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的分类、诊断与评估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变态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第二节 心理障.预测 3.规范化 4.信息交流 5.资料归集 6.制定治疗策略
二、心理障碍诊断系统及分类系统的演变
(一)中医对精神障碍的分类 (二)西方传统的精神障碍分类 (三)现代精神障碍分类的形成 (四)现有的分类体系及发展
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诊断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一、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是指评估者主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 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及状态进行描述、 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二、心理评估的三要素
人造成伤害的重要形式。
1.ICD系统 2.DSM系统 MD系统
三、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1.文化偏见 2.诊断者的专业背景 3.诊断者的理论取向 4.被诊断者因素
四、诊断可能导致的问题 1.标签化问题 2.极端化问题
小结
1.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 2.心理评估三要素 3.常用的评估方法 4.主要的诊断标准 5.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 6.标签化与极端化是诊断可能导致的两种可能对病
变态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言与历史回顾心理障碍:是在个体身体内部出现的导致了个体痛苦或功能受损,不是个体在其文化背景下对某一事件特定的反应,主要不是与社会偏离或冲突的结果。
心理障碍的特征:个体痛苦,功能受损,偏离社会规范,功能障碍心理学方法的历史演变:早期鬼神学、早期生物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假设是精神病是由于个体体内无意识冲突造成的。
心理结构理论的要点:弗洛伊德将心理或心灵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基本部分。
本我一出生就存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从出生后的六个月开始,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存在在意识层面。
防御机制理论的要点:自我在保护自己免受焦虑折磨时使用的一种策略。
常见的有压抑、否认、投射、替代、反向形成、退行、合理化、升华。
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自由联想,患者不加思考地直接说出出现在他头脑里的任何东西。
解析,分析师给患者指出他某些行为的意义。
移情分析,患者对分析师的反应,反映了患者之前对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析师帮助患者理解和解释这些反应。
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童年经历塑造成人期人格,当代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仍然赞同这个观点。
无意识影响着行为,这是当下认知神经科学与神经病理学中的焦点。
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有时是不明显的,这使后来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人类行为的起因与目的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看待事物不要停留在表面。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约翰·华生。
经典条件反射:肉食可以自动的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不需要事先的学习,喂给狗的食物就被称为非条件刺激,狗受到食物的刺激而分泌唾液的反应被称为非条件反射。
在给狗喂食前多次给中性刺激的铃声,之后铃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而当食物不再随着铃声出现,狗就逐渐不再分泌唾液,最终消失。
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用于解释恐惧症。
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是指借助事后的愉快事件增强做出某种行为反应的倾向。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不愉快事件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可以用于解释持续的攻击行为,而这种攻击行为正是品行障碍的关键特征。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次,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
✧精神病性也只用于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型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
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第二单元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希波克里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两个基本命题2、以两个命题为基础,弗洛伊德推演出的判断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焦虑是因为自我需要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造成的。
✧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与评估
心理评估常用方法
调查法 观察法 会谈法
实验法
作品分析法 心理测验法
最基本的:正常和异常划分的三原则(郭念锋)
比如: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如下功能?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4类判别标准(李心天;1991)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心理障碍的分类
为什么要分类?:一种有效的分类系统应该有以下3种益处 1、通用的简略语言或者术语
和预后估计都有指导意义。
“变态”的七项标准(美国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 四版:DSM-IV-TR)
1、痛苦或功能不良;如一个男人离开家就要哭,无法追求 正常的生活目标
2、不适应性;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如总是
喝得酩酊大醉而无法保持一份工作或对他人安全造成威胁。 3、非理性;总是不能被他人所理解?或对事实上不存在的 东西有反应? 4、不可预测性;行为不可预测及无规律
4、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为神经症或重性精 神病; 5、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6、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对变态心理或行为的分类、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意义
1.它提供了一种共同语言(专业术语);
2.它提供了变态行为的客观描述和诊断标准,提高了诊断
的一致性;
3.它提供了某种理论假说,对变态心理行为的解释、治疗
2、病原学的理解
3、治疗计划
心理障碍主要分类系统
1、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alated Health Problems, 简称 ICD-10) 2、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简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异常行为及帮助患有心理障碍的病人的方法二、判别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suffering)•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不合理(irrationality)•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ventionality)•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1、心理健康(健康心理);2、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3、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三、变态心理的定义•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心理障碍的定义:•心理障碍指由于器质或功能的原因,个体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其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以致本人或社会遭受了有害的后果。
第二章对变态的认识和理解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自己的一套研究、改变人格的方法,以及他学生的这些方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又被称为“心理动力”(有意识)•精神分析理论假设: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在一个领域受到压抑,就会在其他一些不受欢迎的领域表现出来。
