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二课时)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热效应教案
初中物理电流热效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2. 掌握焦耳定律,能够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3. 能够分析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并了解电热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2. 焦耳定律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热器的原理和制作。
教学准备:1. 电源、导线、电阻丝、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2. 电热器实例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除了可以产生光、磁等效应,还有没有其他效应呢?2. 学生回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发热。
3. 教师总结: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15分钟)1. 实验演示:电流通过电阻丝,观察电阻丝的发热情况。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提问: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 学生回答: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
5. 教师总结:这就是焦耳定律。
三、学习焦耳定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
2. 学生记忆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
3. 教师提问:如何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4. 学生回答:根据公式Q=I^2Rt,代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电热器实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析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3. 教师提问:电热器中的电阻丝为什么要用熔点较高的材料制作?4. 学生回答:防止电阻丝因温度过高而熔断。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热器的原理。
2. 学生提问:电热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教师回答:电热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加热设备,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电热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实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能够应用公式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
4、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设计记录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和危害的防止措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
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流和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用“热得快”烧水,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
提出问题:是“谁”给了水“热”?学生思考并回答:“电流”。
提出问题:第一节中电动机提升重物是将电能转化什么能?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什么能?通过类比第一节电动机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会得出用“热得快”烧水是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一定见过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请列举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电能变成内能的例子。
提出问题:电炉丝接入电路中时,电炉丝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学生回答:可能导线和灯泡的电阻不同提出问题: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
九年级物理全册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教案: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b.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和特点;c.理解电流对导体的加热和融化等现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科学探究方法;b.讨论、实验、归纳法等。
二、教学内容:1.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2.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和特点;3.电流对导体的加热和融化等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和特点;2.电流对导体的加热和融化等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相关实验仪器和材料:电源、导线、铅笔芯、电炉、热敏电阻、温度计、容器等;2.教学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
五、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利用教学多媒体或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兴趣;b.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电流对导体的加热原理。
2.知识讲解(25分钟):a.通过教学多媒体和实验现象,介绍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引导学生归纳电流的热效应的特点。
3.实验探究(30分钟):a.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导线、铅笔芯等材料,观察导体加热的现象;b.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c.利用实验结果,讨论电流对导体的加热原因。
4.拓展延伸(15分钟):a.利用教学多媒体,介绍电流对导体融化、熔化等现象;b.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对导体加热和融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5.总结归纳(15分钟):a.回顾和总结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c.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1.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做好笔记梳理;2.思考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流对导体的加热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然后通过讲解和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理解。
最后,通过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认识。
电流的热效应--优质获奖教案
1.6《电流的热效应》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利用给金属丝通电发热现象导入课题,让学生体验到原来不仅仅家用电热器会发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利用多媒体视频和丰富的图片去引导学生学习电热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做中学,在体验、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通过精心设计探究实验,让教师在课堂上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识别生活中的电热器。
2.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学生通过交流、反馈,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以及控制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相关的物理规律。
2、学生通过交流、设计、分析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流和电阻大小的关系。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教学资源: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源、一段电阻丝等。
学生用:焦耳定律演示器、学案、课本。
