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乡镇紧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

乡镇紧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

乡镇紧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引言乡镇紧急避难场所是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设立的场所。

乡镇应急预案是指在灾害发生前,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可行的救援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预案目的乡镇紧急避难场所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 - 确保人民群众在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进入避难场所; - 保障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组织有效的救援和应急服务; - 提高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 预案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乡镇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涵盖以下内容: - 避难场所的选址和规划; - 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建设; - 灾害事件发生时的人员组织与指挥; - 灾后恢复和重建。

3. 避难场所的选址和规划3.1 选址原则 - 避难场所应位于较高的地理位置,避免受到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 避难场所应靠近人口密集区,以便人民群众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到达; - 避难场所周边应有充足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便利设施。

3.2 规划要求 - 避难场所的规模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预留一定数量的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 - 避难场所的建筑结构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标准; - 避难场所的布局合理,便于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4. 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建设4.1 避难场所的基本设施 - 生活设施:提供人员基本的饮水、食品、卫生间、洗漱间等设施; - 医疗设施:配备简易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疾病和伤害; - 供电和通讯设施:确保避难场所的正常用电和通讯,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避难场所的设备建设 - 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 照明设备: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避难场所内的安全; - 床铺和毛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休息设施; - 预警设备:配备火警、烟雾等预警设备,确保人员安全。

5. 灾害事件发生时的组织与指挥5.1 人员疏散 - 预先制定疏散计划,确保人员有序疏散; - 组织人员安全地进入避难场所,并注意特殊人群的需求; - 配备必要的引导员,指挥人员按疏散计划有序行动。

某某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某某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某某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和社会应对重大突发性灾害事件时紧急疏散及临时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增强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我乡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必要性我乡毗邻城郊,本地和外来流动人口较多,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大量群众需要疏散和安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镇整体防灾功能与现代化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乡尚无一处配套完善、标志清晰的应急避难场所,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

因此,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我乡客观现实的需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标任务2004年—2010年,我乡建设抗震安居房3242套,其中1村347套,2村284套,3村201套,4村323套,5村267套,6村299套,7村122套,8村191套,9村209套,10村283套,11村220套,12村234套,13村146套,14村116套。

但随着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喀什河两岸住房的拆迁,原有的7村、8村、13村部分抗震房被拆迁,目前全乡有抗震安居房近3000套,每户按照四口人计算,可以安置1.2万人。

随着我乡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原有的应急避难场所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计划在室外建设占地4-5亩的紧急避难场所,从而基本满足全乡范围内人口应急避险需要。

三、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原则(一)均衡布局,就近安排。

体现应急、分散、集中、有序的要求,要与疏散通道相连接,其宽度应符合消防要求,保证快速通畅,使群众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

(二)安全可靠,因地制宜。

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地势略高且平坦、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建设。

按人群分布和疏散的需求,建设相应的应急避难场所。

(三)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范文

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我国乡镇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编制和实施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目标制定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乡镇地质灾害,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

2.预防为主:强调预防为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3.综合性原则: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综合防范地质灾害。

4.可行性原则:工作方案应具有实施可行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

三、工作内容1. 风险评估1.1 利用现有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乡镇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

1.2 评估乡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确定重点防范区域。

2. 防灾减灾措施2.1 制定乡镇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2.2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2.3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乡镇干部和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3. 组织机制3.1 设立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专门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合作。

3.2 建立乡镇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沟通交流相关灾害信息。

四、实施和监督1. 实施1.1 按照工作方案,逐步推进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2 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主动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2. 监督2.1 建立乡镇地质灾害工作考核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2.2 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提高防灾减灾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制定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是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全面有效的工作方案实施,能够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当地居民安全。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促进乡镇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以上便是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乡镇地质灾害工作有所帮助。

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方案及措施

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方案及措施

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方案及措施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别是一些乡镇地质灾害点,由于地质条件脆弱、人类活动频繁等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制定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方案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治理目标1.提高乡镇地质灾害点的防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2.保障乡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优化地质环境,促进乡镇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方案及措施1. 调查评估•对乡镇地质灾害点展开全面调查评估,明确隐患的具体位置和程度;•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历史灾害情况,制定详细的灾害点清单。

2. 风险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点,开展专业的风险分析工作,确定治理的优先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字化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工作效率。

