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中小学布局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中小学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推动中小学布局的优化。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文献研究:调研人员对相关教育政策、规划文件进行了仔细研读,了解国家和地方对中小学布局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2. 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问卷并发放给相关中小学校、教育局、学生家长等,了解他们对中小学布局的看法、需求和建议。

3. 实地调研:调研人员走访了多所中小学校,并与校长、教师、学生等进行面对面的问询,了解他们对学校布局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中小学布局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在目前的中小学布局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学校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学生上学难度大;而城市地区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学生上学具备较好的条件。

(2)资源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区的中小学校条件较好,教师队伍稳定,设施设备齐全;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

(3)班额过大:一些城市中小学校班额过大,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充分关注。

2. 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中小学布局调整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调整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让更多的学生和学校能够获得充分的教育资源。

(2)提高教育质量: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促进教育公平:布局调整可以帮助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消除困难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布局调整的建议与措施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问题的识别,本调研报告提出如下布局调整的建议与措施:1. 增加农村中小学校数量:适当增加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数量,减少学生上学难度,提高教育资源覆盖范围。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宁政发[2001]94号【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发布日期】2001.09.30【实施日期】2001.09.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01]94号)固原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00一年九月三十日为了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化我区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调整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职工队伍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我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作为本地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十五”计划之中,采取切实措施,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优化教职工队伍,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益和质量。

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为宗旨,通过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发展水平,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资源优化、人员精干,高效益、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运行机制。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乡村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一、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行及人们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学龄人口逐年减少。

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着手进行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工作。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XX年,我国小学和初中分别由766072所和71953所分别减少到491273所和65525所,11年里,小学平均每年减少24981.7所,初中平均每年减少584.4所。

”[1]20XX年5月,国务院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2],此后,我国正式开始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20XX年6月,教育部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强调“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3]。

同时,为加强西部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XX年《教育部20XX-20XX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逐步免除杂费,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

”[4]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当前,我国乡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特征。

一是在方式上以撤并为主。

撤并均以布局不合理、危房数量较多且生源相对不足者为重点对象,通常做法都是将生源少、办学条件差的并入学生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至于何所学校停办、合并等,主观人为因素十分明显。

二是在地域上以乡镇现有行政区划为单位。

我国传统乡村教育被纳入到官办体系始于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在西方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官办小学一开始就是按国家既定行政区划进行的,这种现象也是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普遍情形。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乡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在建设农村学校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方面进行研究和调查。

一、问题分析农村学校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地形地貌等因素。

对于已有的农村学校,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良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 应该如何进行教室、教学楼、图书室等设施的布局?2. 哪些因素应该考虑,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3. 如何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二、问题解决在进行上述设施的布局时,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① 教室布置在教室布置时应该考虑教室与教室之间的距离,以及安排教室的方向,以保证光线充足,气流畅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② 教学楼设置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需求,教学楼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学校入口处。

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实验室之间的距离,教学楼的布局应该尽量合理,能够让教师、学生快速进出。

③ 图书室设计在图书室的设计中,应该尽量考虑到图书阅读的舒适度和图书的存储方式,以方便学生在阅读时取掌握所需资料。

① 学生安全在学生安全方面,应该尽量避免选址在山坡、危险地段,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② 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应该保证教室内的光线充足、气流畅通;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设置一定的设备,如:无线互联网、投影仪等,以方便教师讲课;在学生方面,可以设置一些较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科技手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也包括了教育领域。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时,也可以考虑到使用一些科技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楼内设置无线互联网,可以方便教师在线上讲授课程;同时,也为学生在线上学习提供了条件,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本文从教室、教学楼、图书室的布置、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和使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了探究。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和探讨*贾勇宏周芬芬(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主要模式。

本文根据对中西部地区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这四种模式分别加以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

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不同地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按照布局调整在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模式可以分为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四种主要模式。

