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12年)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

同学们好!附件是教材《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书后第四章的复习题及其解答.有几点说明如下:•在每道复习题之后标出了涉及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页数,即复习题解答的出处。

•对复习题的解答只在教材范围内查找,用教材中的表述解答,不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

•解答力求准确、简洁、完整,但是否达到了要求,有待检验和讨论。

•复习题的解答未经授课教师审阅,亦未经讨论,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指正!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P249)1.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

(P257)人的心理活动有正反两个方面。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③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活动,就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

(P251)⑴该理论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解释异常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②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⑵按上述基本命题,佛洛伊德推演出5个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名为“力比多";②力比多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阶段);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以此对应的人格结构则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该能力称为防御机制。

⑶该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①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②“自我”必须不断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③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3.简述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P255)该理论首先提出“潜能”概念,认为不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潜能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幻灯片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幻灯片
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 其产生的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18
2.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常态分布。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
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 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
越大越不正常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 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公元5世纪到17世纪
宗教的极端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 心理异常被看作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币、捆绑作为驱鬼
17世纪中叶开始—唯物的思维
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大脑额下回萎缩后,语言运动功能丧失 帕斯德(pasteur):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6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 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
为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的 制约。
19
常态分布图
1%严重 偏离正 常
95%正常
5%偏离正常
3.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的主观体验:
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 适感
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防御 机制”
S u
ego
p
e
r
e id
g
o
10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由以下缘由造成: 1 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 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某个阶段发展的过度或不 足,都可造成这一阶段“性心理”发展的固着 2 焦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 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着 焦虑 3 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 性冲动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节)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四章-节)ppt课件

二、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郭念锋): (一)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 抵抗能力。 (二)心理活动的耐受力:指对突然的强 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三)周期节律性:用人的心理活动周期 节律性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意识水平:用意识反映水平衡量心 理健康水平。 (五)暗示性:暗示是一种最简单化、最 典型的条件反射。通过暗示性的强弱来 衡量心理健康水平。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只是心理不健康 的各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异常心理状态。就 现阶段发展状况看心理健康咨询的工作对象 与神经症的某些症状之间,界限混浊不清。 原因有三: 第一,在精神病学领域中,“神经症”,特 别是“神经衰弱”,其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 较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即便是对非精神病、非神经症的“心 理不健康状态”,咨询心理学也没有认真进 行过界定。 第三,咨询心理学自身,由于理论观念分歧 较大,所以咨询操作的着眼点也不统一。
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一、用途 (一)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 (二)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 (三)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 (四)咨询方案的制定 (五)疗效评估 (六)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 (七)职业培训 (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九)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
二、效度 是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 尺。 效度三项指标: (一)症状学效度 1. 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 性。 2.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 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医生每天查房工作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在办公室内讨论病人的疾病。 第二步,在病房检查病人。 第三步,回到办公室内分析和讨论病人 的病情。 按一般经验,躯体疾病在不同程度上都 会影响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常伴 有神经症的症状。长期住院患者、重病 患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往往伴随着抑 郁症状。 身体有病时,各类有害因素会加倍影响 心理活动。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高 D、人格特征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稳定不变

答案:B
练习题10 (单选)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 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 准则,能够( )。
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与自我要求一致
答案:A
练习题1 (多选)
下列描述中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 的是( )。
A.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 地生存发展
B.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D.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
其规律性
答案:ABD
练习题2 (多选)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 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八)自信心
实质是自我认知的能力 有两种倾向:估计过高;估计过低。
(九)社会交往
人类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支柱。
(十)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 理平衡。
答案:ABC
练习题4 (多选)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统计学标准认为( )
A、心理特征测量结果总体而言呈常态分布 B、心理正常或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
度而定 C、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
据为依据 D、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不能视为异常
答案:ABC
练习题5 (多选)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内省经验标准( )
为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 化的制约
标准化的区分
3.内省经验标准
病人的主观体验
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 舒适感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存在正(正常)、反(异常)两面。

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没有截然区分的界限。

有精神障碍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研究对象相同——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3、两者的区别:(1)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等。

(2)精神病学:侧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异常心理现象的早期关注1、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的“疯狂”是有害液体流入大脑所致。

2、公元5世纪到17世纪,中世纪黑暗时期,精神病人被看作“魔鬼附身”。

3、17世纪中叶开始神经科学进一步发展。

人们更倾向用唯物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指理论研究)(一)精神分析理论1、创始人——弗洛伊德2、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和动作。

(2)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3、五个推断:(1)人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三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

(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

(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4、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的解释:(1)“固着”。