3. 制定治理方案•根据调查评估和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治理策略。

4. 实施具体措施•对于乡镇地质灾害点,根据治理方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填埋等;•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灾害点的动态变化,保障治理效果。

5. 强化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效果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部门职责,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总结与展望乡镇地质灾害点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地质灾害点治理技术,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为乡镇地区的安全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避险场所实施方案乡镇

避险场所实施方案乡镇

避险场所实施方案乡镇在乡镇地区,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及时找到合适的避险场所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乡镇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避险场所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乡镇内的合适避险场所。

这些场所应该远离潜在的灾害源,如河流、山体滑坡区等。

同时,场所的建筑结构应该稳固,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

常见的避险场所包括学校、体育馆、公共建筑等,这些地方通常具备较好的建筑结构和安全设施。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避险场所实施方案。

这包括预先确定好避险场所的位置、路径以及居民的疏散方式。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居民能够迅速、有序地前往避险场所,是确保他们安全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进行定期演练,让居民熟悉避险场所的位置和疏散路径,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配备必要的避险设施和物资。

这包括紧急照明设备、食品、水源等,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物资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同时也能够提高避险场所的应急处理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避险场所管理机制。

这包括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避险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避险设施和物资的完好情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也需要建立起与其他救援机构的联系机制,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外部支援。

总之,避险场所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乡镇地区的居民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避险场所、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配备必要的物资和设施,以及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我们能够提高乡镇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存能力,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希望各乡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方案,为居民的安全保驾护航。

乡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乡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乡镇地方政府制定的针对乡镇地理特点和潜在地质灾害现象,以实现地质灾害预防和减灾为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以下是一个乡度地质灾害防
治方案的基本内容:
1. 灾害风险评估:通过对乡镇范围内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危险区域和危
险地段,为制定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防灾规划: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
定具体防灾措施和工作计划,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 预警系统: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及时掌握地质
灾害的发生情况,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教育宣传: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农民和相关部门
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 监测和预测: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工作,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和定期巡查,及
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变化趋势,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

6. 工程建设:针对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相应的工程建设,如防洪堤坝、护岸
工程、滑坡防治等,提高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

7. 紧急应对:制定紧急应对预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流程,以应对突发地
质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 经济支持:乡镇政府应根据地质灾害风险程度和防治工作的需要,争取政府的资金
支持,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乡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乡镇地方政府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它的实施将有效提高乡镇地区的灾害防范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

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

四川省XX县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XXXXXXX工程勘察院二零一二年三月四川省XX县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委托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单位:XXXXXXX工程勘察院项目负责:编写人员:审核:总工程师:院长:编制单位:XXXXXXX工程勘察院证书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XXXXXXXXXX)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XXXXXXXXXX)号提交时间:2012年3月(附资质)目录1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目的 (1)2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1)2.1 指导思想 (1)2.2 编制原则 (1)2.3 编制依据 (2)3 应急避险场所类型、服务半径及服务对象 (2)3.1 类型 (3)3.2 服务半径 (3)3.3 服务对象 (3)4 建设标准 (4)5 场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 (4)5.1 位置与交通 (4)5.2 气象水文 (4)5.3 地质环境条件 (5)5.4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 (6)6 场所现有建(构)筑物及设施 (6)7 建设内容 (7)7.1 应急避险场所总体布局 (7)7.2 场址建设 (7)7.3 配套设施建设 (7)7.4 主要建设工程量 (11)8 经费估算与资金来源 (12)8.1 经费估算依据与单价组成 (12)8.2 经费估算 (13)8.3 资金来源 (14)9 效益评估 (15)10 实施建议 (15)10.1 实施主体 (15)10.2 经费渠道 (15)10.3 物资储备 (15)10.4 保障措施 (15)附图:1、总平面布置图2、应急给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3、应急照明系统平面布置图1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目的通过对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建设,做到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立足抗防,早准备早应对,常备不懈,有备无患,进一步增强XX乡场镇及附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提高当地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维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时,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城市和乡村应对危机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高城乡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目标是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避难空间,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并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选址原则1、安全性应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化工厂等)的区域。

2、可达性便于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到达,距离居民区不宜过远,且交通便利。

3、容纳性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预计的避难人数,同时考虑周边环境的承载能力。

4、配套设施周边应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通信等,以满足避难期间的基本需求。

三、场所分类1、室内避难场所包括学校、体育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具备较好的防风防雨、保暖隔热等功能。

