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

2. 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形成。

2. 观察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

二、探究1. 出示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举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角的性质,如大小、形状等。

4. 学生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应用1. 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

2. 学生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和特征。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角,并描述其特征。

2. 完成练习册上有关角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概念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角的知识,如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概念的形成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角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形成正确的角的概念,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来感知角、认识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2. 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3. 能够识别各种角,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角的特点,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难点: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各种角。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角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角。

2. 自主探究,认识角。

(2)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3. 实践操作,学会画角。

(1)学生尝试用尺子和直尺画角,教师进行指导。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角的画法。

4.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5. 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学生回家后,尝试在生活中找到各种角,并画出来,明天上课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2. 结合学生的课堂回答、作品展示等,评价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反馈等方面,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角的性质,如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差等。

2. 结合几何知识,让学生尝试解决与角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九、教学资源:1. 课件:生活中各种角的现象。

2. 教学素材:尺子、直尺、角模型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4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二)揭示课题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图文结合板书)(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掌握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角的画法。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课件。

2.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2)学生回答:三角形。

(3)教师追问:三角形有什么特征?(4)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

2.新课教学(1)认识角①教师出示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②学生回答:角。

③教师追问:角有什么特征?④学生回答: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①教师出示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角有几个顶点?②学生回答:一个顶点。

③教师追问:这个角有几条边?④学生回答:两条边。

(3)角的画法①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再用三角板画另一条射线,用圆规画一个圆弧。

②学生尝试画角。

③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的画角方法。

3.练习巩固(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评价并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抄写角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2.画一个角,并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画角环节,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角的概念引入时,通过日常物品(如剪刀、桌面角落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存在,并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角的大小,增强直观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认识角》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帮助我们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107页至108页。

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接着,教材通过不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并学会用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角。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识别各种类型的角。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角,并引导学生思考角的特点。

2. 讲解:我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角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展示角的形成过程。

同时,我还用三角板展示各种类型的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4. 讲解:我选取了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再次巩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符号表示下列各角:(1)一个半径为3cm的圆,圆心角为90°;(2)一把剪刀,剪刀的两刃夹角为45°。

答案:(1)∠1:90°;(2)∠2:45°。

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并说明理由:(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2)一个长方形的一个内角。

答案:(1)锐角,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小于90°;(2)直角,因为长方形的一个内角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们在角的识别和表示方面掌握得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显得有些困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辨识各种角,并能够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新知识。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2.难点:辨识各种角,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操作、讨论、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3.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物模型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角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教师讲解角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形状等。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了解角的变化规律。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辨识各种角、用角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实例,让学生判断角的类型。

角的初步认识_第一课时_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_第一课时_教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理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38-39。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初步理解角,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能直观判断角的大小。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圆形纸、活动角(学生准备:活动角、直尺、草稿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导入:师:小朋友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校园里所热闹啊,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图)生:有很多小朋友在做广播操。

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

老师拿着三角板去上课。

老爷爷在剪草师:老师拿着三角板去上课,三角板上有这样一个图形,你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么?(我们把这类的图形叫做角)师:你还能在这张图片中找到其他的角么?球门上,红旗上,剪刀上,时钟上。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初步理解”。

(板书)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角?【预想学生回答:桌脚,尺子上的角,黑板的角等】摸一摸感受下角。

师:(课件展示三个不同类型的角)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能发现这三个角的相同地方吗?尖尖的,两条直直的线师:尖尖的叫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组成”(板书)。

师:老师只会找第一个角的顶点和边,哪位小朋友能够帮老师一下,找到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边?2、练习啊理解了角,今天我们的聪聪明明过生日了,要请很多的客人,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就是客人必须是角,请我们的小朋友们仔细寻找下,哪些是聪聪明明请的客人。

二、多形式探究,建立角的概念1、画一画师:理解了角,你们会画角么?接下来,我们学一下怎么画角。

(黑板演示)从一个顶点出发,用直尺往不同方面画两条直直点线,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在纸上画。

