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
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 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 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 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 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 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 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 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 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 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生 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满意度等调节 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1、支持技术 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危机,使求助者的情绪
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由于危机开始阶段求助者焦虑水平 很高,应尽可能使之减轻,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 境改变、身体放松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 治疗。
2 干预技术
又称解决问题技术,帮助求助者按以下步骤进行思考和行动, 常能取得较好效果:(1)明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提出各种 可供选择的方案;(3)罗列并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4) 选择最可取的方案;(5)确定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6)执行方 案;(7)检查方案的执行结果。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

一、本文概述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测与干预策略,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章首先界定了心理危机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及其成因,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的重点在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在预测模型方面,文章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多维度预测模型。在干预措施方面,文章提出了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朋辈互助等具体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危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文献综述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测与干预研究领域,已有大量的文献和实证研究为这一议题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心理危机,特指个体在面对突然或重大的生活事件时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对于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对这一群体心理危机的预测与干预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回顾显示,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危机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探索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通常包括个人心理特质、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应激事件等多个维度的变量。例如,某些研究发现,个体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因素在预测心理危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务
25
3.2087例调查:考虑自杀可能性的排序(李献云)
排序 1 6 8 9 17 19 21 22 23 24 26 状 况 患不治之症 严重抑郁 被强奸或强暴 慢性精神病 非常丢面子 恋爱被干涉 贫穷无助 严重人际冲突 受到很大惊吓 因工作受处分 亲友自杀 绝不考虑 29.2 % 51.1 % 53.0 % 51.7 % 73.9 % 74.8 % 76.2 % 76.7 % 80.3 % 81.3 % 87.3 % 可能考虑 51.0 % 46.3 % 40.9 % 45.5 % 24.8 % 24.2 % 22.2 % 22.4 % 19.3 % 18.3 % 12.4 % 肯定考虑 9.8 % 2.6 % 6.1 % 2.8 % 1.2 % 1.0 % 1.6 % 0.9 % 0.4 % 0.4 % 0.3 % 可能或肯定考虑 60.8 % 48.9 % 47.0 % 48.3 % 26.1 % 25.2 % 23.8 % 23.3 % 19.7 % 18.7 % 12.7 %

7
三、心理危机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 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 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 或激动状态。
8
四、校园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补考、留级、降级等学业失利;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13、8)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13、8)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开设 了青少年自杀心理预防热线。如,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已 向北京三家医院(安贞、宣武和 999急救中心)提供24小时对自 杀未遂者的会诊服务。
本讲要点
应激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思考题
1、应激 2、心理危机 3、影响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 4、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5、心理危机的四种后果 6、创伤性事件受害者大概有哪几类人 7、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关注的对象 8、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9、危机后不要做什么 10、危机后要做什么
阶段2:1-2天以后
象一个老师
组织小组会谈
保持房间的安静,不被打扰,足够的时间
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
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 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 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发生事件的一部分:相互帮助
阶段2:1-2天以后
在听完每个人的回忆后进行心理教育,告诉
寻求刺激者(特别好奇,想知道整个事件的发生过 程)
不公正的猜疑 忘记,不再关注
危机后要做什么
保护和提供吃住 给予认同和肯定(告诉他做得非常好) 激活支持系统(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父母、 朋友、同学等) 有关创伤和创伤反应的心理教育 给予持续的关注(头两天每天给他打电话, 然后是隔几天后打,然后是1-2个月以后打)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关注的对象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彭瑞星 李泳波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 要:心理危机通常是随着危机事件而出现的一种失衡的心理状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表现,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几点构建危机预警与干预策略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心理调节,并为教育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为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要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不仅要承担校园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压力,同时还要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制定规划。为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能够引发心理危机的因素虽然大多来源于外部刺激,但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外部事件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在相同的应激事件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应对状态,其所承受的心理伤害程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处于正常身心状态的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处理和应对困难、挫折,但对于一些处于异常状态的大学生而言,则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外部冲击,其心理平衡会被打破,如果不能够给予正确干预,甚至会出现心理防线崩溃或自残生命的严重后果。归根结底来看,这是由于当事人心理状态与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例如信念偏差、承受力低、挫败感强以及情感脆弱等等,即使是外界一些微妙的刺激,也会因认知错误而导致荒唐的应对结果。

