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村落环境的文化认同——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合集下载

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牧歌”——以侗寨村落为例

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牧歌”——以侗寨村落为例

俗 。邻 国相望 , 鸡犬之 声相 闻, 民至 者死 , 不相往 来 ” J 就算 生 活 相 对 艰 难 , 寨 村 民的 生 活 也 。 P 侗
可 以被 看作 是 追 求 朴 实 、 污 染 的 “ 村 牧 歌 ” 无 乡 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作是“ 全球化” “ 、 城市化” 、
的和声更是令人神往。侗族大歌如今 已经扬名海 内外。而小伙子和姑娘们在谈恋爱时 , 也以对歌的 形 式 表达 彼 此 的 爱 意 , 得 双 方 的 恋 爱 如 诗 般 美 使
好。
不愿意回来建设家 乡, 至拼命地往大城市涌去。 甚
渐 渐地 , 侗寨 村 落 留下 来 的 多是 老 人 和小 孩 。 “ 乡 村 牧歌 ” 的侗 寨 村 落 慢 慢 地 成 为 “ 型 ” 游 景 点 典 旅
受侗寨 村落独特 的 自然美 、 建筑 美 、 风俗美 、 人情
美。
侗寨优美 的 自然环境塑造 了侗族人甜美 的歌 喉, 也为 侗 族 人 创 作 “ 歌 ” 供 了天 然 的 素 材 。 大 提
通 常 , 一年 中重 要 的节 I , 们 会 演 唱侗 族 大 在 t里 人 歌 。而鼓 楼则 是 演 唱大 歌 的重 要 场 所 。侗 族 大 歌 给人 的 印象 是 纯净 、 优美 、 和谐 。尤 其是 那 天 籁 般
的城市 打工 挣 钱 , 感受 城 市 带 给 人 的方 便 与 快 捷 ,
切实体会到城市物质生活 的丰富。与城市的生活 方式相 比, 侗寨 村落“ 乡村牧歌” 的生活开始使得
那 里 的村 民产生 怀疑 。
多联想 , 仿佛侗族村 民们居住的地方 是人 间仙境。 另外 , 还有 很 多依 山傍水 而建 的 吊脚 楼将 侗寨 村落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恰 当地结合起来 , 给人 以和谐宁 静 的美。侗寨村落周边 山清水秀 , 泉水甘甜 , 松杉 茂盛 , 翠竹环绕。在这里居住 的村 民们简单纯朴 、 热情好客 。邻里之间相互 照应 、 亲情 和睦。兄弟 、 妯娌 、 婆媳 、 母子 之 间 , 敬如 宾 。这样 的村落 给人 相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中国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独具特色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保护和分析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对于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以木质结构的建筑为主,整体布局合理,融入了当地自然环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侗寨建筑,它是侗族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

侗寨建筑的外观宏伟壮观,形式独特。

它通常由多层木结构建筑组成,底层是柱廊和商铺,上层是居住空间。

整体结构稳固,不仅能适应山地地形,还能抵御台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侗寨建筑的屋顶一般是硬山顶,可以有效防止水渗漏,同时也是当地气候的适应措施。

在屋顶上,还常常会修建过道和平台,供人们观赏风景和休憩。

侗寨建筑的内部布局也非常独特。

房屋内通常分为前室、中室和后室。

前室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中室是主要的居住空间,后室则是用来存放杂物和谷物。

房屋内的家具和装饰品也讲究精细,多采用木质材料,精雕细琢。

墙壁上还可见各种壁画和木雕,充分展示了侗族人民的艺术才华。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对于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至关重要。

建筑景观是侗族文化的载体,是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记录和反映。

保护建筑景观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侗族传统建筑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保护建筑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传统建筑景观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目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侗寨被拆迁,建筑被改建或者破坏。

这与非法占地、过度开发和缺乏保护意识有关。

要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严禁破坏建筑景观的行为。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加强保护管理,建立保护机构和保护基金,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保护工作。

积极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增加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侗族传统民居象征人类学个案研究的田野调查经验总结

