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差异,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互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3.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猴子捞月亮》这个寓言故事,包括以下内容:1.故事简介;2.文化背景介绍;3.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4.交流互动环节;5.反思环节。
教学过程1. 故事简介老师向幼儿们简单介绍《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让幼儿们知道故事背景和情节。
2.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故事背景和其中的文化差异。
阐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幼儿理解“猴子捞月亮”是怎么回事。
3. 重点语言的解释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并且通过解释和讲解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交流互动环节结合故事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
可以让幼儿分组,给小组以时间自行讨论,然后互相交流小组成果,开展讨论活动,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互相借鉴和启发。
5. 反思环节把学习后的感受和经验分享出来,让幼儿自己反思这堂课的收获和不足。
并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避免知识的遗漏。
同时,也让幼儿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应满足幼儿的需要,增加幼儿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词汇的理解,同时让幼儿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
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协助引导幼儿的思考、交流和总结,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故事的长度和难度;2.整堂课的交互互动应充分,避免单一的讲解和演示;3.在交流环节中,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4.在反思环节中,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思考和自我评价能力。
5.其中,故事、文化背景介绍、语言的解释及讲解应统筹考虑,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幼儿园大班故事《猴子捞月》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故事《猴子捞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猴子捞月》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猴子们想要捞月亮的初衷以及的结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教育幼儿懂得事物有时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都能得到,要懂得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猴子捞月》的内容,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教育幼儿懂得事物有时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都能得到,要懂得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挂图、角色头饰、月亮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中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或讲述故事《猴子捞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讲述故事:教师通过挂图和角色头饰,带领幼儿一起复述故事《猴子捞月》,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猴子们为什么想要捞月亮,以及为什么没有捞到月亮。
让幼儿明白事物有时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都能得到,要懂得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4.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猴子捞月》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引导幼儿懂得事物有时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都能得到,要懂得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绘制一幅关于《猴子捞月》的故事画,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2.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情景表演。
2. 评价幼儿对故事《猴子捞月》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和理解《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2.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与《猴子捞月亮》相关的常用词汇和句子。
能力目标:1.培养大班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故事理解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故事书《猴子捞月亮》;2.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教学环境:教学区域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听力和观察的环境。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故事情节分析法。
媒体支持:PPT课件或教学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对《猴子捞月亮》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2. 故事学习(15分钟)1.师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利用PPT课件或教学图片,逐段呈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语言学习(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如“猴子”、“捞”、“月亮”等。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4. 听力训练(15分钟)1.教师播放与故事相关的音频,要求学生仔细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听音辨词练习,巩固学生对故事中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合作创作(20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利用故事中的情节和词汇进行集体创作。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表演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6. 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教学过程做出反思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故事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讨论。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猴子捞月亮》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日常词汇,如“猴子”、“捞”、“月亮”等,并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熟记并正确使用本课中的词汇。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己创作类似的小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日常词汇“猴子”、“捞”、“月亮”等。
难点:能够用口语描述故事情节,并创作类似的小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故事课件、猴子、月亮的手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课件,让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如“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猴子捞到了月亮吗?”等,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用手偶演示故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词汇,如“猴子”、“捞”、“月亮”等。
3. 口语练习(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口语练习,让他们尝试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故事情节,如“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讲的是”“我喜欢故事里的”等。
4. 创作练习(10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分享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猴子捞月亮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