本文根据对中西部地区湖北、河南、广西、云南、陕西、内蒙等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将对这*基金项目:本文为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国家级研究课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合理布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贾勇宏(1980-),男,河南淅川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周芬芬(1971-),女,山西永济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四种模式分别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完全合并式完全合并式是指在学龄人口普遍减少,班额不足的情况下另选校址,将两所或多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学校,学生按年级整体上加以合并并重新编班,校产和师资集中在一起。

这种方式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变式:一种是分离式,即将一所或几所学校的班级和学生分离到另一所或几所学校;另一种是联合式,就是几所学校同时撤并,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重新建设或安置新校点。

在各地的布局调整过程中,完全合并式被广泛加以使用。

六省区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行政问卷中,51.7%的教育行政工作人员认为本地采用了“完全合并式”,认同比例位居各种模式的第二位;在学校问卷中,“完全合并式”在教职员工中的认同比例为44.9%,也位列布局调整模式的第二位。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凡事 , 预则立 , 不预则败 。 通过调研 , 基层反馈 的问题 , 不能不引起 我们的注意 . 充分认识 到存在 的问题和困难 . 我们有 足够的思想 要 使 认识和工作应对措施 。特提 出如下几点建议 : 31 尽快出 台布局调整实施细则 . 王家庄街道 出台 的《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只是 大纲 , 大家看不 5 .5 。 62 % 到如何操作 的过程 . 希望 街道办事处尽 快出 台实施 细则 . 拟定 更细更 13 效益低 . 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近期和远期操作过程 .不要盲 目照搬外地经验 。 邯郸学步 , 必须让群众看清方 向和 目标 , 吃下 “ 定心丸 ” 。 是教师缺编 。 如解戈小学缺编 6人 . 沟小学缺编 5人 , 会 王家杭 削足适履 . . 小学缺编 7 人等等 , 法按照 国家规定 的学科 课程配 置教 师 , 无 形不成 32 广 泛 宣 传 合理 的教 师任课结构 , 、 、 等课程无 法开设 , 图 音 体 甚至有 的小学 三年 要利用会议 、 流动宣传车 、 标语和宣传栏等形式 , 在全街道范 围内 级英语上不 了, 基本 的教学 质量难 以保证 : 二是 教学设备差 。 教学需要 持续开展 布局 调整重要 意义 的宣传 工作 . 发动 街道 、 村级 干部和教 师 配置 的仪 器 、 设备 、 场地 、 器材 、 书刊 、 电教 器材等专业设施 无法配 置 , 深入每家每户做耐心细致 的思想工作 . 最大 限度地争取群众 的理解 和 素质教育难 以实施 。在布局分散的条件下 . 学校规模和建设标 准差距 支持 . 努力 营造人人 关心支 持布局 调整 的浓 氛围 大, 形不成标 准化建设 的格局 , 学校之间 、 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 33 选 准布 点 学校 _ 1 生源萎缩 . 4 要使 干部 群众拥 护新的一轮中小学校 布局调整 . 选标布 点学校是 随着人 口出生 率的降低 , 王家庄街 道中小学生 源逐年萎缩 。 预测 关键 。因此 , 选点时 , 必须统筹兼顾 。 人 口分布 、 从 地理位置 、 学校潜力 到 21 0 3年全街道 在校生 4 6 2 1人 . 中初 中减少为 86人 . 学减少 等综合 考虑。不要渗 入决策者的个人意识 、 其 5 小 家乡感情 , 要从 大局 出发 , 为 30 4 5人 。 同时 , 农村人 口向城镇流动 , 农村微型学校 、 微型班级不断 科学论 证 、 周密部署 增 多 , 的学 校平均班级不够 6 , 有 人 造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 3 因校制宜 . . 4 循序渐进 布局调整要 以人 为本 , 民利民 , 便 量力 而行 , 趋利 避害 。 