侗族传统民居象征人类学个案研究的田野调查经验总结

识, 却 可 以解 读 知识 。从 某 种意 义 上 说 , 本 文 正是 我多 次进 入宝 赠村 委 的各个 自然 屯 , 在搜 集挖 掘详 细 的 田野 调查 资料 基 础 上 对 侗 族 传 统 民居所 做 的

搜集 资料 , 我 必须 建 立 和 扩 展 与 当 地居 民 的关 系 ; 但 为 了能 够科 学地 分析 所获 得 的资料 , 或甄 别报 道 人④提供 的信 息 的真实 性 程 度 , 我 又要 保 持 足够 的 理性 , 以便 能够批 判性 地分 析 。尽可 能做 到既 在其
任务 , “ 走 出个 案 ” 也成 了人 文社 会 科 学 中 个 案 研
临 的共性 矛盾 与 困境 , 以及 如何 克服上 述矛 盾 的有 效方 法 儿 。然 而不 同 的 田野 调 查 面 临 的是 不 同 的对 象 范畴 , 它们 需要处 理 的文化 情境 也经 常存 在 差异 , 而 且 即使相 同的研 究 对象也 会 因为不 同的研
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以一项针对侗族传统民居象征人类学个案研 究的田野调查经历为分析 对象, 详 细 阐述 了调 查 的准备 、 方案设 计 与 实施过 程 , 以及 作者 对本 次调 查的 深刻 心路 历 程 。
关键 词 : 田野调 查 ; 个案研 究 ; 经验 总结
论 文编码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9 3 2 9 . 2 0 1 4 . O 1 . 1 0
赵 巧 艳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管理系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6)

要: 田野 调查 是 民族 学者开展研 究的 一件 “ 利器 ” , 也 是 获取 民族 志资料 的 一条 重要 途 径 , 而

浅析侗族传统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的当代价值

浅析侗族传统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的当代价值
过 巨 大 的 功 能 , 对 约 束人 们 的掠 夺 性行 为 、 护 生 态环 境 起 了积 极 的作 用 。本 文 认 为 , 即 保 民族 地 区 现代 化 建 设 是 一项 系 统 工 程,不 仅 要 大 力 推 进 经 济 社 会 的全 面发 展,更 要注 重环 境 保 护 和 生态 平 衡 。 我 们 应 充 分 吸 收和 借 鉴 民族 传 统 生 态 智 慧 , 对 当代 人 类 生存 环 境 的保 护 具 有 重 要 的启 迪 价 值 , 人 们 冷 静 地 保 持 一 种 人 文 和 生 态 的前 瞻 性 思 考 和 关 怀, 这 对 走 适 应 生 态特 点 的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 键 词 】 族 ; 态意 识 ; 态行 为 ; 境 保 护 ; 持 续 发 展 关 侗 生 生 环 可 [ 图 分 类 号 】 9 2 4 C 1 . ; 2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6 4—64 (0 9 0 0 6 0 中 C 1 . ;9 2 5 X 4 文 A 文 17 8 8 2 0 )2— 0 9— 6
o n r n n a r tci n whih i o ra in fc nc o dng a fr r o ki n s lctde f rt e rl to h p b — f e vio me tl p oe to , c s f ge tsg i a e o h l i owad l o ng a d oiiu o h eains i e i f t c ln a h n i0 we n n a nd t e e vr nme t n i t ii g a s ti a l e eo me . n ,a d man an n usa n b e d v lp nt Ke y wor s d :Do g 。e pl: e oo i a wa e e s e oo ia e a ir e vr n ntlp oe to : s san bl e eo n p o e c lg c la r n s : c lgc lb h vo ; n io me a rt ci n u t ia e d v lpme t n

贵州侗族习俗中的生态文化——以村寨营构和人生礼俗为例

贵州侗族习俗中的生态文化——以村寨营构和人生礼俗为例

贵州侗族习俗中的生态文化童中平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以村寨营构和人生礼俗为例摘 要:贵州侗族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源自于他们对自己所居自然环境的感知和体认,他们在村寨营构和人生成长中形成的习俗反映了万物同源、天人同体的生态文化理念,对当前破解生态失衡难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贵州 侗族习俗 生态文化一、引言马克思曾说:“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阳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都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尤其是发端于西方的工业革命,打破了这种平衡,人与自然由和谐走向对抗。

