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对唯心主义正确评价

对唯心主义正确评价

对唯心主义正确评价
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心灵、意识、思想在宇宙中的首要地位,认为意识是现实的根源。

这一理论在哲学史上有其代表性,但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

下面对唯心主义进行一些正确的评价:
1. 强调主观体验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强调思想和感觉对于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探究人类的思维和感知。

2. 对于心理学的影响:唯心主义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心理学关注心灵和意识的研究。

这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视角。

3. 启发对主体性的思考:唯心主义强调主体性,鼓励人们思考个体在构建现实中的作用。

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与外界的关系。

然而,唯心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1. 缺乏客观性:唯心主义被指责过于强调主观意识,而忽视了客观存在。

这可能导致对外部现实的忽视,使人们难以理解客观真实世界。

2. 无法解释客观现象:由于将意识置于首要地位,唯心主义难以解释一些客观现象和自然规律,例如物质世界的演化和变化。

3. 缺乏科学证据:唯心主义常常缺乏科学证据来支持其理论,难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

这使得这一理论在科学领域的可接受性受到挑战。

总体而言,唯心主义对于强调主体性和心灵世界的研究有其积极的方面,但在解释客观世界、应用于科学领域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唯心主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但需要与其他哲学观点和科学方法相互补充,以更全面地理解现实。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称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史上矛盾对立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种哲学思想。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现象是物质的外在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现象是精神的外化物。

一、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王安石提出“不论篇章,只论事物”的要求,强调“观物而知天下”的思想。

戴顒在《太学》中说:“物先,使天下自出现也”,这说明了“物源”的认识。

到16世纪,古典唯物主义思想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完善,他认为“客体性”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变化来认识它的普遍性。

孟德斯鸠的唯物主义几乎成为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思想,他认为,世界上最终只存在两种主体,一种是“物质”,另一种是“精神”。

他归纳了古典唯物主义遗留下来的古典朴素物质论总结为“辩证唯物论”,即物质和精神本质上分开,但是又不断发展变化,从而促进了物质和精神的永恒更新。

此外,他还把知识视为客观事实的表象形式,即所谓的“实践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最早受到伽利略的影响,他认为zip大空之中的各种高低不同的物质都是以一团“光学”为基础的,从而肯定了精神性的导言。

同时,波拉德也提出“自然智慧”,是一种强调个体的自我、独立的精神存在,反对唯物主义一切从物质起源的观点。

18世纪,唯心主义进入哲学史上真正意义上高潮期,洛克提出最终结果都是精神,而且以精神为基础,从而推翻了唯物主义的“物先”认识。

如果用数学方法来检验,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从现象中推断出来的,那么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精神,物质只是精神的一种状态,精神本质是绝对的理性。

另外,康德也提出“理性主义”的观点,把人的活动视为一种把理性作为客观事实的表现,而不是在追求感官。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感觉是世界的根本,而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是一切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特点和争论。

首先,唯心主义强调心灵、思维和意识的重要性。

唯心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柏拉图和笛卡尔,他们认为人的思维和意识是优先存在的,而物质世界只是这些思维和意识的投影。

因此,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心灵活动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然而,唯心主义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唯心主义很难解释物质世界和自然现象。

如果一切都是心灵的投影,如何解释自然科学中的物质和物理现象呢?唯心主义对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往往被唯物主义者质疑。

相对而言,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本质和物质世界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伯克利和费尔巴哈。

他们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类意识和思维的基础。

唯物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研究和理解物质世界,人类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世界。

然而,唯物主义也面临着一些批判。

首先,唯物主义很难解释意识和主观体验。

如果一切都是物质的产物,如何解释人类的思维、情感和意识呢?唯物主义对于这些主观体验的解释往往被唯心主义者质疑。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也涉及到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范围。

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和有限的,它受限于个体的感知和思维。

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和无限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不断进步和完善。

然而,我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关系。

事实上,它们可以互为补充。

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知,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和客观实在。

人类的认识世界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也涉及到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唯心主义强调人类思想和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意识的指导可以实现道德的自律和规范。