能贪大 不 2 新 一轮 中小 学布 局 调 整存 在 的 问题 喜功、 急于求 成。 在调整过程 中, 要根据实事求是 , 方便就学的原则 , 因 循 稳 对条件成熟的 . 率先进行调整 : 对经济状 在 调研 中了解 到 , 王家庄街道 中小学 布局 的现状 .0 对 9 %以上 的 校制宜 , 序渐进 , 妥推进。 或不具备集 中办学条件 的 , 设立 “ 缓冲 区” 。一 是保 留原 村办学 被调查者都认为 中小学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是社会发展 的重大举措 . 况差 , 并 甲 是教育发展 的大势所趋 。从 长计议 . 只有通过实施新一 轮中小学校布 校 , 尽力 提供教 学条件支持。二是两三 间学校交叉撤并 。也就是 , 校 撤并 小学一至 三年 到乙校 . 乙校撤并 小学 四至六年 到 甲校 . 这样有 局调整 , 才进一 步优化 教育 资源配置 ,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成熟一个撤并一个 。总之 , 在撤 然而 , 王家庄街道 是一个 库区、 经济欠发达地 区. 阶层对 新的一 利 资源 短期整 合。在条件完全具备时 , 各 并过程 中 . 要讲求实效 . 用实践证明中小学布局调整 的可行 性 , 让老百 轮 中小学校 布局 调整存 在不同的声音和担忧 . 主要归纳如下 : 姓真正 尝到改革的甜头 21 不 和 谐 . . 5 新一轮 中小学 布局 调整方案是刚领性文件 . 还没有具 体的实施细 3 加 大资 金投入 政府 、受益村 和社会各 界要积极 支持 布点学校 的基础设 施投入 , 则。 如何调整 , 撤并 哪所 学校 , 什么时间撤并 . 大家心里没有谱 , 担心在 加快教学设施 配套建设 . 优化师资配置 , 之校舍 、 使 设备 、 设施 、 教学条 中小学撤并 的条件 尚未成熟之 时 , 急于求 成 。 一阵风 ” “ 刀切” 搞“ 、一 的 避免布局调整造成班额过大 、 资源紧张等 问题 。 做法 。另外 。 受传统 观念影 响 . 有的群众认为学校在 自 门 口最好 。 家 舍 件能够 充分配 套 . . 不得 孩子到外村学校就读 。 因此 , 当王家庄街道教育部门制订《 中小学 36 切 实解决交通 安全问题 在农 村中小学布 局调整过程 中 . 办 、 街 学校和各 村要把学 生的交 校布 局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 时 . 已经有不少群众 持反对 意见 。 全街道小 通安全 当成布局调整 的配套工 程来抓 .协 调交通和公安等 有关部门 , 学 1所 , 并 5 , 6 撤 所 涉及面大 , 一旦在撤并前工 作不到位 。 引起 群众 将 加强对违 法营运车辆 的管理 . 绝超载 和非 法营运 , 保 中小 学生 的 杜 确 上访 . 社会不稳定 造成 乘 车安全 积极 支持 有条件 的的学校配备校车 , 免费接送 学生往返学 22 上 学 难 . 校 与家庭 。尚能做 到 , 将一举 “ 得 , 三” 一是 解决上学难 , 二是减轻群众 小 学撤并后 . 农村 的孩子上学 路程一般都 要二三公 里 , 的甚至 远 三 全。叠 达五六公里 . 一个年仅 6岁多的孩子来说 。 对 自己步行上学 , 到刮风 负担, 是确保学生安 ● 遇 下雨将非常 困难 上学难将是撤并后一大难题 , 如果解 决不好 , 势必影 作者简 介 : 法宝 , 东大学 2 1 级 教育硕 士研宄生。 韩 鲁 00 响义务教育 的“ 普九 ” 固和提高 巩 23 危险多 - [ 责任编辑 : 江广霞 ] 方面 . 王家庄 街道村村 通道路 只有 四五米左 右 , 的群众用摩 有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对策摘要:当前,农村中小学调整中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农村中小学调整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策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布局调整将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1.上学路途变远,且存在安全隐患。

布局调整后,学校覆盖的教育区域增加,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使得许多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

在一些偏远山区,山坡陡峭、河道纵横,遇上刮风下雨则更是山路泥泞难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爆发,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许多中小学生为了上学不迟到,天还没亮就起床,摸黑赶路上学,晚上再摸黑回家。

