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本章将回答的问题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完整word版)变态心理学(05626)

(完整word版)变态心理学(05626)

《变态心理学》(代码5626)第一章诸论名词解释(P2)心理障碍: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有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P10)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第一节变态心理的定义及其历史(名词识记 p2 )变态心理的概念: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7个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无法预测和失去控制感、少见的和非传统的、其他人感到不适、违背标准。

(识记P3 )定义心理障碍的3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和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有必要考虑个体的种族和文化上的差异。

(P3)变态心理的发展历史:1。

对变态心理的认识:早期的认识中包含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现在的观点则强调的是系统综合;2.对变态心理的治疗:从对精神病病人的隔离到人本治疗的发展。

第二节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领会p6-9)经典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2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它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的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变态心理学-2 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2 ppt课件

妄想、 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
– 被害、关系、夸大、罪恶、被控制、钟情、疑 病、思维被洞悉感
• 强迫观念 • 超价观念
– 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 位的个人信念。一般以事实为基础,对某些事 实做出超乎异常的评价,并予以坚持而影响行 为,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 逻辑上不荒谬,具有社会可接受性
• 变态症状的意义
• 认知过程障碍 • 情感过程障碍 • 意志过程障碍 • 意识障碍 • 综合征
认知过程障碍
• 感觉障碍
–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错、感觉脱失、 内感性不适
• 知觉障碍
–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 思维障碍
–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 注意障碍
• 记忆障碍
– 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心因性遗忘
•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9 .001
140.00 135.00 168.00 180.00 122.00 137.00 162.00 144.00 102.00 194.00
135.00 129.00 160.00 175.00 120.00 131.00 158.00 140.00 100.00 180.00
前实验设计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td. ErDrioffrerence M Se tda.nDevia Mte ioan Lnowe Urpper t Sd igf. (2-tailed
PaiV r A1R050.0 60 02 3 0.04 - 7V1 0A.50 R190703 40.70 13 18 7.30825 7.103

最新变态心理学2ppt课件幻灯片

最新变态心理学2ppt课件幻灯片
• 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 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 少数可转化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 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PTSD主要表现:
一、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闯入性重现(闪回)使患者处 于意识分离状态,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 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绪,这种 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天不等,频频出现的痛苦处 境,面临类似灾难境遇时感到痛苦。
34
• 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 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 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 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第三单元 神经症
•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 •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
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 苦并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 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许又 新)。
• 1、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 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 般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 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 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 2、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 冲突的常形则是大家都有经验的。
评定方法:
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1分;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2分;1年 以上为长程,评3分。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 心理生理障碍是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 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一、进食障碍
• 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 呕吐。
二、睡眠障碍
• 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 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第七单元 癔症
• 癔症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 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

(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

它是人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

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

(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

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

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

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

变态心理学2

变态心理学2

19 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寻求完美,做事循规蹈矩,刻板固执,缺少灵活性,创新性和效率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

患者对人对自己都过去严格,做事谨小慎微,要求十全十美,但又优柔寡断,缺乏自信。

因过度注意细节或反复核对而忽视全局,延误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人际关系,使他们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20 焦虑性人格障碍以懦弱胆怯,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和对负性评价过分敏感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患者过于扩大潜在危险,以达到回避某些活动,回避社交场合的母的、他们缺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勇气,担心自己会被人指责或拒绝。

为确保自己的安全,他们通常限制自己参加某些活动,除非这个活动自己肯定会收到欢迎。

21分裂症1 概述:又称精神分裂症,是多脑区(额叶,颞叶,丘脑,小脑等)病变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2 病因和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神经生化研究○3社会心理因素○4影像学研究○5其他研究3 临床症状:分裂症的基本症状为知,情,意的不协调症候群和联想障碍,情感障碍,矛盾症状,及内向症,附加症状为幻觉,妄想和行为意志障碍。

4临床分型1偏执型:(临床特点)常伴有言语性幻听,其中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嫉妒妄想多见,情感和行为受妄想和幻觉的支配,患者可初相恐惧,发怒,谩骂,伤人,自杀等。

本型起病呈急性和慢性,病程可呈发作性,精神活动衰退很慢,部分病人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少数人能完全缓解,部分病人以后转成慢性,如能及时治疗,大多能参加工作,日常生活能自理。

2青春型:本型多在青春期起病,有较明显的思维联想障碍,情绪不稳,伴有幼稚愚蠢的行为,可出现作态和性色彩行为,思维零乱,可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有短时间不固定的妄想,内容荒谬离奇,情感肤浅,喜怒无常,时而痴笑,时而发怒,变化莫测。

患者本能欲望亢进,不拘场合作猥亵行为,可有意向倒错,吃脏东西,甚至吃大小便。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变态心理学02