面对人类对自然界以掠夺式的开发所获得的巨大财富和所得到的日益严重的“报应”,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被人们所漠视甚至扭曲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也开始得到客观的审视,他们特有的尊重自然与保护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态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希望从他们的生存智慧中寻求缓解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的有效途径。

二、村寨营构中的生态文化贵州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和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自治区) , 现有人口约三百多万,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民族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很多逐渐形成为他们独有的习惯法,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生态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侗族的风俗习惯包含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是既实现社会价值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又保护自然、保证人与自然“双赢”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规约和社会制度;第三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体系。

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意义的启示论文

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意义的启示论文

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意义的启示论文侗族古俗文化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现代意义的启示论文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千百年来生活在湘黔桂毗邻地区,以水稻耕作为主,这个民族热爱自然,关注生态,一直传承着丰富的具有原生态特质的古俗文化。

所谓古俗文化,民俗学意义上是指源自传统较早时期的被主流文化所超越了的民间古代风俗文化,是一种无法用主流文化来表达或证实的文化遗留物。

侗族的古俗文化主要包括以“萨”为中心的民间多神信仰、丰富多彩的大歌、以鼓楼和风雨桥为特色的建筑、体现社会规约的款文化等方面。

在这些古俗文化中,处处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人与天地自然关系、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的生存环境的朴素认识,蕴含着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伦理智慧。

这些生态伦理智慧无疑是自古至今侗族地区生态环境得到很好保护、社会生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也能够为现代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一、侗族的古俗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形成都离不开该民族特定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

侗族是中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民族,主要生活在湘黔桂交界地区,以及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宣恩等地。

这个地区峰峦起伏,林木茂盛,具有明显的高原地貌和山区特色。

侗族属于古“骆越”的一支,自称为“干”,世世代代聚居在崇山峻岭和河溪旁边。

日在这种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下,侗族先民创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民族差异感很强的独特的古俗文化,传承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侗族的古俗文化非常丰富。

在信仰民俗方面,侗族民众主要信仰的神灵是“萨”。

在侗族地区,人们一般称祖母为“萨”,后来这个词成了神圣偶像的代名词。

侗族祭萨是侗族祭祀远祖的最隆重盛大的节日。

除此以外,侗族自然崇拜极为普遍,他们把山、水、太阳、月亮等都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

在建筑文化方面,最具民族特色的是鼓楼和风雨桥。

鼓楼是侗寨最具特色的标志,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因为楼上置鼓得名。

侗族风雨桥也很有特色,不仅仅是一种建筑,一种交通道路或生活场所,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结晶。

侗族村落建筑的生态意蕴——基于贵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的田野调查

侗族村落建筑的生态意蕴——基于贵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的田野调查

生产 方 式 、 信仰 系统等 文化创 造 。基 于贵 州黎平 黄 岗村侗 寨的 田野调 查 , 通过 对 其村 落形 态 、 建 筑景观 、 精 神 空 间等方 面的考 查 , 探 究其独特 的生 态观 、 文化观 。
关键词 : 黄 岗侗 寨 ; 村 落建 筑 ; 生 态观 ; 文化观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6 2 1 X( 2 0 1 4 ) 0 2— 0 1 4 0— 0 5
侗 族 村 落 建 筑 的 生态 意 蕴
— —
基 于贵 州黎 平 县 双 江 乡黄 岗村 的 田野调 查
程 安 霞
( 河南科 技 大学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3 )

