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非亲兄弟》中王桂兰形象浅析
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初级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秋天的音乐冯骥才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
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
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
秋天十月,我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朋友送我一盒新翻录的“秋天的音乐”,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娘姨”的两副面孔_0
“娘姨”的两副面孔_0“娘姨”的两副面孔摘要:摘要:摘要:晚清以来描写旧上海生活的通俗小说中,常常可见到“娘姨”这类下层仆妇的身影。
按服务的对象、场所不同,这些“娘姨”大体可划分为两类:或是在青楼随侍妓女交际花之流,或是在有产者家庭中以劳力换取报酬。
本文以《海上花列传》、《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小说为例,分别讨论两种不同的“娘姨”形象。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海上花列传;桂花蒸;娘姨;妓院;家庭近现代小说刻画的大上海社会底层人物中,包括了各式各样的“下人”,他们构成了与上流社会相对又相连的底层世界。
在这些下层人物中,“娘姨”是较为活跃而又形象鲜明的一类,她们常常以勤恳的一面和奸猾的一面轮番出现在读者的印象里。
“娘姨”在吴方言中本指姨母,以之作为对女佣的美称,暗含了婢仆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解构的历史背景。
晚清以来,在上海的社会家庭生活中“奴婢”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雇佣男女仆人。
近代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农村妇女开始进入城市,靠帮佣换取生活所需。
大量“娘姨”融入大上海的都市生活,她们有的受雇于声色场所,出入十里洋场,甚至成为灯红酒绿的销金窟中的重要配角;更多的则相当于后世的家庭保姆、钟点工,成为旧上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以此为基础,小说中的“娘姨”自然形成了两种面貌。
清末韩邦庆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中所写的娘姨们可看做是欢场女佣的代表,而张爱玲在中篇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塑造的苏州娘姨丁阿小则可说是家庭女佣的典型。
《海上花列传》中八面玲珑、圆滑机巧的娘姨们广泛存在于大上海的歌舞场中。
娘姨伏侍妓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负责监视妓女。
《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中说到,“妓馆的生意,照顾妓女出局,到摆酒布菜,端茶递烟,乃至在客妓之间居间调笑,多方招揽,直至追索欠账,助妓争风,无不要靠娘姨、大姐张罗照应”,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娘姨在妓院的重大职责,而她们圆滑机变、虚伪狡诈的一面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铁佛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铁佛塘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契约还有三天就是腊月二十三,窗外时常零星地响起鞭炮的声音。
刘越正在发呆,就被这声音吓了一跳。
他有点烦恼地站了起来,打算弄点什么来吃,最好比平常丰盛些,好歹像个过节的样子。
灶台上凝固了厚厚的油渍,泛着恶心的油黄色。
刘越皱了皱眉,还是把锅放了上来,这个时候玉茹推门进来,哼着歌。
拎着大包小包扫来的战利品。
“玉茹,”刘越忍不住说,“明天,咱们把家里打扫一下吧,快过年了。
”“年货还没有买完呢,跑了一天把我累坏了,明天还得去。
”玉茹跳过来楼住刘越的脖子,又把手指得意冲他晃了晃,“好看么,新款的,年底打四折,嘻嘻。
”戒指很好看,但是刘越没有心情,叹了口气。
今天晚上吃什么呢,这是个问题,家里没有剩下什么吃的。
刘越上次买的一箱方便面还剩了一包,也不够两个人吃。
他满怀希望地看了看玉茹拎回来的大包小包,然而这些些“年货”除了衣服就是首饰,都进不了肚。
想起儿时,每当过小年这天,母亲早早就把家里都打扫一遍,晚饭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碗排骨,一盘鸡,和几个色香味俱全的炒菜,他也会沾着灶王爷的光,吃上几块粘牙的糖。
父亲总会烫壶酒,笑眯眯地用筷子沾上几滴,送到他的嘴里去。
可惜,母亲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去了,那之后的小年,就剩下爷俩,晚饭前,父亲就在母亲所坐的位置,单独放一副碗筷在桌上,再盛上一小盅酒。
“晚上吃什么呀,老公?”玉茹撒娇地问。
“啥也没了,就一包方便面。
”“那咱们出去吃吧,我刚才看见港式火锅打八折呢!”刘越没有说话,回来客厅坐着发呆。
玉茹的脸拉长了,“我知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心里还在埋怨我。
”刘越仍没有说话,摸出一根烟点燃,烟雾徐徐地飘在空中。
“你打算怎么着,去接他?” 玉茹盯住他,须臾,又似乎松了口气,“马上要过年了,除夕怎么也应该和老爷子见个面,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刘越又吸了口烟,自从前年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以来,这是第二个春节。
鲁迅笔下女性形象之我见
鲁迅笔下女性形象之我见作者:陈启杰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8期女性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妇女在社会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的,她们深受着族权、父权、夫权、神权的束缚和压迫,她们所受的苦难是最深重的。
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妇女。
在他的小说中,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妇女形象,通过她们的悲惨生活和结局,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男尊女卑、传宗承祠为特征的一套封建礼教,葬送了许许多多女性的青春和生命。
比如,鲁迅1920年6月在《明天》一文中塑造了单四嫂子的形象。
她是个粗笨的女人,勤劳善良。
丈夫死后,她恪守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思想观念,不敢改嫁。
她对生活没什么奢望,只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来纺棉纱,养活自己和三岁的儿子。
可是,就这样的生活她也没能安定地过着,厄运依然向她袭来。
丈夫死后三年,她的儿子宝儿又生病了,生病了看医生也就罢了,可是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她,去靠求神签,许心愿,吃单方等来医治儿子的病,然而宝儿的病依旧不见好转。
于是,她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庸医何小仙身上,最终宝儿还是命归西天,这个寡妇最后的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了。
这一悲剧的发生,主要是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养成了逆来顺受、愚昧麻木、毫无抗争意识的奴隶性格所致。
又如,1924年2月7日,鲁迅在小说《祝福》一文中,又成功地塑造了农村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
她是一个善良、朴实、淳厚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的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
然而,这一很平常的愿望,对她来说也无法实现。
