讲明考向◇考向一: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经典考题回顾】1.【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何家槐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蛇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我自己?”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作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作用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作用专项训练一、【高考真题】(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6分)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专题05小说阅读鉴赏情节考点解析(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5小说阅读鉴赏情节考点解析(学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课题课题:《小说阅读鉴赏情节考点解析——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导学案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网】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的常考知识点,梳理概括情节、情节安排的手法技巧、情节的结构、情节的作用,准确掌握,夯实基础。

2.掌握小说阅读鉴赏的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答案组织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及各类型典型案例,掌握小说阅读鉴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及辨析能力。

教学过程【情节结构思维导图】【课堂知识点拨】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题型一情节梳理“情节梳理”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1.“情节梳理”的设题方式。

明考型:①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4分)徐树建《枪口下的人格》②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5分)[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暗考型:③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刘慈欣《微纪元(节选)》④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5 小说阅读之情节人物(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训练基础1. 【2017届湖南株潭岳益五市十校高三12月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

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

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

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懒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善于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在广州,“我”拒绝了一些人让“我”写胡编乱造的东西的要求,主要懒得去做这些烦人的琐碎小事,正如木匠不愿做一些小活儿一样。

D.本篇小说中“我”对木匠“他”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转变过程,可以使读者看出现代人在迷茫中寻求自我的心理路程。

E.小说用木匠对木材独具慧眼的敏锐和雕工的神奇进行正面描写,用人们对木匠作品的喜爱及对木匠到来的盼望进行侧面描写,突出了木匠技艺的高超。

【答案】BC【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

(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2)作者笔下的木匠“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4分)【答案】①不惧世俗。

自信而不随波逐流。

②有坚定的人生追求,即便生活贫困,也对自己的传统手艺一如既往地热爱和敬重。

(每点2分)【解析】本题要求概括出木匠的“个性”,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在一般人眼中他与其他木匠不同的地方,然后归纳得出答案。

他看到树就能准确判断出可做多少家具做什么样的家具,足见其技艺高超而且非常自信;他生活贫困,却拒绝在工地上做与木匠无关的工作,他只做家具,不做“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等小活,被人称为“懒木匠”也不改变自己,表明他有坚定的人生追求,不肯随波逐流;后来在上海做复古家具“别的不想做”,表现出他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尊重。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

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小说标题为“活着的手艺”,而随着工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传统手工艺的日趋式微,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的认识,谈谈如何才能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永远“活着”。

(6分)【答案】①手工艺者不仅要有自己的坚守,有时还要懂得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②世上的手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生命,我们必须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活着的手艺”;③在全社会范围内,创造良好的适应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解答时一方面要联系文本,一方面要联系现实,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作者对木匠坚守传统手工艺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木匠高超的手艺只能用于做复古家具,其间也表达出一些无奈。

从现实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是历史的必然,要想让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得到传承,除了坚守还必须有创新有发展,也就是说要与时俱进。

考生可以从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角度、社会环境的角度、政府保护等角度来谈办法。

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探究题,就小说中的某个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谈自己的看法。

这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分析,按要求答题即可。

2. 【2017届广东湛江市高三上期中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借面安勇半年前我爸意外去世后,这个家就抽去一根顶梁柱子,那年我才9岁。

所有的重量一下子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那时我不懂事,看到别的人家吃面条,馋得直流哈拉子。

每次听我这么说,母亲的心都酸酸的不是滋味。

但家里的白面几个月前就已经吃光了,除了伸手向别人借,母亲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

母亲切完给猪吃的菜,看一眼天上的太阳,就拿着一只空瓢出了门。

母亲在东院二婶家的门前停下来,犹豫了片刻,理一理额前的头发,硬着头皮推开了院门。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过去还从未向人伸过手。

二婶正站在房门口喂鸡。

嘴里“咕咕咕”地叫着,手里的玉米粒撒到地上,一群鸡就争抢着跑过来。

二婶见她进来,脸上堆满笑亲热地打了声招呼。

母亲喊一声“二婶”,脸上就飞起了一片羞涩的红晕。

那句话在喉咙口打了几个滚儿,狠狠心还是说了出来。

二婶听说要借面,脸上的笑就消失得不见了踪影,一拍大腿说:“哎呀妈呀!你咋不早说呢,头天晚上还有点儿,今儿个早晨刚吃没。

你要是不信,我拿面口袋来给你看。

”二婶说着话,就转身进了屋。

母亲的脸更红了,愣了一下,就赶忙转过身逃跑似的往外走。

母亲一溜儿小跑,走出了几十米,脸还在火烧火燎地发烫,屈辱的感觉像块磨盘似的重重地压在她的心上。

她甚至对儿子升起了一丝怨恨,怪他不该嘴馋,平白无故地想什么面条吃。

也怪他都9岁了,还不能体谅家里的难处。

这些想法在她的心里翻了儿个来回,最后,咬一咬牙,还是推开了胡大嫂家的院门。

胡大嫂正在灶前做午饭,听到院门响,看见她手了拿着的那只空瓢,就猜出了了八九分她的来意,赶忙操起一只空盆迎了出去。

胡大嫂不等她开口,愁眉苦脸地扬一扬手里的那只盆说:“大妹子,你瞅瞅俺家这日子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正想着出去借点儿米,先把晌午饭答兑到锅里去。

”听到胡大嫂的话,她的头突然一晕,眼前就转起了一团金星。

直到胡大嫂又说了句:“你来,是有啥事儿吧?”她才猛然反应过来,嘴上忙不叠地答,“没事儿,没事儿,没啥事儿!”就急三火四地往出走。

走到院门口时,胡大嫂的话又追了上来,“有啥事儿别抹不开吱声,咱左邻右舍地住着谁跟谁啊!”母亲没有应声,深深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往家走,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转。

她已经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会再向人借面了,如果儿子回来就告诉他,以后也别再馋什么面条吃。

母亲一路走一路想,不提防和一个人撞在了一起。

抬起头,母亲就看到了西院的三奶。

三奶已经六十多岁,走路颤巍巍的,还拄着一根棍子,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不好。

母亲见是三奶,忙掩饰住心里的委屈,艰难地露出了一丝微笑。

三奶看一眼她的脸色,再看一眼她手里拿着的那只空瓢,心里就明白了她的遭遇。

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瓢问:“是米,是面,还是盐?”母亲忙摇头否认。

三奶却突然生了气,撅起了嘴,用棍子指着她说:“到底要什么,你痛快地说,不说就是瞧不起你三奶,拿三奶当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