2. 请幼儿尝试用故事中的词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并画出故事情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幼儿掌握了日常词汇,并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创作练习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能够复述故事中人物、结局和紧要情节;2. 学会使用“月亮”“捞”等词汇;3.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阅读本领;4. 提高幼儿的听说本领、思维本领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份《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2. 一张月亮的图片;3. 一份老师提前准备好的问题;4. 一个小盆或者薄片仿照“小井”的坑。
三、教学流程1. 热身游戏(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玩“班级传球”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使幼儿们的身体活动起来。
2. 教学引入(10—15分钟)老师向幼儿呈现月亮的图片,然后询问他们谙习月亮和什么有关。
老师再引入故事《猴子捞月亮》,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了解更多月亮的学问。
老师再试图激发幼儿的古怪心,让他们猜想“捞月亮”是否可以成功。
3. 故事阅读与复述(10—15分钟)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本《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并读给他们听。
然后,老师激励幼儿进行故事复述,并引导他们注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结局。
4. 语言练习(10—15分钟)老师从故事中提取常用词汇,诸如:月亮、捞、水、天空等,并邀请幼儿一起大声朗读。
5. 写作拓展(10—15分钟)老师利用月亮的图片,让幼儿进行创作,让他们想象本身站在月亮上,并写下他们察看到的事物。
6. 游戏与手工(10—15分钟)这个有点难度,但可以尝试。
这个环节中,小班的孩子可以从猴子捞月亮的经过中,学习一种特别有趣味味的手工技能——在泡沫中捞东西。
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盆或者薄片仿照“小井”的坑,然后放一些零散的物品到坑里,小孩子们大声说“我要捞出尺子、小熊、月亮”等名词,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手眼协调本领。
7. 结束语(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再次回顾今日所学内容。
并激励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或其他艺术形式呈现他们所学的内容。
最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激励幼儿保持古怪心,并连续探究学习。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为《猴子捞月亮》,紧要目的是培育幼儿的听说本领、思维本领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阅读本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猴子捞月亮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猴子捞月亮》一、教案背景(约200字)《猴子捞月亮》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群猴子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最终发现只是一场误会的有趣经历。
这个故事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适合大班幼儿通过语言学习来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约150字)让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相关的语言词汇。
培养孩子们通过故事理解寓意,明白面对问题要动脑筋思考。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约200字)准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书或故事视频。
准备一些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如水中月亮的图片、猴子玩偶等。
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语言游戏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内容(约500字)故事引入通过提问孩子们是否见过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引起兴趣。
故事阅读老师朗读故事,孩子们跟着图画书阅读。
角色扮演孩子们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词汇学习学习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倒影”、“捞取”、“误会”等。
寓意讨论讨论故事的寓意,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
五、教学方法(约300字)情景模拟:老师通过模拟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故事环境中。
互动讨论: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故事。
游戏互动:设计游戏,如“猴子捞月亮”模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
六、教学过程(约500字)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中月亮的图片,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故事阅读:老师朗读故事,孩子们跟随图画书阅读,老师在一旁指导。
角色扮演:孩子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词汇学习:老师教授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孩子们通过重复和应用来记忆。
寓意讨论:讨论故事的寓意,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总结。
游戏互动:进行“猴子捞月亮”模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老师总结孩子们的表现,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七、家庭作业(约150字)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复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讨论故事的寓意。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能够通过讨论和活动感受故事的情境和情感;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小猴子面具•蓝色布条•黄色球•猴子图片•固定胶带•活动场地教学内容1. 故事学习1.1 导入教师将猴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让小朋友围绕着这只猴子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只猴子长得什么样子?1.2 讲故事教师从《猴子捞月亮》故事卡片中讲述故事。
让孩子们跟随故事卡片情节来理解故事。
1.3 讨论教师让孩子们讨论和分析故事的情节、主题和意义。
2. 语言活动2.1 运动活动将小猴子面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戴上面具,像小猴子一样在活动区内跳跃,描绘小猴子抓月亮的场景,同时练习动词和形容词。
2.2 手工制作将蓝色和黄色的长布条叠在一起,用固定胶带固定后,挂上黄色的球,制作成月亮挂饰。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做出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
2.3 角色扮演孩子们在场地中分成几个小组,花几分钟的时间讨论角色和对话,然后扮演小猴子、月亮等角色,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情境,让他们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反思在这次语言活动教学中,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讲故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在互动中锻炼口语表达和语言交流能力。
在故事学习上,我注意到孩子们都能够聚精会神地听讲,表现出很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但是讨论要点需要提醒一些孩子。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们相互协作,发扬创意,完成手工制作环节和角色扮演。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对角色情感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次的活动教学是成功的。
但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是教学中一些小细节的处理。
在故事讨论环节中,需要引导所有孩子一起参与,并提醒有些孩子说话过程中需要把思想表达清晰。
在活动环节中,孩子接受任务的效率需要提高,需要教师布置任务后跟进和帮助完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通用11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通用11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篇1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篇2活动设计背景幼儿都爱听故事,好奇心强、喜欢讨论新问题的年龄特点。
我根据这个时期儿童特有的特质,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和小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
3、学习词组:又圆又亮、蹦蹦跳跳、东瞧瞧、西看看。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猴子捞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及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从故事中体会到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猴子等。
