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小小建筑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建筑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途径,发现生活中的建筑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如门、窗、墙等;分析建筑的美学特征,如对称、比例、节奏等;通过实际操作,设计并绘制一个小小的建筑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建筑的基本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建筑,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学会分析建筑的美学特征,能够设计并绘制一个小小的建筑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学会分析建筑的美学特征。
2.难点:设计并绘制一个小小的建筑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建筑,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建筑的基本元素和美学特征。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设计并绘制建筑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欣赏评价法: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建筑图片和实物模型,制作PPT,以便于教学展示。
2.学生准备: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图片或模型,以便于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建筑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建筑的基本元素(如门、窗、墙等)和美学特征(如对称、比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建筑作品,归纳建筑的基本元素和美学特征。
然后,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带来的建筑图片或模型,讨论其特点和魅力。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全册)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1课数字的联想课题名称:第2课水迹象什么课题名称:第3课象形的文字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学习的好伙伴课题名称:第4课我的小书包课题名称:第5课我的活动表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课题名称:第6课我喜欢的动物课题名称:第7课克隆小动物课题名称:第8课我们的心愿单元主题:第四单元走近大师课题名称:第9课学大师画头像课题名称:第10课我给同学画张像单元主题:第五单元流畅的交通课题名称:第11课认识交通标志课题名称:第12课立体交通课题名称:第13课未来汽车单元主题:第六单元城市更漂亮课题名称:第14课美化人行道课题名称:第15课小小建筑师单元主题:第七单元我们的运动会课题名称:第16课啦啦队课题名称:第17课比赛跑课题名称:第18课我们的奖牌单元主题:第八单元节日真快乐课题名称:第19课彩纸手拉手课题名称:第20课节日联欢会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1课数字的联想知识要素夸张与装饰形状的联想✧技能要求:学习画、剪、添加与配色✧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启发联想,使学生发现数字的装饰美实践与创造:大胆想象,创意添加,使数字更有趣欣赏与评议:互相交流、欣赏,不断激发创新欲望✧教学重点: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有创意的数字联想✧教学难点:数字设计既要生动可爱,又要简单不复杂✧教学过程:一. 欣赏与讨论1. 欣赏激发兴趣。
2. 小组交流各自的创意。
二. 设计与制作1.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设计、制作步骤。
2. 草稿设计、剪贴勾线、添加形象、涂色完成。
3. 制作过程中,创设交流机会,拓展思维,提高全班整体作业效果。
三. 评论与见解1. 有些数字特别醒目,是用了什么手法?2. 为什么有些数字特别有趣,它夸张了什么?3. 你觉得哪一张最吸引你,为什么?四. 欣赏与交换1. 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
2. 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级任老师。
3. 作品做成头饰即兴表演。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2课水迹象什么✧知识要素概括、取舍、添加和联想✧技能要求:学习点线面组合的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创造的乐趣,发现水迹产生的现象实践与创造: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欣赏与评议:能发现并评价别人和自己作品的优点✧教学重点: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教学难点: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 发现与引导1. 制造偶发事件,在纸上留下水迹,引发兴趣。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啦啦队-沪教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啦啦队-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啦啦队的基本元素,如动作、队形、服装等。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啦啦队的基本知识:动作、队形、服装等。
2. 色彩的搭配和使用。
3. 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1. 啦啦队的基本知识。
2. 色彩的搭配和使用。
3. 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四、教学难点1. 啦啦队动作的协调性。
2. 色彩的搭配和使用。
3. 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啦啦队的基本知识,如动作、队形、服装等。
2. 演示法:示范啦啦队的动作和队形。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啦啦队动作和队形的练习。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啦啦队表演的创作和表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看过啦啦队表演。
b. 教师播放一段啦啦队表演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啦啦队的基本知识(10分钟)a. 教师讲解啦啦队的基本动作,如跳跃、翻滚、托举等。
b. 教师讲解啦啦队的队形,如直线、圆形、菱形等。
c. 教师讲解啦啦队的服装,如紧身衣、短裤、运动鞋等。
3. 示范啦啦队的动作和队形(5分钟)a. 教师示范啦啦队的动作,如跳跃、翻滚、托举等。
b. 教师示范啦啦队的队形,如直线、圆形、菱形等。
4. 学生练习啦啦队的动作和队形(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啦啦队动作的练习。
b. 学生分组进行啦啦队队形的练习。
5. 讲解色彩的搭配和使用(10分钟)a. 教师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如对比色、相似色等。
b. 教师讲解色彩的使用方法,如大面积使用、点缀使用等。
6. 学生练习色彩的搭配和使用(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的搭配练习。
b.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的使用练习。
7. 小组合作进行啦啦队表演的创作和表演(15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啦啦队表演的创作,包括动作、队形、服装和色彩的搭配。
全册(教学设计)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小学班会教案全册(教学设计)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的1. 让学生了解班会的重要性和目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 通过班会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班会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2. 班会主题的确定和策划3. 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4. 班会总结和反思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班会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班会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班会的基本流程,包括班会主题的确定、策划、组织和实施等环节。