祥林嫂本是卫家山一家以打柴为生的农户的儿媳,当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死后,为了逃避婆家的转卖,她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江西省九江市春桥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春桥中学2019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所提问题。
雪下得很大,没几天就把我的地盘变成了北极圈。
我于是找北极牌内衣推销员老李购买寒衣。
“你也怕冷哪,我还以为你是南极企鹅就怕热呢!”“老李,快卖给我寒衣!”“不,你怕冷,就站在墙角得了!”“为什么?”“那儿有90度啊!”“还是冷!”“那就躺在地上,那可是180度啊!”“还是冷!”“那就绕树一匝,那样有360度!”“还是冷!”“那就众里寻她去,那可有千百度啊!”“可我哪处寻?”“你还真打算寻哪?我告诉你,没用的!安徒生的小女孩站在墙角,冻死了;祥林嫂倒在了地上,冻死了;寒号鸟绕树三匝,冻死了;泰坦尼克号杰克找到了露丝,冻死了。
要想冬天不受冻,到咱这来,算走对了。
你看,我店上的广告语可不是吹牛的!”我看了看那牌,上面写着:。
我于是掏出几张老人头,买了内衣穿上。
嘿,真暖,暖得还真像一个温暖的恋人,像一个浪漫的童话。
(1)这篇微小说写老李推销内衣,并不是直奔主题,而是4次顽顾左右而言他,第5次才说到正题,并且前后语意出现了逆转,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在结构上称之为,在表现手法上称之为。
(3分)(2)根据前后文意,在文中横线处补出广告辞。
(3分)答:参考答案:(1)摇摆/延迟/欲擒故纵或欲抑先扬或陡转(2)北极内衣,给你一个冬天的童话北极内衣,给你一个温暖的恋人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天(节选)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
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
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
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
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非连阅读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材料二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
他创作了“烟重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
他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
由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作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上的粉丝都等着他更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后”传承人捏面人20年:把“面人郎”变网红》)材料三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
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
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
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
手工艺类“非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
2021年甘肃定西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甘肃定西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梁晓声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
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
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
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
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
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
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
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
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笔答“父亲”。
其字娟小,笔画工整。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
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
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
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
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
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
小穆默然认可。
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
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
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
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
谭先生命手下捧人。
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
《王瑞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王瑞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瑞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幽闺记》,是南戏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本。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训练(3)人物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小说阅读训练(三) 人物形象李仕才[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腊梅吴连广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
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了,你咋没去?”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俺爹俺娘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能下地干庄稼活儿,俺去当八路打小鬼子,爹娘咋办?”顺子说的是实情,爹娘虽然年岁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可都一身的病,别说下地干庄稼活儿,就连走路都困难。
八路军和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动员顺子参军。
腊梅听顺子的话是真话,也就没多说什么。
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持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
忽然有一天,顺子对腊梅说:“明天,俺要到二姑家去一趟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
”顺子走后,腊梅就听说,辽南支队来村里招收新兵。
腊梅越想越觉得顺子走得蹊跷,早不走晚不走,偏这个时候到三十里外的二姑家去。
第二天,腊梅做好够公婆一天吃的饭菜就走了。