2、室外避难场所如公园、广场、绿地等开阔空间,适合搭建临时帐篷和开展救援工作。

四、设施配置1、生活设施提供饮用水供应点、食品储备点、卫生间、淋浴设施等。

2、医疗设施设立临时医疗点,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够处理常见的伤病。

3、通信设施确保有应急通信设备,如卫星电话、对讲机等,保障与外界的联系。

4、照明设施安装应急照明灯具,保证夜间的照明需求。

5、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预防和应对火灾。

五、标识系统1、入口标识在避难场所的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识,指示避难场所的位置和方向。

2、功能区标识明确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宿区、医疗区、食品供应区等,并设置相应的标识。

3、疏散路线标识标注清晰的疏散路线,确保居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六、管理与维护1、建立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制定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

2、定期维护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地球上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地球体表面和地下地质环境发生不稳定或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是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生产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的系统性、综合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目标是降低地质灾害对乡镇社会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任务(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测机制。

(2)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控规划,制定适应乡镇实际情况的防灾减灾措施。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培训和人员培养,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改善灾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能力,加快灾后重建工作。

三、重点工作1. 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2)采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包括遥感、卫星定位和无人机等技术,对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预警。

(3)加强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机制建设,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模型建立,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风险评估(1)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乡镇内的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

(2)在乡镇规划建设中,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疏导排水和植被保护,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防灾减灾目标和措施,确保乡镇的安全发展。

3. 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和培训(1)加强地质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预防和控制的能力。

(2)开展地质灾害防控技术培训和人员培养,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3)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

4. 灾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1)建立健全的灾后应急救援机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训练。

(2)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怎么写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怎么写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一、背景介绍乡镇地质灾害是指在乡镇范围内发生的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山洪、地面塌陷等。

乡镇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要点1. 风险评估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首先需要对乡镇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包括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潜在危险点的识别和评估,为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依据。

2.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明确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和组织机构,包括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专业队伍等在内,确保在灾害发生时有序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预警机制建立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气象监测、地质监测等,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居民和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

4. 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根据地质灾害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包括人员疏散、物资调配、危险区域封锁等具体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快速有效应对。

5.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居民和相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应急意识。

三、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要点1. 治理易发区域对乡镇内存在的高危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加固山体、排水疏浚、防洪防滑等,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 普及科普知识加强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居民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发生前的监测预警,提高预警响应速度,降低灾害影响。

4.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乡镇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结语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的制定是保障乡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案和方案,加强灾害防范意识和技能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因地质灾害而导致的损失,确保乡镇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XX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XX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

XX乡防灾减灾应急方案一、背景XX乡是一个位于山区的农村乡镇,地势复杂,地震、洪水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

为了保障乡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一套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组织机构1.乡政府2.防灾减灾指挥部3.乡镇企事业单位4.社区居民委员会三、预防措施1.地震防范-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在重要区域安装地震监测仪器。

-宣传地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居民的地震防范意识。

-强化建筑物防震设计和抗震设施的安装,对老旧房屋进行加固改造。

2.洪水防范-关注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群众避险。

-清理河道,保持河流通畅,及时清理淤积物和水草。

-加强对堤防和防洪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及时修复破损处。

3.滑坡防范-加强山体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山体滑坡的迹象。

-避免在危险区域发展农田和建设房屋。

-加强对山体的加固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的抗滑性。

4.消防安全-加强对乡镇建筑物、居民楼和公共场所的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消防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开展定期的消防演习,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1.防灾减灾指挥部组织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协调各部门和社区的合作。

2.乡政府向上级政府请求救灾物资和资金支持。

3.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组织人员,协助政府进行灾害应急工作,包括疏散人员、提供食品和水、组织救援等。

4.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启动预案,通知群众采取避难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

五、恢复重建1.灾后恢复评估:乡政府成立灾后恢复评估小组,对灾情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

2.恢复重建工作:经评估确认的灾后重建项目,乡政府组织力量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包括重建房屋、修复道路、恢复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

3.提供援助和支持:乡政府向相关部门和机构申请援助和支持,提供灾民生活所需的食品、水和医疗救助等。

六、宣传教育1.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本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本