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班会案例,让学生了解班会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班会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班会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班会主题的确定和策划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班会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班会主题的确定方法和策划过程,包括收集资料、筛选主题、撰写策划书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班会主题的确定和策划,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展示: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班会主题和策划方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班会主题确定和策划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和实施班会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包括人员分工、活动安排、场地布置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班会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班会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班会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班会总结和反思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班会总结和反思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教版一年级下美术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美术教案沪教版一班级下美术教案篇1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班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阅历,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育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育爱惜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回顾学前绘画阅历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蜡笔小知识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 摇啊摇 》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4课摇啊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摇啊摇》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课。
本课以描绘摇橹船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摇橹船的形状、结构和色彩,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摇橹船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发现。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摇橹船的特点,并通过简单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摇橹船的形状、结构和色彩,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的生活审美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摇橹船的形状、结构和色彩,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技巧,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场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摇橹船的形状、结构和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3.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绘画,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4.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和创作思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师准备摇橹船图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2.学具: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摇橹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摇橹船的形状、结构和色彩。
教师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的摇橹船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课题。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 象形的文字》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象形的文字》一. 教材分析《第3课象形的文字》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象形文字的起源、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简单易懂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历史背景,观察象形文字的图形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审美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他们对于象形文字的认识和理解还较为有限,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象形文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起源、特点和美感。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意绘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象形文字的起源和特点。
2.象形文字的美感。
3.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意绘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象形文字的图形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起源、特点和美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意绘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象形文字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优秀象形文字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太阳、月亮、水滴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象形文字有什么关系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象形文字的起源、特点和美感,让学生了解象形文字的历史背景。
同时,展示一些优秀的象形文字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象形文字进行创意绘画。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定一些主题,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小小建筑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小小建筑师》一. 教材分析《小小建筑师》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的第10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建筑风格和实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的美,并尝试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建筑。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建筑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动手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但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基本的建筑知识和技能。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建筑的美,并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建筑。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建筑实例,发现建筑的美。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自己心中的建筑。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建筑风格的图片和实例,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准备好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建筑风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建筑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心中的建筑。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交流,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建筑的美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彩纸手拉手-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彩纸手拉手-沪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彩纸手拉手”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彩纸进行手拉手造型创作。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了解彩纸的特性,学习彩纸搭配的技巧,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彩纸手拉手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彩纸的搭配技巧和手拉手的创作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范例作品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彩纸手拉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彩纸的特性,色彩搭配的技巧,以及手拉手的创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彩纸手拉手的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1. 彩纸手拉手2. 主体部分:彩纸的特性、色彩搭配的技巧、手拉手的创作方法。
