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本知识介绍
税法知识必背知识点总结
税法知识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税法概述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征税和管理税收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税法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的税法,区域性税法、部门性税法,税法解释的公告和文件等。
二、税收种类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纳税人直接交纳给国家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不是由纳税人直接交纳,而是由纳税人为了避免因纳税而产生的税负增加,将税负转嫁给其他人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是由中央政府征收并保留税收收入,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是由各省、市、县级政府征收并保留的税收收入,如耕地占用税、房产税等。
三、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程序等组成的一种组织体系。
1. 税务机构税务机构是执行税收管理职能的税务部门。
2. 征收管理架构税收管理架构是税务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它包括税收征管部门、税务管理部门、税收执法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等。
3. 税收管理手段税收管理手段是指税收管理机构为实现税收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手段,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税收执法、税收信息管理等。
四、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1. 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的义务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真实、完整的纳税申报材料,接受税务机构的检查、调查和执法监督,配合税务机构履行税收管理职能等。
2. 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享有减免税款的权利,有权自主选择纳税申报、纳税解释和投诉申诉的渠道,享有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等。
五、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税法的制定和适用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法定程序的原则、公平合理的原则、积极稳妥的原则、依法垄断和合法性的原则等。
六、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种生产、经营、劳务、财产性收入按照国家规定征收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
税法作为税收的法律依据,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税法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税法的定义、分类、税收主体、税收对象以及纳税义务等基础知识。
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指国家为了实现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税收管理的规范性而制定的法律规章。
税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税法的分类根据税种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1.直接税法直接税法是指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这些税种对个人和企业直接征收,征税的主体和对象较为明确。
2.间接税法间接税法是指税务部门通过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收主要通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三、税收主体和税收对象1.税收主体税收主体是指具有税收征收权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特定的行政机关。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税收的制定和征收,地方政府负责地方税收的制定和征收。
2.税收对象税收对象是指需要缴纳税款的主体,主要包括个人和企业。
个人作为纳税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企业作为纳税人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
四、纳税义务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下需要履行的税收义务。
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时足额缴纳税款,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
同时,纳税人还有义务依法保管好税务登记证件和纳税资料,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五、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程序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税款的征收和管理的过程。
根据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按照法定职权进行税务登记、核定应纳税款、发出税务通知书、实施税款征收等程序。
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履行纳税义务。
六、税收违法行为与处罚税收违法行为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以逃避缴税或者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追缴罚款、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等。
税法重点知识点归纳
税法重点知识点归纳一、税法概述税法,简单来说,就是关于税收的法律规定。
它规范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意味着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会面临法律制裁;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固定性则表现为税收的征收对象、税率等都是预先规定好的,相对稳定。
税法的构成要素众多,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
其中,纳税义务人就是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则是对什么征税,比如货物、劳务、所得等;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常见的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二、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税种。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广泛,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进口货物等。
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则是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在计算销售额时,需要注意价外费用的处理。
价外费用通常包括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等,但不包括符合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等。
增值税的税率分为 13%、9%、6%三档,还有零税率。
适用 13%税率的有销售或进口货物(除适用 9%税率的以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适用 9%税率的有农产品、图书、报纸、杂志、自来水、暖气等;适用 6%税率的主要是提供增值电信服务、金融服务等。
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通常为 3%,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 5%。
三、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烟、酒、高档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小汽车、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电池、涂料等。
税法常考知识点总结
税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纳税主体及税法的基本原则
1. 纳税主体范围及纳税义务
2. 税法的基本原则
3. 纳税主体的义务和权利
二、税法的法律关系
1. 税法的法律适用
2. 纳税主体的履行义务
3. 税收征管的程序和权限
三、税收的种类及征收方式
1. 增值税和消费税
2. 企业所得税
3. 个人所得税
4. 资源税和房产税
5. 关税及进出口税收
6. 征收方式及税收征管
四、税务行政管理
1. 纳税申报和纳税登记
2. 税收征管的监督和检查
3. 税收征管的处罚
4. 税费减免和缓交
五、税务证明及税收征收手续
1. 纳税证明和税务登记证明
2. 税收征收手续
3. 凭税证申报和缴纳税款
六、税收的征收和调节
1. 税款的征收
2. 税收的调节和分配
3. 税费的征收和管理
七、税务关系和争议解决
1. 纳税人关系
2. 纳税争议的解决
3. 税务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
八、税收征收的其他问题
1. 税收的监控和预警
2. 税收政策和法规
3. 税收征收的信息系统
以上是税法的常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税法基础知识
第一章税法概述第一节税收概述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向纳税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二节税法一、税法的分类1、按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我国目前没有税收基本法2、按职能作用分: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3、按征税对象分: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税法、资源税法二、税法的制定(税法的渊源)1、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2、人大或人大常委授权国务院制定暂行规定或条例3、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规章6、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三、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目(四)税率1、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关税、契税等。
2、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
3、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4、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纳税地点(八)加成征税、减免税(九)罚则(违法处理)第三节税收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一、主体1、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个人、在华没有机构场所但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二、客体,即征税对象,是区别税与税的标志.三、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
税务机关的权利:征税、检查、处罚.税务机关的义务:宣传咨询、及时缴纳国库、受理纳税人申诉纳税人的权利:申请退还权、延期纳税权、申请减免税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诉讼权纳税人的义务: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法。