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乡镇地质灾害是指在乡镇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可能给当地的居民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编制目的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规范乡镇地质灾害应对工作,提高乡镇居民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减少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3.1 灾害防范措施•列出乡镇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点•制定预警机制,提前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地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3.2 应急处置流程•设立应急指挥部和各类专业队伍,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协作机制•制定具体处置流程,包括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指挥调度程序等•做好人员伤亡救援、避险疏散工作,保障居民安全3.3 恢复重建措施•灾后开展灾害评估和损失核查工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争取各方支持资金•开展灾后心理疏导和社会援助工作,帮助受灾群众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四、责任分工4.1 乡镇政府•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实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导履行各项职责•整合乡镇内各方资源,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4.2 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制定应急预案及应对方案•参与预警监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顺利推进五、应急预案执行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乡镇政府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各相关单位要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流程积极行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实施。

六、总结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乡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预案的要求,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预案,能够提高乡镇地质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乡镇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乡镇应急避险实施方案范本

乡镇应急避险实施方案范本

乡镇应急避险实施方案范本一、避险责任单位乡镇政府应急办公室是乡镇应急避险工作的牵头单位,直接负责乡镇范围内的应急避险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配合乡镇应急办公室做好应急避险工作。

二、预警机制乡镇应急办公室负责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发布灾害信息,引导预警响应,组织协调开展应急避险工作。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防汛防台风等部门发布的警报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警程序。

三、预案编制乡镇应急办公室应按照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避险预案,确保对各类灾害有序、及时、有效处置。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根据预案,组织开展避险工作,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避险设施建设乡镇应急办公室要加强对乡镇避险设施的建设管理,确保设施完好,能够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挑战。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做好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避险演练乡镇应急办公室要定期组织避险演练活动,提高居民的避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把避险演练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六、应急协助乡镇应急办公室配合相关部门对受灾群众进行协助和救援,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七、监督检查乡镇应急办公室要加强对应急避险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应急避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要配合乡镇应急办公室进行检查,确保应急避险工作的全面落实。

八、信息发布乡镇应急办公室负责做好灾害信息的发布工作,向社会公众及时传达灾害风险情况和避险措施,并指导居民做好防护措施。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九、物资储备乡镇应急办公室要做好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各村(居)应急避险责任人要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和巡查工作,及时补充物资,确保抗灾救灾物资的及时供给。

十、督导考核乡镇应急办公室要建立应急避险工作的督导考核机制,对各村(居)应急避险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应急避险工作的全面落实。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可以保障乡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乡镇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1.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和乡镇的实际情况编制的。

2.编制目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乡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同时,也是为了规范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3.编制主体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主体为乡镇政府及其所属的有关部门。

编制前应邀请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等共同协作完成。

二、乡镇地质灾害的分类和规模1.乡镇地质灾害分为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各类地质灾害。

其中,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较为常见。

2.乡镇地质灾害规模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有不同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大规模地质灾害是指影响范围较大,危害程度较高的灾害;中规模地质灾害是指影响范围较小,危害程度适中的灾害;小规模地质灾害是指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困扰的灾害。

三、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主要内容1.组织机构和职责在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中,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明确各职责,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预测和预警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中应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预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居民的防御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防治措施针对乡镇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山体滑坡,应采取人工排水、加固支护、削坡填埋等措施;对于地面塌陷,采用加固地基、改善排水等措施。

4.应急预案在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中,应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

包括灾害情况的评估、调查及处置方案、向上级部门汇报、救援和抢险工作、宣传教育、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5.统一指挥乡镇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中,应该设立统一的指挥部,明确指挥一线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协同和高效。

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

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

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全乡当前避灾工程的需要以及灾害风险评估,制定以下的建设方案,以期提升全乡的灾害防护能力。

第一、基础建设1. 建立避灾指挥中心:设立一个避灾指挥中心,集中管理与协调全乡的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和恢复工作,中心应配备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通讯设备。

2. 增设避灾设施:在全乡的重要交通干线、河流、山区等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增设避灾设施,如灾害避难点、避灾通道、避雷设施等。

