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乌托邦主义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乌托邦”就是“没有的地方”。
1、乌托邦和现实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极端对立的思潮。
乌托邦强调人
类社会存在理想和终极的社会形态,典型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家,这是第一个乌托邦。
另一方面,现实主义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的方法和现实分析,不承认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
两者在西洋思想史上作为两种精神气质存在着历史的变迁。
2、在乌托邦,所有民众都是平等的。
人们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参
加劳动、接受教育、选择结婚。
在这里宗教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选择自己信仰的宗教,但是在乌托邦,“无神论”是不被认可的,不能被接受。
在这样平等的社会里,也存在奴隶。
这些奴隶大多是国外的俘虏和在国内犯罪的市民。
这些奴隶们,被作为惩罚给予了又脏又累的严酷劳作。
3、乌托邦本身是一个美丽的社会形象,但缺乏科学性。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说明了乌托邦社会无法实现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限制。
乌托邦是一个不满足人类欲望的社会,满足个人欲望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以“人性”为主要矛盾,把“物质欲望和生产力”的矛盾作为次要矛盾。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思想发展历程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思想发展历程乌托邦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乌托邦简介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本义介绍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乌托邦》名词解释
《乌托邦》名词解释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它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总结范文]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总结范文]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是什么意思总结精选(1):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齐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其中文翻译也能够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人类对完美社会的憧憬。
托马斯·莫尔也有一部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发展历程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完美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完美、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感情也是完美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的《乌托邦》,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比较,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的《回顾》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直到十七世纪之前,乌托邦一般均被置于地理上遥远的国度。
十六与十七世纪欧洲航海探险的发现,使人们大为熟悉这个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设计销声匿迹。
自彼时起,乌托邦所处的空间或移到外太空、或海底、或者地壳底下的深处。
然而渐渐地乌托邦就由空间的转置变成时间的转置,这一进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纪的进步观念所鼓舞,之后则被李尔的新地质学和达尔文的新生物学中钜幅扩张的时间观念所鼓舞。
乌托邦不再是较好的空间,而是较好的时间。
威尔斯乘着他的时光旅行机航向数十亿年后的未来,史德普顿在《人之始末》中,则用二十亿年的时间比例来表示人类朝向全然乌托邦境界的攀升。
乌托邦
乌托邦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本义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在名叫《乌托邦》的书里,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优点就是“自由、民主、博爱”。
反乌托邦(Dystopia)是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
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
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乌托邦的意思和典故
乌托邦的意思和典故文章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乌托邦”。
你知道吗,乌托邦就是指那种想象中特别美好、完美的地方或者社会。
比如说,在这个理想的地方,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每个人都能开开心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就像童话故事里,有一个充满魔法的王国,那里的人们永远不会生病,到处都是鲜花和欢笑。
这就是一种乌托邦的想象。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也许是一个所有人都相互关爱的世界,也许是一个没有任何烦恼的乐园。
你心里的乌托邦是什么样的呢?文章二:咱来唠唠“乌托邦”是啥意思。
比如说,在这个地方,房子都是免费的,大家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工作呢,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喜欢。
而且,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得不得了。
就像在梦里一样,没有堵车,没有争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想想看,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那该多棒啊!文章三:朋友们,今天讲讲“乌托邦”。
乌托邦啊,就是那种在脑海里构建出来的完美世界。
好比一个村子,所有人都亲如一家,有啥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
孩子们上学不用愁,大人们工作不辛苦,老人们都能安享晚年。
再比如,一个城市里,交通从来不会拥堵,环境干净得一尘不染,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乌托邦,虽然不太现实,但想想也让人觉得很美好,不是吗?文章四:大家好呀,今天来给大家说说“乌托邦”的意思。
其实乌托邦就是一个幻想中的美好境地。
举个例子,在这个地方,买东西不用花钱,想要啥就有啥。
人与人之间没有欺骗,没有伤害,只有满满的爱和帮助。
或者是一个小镇,每天都阳光明媚,大家都悠闲自在,想唱歌就唱歌,想跳舞就跳舞。
文章五:嘿!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乌托邦”。
乌托邦说的就是那种特别特别好,好到像做梦一样的地方。
比如说,有一个地方,所有的动物都能和人交流,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
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孩子们天天都能尽情玩耍。
再比如说,一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乌托邦,一个充满了美好想象的地方。
乌托邦什么意思
乌托邦什么意思?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名字由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
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别是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会情况。
托马斯·摩尔在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
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被称为“意向社群”的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
这个概念也引申出了其他的概念,最突出的概念就是反乌托邦。
扩展资料
形态
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联系。
这是一个理想、完美的共和国(社会平等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的观点),虽然他的子民们也要为此而工作而奋斗。
但是社会上的一切丑恶现象,如贫穷和苦难,都远离这个世外桃源。
这里只有几条法律规定,没有律师。
并且没有城民愿意发动战争。