注意:①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发生争执,必须先交税。
第四节本章近年注会考试试题(选)(近年来本章分值:1-2分)一、单选1、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税法基本知识
税法基本知识税法是指国家对纳税人采用税收手段进行财政收入征管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在现代国家中,税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体系,它规定了纳税人应当缴纳的各种税种、税款计算方法以及税务稽查等内容。
遵守税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护国家税收秩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税法的基本知识,包括税法的分类、税务主体和税务程序。
一、税法的分类根据税法的内容和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
一般税法是指适用于多个税种的普遍适用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这类法律规范了税收征收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专门税法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税种制定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这类法律主要规定了该税种的适用范围、计税方法、减免政策等细则。
二、税务主体根据税法的规定,税务主体包括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
国家税务机关是指国家授权依法进行税务管理的机构,其职责是制定税收政策、征收税款、执行税务稽查等。
国家税务机关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
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等。
纳税人有义务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并配合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和纳税申报工作。
三、税务程序税务程序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需要符合的一系列法律程序和要求。
首先,纳税人应当按时缴纳税款,并填写、提交纳税申报表,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
纳税申报表中包括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应缴税款金额等内容。
其次,纳税人还需要进行税务稽查,即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务行为进行审核和核实。
税务稽查可以采取现场检查、抽查、核对账簿等形式,旨在确保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最后,纳税人还可以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和减免税款的权益。
根据税法的规定,一些企业或个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享受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以减轻纳税负担。
四、税法的重要性税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税法税法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是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法律依据。
税法具有强制性,属于公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二、税法的分类税法按照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1. 直接税法直接税法是指对直接税征税对象(一般是个人或企业)所制定的税法。
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是相同的,纳税人直接承担税收责任。
常见的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 间接税法间接税法是指对间接税征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所制定的税法。
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不同,税款由企业收取并代为上缴。
常见的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合理、有效。
1. 合法性原则税法必须依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和其他上位法规定。
2. 平等原则税法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的税务主体,不得存在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3. 稳定性原则税法一旦制定,应当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不得频繁修改,以提供税务主体合理稳定的预期。
4. 公平原则税法应当尽量体现公平,不得存在过度偏袒或压迫某一特定群体的情况。
五、税法的重要性税法作为国家的财政基础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税法规定了纳税义务和缴税责任,确保了各类税种的征收与追缴,维护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
2. 调整收入分配税法通过税收的适度调节,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缩小富贵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税法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或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4. 规范税务行为税法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税务行为规范,避免了滥用权力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六、税法的适用和解释税法的适用和解释是税收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依靠税务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具体操作。
税法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范纳税关系并征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财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调节税收的规范体系,来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并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
税法具有强制性,纳税人需要根据税法的要求进行纳税,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税法的种类根据法律性质的不同,税法可分为宪法规定的税法和法律规定的税法。
宪法规定的税法是指由国家宪法规定的税收制度和征税大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税收制度有着根本性的规定。
法律规定的税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体涉及税收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
三、税收的分类根据税收的性质和用途,税收可分为一般税和专项税。
一般税是指国家依法向全体纳税人征收的用途不特定的税费,如所得税、增值税等。
专项税是指国家为特定目的而征收的税费,如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四、税收的征收主体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征收主体,一般来说,税收的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种税务机构。
中央政府是税收的最高主体,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规范。
地方政府是税收的地方主体,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管理和征收。
税务机构是负责具体征税工作的行政机构,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地方税务局等。
五、税收的纳税人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和义务,一般来说,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纳税人的资格,根据其经济状况和税收属性,纳税人可以分为全额纳税人、减免纳税人和免税纳税人。
全额纳税人是指按国家税法规定纳税的纳税人,减免纳税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纳税人,免税纳税人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不需要缴纳税费的纳税人。
六、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公平原则和便利纳税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税法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才能征收,税收不得超越法定权限。
普遍性原则是指一切纳税人在同样的情况下都应当受到同样的征税方式。
公平原则是指在征税过程中要体现平等的原则,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相同的征税标准。
税法的基本知识
税法的基本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税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个人的收入纳税,还是企业的经营交税,都受到税法的规范和约束。
那么,什么是税法?税法又包含哪些基本的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税法的世界,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税法的定义。
税法,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规定了纳税人应该缴纳哪些税、怎么交税、交多少税等重要问题,是国家征税的依据,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准则。
税法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强制性意味着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固定性则表示税法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税收的征收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随意变更。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税法的分类。
从税种的角度,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等。
流转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这类税收通常是在商品或服务的流转过程中征收;所得税则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代表,是对纳税人的所得进行征税;财产税有房产税、车船税等,针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课征;行为税如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是对特定的行为征税;资源税则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征税,比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在了解了税法的分类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家的各项公共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如教育、医疗、国防、基础设施建设等。