(二)客观因素

目前能够对大学生带来心理危机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五点:第一,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事件变故,例如家庭成员的生病或死亡、失去恋人、丢失大量金钱以及失去贞洁等等;第二,在校园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例如受到周边同学的冷落,受到老师的漠视以及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校园霸凌等等;第三,在学业上遇到巨大困惑。例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在重要考试中存在失误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极度排斥等等。第四,存在经济窘迫。这一危机来源主要存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注入,各种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风盛行,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各种各样的贷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物质条件,进而引发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危机;最后,求职焦虑。主要表现为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由于竞争压力较大,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极大的担忧,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厌世悲观情绪。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网络成瘾心理危机
总结词
沉迷网络、难以自拔、对网络的过度依赖等。
详细描述
网络成瘾心理危机表现为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受损、社交圈子缩小等问题。
03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 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
互助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互助活动,如心理成长小组、心理援助 志愿者等,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04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与效果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 2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专门机构
设立心理健康中心、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或 心理援助热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 支持。
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
社会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包括经济援助、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 ,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家庭关怀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和安全感。
同伴教育与互助
同伴教育
通过培训和指导,让大学生成为同伴教育者,帮助其他同学 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共同成长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仍然严峻, 需要关注和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以应对多元化、复杂化的心理危机事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专题十一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专题十一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

一、自杀行为概述
(二)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
2.人格障碍 在自杀的大学生中,不少自杀者表现出类似上述几种人格障碍或具备其中某种特质的情况。
(1)边缘性人格障碍:心情波动较大,经常伴随情绪和行 为上的失控,内心急切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自恋性人格障碍:追求完美,事事要强,无法和他 人建立长期而密切的情感联系。这类学生往往表现都较好,各 方面都很优秀。
二、自杀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一)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1.危险因素 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
自杀的高危时期:
(10)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 (11)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 (12)求助者有特别的行为或情绪特征改变; (13)求助者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 (14)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15)求助者显示一种或多种深刻的情感特征,如愤怒、攻击性、孤独、 内疚、敌意、 悲伤或失望。
4.危机的突发性和紧急性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
(三Baidu Nhomakorabea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个人 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 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 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 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 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 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 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 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 突和焦虑的危机。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2019/6/17
37 37
◆行为上的信号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 往,或危险行为增加)
有的自杀者会在采取行动前向亲友告别,或向他们 诉说一些类似于嘱托或道歉的话,或将自己心爱的物品 赠送他人。有的则会将自己的钱转交给他人。
没有任何缘由地和他人讨论自杀方法。部分自杀者 在采取行动前,会花时间来考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采 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自杀。这表明当事人正处在踌躇和 矛盾中。当发现有人毫无缘由地谈论自杀方式,如哪种 方式痛苦最少,在哪里可以购买到工具等,遇到这种情 况需要提高警惕,考虑是否存在自杀的可能。
2019/6/17
25 25
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学生舍弃青春年华, 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一 个十分严肃的命题。
“没上大学时,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生 自杀,毕业了,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生活着。”
一名自杀学生在遗书中这样写道:“现在我感觉 自己像个包袱,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决定自 杀。”
也是我们分析心理危机个案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主动咨询的学 生或找辅导员谈话的学生,一般不会发生最紧急、最危险的危 机事件 ,而发生严重心理危机事件的学生都很少主动咨询,也 几乎不会找辅导员谈心。有些学生看起来很阳光 ,没想到阳光
背后是乌云。如果学生不找辅导员,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学生 有危机,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如何发现、识别、判断、干预学 生的心理危机等等?

