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水上交通组织运输

合集下载

河道清淤方法

河道清淤方法

中小河道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河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

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

以江苏省为例,在2003—2014年期间,已投资超过40亿元进行河道清淤,累计清淤量超过35亿m3[1]。

目前河道清淤已经从过去的仅以提高河道防洪、排涝和灌溉能力[2]的传统水利工程目标向生态水利目标拓展,也就是说在很多河道清淤工程的目标中都含有减少河道内源污染,为河道水质改善提供保障的工程目的。

历史上,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多是基于人工体力劳作的方式来完成,而大型清淤装备、清淤船只也基本上是为了港口、航道或大江大河的大规模疏浚工程而建造,无法进入中小河道进行施工,因此中小河流清淤工程一般没有非常合适的清淤装备进行施工。

与农村河道清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淤泥的处理问题。

过去农村河道广泛存在“挖河泥”的冬季作业,并有将挖出来的河泥进行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的习惯,这种习惯很自然地解决了淤泥的去向问题。

而现在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些农村河道遭受了工业污水排放的污染,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得一些小型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被弃置于河道之中。

由于这些原因,一些河泥成为“污泥”,其性质不再适宜直接还田或经过沤肥后作为肥料使用。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使得原先用河泥沤制的肥料逐渐丧失了需求。

过去我国在航道、港口和大规模的内河疏浚工程较多,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机械设备。

“十五”期间,围绕河湖治理时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环保清淤”工程,即,指将河湖底泥中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清淤方式移出湖泊、河流的工程。

环保清淤与工程清淤的差异在于清淤的底泥厚度很薄,比如太湖环保清淤工程其底泥为20〜40cm的居多,因此,对清淤设备本身的定位、操作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

太湖、滇池等富营养化湖泊都开展了围绕去除底泥中富含的氮、磷营养而实施大规模的环保清淤工程。

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

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

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理的合理措施
贺宝根;周乃晟;顾群
【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根据底泥耗氧物质的释放和河槽稳定性的分析,认为河槽断面上不同位
置的底泥污染特性不同,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开挖、覆盖和曝气充氧三管齐下,可以较低的代价使底泥对水质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并长期维持.此外,为了满足苏州河变清的整治规划要求,下水排放和支流排放对河水污染的影响也应降到最低.
【总页数】8页(P54-61)
【作者】贺宝根;周乃晟;顾群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评价 [J], 方宇翘;漆德瑶
2.苏州河污染底泥处置对策 [J], 黄继昌
3.河湖污染淤泥的现状及处理
——浅析《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之要点 [J], 左晓君
4.河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 [J], 王胜凡;庄毅璇;王磊;林明;李彬辉;骆灵喜
5.原位钝化处理对污染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J], 沈世龙;刘畅快;洪思远;高榆森;魏亚云;陈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河道淤泥的疏浚与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城市河道淤泥的疏浚与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城市河道淤泥的疏浚与处理技术应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河道淤泥问题也日益凸显。

河道淤泥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容易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城市水利设施建筑的稳定和正常运行等。

因此,河道淤泥的疏浚与处理技术的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一、疏浚与处理技术1.机械疏浚技术机械疏浚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河道淤泥疏浚方法。

它主要通过使用专业设备和机具人工清除河道底部的淤泥和杂物,使得河道底部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这个过程中,机械清除河道淤泥时也会导致淤泥粒子的破碎,使得淤泥的渗透性和活性增加。

但是,机械清除淤泥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对于一些纤细的生物有一定的损伤,且会暴露更多的表层沉积物,增加污染负荷。

生物疏浚技术是一种河道淤泥疏浚和处理的环保技术,其主要依靠微生物和植物的代谢过程来实现淤泥的分解和去除。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对河道淤泥的处理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尤其是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短期内,生物疏浚技术处理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它也有一些优点,例如:对水体生态影响小,没有对河岸和河床造成破坏。

化学疏浚技术是一种将化学药剂引入水体中,并通过与河道淤泥中矿物质的反应,实现对河道底泥的清除和分解的技术。

这种疏浚方法可以快速分解底泥,使淤泥变成可行的肥料,同时它还能快速降解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防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与其他疏浚方法相比,化学疏浚技术有一些优势,例如:处理时间和效率高、成本低,对水体环境及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较小,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化学药剂物质的残留问题,污染物的分解可能产生对环境不利的副产品。

二、技术的应用分析在实际城市河道的清淤和治理中,各种疏浚技术都有其特点和优劣之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在一些对水生动物造成较大影响且需要快速疏浚的情况下,机械疏浚技术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同时需要考虑到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苏四期底泥疏浚与处置专题研究