2.环境准备:布置故事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上有什么?你们认识它们吗?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关于猴子的故事或趣事。
(二)故事讲述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猴子捞月》。
2.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道理。
(三)故事讨论1.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2.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四)情感体验1.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猴子,你会怎么劝告其他猴子?2.邀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活动延伸1.让幼儿绘画或制作手工,展现自己心中的“猴子捞月”故事。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讲述和表演故事。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讲述过程中,我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品质。
2.在情感体验环节,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这一环节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活动延伸环节,我让幼儿绘画或制作手工,展现自己心中的“猴子捞月”故事。
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让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5.本次教学活动整体效果良好,但仍有不足之处。
如: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更多地进行引导和鼓励。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让更多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活动简介在介绍本次教学活动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猴子捞月亮》是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猴子误认月亮掉落在水中,欲将其捞出,最终不仅没有捞到月亮,反而捞失了自己的影子。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故事学习到寓言的意义和寓意,并引导孩子们思考过程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通过故事,领悟到寓言的智慧和寓意;3.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4.培养孩子们爱好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寓言介绍教师首先向孩子们讲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本次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寓言的概念。
2. 故事导入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猴子误认月亮掉入水中的情节进行引入,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好铺垫。
3.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围绕故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包括但不限于:猴子为什么会误认月亮掉入水中?猴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鼓励孩子们多听取其他组的发言,做到多元互动。
4.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反思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并让孩子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深化对寓言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寓言的概念和特点,也从故事中领悟到了寓言的智慧和寓意。
在分组讨论的环节,孩子们展现了出色的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并且丰富多彩的观点和思路令人拍案叫绝。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不够充分、孩子们的发言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五、总结本次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旨在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
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这样的活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孩子们打开更广阔的认知和思维空间。
大班《猴子捞月亮》教案
大班《猴子捞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猴子捞月亮》这首童谣。
2.学生能够模仿猴子捞月亮的动作,锻炼手腕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童谣中的寓意,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1.大班音乐与舞蹈课程教材。
2.班级中文绘本。
3.班级读物《猴子捞月亮》。
4.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向学生介绍《猴子捞月亮》这首童谣,让学生跟着自己的节奏一起读一遍。
2.让学生看一下课堂中现有的猴子玩偶等道具,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点开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电子百科全书,展示《猴子捞月亮》的图片和讲解。
2.请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现场解读童谣,开始理解童谣的意思。
第三步:讲解童谣词意1.尝试再次背诵《猴子捞月亮》童谣,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童谣中蕴含的寓意。
2.谈论童谣如何引导人们带着勇气去实现自己的愿望猴子可以勇敢攀登高峰,捞取月亮。
第四步:展示猴子玩偶1.展示和介绍班级现有的猴子玩偶等辅助道具等物品。
2.引导学生模仿猴子的姿势,跟随老师的节奏,让手臂配合,真正模拟出猴子捞月亮的动作。
第五步:小组活动1.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要合作编一段“猴子捞月亮”的小情景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造表演内容,营造感性氛围。
2.按照小组时间,让每个小组上台表演,扮演出捞月亮的互动场景,相互之间进行点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
第六步:总结1.向学生介绍“劳动的快乐”这个课程,分析“猴子捞月亮”的主题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2.点评活动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在本节音乐课程中,在教学中主要针对小学生们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引入寓教于乐的童谣、手势模拟猴子捞月亮的动作,小组合作学习互动,进行剧场的场景表演等等。
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多进行多样化的课堂交流让学生们掌握童谣的词汇和语言内容,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幼儿园大班教案《玩活桌子》含反思二幼儿园大班教案《玩箩筐》三幼儿园大班教案《玫瑰花》含反思四幼儿园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大班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遇事多动脑筋,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猴子捞月亮》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猴子们捞月亮前的表现,这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准备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四、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形式开展,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揭示故事所讲的道理时,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说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悟出道理来。
大班主题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猴子捞月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故事《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和寓意;2.培养幼儿对动物形象和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亲手制作猴子捞月亮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4.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猴子捞月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2.纸张、彩笔,以及金、银色的纸或布条;3.黏合剂、剪刀和其他常规教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复习自然界月亮的相关知识,引起幼儿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2.播放《猴子捞月亮》的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画,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并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步:分组讨论1.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猴子”,并交流猴子在故事中能完成的任务;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金、银色的纸或布条,用来制作猴子的捞月工具。
