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归纳
以下是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归纳: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3. 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
三国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曹魏实力最强,占据北方,蜀汉和东吴偏据西南和东南一隅。
4. 三国经济的发展: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造船业发达;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东吴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第15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影响:大量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果树、家畜等南北交流增多;建康(今南京)成为经济中心。
意义: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 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到南方,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宋元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南方海外贸易超过北方;建康(今南京)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等。
结果:到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至长江流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国家之间的更替灭亡)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役 (一) 三国时期前后著名战役
(二)魏晋时期著名的战役
十六国简表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者: 北魏孝文帝
(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和指导下)
拓跋宏以身作则,改名为 元宏 北魏孝文帝简历
姓名:拓跋宏(元宏) 谥号: 孝文帝 在位:471年—499年
民族: 鲜卑族 职业:北魏皇帝 享年:32岁
主要成就: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主要措施(内容):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制度,加强经济和行政管理。
(2)迁移都城。
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文化习俗的政策。
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
3、重要意义:
(1)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改革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民族交往与交流增多,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事件年表
五、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宗教
发展
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 北方人口大迁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A. 唐朝- B. 秦朝- C. 三国时期- D. 汉朝- 答案:B2.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什么?- A. 制- B. 分封制- C. 徭役制- D. 租庸调制- 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宋朝- B. 明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C4. 秦朝的法家思想强调什么?- A. 孔子的仁爱之道- B. 法律的严明执行- C. 道家的自然之道- D. 儒家的仁义之道- 答案:B5. 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法律是什么?- A. 《伦理道德经》-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大秦法律》- 答案:D6. 秦始皇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 A. 打开商贸通道- B. 推行法律统一- C. 提倡封建制度- D. 鼓励文化交流- 答案:B7.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A. 封建制度- B. 宫廷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地方自治制度- 答案:C8.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比较威严?- A. 前秦朝- B. 前汉朝- C. 后汉朝- D. 唐朝- 答案:A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国号为什么?- A. 大秦- B. 大汉- C. 大唐- D. 大宋- 答案:A10.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都是怎样的政权?- A. 君主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共和制- D. 联邦制- 答案:A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封建社会的特点。
- 答案: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包括社会等级分明,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受地主剥削,各种封建关系严重制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自由。
2. 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政策和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 答案: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政策,推行法律统一,取消封建国家的封号,建立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和文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通常会聚焦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单元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1.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诸侯争霸的局面,各个诸侯国的兴起和衰落。
-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战国时期的变革:
-战国七雄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变革。
-郡县制的初步形成和实施。
3.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特点。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秦国的统一:
-秦国如何兼并其他六国,实现对中国的统一。
-统一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魏国建立;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蜀国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进行了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迁都洛阳,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等,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在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等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1.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淝水之战后出现的新局面包括①前秦统治迅速瓦解②北方陷入混战状态③形成南北对峙局面④东晋统治暂时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7.下列表格《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颁布“推恩令”C.八王之D.孝文帝改革8.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9.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此人是谁①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③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王充1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
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11.下列关于古代书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钟繇独创楷书书法B.钟繇——《兰亭集序》C.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D.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12.某书法协会准备在门口建一座人物塑像,你认为应该选取下列哪一个人物的塑像比较适合13.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右图所示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而作的真迹的局部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消费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权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权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结合迎战曹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开展:曹魏重视农业消费,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络。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概,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1. 农业时代
- 农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阶段,人们开始繁殖植物和饲