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中国人说精气神,“神”能立住,精就能活起来,气就能顺。

认知是一个人的中央处理器,处理器修好了,运作正常,机器才能正常。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内容总览图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二单元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世界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

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呢?标准一:心理学的区分原则:教材主编郭念锋教授提出的从心理学区分的原则,我们简称为“郭念锋三原则”。

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例如,有些精神分裂的患者经常听见有人要害他,但其实这些声音是不存在的,但他自己坚信不移,那这就是不正常的,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欢快的向别人表达,但如某人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快乐的事,或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失去协调一致性,是异常状态。

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在长期生活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但如果一个本来是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特人接物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而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上面的“郭念锋三原则”大家务须牢记这个是必考的知识点,在技能考试的案例题和问答题都会应用到。

标准二:除了“三原则”教材的编写委员及主审李心天教授也提出四类标准化的区分判别标准。

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第三节、第四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常见精神障碍一、区分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常见精神障碍不正常的心理都有哪些,这里先请你区分清楚教材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和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人身体如果生病了,比如说感冒了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讲的就是心理方面“病”教材表示是“精神障碍”,好比身体感冒了,而第三节讲的就是当心理生“病”后表现出来的症状,教材表示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等,好比人感冒后流鼻涕,咳嗽的症状,因为教材都用“障碍”的文字来表示,所以大家学习时很容易搞混。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第二单元学科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其区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

.。

.。

..。

..。

.。

.。

.。

.。

.....。

.。

..。

..。

.。

..。

.。

..。

.。

变态心理学amp健康心理学知识资料精品文档

变态心理学amp健康心理学知识资料精品文档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体感
障碍 2019/10/1
19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按来源分 按产生条件
幻觉分类 真性幻觉
假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 反射性幻觉 思维鸣响
(思维化声、思维回响) 心因性幻觉
2019/10/1
20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思维障碍总汇
联想和速度方面: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 乏、
2019/10/1
21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2019/10/1
注意减弱
注意狭窄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错构 虚构
迟滞
精神发育
智能障碍
痴呆
自知力不全
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丧失
力)
(无自知
22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情感高涨
程度 情感低落
变化 焦虑
性质变化
恐怖
易激惹
脑器质性 情感脆弱
损害
强制性苦笑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妄想
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 联想障碍: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 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云集、思维内容贫乏、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 情感障碍:淡漠、迟钝、不协调、倒错、自笑
• 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 会适应能力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
• 其它常见症状:幻觉(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 命令性)、妄想(多不系统、泛化、荒谬)
可造成心理障碍。
2019/10/1
7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精神分析
对精神分析的评价
• 贡献:伟大的心理学家,建立心理治疗体
系的第一人,提出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 批评: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有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因此,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由于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暂时将它们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他说,引起技能型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认得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JC04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单元作业题
27. 神 经 症 的 症 状 可 因 压 力 增 大 而 加 重 , 因 压 力 减 小 而 减 轻 , 这 说 明 神 经 症 是 () A.功能性的 B.慢性的 C.器质性的 D.可逆的 答案:A 解析:神经症是功能性的,其症状可因压力增大而加重。故答案选 A。
28. 遭 受 强 烈 的 或 灾 难 性 的 精 神 创 伤 后 , 数 月 至 半 年 内 出 现 的 精 神 障 碍 , 称 为 () A.情感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认知障碍 D.创伤后应激碍 答案:D 解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 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 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 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故答案选 D。
23.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性焦虑中危险来自于( ) A.超我 B.冲动 C.自我 D.现实 答案:A 解析:道德性焦虑中危险来自于超我。故答案选 A。
24.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这种表现可出现于( ) A.情感淡漠 B.意志增强 C.情绪倒错 D.意志减退 答案:C 解析:情绪倒错的患者的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例如,遇到悲哀 的事情却表现欢乐,遇到高兴的事情反而痛哭,或是患者的情绪反应与思维内 容不协调。例如,说到自己受人迫害时,患者的面部不但没有愤怒的表情,反而 笑嘻嘻地好像在谈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情绪倒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故 答案选 C。
22.精神发育迟滞形成的原因是( ) A.内心冲突变形
B.获得性知识的丧失 C.内心冲突强烈 D.早期大脑发育不良 答案:D 解析: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 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以致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不能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故答案选 D。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希波克里特】 朴素唯物主义见解 “体液学说”,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早 他的推论已经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
一判断的雏形。
期 【布洛卡】
大脑额下回萎缩后,人的语言运动功能就会完全丧失。
【帕斯德】 “细菌理论”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之父
【马斯洛】
人本主义
心理 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古西腊:盖伦,“气质”概念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拓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展 知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完形) 识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分析心理学:荣格
测试
辅导
治疗
培训
【真题】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C )
A、精神异常 B、心理异常 C、行为异常表现 D、语言异常表现 E、动作异常表现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