她要去找回顺子,让他参加辽南支队打小鬼子。
腊梅一见到在二姑家的顺子,一句话也不说,拉着顺子就走,顺子不敢不跟腊梅走。
走了一段路程,腊梅哭了,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腊梅,俺也想参加八路军打小鬼子,可俺舍不得你和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俺爹俺娘。
”两行清澈的泪水从顺子的脸上滚落下来,顺子理了一下腊梅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接着说:“上了战场,就不能当孬种,可子弹不长眼睛,死了就死了,咱们的孩子就没爹了。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腊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到看不到走远的部队。
初秋腊梅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她也听说辽南支队开赴前线作战的消息,后来这支黑土地上壮大的部队,转战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让日本关东军非常头痛,无数关东军的尸体倒在黑土地上。
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凌叔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乡土文化为题材,深入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生活场景。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情感表达,他展现了女性在乡村社会中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
在凌叔华的作品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坚强而勤劳的人物。
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农田劳作。
她们以自己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小说《黑色的陆地》中,女主人公白金香是一个卖苦力的农村妇女,她默默耕种着土地,照顾着生病的母亲和两个孩子,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凌叔华的作品中还展现了女性对于爱情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在一个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女性一般会通过嫁人来建立自己的家庭。
在凌叔华的作品中,女性对于婚姻和家庭并不只是简单地满足于传统的观念,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
在小说《白豆蔻开的夏天》中,女主人公石兰追求真爱,她不愿意为了传统的交际而委身于一个不爱的男人,最终她选择了离开传统的乡村生活,踏上了寻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
凌叔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得到了深入的揭示和分析。
他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她们在乡村社会中的坚强和勤劳,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爱情和家庭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他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乡村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丰富了凌叔华作品的内涵。
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
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
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
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
信息传播,如茶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
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
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粤教版必修5
单元质量检测四(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Ⅰ卷( 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文化的长度不可以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
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权衡,堪称典型的“没文化”。
一个没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各处闪耀,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日,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许叫文化输出,能够理解为“文化侵略”,也能够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余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
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旧不知忧患,自我感觉优异。
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向来作为改革图强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样活跃,忧如“传统文化”是此刻世界上最初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垂钓岛等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遮天蔽日,“论坛”“讲坛”“大课堂”,图书报刊“牛皮癣” ,只假如“传统”都在鼎力弘扬之列。
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日,用不可以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 影响和浸润公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惧的事情。
不如回头看看其成效:消声匿迹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繁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许多人,有关部门追查起来难度还很大。
奢侈之风流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快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会合体,内含踊跃和悲观两种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 是封建社会累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髓一体共生。
应当鼎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异部分——引领和推进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全力量,而不是所有。
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异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人物形象
5. 品质类: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 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 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 、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 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 就改
