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灭亡的原因,700 年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中世纪温暖期时宋朝为何出现了严寒?
一、南宋宝佑五年的年底不太寻常在快要迎来春节的某个日子,临安市民们惊异的发现,西湖,竟然封冻了。那一天,是宝佑五年十二月戊子,公元1258 年1 月13 日。江南锦绣之地的西湖,居然因为一次结冰而被载入史册——某个不知名的史官在《宋史全文》卷三五里,写下了这样四个字:“西湖冰合”。对于现代人,见过类似场景的人也不多。近几年,哪怕只是结上薄薄的一层冰都能登上当地的报导成为大新闻,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冷如08 年南方冰雪灾害之时,西湖也只是在局部结了较厚的冰,仍保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据说1930 年、1977 年都能够在湖上溜冰,但也未听闻达到“冰合”的程度。2016 年初,北极点短暂突破零度引起的余波横扫中国大地,一波强烈的史诗级寒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但即便如此,西湖也只是结了一点点冰,聊表一下对于“史诗级寒潮”的微小“敬意。
二、长期以来,对古代气候的追踪只能在史书里寻觅刀笔之吏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样的记录如果不是湮灭于战火与动荡,就是仅有只言片语,而且都是感性描述和物候记录,科学意义有限。幸运的是,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运用到重建古气候的工作上去。当代的地球科学
工作者,已经可以综合运用石笋、树木年轮、冰芯、黄土沉积物、深海沉积物、深湖沉积物等生物和地质记录来恢复古代的气候规律。2013 年,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出具的气候报告AR5 里,便首次加入了人类历史尺度的古气温重建,同时公布的还有相关的数值模拟。更为贴心的是,他们专门区分了不同的大洲。10 世纪,欧洲气候非常温暖;亚洲气候也较温暖。11 世纪,欧洲气候略有降温,但也算暖;亚洲气候同样降温,变得偏凉;12 世纪,欧洲气候先大幅降温,中后叶快速升温;亚洲气候早期中幅降温,中后叶中大幅升温。13 世纪,欧洲和亚洲都在降温,而且都在中叶发生过显著的降温事件:大约就是13 世纪五十年代的某个时候。14 世纪,欧洲缓慢升温,亚洲快速升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史书中的描述与整体重建的古气候可能有冲突,这是因为气候快速变化的时期,上下波动也会十分剧烈,而史书的感性描述无法剔除剧烈波动的影响。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只是“亚洲”这个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在局部可以出现细节的波动甚至不同。受采样地区和数据的影响。所以,本问题前半句描述不成立——欧洲和亚洲在10 至14 世纪的温度趋势,其实是一样的,并不存在欧洲在10-14 世纪温暖,亚洲在12-15 世纪降温——而且哪有这么比的……欧洲在12-15 世纪还不也是总体降
温趋势,只是细节不同而已。但是,为什么13 世纪中叶开
始突然变冷?为什么1258 的临安那么冷?
三、科学家们觉得,他们近几年应该锁定了凶手每年的降雪,都会携带那一年空气里的尘埃与气体,在冬天降落,然后化掉。但在一些下的雪比化的雪多的角落,上一个冬天降下的雪,会用一年的时间堆积、挤压成冰,成为下一个冬天到来时的“地表”——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于是,就有这么一群人,拉着各种钻井设备躲在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天雪地里。他们四处钻孔打井,从冰盖里取出一根根冰柱子,然后把它们拉进专门的低温实验室冻起来。利用冰芯里封存的气泡和灰尘,科学家们可以做很多工作。其中有一项,就是分析尘埃中的硫酸盐含量。当科学家们逐渐建立起历史时期大气硫酸盐含量曲线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峰值,其中,也包括1258 年的一个峰值——它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位
列第二的硫酸盐含量。
四、这些大气硫酸盐尘埃的峰值,是古代火山喷发的结果2010 年5 月,冰岛的一场火山大爆发重创了整个欧洲的航空业,一度导致大量乘客滞留欧洲各地的机场,引发了不小的麻烦。2011 年,冰岛的Grimsvotn 火山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喷发。火山尘埃冲破云霄,冲破12 英里(约19.2km),直达平流层。火山喷发是唯一可以将大量灰尘送入平流层的地表自然活动——核弹洗地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
乐活动不在此列——这些细小的火山灰会在缺少大气活动
的平流层里停留很久,形成弥漫全球大气的尘埃层。就像给地球打了一把遮阳伞一样,将相当一部分太阳能量怼回去。同时,它们的徐徐降落也会在全球的大气降尘里露出马脚。这便是大家很熟悉的核冬天效应——在这里也叫火山冬天
效应。根据火山爆发指数(VEI,V 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 )的不同,火山活动喷发的物质体积呈指数变化,对地球造成的降温能力也各不相同。2011 年看似凶猛的这次喷发,VEI 指数仅仅是4而已——人畜无害的级别。从6 级往上,大约就开始对当年的气候有所影响了。1991 年爆发的皮纳图博火山,在当年和次年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引起1816 年全球凉夏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是个VEI 指数为6.9~7的大爆发,光荣地成为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看谁能抛射更多的尘埃(火山灰)进入平流层。根据这一点,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数:全球火山气溶胶(辐射)强迫(单位W/m^2,是不是很眼熟?)虽然没有看到1257 年火山喷发物体积的数字,但1257 年的那次火山喷发对太阳辐射的减弱能力大大超过坦博拉火
山喷发——如果说坦博拉火山带来了全球凉夏,那么1257 年的火山爆发让西湖在来年一月结个冰,看起来很轻松愉快嘛。
五、找到了作案证据,但谁是凶手呢?2015 年,一个研究团队宣布,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强烈喷发
(至少他们和相当一批科学家这么认为,但似乎 5 世纪的那几次也不差)的所在地。印度尼西亚,Lombok 岛,Rinjani 火山,Samalas 大爆发。但别误会——1257 年爆发形成的,是一个小火山背后的巨型圆坑。这是一个南北长约 5.5km,东西长约8.5km 的巨型破火山口(caldera,你要是了解美国的黄石火山,应该对这个词不陌生)。破火山口东侧是Rinjani 火山主峰,高约3600m。这次巨大的爆发大约发生在1257 年春末或夏季,炸掉了Rinjani 火山的顶。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碎屑物,大约是1815 年坦博拉火山周边降落物的 2 倍,而它抛射进平流层的物质也自然比坦博拉火山多得多。在VEI 指数上,研究者将它投在7 的区间里,把坦博拉火山放在 6.9 的位置上。
六、就这样,1257 年的那个夏天,一个幽灵又一次笼罩了全球这个幽灵从Salamas 大爆发的巨响中再次苏醒,从大洋洲扶摇直上,飘到亚洲,飘到中东,飘过地中海,飘到欧洲。飘到格陵兰,也飘到南极洲。它放出熔岩,蹂躏万物;它掀起海啸,收割生命;它降下酸雨,破坏收成;它带来减产,散播饥馑;它遮蔽阳光,带来凛冬。它为南国带来路边冻骨,将北国的马刀磨得锋利;它促成战争,毁灭王朝。它从6 世纪的三次强烈火山爆发里走来,在13 世纪中叶给临安市民带去西湖冰合,又在15 世纪中叶再临人间。南宋的气温,就这样在1257 年的春夏之交被一场万里之遥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