在没有建食堂的非寄宿制学校,有些学生由于离家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他们只能到附近简陋的饮食摊或小卖部吃点东西,营养、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2.学生受教育的成本增加。

布局调整使私人教育成本超出了农户对孩子上学所愿意和能够承受的教育投资,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的成本更大。

许多家长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的艰辛和安全,不得不让孩子在学校寄宿,孩子在校寄宿直接导致农民承担的教育经费成倍地增加。

学生到离家很远的学校住读,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购置被褥、餐具的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撤并学校遗留资产浪费严重。

撤并学校的资产主要有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

调整后,被调整的学校机构不复存在,学校剩余资产也就无人管理。

校舍逐渐破损,教学设施严重流失,学校资产被私分、乱用,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还出现了调整时以各种名义把学校资金花光、用光的现象。

4.学校班额过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规模扩大了,教师、学生人数也增加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学校并没有因为人数陡增而新建教室,只能在各班安插更多的学生,导致班额过大,尤其是一些中心学校班级规模就更大。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为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为目前的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

对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查与研究进行分析探讨。

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是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由于历史原因及土地分散面积大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数量多、规模小。

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无法充分集中,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校舍设施滞后,教学条件差。

很多农村学校建筑陈旧,在设施上比城市学校差距较大。

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条件的提高。

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校招聘、留用和培训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4.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存在着着巨大的资源差距,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等。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集中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避免因学校数量多、规模小而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4.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布局调整,可以有效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调查对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家长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人员。

2.调查内容(1)学校布局状况。

通过对当地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的数量、规模、师资力量等情况。

(2)教学设施状况。

了解学校的校舍设施、教学用具等情况,以及与城市学校的比较情况。

(3)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引言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公平。

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亟待进行调整和改革。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对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将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需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农村学校现状,探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农村学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和问题,探讨调整布局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并评估调整后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合理、更高效的布局方案,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研究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推动农村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可以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农村各地,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教育效益。

调整布局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提高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研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意义重大,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困难及对策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执行,农村学龄人口逐年减少。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规范教育管理,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开始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的进程也受到一些现实困难的阻碍。

一、农村中小学调整的背景及动因学校布局的调整过程就是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以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

学校布局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每一次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一)学龄人口不断减少是农村中小学调整的客观原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

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一些地方的村小生源不足,出现了大量的“微型”学校,生源减少客观上要求学校布局调整,在审计署部署的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过程中,以某县级市为例,现有初中和小学在校生人数分别为2.98万人、5.81万人,比2001年的3.55万人和5.91万人下降了16.06%、1.69%。

(二)地方上经费不足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客观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主要来源于乡镇,即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财政拨款。

由于上级政府投入很少,县乡财力薄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实际上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

2001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山由“以民为主”到“以政府为主”的转变。

但由于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而国家的投入机制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资金投入出现“空档”,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普遍减少,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面临困境。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落实,农村学校布局优化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广大农村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了解其现状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首先,我们对37所农村小学和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楼建筑物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重点加以改善。

此外,在教育资源的不足情况下,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建筑使用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学生、教师的正常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积极性。

其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学校的布局存在瑕疵,具体表现为:一、学校的建筑分布拥挤,各建筑间互相干扰,使得教学与生活难以兼顾。

二、学校的建筑与环境的配套不足,例如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这造成了活动空间不足的情况。

三、学校的建筑物设施普遍老化,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对于教学质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需要进行布局调整。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对于学校的建筑物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维修或改建。

二、合理规划学校建筑的布局,保证不同建筑楼之间的空间分布合理,不互相干扰。

同时,注重学校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配套,增加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等设施。

三、在布局设计中考虑到现代化教学与生活的需要,提高教室、宿舍等使用面积,并配备卫生间、空调等条件,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优良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总之,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对农村学校的优化,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与建议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为此,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地区教育的质量。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过多,规模过小。

