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桃花源记》ppt课件2
合集下载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0桃花源记课件长春版
图片欣赏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词类活用:
复前行, 欲穷其林。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课文翻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起来。其余的 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 里人告辞。这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第七单元 · 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 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 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 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导入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 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 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舍:放弃,离开。 豁:开阔。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宽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qiān ):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 和小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桃花源记》PPT课件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够
翻译句子 留、删、补、调,注意古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 渔)人复前行,欲穷其林。 3.林尽( 于)水源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和桑园竹林之类。
《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 诗人自己的社会理想。“诗” 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 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 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字词积累
豁然( ) 俨然( yǎn ) 诣( yì ) 黄发垂髫( ) 要还家( yāo ) 邑人( yì ) 间隔( jiàn )阡陌( qiān mò) 此中人语云( yù )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 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现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 的幻想世界。
你认为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
(
)的地方?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风景优美(绿水长流,桃花夭夭,花片纷飞,嫩草芳香) 环境平和、宁静、淡远(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4、为什么桃花源人听了以后“皆叹惋”?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5、为什么桃花源人对渔人说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的人不希望也不屑与世俗交往,不愿意宁静的生 活被打破,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津者。
为什么后人寻而不得?
种种描写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 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 虚构的一种美好理想境界,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 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 谈阅读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
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和引导,营 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如何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可以从人际交往、学习工作、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 结合。
当代社会中如何寻找内心宁静
回归自然
通过接触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等方 式,让内心回归宁静和纯粹。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更 加充实和有意义,从而减轻内心的焦 虑和压力。
学会放下
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担忧, 珍惜当下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和 幸福。
寻求精神寄托
通过信仰、冥想等方式,寻求精神上 的寄托和安慰,让内心更加坚定和宁 静。
陶渊明的作品多以自然、田园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 挚,而《桃花源记》则更侧重于虚构和想象,描绘了一个 理想化的隐逸世界。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概述
01
隐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从古代的伯夷、叔齐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隐逸文化在中国历史
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02
隐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隐逸文化强调超脱世俗、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节奏韵律把握和朗读指导
节奏分明,韵律感强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在朗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处理,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变化 。
把握语速语调,传递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握好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以传递出文章的意境 和情感。
桃花源意境再现: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
04
学八年级语文上册:19桃花源记 (共18张PPT)精编课件
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悉如外人”“怡然自乐”,说明桃
花源环境清幽,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
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理解思考
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皆叹惋”说明 了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 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
八年级上册
20.桃花源记
八年级上册
20.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 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他有志不得施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
回乡,这时他才41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63岁去世。后人 称之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 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 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 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
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 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 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理解思考
3、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 “入”→“极 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皆:都。
延:请。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
桃花源记课件2
主题:
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 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 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 么?请你根据你对历史的了解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 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 ……
间隔:隔绝
(桃花源中的人)见了渔人,竟然非常惊讶,问渔人从 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人到自己的 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 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 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世:朝代
乃:竟然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皆:都
为:对,向 延:邀请
具:通“俱”,详尽
停:居住
去:离开
语:告诉
足:值得
为:对,向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 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很惊叹。其 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 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回去。这里的人告诉 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乃:于是,就 具:通“俱”,详尽 要:通“邀”,邀请 云:说 邑人:乡邻
遂:于是
之:他们,指桃花源中的人 咸:都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