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表---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f15d391acc22bcd127ff0c49.png)
高中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一框经营公司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效率优先与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九课征税和纳税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第二框依法纳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向经济全球化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1、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3、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决定性因素2、:国家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感受文化影响2、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哲学生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有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发展的规律2、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价值与价值观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增强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增强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一、人与社会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2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1.3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国家与国家形式-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二、文化与生活2.1 文化与文化素养-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素养的表现与培养- 文化的作用与影响2.2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2.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2.4 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 文化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大众传媒的特点与影响- 文化市场监管与引导三、法律与生活3.1 生活中的法律-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与法律救济3.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保障与实现3.3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与发展- 我国的法律部门与法律规范-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3.4 依法治国与法律监督- 依法治国的意义与要求- 法律监督的机制与手段- 法治国家的建设与推进四、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4.1 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与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与特点- 科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科学探究与创新-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创新的意义与要求- 科学探究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4.3 逻辑思维与论证-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与规则- 论证的意义与方法- 提高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的重要性4.4 数学思维与应用- 数学思维的基本特点与方法- 数学思维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五、信息技术与社会5.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5.2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5.3 互联网与社会-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与发展的影响5.4 信息安全与伦理-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挑战- 信息安全的技术与策略- 信息伦理与网络道德的建设与践行六、生活中的科学6.1 生活中的生物学- 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6.2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化学物质的作用与影响-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6.3 生活中的物理学-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现象- 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学的发展与未来6.4 生活中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总目录,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政治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目录(20201110142317)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三课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信用工具和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影响价格的因素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价格变动的影响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司的经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财政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征税和纳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体味文化 第十一谍经济舌球化与对外开放文化与经济、政治——球化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感受文化影响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高中政治:人教版教材目录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文化塑造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民主选举:投岀理性一票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社会发展的规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价值与价值观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同样不可避免的3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阻修四生沽与哲孚]4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立项到现实的转变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生活处处有哲学2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专题三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哲学的基本问题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专题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世界的物质性3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专题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识的本质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意识的作用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4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选修2经济学常识匸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斯密的理论贡献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斯密的政策主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探究思维奥秘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于主要模式2学会科学思维1罗斯福新政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2凯恩斯革命1思维需要逻辑3新自由主义2准确把握概念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3恰当运用简单判断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4学会运用符合判断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5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6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8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1思维应该辩证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2学会分析综合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领会思维具体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推动认识发展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1思维力求创新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2运用发散思维1国家的本质3驾驭聚合思维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4善用逆向思维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5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4国际组织概观6鸟瞰思维研究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以英国和法国为例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4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2积极维护人身权 1美国的联邦制3依法行使财产权2美国的两党制4切实保护知识产权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5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4美国的利益集团专题四民主集中制:1走近合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订立合同有学问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3言而有信守合同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 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4违约与违约责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通往就业之路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2就业维权之道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2中国与联合国专题五家庭与婚姻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1构建和睦家庭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2法律保护下的婚姻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3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1不打官司解决纠纷2心中有数打官司3诉讼的基本程序4用证据说话5律师而面观眇修6公民迫徳4/伦理常那专题一公民道德建设1学会做人道德为先2继往开来综合创新3社会主义荣辱观4 “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1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2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3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4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2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3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专题四而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1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3网络的伦理困惑4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1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2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3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38页

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38页高中政治教材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教材之一。
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是其中一篇重要的教材内容。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与解读。
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简介该篇教材共38页,完整地讲述了主权统一和政权分层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材首先从国家主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入手,并详细介绍了四个基本要素。
接着,教材讲解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与历史背景。
最后,教材给出了政权分层的定义、类型及实际应用。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该篇教材为学生深入理解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提供了帮助。
2. 国家主权的定义与构成要素教材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主权来自于其独立性、完整性、尊严性和无干涉性。
这四个基本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独立性指的是一个国家具有独立的独立国家地位,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
完整性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没有被其他国家侵占的部分。
尊严性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被其他国家尊重并与之平等交往。
无干涉性指的是一个国家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并坚决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
