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及名词解释(30)

1、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信息——一切表述或反应事物内部或外部的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认识和思维的过程中。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信息沟——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6、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7、所指——所指即是当能指这样的声音-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

8、能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

9、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10、主我——指个人的主体意识

11、客我——指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期待。

12、内省——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

13、内省式思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

14、镜中我——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15、集合行为——指得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6、传播情境——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如时间、地点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集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17、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18、新媒介——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限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的互联网络等等。

19、电子乌托邦——指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

必然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20、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21、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把关人——把关人是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因为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

22、两级传播——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两种传播的模式进行的,即两级传播理论。

23、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人们所认识和信赖的人,往往跟他们有相同的社会地位,被认为具有某些专长和对某些问题见解深刻。)

24、既有政治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接触传媒宣传之前已有的政治态度。

25、选择性接触——受众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

26、耶鲁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并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包括保尔•德曼、哈洛德•布罗姆(Harold Bloom)、杰夫里•哈特曼和希利斯•米勒。

27、枪弹论——指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快速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8、固执的受众——

29、自助餐厅——指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自助餐厅里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

30、容器人——指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他们是鼓励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31、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①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

的社会性格等。

32、充欲主义——媒介激起人们物质的欲望,继而追求物质而达到感官的享乐

33、知晓权——指的是民众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

34、传媒接近权——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35、休眠效果——指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被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出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36、免疫效果——指“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反对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强有力的抵抗力,这种效果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

37、上限效果——指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

38、控制实验法——指伴随着对实验对象和条件的严格限定和控制。

39、《报刊的四种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二、简述题(30)

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答: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2.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在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3.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和循环模式?其区别是什么?

答:线性传播指“斯韦尔模式”即“个W模式”概括为:谁,说了信息,通过什么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