养动物。
- 原始农业的工具包括石器、木器和骨器。
-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固定居住,形成了社会和文明。
2. 古代文明
-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 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就包括文字、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等。
3. 法老王国
- 法老王国位于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国。
- 法老是埃及的君主,被认为是神的化身。
- 法老王国的农业、宗教和建筑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
4. 玛雅文明
- 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字和日历系统。
- 玛雅人的农业技术高度发达,建筑和陶瓷技术也很出色。
- 玛雅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和历法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5.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古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人们建造了城市和排水系统。
- 该文明的重要成就包括文字、印章、商业和宗教等。
6. 总结
- 以上是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 农业时代、古代文明、法老王国、玛雅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和文明。
-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人教版)
6、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赤壁之战 208 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__年,交战 曹操 孙刘联军 双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孙权的 周瑜 火烧赤壁 大将__________指挥军队用__________( 办法)大败曹军。 夷洲 7、 三国时,台湾名称叫____________, 三国时的______国船队曾到达那里,加强 吴 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pī)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1.一位同学参加《幸运52》节目,有道题目是 “三国时的第一位皇帝是谁”,她应选择的正确 答案是C A、诸葛亮 B、曹操 C、曹丕 D.孙权 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魏蜀 D.蜀吴魏 3、三国时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在今天的地 名是 C A.台湾 B.许 C.夷洲 D.建业 4.三国鼎立后,实现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C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第18课三国鼎立 •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1、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官渡之战 200 ____________,发生于________年,交战 曹操 袁绍 双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结果是 曹操打败袁绍 以少胜多 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 2、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挟持的 天子是____________。 汉献帝 3、 东汉末年,注意招贤纳士,推行屯田 的军阀是__________。 曹操 4、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朝 代是___________。 西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第四单元综合复习
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B )
A. 南北文化的交流
B. 民族交融的趋势
C. 阶级矛盾的绶和
D. 传统科技的转型
123456789
7.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石窟内的图像雕刻展现了一千五百 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宫廷、世俗的音乐生活,蕴含了丰富的 历史信息。下面两幅作品体现出北魏雕刻艺术( B ) A. 传承秦汉以来的雕塑艺术 B. 见证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C. 凸显社会风气开放与进取 D. 代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
论从史出
相关史实
联系/共性
三国鼎立、西 体现了由分裂到统
晋、十六国、东 一,由局部统一到
晋、北朝、南 全国统一的趋势
朝、隋朝
观点/认识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主流
相关史实
联系/共性
都是古代著名的改
革
商鞅变法、北魏 孝文帝改革
都顺应了当时历史 发展的潮流 都增强了政权的实
力,推动了社会转
型
观点/认识
123456789
3. 【2024年1月临汾期末】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 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B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北方人南迁 C. 孝文帝改革 D. 经济重心南移
123456789
点拨:根据图示信息中“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 分立”可知,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①推动了江南地区 的开发,①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结合所学江南地区开 发的原因可知,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 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正确。丝绸之路开 通、孝文帝改革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关系不大,排除A、 C;此时经济重心并未南移,排除D。
123456789
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大纲
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大纲单元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1.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的理论-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2. 人类的迁移与繁衍-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 早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单元二:文明在河流的肥沃中诞生1. 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黄河流域的古代国家2. 长江文明- 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 长江流域的古代国家单元三:古代国家的繁荣与灭亡1. 古代埃及- 埃及的地理与气候特点- 古埃及社会的政治与经济2. 古代希腊- 希腊城邦的特点- 希腊的文化与科学3. 古代印度- 印度的宗教与文化- 印度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单元四:中华文明古国1. 夏商周文明- 夏朝的兴起与衰亡- 商朝的政治与经济2. 周朝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国家制度- 周朝的社会文化单元五:中华文明古国的交流1. 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2. 中华文明与东南亚文明的交流- 东南亚的早期文明- 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单元六: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1. 封建社会与归田制度-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归田制度的实施与影响2. 商业文明的兴起- 商业城市的发展- 商业文明的影响与发展单元七:古代农业社会的科技成就1.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农具的种类与用途- 农具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中华古籍的价值- 《诗经》与《礼记》- 古籍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与影响以上是《202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大纲》,内容详细介绍了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内容。
请同学们按照大纲逐一进行学习,巩固掌握相关知识。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答案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一、选择题1.下列朝代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是( A )A. 唐朝B. 春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明朝2.“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制度。
”这个说法( B ) A. 正确 B. 错误3.下列各朝代中,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发展的时期是( C )。
A. 商朝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民国时期4.下列朝代中,中国历史上使用象征天子权力的“皇帝”称号的是( A )。
A. 秦朝 B. 商朝 C. 周朝 D. 明朝5.下列关于两汉时期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 农民生活困苦,被封建地主剥削B. 商业繁荣,城市发展C. 农业丰收,人民生活富足 D. 士族和地主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二、填空题1.春秋时期号称“诸侯”的是8。
2.商代出现的“社”是指农民与奴隶的社会团体。
3.秦朝统一六国的人是秦始皇。