唯物主义则认为道德和伦理观念基于社会和物质条件,通过改变社会和物质条件可以实现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 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 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 赖于意识。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
• 4、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 有能动作用,这是( ) • 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 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 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 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④⑤
辨别:
谁决定谁呢?
A.物是观念的集合 C.心外无物 主观
B.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主观
主观 D.存就是被感知
客观
E.我思故我在
主观
根本观点
两个 基本 派别
唯 物 主 义
表 现 形 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 心 主 义
根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 表现 形式
唯 物 主 义
两 个 基 本 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派 唯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 别 心 主 表现 的,决定的 义 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 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就是气、 表 火、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现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 形 原,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什么意思?(通俗)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什么意思?(通俗)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什么意思?(通俗)
唯心主义又分为什么?各都是什么意思?
唯物主义又分为什么?都是什么意思?
麻烦各位说得通俗一点,百度百科上的看不懂啊.....
谢谢了!
问题未开放回答
最佳答案
唯心主义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精神的,是想出来的。

用个极端的例子,唯心主义可以认为,在他的意识成型之前,世界不存在,在他的意识消亡以后,世界也不存在。

也就是,你没生以前,宇宙不存在,你死了以后,宇宙也完蛋!
唯物主义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物质的,是本来就在那的。

沿用上面的比方,就是你是死是活,宇宙照样运作。

主观唯心就是我上面说过的例子,基础是极端自我中心的世界观。

客观唯心主义则在自己以外制造了一个“神”,作为维系外界存在的基础。

大部分宗教都是这个体系的,比如基督教有上帝,佛教有三世佛之类。

这些神都是客观唯心者创造的,用来解决主观唯心遇到的难题。

古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点类似,不过基本还是站在物质的存在上的。

而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不存在,存在的是你的“感觉”——可以理解为幻觉。

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好说,反正就是唯物质论,中心思想就是承认物质的存在和唯一性。

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其实也是物质,比如脑电波、生物电、生物磁等等。

唯物主义就是认为,一切存在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不是人的“幻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

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

而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其中,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而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

其次,就是二者的主张不同。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

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

而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其中,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而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二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

其次,就是二者的主张不同。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导致荒谬的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

唯心主义的20个例子

唯心主义的20个例子

唯心主义的20个例子一、主观唯心主义例子(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1. 慧能的“仁者心动”2.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比如眼前的桌子、椅子等,只有当它们被我们感知的时候才存在。

如果没有任何人感知到这个桌子,那么它就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把感知(主观精神)作为事物存在的依据。

3. 梦境中的世界- 当一个人在梦中经历各种场景,如在梦中飞翔、与奇幻生物互动等。

在梦中,这些场景对于梦者来说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们是梦者的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按照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就如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世界可能也是某种主观意识创造的,而梦境可以看作是这种主观创造的一个微观体现。

4.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后他发现,当他在怀疑的时候,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他正在怀疑这件事本身,也就是他在思考。

他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

他把“我思”这种主观的思维活动作为“我”存在的依据,强调了主观精神对个体存在的决定性。

5. 画家作画时的构思- 画家在创作一幅画之前,脑海中先有了关于这幅画的构思,比如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达等。

然后他才根据这个构思在画布上进行创作。

从主观唯心主义的角度看,这幅画最初是存在于画家的主观意识之中的,然后才以物质的形式(画作)呈现出来。

6. 作家创作小说中的世界7.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审美感受- 对于一朵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觉得它娇艳美丽,有人可能觉得它平淡无奇。

这种审美差异是由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按照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花的美丑不是由花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的,而是由观赏者的主观意识赋予的。

8. 迷信者认为的鬼神存在- 一些迷信的人声称看到了鬼神或者感觉到鬼神的存在。

这种所谓的鬼神存在实际上是他们的主观意识中的想象或者幻觉。

他们依据自己内心的恐惧、期望等主观情绪创造出了鬼神的形象,并认为这些鬼神是真实存在的,这是主观精神创造“存在”的一种表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观点,它们在解释世界的本质和人类认识的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本文将分别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主要观点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影响。

首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真实存在,并且物质是主导和决定一切的基本要素。

唯物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这些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永恒存在的物质实体。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由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它主张“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将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领域,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本质和主导因素,物质只是意识或心灵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笛卡尔。

柏拉图将世界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不变的理念世界,一个是变化的感知世界。

他认为真实的世界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感知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笛卡尔则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元素,所有的外界现象都是由意识创造的。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解释世界和人类认识的方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唯物主义强调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它认为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由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唯物主义注重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追求着真实的认识和客观的真理。

唯心主义则关注主体的意识和精神活动,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或心灵,物质只是意识的外化形式。

唯心主义注重主观主义和直觉主义,追求着意义的认识和主体的体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物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导,它强调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唯心主义则影响了哲学、宗教和文化领域,它强调意义、价值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唯心主义通俗解释