同时,税收还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通过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此外,税收还能够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那么,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清楚自己应该缴纳哪些税。
其次,要按时申报纳税,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相应的税款。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
税法知识大全详解税法是指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规定税务活动和税收制度的法律依据。
税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税收管理部门的权益,确保国家税收的公平、合理和高效。
一、税法的种类税法可以分为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四类。
宪法性税法是根据国家宪法规定制定的税法,主要包括宪法、宪法解释和宪法性税法;基本税法是规定税制的基本法律,主要包括税法、税收征收法、税收法律解释等;一般税法是对各种税种进行规范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等;专门税法是对特定领域进行规范的法律,如资源税法、消费税法等。
二、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税收制度。
税法规定了税收的范畴、税种和税率等重要内容,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确定纳税义务。
税法规定了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税务义务,包括申报、缴纳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保护纳税人权益。
税法对纳税人进行了权益保护,规定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受益。
4.管理税收活动。
税法规定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式,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操作指北,保证了税收活动的效率和公正性。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达到公平、合理和高效的税收体系。
1.法定原则。
税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须依法进行,且纳税义务的产生和税务处理必须有法可依。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收入和能力进行征收,确保税收的公平性。
3.税收合理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额的确定要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税制的合理性。
4.税收经济原则。
税法要求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税率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5.税收便民原则。
税法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为纳税人提供便利的服务,简化纳税程序和缴税手续。
6.税收自律原则。
税法要求纳税人遵守税法,并按时足额地自觉缴纳税款。
四、税法的内容税法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税收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纳税人的认定与申报。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税法是指国家对公民和法人征收税收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税收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向纳税人收取的国家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国家的各项开支。
税法是调节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是税收制度的基础。
税法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税种分类。
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法将税种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根据其所得、财产等直接缴纳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生产者或销售者根据货物和劳务的交易、流量等承担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二、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法应当纳税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纳税人根据其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按照法定的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履行纳税义务。
三、税收征收。
税收征收主要包括税收的征收对象、征收方式、征收依据和征收程序。
税收征收的对象即纳税人,纳税人根据其应纳税款的规定,按照征收方式进行缴纳。
税收征收依据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的应纳税款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税收征收程序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需遵循的程序和责任。
四、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和个人发展,采取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免税、特殊税率等。
这些优惠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税法违法行为与处罚。
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如有违法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处罚。
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如逃税、偷税、偷漏税等行为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
总之,掌握税法基础知识对于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来说都非常重要。
纳税人需要了解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优惠政策,以便正确、合理地履行纳税义务;税务部门需要熟悉税法规定的征收方式和程序,以便依法履行征收职责。
只有通过合法合规的纳税行为,才能实现税收的公正、透明和有效征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税法知识点期末重点总结
税法知识点期末重点总结一、税法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对国家税收制度规定的法律体系,是调整纳税人与国家、地方政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 税法的分类(1)行政税法:主要是指由政府依法行使税收征管职能的法律规定,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机关处罚法等。
(2)财政税法:主要是规范国家和地方政府派生税收权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地方税法等。
二、税法的基本原则1. 法定征税原则税法依法规定税收的项目、税率、税额、纳税义务人、纳税期限等事项。
2.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是指税法在规定税法律关系的时候,要求税种不分、税率一致、税收保证金一致、计税基础一致,即税收的取得原则是平等、公平的。
3. 税收合法性原则纳税人只需缴纳依法规定的税款,不得征收超出法定权力范围的税款。
4. 税收稳定性原则意思是说, 税收的征收不是盲目的, 只有在原则上是有针对性的,税收的规定原则是需要公平的, 不得随意的滥用税收权,税收的稳定性原则也是在税收法的规定的或者是原则的方面, 用以保证税收的透明度, 减少欺骗行为的发生, 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意愿。
三、税法的主要内容1. 税收的分类(1)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依税法规定直接由纳税人缴纳。
(2)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其纳税义务人为消费者,但实际由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代为缴纳。
2. 税务登记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纳税义务人按照税法的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资格的过程。
3. 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税法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和管理的一种行政行为。
4. 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相关税法规定,向纳税人强制性收取税款的行为。
5. 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通过税收登记、核算、计算、稽查、纳税申报、税收征收等方式,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四、税法知识要点1. 税收征管的基本程序税收征管的基本程序包括:税务登记、计税核定、征收管理、税收征缴等。
00233税法知识点
00233税法知识点一、税法概述。
1. 税法的概念。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
2. 税法的功能。
- 财政收入功能: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这是税法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对各种税收的征收,国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 经济调节功能:- 调节宏观经济总量。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通过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调节产业结构。
对不同产业实行差别税收政策,如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其发展;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征收较高的税收,限制其发展。
- 监督管理功能:通过税收征管过程,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3. 税法的原则。
- 税收法定原则。
- 含义: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 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
- 税收公平原则。
- 含义:纳税人的税负应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能力相同的人税负相同,能力不同的人税负不同。
- 衡量标准:受益原则(根据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受益的多少来确定税负)和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如收入、财产等确定税负)。
- 税收效率原则。
- 经济效率原则:要求税收应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
例如,避免对生产、消费等经济行为产生过度干扰的税收政策。
- 行政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效率,即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这包括简化税制、优化征管流程等措施。