变态心理学02

第二节: 第二节:多维综合模式
二、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 1、邪教和其他可怕的事情 害怕和恐惧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文化中 都会发生,但是我们害怕什么却在很大 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2、性别因素 特定的恐惧对象往往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第二节:多维综合模式
3、社会对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就 越长,相反,个体在测 量社会生活丰富性的社会指标上得分越低,他的预期寿命 就会越短。 4、社会病耻感 焦虑和抑郁被视为懦弱和卑怯,精神分裂被视为异常和疯 狂。 5、心理社会侏儒 虐待阻止了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
第一节: 第一节: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 5、对存在主义疗法的评价 就人格和人格障碍而言我们很难对存在主义 疗法做出评价,因为该疗法主要是由一些哲 学观点组合而成的,而并非一套系统的科学 理论。但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它较好的贴近了 人格的日常概念。
第一节: 第一节: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一、心理动力学派 2、焦虑及防御机制 焦虑是警告我们运用防御机制的信号,所谓 防御机制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 持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以使自我能够 继续它的协调功能。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 抑、投射、提袋、否认、升华。
第一节: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第一节 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一、心理动力学派 3、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假定个体一出生就有性欲,并会在 一生中经历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些 发展阶段中,婴儿期和童年早期的发展对人 的影响尤其深远。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非 精神病的心理障碍都是由潜伏的无意识冲突 引起的,他把这些障碍叫做神经症性失调。
变态心理学 第二章
对变态的认识和 理解
第一节: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第一节 经典的四大心理学流派

02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02变态心理学理论模型

4、条件性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
条件性积极关注(价值条件化):他人的积 极关注 ;自己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积 极关注环境中长大的,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 极关注,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 爱、被引以为荣。
5、焦虑和防御机制
当接触到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的时候,焦虑 就会产生。如果你是一个完善的人,你会愿意接 受这个信息,考虑把这个新信息纳入自我概念中。 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机制,最普 遍的是扭曲和否定。(经验被意识到 ) 如果信息对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严重威胁, 这时的焦虑很难克服。(经验在意识下接受 )
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有下列几个特征:
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要求事物和 行为十全十美,或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 不会发生; 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由微不足道 的证据推出广泛的结论,以偏概全。 糟透了(awfulizing):某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极 怕或糟透了的结果,而个人对此无能为力; 自我贬低(self-downing):遇到挫折或失败, 就有“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等自我贬抑。
这里的“性”代表各种潜意识本能的生物能 量。一切可以引起快乐的活动均属于性欲活 动 (广义的性欲 );“里比多”(libido) 即“性力或欲力” ,是一种有很大动力的 本能。 人格的发展实际上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 性心理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 的冲突,而导致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第四节:认知心理学理论
艾利斯的ABC理论 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 导致心理障碍的其他认知因素
一、艾利斯的ABC理论:
Active event 、Belief、Consequence 心理问题或苦恼是由人们在不合理性的信念的 基础上对这些事件反应引起的。即日常生活中 的各种刺激事件是否引起某种情绪和行为后果, 关键在于个体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主动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并鼓励其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课程章节教案首页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

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①基因能够对行为,包括异常行为产生影响;②无法定位哪一种特殊基因引起哪一种心理障碍;③大多数时候,某种特殊的行为异常或心理障碍并非由单一的基因造成,而是许多基因共同造成。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血清素/5-羟色胺:负责调节行为、情绪和思维过程,过低减少对行为的抑制。

(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最早是Rapport等人(1941)从血清中分离出来。

它是人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

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

)γ-氨基丁酸:缓解焦虑和身体警觉状态、情绪反应。

(伽马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很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组成氨基酸,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促进睡眠,美容润肤,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

促进肾机能改善和保护作用。

抑制脂肪肝及肥胖症,活化肝功能。

每日补充微量的伽玛氨基丁酸有利于心脑血压的缓解,又能促进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免疫功能。

)③去甲肾上腺素(它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是后者释放的主要递质,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但含量较少。

循环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

)④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

中脑的神经元物质多巴胺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

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

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3、生物学的治疗持生物学观点的临床心理学家面对患者会了解:家族史、病程、行为产生是否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外科学。

药物:抗焦虑药(安定diazepam和阿普唑仑alprozolam);抗抑郁药(三氮烷fluoxetine 和舍曲林联sertraline);抗双向障碍药物(锂盐lithium);抗精神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 和氟哌啶醇haloperidol)。

4、评价促进生物学治疗方法的发展,但过分强调,限制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了解。

很多证据不可靠。

5、克雷佩林 E.Kreapelin 【德】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人,认为遗传在精神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1、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2、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①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

