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灭亡

合集下载

背誓叛盟 两宋灭亡

背誓叛盟 两宋灭亡

背誓叛盟两宋灭亡背誓叛盟两宋灭亡宋朝开国,号为“大宋”,国土不到北辽一半,算不得完整中华继承。

太宗赵光义想试试辽国的兵锋,夺回后晋割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公元979年发动进攻。

辽景宗急令反击。

结果高梁河一战,,宋军溃败,死者无数,赵皇帝脚部受伤,乘驴车逃回。

公元986年,宋军再次出阵,其中有两位严重戏说化的杰出将领,一是潘美,二是杨继业。

在辽军追击下,潘无力兑现接应承诺,导致杨兵败被俘最后殉国。

之后汉文化主流艺术,将潘美说成白鼻子奸臣,而杨老令公则是忠勇帅才。

并且不断演化,造出一连串的杨家将及杨门女将。

1004年,萧太后与新皇帝辽圣宗御驾亲征北宋。

战逃两选,宋真宗也御驾亲征。

而且宋军守城,还用超级强弩,射杀了辽军第一名将萧达令。

之后宋辽签订著名的“澶渊之盟”,宋帝称兄,辽帝称弟。

宋帝称萧太后为“婶”。

划定边界,互市边贸,宋每年向辽输银二十万两,绸子十万匹。

两国对天盟誓,永结和好。

城下之盟对宋有些不公,但和约达成告诸上天,应由法律及老天共同约束。

之后,宋辽百年和平免动刀枪,辽国急剧汉化,宋朝经济急剧壮大。

有经济学家统计,当时北宋的GDP,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

这数字惊人。

从1004年起之后一百十九年,宋辽两国基本相安无事,此数字同样惊人。

大约1110年起,辽国治下的金人发动起义,势同烈火,辽国岌岌可危。

这时有一位爱国者或是爱国贼的汉人马植,向宋朝大太监童贯献计,应借辽国内乱,越辽东半岛,走海路直接与东北的金人联系,共同破辽。

之后收回燕云十六州。

这个公然叛盟的战略举措,得到宋徽宗认可。

宋军攻辽前,辽使奉上降表,全国愿为臣属,甘作宋朝藩屏,哭求看在一百一十九年和平份上,请礼仪之邦不要落井下石, 当然,宋朝皇帝拒绝。

辽使当庭哭骂:“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

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哭罢回辽复命,整军迎敌,区区万人,居然将二十万宋军一鼓而灭。

两线作战的金人,看到煌煌大宋如此战斗力,灭辽之后顿起贪婪之心。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南宋覆亡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南宋覆亡的故事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南宋覆亡的故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合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百五⼗⼆年。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的王朝。

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先进⽂明,从此逐渐趋向衰落。

下⾯⼩编给⼤家讲⼀讲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南宋覆亡的故事。

南宋覆亡真相引⾔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赵⽒王朝的继续,始于⾼宗赵构,终于卫王赵,共9帝。

南宋偏安⼀隅,国运不昌,帝王懦弱。

从赵构开始,皇帝⼤都没有太⼤作为,奸⾂当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之⼀。

它着⼒经营长江以南⼴⼤地区,使我国南⽅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呈现出⾼度繁荣。

但在军事上却⼀直让步于北⽅强敌,最终为蒙元所灭。

苟且偷安 “靖康之变”后,留守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的康王赵构逃到了南京(今河南商丘),1127年5⽉,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他就是宋⾼宗。