•主要学者(Sigmund Freud)•强調行为受到內在强大超力所影响•本我、自我、超我•意识、潜意识•梦的解析、恋父(母)情結(一)人格的三个过程:本我、自我和超我潜意识学说:意识(conscious):个体心理活动有限的外显部分,与直接的感知有关的部分。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答案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导言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加深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和起源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也被称为异常心理学或异常心理学,是研究与正常心理相对而言异常或不正常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和动物在心理上的不寻常现象和行为。
2. 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变态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对异常行为进行研究。
他们试图了解为什么人们会表现出不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影响。
二、变态心理学的主要领域1. 精神疾病与异常心理:变态心理学研究了各种精神疾病和异常心理状态,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它探究了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超常现象研究:除了研究精神疾病,变态心理学还涉及对超常现象的研究,如幻觉、附身和特异功能等。
通过对这些超常现象的研究,心理学家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经历这些不寻常的体验。
3. 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它研究了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以及预防和治疗犯罪的方法。
这对于法律和执法机构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至关重要。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观察,心理学家能够获得关于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深入洞察。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变态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研究者能够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心理过程,进一步了解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3.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旨在通过采集大量数据来分析和比较心理现象。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心理学家可以了解到更广泛的人群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四、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关注人类异常心理和行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变态心理学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归 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 条件。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 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 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二)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 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 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 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 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 疾病的先兆。
1 变态心理学工作重点
描述: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 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 面的影响因素等 治疗: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
2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实质是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 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 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谓功能障碍,在医学 上常常是指那些与器质性病变相对的难以用 一般的检查方法所证明的障碍,而这些正是 心理异常的特征。
常用诊断标准
国际疾病分类ICD-10(1992) 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V(1994 2000)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 (2001)
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于ICD系统相似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主要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 健康用祈祷来实现健康。
《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变态的定义及其历史1、判断一个人的具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变态,诊断专家们常常会意见不一致。
2、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元素是:①痛苦;②适应不良;③不合理;④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⑤少见的和非传统性;⑥观察者不适;⑦违背标准。
3、痛苦:①变态使人痛苦;②此外,痛苦不是变态的充分条件;③痛苦是变态性质的一个基本元素。
痛苦发生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是变态的。
4、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5、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行为3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6、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必须是伴随痛苦而产生的,这一点是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成分。
7、功能损伤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它并不能够完全让人满意。
8、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对于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来说,考虑种族、文化差异是很重要的。
9、判断变态时应注意的几点:①判断的误差;②观察者之间的分歧;③观察者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④不要轻易下诊断。
10、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只有2万名精神科医生。
而在美国,2.5亿人口中有20万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11、早期对变态成因的认识:①超自然的解释:在史前社会,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的信仰被广泛传播,心理障碍常常被归因于万物有灵论。
②生物学原因:a把心理上的疾病归于躯体。
b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包括:希波克拉底、梅迪以及心理障碍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观点。
c希波克拉底和盖仑思想中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多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希波克拉底假设,正常的大脑机制涉及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③心理学原因:a催眠b从梅斯梅尔到弗洛伊德: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被广泛地使用。
12、18世纪末期,精神病患者被当作动物对待的观点遭到了批评。
尽管不是十分有效,但却加速了人本治疗的进程。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经历心理困扰和障碍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变态心理学的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态心理”。
简单来说,变态心理是指那些偏离了正常心理活动范围的心理和行为。
但要注意,这里的“变态”并非日常中带有贬义的说法,而是一个专业术语。
判断一种心理或行为是否属于变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造成个人痛苦、是否影响正常功能等。