唯心主义通俗解释

唯心主义通俗解释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起源于希腊哲学,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在哲学领域,唯心主义是相对于唯物主义而言的。

唯心主义是相信意识、思想和精神是现实的基础和本质,而物质世界只是思想的反映,是次要的。

下面我们来通俗解释一下唯心主义的概念。

一、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人的精神、思想和意识是最基本的,而物质世界只是精神世界的反映。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和意识是构成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只有通过精神和意识,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本质。

二、唯心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 意识是存在的本质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存在的本质。

所有的物质都是意识的表现,只有通过意识才能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2. 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更重要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更为重要。

因为物质世界只是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不稳定和不真实的。

3. 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反映。

物质世界只有通过意识才能被理解和把握。

4. 思想支配现实唯心主义认为,思想可以支配现实。

人们的思想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整个世界。

三、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思想。

实用主义认为,只有实践、经验和变化是重要的,而理论和概念是次要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没有思想和精神,就没有实践,因此精神和思想应该是首要的。

四、唯心主义和艺术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世界的最高形式。

艺术家通过意识和精神的表达来揭示现实的本质。

唯心主义认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比物质世界更真实和更有意义。

五、结论通过以上的解释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唯心主义是关于精神和意识的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和意识是最基本的,而物质世界只是它的反映。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相对的,二者在哲学领域里经常被用来对立。

唯心主义者大白话解释

唯心主义者大白话解释

唯心主义者大白话解释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意识、思维和意愿是一切存在的基础,物质世界只是意识的产物。

简而言之,唯心主义者相信心灵比物质更为重要,它是塑造现实的关键因素。

那么,为什么有人选择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之源,只有通过心灵的活动,我们才能理解和感知世界的本质。

他们强调个体主观的体验和感受,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存在。

唯心主义者对于物质世界的解释也不同于其他哲学学派。

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心灵创造的产物,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主观体验。

唯心主义者相信,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塑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而物质只是意识的表象。

因此,唯心主义者强调精神、意识和思维的能力。

他们认为,我们的思考和意识具有塑造现实的力量,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外部环境。

唯心主义者倡导积极向上的思考和正面的心态,相信通过积极的心灵活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现实。

当然,唯心主义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有人认为,唯心主义忽视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规律性。

他们指出,物质的存在是客观和独立的,不受我们的思维影响。

他们认为唯心主义是一种主观主义,不能完整地解释现实世界。

然而,无论如何,唯心主义者的存在和观点是无可否认的。

他们通过强调心灵的力量和重视内心体验,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看待世界和生活的角度。

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灵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只有通过正面的心态和积极的思考,我们才能塑造美好的现实。

总而言之,唯心主义者相信意识、思维和意愿的力量是塑造现实的关键。

他们强调心灵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积极向上的思考和正面的心态,我们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

唯心主义虽然受到一些争议,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和体验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要体现于:(1)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体,精神为属性;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本体,物质是属性。

(2)存在和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在先,意识为派生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在先,物质是派生的。

(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最先批判形而上学比较彻底的是温和怀疑主义者休谟,其次是康德彻底砍掉了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脑袋,紧接着是黑格尔重新拾起形而上学,却用辩证法指出形而上学是幼稚的。

到了我们的教材里面,形而上学特指孤立、静止等,所以片面;辩证法特指区别与联系、运动与静止等,故被教材认为全面。

唯心主义生活中的例子

唯心主义生活中的例子

唯心主义生活中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唯心主义在生活中例子的内容:
1. 咱就说,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阳光灿烂,可你心里就是阴云密布,觉得世界都灰暗了?就像你心情糟糕的时候,看啥都不顺眼,这其实不就是你的心在主导一切呀!你心里的感受决定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嘛!
2. 嘿,你想想,当你特别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全世界都在为你让路啊!这难道不是唯心主义的体现吗?就如你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在比赛中拿奖,那股子劲儿真的能带来奇迹呢!
3. 哎呀呀,你有没有试过,因为特别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哪哪都好,哪怕他有些小缺点,在你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呢?难道不是你的心赋予了他那些光芒吗?这就是唯心主义在爱情里的例子呀!
4. 你说,为啥有时候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却感觉似曾相识?是不是你的内心深处早就有过这样的画面啦?这不是唯心主义在发挥作用吗,就像你的心提前去过那里一样神奇!
5. 哇塞,当你充满信心地去面试,觉得自己肯定能行,那状态完全不一样啊,结果真的就成功了呢!这不正说明你的心有着巨大的力量吗,唯心主义不就在这里体现了吗?
6. 有时候,你夜晚做梦,梦到一些特别奇怪的情景,可当你醒来却清晰记得。