⾼宗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安南⽅,与定都开封的北宋相区别,故史称为南宋。

⾼宗即位后,迫于舆论的压⼒,不得不把“主战派”⼤⾂李纲召回朝廷,担任宰相。

然⽽,这只是⾼宗收买⼈⼼的措施,他很担⼼抗⾦战争胜利后,宋钦宗会回来和他争夺皇位,并不太想与⾦朝兵戎相见,于是⼜任命了⼀⼤批“主降派”的官僚居于要职。

因此,从南宋建⽴初期,抗⾦⽃争中主战派与主降派之间的激烈⽃争就开始了。

李纲担任宰相后,提出了许多抗⾦的主张,还极⼒在宋⾼宗⾯前推荐⼤⾂宗泽。

宗泽是⼀位坚决抗⾦的将领。

⾦兵第⼆次攻打东京开封的时候,就是宗泽领兵抗击⾦兵,⼀连打了13次胜仗。

宋⾼宗对宗泽的勇敢早有⽿闻,这次听了李纲的推荐,就派宗泽去开封府做知府。

这时候,⾦兵虽然已经从开封撤出,但开封城经过两次⼤战,⼈⼼惶惶,秩序混乱。

宗泽在军民中很有威望。

南宋怎么灭亡的?被外族统治南宋十万具尸体浮海

南宋怎么灭亡的?被外族统治南宋十万具尸体浮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宋怎么灭亡的?被外族统治南宋十万具尸体浮

导语: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南宋与金国、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
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南宋与金国、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为并存政权。

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趋向衰落。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

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后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到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南宋灭亡始末:
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

次年,蒙古人挥兵南下,但被宋军阻击在长江北岸。

1267年,登上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来。

生活常识分享。

南宋的灭亡

南宋的灭亡

南宋的灭亡宋与蒙古联合攻金金朝连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

与此同时,金的背后已兴起了一个强大的蒙古。

1211 年以后,金连续受到蒙古军的打击,已无力招架。

这样,蒙古在1226 年灭掉西夏后,于宋绍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檝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金,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土地归宋。

宋与蒙古结盟以后,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1233)南宋孟珙出兵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击败金将武仙于淅水(汉水支流,今淅川)。

金哀宗逃到蔡州后,八月,蒙古都元帅塔察儿使王檝至襄阳,约宋攻蔡,十月,宋将孟珙帅兵万人,携粮50 万石,与蒙古将塔察儿合兵围蔡州,蒙古军筑长垒围城。

时金尽籍民丁守城,括壮健妇女穿男子衣冠,运大石防御。

金哀宗试图突围不果,重又守城。

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端平元年)正月,蒙古与宋联军急攻蔡州,蔡州城守危急,金哀宗以自己体肥不便骑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 年2 月9 日)传位给族人、东面元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

即位仪式刚结束,宋军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末帝为乱兵所杀,金亡。

南宋收复三京的失败蒙古和南宋合力灭金后,窝阔台汗违背将河南归宋的诺言,只以陈、蔡东南一隅归宋,同时任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南宋朝廷不得已而接受这一改变后退兵,蒙古军主力也北归。

南宋一些官员提出乘河南空虚,出兵守黄河、据潼关(今属陕西)、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乘时收复中原。

这种不考虑双方实力,破坏已达成的分界新协议,企图乘虚进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认既成事实的提议,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是宋理宗都听不进去,一意收复三京,以建立不世功勋。

宋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六月,金亡刚刚半年,南宋也未经再与蒙古协商,即单方实行收复三京,诏知庐州全子才率淮西兵赴开封,开封蒙古将杀长官崔立降宋。

南宋历史简介

南宋历史简介
二、对后世中国的经济制度和赋税制度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纸币的广泛使用。交子,作为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虽然出现于北宋,但当时主要通用于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不仅范围不广,发行量也不大。可是从南宋起,以会子为主的各种纸币在全国各地普遍获得使用,即使官吏俸禄、士兵纸币“遂与见缗并行,不可复废矣”。理宗朝时,用的交钞,也是仿照南宋钞法加以印造和流通的。
此外,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生产部门,也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远非北宋时候可以比拟,与金统治的北方地区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南宋的商品经济更加发展。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繁华、商业的兴盛,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南宋最大的城市是都城临安府,到咸淳年间(1265~1274),仅城区(钱塘、仁和两县)就有186330户,若以每户5口计算,即达931650口,加上众多的流动人口,全市约有140万人左右。临安城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买卖昼夜不绝。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最著名的大都会伦敦人口也不过三万四千左右。难怪马可·波罗到了杭州以后,对它“颇具豪华气派的一事一物,惊讶得瞠目结舌,叹为观止”⑧了。明州、绍兴、平江、建康、成都、福州、泉州、广州、长沙、荆南(湖北江陵)、沙市、襄阳、兴元(陕西汉中)等城市,也十分繁华,即便地处宋金前线的鄂州(湖北武昌),也是“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⑨。
从以上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的历史过程。宁宗朝官员吴衡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巨大的变化,对此作出了精辟的概述,他说:
天下地利,古盛于北者,今皆盛于南??以元丰二十三路较之,户口登耗,垦田多寡,当天下三分之二。其道里广狭,财赋丰俭,当四分之二[三]。彼西北一隅之而财赋所入当三分之二。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不是南宋的建立,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如此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此为其一。