六、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九年级物理全册 电流的热效应 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3.4 电流的热效应1.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2.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重点难点】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难点:理解焦耳定律.【新课导入】导入1: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电器.师:这些用电器通电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想一想是什么?生:发热.师:对!这些热量都是通过电能得来的,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本节我们来学习有关电热的知识.导入2:实验导入演示实验:将如图所示三个用电器同时接入电路中,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感觉体验:电炉丝已经发烫,灯泡有些热,电风扇只是微微有热感.师:为什么都是用电器,它们产生的热量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学习了本节内容,你们就明白了.导入3:设疑导入师:我们家里都有电饭锅、电熨斗,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连接它们的电线与它们是串联的,也就是说,通电时,通过导线和用电器的电流是相同的,那为什么当电饭锅、电熨斗发热、发烫时,而这些电线却不怎么热呢?学生产生疑问.师: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课堂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热效应的定义实验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想想为什么.实验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想想为什么.结论:以上实验表明: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接通电炉丝,让学生用手摸跟电炉丝连接的导线,感觉温度的高低.(1)提出问题:电炉丝和导线是串联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非常热而导线几乎不热呢?(2)猜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的多少可能跟电阻有关.(3)设计方案注意事项:(1)实验方法:(2)实验器材:如图(3)怎样做到:a.探究电热跟电阻的关系;b.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c.探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时,电流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高,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二、焦耳定律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可用焦耳定律描述.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2.表达式为:Q=I2Rt.要求学生说出: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和国际单位分别是什么?变形公式有哪些?3.例题:一台额定电压为220 V的电炉,电炉丝电阻为55 Ω,正常工作5 min,电炉丝产生的热量是多少?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1.观察:如图所示,(a)是一台电动机,(b)是一台电视机.电动机的外壳制成许多皱折形状,电视机的外壳后有许多孔窗.这种形状或结构对电动机和电视机有什么好处?2.观察下图,哪些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 )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把电阻丝和刮去绝缘皮的铜导线串联在由学生电源供电的低压电路中,把两片相同的纸分别绕在电阻丝和铜导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使纸片燃烧,而与它串联的铜导线却没有使纸片燃烧,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 C )A.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而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B.铜导线是导体,导体都没有电阻C.电阻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D.电阻丝的通电时间比铜导线长3.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这是用来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B )A.导体的电阻的关系B.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关系C.导体的长度的关系D.通电时间的关系4.将阻值分别为50 Ω和30 Ω的甲、乙两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为5∶3 ;若将甲、乙两电阻并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上,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甲、乙两电阻做功之比为3∶5 .5.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1)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2)观察图(甲)中的A,B管,在通电时间相等时,发现B管液面上升得高,则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有关.(3)采用图(乙)实验装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流越大,电路产生的热量越多.(4)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6.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台恒温箱.恒温箱采用220 V恒定电压供电,箱内装有一根电热丝,恒温箱组装好后,经测量发现该电热丝每秒供热1 210 J.(设电热丝的电阻不随温度改变)求:(1)该恒温箱的发热功率;(2)电热丝的阻值.解析:(1)电热丝每秒供热1 210 J,由电功率的公式P=可知该恒温箱的发热功率P=1 210 W.(2)由P=变形可得电热丝的阻值R===40 Ω.答案:(1)1 210 W (2)40 Ω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1.电流热效应的利生活中和许多产业中都要用到电热,例如,电炉通电后,电炉丝变得发红;白炽灯通电后,一会儿热得烫手;电饭锅通电后,可以将生米煮成熟饭.这些都是电流热效应的有利应用.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还有电热水器、电烤箱、电熨斗、电取暖器等.2.电流热效应的弊当大电流通过导线而导线又不够粗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破坏导线的绝缘性能,从而导致多条导线的线路出现短路,引发电气火灾.为了避免导线过热,有关部门对各种不同截面积的导线电缆规定了最大允许电流(安全电流).短路电流的热效应是酿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因为短路电流很大,常为工作电流的几倍至几十倍,足以引燃短路点周围的可燃物质,从而导致电气火灾的发生.现在在一些电路设计及施工中,采取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来尽量减少和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及影响.一些大功率电子元器件在工作中要发热,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行中会升温,这也是电流热效应引起的,温度过高会危及这些设备的安全,所以一般要想方设法采取散热措施,以便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公开课(教案)
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第四节电流的热效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光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用电器的发热现象认识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由实验探究得出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的根底上,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并且能够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从学生的知识根底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功与电功率,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电流做功时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也在“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章学习过比热容,知道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收不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可以用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从学生的日常经验看,学生对生活中用电器发热的现象并不陌生,比较容易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从学生的