这难道不是你的心创造出的另一个世界吗?这就是唯心主义在梦境里的表现呀!
我觉得呀,唯心主义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无处不在呢,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奇妙和丰富多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 • • •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联系、变化发展、全面的思维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
• 注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附属于唯物 主义,要么附属于唯心主义。
• (3)名家论点点评: •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 王阳明:心外无物; •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 的经验 • 上述材料说明物质和意识之赖 于意识?这里的意识指什么?
• 拉美特利说“人是机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 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 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 评价: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等局限。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 意识;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 评价: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路,是指导我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歧
•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 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 2.唯物主义的基本主张(或根本观点):物 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 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3 .唯心主义的基本主张(或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 物质。
• 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 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 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
• • • • • •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根本和本质。

在唯心主义中,意识被视为首要的,而物质则被看作是意识的产物或次要的存在。

唯心主义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派系和流派,但其中最常见和基本的两种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对现实的唯一认知和确定性基础,它主张世界的存在是与主体的感知和体验相关的。

根据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外部世界的存在与否取决于主体的意识和感觉,真实性是通过主体的认知来建立的。

主观唯心主义者相信,人们的思维和感知能力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理念和理想形式是真实世界的本质,而物质只是理念的暂时表现。

此外,康德的先验认识理论也可以与主观唯心主义联系起来,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对世界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世界的存在取决于意识的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相信,世界是由一个普遍的、无私的意识或灵魂所构成,它是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根据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物体和事物的存在是通过意识的活动和表达来实现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物质只是精神的外部表现。

此外,费希特和斯宾诺莎等哲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唯有通过精神的自我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存在和认知。

总结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对现实的唯一认知基础,外部世界的存在取决于主体的感知和体验。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主导力量,世界的存在依赖于意识的存在。

这两种形式在哲学思想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对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本文为AI助手生成的Markdown文本。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观点:世物界 质的决本定原意是识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哲 学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就是气、火、
表 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现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形 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观点: 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

心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 人类社
主 会。
——黑格尔
义 “道生一,一生二……” ——老子
这种精神,不是指人的主观精神,而 是指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所谓“客观” 精神
情境表演:《上帝与王守仁的对话》
唯心主义二种形态比较表
基本 形态
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 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
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 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 科学根据。把物质归 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水 火 气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具有机械性,形而
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 上学性和历史观上
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 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唯心主义的经典例子

唯心主义的经典例子

唯心主义的经典例子
1. 你看啊,有时候我们做梦,那梦里的世界是如此真实,在梦里我们开心、难过、害怕,就好像那是另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一样,这难道不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体现吗?比如我梦中自己变成了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呢!
2. 当我们对一个人有特别强烈的好感或厌恶时,是不是会觉得对方啥都好或啥都不好呀,哪怕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这就跟我们的“心”的想法有很大关系呀!就像我特别讨厌某人,就觉得他做啥都不顺眼。

3. 你有没有过特别期待一件事情发生,然后就觉得它一定会发生,最后真的发生了,难道这只是巧合吗?这也像是唯心主义在起作用呢!就好像我一直觉得自己能中彩票,然后某天真的中了个小奖。

4. 我们总会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并且在心里把那些时刻描绘得特别美好,即使当时可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这不就是我们的心在主导我们的感受吗?好比我回忆小时候的一次玩耍,感觉那简直是最棒的时光!
5. 当我们陷入热恋的时候,看对方简直就是完美无缺的,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也是我们内心的情感在起作用呀!像我热恋那会儿,觉得对方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

6. 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特别担心或恐惧,结果往往事情没那么糟糕,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心在捣乱吗?比如我担心考试会不及格,结果成绩还不错呢!
7. 要是你觉得某个地方阴森森的,感觉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别人却不这么觉得,这也跟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感受有关吧!就像我觉得那间老房子很可怕。

唯心主义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情感、期待等这些心里的东西,真的会对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呢。

唯心主义的分类

唯心主义的分类

唯心主义的分类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一种基本观念,认为意识或精神是最主要的事物,物质只是意识的影响和衍生。