心理障碍的分类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根据症状表现、病因、发病机制等。
例如,焦虑障碍就是一类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会长期处于过度担忧的状态,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感到不安;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极度恐惧和身体不适;社交焦虑障碍则是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害怕。
再来说说心境障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身体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则是在抑郁和躁狂状态之间交替,躁狂发作时可能表现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
幻觉可以是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妄想则是一些不符合现实的坚定信念,比如认为自己被监视或控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当人们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如战争、灾难、性侵犯等,可能会在事后出现闪回、噩梦、过度警觉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除了这些具体的障碍类型,变态心理学还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
成因通常是复杂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变态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适用专业:心理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特点有别于其它心理学课程,是以现象学为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鉴别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熟悉其症状表现和诊断标准;能够理解各种常见心理障碍的原因,结合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做出解释;了解各种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原则。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程呈现:案例讲授、医院见习、小组表演、小组辩论、见习报告撰写、案例讨论,以及观看能够体现相应疾病特点的VCD录像等影像资料,并在观看后进行讨论,充分与学习的内容相链接,加深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对各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障碍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课外时间增加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要求,通过医院见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识别和鉴别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熟悉其症状表现和诊断标准。
三、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精神病理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变态心理学基础理论、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变态心理分类、诊断与评估、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常见的精神障碍类型。
如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与防治课程难点:难点章节是第四章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与评估;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并发症或相似症状病例的诊断治疗。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调查法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1.教学内容(1)临床心理学的概述;(2)临床心理学的发展阶段;(3)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变态心理学王凤华》课件
《变态心理学王凤华》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变态心理学的概述
03
王凤华的变态心理学理论
04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与评估
05
变态心理学的治疗与干预
06
变态心理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学科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偏离了正常范围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个案研究
王凤华的变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心理疾病的社会适应和回归 心理疾病的研究和教育
04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与评估
变态心理学的诊断方法
临床访谈: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表现
心理测验: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工具,如MMPI、SCL-90等,评 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社会认知:如何 改变社会对心理 疾病的偏见
研究经费:如何 获得足够的研究 经费支持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如神经科学、基因技术等 治疗手段: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社会认知:提高社会对变态心理学的认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医学、教育学等,共同推动变态心理学的发
变态心理学的评估工具
心理测验:如 MMPI、SCL-90 等
观察法:观察患 者的行为、情绪、 语言等
访谈法:与患者 进行深入访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生理检查:如脑 电图、心电图等 ,排除生理疾病 导致的心理问题
变态心理学 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一)精神状况检查
1.外表和行为 2.思维和感知觉 3.情绪和心境 4.智力情况 5.意识状况
(二)无结构访谈
临床访谈在结构上是可变的,其中包括一 些完全的无结构访谈。无结构访谈具有很 大的灵活性,但降低了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在无结构访谈中,暗示性问题、社会影响 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访谈内容的理解 产生偏差。
(二)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三)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奈量表 韦氏智力测验
(四)神经心理测验
六、生理心理评估
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 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七、脑成像技术
大脑结构成像:对大脑结构的检查 大脑册
DSM于1952年由美国精神疾病学会开发和 修订,目前正在使用的是1994年修订的 DSM-Ⅳ-R。
(一)定义障碍的标准 DSM-Ⅳ对心理障碍的定义:导致个体痛苦
或使得个体在一个或多个重要方面丧失功 能的行为或心理类型。
(二)多轴分类
轴Ⅰ——临床综合征 轴Ⅱ——人格障碍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轴Ⅳ——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轴Ⅴ——功能状况的总体评价
变态心理学 评估诊断与研究方法
一、评估的三个基本概念
信度:测查工具所表现出的一致性的程度。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 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标准化: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组 标准或者常模被确定下来并且能够在不同 测量过程中得以使用。
二、临床访谈
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 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 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维度取向”:对各种病人所表现出的认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轴Ⅲ——总体的医疗状况
变态心理学分类、诊断与评估共70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变态心理学分类、诊断与评估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1.ICD发展简史 一、ICD-10
ICD分类系统已有100多年历史,至1992年出版
了ICD-10。
二、DSM-VI
我国接受ICD较晚。至199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
三、CCMD-3
断要点》手册中译本。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诊断原则