3. 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与历史背景文章指出,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
教材详细列举了中国优秀历史人物吴三桂、孙中山等关于国家统一的名言,并通过历史案例解析了国家分裂与统一的危害与重要性。
例如,教材提到了中国的历史上的分裂局面,如南北朝、五胡乱华等,以及为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教材还介绍了台湾问题和香港回归,深刻阐述了国家统一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4. 政权分层的定义、类型与实际应用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政权分层的概念和类型。
教材解释了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关系,并讲述了国家政权分层的实际应用。
例如,教材引用了中国的一些具体案例,如特区制度、经济特区等,深入浅出地说明政权分层在中国的应用和效果。
此外,教材还提到了国际上的政权分层现象,如联邦制国家和地方自治,丰富了学生对政权分层的理解。
高中政治部编版新教材目录(4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共计58课133框21综合探究)

高中政治新教材目录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课9框2综合探究)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1 伟大的改革开放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综合探究二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课8框2综合探究)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充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探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3.1 坚持新发展理念3.2 推动高质量发展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4.2 我国的社会保障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必修三《政治与法治》(9课22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2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1 坚持党的领导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4.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2 民族区域制度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8.2 法治政府8.3 法治社会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9.2 严格执法9.3 公正司法9.4 全民守法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修四《哲学与文化》(9课25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1 追求智慧的学问1.2 哲学的基本问题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2.2 运动的规律性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5.1 社会历史的本质5.2 社会历史的发展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6.1 价值与价值观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综合探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课20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3 政党和利益集团综合探究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2.2 单一制和复合制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2 国际关系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 时代的主题4.2 挑战与应对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探究贡献中国智慧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6.1 认识经济全球化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综合探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全球治理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8.2 联合国8.3 区域性国际组织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9.1 中国与联合国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综合探究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10课21框3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2.1 保障各类物权2.2 尊重知识产权第三课订约履约诚信为本3.1 订立合同学问大3.2 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4.1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4.2 权利行使注意界限综合探究财产制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5.1 家和万事兴5.2 薪火相传有继承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6.1 法律保护下的婚姻6.2 夫妻地位平等综合探究家庭生活法律守护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7.1 立足职场有法宝7.2 心中有数上职场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8.1 自主创业公平竞争8.2 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综合探究企业创办之旅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9.1 认识调解与仲裁9.2 解析三大诉讼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10.1 正确行使诉讼权利10.2 严格遵守诉讼程序10.3 依法收集运用证据(13课28框4综合探究)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2.1 “逻辑”的多种含义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3.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4.1 概念的概述4.2 明确概念的方法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5.1 判断的概述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六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综合探究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9.2 把握适度原则第十课推动认识发展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综合探究领悟辩证精髓处理复杂问题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综合探究结合社会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一、必修一
1.1 国家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基础
1.2 经济学常识
1.3 政治学常识
1.4 人生观与价值观
1.5 现代化与现代化建设
二、必修二
2.1 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2.2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3 党的基本知识
2.4 的领导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必修三
3.1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发展
3.2 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
3.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意识形态
3.4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选修一
4.1 商业经济与管理
4.2 我国现代政治与法治建设
4.3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4.4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
五、选修二
5.1 管理学基础
5.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5.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
5.4 当代中国与世界
5.5 公平与正义
六、选修三
6.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基础
6.2 中职学校政治学科教学与生涯规划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的详细内容,共包括六个大模块,其中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上下+3本选必)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上下+3本选必)本文档旨在呈现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的目录,其中包括上下册以及三本选修必修教材的详细内容。
上册目录1. 单元一:政治与我- 1.1 政治是什么- 1.2 政治与经济- 1.3 政治的发展与作用- 1.4 公民与政治权利2. 单元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3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 2.4 市场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3. 单元三: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 3.1 政治制度的含义与分类- 3.2 中国的政治制度- 3.3 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4 国家与治理...下册目录1. 单元四:民族精神与民族团结- 4.1 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要求- 4.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与保障- 4.3 民族团结的发展与维护- 4.4 民族工作与民族团结2. 单元五:人民民主与法治建设- 5.1 人民民主的本质与表现- 5.2 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5.3 法治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容- 5.4 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3. 单元六:中国的光辉历程- 6.1 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6.2 中国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6.3 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6.4 中国与社会主义事业...选修必修教材目录1. 必修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单元一:世界经济与全球化- 单元二: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单元三:中国在全球经济与政治中的地位2. 选修一:现代- 单元一:中国的国防政策- 单元二:中国的国防建设- 单元三:3. 选修二:中国的宪法与行政法规- 单元一: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单元二:中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单元三:宪法与行政法规的作用与保障...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高中政治教材的目录,包括上下册内容以及三本选修必修教材的详细内容。
以上述目录为基础,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政治知识,加深对政治原理、制度和实践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

2024年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目录本目录为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详细列表,涵盖了2024学年的全部内容。
请在使用时仔细查阅,确保准确无误。
第一册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经济- 第一课经济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课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单元宏观调控- 第三课宏观调控概述- 第四课财政与税收第三单元货币与金融- 第五课货币的职能与制度- 第六课金融市场与投资第四单元企业经营与发展- 第七课企业经营与发展- 第八课公司制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第二册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政治生活概述- 第九课政治与政治生活- 第十课公民与政治第二单元我国的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 第十一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十二课选举制度与选举方式第三单元国家机构与权力机关- 第十三课国家机构概述- 第十四课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第四单元宪法与法律- 第十五课宪法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课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第三册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文化现象与文化生活- 第十七课文化及其现象- 第十八课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单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第十九课传统文化概述- 第二十课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第三单元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十一课大众文化的发展- 第二十二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第四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十三课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第二十四课文化传播与媒体第四册伦理与道德第一单元伦理学概述- 第二十五课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十六课伦理学的功能与方法第二单元主要的伦理学说- 第二十七课功利主义- 第二十八课康德伦理学第三单元社会伦理与职业道德- 第二十九课社会伦理概述- 第三十课职业道德与个人品德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伦理道德- 第三十一课家庭伦理与家庭道德- 第三十二课社会公德与公民道德以上为2024年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完整目录,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第一章政治学基本知识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3.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政治学科体系
4. 国家与政府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5. 国家政权的产生和转移