3. 结尾部分:总结与反思。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彩纸手拉手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彩纸手拉手的创作心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彩纸的特性,学会了色彩搭配的技巧,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彩纸手拉手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法。
40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小小建筑师沪教版
教案标题:40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小小建筑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并学会欣赏建筑美。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2. 建筑的分类和风格3. 建筑美的欣赏方法4. 动手制作建筑模型5. 小组合作完成建筑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分类和风格,建筑美的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小组合作完成建筑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分类和风格。
2. 欣赏法: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
3. 实践法:动手制作建筑模型,小组合作完成建筑作品。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张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建筑的名称。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建筑是什么吗?它有哪些分类和风格呢?2. 讲授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10分钟)2.1 教师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如建筑的定义、功能和特点。
2.2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分类,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2.3 介绍不同风格的建筑,如古典建筑、现代建筑、民族建筑等。
3. 欣赏建筑美(10分钟)3.1 展示不同风格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
3.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建筑美在哪里?它们有哪些共同点?4. 动手制作建筑模型(10分钟)4.1 教师示范制作建筑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4.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建筑风格,开始制作建筑模型。
5. 小组合作完成建筑作品(15分钟)5.1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筑作品。
5.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重要性。
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一下《1 数字的联想》教学设计7
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一下《1 数字的联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1 数字的联想》是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一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教材以数字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字,体验数字的趣味性,进而进行艺术创作。
二. 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创造力,但对数字与艺术创作的联系还不够明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数字,但对数字的联想和创新使用还不够丰富。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手段,将数字融入艺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用数字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趣味性,并将数字创新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2.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发现数字的美。
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字与艺术创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思考数字的运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手工等美术用品,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如时间、温度、电话号码等,引导学生关注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同时,提问学生对数字的联想,激发他们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将数字创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作品,如数字绘画、数字雕塑等。
全册(教案)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全册(教案)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绘画:包括线描画、水彩画、蜡笔画、拼贴画等。
2. 手工:包括剪纸、泥塑、纸艺等。
3. 美术欣赏:包括名画欣赏、民间美术欣赏等。
4. 美术知识:包括色彩、形状、构图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操作。
3. 采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讲解本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拓展: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包括技能、创意、美观等方面。
3. 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家长评价:收集家长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2. 教学用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PPT等。
4. 网络资源:美术教育网站、在线教程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沪教版一年级美术下期全册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美术下期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颜色
目标
- 通过游戏认识常见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步骤
1. 以红、黄、蓝、绿四个颜色为例,通过出示彩色卡片让学生
认识颜色的名称和特点。
2. 使用PPT展示不同颜色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说出颜色的名称。
3. 进行游戏,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说出颜色的名称,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来认知颜色。
4. 完成练册上的绘画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扩展活动
- 制作颜色大饼干: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糖果或食材制作饼干。
- 观察周围的颜色:学生观察教室或家中的不同颜色物品,并
形容它们的特点。
第二课:认识形状
目标
- 通过游戏认识常见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步骤
1. 通过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名称和特点。
2. 使用PPT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说出形状的名称。