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影响及应对策略-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影响及应对策略-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影响及应对策略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或压力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黄希庭、郑涌等人对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试的结果表明,22. 4%的大学生在测试的9个指标中,至少有一项呈现出心理障碍状况,在这些存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心理应激而引起的案例不少,并呈上升的趋势。[2]正如张华(2008)所言:心理应激的产生在短时期内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损害人的心身健康。[3]

可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如果大学生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出现过于频繁,将会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与交流,严重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其成长与成才。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应激种类及原因、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探究积极有效的策略应对心理应激,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1、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型与原因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觉察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的环境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通过各式各样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它是人情绪、情感的一种状态。张华认为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应激主要体现在大学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的敏感、网络游戏成瘾、恋爱感情失控以及求职就业压力这5个方面。[3]董凌波(2009)认为,在大学生中存在如对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学生之间差异的压力等心理应激;[4]本文认为,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也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应激种类。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

第四节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内涵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这样的概念,对于“心理危机”很多人感到还很陌生。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心理危机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G.Caplan)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危机是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稳定协调,当重大问题和剧烈变化使个体感到问题难以解决,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的状态。

可见,危机是个体无法用现有的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危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亲人丧失、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发展性和意外性两类。

发展性心理危机是可以预料的,如生命周期中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其特征是情绪的剧烈变化,导致个人心理失衡,如青春期的心理危机;意外性危机是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如受到恐吓、自然灾害、躯体重大疾病等。心理危机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调动其自身的潜能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水平前的心理水平,则可导致精神崩溃,产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的不良后果。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未知未觉”。无论何种情形,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噩梦,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有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安全,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作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毕业,择业 失败,升学失败、考试不及格、新生入学不适应等。被认为正常的
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人生目的、 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可编辑课件
7
大学生不是自杀高发人群,但数量在上升。 中国社会调查所2006年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高校1000
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理工科大学生自杀危险高于文科学生。 自杀时间大部分为节假日前后。 自杀方式以服药过量,跳楼,自缢,溺水为最常见。 绝大多数自杀前流露出征兆:沉默少语,忧心忡忡,焦虑 紧张,与周围人群疏远等。
自杀,一个就太多了
可编辑课件
19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 当事学生中心原则; 当事学生安全原则; 准确及时原则; 心理信息保密原则; 院系具体处理原则。
可编辑课件
20
(二)一般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评估或精神卫生中心会诊鉴别。 校外住院学生干预措施:
方法十分详细的描述出来,这实际上就为潜在的受害者 提供了自杀指导。 极少有报道指出由自杀未遂导致的麻痹症、大脑损伤等 悲惨结局或类似这样的事实,也很少有报道说明自杀经 常与严重的精神障碍相联系。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干预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及干预
8、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 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9、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 困难的毕业生。
10、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 、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注视表示自信及诚恳。然后注视对方,肯定地作1分钟自我介绍。
第二步,肯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敢“于我请对X求X(别绘人画做、合弹理琴、的数事学情、英语
等)最有把握”,大声说三遍,注敢意于每拒遍的绝感别受人,不与合组员理交的换要角求色,体
验该感受。
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三步,请对方帮忙某件事或借东西,1分钟之内用各种方法要求他,但
担心为标志)
依赖型
强迫型
7.精神病倾向
(1)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 见。 (2)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 、钟情妄想、自罪妄想等。
8.网络成瘾 9.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委员的应急事务
1.自杀自残行为的特点 2.暴力行为的特点 3.心理危机的干预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 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 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 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樊富珉)讲稿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展是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我也研究了北京市十年以来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大学生自杀时有发生,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当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生命的离去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心理危机的一般常识;第二,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第三,遇到有心理危机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心理危机及其影响

讲心理危机首先得明白危机是什么。危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这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但这两个含义又是密切相关的。

危机的第一个含义是突发事件。地震、空难、恐怖袭击等危机来了,人们就会处在一种紧急的状态下,这时内心的平衡被破坏了,会出现心理的紊乱,比如焦虑、紧张、恐惧、压抑、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这种失调状态我们就叫做危机。

从危机事件来看,一般危机事件的分类,简单讲不外乎就是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挡也挡不住,比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是没有办法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恐怖事件应该是属于人祸,这个我不多讲了,大家知道从9·11以来恐怖事件就没断过。

现在媒体不时报道校园危机事件,美国经常发生,我们也有。校园危机事件的共同点有三:一是突发和不可预知。能预知的话,我们就会做好预防工作,就不会发生危机;二是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紧张、恐惧、担忧、不安,肯定会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三是惯常处事方法无法解决。