苏四期底泥疏浚与处置专题研究

苏四期底泥疏浚与处置专题研究
汤秀翔
【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
【年(卷),期】2024()2
【摘要】上海市在底泥处置中首次采用生态土管袋工艺,在新工艺于工程中实际运用之前,通过专题研究并在中试工作中进行先期实验,验证其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来降低决策风险。

结合苏州河底泥特性,对脱水助剂各化学成分配比进行试验后
改进。

生态土管袋工艺处置苏州河底泥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达成底泥中重金属的
固定和稳定,减轻土壤浸出毒性。

【总页数】7页(P114-119)
【作者】汤秀翔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82.8
【相关文献】
1.水位变动较大河道环保疏浚与底泥处置方案
2.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赵乐军:黑臭水体中疏浚底泥的处理处置
3.生态环保土工管袋处置河道疏浚底泥的施工技
术4.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技术——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及处置5.土工管袋脱水干
化法在河道底泥疏浚与处置工程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上施工应急预案

水上施工应急预案
二、沿途海事处联系方式汇总表
受理单位
地 址
邮 编
总 机
政务中心电话
上海吴淞
海事处
上海市
淞浦路181号Biblioteka 200940021-
上海兰州路
海事处
上海市
兰州路1号
200082
021-
上海董家渡
海事处
上海市
外马路725号
200010
021-
上海吴泾
海事处
上海市
澄江路9号
200241
021-
3、医院救护中心:120;
③、伤者丧失意识时要当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伤者。呼吸停止,心搏存在着,当场平卧或解松衣扣,畅通气道,当即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当即作胸外心脏按压。发觉其心跳呼吸均停止的病人,病情都超级严峻,这时应一面进行抢救,一面紧急联系,当即送病人去浦南医院进一步医治,在转送病人去医院途中,应避免颠簸造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五、航行途中或施工期间,船上作业人员严禁酗酒、酒后操作和施工。
六、航行途中一旦碰到浓雾,按照船上助航设备适当减速鸣雾号,谨慎驾驶,要时选择安全地带停舶待航,并与指挥部及时取得联系。
7、水上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好救生衣施工。
七、应急预案的实施
本次底泥疏浚施工主如果底泥开挖、底泥运输及底泥处置施工,可能出现的险情主如果:溺水、触电、船舶碰撞等,针对本次施工的险情,为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拟定以下办法,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5)、避免临时用电和爆炸事故办法
①、所有施工船舶均应依照海事部门要求进行船舶安检,配置足足数量的、有效的灭火设备,油料等易燃易爆物品应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寄存。
②、我局将按期和不按期的对所有船舶的施工和生活临时用电、安全防火、油库设置及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隐患、及时整改,将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

浅谈城市河道疏浚淤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

浅谈城市河道疏浚淤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

浅谈城市河道疏浚淤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正以每年百分之六的速度迅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尤其是城市中的河流,部分区域承载周边地区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一方面造成河道过水断面减小,形成排洪隐患,另一方面淤泥长期在河底堆积凝结,形成密闭板状结构,隔断水体与河道生态循环。

本文就河道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合理化利用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旨在帮助开展废弃淤泥合理化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利用;淤泥;城市河道;疏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的大量普及,其中港口,航道,以及河口都会因为疏浚工程产生大量的淤泥,使得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影响整个河流水环境。

尤其是在流经城市中的河道最容易发生淤泥堵塞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淤泥,则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

仅仅依靠人工处理耗时耗力,且往往治标不治本,清理完成后,过一段时间又会二次复发。

因此,围绕河道淤泥的疏浚及合理化利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疏浚淤泥的工程特性淤泥是分子引力以及静力共同作用下的细小的颗粒物质,淤泥的形成是由于流体流经低洼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而行成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压缩性大、强度较小、渗透性差。

在具体的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淤泥对于整体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吸附水的粘性比较大,能动性比较小,若要淤泥迅速脱离水分,必须在高温环境下才能蒸发水分。

除此以外,淤泥往往还存在有机物以及重度金属,这些有害有毒物质往往吸附在淤泥表面,若要进行清理及分离非常困难,因此在实际处理淤泥的过程中要及时考虑二次污染的问题。

对于一般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淤泥,比较常见的传统处理方式是进行抛弃,但是容易产生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是这样不管不顾地抛弃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和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害有毒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于淤泥的处理,应尽量选择对人和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绿色环保方式进行处理。

