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12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蠕动记分 200 奖励肠收缩 奖励慢心率
150
1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松弛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显示: 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
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 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 肉系统概念的一种挑战。
(CS)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
取消强化,条件反射逐渐消失。
(三)操作条件反射 1. 实验依据 •斯金纳(Skinner BF)1953年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回避操作条件作用(avoidance conditioning)实验: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根据这一理论,
二、思维障碍
p298
(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与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案例4-1) p298 (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2.思维迟缓 (语速慢) 3.思维贫乏 (语速不慢)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内容散漫,答非所问) 5.破裂性思维 (意义不连贯,无法理解)
(案例4-2)p299 毫无主题,称为“词语杂拌”
文艺复兴和17世纪以后的科学发展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理论解释
(见补充) P290
1. 对异常心理的认识(两个基本命题): (1)心理过程(包括情绪、思想、欲望)主要是潜意识的 (2)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在上述两个命题基础上,该理论推演出的判断: (1)力比多(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力比多驱动性心理发展,口欲期、肛门期、生殖器期
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与压抑 ( repression)或潜抑有关;与梦有关;与分析治 疗原理有关。
(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1 .本我(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 “性欲或欲力”( libido ),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
其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 2 .超我(superego ) 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 成,类似人类的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按“至善原则”行事。 3.自我(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 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 “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人格 的执行部门。
* 幼年发展受社会规范制约,潜能被压制,“自我”无法 实现。倡用无条件关注治疗。 * 马斯洛的“存在焦虑”(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要点 1.潜能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太多的带有社会规范成分的有
条件关注,个体的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个体就会用太多的 社会规范要求来否定自我,使心理陷入冲突和痛苦之中。
(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发射。
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
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射训练。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 强化(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
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 泛化(generalization) • 消退(extinc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
无 条 件 积 极 关 注
实现倾向
实 现 倾 向
价值条件 价 值 潜 能 条 件
潜 能
有 条 件 关 注
( 社 会 规 范 )
图2-4 条件关注、潜能与自我实现
2.自我论: 该理论强调人主观的自我。自我一旦失调则就是
心理障碍的原因。罗杰斯指出,一个人所希望的、未
来的自我形象叫理想自我(ideal self),而对现在自己 的 认 知 、 情 感 态 度 及 有 评 估 意 义 叫 现 实 自 我 (real self),
(五)示范作用
班 都 拉 ( Bandura A ) 的 社 会 示 范 作 用 ( modelling )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 (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 为类型。
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异常心理)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3.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2)根据幻觉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形象清晰生动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引发相应行为)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牙齿内)
(3)根据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如幻觉与开关收音机时一致,但内容不同)(精分) 思维鸣响(回响):(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精分) 心因性幻觉:(内容与巨大精神刺激密切联系)(应激相关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p301 形象概念(暖气片)与抽象概念(工人阶级)之间的联想障碍
12.语词新作 (创新词:手,心,课桌的意思)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推理荒谬:动植物是我们的祖先,吃它们是
对祖先的不敬)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p301
(1)妄想的特点:
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①违背逻辑②坚信不疑③自我为参照系
等
(3)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本我、自 我和超我 (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心理防御机制”
3.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1)固着:未能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某个阶段性,导致
人格异常
(2)焦虑:自我在处理本我、超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会 体验到焦虑 (3)压抑:为消除焦虑必须压制非理性冲动 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可减轻自我焦虑,但可以病态; 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是心理异常的动力性原因。
4.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治疗方法。
5.认知行为学习理论(cognitive behavior learning)是 197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行为理论,强调S→ O → R的关系。其中的O是指有机体特别是个体的认知因素。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简单浏览补充部分)p292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p296
以下以姜佐宁《精神障碍的症状学》(2003)内容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 感知障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感觉障碍
1.过敏;(神经症) 2.减退: (抑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3.内感不适:(精分、抑郁、神经症、脑外伤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正常人偶有,但可验证;谵妄状态时的错觉具恐怖性质)
p293
(三)内省经验标准(病人、观察者) (四)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p294
郭念峰(1986、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行为突变)
补充说明: 1.知情意的统一
2.社会适应
3.自知力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
极)↓→R(促进)。
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
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积极)
↓→R(减弱)
惩罚( punishment )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
3.需要层次论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p293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p293
*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p293
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家庭、社团)
正确认识世界
* 异常心理丧失以上三大功能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p293
一、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 (一)医学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1.Freud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潜意识心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mental defense mechanism)。 3 .被压抑的心理冲突可通过某种防御机制以病态方式
表现出来。
4.通过对梦境的分析或病人的自由联想挖掘和疏泄压 抑着的心理冲突以消除病人的症状。这就是精神分析
(2)按妄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种类: p302 ①关系妄想
如马路上交谈的人是在议论他
②被害妄想
受妄想的支配,可逃跑、拒食、伤人
2.幻觉:无对象的知觉。很重要(见后) 3.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非真实感: (对周围事物) (抑郁症、神经症、精分) 窥镜症:(认为自身变形)(精分、器质性精神障碍)
2.幻觉: P297
(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
幻听:(语言、非语言)(命令、评论、争论)(多种精神疾病) 幻视:(闪光、火花、或具体事物想象)(精分、器质、高热) 幻嗅:(精分、颞叶癫痫或肿瘤) 幻味:(水、食物中)(精分) 幻触:(皮肤上虫爬、电灼)(精分、癫痫) 内脏性幻觉:(体内明确的异常知觉)(精分、严重抑郁症)
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 R (减 弱)。
(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Miller NE1967 年内脏学习(visceral learning) 实验如下图:
心率 次/分 5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收缩 450 奖励肠松弛 400 奖励慢心率 35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一、 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P289
心理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的性质与特点,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
二、 精神病学研究对象
医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p290
公元前(如前400年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中世纪(5-16世纪)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基础)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精神障碍(指异常心理?)
ICD10中的精神障碍:弃用精神病(psychosis),改用精
神病性(psychotic):
幻觉、妄想
显著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持久的社会性退宿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如木僵
6.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 7.思维中断 (不应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自己思考过程中突现意外联想,认为是别人强加的或自己的想法
被被人夺走了)
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乱七八糟的想法大量涌现)(与思维插入的区别在于,无自己的
思维,自己无法支配)
10.病理性赘述
(案例4-3) p301(说话啰嗦,自己不知)
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 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这一理论 可以解释个体不良行为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用 来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
3.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 极)↑→R(促进)。
精神分析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漂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下图)
1.意识(Conscious) 当前注意到清晰的心理活动。
2.潜意识(Unconscious) 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
分心理活动,包括原始冲动、被压抑的愿望、被意 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3 .前意识( Preconscious )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治疗方法。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简单浏览补充)P291
*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用实验(生理学的)解释神经症 兴奋与抑制机制:如神经衰弱(兴奋优势,抑制薄弱)和
癔症(抑制优势,兴奋薄弱)
*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它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与行为学习理论概念 1.行为主义 二十世纪20年代,狭义的行为概念。 2.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 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则是广义的行为概念 3.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
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 实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 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 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