3. 进行游戏,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说出形状的名称,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来认知形状。
4. 完成练册上的绘画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加深对形状的认识。
扩展活动
- 制作形状拼图:学生用卡纸剪切成不同形状的拼图,然后拼装起来。
- 观察周围的形状:学生观察教室或家中的不同形状物品,并形容它们的特点。
...(后续课程内容按照相同格式继续编写)。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节日联欢会-沪教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节日联欢会-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节日的意义和特点2. 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3. 团队合作和分享三、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2. 节日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 音乐和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节日的意义和特点,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2. 技能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3. 创作实践(2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b.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c.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c.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日的认识和感受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和意义。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八、教学资源:1. 节日相关的图片和资料2. 绘画工具和材料3. 音乐和音响设备九、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节日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数字的联想|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数字的联想|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主题为“数字的联想”。
课程内容围绕数字0至9,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态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与数字形态相似或有关联的图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字0至9的基本形态,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数字形态的观察与想象力的激发。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数字形态与图画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铅笔、橡皮、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至9,并请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2. 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字的形态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数字的想象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字,讨论出与该数字形态相似或有关联的图画,然后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字的观察与想象力的激发。
板书设计1. 数字的联想2. 内容:数字0至9的形态特点、观察与想象力的激发、创作方法。
作业设计1. 课后绘制一幅与数字形态相似或有关联的图画。
2. 家长协助,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数字,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数字0至9的基本形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数字形态与图画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字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新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实用型)
最新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实用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研究使用不同美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培养对色彩、形状、线条等美术要素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提升绘画、剪纸、涂鸦等方面的艺术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括下列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魔法世界- 研究基本的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 创作具有色彩感的画作。
2. 第二单元:线条的魅力- 研究线条的分类和表现方式;- 进行线条创作和涂鸦练。
3. 第三单元:形状的游戏- 研究不同形状的特点和运用;- 进行剪纸和造型创作。
4. 第四单元:表情的表达- 研究绘制不同表情的面部特征;- 创作具有情感表达的画作。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
2. 示范指导:先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艺术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个性,培养独特的艺术思维和风格。
4. 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分享作品和观点来丰富彼此的艺术经验。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作品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来了解他们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口头反馈: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口头反馈,激励他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3. 研究记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记录,有助于对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案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最新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2. 图片和图片资料:通过图片展示和图片资料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创作能力。
3.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颜料、剪刀、纸张等,用于学生的绘画和创作活动。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小小建筑师 》2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小小建筑师》2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小小建筑师》2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和步骤。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善于观察。
但他们对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逐步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建筑物的基本结构。
2.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建筑物,了解其基本结构。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建筑物,提高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设计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和模型。
2.准备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工具。
3.安排合适的学习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并通过实例讲解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建筑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设计思路,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共同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建筑设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课后绘制一幅建筑设计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