教师巡视,从中搜集各种典型作为辨析材料。

2、辨一辨投影展示刚才搜集的一些角,请学生仔细观察。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判断角的大小关系,并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判断角的大小关系,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角的初步认识》教材,角度模型、方向指示物、与角度伴随的数值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角的引入 (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角度模型,向学生解释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公共起点所形成的。

然后示范用方向指示物指向两条射线的方向。

-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找出教室里的一些角,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Step 2: 角的大小关系 (10分钟)- 教师出示两个角度模型,并用方向指示物指向两条射线。

然后询问学生哪个角度大,哪个角度小,哪个角度相等。

- 学生观察角度模型,思考并回答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关系,并提出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 通过多个例子的讨论,向学生解释角的大小关系的判断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Step 3: 角的判断 (10分钟)- 教师出示一系列角度模型,并用方向指示物指向两条射线。

要求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值卡片上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 学生观察角度模型,用数值卡片上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教师逐个核对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4: 练习与巩固 (10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

-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Step 5: 总结与拓展 (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学会了判断角的大小关系,并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

再板 教师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问:角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
2、比较黑板上几个角的大小。 师都给于肯定)
(学生自己先想办法,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教
3、课件出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演示)
学生一致认为第二个角大时,教师用课件来给学生演示。
4、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 (边画边说画法,以口诀的形式出现,学生很容易就 能记住)
2、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画角。 (教师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3、指生到黑板上来画角。
4 、总结画角的方法。 (课件出示画角的口诀)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画法,又让学生观察画法,学生动手画角, 书演示画角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即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角的画法, 也得到了及时反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比较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角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感知抽象画角的图形和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 ] 根据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心中的角的样子,然 后通过认识生活中得角,让学生感受角就存在于生活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实物中的角) 1、摸一摸 师: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来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 再摸一摸课本,课桌。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感官来了解角的外形。
(教师巡视指导)表扬做
[设计意图] 摆角和做角就更进一步地把角的形象化, 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 这 一后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动手中发展思维,同时做角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各种类型的角,并学会用角的特征来判断和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角的初步概念,为后续学习角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培养学生用角的特征来判断和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初步认识和分类。

2.用角的特征来判断和比较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展示各种角,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来实际操作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角实物或图片,如三角板、剪刀、拼图等。

2.准备角的特征图示,如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图示。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角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解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

通过角的特征图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和比较角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折纸、拼图等,实际操作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角的特征和其他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这局部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根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根底上介绍角的各局部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教学目标确实定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拟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进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为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2.角的度量单位——度、弧度3.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及区别4.角的分类,包括对顶角、邻补角、余角等概念的认识5.角的度数计算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定义及其相关术语2.理解角的度量单位,能够进行度和弧度之间的转换3.了解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并能够区分这几种角4.能够分类角,并且能够计算角的度数教学流程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所围成的图形。

在黑板上画出两条射线,并围成角,说明角的定义。

2. 角的度量单位——度、弧度角的度数是用度来度量的,度的符号为°。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并标出其中心角和圆心角,说明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自己推导如何将角的度数表示成弧度的形式。

3. 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及区别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解释它们的定义及区别。

引导学生一起做练习,用尺子测量两条线的夹角,判断其属于哪种角。

4. 角的分类通过黑板上的图像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对顶角、邻补角、余角等角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自己画图证明这些公式。

5. 角的度数计算在黑板上展示计算角度的公式,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角度计算方法。

教学体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定义及其相关术语,及角的度量单位——度、弧度的转换,钝角、直角、锐角的概念和区别,以及对顶角、邻补角、余角等概念的认识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探究和认知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通过画图的方式来体现角度的计算方法,或者以环球旅行的方式来介绍度和弧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年级数学上:《角的初步认识一》教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角的初步认识一》教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角的初步认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角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角的含义。

难点:理解角的含义,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吗?2.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个角。

3.教师再出示一个正方形,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4.学生回答:正方形有四个角。

(二)探究活动1.教师分发学具,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教学生折纸的方法,将纸对折一次,展开后观察折痕,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回答:发现折痕两端各有一个尖尖的角。