能力根底看,学生在上一节课完成了完整的探究实验,探究了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综合性强,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教学设计的根本思路如下:首先用电热丝切割器切割塑料泡沫,引入新课;然后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用电器通电后发热的例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电流的热效应;接着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得出定性结论;再介绍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即焦耳定律;最后运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经历设计记录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和危害防止的实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体会物理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通过实验定性分析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理解焦耳定律的根底,在实验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制订方案、设计数据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2. 详细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 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电暖器、电烙铁、电饭锅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导线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电暖器、电烙铁等电器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的内容。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量,分析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热量的影响。
5. 例题讲解: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2Rt3. 应用:电暖器、电烙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电流的热效应是什么?(2) 请用公式表示焦耳定律。
(3) 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如果电流为2A,电阻为4Ω,通电时间为1分钟,请计算产生的热量。
2. 答案:(1) 电流的热效应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焦耳定律:Q=I^2Rt(3) 热量:Q=2^2×4×60=96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的知识,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焦耳定律,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
(3)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科学思维(1)能够利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实验中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来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3)了解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利用能量守恒的思想解决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4.科学态度和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电热跟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明的爸爸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爸爸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可是用手一摸电视机的后盖就发现,小明刚看过电视。
你知道他爸爸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吗?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电流的热效应教学情境:课件展示下图用电器,让学生分析这些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共同点。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这些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
总结:(1)电流通过这些用电器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2)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情境: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9~132页的内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之间交流、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
猜想与假设: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
设计实验:根据猜想与假设,小组之间设计实验,交流讨论出探究的方法,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如何表现出来,实验探究分为几步完成。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流热效应的产生机制;2.能够描述电流热效应的实验现象;3.探究电流热效应与电路元件、电源电压、电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电流的热效应是指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使导体发热,称为“焦耳热”。
教学内容包括:1.焦耳热的概念;2.焦耳热的产生机制;3.焦耳热的实验现象;4.焦耳热与电路元件、电源电压、电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焦耳热的概念、产生机制和实验现象;2.教学难点:焦耳热与电路元件、电源电压、电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焦耳热效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将学生们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教具设备1.示波器;2.电流表;3.电阻丝;4.电源;5.试管架;6.热敏电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一个例子,让学生们感性理解热能的产生,如电吹风、烤面包机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而产生热效应的。
2. 实验演示(约30分钟)将电阻丝接在电源上,通过仪器测量电流强度及电阻丝的温度变化,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的道理。
3. 理论讲解(约15分钟)结合实验演示,讲解焦耳热的定义、产生机制、表达式,以及焦耳热与电路元件、电源电压、电流强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约15分钟)结合实际案例,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如:电冰箱的耗电量为什么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为什么高压线会熔断?5. 小结(约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通过多种途径找寻电流的热效应相关的实例,整理下来,固化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电流热效应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并且,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
2.理解电流对导体的加热效应,能够解释电流导致导体温度升高的原理。
3.能够应用热效应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1.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
2.电流导致导体温度升高的原理。
【教学难点】1.充分理解电流导致导体温度升高的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池、导线、电阻丝、温度计、绝缘杯等。
2.教具:课件、教学实验报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个相同电阻丝,一个加电流,另一个不加电流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电流的热效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加电流的电阻丝是否会变热,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导致导体温度升高的现象。
2.电流经过导体时,导体中的电子会进行定向运动,并与导体内部原子和分子发生碰撞,导致导体内部能量增加,从而产生热量。
3.热量的大小与电流强度、导体电阻和导体所用时间有关。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实验1:验证电流的热效应a.将电阻丝连接到电池正负极,并将电流表接在电阻丝上,测量电流大小。