沪教版一年级下美术教案范文
标题:五彩斑斓的昆虫世界一、教学目标1.学习大自然中的昆虫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昆虫的颜色,了解颜色的分类。
3.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课本2.教具: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黑板、白板、彩色粉笔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昆虫的动态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的昆虫?它们是不是很美丽呢?2.学习名词和分类(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形容昆虫颜色的名词,如:红色、黄色、蓝色等,帮助学生了解颜色的名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将昆虫颜色分类,如红色昆虫、黄色昆虫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昆虫的颜色。
3.观察昆虫,了解颜色(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些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列举出昆虫的颜色。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组同学报告他们观察到的内容。
4.探究颜色的运用(1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画一幅简单的昆虫图案,介绍颜色的运用方法。
如翅膀可以用红色、黄色,身体可以用蓝色等。
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给昆虫上色。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上色。
5.制作昆虫画(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纸等材料,制作自己的昆虫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并参考之前观察过的昆虫颜色进行上色。
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提醒他们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形象的表达。
6.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安排学生逐个展示他们的昆虫画,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画面的色彩搭配、形象的表达、细节的处理等方面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改进。
四、课堂延伸1.绘制昆虫画册:学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昆虫画组织起来,制作成昆虫画册,与家人和同学分享。
2.制作三维昆虫模型:学生可以使用废旧材料,通过剪纸、剪纸、粘贴等手工制作方法,制作出立体的昆虫模型,加深对昆虫形象的理解。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 小小建筑师 》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小小建筑师》一. 教材分析《小小建筑师》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学习简单的建筑知识和技能、进行建筑创作等。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在发展中,但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方式,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学习简单的建筑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元素,学习简单的建筑知识和技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建筑知识和技能进行建筑设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欣赏评价法:引导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建筑图片等。
2.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建筑模型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建筑?建筑有哪些基本元素?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建筑的基本元素,如:墙面、门窗、屋顶等,并讲解这些元素的作用和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建筑元素,分析其作用和特点,并尝试在纸上画出该元素。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月日授课时间:2018 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月日授课时间:2018 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 2018年月 日 授课时间: 年 月2018 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四有”模式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18年___月___日授课时间:2018年月日星期: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2018 年4月16 日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2018 年4月16 日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2018 年4月16 日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2018 年4月16 日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2018 年4月16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1课数字的联想课题名称:第2课水迹象什么课题名称:第3课象形的文字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学习的好伙伴课题名称:第4课我的小书包课题名称:第5课我的活动表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课题名称:第6课我喜欢的动物课题名称:第7课克隆小动物课题名称:第8课我们的心愿单元主题:第四单元走近大师课题名称:第9课学大师画头像课题名称:第10课我给同学画张像单元主题:第五单元流畅的交通课题名称:第11课认识交通标志课题名称:第12课立体交通课题名称:第13课未来汽车单元主题:第六单元城市更漂亮课题名称:第14课美化人行道课题名称:第15课小小建筑师单元主题:第七单元我们的运动会课题名称:第16课啦啦队课题名称:第17课比赛跑课题名称:第18课我们的奖牌单元主题:第八单元节日真快乐课题名称:第19课彩纸手拉手课题名称:第20课节日联欢会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1课数字的联想知识要素夸张与装饰形状的联想✧技能要求:学习画、剪、添加与配色✧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启发联想,使学生发现数字的装饰美实践与创造:大胆想象,创意添加,使数字更有趣欣赏与评议:互相交流、欣赏,不断激发创新欲望✧教学重点: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有创意的数字联想✧教学难点:数字设计既要生动可爱,又要简单不复杂✧教学过程:一. 欣赏与讨论1. 欣赏激发兴趣。
2. 小组交流各自的创意。
二. 设计与制作1.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设计、制作步骤。
2. 草稿设计、剪贴勾线、添加形象、涂色完成。
3. 制作过程中,创设交流机会,拓展思维,提高全班整体作业效果。
三. 评论与见解1. 有些数字特别醒目,是用了什么手法?2. 为什么有些数字特别有趣,它夸张了什么?3. 你觉得哪一张最吸引你,为什么?四. 欣赏与交换1. 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
2. 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级任老师。
3. 作品做成头饰即兴表演。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2课水迹象什么✧知识要素概括、取舍、添加和联想✧技能要求:学习点线面组合的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创造的乐趣,发现水迹产生的现象实践与创造: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欣赏与评议:能发现并评价别人和自己作品的优点✧教学重点: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教学难点: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 发现与引导1. 制造偶发事件,在纸上留下水迹,引发兴趣。
2. 说说水迹在纸上留下了什么?3. 欣赏同龄人和名家(作品形象夸张,特征明显)的作品,初步感受水迹的夸张、流畅、富有想象的美。
二. 感受与尝试1. 请学生在卡纸上随意留下水迹。
2. 有意识地用晃、抹、点等方法来补充水迹。
三. 观察与联想1. 引导学生对水迹进行观察与联想(可以转动纸片、变化角度来观察联想)。
2. 强调物体的特征作添加。
3. 根据画面呈现的主题作适当的背景添加。
4. 欣赏抽象作品(赵无极、米罗等)帮助一时联想不出的学生树立信心。
先构成画面再联想。
四. 欣赏与交流1.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给画面命名,讲述发现的过程、作品的闪光点。
2. 推荐其他学生作品,并阐述理由。
3. 说说你今天的感受和收获。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有趣的想象课题名称:第3课象形的文字✧知识要素文字演变和古文字书写✧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涂色的多种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发现古文字很像身边的事物,线条优美.培养民族自豪感。