第三讲 南宋的偏安与灭亡

第三讲 南宋的偏安与灭亡

宋金和战
著名战役:
1130,黄天荡之战 富平之战
富 平 仙 人 关 和 尚 原 郾 城
1131, 和尚原之战 1133, 饶风关之战
顺 昌
1134, 仙人关之战 襄邓之战 1140, 顺昌之战 郾城之战
黄 天 荡
两河民众抗金斗争:河东红巾军,河北赞皇五马山寨 王彦‚八字军‛:‚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元典章》卷九《吏部三》
79%
他们后来始终遵守这个原则,虽然形式上权力和帝国归于一人, 即归于被推举为汗的人,然而实际上所有儿子、孙子、叔伯都 分享权力和财富。 (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蒙古灭西夏和金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 建立大蒙古国后,很 快转入频繁的对外战 争,相继征服了西域、 1209年 中原的一些割据部族 1209年 政权,为中国大一统 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1218年

靖康二年(1127)五月,徽宗的第九子 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 建炎,是为高宗。后迁都于临安(今浙 江杭州),史称南宋(1127-1279)。 1127年,金扶植傀儡政权伪楚,以北宋 少宰张邦昌为帝。金兵撤退后,张邦昌 退位。

南宋帝系
高宗
1127-1162

孝宗
1162-1189

理宗、度宗时期贾似道专权
《宋史》卷四七四《贾似道传》 “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 曰‘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 公’。……三日一朝,赴中书堂治事。赐第葛 岭,使迎养其中。吏抱文书就第署,大小朝政, 一切决于馆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宰执充位 署纸尾而已。似道虽深居,凡台谏弹劾、诸司 荐辟及京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
1153年正式迁都燕京, 定名中都大兴府。拆 毁上京宫殿,将宗室 贵族及其所属猛安谋 克尽行迁入内地。 此举标志金朝统治重 心的内移,亦为北京 建都之始。

南宋的灭亡..

南宋的灭亡..

原因三:内忧
• 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为最高层的舵手没有韬 略; 2、奸臣误国,史弥远、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 都是些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的之流,却军政常握 大权
• 原因四:外患
• 蒙古铁骑彪悍,高层战略适当。
三、南宋灭亡过程
• 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可谓战无不胜, 只有南宋顽强的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除了 文天祥,这段历史现在已很少有人提起,因此重 温这段历史,以祭奠英勇抗蒙的南宋军民,鞭笞 弄权误国的奸臣,鞭笞叛国降敌的贰臣. • 谁是蒙古最强劲的对手?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 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 直至他死时,他也不会料到,汉人会是蒙古征服 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
•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丧命
蒙古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 企图一举 歼灭南宋.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 力,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由于 合州的坚固防御,蒙古军遇上了挫折。双方在合 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 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 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他又 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 廷前来议和,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撤 退争汗位去了. 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 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 金哀宗的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辗转逃到蔡 州,金哀宗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 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过去 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 断能力,断然拒绝了哀宗的要求.随后,蔡州之战 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朝 灭亡,时间是1234年. • 南宋的北伐 灭金后,蒙古军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 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开始北伐,收复洛阳,汴梁, 商丘三京.

为什么史学多认为南宋灭于1279而非1276年,大明灭于1644而非1662?