乌托邦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霍华德倡导“田园城市”,1915年格迪斯提出区域原则,倡导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 相结合的学说。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代的恩文所著《城市规划实践——城市和 郊区设计艺术概念》一书,总结城市发展的史例和他本人的规划实践经验,可视为建筑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开拓。 随后,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以及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等投入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小说中的乌托邦地图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 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 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 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即是佳例––企图根 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对外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不是闭关自守的社会,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联系。在他们的新世界和 资本主义旧世界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新世界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为此,居 民注意学习外语和有关外国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情况,不能让旧世界的旧风尚败坏新世界的新风尚。
在19世纪,影响最广的城市规划实践是法国官吏奥斯曼1853年开始主持制定的巴黎规划。尽管巴黎的改建, 有镇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人民起义和炫耀当权者威严权势的政治目的,但巴黎改建规划将道路、住房、市政建设、土地经营等 作了全面的安排,为城市改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影响所及,科隆和维也纳等城市也纷纷效法。
乌托邦是褒义还是贬义
乌托邦是褒义还是贬义
1、乌托邦是褒义词,代表理想社会。
2、原义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 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他代表的是理想社会。
乌托邦还是托马斯·摩尔写的《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书的名字。
它出版于约1516年。
3、广义
今天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也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它常常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总结精选(1):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
齐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其中文翻译也能够理解为“乌”
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
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人类对完美社会的憧憬。
托马斯·莫尔也有一部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
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发展历程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完美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完美、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感情也是完美
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
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由整理]。
乌托邦
“乌托邦”本意为“好地方”,衍生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
“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
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
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奥威尔用一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他的反面。
革命总是以反专制开始,就像老少校启蒙动物们时所说的:“万恶之源完全在于人类的专制统治”,但专制并不会出革命被打破,甚至相反,革命往往会建立起更强的专制。
《动物农场》这个故事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动物农场革命的悲剧,被压迫各奋起革命后,由于缺乏对民主和法制的深刻认识,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制约制度,最终迎来了个人独裁,生活又倒退回了革命前甚至更差。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驶向美国。
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
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源”──“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
这个村庄地处丘陵起伏、碧水长流的地带。
浪漫的人有自己的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浪漫的人有自己的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浪漫的人有自己的乌托邦: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幢景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浪漫乌托邦,是指向往的浪漫生活.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1、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2、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乌托邦表示什么
3、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朋友形容我家乌托邦
朋友形容我家乌托邦
1、“乌托邦”用中文翻译,其中的“乌”可以理解为“没有”,“托”理解为“寄托”,“邦”理解为“国家”,因此“乌托邦”三个字联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空想的国家”。
2、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就像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是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
就连乌托邦式的爱情也为美好至极。
3、乌托邦还有一个更为广泛的意义,即它一般被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乌托邦”也被用来描写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4、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好的、但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但随着社会精神的进步,乌托邦也有了更深的寓意,可以指代超越无法到达的地方。
5、以上就是对“乌托邦”相关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说一个人乌托邦什么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乌托邦”既表示努力追求“福地乐土”的崇高,又表示寻找“乌有之乡”的徒劳。
乌托邦的作用在于使人们意识到现状的不完美,并促使人们按照乌托邦的理想来改造现状。
托马斯《乌托邦》
托马斯《乌托邦》《乌托邦》是英国思想家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所著的一部作品,它是一部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该著作主要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国家和政府的社会制度,以及人们追求平等、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理想状态。
在《乌托邦》中,莫尔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他认为这些社会制度导致了人们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因此需要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制度来取代它们。
莫尔所描述的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货币、没有商业和雇佣劳动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归全体公民共同拥有,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而且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此外,乌托邦还实行了“按需分配”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莫尔认为,乌托邦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是因为它消除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再追求个人利益,而是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同时,乌托邦还通过实行公民参政、议会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普及教育等措施来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总的来说,《乌托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著作。