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规模很小,学生数量少,但却存在大量的教师资源。

这些学校往往形同虚设,既耗费了教育资源,又浪费了财政资金。

2. 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不合理。

由于历史、地理、人口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相邻的两个小学或初中之间距离过远,交通不便,学生交通费用高等问题。

3. 教学条件落后。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很差,师资力量不足,甚至部分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农村学校师生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福利待遇落后于城市地区,许多教育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而不少农村学生则选择到城市就读,这导致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持续流失。

二、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农村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农村中小学学校数量,加大规模。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采取“规模化办学”的方式,减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加大学校的规模,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政策。

2. 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应根据当地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学校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交通条件、师生分布情况,避免出现近在咫尺却交通不便的情况。

对农村中小学小点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1

对农村中小学小点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1

对农村中小学小点布局调整的调查与思考牟定县茅阳第二小学杨绍芝摘要: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关键词:布局调整优化资源均衡发展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党和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是指农村中小学在哪里办学的问题。

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直接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所在,而且也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基础与前提。

为此,牟定现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稳步开展,有序推进”的原则,采取多项政策与配套措施,着力结局在布局调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中小学布局与调整,取得了初步成功。

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与调整,改善了一些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小学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

办学相对集中,教学水平相对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宏观管理,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积极、稳妥、与时俱进地做好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本人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作了一些思考。

一、牟定县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现状牟定县的中小学校点布局受长期以来“读小学不出村,读初中不出乡”的影响。

布点不够合理,教学点分散。

很多村小都是原生产队的公房,或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平房。

有的自然村一所小学只有一个班,而且是一至四年级复试,特别是国家在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后,学生生源在逐年减少,加上改革开放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把子女带往城镇就学,有的自然村一至六年级学生达不到20人,教育资源浪费,而且不少学校校舍已成了危房,存在着安全隐患。

这些问题制约着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予以布局“县办高中,乡办初中,村委会办完小,自然村办小学”的格局受到了城镇化和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的冲击。

宁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效能实证研究

宁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效能实证研究

宁夏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效能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在考量了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和消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布局调整的综合效能和正反效能阶段性的观点,并将宁夏所有学校的教育相关统计数据,以SPSS10.0为计量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关键词: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效能;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ies combined effectiveness of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in NingxiaHA Jin-cai,LIJun(1.Basic Department ,Northem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Yinchuan 750021,China ; 2.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zhong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Wuzhong 751100,China )Abstract :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ing the modeof economic growth, the new demands on educ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arge areas must b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Adjustment of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optimiz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formulation of education policy thinking became an important topic. Currently, China’s efforts to readjust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with most affirmative attitude, but most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adjust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mbine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itial positive efficacy perspective, Ningxia’s education schools will all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SPSS 10.0 for the measurement tools to the study.Key words: adjust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overall effectiveness;an empirical study1引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村学校的布局。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学生的学习需求。

布局调整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现有学校的用地和空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交通情况。

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调查和研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农村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调查可以了解农村学生的分布情况和学校距离的远近,进而规划合理的学校布局。

研究可以探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可行性和实施方式,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可以调查学校的地理位置、用地面积和办学规模等基本情况,了解学校的现状和功能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分布情况和学校距离的远近,描绘学生的出行路径和时间。

可以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对学校布局调整的需求和期望,为决策提供参考。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可以研究学校布局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等方式探讨合理的学校布局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可以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方式和策略,探索如何科学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提高调整的效果。

还可以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本和效益,评估调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质量。

还可以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应加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调查与研究,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村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的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2•【字号】宁政办发[2008]148号•【施行日期】2008.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的意见(宁政办发[2008]14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统一全区学校规划布局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制定全区学校规划布局,构建与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学校规划布局,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遵循的原则(一)科学规划与统筹兼顾。

各级政府要将各级各类学校规划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依据今后5年-10年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口出生和流动情况,科学规划,优化结构,合理布点,切实提高办学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要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相结合,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幼儿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相结合,与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二)注重规模与集中办学。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小学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原则上在行政村或联村设置;初中要相对集中,在中心乡(镇)或联乡设置;高中要设在县城及以上城市,每个县办好一个职教中心,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要设在地级市以上城市。