第三步:制作猴子捞月亮工具1.每个小组的孩子们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开始制作猴子的捞月工具;2.教师适时跟孩子们交流讨论,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出更有特色的捞月工具。
第四步: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捞月游戏1.每组的孩子们全体参与捞月游戏,大力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2.教师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发掘和表现自己的特长,全方位发展幼儿的个性和能力。
第五步:展示活动成果1.全体成员在自己的小组内积极展示所完成的作品,并对创意和团队能力进行表扬;2.班级内优秀成果进行汇总展示,强化幼儿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利用《猴子捞月亮》故事寓教于乐,使得幼儿更好地了解月亮、动物和自然景色,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捞月工具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值得反思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有些胆怯,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下一步应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尝试新的方法。
此外,教师的带领和组织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故事中的核心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表述;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语言句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交流中;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积极参与讨论。
二、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动画片或故事书籍;2.PPT或黑板、白板;3.学生听说练习的相关教具(如绘本、卡片等);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简单地询问学生“月亮”是什么,孩子可能会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
然后教师介绍今天要讲的故事——《猴子捞月亮》。
2. 故事阅读与讲解(10分钟)老师齐读整段,再请一些学生来单独读或选择几位学生表演角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然后,老师可以边讲故事边进行讲解,解释诸如“捞”、“月亮”、“井”、“太阳”、“时间”等生词或习语的含义。
共同关注和探究故事的核心内容和寓意。
3. 情景模拟(15分钟)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故事,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情景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例如“小猴子捞月亮的场景”,并引导学生用故事中的句式进行对话。
4. 反思并小组讨论(20分钟)在做完模拟情景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小猴子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江边的人,你会怎样劝小猴子?•你觉得如果换成其他物品,小猴子也会去捞吗?为什么?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问题,并且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且也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 归纳和总结(10分钟)最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保证学生掌握故事中的语言句式和相关词汇,同时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寓意。
四、生活应用学生在课外可以进行口头表达,例如讲述故事及相关启示,分享在生活中发现的月亮,发挥自己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应该要把握好讲故事的力度,不能让学生觉得无聊,也不要让学生觉得太过简单,要尤为关注如何在故事中注入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关键语言点。
幼儿园大班故事《猴子捞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猴子捞月》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月亮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运用课件和图片,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帮助幼儿理解合作意识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教师分组组织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五、作业设计:1. 画一画:让幼儿回家后画一画故事中的角色,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 讲一讲: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讲一讲《猴子捞月》的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做一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讲述故事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接龙,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2. 开展合作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讲述其他传统文化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是否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猴子捞月亮》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主要教授话题为《猴子捞月亮》。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文学常识,认识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对于幼儿1.掌握《猴子捞月亮》故事的基本情节。
2.学习并使用相关词汇,如“月亮”、“猴子”等。
3.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对于教师1.提高教师针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述故事。
2.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3.注重反思和评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得到提升。
2.让幼儿勇于尝试、勇于表达。
四、教学内容及形式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1.《猴子捞月亮》故事的讲解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使幼儿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
2. DIY制作“猴子捞月亮”让幼儿以“猴子捞月亮”为主题,通过DIY的方式比如剪纸、画画等,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故事教师为幼儿们引入“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布置任务,要求幼儿们思考故事的主题和结局。
第二步:讲述故事教师依照学生的水平,以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进行表述和思考。
第三步:活动训练让幼儿们利用所学的元素,通过DIY的方式制作猴子和月亮。
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们再次讲述故事,并帮助和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融入到故事中去,以此加深幼儿对故事角色的记忆和体验。
第四步:展示成果幼儿们展示自己的DIY作品,教师鼓励幼儿们大声宣讲自己的作品,这有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信心,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步:反思教师提出教案完成后的反思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幼儿的反应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根据幼儿的DIY作品和讲述的情况,由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2.能够模仿和表演故事中的动作和角色。
3.能够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故事中的情节。
二、教学准备1.《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绘本。
2.讲台或教室的空间,用于讲故事和展示学生的作品。
3.绘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4.调整教室灯光的能力,以营造月亮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打开教室灯光,将教室调暗,让教室内有一种夜晚的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大声说:月亮,月亮,你在哪里?–学生模仿教师大声喊出“月亮,月亮,你在哪里?”2.教学内容:–教师展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绘本,并讲述故事内容。