危机的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我们叫做心理危机。美国心理学家凯普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系统研究心理危机,他提出了危机干预的好几个理论,如平衡论、认知论、心理社会平衡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以使自己和环境能够和谐。我想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失衡,这就叫做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一)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之中。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受教育环境、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影响很大。而学生一跨入大学的校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环境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使得某些大学新生感觉到一种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常常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而导致。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封闭、羞怯、敏感与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紧张、压抑、孤独与不安全感,这些问题,如果长此以往,心理上的各种危机就会产生。

(三)性与恋爱的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也有了发展,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由于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理智和纪律的约束,这种欲望和冲动被限制和压抑着。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工作和文体活动及社会等途径可以使自身的生理能量得到正常的释放,来减弱和抑制性的生理冲动,使之得到某种程度的宣泄、代偿和升华。但也有的学生,由于对性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性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因而对自己的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对性欲和性冲动感到不安、羞愧和压抑。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恋爱方面的困扰。如单相思而自困,因热恋影响学习而烦恼,因失恋而精神受挫,因多角恋爱难以自拔而内心焦灼,因看到周围的同伴成双成对而自惭形秽,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因恋爱发生越轨行为而懊恼、悔恨,因担心怀孕或已怀孕而不知所措,内心焦虑不安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对-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应对

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有着自尊、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同时,他们又需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干预,必将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可能导致个体情感、认知、行为及人际关系方面功能的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放弃生命。

、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是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是指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时,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而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学把心理危机分为境遇性心理危机、成长性心理危机和病理性心理危机三种类型。境遇性心理危机是指因各种外部环境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失调,其特点是偶然性、难以预料性,如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亲人突然离世等。成长性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因某些重大改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如学习困难、与家人分离等。病理性心理危机是指因个人的某些生理疾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起的心理危机,如抑郁、偏执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

1.负性生活事件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遭受情感创伤,如委屈、悲痛和失落时,

体内会产生并积蓄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应对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击溃个体的生化保护机制,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力。特别是当许多琐碎事件叠加在一起,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会导致心理功能不断恶化,并走向失调、衰竭。

2.个体挫折认知

危机来源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错误思考和信念,负性生活事件并不一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面对负性事件和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自我否定、不能正视事件本身的现象,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易激易怒等情绪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详细[严选材料]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详细[严选材料]

流行病学的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 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 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2倍。德国 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 37.4%,同时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亦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
专业调研
10
二 应激源
按来源分: 躯体性: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
噪音和心脏病、吸烟、肥胖之间的关系
心理性:心理冲突、不且实际的期望、不详 的预感、工作压力
老鼠的实验
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变化
专业调研
11
电击老鼠的实验
不定时,小强度---胃溃疡 灯光警告—没有胃溃疡 可控制电路开关—没有胃溃疡 把开关弄坏—没有胃溃疡 把开关撤掉---有胃溃疡 电击老鼠A,老鼠A攻击无辜的老鼠B—没有
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
另一项对海湾战争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发现,有13%的士兵患有 PTSD。
Goenjian等调查了1988年美国斯巴达克地区地震后的582名受灾者, 74%患PTSD,22%患抑郁障碍。
公正和公平的 有意义的 不脆弱的
威胁生命的 不能预期 无能感
脆弱
求生反应
没有痛感 没有感觉 适应行为 清晰的意识 躯体强壮的 灵活的
专业调研
侵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

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识别干预

1.相关概念的阐释

1.1应激。应激( stress)的最早的含义是指物理上的张力。它是由紧张刺激引

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对应激源在有机

体内产生的频繁适应不良的一种状态。应激源就是那些来自外界的顺应要求,给

人造成紧张的条件和环境又称之为应激情境或状态。1937年,加拿大学者塞里在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赋予其新的含义。他认为,应激是各种各样的紧张刺

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与刺激物的性质无关,被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症”,如应激源,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行为反应,应激与身心健

康的关系以及应付应激的各种策略等问题。

1.2心理应激。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个体感受或察觉到某种环

境的刺激时,由于心理和生理反应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人们的现实生

活世界,心理应激与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对心理应激的习惯性应对方式失败,会

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降低。

1.3应激源。应激源( stressors)就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或者是来自外界

