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6 1《赤壁赋》(同步习题)(解析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6 1《赤壁赋》(同步习题)(解析版)

《赤壁赋》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D.“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即农历每月的三十”错误,“每月的最后一天”不全都是“三十”,有的是“二十九”。

故选D。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A项,“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东进;“顺流而东也”意思是:沿长江顺流东下。

B项,“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舞幽壑之潜蛟”意思是: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C项,“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意思是: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

D项,“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歌窈窕之章”意思是:歌唱窈窕这一章。

故选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糜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2. 《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短暂的句子是什么?A. 人生如梦B. 人生若只如初见C. 人生自古谁无死D. 人生得意须尽欢答案:A4. 《赤壁赋》中,苏轼描述了哪种自然景象?A. 雪景B. 月夜C. 雨景D. 山景答案:B5.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逝者如斯夫2. 在《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 ”是指赤壁之战的地点。

答案:赤壁3.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形容月亮的明亮。

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4.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了“ ”,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

答案:周郎5.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如梦。

答案:人生如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述。

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和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用“逝者如斯夫”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如梦”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考生仔细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保持字迹清晰,避免涂改。

3.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4. 请按照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任何题目。

5.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二、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古诗·赤壁(试题及答案)

古诗·赤壁(试题及答案)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折断地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地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地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地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地咏史,有地咏物;有地描写清新美丽地山水田园,有地刻划奇特壮美地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地特点是什么?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地深刻含义.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地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地心境".、前两句诗在全诗中地作用是什么?答:诗地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地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地一支折断了地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地确是赤壁之战地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以二乔地命运形象代表东吴地命运,更能体现诗句地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地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地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地成功之处.、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地理解..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分).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地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地心境".、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地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地咏叹. 为后文地议论做铺垫.、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地目地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答:不同意,因为作者地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地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地感慨.、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地政治见解和独到地史识.、《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地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地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诗地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地?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地是对国家兴亡地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地.诗地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地沉埋于沙中地"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地年代,想到赤壁之战地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地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答:《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地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地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地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地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地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地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这是一首与三国地故事有关地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地事);诗中地“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地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地妙处.答: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地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地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地象征.。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晋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3.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A. 官渡之战B. 荆州之战C. 濡须口之战D. 汉中之战4. 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了哪种战术大败曹操?A. 火攻B. 水攻C. 伏击D. 包围5.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哪一块重要根据地?A. 江东B. 荆州C. 汉中D. 许昌二、填空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____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今天的____省。

3.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被称为____军,孙刘联军被称为____军。

4.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周瑜献上了“____”之计。

5.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背景。

2. 请列举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劣势。

3. 请简述赤壁之战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试分析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的看法。

五、连线题1. 曹操 ______ 统帅2. 周瑜 ______ 统帅3. 诸葛亮 ______ 谋士4. 赵云 ______ 将领5. 黄盖 ______ 将领六、判断题1.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数量远超孙刘联军。

()3.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再也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4.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5.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七、名词解释1. 连环计2. 东风3. 草船借箭4. 火烧赤壁5. 三江口八、阅读理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1. 请简要概括这段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

杜牧《赤壁》参考答案篇一:《赤壁》答案《赤壁》一、作家与作品:本诗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是(杜牧),(唐代)(朝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二、朗读节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诗句意思理解:四、内容理解:1、《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抒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感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赤壁》中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原句填空练习: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周瑜)。

诗人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诗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阐明历史的发展进程由偶然因素决定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杜牧以小见大,发表深刻警策的历史兴亡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诗人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综合问题分析: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尾联,这二句的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性,曲折地反映自己抑郁之情及豪爽胸襟,同时也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篇二:赤壁中心赏析试题答案《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鉴赏关键点】怀古咏史之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赤壁》选择题及答案

《赤壁》选择题及答案

《赤壁》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赤壁》 [唐]杜牧【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赏析]这一首七绝,是诗人借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

沉埋在泥沙中的断戟还没有烂掉,经过一番磨洗确认它出自于前朝。

遥想当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战机,恐怕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上早就锁上了东吴“二乔”了吧。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篇的重心在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不是靠的安邦定国之策。

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就不会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练习]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a href=“http:///fanwen/shuoshuodaquan/”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说恼芾恚乙攀硕宰约荷环晔薄⒒巢挪挥龅目局榈氖涫?/p>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赋练习姓名:班级:分数:一、基础知识注音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扁舟....解释加点字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词类活用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⑴.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重要句式1.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镇和吐蕃贵族的入侵。

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

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症。

故事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这是一场在三国历史形势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战役。

结果,孙和刘连军击败了曹军,34岁的孙武军指挥官周瑜是这场战斗中的头号人物。

诗人观看了古战场的遗物,表达了他对赤壁之战的独特见解。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答案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由于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各自的战略考虑。

曹操统一北方后,向南方扩张势力,威胁到刘备的地盘。

刘备联合孙权,希望对抗曹操的进攻。

赤壁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到荆州,而曹操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是刘备与孙权在赤壁联合,决定共同对付曹操。