为什么史学多认为南宋灭于1279而非1276年,大明灭于1644而非1662?

为什么史学多认为南宋灭于1279而非1276年,大明灭于1644而非1662?展开全文谢邀。

很好的问题。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明确一点:南宋和南明的“南”字,都是后代史学家加上的,用来区分阶段。

在当时,就是宋、明,没有什么南北。

一、南宋灭亡的时间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杭州,南宋统治者投降,宋恭帝退位;1279年,崖山之战失败,流亡在外的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最后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随同殉国还有上千王公大臣以及不愿意投降的普通军民,据称有十万人之多。

随后,元军统帅,当然也是汉族人啦,张弘范在崖山刻石“靖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我们注意这么几点:1276到1279年之间只有三年;元朝的军队对南宋残余势力是摧枯拉朽;张弘范在当时就有“灭宋”的说法。

因此,说南宋灭亡于1279年,是没有问题的,蒙元的军事胜利是绝对性的,所以不在乎是76还是79,而且也没差几年,因为对元朝来说,这些南宋残余势力没有实质性威胁。

二、明朝灭亡的时间我们简单对比上面南宋的灭亡,就会知道为什么大家普遍存有明朝灭亡于崇祯的印象。

从1644年崇祯殉国,到1662年永历帝殉国,再到1683年郑氏投降清朝(明朝监国朱术桂自杀殉国),这期间有多少年?将近40年。

也就是说,清朝入主中原,有四十年的时间要不断的担心明朝势力的反攻。

那么,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在宣传策略和思想控制上,势必要宣传明朝早已经灭亡,崇祯殉国就灭亡了,而且是被李自成灭亡的。