另外,河道中的淤泥若不能及时清理,对于后期的防汛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须多方面考虑该问题。

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施工主要保证和控制措施

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施工主要保证和控制措施

上海市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施工主要保证和控制措施摘要:苏州河底泥疏浚整治工程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民生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方面的效益,在确保防汛墙等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底泥的挖掘、运输和处置,并满足防汛、调水、亲水和通航等对河道断面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施工主要保证和控制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措施的落实,保证了苏州河底泥疏浚施工质量和安全,实现苏州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达到了环保疏浚和综合整治的目标。

关键词:苏州河底泥疏浚保证和控制措施成效引言: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历史上曾经是河面广阔,河水清彻,碧波荡漾的景象,随着近代工业经济全面进入、城市人口迅速膨胀,20世纪初的苏州河逐渐变成了一条纳污藏垢之所,水质迅速变质,导致全面污染,黑臭恶化,水中动植物绝迹。

经专家研究分析把百年沉积的污泥进行清理,是改善苏州河水质的一个有力措施。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苏州河综合整治效果,全面提高苏州河水体质量,逐步恢复其生态环境功能,实现治污的长期目标,从根本上改善苏州河水系的水质和保持河道水流的顺畅,打造苏州河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因而启动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

1 工程概况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位于上海市苏州河中心城区段,工程西起真北路桥,东至苏州河河口水闸,设计疏浚总长度为16.56km。

底泥疏浚工程工艺包括底泥疏浚、底泥运输、底泥处置。

底泥疏浚采用非断流施工,本工程主要疏浚施工设备是1.0m3液压反铲挖泥船、1.0m3液压抓斗挖泥船,设计疏浚总方量为129.83万m3;疏浚采用折坡复式断面,由墙前泥面高程、开挖边坡和河底高程三要素组成。

两岸墙前泥面高程为1.0m~-1.0m,河底疏浚高程为-2m~-4.0m,河床设计边坡1:4~1:9。

疏浚控制断面之间的一般疏浚断面的设计疏浚断面线原则上以疏浚控制断面为准进行过渡变化。

在控制断面中有管线保护和桥梁保护和地铁保护不疏浚的断面维持现状泥面高程不变。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其处理方法分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其处理方法分析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技术及其处理方法分析摘要: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其主要是对河道中的砂石和淤泥进行有效清理,确保河道基本的抗洪、排涝能力,并保证河道航运的正常运转。

河道的清淤疏浚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水利建设工程,可能会对原有河道产生极大的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道水质。

因此,要综合运用各种清淤疏浚的相关技术,把握技术应用的要点,从而实现最佳的清淤疏浚效果。

关键词:城市河道;清淤疏浚施工技术;应用引言尽管河道环保疏浚工程对于提升河道清洁度和环保性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河道环保疏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应按照标准化要求为河道环保疏浚工程规划合理施工技术,要求有关部门在各项技术手段支持下开展河道环保疏浚工程施工,从而避免河道环保疏浚工程施工出现问题。

同时还应保证河道环保疏浚工程施工合理性,保证各项要求与施工技术之间关联效果,继而推进河道环保疏浚工程施工良性开展。

1对城市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的重要意义城市的河道可以对城市的变化、发展和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许多不合理的建设和发展也对城市河流产生了负面影响。

河流中的各种泥沙、杂物和垃圾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正常运行,不仅破坏了城市的原貌,也严重威胁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通过河道疏浚工程恢复河流的原有功能和外观尤为重要。

河道泥沙长期堆积会不断抬高河床,大大削弱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此外,如果河流流经的区域有松散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河流下游大量泥沙堆积,不仅会阻塞整条河流,还会导致洪水,堤防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从而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河道进行彻底的清淤清淤,不仅可以及时清除河道中的杂物和泥沙,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河道大坝的防洪、排涝和通航能力,稳定河势,降低防波堤的概率,从而巩固大坝,恢复景观,确保安全。

2河道环保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技术2.1排干清淤技术通过对河流环保清淤工程中排水清淤技术的研究分析,发现排水清淤技术可分为干式清淤和水力冲淤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水上交通组织运输摘要:通过精心策划、组织管理,运用科学的手段,使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水上运输得以顺利进行,为以后在复杂情况下的水上交通运输工程积累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AIS系统VHF甚高频侯泊区调度点航行模拟压仓
1 工程概况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历经百年沧桑,百年历练,饱含着历史的沉积,治理好苏州河是上海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也是上海市民的梦想。