3. 加强桥梁和堤坝建设:对于现有的桥梁和堤坝进行全面检修和加固,确保其抗震、抗洪等能力,同时在必要的地方修建新的桥梁和堤坝。

第二、防洪工程1. 加强河道清淤和疏浚:定期清淤和疏浚河道,保持其良好的流动能力,防止河道堵塞引发洪水。

2. 建立河道管理机制:建立河道管理机制,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3. 建设防洪堤坝:在关键区域建设防洪堤坝,扩大堤坝的容量,并合理规划河流的水位,防止洪水泛滥。

第三、抗震工程1.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对于全乡的公共建筑、重要设施和居民房屋,进行抗震加固工程,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较大的震力。

2. 建立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及时监测到地震活动,并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以便人们及时避险。

3. 普及防震教育:加强全乡的防震教育,提高居民对于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学习避险的技巧和方法。

第四、防火工程1. 划定火灾防控区域:根据全乡的火灾风险评估,划定火灾防控区域,严格控制火源和火灾风险,减少火灾的发生。

2. 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在各个重要场所和人口密集地区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能及时发出火灾警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加强火灾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火灾应急救援机制,培训抢险队伍,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救援工具,提高抢险效率。

第五、科技支持1.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全乡的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怎么写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怎么写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后,为了迅速、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对地质灾害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预案。

下面是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的具体内容。

一、预案编制背景
地质灾害频发,对乡镇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降低损失,保障人民安全,制定此应急预案。

二、灾害类型及预警标准
常见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当降雨量达到一定标准或其他预警信号出现时,启动预案。

三、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灾害程度和受灾范围,划分为Ⅰ级至Ⅳ级,Ⅰ级为最高级别,Ⅳ级为最低级别。

四、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
2.定期清理河道、山体,确保通道畅通;
3.制定撤离路线和场所,做好疏散准备。

五、应急响应流程
1.接到灾害预警后,启动应急响应;
2.按照预案要求组织人员疏散、转移;
3.联系相关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

六、人员分工
1.局长负责统筹协调全局;
2.人事部门负责调动人员;
3.技术部门负责灾害监测和预警。

七、物资准备
1.保障救援人员的生活用品;
2.准备抢险物资如绳索、铲子等。

八、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急预案执行能力。

以上是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的基本内容,各乡镇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全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3年全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3年全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及其他因素引发的地表现象和灾害。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镇制定了全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该预案明确了应急机制、预警系统、应急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展开应急响应。

一、应急管理机制(一)设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设在镇政府,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成员包括镇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组组长。

(二)明确责任分工。

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镇政府要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

二、预警系统(一)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专家组,加强对地质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

在全镇关键地点设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风险。

(二)完善应急预警系统。

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警指标,制定预警计划,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包括电话、短信、微信公众号等。

(三)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三、应急资源配置(一)储备应急物资。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生活物资、通讯设备、救援器械、医疗药品等应急物资,以保证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建立救援队伍。

培训一支专业的地质灾害救援队伍,包括医疗救援队、工程救援队、搜救队等。

并与军队、消防部门等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灾害应急救援行动。

(三)划定安全疏散区域。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安全疏散区域,并设置防护设施,以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组织协调(一)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合作。

与周边区域建立信息共享、资源互助的合作机制,实现跨区域的应急救援合作。

(三)加强对灾后重建的指导。

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灾情评估结果,合理规划灾后重建工作。

区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区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区乡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区乡范围内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二、组织体系1. 成立区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区乡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应急响应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1)区乡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2)当出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时,及时向区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

2. 预案启动(1)根据预警情况,区乡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1)转移避险。

组织受威胁群众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抢险救援。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工程治理。

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4. 应急恢复(1)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评估灾害损失,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四、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2. 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资金充足。

(2)拓宽资金来源,鼓励社会捐赠。

3.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2)加强物资管理,提高物资使用效率。

4. 信息保障(1)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4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4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4年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乡镇地质灾害现状乡镇地质灾害是指在乡镇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乡镇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严重。

二、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为有效降低乡镇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系数,我国制定了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即在2024年前,乡镇地质灾害发生总量降低30%以上,灾害影响范围缩小20%以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1. 加强乡镇地质调查与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治预警能力。

2. 完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确保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清除。

3. 实施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工程,推广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4. 强化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5. 健全乡镇地质灾害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推动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持续发展。

四、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保障1. 增加对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费保障。

2. 加强对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强化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乡镇居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能力。