要继续通过调整改造,在城镇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寄宿制中小学,形成规模适度的城市、农村学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因地制宜与分步实施。

学校规划布局要结合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根据不同教育层级、类别及城乡、山川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人口出生变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行政区划调整和生态移民搬迁等因素带来的人口变动情况来进行,切忌“一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战略研究作者:郝振君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01期[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民心工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和政策指引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战略规划,并先后启动了两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在继续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037-03一、宁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概述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合并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新的辍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统筹规划,与危房改造、学制规范、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工作统筹安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仍然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在有需要而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寄宿制学校。

响应教育部的要求,自2001年起,各地纷纷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战略,于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两个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也都加快了布局调整的速度。

2003年,宁夏正式启动了第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全区中小学由3361所调整到3262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120所调整到87所。

经过第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我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砖瓦化率达到95%以上,农村小学生均校舍面积由3.68平方米提高到4.05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面积由5.05平方米提高到5.81平方米。

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96.57%提高到98.6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73.46%提高到75.90%。

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已达到63%。

一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指出,在目前教育投资短缺的条件下,宁夏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第一轮合并一些规模偏小学校,走大规模高效益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在第二轮调整过程中,应该弥补第一轮调整的不足,不能一味走合并扩大之路。

比如应该更加重视教学点的建设,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过去村村办小学的模式固然不足取,但是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低龄学童而言,村村建有一至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教学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人性化的。

许多教育部门负责人谈到提高办学质量时,容易陷入一个思维误区,即认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就应该提倡大规模、高效益的模式,其实也可以探索一些小规模高效益的办学模式。

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同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总是偏向规模较大的学校有关,改变这种状况更需要政府政策加以引导。

从2008年起,宁夏用两年时间实施了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逐县(市、区)、逐乡(镇)对现有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进行了规划调整,撤并了一些不符合规模和数量要求的学校。

宁夏原有中小学(包括教学点)3000多所,此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有计划地保留了一批教学点,扩大了完全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的办学规模。

计划两年内撤并教学点218个、中小学459所。

二、宁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不要急于求成,盲目地撤并和减缩当地的农村中小学,而应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制定、执行调整政策从全国各地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情况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提出硬性、量化的要求和口号式的目标,将大规模撤减农村中小学校作为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硬性目标;有些地方在撤并过程中还片面追求办学的集中和学校规模的扩大,不切实际地将各村的初中、小学完全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而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也忽略了许多中心学校在各方面均无法满足大规模集中办学的需求的现实。

这种盲目调整、撤并已经引发了许多问题。

一些原来可以就近上学的农村中小学生不得不舍近求远地去上学,上学的艰辛程度大大增加,安全也无法保障。

因此,有的家长只能选择让孩子在学校解决午餐问题或在学校寄宿,很多学校的住宿条件和饭菜质量都比较差,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上学的成本却大大增加了。

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之前,很多地区的辍学率大幅反弹,这与中小学布局的不合理调整是有直接关系的。

我区的地理情况比较复杂,既有山区,也有川区,川区地形平坦,人口密度较大,居住相对集中,而且川区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所以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类似路途遥远、安全无保障、费用上扬、上学困难等问题。

但山区的情况就不一样,山区普遍的情况都是地形崎岖,人口密度小,而且居住极其分散,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收入来源少。

因此,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撤并极易导致上述问题。

这就要求我区在对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过程中,既要考虑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问题,又要考虑学生上学的实际困难和家长的实际承受能力,防止因学校的撤并而造成辍学率提高,流失学生增加。

因此,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考虑到一些地区的特殊情况,该保留的教学点还应该保留,尤其是一些主要服务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点,最好不要盲目撤并,等待条件成熟以后再作统筹规划。