4. 税法的分类。
税法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
税法知识点笔记归纳总结一、税法基础知识1.1 税法概论税法是规范国家税收制度的一门法律学科,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法律基础。
税法的目的是把国家的税收规章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国家能够合理地征收税收,同时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1.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直接税法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间接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等。
1.3 税法的功能税法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范纳税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税收的合理征收以及保障国家利益。
1.4 税法的制定程序税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税法的起草、审议、通过、公布和实施等环节。
二、税法基本原则2.1 税法平等原则税法平等原则是指税法应当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不得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
2.2 税法公平原则税法公平原则是指税法应当按照纳税人的财产状况、经济能力等因素来确定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水平。
2.3 税法合法原则税法合法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4 税法便民原则税法便民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便利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简化税收征收程序,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5 税法限制权原则税法限制权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符合国家的征税权限,不得超越国家的征税权限。
2.6 税法稳定原则税法稳定原则是指税法的征收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税收政策。
三、税法基本内容3.1 税收主体税收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纳税人两个方面。
政府是税收的征收主体,纳税人是税收的缴纳主体。
3.2 税收对象税收对象是指需要缴纳税款的具体对象,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3.3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征收方式、税率、税种等具体规定。
3.4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税收制度的总体规划和调控,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激励政策等。
3.5 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政府根据税收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的征收行为。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征1.税法的概念(1)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税法的特征(1)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2)税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内容、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
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税法的本质税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既要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也要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纳税人的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2.扣缴义务人(1)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支付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对象、税目、税基1.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2.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税法基本知识
件
二、税收的发展
(一)奴隶制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初级阶段 税收主要体现于被征服部落上的“贡”,虽具有强制性和 无偿性,但固定性特征并不完备。
(二)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税收——成熟阶段 税收主要体现于土地税、人头税、盐税、酒税、茶税、矿 税等等。
(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现代税收 税收主要体现于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
4.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三)税率 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即税额除以征税对象 的数量。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 的比例。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比例。 我国现行的税率分为以下三种: 1.比例税率: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比关系。 (1)单一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 (2)差别比例税率:即一个税种规定不同比率的比例税 率。 (3)幅度比例税率:国家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 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在此幅度内自由确定一个比例税率。
第一章 税法基本知识 第二章 增值税 第三章 消费税 第四章 营业税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第六章 资源税和烟叶税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 第九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 第十章 关税和船舶吨税 第十一章 契税、印花税和房产税 第十二章 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 第十三章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 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船舶吨税和海关代征的增值
税。
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 船税、烟叶税。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填写纳税申报表
根据税种和纳税期限,在规 定时间内填写相应的纳税申 报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报送纳税申报表
将填好的纳税申报表报送到 相应的税务机关,可以选择
现场报送或网上申报。
税款缴纳方式
银行转账
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税款缴 纳至税务机关指定的账户。
电子税务局在线缴纳
登录电子税务局网站,选择在 线缴纳功能,完成税款缴纳操 作。
税务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法院进行审理。
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税务机关或当事人因违反税法规定而承担的行政 处罚或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
严重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当事人 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因违反税法规定给国家或他人造成损失的,当事 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 税法概述 • 常见税种介绍 • 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 • 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 • 税务争议解决与法律责任
01
税法概述
税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税法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活 动,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 展。
原则
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效率 和社会责任原则。
税法的体系与结构
体系
由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构成。
结构
由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组成,其中中央税包括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等,地方税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印花税等。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牧渔项目优惠
• • • •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 农林牧渔业项目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优惠
•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 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 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指《公共 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 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 水利等项目。(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
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 惠。)目录中的城市公共交通是指由国务院核准的城市地 铁、轻轨新建项目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优惠
•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 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 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 税。 • 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 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海水淡化等。项目的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 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 行。
捐赠扣除的范围
•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 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 业; •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 共和福利事业。