误诊的原因:
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
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 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
⑤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
⑥科学发展水平所限; ⑦患者或病史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或患者故意伪装。
同时,DSM-IV或DSM-VI-TR都有配套的定式临
三、CCMD-3
床访谈(SCID)。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3.DSM-VI多轴诊断系统 一、ICD-10
DSM-VI-TR包含17大类297种精神障碍。采用多
轴诊断系统(multiaxial classification
二、DSM-VI
system),有五个涉及范围较广的维度,或称诊断
轴(diagnostic axes)。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DSM-Ⅳ(轴Ⅰ) 一、ICD-10
1 通常在儿童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 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 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 与物质有关的障碍 5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 心境障碍 7 焦虑障碍 8 躯体形式障碍 9 人为障碍 10 分离障碍
精神病院里的假病人
1973年,D.L. Rosenhan做了一个实验,让8名心理健康且没有精神障 碍病史的志愿者试图住进精神病院,其中3名心理学家、1名精神科医师、1 名心理系学生、1名儿科医师、1名画家和1名家庭主妇。结果,他们都分别 住进了五家州立精神病院。所有人都用假名、真实个人经历和资料,职业背 景中与心理专业有关的内容被修改,并附加一条虚假内容:听到声音,似乎 在说“空虚”、“无聊”。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最担心被揭穿,但没有发生,
轴V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一、ICD-10
MD-3发展简史 MD-3主要内容
二、DSM-VI
MD-3精神障碍类别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MD-3发展简史 一、ICD-10
1958年南京会议提出第一个分类方案; 1981年正式公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
二、DSM-VI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第一节
概述
1.疾病分类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现 有 系 统
特点 从属关系
病类 病种 病型
临床诊断和 鉴别诊断的 参照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 卫生部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 诊断标准》(CCMD)
一、诊断原则 1.误诊
二、诊断思维
2.共病现象 三、诊断标准 3.被精神病 四、焦点问题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1.误诊 一、诊断原则
误诊的三种情况:
①把精神活动正常变异诊断为精神障碍; ②未及时发现轻度精神障碍或早期精神障碍;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③将A病诊断为B病 。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二、DSM-VI
件等。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MD-3精神障碍类别 一、ICD-10
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45种,190型(不包 括第四位和第五位编码)。
二、DSM-VI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MD-3精神障碍类别 一、ICD-10
0 1 2 3 4 5 6 7 8 9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心理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归纳为9点,即:①基本支 持集体(家庭)问题;②与社会环境有关的问题;③教育问题;④ 职业问题;⑤住房问题;⑥经济问题;⑦求医问题;⑧与司法单位 有关的问题;⑨其他问题)
功能的全面评定(GAF),有一个GAF量表,以百分制评分,最好为 100分。评定目前适应状况(职业功能、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 及过去几年的适应情况
二、DSM-VI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DSM-Ⅳ(轴Ⅰ) 一、ICD-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性及性身份障碍 适应障碍 睡眠障碍 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二、DSM-VI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DSM-VI多轴诊断系统
(CCMD-1);
1989年公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三、CCMD-3
(第二版)》(CCMD-2);
陈彦方组织全国协作组着手CCMD-3编制工作,2002
年正式出版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MD-3主要内容 一、ICD-10
主要内容包含CCMD-3编写原则、CCMD-3分类清 单、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及配套诊断量表和计算机软
4.病因与诱因 症状-综合征-假说-诊断 结合疾病特点和各种检查结 果,综合分析、仔细比较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ICD-10、DSM-Ⅳ和CCMD-3: 以症状组合、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严重程度或功
能损害、病期 或病程等作为 主要内涵标准 结 合
病因和 排除标准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临床访谈和评估谁有效? 诊断标准能区分假病人与真病人吗? 如何才能减少误诊并防止“被精神病”? 分类诊断标准达到什么水平才算科学合理?
第一节
第二节
概
述
主要分类系统
第三节
第四节
变态心理诊断
变态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述
对变态心理或行为的分类、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意义:
1.它提供了一种共同语言(专业术语); 2.它提供了变态行为的客观描述和诊断标准,提高了 诊断的一致性; 3.它提供了某种理论假说,对变态心理行为的解释、 治疗和预后估计都有指导意义。
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顺利住院治疗。住院后,假病人便不再提声音
的事情,除忙于记录病房里发生的事情外,一切行为都正常。虽然同室真病 人怀疑他们是假病人,猜测可能是派来调查医院的记者,但却丝毫没有引起 工作人员的怀疑。住院7~52天(平均19天)后,他们都陆续出院。出院时, 并未认为他们康复痊愈,只是免除精神病的名称而已。因此,罗森汉得出结 论:诊断标准无法鉴别假病人与真病人,假病人一旦住院治疗,即便行为正 常,也会被认为是故意隐瞒症状。
我国
中华医学会 精神科分会
第一节
概述
2.疾病诊断
一、基本概念
定义: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资料判断个体是否存 在异常,并按分类系
统和诊断标准确定疾
病种类、病型和病期。
第一节
概述
3.病理评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定义:采用访谈、观察、调查和测量等手段, 多方位、多层面地收集疾病相关信息,包括病因、
二、DSM-VI
列了60种精神疾病。
1994年发表DSM-Ⅳ和2000年出版DSM-VI-TR。
三、CCMD-3
第二节
主要分类系统
2.DSM-VI主要内容 一、ICD-10
《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手册主要包含手册 使用说明、DSM-IV分类清单、各种类型精神障碍的
二、DSM-VI
诊断标准及附录B供进一步研究的诊断标准轴。
二、DSM-VI
三、CCMD-3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诊断思维 三、诊断标准 四、焦点问题
第三节
变态心理诊断
指在临床诊断中对患者所有 症状和体征尽可能用一种疾 指临床诊断中按疾病严重性 病来解释 和治疗迫切性对可能存在的 多种疾病按主次或先后进行 诊断排序。 依据精神障碍、人格特征、 人格障碍或人格改变、躯体 指在临床诊断中注重客观 疾病、疾病或障碍的相关因 依据、不断验证诊断的正 素、严重功能损害、目前功 确性。循证诊断应遵循实 能损害与病前 2年最佳功能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水平、现状总评为诊断轴, 识的原则。 并评价诊断轴间的关系。
诱因、症状体征、发展过程和实验数据等,为疾病
诊断和治疗提供定性和定量依据。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1.单维原则
按维度或变量分类 按层次或等级 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
2.层次原则
3.独立原则
第一节
概述
1.病因学分类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原则 三、分类方法 四、存在问题
2.ICD-10主要内容 一、ICD-10
包括类别目录、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及附录
二、DSM-VI
ICD-10中与精神及行为障碍相关的其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