(三)角的各部分名称1.教师出示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角由哪几部分组成?2.学生回答:这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教师解释:顶点就是角的两条边相交的那个点,边就是角的两条直线部分。

(四)角的分类1.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大小的角,提问:你们能将这些角按照大小分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分类。

(五)角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两个角,提问:你们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2.学生回答:可以通过观察角的开口大小来比较。

(六)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2.学生找出角后,教师提问:这些角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这些角都是锐角。

(七)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2.学生回答:我们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大小比较。

(八)课后作业1.请学生用一张纸折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标注角的各部分名称。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角的含义。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导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学具:三角板、活动角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角[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二、预学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

2.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认识不同类型的角。

3.能够用角的大小来比较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角。

2.角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2.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的角。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2.教具:实物模型、图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并描述
这些角的特点。

2.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角,并通过比较和讨论来
总结角的类型及特点。

3.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身边物体间的角度,通过测量角度大小来检
验他们的判断是否准确。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对物体位置关系有何影响,让他们
尝试用角度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角的重要性及应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角度大小来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角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

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第11页的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我们会通过观察各种角,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量角器、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新课:我会利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向学生们展示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

5.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各种角,并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的大小。

2.用纸折一折,做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你做的角的大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角,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角来理解角的概念,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和认识角。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示范教学设计

1.《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角星纸片,三角形纸片,学具袋(每个学具袋中含有两张硬纸条和一个按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取出五角星纸片和三角形纸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吗?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呢?预设:有五个尖尖的角(请学生指一指5个尖角)。

师:这个图形叫什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呢?师:大家提到了角,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角1.找一找师:到底什么是角呢?大家看看老师展示的这些物品,它们中都有角。

(课件出示物品。

)师:你能指出自己身边的角吗?让几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找到的角。

师:真不错,现在我们就用这三位小朋友找到的这三个角(课件出示三个角)来继续学习。

2.比一比师:观察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预设:相同点:都有一个尖尖,两条边都是直的。

师适时提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预设:不同点:开口方向不同,两条边的长度不同。

3.做一做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并交流制作过程。

集体交流。

师:谁想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自己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点名学生上台演示。

预设:这是我做出的角。

这个按扣是角的顶点,这两个硬纸条是角的两条边。

师:你们小组做出的角都一样大吗?你是怎样判断大家做的角是不是一样大的?学生在交流和操作示范的过程中明确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具体方法,比较角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突出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落在哪儿。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活动介绍1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

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很好。

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设计意图为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对一年级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的设计意图是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复习,为理解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从对象中抽象角度课件展示实物钟脸红围巾剪刀草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

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课件演示从物体、声光提示中抽象出角】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

这个角是什么样的?生1:尖锐的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
时教案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

教学准备
情境图、三角尺、作业纸、圆片折好的角、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出示单元主题图:同学们,请你认真观察这个校园都有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图中有正在锻炼的学生,正在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

问:你能在校园里找到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图形吗?
很好!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

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你们瞧!(在主题图的钟面上、剪刀上、三角尺上呈现色线,表示出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这些图形叫做“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结合情境,认识角。

你们瞧!刚才那位老师的三角尺老师也有。

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儿?
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告诉学生正确地指角的方法。

大家手里都有三角尺,请拿出来。

然后我们一起来像这样指一指,再用手顶一顶、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请你指出这些物品上有角吗?
2、出示例1,让学生指角。

大家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拿出实物。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学生发现角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并得出结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出示)
3、实际操作,丰富认识。

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的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请拿出来。

下面请大家开动脑筋,想法用这些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都做完了吗?
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要使你做得角和你同桌做得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得出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老师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把你手中的角变得比我的角大,你该怎么办?
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向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然后逐渐合拢活动角,并且认真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刚才我们用纸条做了活动角,你能用纸折出自己喜爱的物品吗?(老师对你折的物品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折的物品中要有角。


4、在生活中找角。

同学们都很有创造力,而且也都正确地指出了角,值得表扬。

其实啊!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下面,就请你和同桌一起,在我们教师中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画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学生练习画角。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2题。

引导学生完成。

四、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