五、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机制,为实现乡镇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XX县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XXXXXXX工程勘察院二零一二年三月四川省XX县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方案委托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承担单位:XXXXXXX工程勘察院项目负责:编写人员:审核:总工程师:院长:编制单位:XXXXXXX工程勘察院证书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XXXXXXXXXX)号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XXXXXXXXXX)号提交时间:2012年3月(附资质)目录1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目的 (1)2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1)2.1 指导思想 (1)2.2 编制原则 (1)2.3 编制依据 (2)3 应急避险场所类型、服务半径及服务对象 (2)3.1 类型 (3)3.2 服务半径 (3)3.3 服务对象 (3)4 建设标准 (4)5 场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 (4)5.1 位置与交通 (4)5.2 气象水文 (4)5.3 地质环境条件 (5)5.4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 (6)6 场所现有建(构)筑物及设施 (6)7 建设内容 (7)7.1 应急避险场所总体布局 (7)7.2 场址建设 (7)7.3 配套设施建设 (7)7.4 主要建设工程量 (11)8 经费估算与资金来源 (12)8.1 经费估算依据与单价组成 (12)8.2 经费估算 (13)8.3 资金来源 (14)9 效益评估 (15)10 实施建议 (15)10.1 实施主体 (15)10.2 经费渠道 (15)10.3 物资储备 (15)10.4 保障措施 (15)附图:1、总平面布置图2、应急给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3、应急照明系统平面布置图1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目的通过对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建设,做到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立足抗防,早准备早应对,常备不懈,有备无患,进一步增强XX乡场镇及附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提高当地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维护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 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2.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XX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有力保障。

2.2 编制原则1、保障需求,注重实效。

根据国家和省厅关于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标准在保证受灾时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下,用较少的政府投入力争最大的减灾实效。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方案的编制要密切结合选定建设场所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所选场址及其附近现有建、构筑物的作用,减少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避险场所建设必备、急需的方面。

3、易于政府救灾和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结合项目建设地域实际,充分考虑避险场所用地及周边情况,使政府易于组织抢险救灾和安置居民,并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

4、平灾结合。

应急避险场所平时服务于本身原有功能,在遇有地质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重大灾害时可作为避险场所使用,所配备的救灾设备设施能够发挥应急避险的特殊功能。

5、快速通畅。

应急避险场所应最少设置两条以上符合消防要求的疏散通道,使居民可以迅速到达避险场所。

6、多灾种综合利用。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应提供给地震、洪水、火灾、恐怖事件等多灾种共同使用。

2.3 编制依据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是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案的编制主要执行或参考执行以下文件与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年11月);2、《XX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3、《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35号);4、《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2]15号,2012年1月16日);5、《XX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转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的通知》(绵国土资办函[2012]2号,2012年2月1日);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四川省地质灾害专职监测队伍建设和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省级补助经费项目的通知》(川国土资函[2011]1691号,2011年10月24日);7、《四川省XX县震后重建安置区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建议》;8、《XX县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规划(2012—2015年)》;9、《XX县2012年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0、《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1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11/224-2004;12、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19号公告的《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暂行)》与《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暂行)》。

3 应急避险场所类型、服务半径及服务对象3.1 类型根据《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指南(试行)》的规定,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分为场地型和场所型两大类。

场地型是指利用学校操场、运动场、公园、绿地、荒地等公共开敞空间设置的避险地;场地较平坦安全,可满足搭建安置救助帐篷、简易棚屋等避险设施的基本要求。

场所型是指利用学校教室、体育场馆、防空洞、厂矿礼堂、仓库、村民活动中心、有住宿条件的农家乐、旅馆等既有公共建筑物,在其室内设置的避险地。

据此,结合XX乡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实际情况分析,该避险场所主要利用乡政府大院及其旁边的小广场等开敞空间,因此,将其划分为场地型。

3.2 服务半径本应急避险场所为XX县乡镇级避险场所之一。

根据该场所的位置及其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确定其服务半径为5km,即步行2小时内能到达。

3.3 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半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该避险场所的服务对象重点为附近XX村、XX村、XX村、XX村等行政村的14个村民小组,涉及1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134户491人。