肯定之处

人的生物本能可以是人类心理的动力之一
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 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通过动物试验,判断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再通过 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2)肛门期(the anal stage,18个月-36个月),随着成 熟,婴儿获得了依照自己的意愿大小便的能力。按自己 的意志大小便是满足婴儿性本能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这 一时期也正是成人对婴儿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要求 婴儿在找到适当的场所之前必须忍住排泄的欲望,这与 婴儿的本能产生了冲突。弗洛伊德认为母亲在训练婴儿 大小便时的情绪气氛对其未来人格发展影响重大。过分 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形成顽固、吝啬的性格;而过于宽松 又可能形成浪费的习性。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解释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第一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 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 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 动作 第二个命题:性的冲动,是神经 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力比多(libido):心理活动的动力, 人类的生物本能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 心理发展
哲学理念,核心内容来自400多年以前的“怀疑论”

马斯洛

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基本焦虑)

即“存在”和“责任”的冲突


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有选择生存 方式与道路的自由 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 社会),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与“自由选择”同在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个体的思维和情感到群体的社会互动。

在心理学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各自关注不同的方面,但都对人类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1. 定义和范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的领域。

它探讨人类存在的异常状态,例如心理障碍、个性障碍和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致力于理解和解释这些异常状态的原因、病因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异常心理和行为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和病症。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都属于变态心理学的范畴。

这些异常心理和行为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他们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

3. 原因和病因变态心理学探究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原因和病因,以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这些原因和病因可能涉及遗传、生物化学、环境、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4. 治疗和康复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患者可以减轻症状、恢复健康,并重返正常的生活轨道。

二、健康心理学1. 定义和范畴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资源的领域。

它关注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等方面,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健康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缺乏心理疾病,还强调个体的幸福感、自尊心、自我实现和积极情感等方面。

通过提升这些心理资源,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健康心理学致力于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工作。

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活动,它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4. 干预和辅导健康心理学不仅着眼于疾病的治疗,还强调心理干预和辅导的重要性。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培养积极心理资源等方式,它帮助个体应对压力、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实现全面的健康和幸福。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有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因此,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

由于相当多的精神障碍,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暂时将它们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

精神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着重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转归、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他说,引起技能型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认得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