实践与创造:多种涂色方法的尝试与创新;字与色的组合欣赏与评议:欣赏蜡笔的不同运用带来的不同效果✧教学重点美化象形文字✧教学难点根据象形文字搭配涂色方法✧教学过程一. 涂色练习1. 跟着练习①教师出示范画:用多种涂色方法涂色的纸。
学生认识一些涂色方法:接色、圈色、点色、刮色……②学生尝试涂色。
③尝试作业的评议。
2. 创新涂色:①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涂色方法?②反馈、交流。
③学生涂色。
3.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新方法,及时表扬。
二. 写上象形文字1. 教师在底色上写上象形文字。
导入课题:象形的文字2. 看课件,欣赏古文字的演变过程。
3.教师讲述古文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生在自己的涂色纸上写上象形文字。
三. 组合字与色1. 欣赏书本范例,欣赏字与色的组合。
2. 根据象形文字配上底色。
游戏:选择与某一象形文字相配的涂色方法。
3. 学生创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字,配上合适的涂色方法。
四. 展评1. 展示。
2. 自评、互评、师评。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学习的好伙伴课题名称:第4课我的小书包✧知识要素初步感受方形物体✧技能要求:观察、表现细节和立体感✧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材料,发现书包造型的结构美。
培养学生爱护书包和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实践与创造:利用废纸盒制作或写生书包欣赏与评议:欣赏、比较不同类型的作品,学习评议✧教学重点:知道书包的特征✧教学难点:有创意的书包✧教学过程:一. 观察与对比1. 导入:书包的功能、书包的特点;2. 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让学生发现a. 共同点——立方体;b.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3. 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与纸工作品。
二. 制作书包1. 纸盒的选择与构思。
2. 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a. 剪去纸盒的顶部;b. 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背带、口袋等形状,并进行美化;c. 粘贴。
三. 写生书包1. 对自己的书包进行多角度观察,选择一个较好画的角度。
2. 写生书包:a. 注意构图(书包大小)。
b. 注意书包上面的各种结构特征和细致的缝线等。
c. 注意色彩的搭配,允许比真书包的色彩鲜艳,或改变原书包的色彩。
四. 欣赏与评讲1.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展示。
2. 请每人说一说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独特处。
3. 以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介绍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好在何处?单元主题:第二单元学习的好伙伴课题名称:第5课我的活动表✧知识要素简单的设计和折纸✧技能要求:学习纸工折、剪的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制作的乐趣,发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践与创造:折叠纸条,并想象,剪贴、添加形象欣赏与评议:交流构思,展现作品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连续重复折叠纸条的方法✧教学难点:对纸条进行联想✧教学过程:一. 回忆引入1. 师生回忆曾经度过的美好的双休日,激起学生对双休日的兴奋。
2. 小组交流如何安排好双休日。
3. 学生在“万事贴”上写出自己的双休日安排。
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4. 欣赏书本范作,感受装饰好的双休日活动表。
二. 想象与设计1. 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玩具形状,来设计双休日活动表的造型。
2. 画出大致草图,要有新意。
草图不宜太小。
三. 制作与装饰1. 对折剪支架:在复习半圆形纸立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剪出多种形状的纸立体作为支架。
(变可以台式日历为参与)2. 师生讨论折叠纸条3. 小组边摆弄纸条边讨论,纸条像什么?4. 粘贴折叠的纸条,并用彩纸添加形象,使主题更突出。
四. 欣赏与推荐1. 展示并评讲。
2. 学生推荐组内较好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3. 扩展:还可以制作其他活动表,使生活更有条理性。
4. 鼓励学生定了计划,就要认真按照计划去做。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课题名称:第6课我喜欢的动物✧知识要素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技能要求:同步掌握描绘动物动态的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特征和习性。
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实践与创造:学会用点、线、形、色彩、肌理表现动物欣赏与评议:学习从情感、构图、色彩等方面评论作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来画✧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画面组合✧教学过程:一. 体验与交流1.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
2. 引导学生说说喜爱的动物的一些特征。
3. 欣赏小伙伴作品。
二. 想象与创作鼓励大胆想象,勇于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1.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画动物。
2. 可画一种动物,也可画几种动物。
3. 画出富有情趣的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场景,体验人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4. 鼓励学生拟人化的表现。
5. 画面饱满,色彩明快。
三. 欣赏与评论1. 鼓励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离开座位,走一走,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学会交流评价。
2. 举办“我喜爱的动物”画展,简述自己的作品、自评。
3. 互评,从情感、构思方面。
4. 教师参与自评、互评过程,给予鼓励和帮助。
四. 发散与思考从画“我喜爱的动物”,联系我们赖以生活的生存环境,想想人类能为动物做些什么?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思考如何表现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课题名称:第7课克隆小动物✧知识要素知道复制的多种概念✧技能要求:学习对折印、画、剪贴的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复写纸印画的乐趣,发现复制的秘密。
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实践与创造:用复写纸对折印画,大胆想象,创意剪贴欣赏与评议:积极交流,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复写纸对折印画的方法✧教学难点:故事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一. 体验与发现1. 通过观察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体验动物的可爱之处。
2. 再次欣赏有关音像资料,使学生感受到不少动物因自然灾害和人类捕杀而濒临灭绝,激发学生拯救动物的情感,从而揭示课题。
二. 感受与尝试1. 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单介绍“克隆”的科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看懂教材上的步骤图:a. 将画纸对折,在中间加入复写纸,而后印画小动物;b. 打开画纸,画面上出现对称的动物图案,“克隆”成功。
三. 想象与创造1. 教师出示有汽车图形的范作和四方连续范作,让学生辨别比较与尝试作业的不同之处。
a. 剪成车形的范作是将尝试作业在图案印制时加上车形背景后剪成的。
b. 四方连续范作是将画纸对折,在中间夹入复写纸后再将画纸对折,然后印画小动物图案和添画背景。
2. 欣赏教材第七页集体作业,发散学生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创设一个情境。
3.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 欣赏与交流1. 将各自的作品粘贴在情境背景图上。
2. 组内交流,根据情境讲述各自的创作。
3. 班内欣赏与交流。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动物乐园课题名称:第8课我们的心愿✧知识要素了解动物高兴时的特点✧技能要求: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构图方法✧教学目标:体验与发现:体验动物高兴的心情,发现动物的动作及表情的变化。
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
实践与创造:描绘动物高兴的表现欣赏与评议:学习从情感、构图发面评论作品✧教学重点:表现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难点:人和动物和睦相处的画面安排✧教学过程:一. 体验与交流1. 出示上节课优秀作业请学生欣赏,揭示课题:我的心愿。
2. 小组讨论各自的心愿,抽几名学生说一说。
3. 由人类高兴时的表情和动作,联想动物流泪的表情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