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new)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实验中选择“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_______________;(3)小车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5)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______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3。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运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人站在匀速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读物: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物理学和运动的科普书籍,如《物理的奥秘》、《运动的世界》等,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科学视频:提供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视频,如探索频道的相关纪录片、科普讲座等,通过视觉媒体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课堂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和有条理。因此,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教学管理上,我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4.牛顿第一定律与生活联系
①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踢出去的足球、汽车急刹车等。
②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器材的设计、交通工具的运行等。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实验演示、讲解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例子,更好地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和结论。然而,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时,我发现有些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和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绳子、阻力板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内容和实例动画。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生活实例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后仰,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与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2.呈现(10分钟)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讲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规律。
通过课件和实例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验桌、小车、毛巾、滑轮组、刻度尺、计时器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物理课程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在线习题库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教学视频、物理实验动画、科学新闻报道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问题驱动法等。
教学实施过程
(3)在线课程:可汗学院、网易云课堂等平台上的牛顿第一定律相关课程。
(4)实验装置:可以通过学校实验室或在线购买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装置,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仪,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5)科学新闻:关注一些科学新闻报道,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科普读物,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读物:《物理的奥秘》、《探索物理》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和科学原理。
(2)科学视频:BBC纪录片《自然界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科普频道《走进科学》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讲解等。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整体构思】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预习提示】1.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
3.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控制变量法。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______。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的作用,力是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_______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_______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_______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_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的,经过________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二、目标定向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远一段距离停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外力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如“外力”、“匀速直线运动”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难点:对“外力”和“匀速直线运动”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
2.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实例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学过的内容,如力和运动的关系。
然后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内容。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用语言描述定律的含义。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如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空中飞翔的鸟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是否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伽利略在实验的根底上提出了自己的推论:如果外表足够光滑,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可见,要维持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太确切。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定律分析:①实际情况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到外力的作用,没有外力只是一种理想情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靠实验检验。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牛顿第一定律不可靠的原因。
首先,牛顿第一定律基于完整地实验和合理的推论。
其次,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根本定律之一。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那么受到外力时,这种状态就会被打破。
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当公交车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的脚随车一起停顿,但是上身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会向前倾。
锤头与杆松开时,可以将锤子的杆砸向地面,与地面接触之后,杆停顿运动,但是锤头保持向下运动的状态,就会紧紧套在杆上。
汽车向右转弯时,靠左窗户坐着的乘客由于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就会紧贴左边的窗户。
拍打衣服上的灰尘,抖落伞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都利用了惯性。
实验:鸡蛋落杯,惯性球,打棋子。
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外表上是对人的鼓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
这种逻辑,外表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本钱,获得更多利润。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掌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原理,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运动和摩擦力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2.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原理。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利用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运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动画,用于讲解和演示。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书本会保持静止状态吗?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理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讲解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保持原理。
通过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骑自行车的原理、汽车刹车原理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意义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体验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二)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第七章力之后,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对科学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学生对“用推理的方法推导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于“质量是决定惯性的唯一因素”学生更是缺乏感性认识,很可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影响惯性的一个因素。
所以我在课堂上要充分引导,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活动,再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概念。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难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一、情境导入自行车比赛中,车手用力蹬车,自行车就向前运动;不蹬,自行车则停下来。
那么运动和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16—18页,初步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②、什么是惯性?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活动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探究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②实验思路:逐步增大水平轨道的光滑程度,使小车运动的尽可能远③相同条件: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
④不同条件:水平轨道粗糙程度不同⑤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绵布、毛巾⑥请在下面空白处设计实验表格学生组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根据数据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毛巾表面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距离最长。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但在毛巾、绵布、木板三种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第一节,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了解惯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运动和摩擦力等基础知识,对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惯性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惯性的概念,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惯性的概念。
2.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惯性的概念。
2.实验法:用于观察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讨论法:用于探讨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滑轮、摩擦力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的体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乘客需要系安全带。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顿第一定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惯性的概念。
同时,通过一些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斜面小车的运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对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情景问题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小红旗、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重点:通过对小四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粉笔盒,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粉笔盒立即静止。
师:同学们在我做的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1:粉笔盒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运动,最后又静止了。
生2:粉笔盒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力消失后又静止了。
教师分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同学推桌子),从表面现象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粉笔盒上,才能让粉笔盒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即:粉笔盒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于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
但是沿用两千多年的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二、新课教学[演示2]: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用力推它,小球滚动,手离开小球后,小球还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师:哪位同学从这次的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与前面实验现象不同的地方?生1:小球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仍移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受到阻力的的作用还是停下来了。
生2:前面用的是方形的,这次用的是球形的。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球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可以移动。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
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探究新课堂】【课前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木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
分析生活现象: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
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多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今天就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新授课】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那阻力怎样影响运动呢?2.介绍器材(1)每次实验都需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为什么?(2)如何改变阻力大小?3.实验过程: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上运动,记下小车停下时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2)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将()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将()(3)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得出的?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布置作业:完成导学案本节课后延伸部分,预习惯性知识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引起学习兴趣一、惯性阅读课本第18页“想想议议”,猜想下面的问题:1.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上抛出的篮球(或苹果),落下时会落在,(“人的前方”、“人的后方”或人的手中)2. 用直尺敲击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会发现。
【学生活动】1.学生利用自备的象棋棋子和钢尺完成课本P19动手动脑学物理题2。
2.将钢笔帽竖放在纸条上,迅速抽动纸条。
3.迅速拖动桌子上的水杯(内盛水)【学生活动】自学课本P18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板书:惯性【教师点拨】解释惯性: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通俗地讲,就是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者叫“惰性”,就是说,物体的这种惰性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惯性的应用:【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生活情境:公交车突然启动或急刹车时,你会怎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演示一些惯性现象生活情境:锤子头松了,我想让锤头紧紧的套在锤柄上,应该怎么办?三、防止惯性的危害高速路上因为惯性引起的安全事故安全带安全气囊四、课堂练习1.下列各场景中,属于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A.汽车进站时,关闭油门节省汽油B.挥盆泼水C.投掷物体D.汽车司机佩带安全带E.跑道的终点处留有一块空地2.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有位乘客抬头看见他的头顶上方顶棚上有一滴水即将落下,那么水滴将()A.落在乘客的正前方B.落在乘客正后方C.落在乘客头上D.落在乘客左方或者右方五、布置作业:课本P19动手动脑1、2、3、4六、板书设计1.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情境导入
力撤物不停
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
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来做个
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
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
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
有条件的学校
培养学生理解问
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的基
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
态的性质
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
.