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

04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基础4章)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郭念峰(1986、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行为突变)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以下以姜佐宁《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内容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
一、 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1.过敏;(神经症) 2.减退: (抑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
四、自知力障碍
神经症存在自知力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躁狂) (二)情感低落(抑郁症) (三)焦虑(焦虑、惊恐障碍) (四)恐怖(恐怖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迟钝(对原来特定事物反应变迟钝,精分早期) (二)情感淡漠(对周围漠不关心) (三)情感倒错(情感与现实刺激不相称,精分)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
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 实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 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 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
(五)示范作用
班 都 拉 ( Bandura A ) 的 社 会 示 范 作 用 (modelling)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 (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 为类型。
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异常心理)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3.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以各种学习理论为依据的行为治疗方法。
5.认知行为学习理论(cognitive behavior learning)是 1970 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行为理论,强调S→ O → R的关系。其中的O是指有机体特别是个体的认知因素。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简单浏览补充部分)p292
* 幼年发展受社会规范制约,潜能被压制,“自我”无法 实现。倡用无条件关注治疗。 * 马斯洛的“存在焦虑”(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要点 1.潜能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太多的带有社会规范成分的有
条件关注,个体的潜能很可能会被压制,个体就会用太多的 社会规范要求来否定自我,使心理陷入冲突和痛苦之中。
无 条 件 积 极 关 注
实现倾向
实 现 倾 向
价值条件 价 值 潜 能 条 件
潜 能
有 条 件 关 注
( 社 会 规 范 )
图2-4 条件关注、潜能与自我实现
2.自我论: 该理论强调人主观的自我。自我一旦失调则就是
心理障碍的原因。罗杰斯指出,一个人所希望的、未
来的自我形象叫理想自我(ideal self),而对现在自己 的 认 知 、 情 感 态 度 及 有 评 估 意 义 叫 现 实 自 我 (real self),
3.需要层次论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p293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p293
*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p293
适应环境
人际交往(家庭、社团)
正确认识世界
* 异常心理丧失以异常的区分
p293
一、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 (一)医学标准 (二)统计学标准
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与压抑 ( repression)或潜抑有关;与梦有关;与分析治 疗原理有关。
(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1 .本我(id) 潜意识深处的性本能和破坏欲等,即 “性欲或欲力”( libido ),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
其控制机制是“快乐原则”。 2 .超我(superego ) 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 成,类似人类的良知、理性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 按“至善原则”行事。 3.自我(ego) 自我的动力来自于本我,即为了满足 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自我又要按“超我”的要求,按 “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人格 的执行部门。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一、 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P289
心理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的性质与特点,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
二、 精神病学研究对象
医学分支。研究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p290
公元前(如前400年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中世纪(5-16世纪)
肠蠕动记分 200 奖励肠收缩 奖励慢心率
150
1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松弛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2.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显示: 通过内脏学习过程可获得对内脏的意识控制;
某些心身疾病症状的产生如心跳加快、肠蠕动增
加、哮喘等可能与个体的意识性条件操作有关;生物反 馈、气功治病等的原理可能与内脏学习有关; 内脏学习现象也是对传统的随意和不随意神经肌 肉系统概念的一种挑战。
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 R (减 弱)。
(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Miller NE1967 年内脏学习(visceral learning) 实验如下图:
心率 次/分 500 奖励快心率 奖励肠收缩 450 奖励肠松弛 400 奖励慢心率 35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思维障碍
p298
(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与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案例4-1) p298 (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2.思维迟缓 (语速慢) 3.思维贫乏 (语速不慢)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内容散漫,答非所问) 5.破裂性思维 (意义不连贯,无法理解)
(案例4-2)p299 毫无主题,称为“词语杂拌”
(五)示范作用
班 都 拉 ( Bandura A ) 的 社 会 示 范 作 用 ( modelling )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 (mode1)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 为类型。
行为学习理论述评
1.人的个性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习得性行为的综合。 2.疾病(异常心理)的发生可以是因为“错误的习得性行为”。 3.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通过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 可以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这一理论 可以解释个体不良行为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用 来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
3.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 极)↑→R(促进)。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基础)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正常与精神障碍(指异常心理?)
ICD10中的精神障碍:弃用精神病(psychosis),改用精
神病性(psychotic):
幻觉、妄想
显著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持久的社会性退宿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
紧张症性(catatonic)行为,如木僵
(2)按妄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种类: p302 ①关系妄想
如马路上交谈的人是在议论他
②被害妄想
受妄想的支配,可逃跑、拒食、伤人
(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发射。
2.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 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
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射训练。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
• 强化(reinforcement) 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
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 泛化(generalization) • 消退(extinction) 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
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
极)↓→R(促进)。
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
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积极)
↓→R(减弱)
惩罚( punishment )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
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
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或改变。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实验依据
巴甫洛夫20世纪初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如下图。 实验结果说明,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 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 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

(3)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本我、自 我和超我 (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心理防御机制”
3.对异常心理的解释: (1)固着:未能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某个阶段性,导致
人格异常
(2)焦虑:自我在处理本我、超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会 体验到焦虑 (3)压抑:为消除焦虑必须压制非理性冲动 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可减轻自我焦虑,但可以病态; 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是心理异常的动力性原因。
(三)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1.Freud强调个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 .潜意识心理冲突与心理防御机制( mental defense mechanism)。 3 .被压抑的心理冲突可通过某种防御机制以病态方式
表现出来。
4.通过对梦境的分析或病人的自由联想挖掘和疏泄压 抑着的心理冲突以消除病人的症状。这就是精神分析
(2)根据幻觉体验来源:
真性幻觉:(形象清晰生动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引发相应行为) 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牙齿内)
(3)根据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如幻觉与开关收音机时一致,但内容不同)(精分) 思维鸣响(回响):(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精分) 心因性幻觉:(内容与巨大精神刺激密切联系)(应激相关障碍)
p293
(三)内省经验标准(病人、观察者) (四)社会适应标准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p294
郭念峰(1986、1995):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幻觉、妄想、自知力)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行为突变)
补充说明: 1.知情意的统一
2.社会适应
3.自知力
治疗方法。
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简单浏览补充)P291
*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用实验(生理学的)解释神经症 兴奋与抑制机制:如神经衰弱(兴奋优势,抑制薄弱)和
癔症(抑制优势,兴奋薄弱)
*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它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一)行为与行为学习理论概念 1.行为主义 二十世纪20年代,狭义的行为概念。 2.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 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则是广义的行为概念 3.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p301 形象概念(暖气片)与抽象概念(工人阶级)之间的联想障碍
12.语词新作 (创新词:手,心,课桌的意思)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推理荒谬:动植物是我们的祖先,吃它们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