b.记录电阻丝的初始温度。
c.启动电流,使电流通过电阻丝。
d.记录电流通过电阻丝一段时间后的最终温度。
e.进行多组实验,记录数据。
2.实验2:测量导体的电阻a.用实验仪器连接电池、电流表和导线。
b.测量导体的长度、截面积,并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c.进行多组实验,记录数据。
3.实验3:测量导体温度和电流的关系a.在绝缘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记录初始温度。
b.将电流通过导体,使得导体温度增加。
c.记录电流通过导体一段时间后的最终温度。
d.进行多组实验,记录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总结电流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3.向学生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拓展应用(15分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电流的热效应被广泛应用。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精讲精析一、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1.电流的热效应(1)概念: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实质:电流的热效应是一种普遍现象,只要用电器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流流过用电器时就会发热,就会有电能转化为内能。
2.探究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1)进行实验:①用液体(如煤油)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a.探究通过通电导体电阻的大小对产生热量的影响,可选择两段不同阻值的电阻丝R1、R2(R1>R2),实验时,将两段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以控制通电时间和通过两段电阻丝的电流大小相等。
b.探究通电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对产生热量的影响,可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丝的阻值不变,使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改变。
实验时,通过调节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2)实验电路图和装置(如图1所示)甲乙(3)实验步骤:①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通电一定时间后,切断电源,分别观测不同电阻丝所在液体温度的变化。
②控制通电时间相等,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其中一段电阻丝(如R1)所在液体温度的变化。
③保持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不变,改变通电时间,观测其中一段电阻丝(如R1)所在液体温度的变化。
(4)实验结论:当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当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当电流和电阻一定时,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本身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有关。
【学法技巧】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1.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等。
2.转换法: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产生热量的多少是不能直接观察的,但我们可以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煤油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九年级物理全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二、激发学习动机: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通电时间.因为烧一壶水,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升高越多.结合电炉丝工作时发热多而导线发热少的例子猜想与电阻有关.结合用电器过多引起火灾猜想与电流有关.提问:电流、电阻和时间都是可以测量,但是电流产生热量怎么测量呢放出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煤油煤油比热容小,加热温度上升比较快,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缩短实验时间,观察煤油上升的温度来判断转换法.实验探究一: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电路图组装,进行实验,要求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加热时间,进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二: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16-14安装,要求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进行实验,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得出结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三: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串联使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煤油,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后煤油的温度.教师介绍仪器,让学生看秒表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煤油的温度.根据数据总结结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热量越多,介绍焦耳发现焦耳定律.三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所以电热计算公式:Q=I2Rt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焦耳,纪念他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和它的科学精神.四电热作用有害的一面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哪些方面要降低电热的产生.提问: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你知道吗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导线与电炉丝串联电流相等,但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大的产生热量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四、巩固运用: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CA、U甲=U乙,Q甲=Q乙B、U甲<U乙,Q甲>Q乙C、U甲<U乙,Q甲<Q乙D、U甲>U乙,Q甲<Q乙3、某电饭锅内有R0=44Ω、R=2 156Ω的两根电热丝,将它们接入电路.如图,当S分别置于“1”挡和“2”挡时, 1 挡是保温状态,当S接“2”挡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 5 A ,通电100 s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105J.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较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热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熨斗、电饭煲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入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包括:(1)观察实验现象:将一根电阻丝接入电路,接通电源后,用温度计测量电阻丝的温度变化。
(2)改变电流大小:保持电阻丝的阻值不变,改变电源电压,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3)更换电阻丝: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丝进行实验,观察温度的变化。
(4)对比实验:将电阻丝换成一根铜丝,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电流的热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明确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5.作业与延伸:布置相关作业,如探究不同材料对电流热效应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中进行随堂练习,如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等。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写出探究报告,分析不同材料对电流热效应的影响等。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022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探究电热影响因素,体会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焦耳对电热探索的过程,引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热效应;探究电热影响因素;理解及应用焦耳定律。