苏州河底泥疏浚以清除近代沉积的污染底泥为主要目标,改善苏州河水质。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由底泥疏浚、底泥运输、底泥处置三部分组成。

底泥运输部分:本工程采用泥驳运输,运输线路为:苏州河开挖点→河口闸→黄浦江→大治河西闸→大治河→清运河→卸点码头。

其中苏州河段16.4km,黄浦江段35km,大治河段40km,清运河段5km。

底泥运至清运河码头进行卸船,本次疏浚涉及到运输船只140余
艘,单程运输路线96km。

2 底泥运输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分析
(1)施工战线长,管理协调跨度大
苏州河疏浚段长16km,底泥水上运输线路平均长度为80km,卸船码头至底泥处置场约5km,全线运输线路全长约96km,且运输航道途经两座水闸及三十余座桥梁,管理跨度大。

(2)工期紧、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与航道、水闸通过能力、码头接卸能力,构成组织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

本工程疏浚总方量为129.82万方,计划工期为5个半月,底泥处置场土方为22.55万方,并且受市区位置、航道通航、过闸能力、沿线建筑、构筑物限界影响,制约因素很多,直接抑制了大型船舶的使用和施工速度的提高。

做好疏浚开挖、航道、水闸通航能力及卸船,底泥处置能力的平衡与协调是一项动态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3 总体运输部署及规划
3.1 组织管理网络及调度点的设置
本工程在工程起点真北路桥及工程运输终点(卸点码头)均设有施工项目部。

真北路桥项目部设置为总调度点,此调度点主要负责整个船只运输的监控,协调施工开挖与运输配套,保证通过船只在整个运输线路上时间及空间上的数量均衡,避免在某一时间段通过闸和清运河内发生过于集中或过于清闲的情况,此点配置AIS电脑终端(可实时监控所有运输船只动向)、大型显示屏及甚高频呼叫系统。

在卸点码头项目部设置分调度点1,主要负责卸点码头、五尺沟临时停泊点及清运河内船只通行的调度此点配置AIS电脑终端(可实时监控所有运输船只动向)及甚高频呼叫系统。

在大治河西闸设置调度点2,主要负责调度船只进出大治河西闸,此点配置AIS电脑终端(可实时监控所有运输船只动向)、大型显示屏及甚高频呼叫系统。

在苏州河口闸设置调度点3,主要负责调度空船进苏州河口闸,及重船出河口水闸,此点配置AIS电脑终端(可实时监控所有运输船只动向)及甚高频呼叫系统。

另外在苏州河内配备巡逻艇一只,大治河及清运河各配置巡逻艇一只,船上通过无线网络配备AIS电脑终端及高频呼叫。

每艘运输船只及挖泥船只配备AIS系统及甚高频呼叫系统(如图1)。

3.2 侯泊区的设置
(1)由于苏州河口闸为随潮位影响而开启关闭,所以在闸门关闭的情况下,等待出闸的重船需在河口闸附近进行临时停靠,根据潮位信息,在不调水的情况下河口闸每天连续最大关闭时间为6小时,按2小时装满一艘船计算,12条挖泥船在6小时内共可装36艘泥驳,即在浙江路桥上下游设置18个停船泊位,可停36艘船只。

另外在河口闸外侧设置空船进闸侯泊区,此处考虑24只侯泊泊位,设置在中华北栈码头。

(2)大治河西闸(黄浦江侧),根据实际调查,此处可能最大等待进闸时间为4小时,此处考虑设置24个泊位的临时侯泊区,设置在中粮码头,距离大治河西闸约1km。

大治河西闸闸内侯泊区,共设置16个泊位。

(3)大治河进清运河处在五尺沟设置30个泊位。

(4)由于清运河为单向通航的航道,并有环卫船只的进出,所以在清运河内设置临时交汇区,其中在距离1号桥1km的2号桥(拆除)附近设置6个泊位的会船区,再往北1km设置6个泊位的会船区,3号桥以北设置9个泊位的临时靠泊区。

(5)空船在苏州河内等待装船时,可停一艘与挖泥船后侧,每艘泥驳自带钢管进行临时停靠(如图2)。

4 船舶运输方案
4.1 运输船舶的选择及数量配置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运输船只选择300t自航泥驳,在正式疏浚前10天内完成所有船只的改造及海事部门的核验工作,改造包括船舱的加厚钢板,安装AIS系统及配备VHF甚高频,船舶顶棚的降低。