要: 侗 族村 落 建筑构 筑 的村 落形 态呈现 出来的 空间结 构 、 景 观布 局蕴 含 着 自己的组 织 类型 、
的主要建 筑类 型 。这些 建 筑 类 型 的分 布 呈现 出很 强 的圈次 感 , 序 列 感。 “ 人类 都具 有 向心感 , 人 群 存在 着 趋 同 的心 理
归属 , 由此形成 科 序 中心 和群 体 意 识 。没 有 中心 , 社会 内部 就 是 混乱 的 , 有 了 中心 才能 使 人 在 心 理 上建 立秩 序 的终 点 。 中心 是 人 类 创 造 的 , 是 人 类
( 一) 村 落 内部 布局
小 黄村 毗 邻 , 属 于 两 县 交 界 处 。东 、 南、 西 三 面 都
是 从江 县 的辖地 , 仅 北 面与 双 江 乡所 辖 的平 天 、 规
密、 四寨 、 岑 和 4个 村 相 连 。境 内地 势 南 高 北 低 , 从 东到 西排 列 着 南 北 走 向 的 4条 山脉 , 山脉 与 山 脉 之 间有 3条 小 溪 自南 向北 纵 贯 村 落 , 在 该 村 辖 黄 岗村 是 一个 侗 苗 杂居 的 村庄 , 侗族为主, 共 计3 0 0多户 , 苗族4 9户 , 全 村有 1 1个村 民小 组 , 侗 族 和苗族 分寨 而 居。 侗族聚 居 在 黄 岗 自然村 , ④ 有 1 0个 村 民小 组 , 苗族聚 居在岑秋寨 , 一 个 村 民小 组 。岑秋 位 于 黄 岗 自然 村 的西 南 , 步 行 前 往 大 约 需 要 1小 时。全 村 的海 拔 在 4 0 0米 到 1 0 0 0米 之 间。 以农 业 生产 为主 , 有耕地 面 积 1 6 0 7 . 0 6亩 , 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侗族河歌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侗族河歌研究

目录1.研究背景2.生态美学视角下的侗族河歌3.侗族河歌的历史与传承4.侗族河歌的艺术特点5.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侗族河歌研究意义6.结语研究背景在我国的南方,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民族——侗族。

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依靠着自然环境生存。

侗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们的河歌。

河歌是侗族人民在生活、劳作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歌词内容丰富多彩,表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感情。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侗族河歌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科,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侗族河歌这一独特的民歌形式。

侗族河歌所表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侗族河歌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侗族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态度,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侗族河歌的历史与传承侗族河歌源远流长,传说起源于上古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一代一代传承河歌,使其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河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歌颂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侗族河歌在侗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河歌的艺术特点侗族河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丰富的歌词内容而闻名。

侗族河歌的音乐节奏优美悠扬,歌词含义丰富深奥,常常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朗诵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侗族河歌的演唱方式也十分特别,常常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方式,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民歌表演形式。

侗族河歌的艺术特点在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侗族河歌研究意义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侗族河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侗族河歌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和态度。

侗族河歌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可以为当代人们提供重要的生态文化资源,使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广泛且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丰富。

侗族的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标志性的造型特征和人居环境亲和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和分析,探讨其在当代文化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代表性建筑群体,应得到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

由于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正面临着被改变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对于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制定有力的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制定循环保护的政策。

保护村落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提升。

2、提高村民保护意识村民应该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认识,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保护意识。

同时,要引导村民走出旧时代,探索新的村落保护道路。

3、完善村落保护体系建立并完善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机制,加强与相关机构、大学和专业人才合作,通过合理和有序的发展,促进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物质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建筑风格和村落规划,展现了侗族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侗族村落的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建设,经过多少年的磨砺,依然屹立于山间,成为人们迎接每一次春天和绿色的生命象征。

2、文化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形式和内涵,展现了侗族生活与村落文化传统的丰富性。

特别是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反映了当地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底蕴。

此外,村落的基础设施、民俗与传统文化活动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3、生态环境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建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例如阳光采光、通风、雨水收集等,这些技艺为当地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原则和方法。

总之,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和科学地发挥其文化和生态价值,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推动区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

贵州侗族传统社会的生态伦理实践与生态伦理思想-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贵州侗族传统社会的生态伦理实践与生态伦理思想-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贵州侗族传统社会的生态伦理实践与生态伦理思想-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直以来,贵州侗族都是以传统粮食农业耕种为主,侗族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以铁制为主,辅以竹、木。

其种类、式样和质量在很长一段时期无变化,具有重量轻、形体小、质量低的特点,属于手工工具性质。

耕具主要有犁、锄;无播种工具,收割工具主要有镰刀、摘刀和谷桶。

由于生产工具比较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土壤肥力低。

生产劳动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侗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没有手工业户,也没有专业商人。