涉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受威胁的人数具体如下:XX村1组XX隐患点7户34人;XX村4组XX隐患点8户29人;XX村7组XX隐患点40户146人;XX村10组XX隐患点21户80人;XX村1组XX隐患点3户12人;XX村3组XXX隐患点7户28人;XX村4组XXXX泥石流隐患点7户25人;XX村11组XXX泥石流隐患点15户56人;XX村1组XXX隐患点6户19人;XX村2组XXXXX隐患点4户13人;XX村4组XXXXXX隐患点4户13人;XX村5组XXXXXXX隐患点5户14人;XX村8组XXXXX隐患点4户12人;XX村9组XXXXXXXX隐患点3户10人。

4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按3㎡/人以上选择场地建设,能基本满足一些配套功能的需要。

本避险场所总面积约5276㎡,其中,现有建筑占地面积1065㎡,场地面积4211㎡,为硬化场地。

该场所最多可同时安置1010人避险。

5 场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5.1 位置与交通该场所位于茶坪场镇,为XX乡政府所在地,包括XX乡政府大院及其南侧的小广场,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31°XX′XX″,东经104°XX′XX″,近矩形展布,总面积约5276㎡(照片1)。

由此沿X—X路、XX大道行驶约52km可到达县城,该场所主要是通过XX路与外界相通,同时通过各乡村道路可抵达各行政村,交通条件较好;而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可以通过乡间人行小道、机耕道或乡村公路、XX 路前往该场所,通行条件尚可。

照片1 XX乡政府避险场所现状(左:乡政府大院;右:现有避险广场)5.2 气象水文1、气象该场所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左右,其中雨季(6~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七成以上,近几年因暴雨或持续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多集中发生于雨季。

2、水文该场所附近的河流主要是XX河,为常年性河流,发源于XX山的XXX南端,上游段称为XXX沟,于进入XXX场镇处同XXX沟汇流后始称XX河,该河流程45.1km,流域面积299.8km2,多年平均流量12.8m3/s。

河水主要受补于大气降水以及季节性的冰雪融水,河水水位及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暴涨暴落的特点。

该河位于该避险场所的东侧,二者相距约20m,河床低于避险场所约20m,而且沿岸新修或加固、加高了防洪堤,河水对该场所无影响。

另外,在避险场所的西侧山坡发育了一条季节性小溪沟,由西向东流经该场所后注入XX河,其汇流面积约0.4km2,主要在雨季能形成短暂的地表径流,沟水暴涨暴落特征十分显著,在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当地政府已经对其进行了治理,修筑了浆砌石结构的防护堤,并加盖了预制板,汛期的沟水已经不会对避险场所构成威胁。

5.3 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该场所位于XX县五大地貌单元的中山地貌区,从微地貌上划分,属于XX河河谷的冲洪积阶地。

该阶地沿XX河右岸呈条带状展布,地形较为平坦、开阔,长约800m,宽50m~150m不等;表面微倾向河流下游方向约4°。

其东侧为XX河漫滩与河床,受城镇建设的影响,大部分漫滩已经人工回填用作城镇建设用地。

其西侧为中山,山势高耸,绵延起伏,山峰一般高出谷地500m~900m,山坡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坡度35°~60°,坡体的稳定性较好,且坡麓距离避险场所约120m。

总之,该场地地势较高,地表平坦开阔,有利于避险场所建设。

2、地层岩性据调查,场地附近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的人工填土(Q4ml)、冲洪积(Q4apl)卵石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茂县群第一亚组(S2-3mx1)的绿色泥页岩夹透镜状灰岩、鲕状灰岩及紫红色蜂窝状构造千枚岩。

3、水文地质该场所一带水文地质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受补于大气降水和季节性溪沟水,排泄于XX河河谷,季节性明显,主要以上层滞水的形式季节性存在于局部土体,水量贫乏。

该场镇建有自来水厂,水源主要位于场镇附近的一条溪沟,目前基本能满足全场镇居民日常用水之需。

4、地质灾害据调查,场所及附近目前无地质灾害,且该场所在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区之外。

5.4 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适宜性1、该场所地质环境条件较简单,地势较高,地表平坦、开阔,易于排水,易于搭建临时帐篷或简易活动房屋;场址周边无地质灾害,不受洪水危害,无砂土液化现象;场地附近有乡政府办公楼和居民楼,无危房和危险品储存仓库,远离高压线走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