–教师鼓励学生一起跟随故事绘本中的动作和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3.情感教育:–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不能贪心”,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4.手工制作:–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展示故事中的情节,并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
5.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作品,并用简单语言表达作品背后的故事情节。
–教师鼓励其他学生评论和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故事表演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情绪反应。
2.收集学生的手工作品,并评价其创意和完成度。
3.听取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亮》为主题,结合情境创设、角色表演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互动参与和创作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他们热情地参与教师的引导,积极模仿角色动作和表演故事情节,通过动手制作手工作品,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学生的展示和交流环节,学生们积极评论和提问,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然而,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制作手工作品,这导致一部分学生作品的完成度较低。
轻松愉快学语言:幼儿园大班《猴子捞月亮》教案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好语言,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问题。
而今天我将分享一份《猴子捞月亮》的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主要教授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理解能力。
《猴子捞月亮》是一则寓意深刻、内容丰富的寓言,适合幼儿园大班学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识读并理解文本。
2.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
4. 培养学生思考和想象力。
三、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故事海报,让学生们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故事背景,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并简要介绍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3. 教师分组让学生们阅读并分析故事,指导学生提炼故事要点,准备小组表演。
4. 学生小组分别表演故事的不同场景,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们展示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教师提问,让学生们对故事进行复述,进一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6. 教师让学生们填写故事问答题,以便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7. 教师汇总反思本次教学,引导学生们总结自身学习成绩,落实以后的学习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们对自身表现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们表现情况,针对不同表现给予不同评价。
3. 家长评价,让家长关注学生们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孩子们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故事背后的寓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成功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也需要继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做到更好的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猴子捞月亮》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游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案的教学内容是《猴子捞月亮》。
2. 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想象环节: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学习环节:老师讲解使用小游戏的方式讲解《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正确的表达和语音语调。
3.达成共识:通过讨论,学生们合作完成表演《猴子捞月亮》的场景,大家共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 课程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黑体字)学生行为(正常字)9:00-9:10 开场自我介绍及导入利用舒适的语气,介绍课程目标,制造学习欲望注意听老师介绍,并投入开心地参与9:10-9:20 想象环节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谈论月亮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观察图片或视频,并个人发表自己对月亮的观察9:20-9:35 学习环节大声朗读《猴子捞月亮》并讲解故事情节听老师讲解,并跟随老师的指示大声朗读故事9:35-9:50 分组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及合作表演《猴子捞月亮》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并合作完成表演9:50-10:00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并提供改进建议反思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三、教学评估1. 评估目标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重复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完成故事的表演;3.学生能够在游戏环节中积极参与,体验故事中的情境。
2. 评估方法本次公开课的评估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情况,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质量。
2.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猴子捞月亮》故事情节的表演,评估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猴子捞月》一、活动背景《猴子捞月》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富有童趣且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猴子捞月》的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鼓励幼儿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认真思考,不能盲目跟风。
三、活动准备1、《猴子捞月》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2、相关的动画视频。
3、猴子、月亮等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见过的月亮,如:“小朋友们,你们晚上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呀?”(2)引出故事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故事,叫做《猴子捞月》。
”2、讲述故事(1)教师结合故事图片或绘本,生动形象地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
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边讲述边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如:“小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呀?”“它们是怎么捞月亮的?”“最后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3、观看动画视频(1)播放《猴子捞月》的动画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
(2)在观看过程中,教师适当暂停视频,再次强调重点情节和问题,加深幼儿的理解。
4、讨论与交流(1)组织幼儿围绕故事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幼儿思考:“小猴子们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5、故事复述(1)请个别幼儿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于表达不太流畅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提示。
6、角色扮演(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猴子、月亮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在表演过程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的动作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
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
“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