偶有畜牧业,也是农业的直接附属物。

一、贵州侗族传统社会中的主要生态伦理实践一个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念,是在改造自然界,维持本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创造本民族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它融入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贵州侗族传统社会中的主要生态伦理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敬古树古木、注重环境保护。

古树古木在侗族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源于侗族祖先对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人类始祖来自何处等问题的思索。

在侗族神话中,人类最早的祖先就是松恩和松桑,他们是由龟婆孵蛋生出来的。

在原始观念里,侗族认为人类祖先是有树兜、蘑菇、虾子这类混沌生物衍化而来的,这些混沌的生物活化成了山林,河水。

因此,人类祖先与山林,河水是一种血水相连的亲缘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树立了先造山林,再造人群以及由此相联的山林树木是主,人是客等思想观念,并一直延伸下来,渐而衍化为一个民族的生态生存理念。

贵州侗族村寨的寨头村尾都有大面积整片茂密的古树,古树古木对于侗族人民来说,象征着人畜兴旺、生活富足。

侗族古歌《祝赞歌赞风水》如此描述到:村脚留有三抱大的参天古树,村头蓄有三围大的盖天古木,该村山清水秀,五谷才这样丰登,六畜才这般兴旺,小孩才如此活泼,才如此健康,胜过所有村庄。

可见,侗族早就认识到,居住环境的好坏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

因此也形成了爱护古树的传统美德。

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

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

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
1、保护和重视自然。

侗族文化注重自然保护,认为自然可养活我们
的生活,可带来更多的财富。

侗族人会祭祀自然神,以示尊重,休息日以
实践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原则,例如从不烧掉草地,不砍伐森林的树木等。

2、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侗族文化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追求生态文明的建设,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里面去。

因此,侗族传统文
化注重集体共同责任、意识形态教育、政策措施及社会方面的努力,从而
实现更好的保护环境的目的。

3、推崇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侗族文化崇尚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为宗旨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侗族传统文化特别重视资源环境教育和绿
色评价,认为“节约资源是一种永恒的理念”,以及“节约资源是每个人
都应该参与和学习的道理”。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区。

侗族传统村落建
筑景观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的结果,是一种融合了民族特色、
地方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建筑群体。

它包括居住建筑、祭祀建筑、公共建筑、城墙和平台等。

村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高脚楼、木构架、土墙、木雕等。

这些建筑采用了传
统的材料和工艺,结构稳固,形式美观,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一方面,一些村民因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选择了搬迁到城市或近郊地区,导致村落
人口减少,建筑物空置和废弃;一些村落建筑遭到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盗窃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应加强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范围和工作职责,加强对建筑
物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还应加强科研力量,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调查、研究和
评估,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保护与分析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不仅能够保护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
价值,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还能够增强侗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手工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观赏和研究。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进程,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分析。

1.文化传承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它不仅是侗族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场所,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人的赞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以传承侗族文化。

2.历史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侗族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这些建筑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技艺和美学理念,更记录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

3.旅游价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重要吸引力。

保护好这些建筑不仅有利于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特点及其保护方法1.建筑风格侗族传统村落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其建筑形式主要为吊脚楼,采用木结构和斜顶设计,建筑风格雅致、古朴,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首先需要对建筑结构和材料进行保护,加强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

2.手工艺术侗族传统村落建筑的手工艺术水平非常高,其建筑中的木雕、石雕、壁画等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艺术品,有必要加强对手工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开展手工艺品展览、培训等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生态环境侗族传统村落建筑多建于山区和水乡,它们依山傍水,融入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和谐融合。

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的保护,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村落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使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统一。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在侗族的自然观中,生态伦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从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角度出发,探讨其价值。

侗族生态伦理的核心是“山水是灵”的观念。

侗族相信,山水不仅仅是自然的物质形态,还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和精神意义。

他们认为,山水中的灵气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可以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

基于这种观念,侗族人非常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侗族传统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与生态保护相关的习俗和法规,例如禁止砍伐老树、禁止猎捕珍禽异兽等。

同时,侗族生态伦理也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侗族相信,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因此,侗族人在尊重自然的同时,也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总之,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贡献。

依据这种观念,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弘扬侗族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自然环境,以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 1 -。