三、解答题1.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都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时代,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三个时期的特点。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有明确的国家组织和统治体系。
商代的政权由君主和贵族掌握,生活在周围的贵族成为封建王朝的贵族,而其他人则成为奴隶和农民。
商代的政治中心是朝歌(今河南省),商代经济以农业为主,盛行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周的政治体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封建制度分为天子和诸侯,天子统治全国,诸侯统治一方。
西周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冶炼青铜器的传统。
西周社会注重礼仪和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一个没有中央统一政权的时期,诸侯国割据,相互争斗,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共同的君主。
春秋时期的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空前发展,一些诸侯国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诸侯国,例如齐国、晋国、楚国等。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大。
2.请对比秦、汉两个朝代的差异和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知识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A. 冶铁业
B. 制瓷业
C. 造船业
D. 织锦业
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
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中华文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 实行“三长制”
B. 严惩贪污受贿
C. 实行“均田制”
5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当 时历史发展的趋势,采取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取得了成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 本原因是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因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 势。CD 是孝文帝改革的作用,B 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BC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 A。 2.【答案】D 【解析】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以后的统治者国家的财政大都依赖 于江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史实,本题选 D。 3.【答案】D 【解析】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融合。
A. 兵精粮足
B. 战术得当
C. 政治优势
D. 取得民心
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历史上册-第4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七国之乱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八王之乱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炎黄战蚩尤B.春秋争霸C.秦统一全国D.赤壁之战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7.(2017·四川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8.(2017·山东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历史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人教版)
公元207年,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 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 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 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 减。 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 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 够取得这样的功绩?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历史背景:①386年,_______族建立魏国,史称 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___________,结束了北 方的分裂局面。 改革的目的:为学习___________,加强______ 改革措施:①494年将都城从____迁到_____。 ②汉化措施措施改穿_______; 学说________; 采用________; 与汉人______。 改革作用: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 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 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 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 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 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 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 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 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 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 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 之间有什么联系? (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 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一、自主温故
1、东汉末年战役
__国船队曾到达____,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三国鼎立
3、江南地区的开发
(1)__年____建立晋朝,定都____,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但是“____”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__年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北方再次陷入严重的战乱。
(3)___末年以来,___、___、__、__、__等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加快。
(4)383年,__族____与东晋之间展开___之战。
(5)以少胜多的战役有:____、____、____、____。
(6)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为______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北方民族大融合
(1)魏晋南北朝时,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___、___、___,
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政权:__族___和__族___。
(2)北魏孝文帝:
迁都___。
(___→___)
改革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影响:促进了______。
二、合作温故、
1.魏晋南北朝时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哪几个?
2. 江南经济的开发对于今天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何借鉴意义?
3、孝文帝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历史小诊所
1.小红问:“小明同学,你能对曹操进行评价吗?”
小明回答道:“曹操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 诊断结果2.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哪一次吗?
小明说:“赤壁之战。
” 诊断结果.
3、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前秦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吗?
小明说:“太简单了,羌族。
” 诊断结果
四、课堂竞技场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的是()A.袁绍B.孙权C.刘备D.曹操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
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②刘备称帝③西晋建立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4.曹魏、前秦、北魏三个政权的共同点是()
A.都是少数民族政权B.都城都在今河南境内
C.都因权臣篡权而亡D.都统一过黄河流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匈奴族 C.氐族D.羯族
7.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匈奴B.鲜卑C.羯D.氐
8.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
2、阅读材料
材料一:魏主下诏:“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
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
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回答:(1)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哪里?
(3)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为此,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主”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