在清朝看来,从弘光到永历,都是伪政权,不承认其正统,也不允许传播他们的事迹。

所以,清朝的历史学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对崇祯之后的故事故意言之不详。

其实,如果仅仅是官方对正统的尊崇,那么可能问题并不严重,但是,清政府更主要的是禁止事迹的传播,这就厉害了。

整个清朝几百年,特别是从康熙后期到清末,整个大清国里知道明朝在崇祯之后还抵抗了四十年的人并不多。

可以说,凤毛麟角。

一段历史,都被人故意隐瞒了,还怎么谈论其意义?隐瞒历史是很容易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得蒙古大汗之位,他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 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 1252年,忽 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 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 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丧命
蒙古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 企图一举 歼灭南宋.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 力,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由于 合州的坚固防御,蒙古军遇上了挫折。双方在合 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 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 气低落,只得撤退.
1)端平入洛: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后收
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 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 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 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
2)后果:
3 四川军民的抗蒙斗争和鄂州议和
4 贾似道擅权 公田法
二、原因
原因一:南宋联蒙灭金
1214年七月,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 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为了扩大疆土金以 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联 手协议击退金军,南宋可获河南作回报。 哀宗向 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 寒”的道理。但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及 在朝臣的建议下,继续伐金。公元1234年,金灭 亡。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朝后,失去金朝作为屏 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但奸臣贾似 道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 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私自与 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 又编造打败忽 必烈的谎言,博得皇帝的信任. 其残害正直的大臣, 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 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 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
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 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
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反观 南宋,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 腐败,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此时南宋 四川守将刘整投降蒙古,他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 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攻打襄樊, 襄樊城防相当坚固, 兵多粮足.蒙古军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增兵, 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元兵始终无法破城.
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率兵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
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 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由于叛徒向元兵出卖 了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共同夹击元军的计划, 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无力反 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襄阳已孤立无援, 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 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主讲:
南宋的灭亡
一、背景:南宋后期统治危机的加深
1 史弥远擅权和理宗朝的黑暗统治
1)湖州之变 2)端平更化: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
远病死、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后实施 的改革。端平更化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并革除了史弥远时期的很多弊端,但其它 改革措施或失败或流于表面,未能成功。
2 宋、蒙联合灭金和蒙古南侵
• 金哀宗的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辗转逃到蔡 州,金哀宗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 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过去 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 断能力,断然拒绝了哀宗的要求.随后,蔡州之战 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朝 灭亡,时间是1234年.
五、附加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谢谢观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过度依赖外贸,国家经济结构性脆弱。
原因三:内忧
• 1、皇帝一任不如一任,作为最高层的舵手没有韬 略; 2、奸臣误国,史弥远、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 都是些嫉贤妒能、祸国殃民的之流,却军政常握 大权
• 原因四:外患
• 蒙古铁骑彪悍,高层战略适当。
三、南宋灭亡过程
• 13世纪,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可谓战无不胜, 只有南宋顽强的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除了 文天祥,这段历史现在已很少有人提起,因此重 温这段历史,以祭奠英勇抗蒙的南宋军民,鞭笞 弄权误国的奸臣,鞭笞叛国降敌的贰臣.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不断南迁,途中小皇
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而南宋 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 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宋军的船队被元军 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 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 (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 南宋的北伐 灭金后,蒙古军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
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开始北伐,收复洛阳,汴梁, 商丘三京.
中原地区满目疮痍,所收复的城市几乎空无一人, 北伐宋军得不到给养补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 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水淹宋军,北伐宋军大败, 从此只得转入战略防御. • 第一次蒙宋战争,蒙古遭受重大挫折
而孟珙反攻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同年至1240年 初,孟珙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到1241年, 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 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 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 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
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 宋背约为名,大举犯宋,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 了阳平关和襄阳,宋廷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 珙救援.孟珙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打破 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 拉锯战.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 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军被迫撤出宋境。
• 谁是蒙古最强劲的对手?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
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 直至他死时,他也不会料到,汉人会是蒙古征服 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
• 初次交手,宋兵不堪一击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儿子窝阔台开始 灭亡金国的军事行动,即假道南宋,合围金 国.1231年,假道南宋的任务由托雷率兵执行,而 南宋半推半就间与拖雷发生冲突,据《元史》记 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 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此后宋军再无勇气低挡, 拖雷顺利抵达湖北,大乱与蒙古主力对峙的金兵 阵脚.最终蒙古军攻陷汴梁,金朝大势已去,而拖 雷仅以三万骑兵就如入无人之境,极大震动了南 宋朝野.
四、总结
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在于统治者上层出现了严重的问 题,朝政上吏治腐败,使得民不聊生。加之在外交措施方 面失当(南宋与蒙古结盟灭掉金朝,顿失防御屏障,并将 自己的实力暴露于蒙古贵族面前,实属重大失策),导致 内外交困所致。像贾似道在政治腐败、国运衰微的南宋末 年,由一个浪荡子弟迅速爬到了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高位, 充分体现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在元军大举攻宋的 时候,作为前线指挥,他一面封锁军情,一面向敌人称臣 请降,这种两面派的作风是无法长久的。君臣上下,不思 进取,既没有北定中原的雄心,也没有积极防御的打算, 只是一味搜括民脂民膏,贪恋奢华的生活,所谓“暖风熏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形象的写照。南宋后期 的政治可用皇权旁落、大臣擅权、皇后干政、朝政混乱和 民怨沸腾来概括。所以,当南宋统治者选择了逃避甚至是 投降政策时,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注定灭亡的道路!
原因二:经济
• 恶性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
南宋军队采取的是募兵制。由于宋朝生产力极高, 人民从事生产可以创造很多财富。
为了缓解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危机,南宋政府在 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饮鸩止渴式地大量发行会子, 会子严重贬值,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不断走低,这 实际上造成了会子信用的破产。景定五年(1264 年)开始,宰相贾似道制定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 策,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开始严重衰退, 国家财政收入非但没有按预期增加,反而开始逐 步下滑。
• 临安失陷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
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攻打南 宋。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元军占领临 安,南宋气数已尽.
• 厓山,悲壮的决战 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
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 端宗为帝。李庭芝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 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 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被抓获. 天祥至死不降, 也被杀害了.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他又 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 廷前来议和,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撤 退争汗位去了. 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 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 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
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双方展 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汉族军阀李檀又起 兵反叛,蒙古局势非常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