关于侗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思考

关于侗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思考

关于侗族文化保护的“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思考刘宗碧【摘要】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原生态”视野;当代实践【作者】刘宗碧【作者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正文语种】中文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核心要素就是文化,因而在西方学者中许多人把民族定义为“文化共同体”,今天关于民族的发展问题,人们又把它归结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诚然,文化关涉民族的存亡,十分重要。

但是,文化不仅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着从物质到观念的各种内容,而且是一个历史概念,包括着发展进程的阶段性,因而文化问题具有历史性。

这样,今天关于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在历史的视野上,它基于现代化进程的背景发生,实质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

为此,对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应有“现代性”的视野。

其次,关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实践,在当下中国提出“原生态”的方向,侗族文化也被纳入进去,这对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有何关系呢?它属于“现代性”的问题吗?笔者就这些关联和问题试作思考并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方家。

从今天可考的历史看,侗族产生于隋唐时期,按此计算,侗族的产生和形成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因而从时间上看,侗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了。

一个民族的产生和发展,在实践上需要长期的文化构建和积累,需要塑造和形成自己的传统并发扬光大,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存在。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逐渐被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和研究。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基于当地的地形、气候、生态环境、习俗和信仰等因素所形成的。

它既是艺术的价值,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它包括建筑形态、材料、色彩、装饰和布局等方面。

其中,侗寨建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侗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中,侗寨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结构。

侗寨建筑采用木结构和石基础,具有高度的抗震性和防火性能。

侗寨建筑的主体结构分为梁柱结构和板柱结构。

在屋檐下方,通常会挂上斗拱,以增强建筑的美观性和支撑能力。

同时,侗寨建筑还具有独特的装饰方式,如彩绘、浮雕、雕刻等。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破坏和损失主要源自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侗族人离开传统村落到城市生活,导致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给传统村落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如环保问题、交通问题和经济问题等。

为了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必须加强对其的保护和研究。

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当地居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侗族文化。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研究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研究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研究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是中国南方一种具有独特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村落类型。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在建筑、自然、文化等方面均有其特殊的景观特征。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为主线,探讨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村落景观特征1.建筑景观特征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极富特色,主要以侗族建筑形式为主,又融合了宋、元、明、清等多种建筑风格,构建出了一种以木结构为主、特点鲜明的建筑形态。

同时,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建筑也有着严格的建筑规制和建筑管理,如房屋建筑高度和形状、院落和街区格局等都有严谨的规定。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所处于的地域条件也决定了其自然景观的独特性。

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是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常见自然景观。

山水相依、村落依山傍水,形成出一种融合人文意象和自然美景的独特景观。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在文化方面也非常重视,村域内举行的各种传统活动、民俗习惯等都是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文化传承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正是在文化传承中得以完美体现出来的。

通道侗族传统村落几百年来一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侗族人民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记忆和期许的文化场所。

1.传统文化的继承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所保存的许多老物件、老技艺、老习惯等都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老物件、老技艺等非常珍贵,它们是通道侗族传统文化的值得传承的文化符号,这也使得侗族这种独特的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保存和传承。

2.文化交流的平台通道侗族传统村落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文化展示交流的最佳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通道侗族传统村落逐渐成为各地游客们前往感受侗族文化的重要景点,同时也吸引了一些文化交流学者前来深入了解这种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三、结论总之,通道侗族传统村落是一种充满着独特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村落类型。

在建筑、自然、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景观特征。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析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安徽等地。

侗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丰富多样,包括木质结构的楼台、吊脚楼、风雨桥、影壁等建筑,以及水米田园、溪流山水、田园景观等自然景观。

这些建筑和景观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

在现代化进程中,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可以保护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性,促进侗族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增强。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进行精准的调查和测绘,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研究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构造特点和建造技艺,以及与侗族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关系。

这有助于推动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要研究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山水格局、水体位置以及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协调。

在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时,应尊重自然和文化的整体性,努力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还需要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过程中,要与当地政府、社区和村民合作,共同规划和管理建筑景观。

重视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经济价值,开发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培养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的专业人才,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