它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部著作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和道德败坏等。
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因此,《乌托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乌托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所描述的乌托邦社会制度过于理想化,很难在现实世界中实现。
其次,莫尔对于人类本性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偏见,他认为人们在私有制的环境下会变得贪婪和自私,而在公有制的环境下则会变得善良和公正。
这种看法忽略了人类本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乌托邦》也缺乏对于社会变迁和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无法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借鉴。
尽管如此,《乌托邦》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乌托邦名词解释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它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
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
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主张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推广开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
认识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
乌托邦知识点
乌托邦知识点乌托邦一词源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意为“不存在的地方”。
它描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其中人们生活在和平、公正和繁荣的环境中。
乌托邦的概念在文学、哲学和政治领域都有所涉及,被用来探索并激发人们对更美好社会的思考。
本文将以“乌托邦知识点”为标题,分步骤地介绍乌托邦的核心概念和与之相关的重要思考。
第一步:理解乌托邦的概念乌托邦通常被描述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其中人们和谐地生活在自由、平等、公正和繁荣的环境中。
乌托邦的构想强调了人类的完美状态和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
尽管乌托邦被认为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但它激发了人们对更美好社会的追求和思考。
第二步:乌托邦的起源和发展乌托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被认为是第一本描述乌托邦的书籍。
随后,许多作家和哲学家开始探索和描绘自己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洋岛》和汉弗莱·韦尔斯的《时间机器》等。
第三步:乌托邦的特征和元素乌托邦社会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元素,这些特征和元素共同构成了乌托邦的核心。
其中一些特征包括完美的社会秩序、理想的政府和制度、公平的经济和资源分配、公民的平等和自由等。
乌托邦社会往往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以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第四步:乌托邦的理论意义和价值乌托邦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它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乌托邦概念挑战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并激励人们思考如何改善现实社会,实现更美好的社会愿景。
乌托邦的理论也为政治哲学和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公正提供了思想指导。
第五步:乌托邦的局限性和批评尽管乌托邦具有吸引力和启发力,但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乌托邦构想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忽视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此外,乌托邦往往被用作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可能被滥用为虚假的承诺和操纵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写的一部拉丁语的书的名字,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它出版于约1516年。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而是一个虚构的国度,有着至美的一切,没有纠纷。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
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
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
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直到十七世纪之前,乌托邦一般均被置于地理上遥远的国度;十六与十七世纪欧洲航海探险的发现,使人们大为熟悉这个世界,因而使此一有用的设计销声匿迹。
自彼时起,乌托邦所处的空间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纪开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经常发现的传说中沉没于大西洋的大陆文明)、或者地壳底下的深处。
然而渐渐地乌托邦就由空间的转置变成时间的转置,这一进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纪的进步观念所鼓舞,之后则被李尔(Lyell)的新地质学和达尔文(Darwin)的新生物学中钜幅扩张的时间观念所鼓舞。
乌托邦不再是较好的空间,而是较好的时间。
威尔斯(H.G.Wells)乘着他的时光旅行机航向数十亿年后的未来,史德普顿(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末》(Last & First Men,1930)中,则用二十亿年的时间比例来表示人类朝向全然乌托邦境界的攀升。
从空间到时间的转置也使乌托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学的现实主义。
乌托邦此时被置于历史中,然而无论距离乌托邦的极致之境是何等遥远,它至少可呈现出:人类或许是无可避免地正朝向它发展的光景。
十七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联结加强了这个动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陆》(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内拉(Campanella)的《太阳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现者。
随著十九世纪社会主义(它本身即深具乌托邦色彩)的兴起。
乌托邦主义便逐渐变成关于社会主义之实现可能性的辩论。
贝拉密以及威尔斯的乌托邦(《现代乌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为正统社会主义辩护的有力著作;但是摩里斯(William Morris)则在《来自乌有之乡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一种吸引人的讼法。
这个异种的替代说法乃因“反乌托邦”(dystopia 或anti utopia)的发明而出现,此乃对所有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和猛烈的批评。
这个观念由巴特勒(Samuel Butler)反达尔文主义的《乌有之乡》(Erewhon,1872)一书所预示,而在1930和1940年代达到了顶点,尤其表现于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和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这两本书中。
在这暗淡的年代里,只有史基纳(B.F.Skinner)的《桃源二村》(Walden Two,1948)维护著乌托邦的火炬使之不熄,然而仍有许多人在这个行为工程(behavioural engineering)的,乌托邦中察觉到比最黑暗的反乌托邦更可怕的梦魇。
但是乌托邦主义却在1960年代强而有力地复活,例如像马孤哲(Herbert Marcuse)的《论解放》(An Essay on Liberation,1969)这样的著作;而在未来学和生态学的运动中也可见其蓬勃的生气。
或许乌托邦主义是人类情境所固有的,也许它只内在于那些受古典和基督教传统影响的文化之中;但是我们大可同意王尔德(Oscar Wilde)的话: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用拉丁语写成,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
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
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
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即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
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
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
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
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