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图4-1-4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顿
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课堂练习(略)
布置作业(略)
引导:让学生按照上面分析惯性小车的步骤进行解释。
可提示:锤子向板凳撞击时,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而停止运动,锤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与锤柄紧套在一起。
可采用学生举例,教师总结方式完成此环节。
(2)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记录小车在不同表面通过的距离。
接触面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棉布
较大
较短
木板
较小
较长
玻璃板
最小
最长
教师可以拓展指明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可播放视频《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见光盘视频资源)。
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1)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控制方法:用同一辆小车,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然后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共同分析滑倒原因,然后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同学们坐公交车时,当汽车启动和刹车时有什么感受,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进行解释:①当公交车启动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运动,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启动时,||人会后仰。
②当公交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时||,人会前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牛顿第一定律
本章是在前面对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摩擦力的研究中运用假设法,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本章要做好有关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收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学习就是对运动分析的基础。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整体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的足迹。
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2、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3、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供选用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将毛巾换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车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
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说一下他的操作过程及看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其他的实例来说明.如:蹬一段时间自行车后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止运动;空中飞行的飞机制动后仍然还会向前滑翔;射出枪蹚的子弹等等.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呢?下
面用小球来做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
A.使斜槽下端与桌子上铺好的毛巾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
B.使斜槽下端直接与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的距离;
C.使斜槽下端与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出小球在玻璃上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实验,总结实验:
接触面越光滑,小球滚动的距离越远.
结论:运动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教师可继续设疑: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球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进一步总结.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若无摩擦力,运动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
(教师补充)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A.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B.减小另一侧斜面倾角,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越远.
C.把另一侧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会一直滚下去.
根据这一现象伽利略得出了: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物体将匀速运动下去.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气垫导轨实验来验证一下:
(介绍气垫导轨、光电门工作原理)
演示1:利用气垫导轨消除摩擦,让滑块在导轨上滑动,利用光电门测出滑块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学生记录数据并比较,感受伽利略理论的正确性.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继续设疑:既然牛顿第一
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揭示了自然规律.
三、惯性与质量
演示:在小车上竖放一长条木块,让小车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前面固定一个物体,
当车被物块挡住时,车上的木块向前倾倒,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随车一起运动,当车被挡住时,车停止运动,木块的下半部分受到车的摩擦作用也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向前倾倒.物体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举例说明:①木块立在静止的车上,忽然拉动小车,木块后倾.
②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总结: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当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通过实例分析.
讨论交流:
1.载重货车启动时,由静止到高速得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百米冲刺到终点后,体重大的运动员较难停下来。
2.我国公安交通部门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教材19页科学世界)
3.常见的柴油机、电动机等机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参加作战任务的战斗机却要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这是为什么呢?你能解释一下吗?
通过这样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总结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
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
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内在因素即质量有关,与受力与否及运动状态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静止物体的惯性是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是保持其速度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其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发生变化.
答案:D
2.如图4-1-4所示,当你在平直路面上骑自行车时,是否觉得用力不停地蹬,车才会匀速前进,一旦不用力蹬,车子就会减速,甚至停下呢?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吗?试解释之.
图4-1-4
解答:对比用力蹬和不用力蹬两种情况,发现不蹬车时,车减速,运动状态改变,这是因为有阻力作用;而蹬车时,虽用力蹬车,但合外力为零,因此可以匀速前进,仍然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
2.建议作业。
活动与探究
课题:比较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方法:在相同的路面上,穿相同运动鞋的甲、乙两人进行拔河比赛.
原理:双方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双方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取决于各方的质量,而最大静摩擦力大的一方易获胜.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设计点评
本节课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引出束缚人类思想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并举例分析认识到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引出伽利略的观点,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引出牛顿的观点,即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惯性的概念.对惯性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