周瑜、诸葛亮等人发挥智谋,利用火攻战术,火烧曹军的船只,使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第三阶段是刘备、孙权联军成功击退曹操,曹操败退北归。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标志着曹操南征未果,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题目二】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简要介绍火攻战术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二】火攻战术是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军采用的一项重要战术,对于战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火攻战术是通过利用火势破坏敌军水军舰队,达到使敌军混乱、士气低落的目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研究了敌军的布阵情况,发现曹军重视水军的利用。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火攻战术。

他们在船上携带火油和火把等物品,等到战场上时,利用风助火势,纵火点燃曹军的船只。

火攻战术的运用使得曹军船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火势蔓延,曹军水军几乎被焚烧殆尽,曹操只能败北。

这一战术不仅造成了曹军的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军心士气,削弱了他的威胁。

火攻战术的运用与赤壁之战的结果密切相关,它在战局上起到了扭转的作用。

由于火攻战术的精妙运用,曹操的南下征战失败,刘备与孙权联军获得了重要的胜利,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题目三】赤壁之战中的周瑜、诸葛亮等人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请分别介绍周瑜和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正确答案:C2. 赤壁之战的主要参战方是?A. 曹操与刘备B. 孙权与刘备C. 曹操与孙权D. 刘备与孙权正确答案:C3.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数量大约是多少?A. 十万B. 二十万C. 三十万D. 五十万正确答案:B4. 赤壁之战中,联军使用了哪种战术?A. 火攻B. 水攻C. 地攻D. 空攻正确答案:A5.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A. 曹操胜利B. 联军胜利C. 双方平手D. 没有结果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6.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公元________年。

答案:2087.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因________而遭受重创。

答案:火攻8.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被限制在了________地区。

答案:北方9. 赤壁之战中,联军的指挥官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周瑜诸葛亮10.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

三、简答题11. 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答案: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阻止了曹操的统一中国的企图,而且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此战之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赤壁之战中,联军为何能够以少胜多?答案:赤壁之战中,联军能够以少胜多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联军指挥官周瑜和诸葛亮的智谋,他们巧妙地利用了火攻战术;二是曹操军队远征疲惫,且不熟悉水战;三是曹操军队在船上连成一体,一旦火起,难以迅速疏散,导致损失惨重。

四、论述题13. 论述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曹操统一中国的梦想,使曹操的势力范围被限制在北方,无法进一步南下。

其次,赤壁之战后,孙权的江东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刘备也趁机夺取了荆州,为后来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文学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羽化而登仙③击空明兮溯流光④舞幽壑之潜蛟⑤泣孤舟之嫠妇⑥西望夏口⑦大江东去⑧顺流而东也⑨明烛天南⑩侣鱼虾而友麇鹿不知东方之既白哀吾生之须臾A.②⑧/⑥⑦/③/④⑤⑩/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顺流而东也,舳舶千里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D.明烛天南5.下列对语句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客有吹洞箫者③相与枕藉乎舟中④而今安在哉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③不同,②④相同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赤壁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赤壁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有名的文赋。

B.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达观看法。

C. 文中主要描绘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自由快乐之感。

D. 文中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2. 下列关于《赤壁》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B. 诗中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 诗中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D. 诗中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

3. 下列关于《赤壁赋》的写作背景,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虽免一死,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B. 苏轼在政治失意,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寄情诗酒,放浪山水,曾两次泛游赤壁。

C. 《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D.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有名的文赋,与《赤壁》并无关联。

4. 下列关于《赤壁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由悲到乐的变化为线索。

B. 第一段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

C. 第二段、第三段为第二个层次,写作者因客人所吹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

D. 第四段、第五段为第三个层次,是对前一种态度的否定,引入庄子齐物的思想。

5. 下列关于《赤壁赋》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文中设了主客问答,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

B. 客人的观点,表现了内心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态度。

C. 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达观看法。

D. 文中反映了作者对受残酷打击的愤懑、痛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赤壁赋》中,作者在江上泛舟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_______之章。

《赤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赤壁》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赤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赤壁练习题(打印版)## 一、填空题1.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____年。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数量约为____万。

3. 赤壁之战的双方是____和____。

4. 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____计策,成功打败了曹操。

5.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____地区。

## 二、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A. 208年B. 209年C. 210年D. 211年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江东B. 荆州C. 河北D. 蜀地3. 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江东B. 荆州C. 河北D. 蜀地4. 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兵力不足B. 战术失误C. 疾病流行D. 火攻5.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三国?A. 魏国B. 蜀国C. 吴国D. 秦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合作是如何实现的?3.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四、论述题1. 结合赤壁之战,谈谈火攻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

2. 赤壁之战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曰:‘今操船舰,连樯接舳,首尾相衔,可烧而走也。

’”>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描述:“操军水寨,火光冲天,烟焰张天,人马烧死者无数。

”1. 材料一中的“瑜”指的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战术?2. 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次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对曹操军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一、填空题1. 2082. 203. 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4. 火攻5. 黄河流域## 二、选择题1. A2. C3. A4. D5. D## 三、简答题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曹操统一中国的企图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选择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解析】C间接写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