根据施工强度要求,每天需完成8000m3,而一个航程来回需2天,共需配置泥驳140余艘。

4.2 船只的航行模拟
整个运输路线,只有苏州河口闸的开启及关闭受潮汐的影响,水位在1.7m~3.5m之间通航(如图3)。

对泥驳水上运输组织进行模拟分析,共12条挖泥船,每2小时挖一船,每天挖6船,为方便表式,所有船只分6个批次。

4.3 苏州河航段
工程所在区域河道宽45~72m,且弯道多;沿线有28座跨河桥梁,且大部分桥梁底净空较低,部分桥梁底部呈拱形,通航宽度较窄。

全线底高程最低桥梁为浙江路桥:桥底高程5.3m,能通航宽度为5m,空船过此桥在不压仓的情况下水面高程需在:5.3~2.5(空船水面至顶棚高度)-0.2(安全距离)=2.5m以下。

空船通过此桥时主要听从调度,如需压水在中华北栈码头或乍浦路桥下游海事码头进行水压仓,待驶入挖泥区域后进行排水。

泥驳通过AIS系统监视自身周围上下游船只位置,做到及时避让。

4.4 通过苏州河闸
苏州河口闸为随潮位影响而开启关闭的闸门,在不调水的情况下,闸门上限通行水位为 3.5m,下限通行水位为1.7m,正常情况每天可通行的时间为12小时。

泥驳在通行此闸前,通过VHF甚高频先与调度点3联系,在未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停泊于闸内外临时停泊点,在得到允许后方可编队依次通过水闸,另外调度点通过AIS系统及时监控泥驳,防止不听指挥船只过闸。

4.5 黄浦江航段
黄浦江航道江面宽400~600m,走向曲折多弯,水流急,沿岸码头密集,航道船只多。

苏州河内重船通过河口闸后,船只尽量远离江岸行驶(100m以上),以免发生搁浅。

空船回苏州河时,在未得到过闸指令时应停泊于中华北栈码头,
在得到指令后方可行驶,其中空船进河口闸前应在虹口港下游
300~1000m的区域内调头逆水进入苏州河口闸(便于对船只的控制),穿越黄浦江时直线穿越。

船只在通过陆家嘴时尽量靠近航道中心行驶,以防搁浅。

重船严禁超载,运输船舶船舷至水面高度不得小于40cm;横穿黄浦江时尽量避开高峰期(19:00~21:00)
4.6 大治河西闸
大治河西闸的现状,24小时通航,现过闸船舶总吨位已远远超过设计最大通航能力,船闸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针对此情况,在此点设立调度点2,工程早期与西闸管理人员沟通,建立联合调度小组,必要时安排运泥船只集中专闸过闸。

重船运泥船只在到达大治河西闸前,在通过闵浦大桥后通过VHF 甚高频向调度点2报港,在未得到过闸指令前,应先停泊于中粮码头(距离大治河西闸1km),在得到大治河西闸调度点的指令后方可驶入并通过大治河西闸,所有的运泥船只需听从闸内排挡人员的安排。

空船在由东向西过闸时,在未得到指令前先行停泊于已建的东侧8个临时停泊点(双排停当),在得到大治河西闸调度点的指令后方可驶入并通过大治河西闸,所有的运泥船只需听从闸内排挡人员的安排。

4.7 大治河航段
大治河航段为双向通航航道,在航行中注意跨河桥的桥墩。

4.8 清运河航段
清运河航段长5.3km,面宽40m,底宽20m,为300t级单向通航航道,且原为环卫专用航道,每天进出清运河的环卫船只60余艘,航段终点为本工程的卸点码头(7泊位)。

本航道总体原则为:出港船避让进港船只,进港船只环卫船优先;运泥重船航行至3号桥北侧的临时停泊区时进行临时停靠,共有9个泊位可停靠,待卸点码头空船卸点泊位呼叫船只进入,重船可在西侧南面码头处交汇通过,此时可呼叫五尺沟的停泊重船进入清运河至3号桥北侧临时停泊点。

与当地海事、环境实业组成联合调度,在运泥船只与环卫船只发生冲突时,由海事部门做决定,并执行海事调度命令。

5 几点经验心得
本工程沿线航道复杂,制约因素较多,通过前期的精心策划,运行一个多月来,在运输方面基本达到了预先的设想要求。

(1)大规模组织水运运输,通过建立AIS系统及甚高频呼叫系统,及时监控船只的动向,在动态中管理控制运泥船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抓住运输过程中关键节点及瓶颈,建立组织管理网络及调度点,管理到位,保证了船只在运输过程中有条不紊。

(3)事先分析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充分认识到航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精心策划,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方案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