唯心主义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古代唯心主义和近代唯心主义
古代唯心主义认为存在于事物之外的还是无限的思想界,而物质界只是思想界的表现。

而近代唯心主义是在17、18世纪的欧陆哲学中兴起的一种重要观念,它认为个体精神即为客观世界的根据。

二、绝对唯心主义和相对唯心主义
绝对唯心主义认为,一切存在都来自于自己的思维过程,认为存在的事物因为被思想而存在,并且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不可解释为物理客观规律。

相对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只是世界的表象,世界是客观存在,并且是可以科学研究和描述的。

三、形而上唯心主义和经验唯心主义
形而上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总体,世界只不过是它的表象,而经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经验是对世界认识的全部基础。

四、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将世界定义为个人的内心体验;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经验对世界有所认识,但并不等同于事物本身,而是一个即客观又主观的真理。

综上所述,唯心主义的分类十分复杂,涉及哲学史上的许多经典派别和学派。

唯心主义意识形态的流传使得被认为高深和玄妙的哲学学说不断更新,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掌握这些类别和观念对大家了解唯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Idealism)即唯心派,又译作理念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

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

1含义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但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

现在学界将柏拉图形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观念是由经验而来;但是柏拉图的理型,却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因此,“理型”会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客观的,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绝对客观的,一切的公理和定理以及人们认为的常识不过都是一些基于观察的假设,而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推导出的一些定理只是相对于这个假设的定理,所以并非绝对正确,因此可以说在唯心主义者的心中自然科学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而是仅仅是暂时符合人类的观察,如果以后出现例外则需要改进之前的假设,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核心就是基于唯心主义观点发展而来的。

2广义对praktisch-idealistisch的翻译和诠释中可知,唯心主义并不是哲学领域里独有的现象。

那么,这个“实践的唯心主义”是如何定义的呢?它与哲学唯心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马克思(Marx)在《费尔巴哈》中的另一段话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线索:对现存经济界限的这种唯心主义的表达(idealistische Ausdruck),不仅仅是纯粹理论上的,而且也存在于实践的意识(praktische Bewuβtsein)当中;就是说,使自己获得独立并同现存的生产方式对立的意识,不仅构成宗教和哲学,而且也构成国家。

这里,人们的社会意识被分成两大类:实践的意识和理论的知识。

公共权力或国家被归之于实践的意识。

这个分类对于扩展唯心主义这一概念至关重要。

因为,既然公共权力的一般本质是意识,那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就可能变成唯心主义化的权力——国家。

唯心主义的概念只有对于意识这种第二性的事物才是有意义的。

根据这段话所蕴含的广义唯心主义的定义,与哲学唯心主义定义中的“存在”(自然界)相当的角色是“经济界限”(社会化的自然),也可称之为“社会存在”;而与“思维”(精神)相当的是“意识”,包括理论的意识(如哲学)和实践的意识(如社会权力)。

可以看出,这个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关系,与狭义的唯心主义定义中思维对自然存在的关系在结构上相似,即广义的关系是对狭义的关系的扩展。

因此,可以用这个扩展了的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来定义不同形式的唯心主义。

不难设想,在这个广义的关系中,如果意识的任何一个分支脱离了客观存在,即实现了“自我独立”,把自己设想为第一性的东西,便构成了意识对存在的“唯心主义表达”:或者是理论上的唯心主义,如哲学;或者是实践上的唯心主义,如国家。

前者是我们在狭义的定义中已经熟悉的,而后者正是广义的定义所要规定的。

总之,实践的唯心主义就是“主张”实践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那种唯心主义。

这个自以为能够决定社会存在的“实践的意识”即国家。

由于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在对它的理解上还有一些难点有待澄清。

例如,实践的唯心主义究竟是如何“主张”社会权力为第一性的呢?是否由当权者在群众集会上大声宣布:“公共权力决定社会生活”,这个权力便唯心主义化了呢?果真如此,政治唯心主义同哲学唯心主义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要弄清楚二者的区别(以及联系),又涉及到被唯心主义的抽象定义所掩盖着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这一重要的问题。

3历史起源如前所述,实践的唯心主义是作为“实践的意识”的社会权力对于一定经济基础的唯心主义表达。

马克思把这个经济基础称之为“现存的经济界限”、“现存的生产方式”,或“市民社会”。

追溯这些物质基础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实践的唯心主义这一概念的前提;而劳动的分工则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注:以下的历史描述请参阅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法兰西内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分工是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反过来,分工又成为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