不得扣除项目
• 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税款 •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不包括 银行罚息) • 公益性捐赠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 • 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 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 利息 •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不得扣除的其他项目
农林牧渔项目优惠
• 免征企业所得税: • -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 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 -中药材的种植; •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 -牲畜、家禽的饲养; • -林产品的采集; • -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 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 -远洋捕捞。
新税法规定:
• 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 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 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 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 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 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 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 所得或者损失
技术转让所得优惠
•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 来源于中国所得(源泉扣缴)
• 减按10% • 免征企业所得税: • -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 • -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 得的利息所得;额举例
• 宣城某企业2008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境外 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已在境外纳税15万元。(基本 税率25%) • 抵免限额=(200+100)×25%×100÷(200+100)=75 ×100÷300=25万元 • 已在境外纳税15万元<25万元,所以2008年度可抵免税 额为15万元 • 如果已在境外纳税35万元>25万元,所以2008年度可抵 免税额为25万元,10万元结转下年抵补
费用加计扣除
•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开发费用 : • 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加计50%扣除 • 形成无形资产的:按150%摊销
费用加计扣除
• 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工资100%加计扣除。 • 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 障法》的有关规定。(视力、听力、语言、肢体、 智力、精神(工疗机构)) • 企业安置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 工资的加计扣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税前扣除的一般原则
• 纳税人经营活动中发生各项支出在真 实、合法和合理基本条件的基础上, 一般情况下还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 这些原则既是税前扣除确认时间的要 求,又是税前扣除必须符合的条件。
税前扣除的注意事项
• 1、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 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 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 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 2、除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另有规定外,企业实 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不得重复扣除。 • (例:印花税已经直接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已在税 前扣除,不能再重复统计进税金中扣除)
抵免限额
• 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 得税法和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 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 使用基本税率(25%) • =按税法计算的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 税所得额×基本税率(25%)
加速折旧
• -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 -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 缩短折旧年限: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本条例第六十条规 定折旧年限的60% • 加速折旧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讲)
•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原税收优惠存在的问题
• • • • 优惠政策存在过多过滥情况 内、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差异较大 优惠政策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区域性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过分倾向于东南沿 海地区 • 税收优惠形式过于单一
免税收入
• 国债利息收入。 •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 投资收益; •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 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 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税收上视同收入
•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 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 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应当 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国 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 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在建工程、管理 部门自用、非生产性机构自用在企业所得 税中不再视同销售
国税机关征收的各税种基本情况介绍
一、企业所得税 二、增值税 三、消费税 四、车辆购置税 五、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 • • •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 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内对外两套税制,内资企业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资企业适用《中华人民 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外资企业在税收优惠、 税前列支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之初这样 做是必要的,对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随着客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所得税制改革日益紧迫和必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渐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继续采取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必将影响统 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在这种形势下,《中华人民 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 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投资抵免
•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 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 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 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投资抵免
•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 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 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 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 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 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 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年数总和法(不讲)
•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100%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加速折旧举例(不讲)
• 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 预计净残值5万元。 • 直线法: • 每年折旧额=(100-5)÷10=9.5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2÷10×100%=20% • 第1年折旧额:100× 20%=20 • 第2年折旧额:(100-20)× 20%=16 • …… • 第9年、第10年:11.78÷2=5.89(在此处减去净残值5万 元)
加速折旧举例(不讲)
• 年数总和法:
• • • • • •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 第1年:10÷55×100%=18.18% 第2年: 9÷55×100%=16.36% 第3年: 8÷55×100%=14.55% ……
减计收入
• 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 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 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 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 前款所称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标 准。 •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由财政、 税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后发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