6. 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和功能
7.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
第二章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
1.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2. 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安排
3. 我国的政治组织体系
4. 政府职能与政府组织
5. 政府职权与政府活动规则
6. 我国政府的组织体系和职权划分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
1. 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主义
2. 文化与政治文化
3. 我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4.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国家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
5. 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
第四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
1. 政治参与及其类型
2. 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
3.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4. 我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和方式
5. 政治发展及其动力
6. 我国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路径
第五章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力
1. 国家权力的性质和来源
2. 国家权力的类型和分立原则
3.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4. 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5.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
第六章政权与政治
1. 政权与阶级关系
2. 政权的性质与动力
3. 政权的制约与平衡
4. 政治变革与政府的合法性
5. 政策决策与公平正义
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总目录,共计六章。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详细章节。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

(完整版)高中政治教材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一、国家的介绍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目录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的目录。
政治教材是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的目录:第一篇思想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一章思想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1.1 什么是思想政治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道路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阶段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1 经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2 政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3 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4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基本经验3.1 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法宝3.3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所在3.4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证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与丰富内涵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体系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及其时代背景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时代背景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第三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第八章中国基本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8.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根本利益第九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9.1 ___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9.2 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9.3 党的基本经验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要求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10.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0.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以上是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中政治教材的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任务1.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2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2.2 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三篇:中史3.1 中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3.2 中国的光辉历程第四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4.1 经济建设4.2 政治建设4.3 文化建设4.4 社会建设第五篇: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5.2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六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2 宏观调控6.3 基本经济制度6.4 乡村振兴战略第七篇:7.17.27.37.4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7.5第八篇:民主与专政8.1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骨8.2 社会主义专政是人民的专政第九篇:国际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9.1 国际社会主义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外交9.2 我国对外事业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第十篇:中史和10.1 中史与基本理论10.2 中史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1.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11.2 发展了的科学社会主义第十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点1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12.3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十三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3.1 提出的基本问题和目标13.2 确定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3.3 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任务第十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结与展望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和经验14.2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着力方向1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效应和吸引力14.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第十五篇:中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15.1 研究方法15.2 研究心得第十六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地区的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1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亚洲、非洲、拉美和其他地区1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的完整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129页)
简介
本文档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的完整版,包含了
129页的教案内容。
目标
- 了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的教案内容
- 研究使用教案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内容概述
本教案共包含了全册政治必修3的教案内容,涵盖了以下主题:- 第一单元:政治与我
- 第二单元:经济学常识
- 第三单元:经济制度
- 第四单元:我国经济运行
- 第五单元: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
- 第六单元:国民经济核算
- 第七单元:政府的角色
- 第八单元:经济增长与发展
- 第九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每个单元的教案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等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和展开讲解。
使用建议
-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进行备课和上课准备,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使教学更加灵活和有效。
- 学生可以根据教案中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复,提高研究效果。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教案的完整版,适用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使用。
教案内容涵盖了全册的各个单元,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系统学习。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目录(具体到目)

政治课本目录《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一目货币的本质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第三目纸币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第一目信用卡与支票第二目外汇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目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第二目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一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第二目消费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一目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目做理智的消费者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第一目生产与消费(▲)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目公有制为主体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一框企业的经营(▲)第一目公司的类型第二目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目劳动和就业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一目储蓄存款第二目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第一目股票第二目债券第三目保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二目兼顾效率与公平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第一框国家财政第一目财政及其作用第二目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框征税和纳税第一目税收及其种类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第一目市场调节第二目市场秩序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目加强宏观调控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框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第一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第一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第二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一目第二目广泛、真实的民主第三目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二框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第一目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第三框政治生活:积极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第一目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第三目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第一目第二目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第三目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一目第二目最广泛的民主实践第三目共建祥和文明社区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第一目第二目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第三目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第一目第二目政府的职能第三目便民利民的政府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第一目第二目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第三目求助有门投诉有道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第一目第二目政府依法行政第三目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新增考点: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