②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以性本能为主。

遵循快乐原则。

动力是“力比多”的性能量。

自我(ego):代表理性,帮助本我通过可接受的方式达到满足的目的。

力量来源于本我。

自我在为本我的服务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很多策略,称自我防御机制。

用来控制不能被接受的本我冲动,并避免或减少这些冲动引起的焦虑。

超我(superego):遵循道德原则。

③潜意识学说意识(conscious):个体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与直接的感知有关的部分。

是人格的最上层,能被人知觉,如我们觉察的记忆、思考和情绪等。

前意识(preconscious):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潜意识(unconscious):被压抑到意识阈下面、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是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人格结构的下层,作用比意识大。

它包含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梦及幻想等。

•心理动力在人格三成份上不同的分配方式,可以区分出正常与变态人格。

•在正常人格中,心理动力平均地投射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上。

•在变态人格中,心理能量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我太强,就是超我太强,自我很难控制欲望和良知。

④性心理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表现为满足我们不同的基本需要并让生理愉悦的驱力得到满足。

在弗洛伊德看来,所有非精神病的心理障碍都是由潜伏的无意识冲突引起的,他把这些障碍叫做神经症性失调。

固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利比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

倒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力比多受挫而退至先前发展阶段。

3、其他心理动力学者①阿德勒致力于自卑感和对自尊的寻求研究。

荣格反对Freud中关于性欲的观点。

4、心理动力治疗: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宣泄、重构。

5、评价: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

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选择躲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1、罗杰斯的人本理论他指出我们都有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

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

2、完形疗法,通过挑战使患者受挫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存在主义认为心理功能失调是由于个体逃避生命的责任,认识不到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

存在疗法鼓励患者为自己的生活和问题承担责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有自由选择不同生活使自己活得有意义。

4、评价:称患者为来访者,对人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探究问题过于抽象,很少得到实验验证支持。

四、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把异常行为看成是通过过去经验习得的结果,因此,他们对人的行为的改变持乐观主义态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会引发异常行为,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学习新的适宜行为。

1、基本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乐观主义。

2、学习过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

3、治疗:系统脱敏法(从轻到重逐步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交互抑制法。

4、评价:强调人的外显性为,不注重内在心理过程。

在特殊恐惧症、社交技能缺乏、智能障碍方面疗效不错。

见效快复发率高。

五、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法、信念、期望、倾向以及对时间的解释会影响他的行为。

他们主张症状是失调的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这些障碍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

1、艾利斯将不合理信念看做是导致个体心理障碍的原因: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贝克认为精神障碍患者在认知过程中常会有系统性的消极偏向:非此即彼,灾难化,贴标签,毒人之心。

3、治疗:认知疗法,来源于贝克的抑制症治疗实践。

改变效能预期,改变消极评价,改变归因,改变长期信念。

4、评价:较有影响的方法,不能过分强调认知。

六、社会文化理论个体所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什么?个体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体所在的家庭结构是什么样的?其他人如何看待个体?社会文化理论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对它们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

1、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1、家庭结构和沟通2、社会网络和支持3、社会条件4、社会标签和角色①家庭结构和沟通——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

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

有些家庭结构和沟通的模式,实际上迫使家庭中的某个成员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异常行为。

因为在这些家庭里,家庭成员行为正常,反而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平衡以及其他成员习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自己和家庭的混乱。

某些家庭系统特别容易使家庭成员形成异常行为。

如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缺乏独立空间;某些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离,界限分明。

②社会网络和支持:社会文化理论家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研究者发现,社会网络与个体的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面对压力时,生活中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或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那些有亲密关系或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③社会条件:特殊的社会条件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

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比较高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在社会阶层较低的个体生活环境中,使个体承受较大的压力。

反过来说,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劳动能力比较差,收入也会较低,结果就会沦落到一个较低的社会阶层。

种族和性别歧视也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心理异常。

在西方社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另有证据显示,非洲裔美国人患焦虑症的比例非常高。

④社会标签和角色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色,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异常功能。

在一种社会文化下,只要行为偏离社会规范,就会被认为是异常的。

而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异常的,其他人就会以特殊的方式对待他。

同时,周围的人会有意无意地鼓励个体表达出某种病态的行为。

久而久之,个体慢慢地就接受并扮演异常的角色。

最后,个体变成了社会所标签的样子。

患者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周围人便会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待他,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二、社会文化的治疗1、团体治疗组织多个问题相似的患者,共同讨论某一个或多个成员的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团体成员共同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形成社会技能、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建议。

许多团体是为特殊患者专门设计的:酒精中毒者团体生理障碍者团体受虐待者或丧亲者团体。

另有一种和团体治疗相似的形式,叫自助团体,也称互助团体。

这种团体没有专业的临床工作者指导,它通过将一群具有同样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以达到互相帮助或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