(二)农村寄宿学校要保证寄宿质量,防止因安全、卫生、管理等原因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许多地方乡、镇中心学校提供的寄宿服务质量都不达标,不仅条件简陋,而且很多配套设施都不到位,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卫生、健康。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我区的农村寄宿学校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居住地离学校路途遥远,有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寄宿,因为不会穿脱衣服,所以每天只能和衣而睡,一个星期不脱衣服,也不换洗,卫生状况可见一般。

为了节省上学费用,很多山区的孩子都从家里带干粮,一带就是一个星期的,在学校每天就靠吃干粮填饱肚子,基本吃不上菜。

而且宿舍卫生条件极差,本来十几个人的宿舍,结果住了二十多人,有的孩子还尿床,有的孩子倒是想到外面方便,可一个人又害怕,只好就地解决,因为没有专人负责给孩子打扫卫生、拆冼被褥,因此宿舍空气质量极差。

几乎所有农村学校的宿舍都没有配套的洗浴条件和卫生间,也没有专职的宿舍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

因此,在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下,加之孩子年龄又小,许多孩子的心思都在想家上,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有的孩子甚至神情恍惚,精神忧郁,对上学失去兴趣,天天盼着星期五。

每当星期一早晨,当送孩子的家长要离去时,孩子们哭的哭,嘁的喊,乱成一片,令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心酸。

所以,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要通盘考虑,从全局着眼进行谋划,因为哪一个环节照顾不周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使得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与效益为价值追求,不要盲目追赶潮流国家提出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战略是合理的,电是有必要的,旨在通过合理调整和布局,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追赶潮流,使得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因为合并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因为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配套设施滞后、经费状况没有明显改观、教师教学和管理压力过大等原因,使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并无明显提高。

有的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仅能勉强维持学校的运转,因此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和用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班额的猛增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沉重负担,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目前中心学校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加之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本来就不足,现在还要抽出一部分教师担任生活管理老师,许多学校在分身无术的情况下,只有让教师兼职,既要负责学生的学习,又要承担管理学生和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的重任。

因此,教师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从早到晚无法抽身。

学生往返,有时还要让教师护送;低龄寄宿学生的洗衣、吃饭、生活等问题都需要教师操心,生病了还要教师贴身照顾;学生睡觉时,教师还要轮流看管,许多教师苦不堪言。

我区也有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此类问题,因为调整后教学质量没有显著改变,但教育的成本与原来相比却大大增加了。

因此,很多农民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的撤并,对舍近求远送孩子上学怨声载道。

于是,许多农民干脆把孩子转到县城的中小学去上学,自己则不惜抛家舍业,举家迁往县城,租房打工,供孩子上学。

因为他们认为,反正在家门口已经上不了学了,与其跑那么远,花那么多钱,又不能得到好的教育,还不如干脆到县城上更好的学校,这样更划算。

这样一来,农村中小学合并调整的初衷并没有得到实现,许多合并后的中小学照样存在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浪费的现象。

而县城的许多中小学又因此而人满为患,班额空前膨胀,大大加重了教学负担。

因此,我区中小学在进行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外延的减缩和内涵的提升同步进行,学校数量减少以后,必须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注重一些配套设施的提供和置办,在一些寄宿制学校要有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和生活老师,尽量减轻教师的生活管理负担,使他们把主要精力都能放到教学上。

三、宁夏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战略选择为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笔者看来,我区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当始终考虑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和受教育的权利,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稳妥、有序地做好布局调整工作。

(一)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和规划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等于“撤并”或“收缩”,而是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子女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和重新布局农村中小学。

各市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全面、科学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深刻地领会政策背后所代表的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的根本利益,并真正认识到衡量布局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保证在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上,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到较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如果认为调整就是撤并学校、收缩规模,并且只要大干几个月就能完成任务,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撤并的结果是辍学率重新上扬,流失率再度增加,那就违背了国家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

(二)应深入了解和把握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规划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合理地进行布置安排各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行专项调查,摸清本市、县的地理、人口、经济和原有学校的设置与质量等实际情况,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在一些条件适宜、成熟的地区可以考虑合并,而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则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既要有利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又能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