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的独特文化。

保护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以在当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9月
侗 族 村 落 环人类 学 视角 的考察
余 达 忠
( 明学 院生 态 文 化 研究 中心 ) 三
摘 要 : 落 环 境 一 方 面 受 制 于 营 建 地 的 自然 环 境 , 一种 生 态 物 理 形 式 ; 一 方 面 , 落 环 境 也 是 营 建 族 群 的一 种 村 是 另 村 文 化 选 择 和 文 化 表 达 的 方式 与依 托 , 一 个体 现意 义 与 象 征 功 能 的 符 号 。侗 族 村 落 环 境 作 为 一 种 空 间 物 理 形 态 , 是 其 结 构 布 局 是 按 照侗 族 的 生 态观 和文 化 观 营 建 的 。 侗族 村 落 环 境 中的 田园 、 水 、 木 、 路 、 落 、 家 是 一 个 整 山 林 道 村 人
侗 族 是 由古 越 人 衍 化 形 成 的 , 要 分 布 在 黔 、 、 主 湘
环 境 的关 系 , 示 生 态 环 境 作 为 文 化 的过 程 和 价 值 , 揭 是有重要 意义的生态人类学课题 。

桂交界 的狭 长山地 中 , 是一个 以水稻 耕作和 山林 采伐 为主要生存 方式 的 山地 民族。侗族 地 区 的生态 特征 和侗族 的生存 方式 , 决定 了侗 族 的居住 方 式 , 即以 山 和水作为选择村落 的要件 , 由此形成 了侗家人依 山傍
Culu a de tt n Vil g t r lI n iy o la e Env r n e to n to a iy f o i o m n f Do g Na i n lt r m
Vi wpo n f Ec l g c lAn h o o o y e i to oo ia t r p l g
第 9卷
第 3期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n lo ej gF rsr ies y( o ilS in e ) o ra fB in oet Unv ri S ca ce cs i y t
Vo _ NO 3 l9 . S p. 2 O e Ol
Absr c : Re tit d t o a t r le vr n n , vl g n io me ti i d o c lgc lp y ia t a t srce o l c lnau a n io me t il e e v r n n s a k n fe o o ia h sc l a s a eo n n h p n o e ha d. I s as id o tu t r n y o fc l r lc oc n u t r le p e so n ti lo a kn fsr cu ea d s mb lo ut a h i e a d c lu a x r s in i u t e e tb ih n fa t n c r u o t t e a d. Ben i d fs a e p y i a h p h sa ls me to n e h i g o p n he o h r h n i g a k n o p c h sc ls a e, vla e ilg e vr n n ft e Do to ai sc nsr td o a i ft ere oo ia iwsa d c h r lve . n io me to h ngNai n lt wa o tuce n b sso h i c l gc lve n u u a iws y Th o n r sd e c u ty i e, l n s a e a d c p s, fr ss, r a s, vla e , a d o e i i a e e vr n n ft e oet od i g s l n h us s n vl g n io me to h Do g l n Nai n lt sa wh l o ms t er e oo ia iws, l e ve , c h r lv e n t n c d n i . I s t aiy a oe fr h i c lgc lv e o i i ws f u u a iws a d eh i ie tt y t i o vo sy a wa fs r a i g c t r li e tt n y o fc lu a x r si n b iu l y o p e d n ul a d n i a d a s mb lo u t rle p e so . u y Ke r s: y wo d Do g Nain l y;v l g n io m e t ut r li e tt n to ai t i a e e v r n n ;c l a d n i l u y;e oo y c lg
YU — h n Da z o g
( e ac et cl i l utr, a mi n e i , ua , 6 0 4, . . hn ) R s r C nr o E o gc l e S n n U i r t F j n 3 5 0 P R C ia e h ef o aC u g v sy i
体 , 同形 成 侗 家 人 的生 态 观 、 命 观 、 化 观 和族 群 认 同 , 文 化 认 同 的一 种 显 在 的传 播 方 式 和 文 化 表 达 形式 。 共 生 文 是
关 键 词 : 族 ;村 落 环境 ; 化 认 同 ; 态 学 侗 文 生 中 图分 类 号 : 9 8 Q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7 - l6 2 1 ) 30 4 - 6 1 l ( 0 0 一 - 80 6 0 0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