的顺应要求。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源中居主导地位。如出生于现代化、文明、开放的大城市的学生考到了坐落在小城镇的、处于前现代化阶段的大学读书,其

在读大学的教育环境与管理氛围就可能成为该大学生的应激源。应激源是关系到

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

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

危机状态。心理危机是由各种应激源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包括

以下四类:

2.1家庭危机。黑利(J.Haley)认为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当面临生活周期

的转折点时,家庭的紧张达到高峰。在这些关键时刻,家庭易变得“脆弱”,从而

需要有某些治疗性的干预,使当事人容易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就大学

生而言,大学毕业生从面临升学或就业,这一期间就经历一些考试、选校、找工作、择业等紧张事件。这些事件,我们称之为横向的应激源。

2.2环境应激。用应激的概念来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早研究开

始于坎农( W. Cannon)。他提出“攻击和逃跑”的反应,以揭示动物用生理反应对环

境作出行动。环境刺激不一定是应激源,只有当个体把它看成是紧张因素时才起

作用。环境应激源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应激源,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营

养不良、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教育水平、居住地点、生活质量等。这是文化社

会条件冲击个体的各种因素。

2.3突发性灾害刺激。任何突发性灾害都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有的甚至造

成悲剧性后果。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就产

生极大的影响。这种突发性灾害刺激会引起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几乎每个

受害的大学生都导致产生灾害症状;回忆原来情境时会产生睡眠障碍、过度惊恐

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记忆障碍等身心异常。

除了上述的三种理化性应激源,还有一种是由于大学生的生理、病理性应激源:如睡眠障碍、低血糖以及各种疾病而产生的心理危机等。

3.大学生心理应激引发的问题

3.1适应效率的减弱。“严重的应激源导致削弱人体对入侵病毒和细胞的抵抗

能力。”在心理上,恐惧的知觉可缩小学生的认知范围,使认知过于死板,以致学生不能或难以观察、理解客观情况,甚至可能产生自杀行为。

3.2对其他应激源失去抵抗。塞利研究证明“有机体使用策略对付一种严重的

应激,那么对其他应激源的耐受性会减弱。”大这生的耐受性也是有限的,如果已动员他们对付一种应激源,那么它们就较难对付其他的应激源,甚至会使大学生

产生极度冷淡和对外界事物的无感觉。

3.3有机体的磨损。塞利在应激的实验清楚地表明了“用尽了原先所保存的适

应力,而不能再得到恢复。”因为我们生活中不断地处于应激双休整期,如果将每天极少的不良适应能量相加,会形成所谓的老化。在一些学生中,持续的和非常

剧烈的应激,也会干扰脑功能的化学变化,导致个体心身疾病的发生,严重损害

个体思维、情感和整合性行动的能力。

4.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干预策略

4.1引导大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消除心理应激状态。积极的心理

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娱乐型预防、升华型预防和利他型预防。娱乐型预防即通过音乐、笑话、喜剧以及运动等娱乐的方式来消除或缓解心理应激,这种预防方法简

单而容易实现,是最好的心理应激预防方式。升华型预防即把压抑的不符合大学

生需求的原始冲动和欲望用符合其心理建设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预防方式,例如某

人在爱情上受到心理应激时可以通过诗歌、绘画、音乐等方式抒发自己被压抑的

情感。利他型预防即采取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从而得到社会赞赏的一种心理防

御方式。

4.2加强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业目标。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职业规划案例分

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应鼓励并引导大学生进行职

业生涯的自我规划,通过其自我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进而深刻领悟学

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明确的学业目标。

4.3完善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应激的刺激与伤害。所谓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是指对心理应激进行早期的预测,通过对心理应激承受

能力相对较差、应激事件发生概率较高以及正在遭遇应激事件的个体或群体,如

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以及单亲或离异家庭子女等预警信息的评估及时发现和

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应激源,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必要时发出应激警报,

减少应激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

参考文献

【l】卢家楣,魏庆安,李其雏。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l。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建锋。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4(4)。

作者简介:

于钦明,1979,男,黑龙江泰来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