四、教学难点电热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对焦耳电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的物理:上周六,我们学校小伟同学的妈妈出门前嘱咐他好好写作业,不要看电视。
妈妈回来时看到他在认真写作业,电视机也没打开,很高兴。
可是用手一摸电视后盖就发现,小伟刚看过电视。
你知道小伟妈妈是根据什么判定的吗?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电流的热效应。
(二)讲授新课师生交流:(1)家里还有哪些用电器通电后会发热?(2)课本P13页图15-9 中的家用电器有何共同点?我们使用这些电器是为了得到哪一种能量?学生归纳:教师总结:(1)电流热效应是每一种用电器使用时都会出现的;(2.)电热器就是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
2.活动: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1)由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电热多少与什么有关?(2)大胆猜测:(3)设计实验:①器材装备:师生讨论:你想用什么样的用电器来产生电热?准备用什么器材比较出电热的不同?②方法确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③电路连接:师生讨论:根据实验的要求,要控制变量,这两根电热丝应该怎样连接?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④实验步骤:(4)进行实验:①介绍如图实验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各装一根电阻丝,A瓶中电阻丝的电阻比B瓶中的小,串联起来,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②分步实验:A.两个电阻串联,加热的时间相同,A瓶相对B瓶中的电阻较小,B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多。
九年级物理全册 16.4 科学探究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2 (新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电流热效应,探究电热和电阻、电流以及通电时间关系,焦耳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让学生观看图片:手靠近发光的白炽灯,手会感到热;给电热水壶通电,电热水壶可以将其中的冷水加热;給电烤箱通电,电烤箱可以将面包烤熟。
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利用了什么呢?老师解答,这些都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二、进行新课(一)电流的热效应老师提问: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学生讨论回答: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会发热,这种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再让学生观看动画加深印象。
(二)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个因素有关老师提问: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用手触摸电线感觉是否一样呢?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感觉灯泡发热而导线不热。
让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内容: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过程:(1)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2)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不同;(3)电阻相同,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不同。
探究一:电流、时间相同,电阻不同在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容器内电热丝的阻值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
答案:多。
探究二:电阻、时间相同,电流不同在电热丝阻值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容器内电热丝的越大,液体温度升高得越。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ppt6、7、8】思考与讨论电热毯和导线通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热毯很热,而导线却不那么热?为什么插座上插的用电器越多,插座的导线越来越热?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为什么会发烫?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①可能与电阻有关。
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越大。
②可能与电流有关。
电流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越大。
③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越大。
【ppt9】板书: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问:要研究导体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我们如何选择电阻?预设回答:选择不同阻值的电阻。
问: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因素有三个,我们研究与电阻关系时,应该如何做?预设回答:应该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问:这个研究方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预设回答:控制变量法。
请大家设计电路图:介绍实验器材: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思考、回答听讲思考、回答理解实验设计原理引入电流热效应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
【ppt10】进行实验:实验视频实验结论: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ppt11】设计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问: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因素有三个,我们研究与电阻关系时,应该如何做?我们如何设计电路?预设回答:应该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请大家设计电路图:介绍实验器材:注意:右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是由右侧密封在容器内的电阻丝引起的。
观看演示实验或视频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视频让学生深刻掌握实验过程。
掌握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ppt12】进行实验:实验视频实验结论: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2= I22 R2 t =(0.5A)2×10 Ω×60s
U
I= 可求出 R1 的电流;
R
= 216J
再求 R2 产生的热量时,
知识点 3:电热与电功 问题 1: 电流通过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 量都可以用焦耳定律 Q=I2Rt 来计算吗? 用电器产生的热量都与电流做功或者消 耗的电能相等吗? 小结: 电流通过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量都可以 用焦耳定律 Q=I2Rt 来计算,但是与电流 做功或者消耗的电能不一定相等。 (1)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电能全部 转化为内能,而没有同时转化成其他形 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 Q 就等 于消耗的电能 W,即 Q = W = UIt = I2Rt 如:电暖器,电饭锅,电炉子等。 (2)当电扇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 化为电机的机械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 内能。所以:W>Q 热 问题 2: 处理例 4 和变式练习 3
所以在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某个因素的关系的时候,要用控制变量
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
知识点 2:电热的计算
讨论,展示自己的思路。
问题 1: 处理例 2、例 3 和变式练习 2
例 2 解析:
合 作
解:I= U R
=
36V 60Ω =0.6A
共
Q = I2 R t
建
=(0.6 A)2×60 Ω×300 s
P
功率 I=
可求
U
出电烙铁正常工作的电
U
流;R=
I
可求出
电烙铁正常工作的电阻; 因为电烙铁电流通过时,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所 以 Q = W=Pt 可以求出电烙铁在 10min 内产生的热量.