一目第二目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第三目为政务公开喝彩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第一目第二目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第三目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目第二目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三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目第二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一目共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目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一目我国的宗教掠影(△)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框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第一目国际社会的构成(△)第二目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新增考点: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第三目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新增考点: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第一目国际交往剪影(△)第二目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第一目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第二目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第三目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第一目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第二目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第三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第一目中国外交硕果累累(△)第二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三目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第一目文化“万花筒”(△)第二目文化是什么第三目文化的力量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一目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第二目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第三目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一目文化影响面面观第二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目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一目丰富精神世界第二目增强精神力量第三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一目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第二目透视文化多样性第三目尊重文化多样性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一目生活中的文化传播第二目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目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一目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第三目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一目中华民族之魂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三目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第三目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一目阳光下的阴影第二目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第三目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第二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第三目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一目培育“四有”公民第二目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第三目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一目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第二目凝魂聚气、強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第三目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第二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第一目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第二目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第三目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综合探究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目哲学是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第二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目唯物主义第二目唯心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一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一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框意识的作用第一目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一目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第三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综合探究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目发展的普遍性第二目发展的实质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一目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目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目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一目辩证否定观第二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二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第三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第一目人的价值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第一目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2023年统编版高中政治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政治新教材目录(必修
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政治材目录 (必修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统编版高中政治材必修一的目录。
以下是教材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化与地区发展
- 全球化与中国
-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 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2. 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 现代化与中国道路
- 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道路
4. 政治文明与制度建设
- 政治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5. 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 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民族团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建设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7. 志愿服务与社会管理
- 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志愿者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请注意,以上目录只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具体的章节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动。
建议在使用教材时以最新版本为准。
---
以上是2023年统编版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一的目录。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高中政治_政治与法治_精美课件_统编版19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4.1 人民民 主专政 的本质 :人民 当家作 主 课件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难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2)政治的实质和根本属性是?(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简单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关系,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思考: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两个方面想一想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一、国家的介绍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又被称为国体,是指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国家类型: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S国家——新型的)二、人民民主专政1、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P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注意:(1)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2)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3)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2、民主与专政——P6(1)民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注意:第一,一定阶级范围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超越阶级的民主。
第二,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不是全民。
第三,民主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所要保证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2)专政的含义: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注意:第一,专政的对象往往是被统治阶级;专政的主体往往是统治阶级;第二,专政存在的原因是统治阶级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
第三,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实行专政的原因是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政权和具有国家机器。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与本质——P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优点:(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第一,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P9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内容—P6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必须具备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也不例外。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极少数敌人;③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P7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正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Why?)1、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写入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第一、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专政的必要性(意义或为什么)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时代内容—P7(How?)『结束新课』练习(略)第二节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1、教学重难点重点(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难点(1)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2)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和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的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从法律上讲,国家与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思考: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依法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简单举例解释一下这六项自由的区别)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但是,自由要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许可的权利。
3、监督权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1)Why?——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How?(结合教材的列举事例,简单了解一下。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适用—法律制定前:立法不平等;法律制定后:守法和司法的平等。
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级。
】(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关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是不可分离,具有统一性,相辅相成。
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