最初,只有以男女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的一些简单分工。

随着经济生活的扩展,工商业劳动逐渐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来,又出现了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

这样,以农业生活为自然前提,以工业和商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便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本面貌。

此外,在工业和商业各自的领域中,又有许多具体的分工。

另一方面,由不同的分工部门组成的市民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就是说,分工也就意味着必须有某种公共机构来管理、协调不同的分工部门,维护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秩序。

这个基于社会共同利益的管理机构,即是国家权力的萌芽。

公共权力固然是由劳动的分工所造成的市民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然而,作为不同的分工部门的协调者、管理者和集体安全的保卫者,这个公共权力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分工部门。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这个新部门也在扩展:在量上越来越大型化,在质上越来越独立化。

表明,一个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专职权力机构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产生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如书写,测量,计算等)的需要。

于是,从作为“实践的意识”的管理部门中,分化出来一些专门从事“纯粹的意识”的子部门。

至此,劳动的分工走到了一个质的关节点,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完全分离的社会大分工。

经过这个分工,原来站在社会之中行使社会公共职能的那一部分人脱离了直接的物质生产,开始站在社会之上,专门从事经济生活的领导、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科学艺术的创造等属于精神生产的活动。

这部分人便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其余的大多数人则继续停留在物质生产的各个部门,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以保证除了生产出维持自身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外,还要生产出维持精神生产的部门生存所必需的劳动产品。

这些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便沦为社会的被剥削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社会大分工,造成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后果:在精神劳动(或意识生产)的若干分支机构中,执掌公共权力的那个部门通过对权力的篡夺,率先演变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独立机构,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了对群众的经济剥削;并动用军队、警察和监狱等暴力工具来保卫这种统治阶级的私利。

这样一来,在公共权力(实践的意识)和市民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上就产生了一种头足倒置的怪现象:本来是第二性的、作为社会公仆的公共权力由于把自己的利益置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上,从而将自己变成了虚假的第一性事物,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这个利用组织化的暴力作为其生存手段的唯心主义就是国家,即剥削阶级用来保卫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暴力机关。

这充分显示了唯心主义的虚伪。

4典故客观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及其它一些分化出来的小派别)所信仰的“上帝”(或称“天主”)创造了世界,并主宰着世界,并且认为:只有“上帝”创造了世界。

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原罪”,所以所有的人都堕落成“罪”的奴仆,只有信仰“上帝”(或“天主”)及其独生子基督耶稣,并求得“保佑”才能得救,死后进入天国。

它们以《旧约全书》(继承于犹太教的经典)或《新约全书》为圣经。

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对“人性”的“三重祝福”依次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亚当获得伴侣夏娃,人掌管万物成为万物之灵。

世界三大教:基督教,佛教(特别是其中的因明学)以及伊斯兰教,它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承认“神”或“上帝”或“真主”的客观存在。

孔子也是坚信“鬼”、“神”的存在。

《论语》的第三章《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

何谓也?”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其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

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代理,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

”墨子也是坚决地相信“有神论”的,并且墨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要比孔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表现和论述得更广泛。

墨子肯定“天志”和“鬼神”的作用。

墨子把“天”认定为有意志的人性化的“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

他认定“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产物。

二十四部史书都是后朝对前朝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肯定,都是前朝如何违背“天意”骄奢淫逸、作恶多端,后朝“奉天承运”、“受天命”、“顺民心”将腐朽的前朝推翻等。

主观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觉的具体物,而是抽象的数;数才是万物的始基,数支配着世界,数包含着万物的“实质”;认识世界的结构及其规律,就意味着认识支配世界的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的概念绝对化、神秘化,把数看作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神秘实体。

他看到:一切事物无不具有量的属性,都可以进行计算。

它企图在数中寻找到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定:“万物的本原是一,一产生出二,从一和二产生出无穷的数”;“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有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和谐论”。

他们发现数字中存在着有比例的“和谐”关系,并且世界上的万物都以数为“范例”。

提出:宇宙天体也是按照某种“和谐”的数的关系进行运动、发出音调,组成一个“和谐”的大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又把这种“和谐”的理论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社会秩序也和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边长关系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和谐秩序”。

但他们认定:只有贵族统治才符合这种“和谐”秩序,平民的要求和民主制都是破坏“和谐”、违反“秩序”的。

他们承认“灵魂”是永恒的“客观存在”,“灵魂”可以进入肉体,给人以生命;“灵魂”也可以离开肉体,使人死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