=110W×00s
= 66000J 变式练习 3 解: (1)W=Pt
=5.5kW×1h = 5.5kW.h
变式练习 2 解:
归纳总结计算电热的典 型方法。 变式 2 分析:这是电阻
U
(1)I1=
R1
=
6V 5Ω =1.2A
R1 和 R2 的并联电路,根 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为
(2)I2= U R2
6V = 10Ω=0.6A
t=1min=60s
U=6V, 在 R1 这条支路中,已知 电压、电阻,根据公式
学
1.电流的二次方
电阻
通电时间 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
习 2.Q = I2Rt
JA Ω S
纲.
知识点 1:焦耳定律
问题 1: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各个物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
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什么呢? 学课本 132 页,找出焦耳
小结:
定律的内容、公式、物理
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 量、各物理量的单位。
值观
重 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
点
难 点
焦耳定律的理解。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学问 题 设 计
教学活动设计
创
当导体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 学生思考,教师引入新课
设 电阻越大时,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情 多。那么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
境 它们还有什么具体关系吗?
自 主
“自主学习”答案:
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 5 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
第十六章 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 2 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 2.会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焦耳定律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学 过程与
目
方法 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电热问题.
标 情感态
度与价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养成规范做题的习惯.
部分
2.电能
内能, W>Q 热例如:电风扇。
教 后 反 思
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内能。
所以 W>Q 热,所以电
动车的电动机线圈产生 的热量只能用 Q = I2Rt 求得。
诊 断 评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价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 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 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 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 补缺.
作 业 设 课后 133 页 1、3、4 题。 计
教师注意点拨。 分析:先根据欧姆 定律的公式求出电流,再 进行时间的单位换算,即 t=5min=300s,最后利用 公式求出电流所产生的 热量.
与
= 6 480 J
智 小结:使用欧姆定律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例 3 分析:这是电阻 R1
能 应 例 3 解析:
和 R2 的串联电路,根据 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
例 4 解析: 解:
P
(1)I=
110W
=
=0.5A
U 220V
U
(2)R=
220V
=
=440Ω
I 0.5A
(3)t=10min=600s Q = W=Pt
U
先根据公式 I= 可求
R
出 R2 的电流,再用
I
R2
已知 Q2= I22 R2 t
t
可以求出 R2 在 1min 内产 生的热量。
教师提出问题 1,学生小 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例 4 分析:电烙铁的规格 为“220 V 110 W”,已知 电烙铁的额定电压、额定
用 解:
路中的电流 I=0.5A,
(1)t=1min=60s Q1 = I2 R1 t
I
R1
已知 Q1 = I2 R1 t
=(0.5A)2×60 Ω×60s
t
= 900J (2)U1=IR1=0.5A×2Ω=1v
U2= U- U1=3V-2V=1V
R2= U 2 = 2V =4Ω I 0.5A
可以求出 R1 在 1min 内产 生的热量;根据串联电路 的电压特点,可求出 R2 的电压,进而求出 R2 的 电阻。 指导学生尝试解答,然后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2) 一.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
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 = I2 R t
板
物理量:热量、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书
单位:J A Ω S
设
二.电热的计算
计
三.电热与电功
全部
1.电能
内能, Q 热=W,即 Q = W = UIt = I2Rt
变式 3 分析:电动机的 铭牌上标有 “220V5.5kW”, 已知电 动车的额定电压、额定 功率,所以电动机正常 工作 1h,消耗的电能 W=Pt 即可求出; 当电动车工作时,消耗的
P
(2)I=
5500W
=
=25A
U 220V
t=1h=3600s Q= I2 R t
=(25A)2×0.4Ω×3600s = 9×105J
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 四名学生板书。
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 = I2 R t
物理量:热量、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单位:J A Ω S
问题 2:处理例 1 和变式练习 1
最佳解决方案
例1解析:选A
教师展示例 1,学生独立
变式练习1解析;;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 思考并展示。
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