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高效课堂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专题探究学习方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专题探究学习方案教案教学设计清潭中学周春华一、探究学习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金色年华。
然而,这一时期的记忆却永远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只有在痛苦、孤独的时候,才有可能将它记起。
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以自主、合作的方式二、学习目标:1、认识青春年华的宝贵。
2、大量阅读名人的著作,体会他们的成长过程。
3、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爱好。
4、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家、作品确定好角度,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专题探究参考内容:1、从作品中看田晓菲2、读何其芳的诗歌3、保尔的成长历程4、从《童年》中看高尔基5、当代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调查四、学习方法:选择或自定一个探究课题,在独立的基础上,先进行广泛阅读,再进行小组合作,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后选中角度切入,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参考资料提供:参考图书:《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十六岁少女》、《四弟的绿庄园》、《孤女俱乐部》(秦文君)《哈得逊河上的落日》(田晓菲)《草莽集》(朱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花季.雨季》(郁秀)《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推荐网址:/book/index.htm/book/#wenxue/photo/ren/index.htm/book/si/heqifang/poem/index .html影视资料:《小兵张嘎》《十六岁的花季》《少年毛泽东》《棒球少年》《灌蓝高手》《特工小子》《少年英雄》《天才小子吉米》《哈利波特》《男生贾里》六、成果展示: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在小组内交流、展出。
七、学习计划:主要阶段学习内容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第一阶段大量阅读作者及相关作品,了解其内容,自己计划探究方向。
3课时对作家或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
拟订题目,自由组合,设计研究方案,拟定研究计划。
1课时完成《选题登记表》,为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分配任务,在图书馆或网上搜集资料,然后整理,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对材料进行加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一、单元教学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词汇。
2、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熟悉故事的情节。
3、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4、能根据作品反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语段加以体味,作深入的思考。
2、了解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细致观察与想象奇特的结果。
3、学会关心生活,细致观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幼时记趣》 2课时《十三岁的际遇》 2课时《伟人细胞》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名著阅读 2课时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采用反复诵读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语言。
3、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情的写作思路;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2、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深刻领会读书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1、《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
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最终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2、安排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
该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1999年第七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编入课本时作者对部分文字作了改动。
(二)作者介绍于漪(1929——),江苏镇江市人。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曾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大学和杨浦中学任语文老师,现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工作。
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
……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书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多万字。
主要著作有《语文叫眼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作文讲评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体教案选》、《学海探珠》等。
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三)文中诗文选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韩翎)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高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榴花》(韩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二)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韩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冬景》(苏轼)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②,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③,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蠃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人(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
著有《浮生六记》。
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
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二)作品介绍《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书共六篇,故名“六记”。
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今已逸其二。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三)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贵在归纳。
积累能厚积薄发,归纳能举一反三。
1、读准句读。
一般依照句义短句,不把意思割裂开来。
例。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2、文言词句翻译。
(1)词语翻译。
实词要掌握意思,虚词要掌握意思、用法。
(2)句子翻译。
①遵循一个原则。
句子翻译以直译(按照每个词语的意思直接把词句意思翻译出来)为主,意译(把句子大概意思翻译出来)为辅。
②落实三个要求。
“信”:词义要准确;“达”:语义要通顺;“雅”:风格要保持。
③注重五种句式。
A、省略句式。
被省略了的成分在翻译时一般要补充出来。
例。
“(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见二虫斗(于)草间”。
B、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例。
“徐喷以烟”。
翻译时调整为:以烟徐喷(用烟慢慢地喷)。
C、判断句式。
例。
“陈涉者,阳城人也。
”翻译时,在两句中间加“是”,该句子翻译为:陈涉是阳城人。
D、被动句式。
例。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E、否定句式。
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3、文言词语归类。
文言词语归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假字。
例:“项为之强”。
翻译:“强”同“僵”,僵硬。
(“强”是通假字,“僵”是本字)(2)一词多义。
例:之。
“物外之趣”的“之”,助词,“的”。
“昂首观之”的“之”,代词,代“群鹤舞空”景象。
“心之所向”的“之”,助词,主谓之间,无义。
(3)词类活用。
例:“鞭数十”。
“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4)古今异义。
例:“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个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一)写作背景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
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二)作者介绍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
13岁从天津13中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英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
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田晓菲素有“才女”“神童”之称,五岁即会作诗。
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留白:写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之后》(2009,天津人民出版社)等。
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合译,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
现正致力于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曾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集发表、出版;又有译作《后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现正致知识链接:(一)作家简介秦文君,当代作家。
儿童文学作家。
1954年生,上海人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1981年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
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处,非常富有感染力。
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传》,《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
(二)《男生贾里》的内容简介贾里是个不起眼的初一学生,又瘦又小,还戴着一副眼镜。
可他却有志想当初中的最佳男生。
妹妹参加了校艺术团,她练功不刻苦,贾里答应老师帮助妹妹,结果却出了个馊主意,使妹妹在校庆演出时大出洋相,他挨了爸爸一顿骂,妈妈和老师帮助他承认了错误。
他帮助好朋友鲁智胜戒烟,用的方法却差点儿吓掉朋友的魂。
他做了好事.却又给女生洪裳起外号。
老师批评他,他不服,偷拿了老师的教案。
没想到老师没有教案仍将课讲得很精彩。
贾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向老师检讨,老师不但没生气,还谢谢他,使他大为感动。
教室旁边新开张一家电器商店,吵的同学们无法学习。
大家委托学生会干部黄侃去解决,黄侃敷衍了事。
贾里一气之下,拔了商店老板自行车的气门芯,被老师抓住。
原来老板是鲁智胜的爸爸,而这家商店竟是校长和鲁智胜办的。
贾里挨了校长的批评,自己觉得竞选最佳男生无望了。
妈妈和同学洪裳都鼓励他,劝他不要灰心。
贾里写了一篇关于噪音的文章登在校报上,引起全校的轰动。
他还到校长面前力陈噪音的危害性,决心与噪音斗争到底。
最佳男生竞选开始了,贾里默默地转身要离开会场,这时广播喇叭里传来校长的声音,他宣布关闭商店,并表示贾里可以参加竞选。
同学们欢呼起来,鲁智胜模仿记者向贾里提问:“你为什么要参加最佳男生的竞选?”他自豪地大声说:“我想证明,凡是想成为最佳的人,都有可能争当最佳!”贾里这个最普通的孩子,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证实了这一平凡的真理。
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太湖县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时父亲在湖南沅陵做官。
自幼天资聪颖,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1岁入小学,13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
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
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
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
此後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
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後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
那裏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幻想回国後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
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
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
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
何其芳(1912年—1977年),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