规范答题步骤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①(人物身份、地位、职业);
②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③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积累概括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的常用词语
物作用
请简要分析。(《玻璃》) (2)(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未婚妻》)
式
物象作 (1)(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
用
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2)(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鞋》)
(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等)
考点突一 区分形象和性格
考点突破二 人物形象的定向分析
考点突破三 课内外形象比较
(2015年新课标II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 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 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相似之处:本质上都是温和善良的读书人,说话喜欢 引经据典;性格都有些懦弱,处境都比较落魄。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及手法++课件25张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如何体
现的。(阐)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
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析)(手法的一般表达
效果+对人物作用+对情节作用+对环境作用+对 主题作用)
自主学习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作用。
《优化设计》P90页
(2016年全国卷Ⅱ《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 要分析。
(2018年全国卷Ⅰ《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 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9全国卷Ⅰ《理水(节选)》)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
1.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 经历、教养、气质入手。
例2:“可是人不是生来要给人家打败的,” 他说“人尽可被毁灭,可是不会肯吃败仗的。”
例3: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例4: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 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 人的事,能算偷么?” 例5: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 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 把草厅门拽上。
5.从分析环境入手。
例9: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 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 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6、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 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规范答题模板
1.请概括(分析)××的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 (+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 (+举出实例)……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横河镇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横河镇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规矩侯发山兄弟两个每逢遇到争打不停的事情时,就比赛跑步,以输赢来定夺。
久而久之,这似乎成了规矩。
在弟弟的印象当中,每次赛跑,哥哥总是跑不过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临近年关,爹去镇上赶集置办年货,顺便买回一顶新帽子。
哥儿俩高兴得不行,争抢着要戴。
哥哥说,我是老大,帽子应该让我戴。
弟弟说,我是小的,帽子应该归我。
爹把帽子举起来,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知道该把帽子给谁。
娘埋怨爹,说你要买买两个,买一个咋整呢?爹不自然地“嘿嘿”一笑,说割了肉,买了鞭炮,剩下的钱就只能买一顶帽子了。
弟弟说让我和哥赛跑,谁跑得抉,帽子就归谁戴。
爹看了看哥哥,哥哥点头同意了。
比赛路程就是村头到村尾,不足一千米的路。
比赛开始后,哥儿俩都攒足了劲,像两匹脱缰的野马撒腿就跑。
两个人的体力差不多,几乎是一前一后,当然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后。
弟弟急了,索性甩掉身上的棉袄,赤着上身跑起来……在别人的惊呼声中哥哥一愣神的当口儿,弟弟超过了他。
弟弟赢了,戴上了新帽子。
哥儿俩长大以后,日子依然好不到哪儿去。
哥哥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找到媳妇儿,爹急,娘也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后托人从四川领回来一个女人。
按照爹和娘的意思,这个四川女人应该给哥哥当媳妇儿,弟弟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
可是,弟弟不干,非要娶这个女人,甚至和爹闹,和娘吵。
弟弟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再不结婚,过了三十岁更不好找了。
一时间,搞得家里乌烟瘴气,鸡飞狗跳。
爹愁眉不展,不住地叹气。
娘呢,想起来就掉眼泪,责怪自己没本事,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
哥哥就提议,跟弟弟赛跑,谁跑得快谁娶这个四川女人。
哥哥比自己大六岁,不一定能跑过自己。
弟弟想了想就答应了。
既然是哥哥提议的,爹和娘也没啥好说的;再说,不管谁娶,都是他们的儿媳妇,索性任由两个孩子去折腾。
比赛地点还是村头到村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非亲兄弟》中王桂兰形象浅析摘要:在中国文化中,母亲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它的含义经过数千年的使用早已被常识化或本质化,成为了爱的化身。
小说《非亲兄弟》中的王桂兰形象恰是母亲的典范,她把母爱发挥到了极至,充分显示了永恒的母爱。
同时在新的时代,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特、苦难的母亲形象。
王桂兰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新的母性文化形象。
关键词:王桂兰;母爱;母亲;母性;薛玉明的小说《非亲兄弟》自去年四月份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好评,并拍摄成了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此剧争相在各电视台放映,一举在沈阳拿下收视率冠军。
《非亲兄弟》始终坚持以“情”为主线,通过四个年轻人从出生到中年四十年间追逐梦想与情爱的人生历程,诠释了发生在中国老百姓身上的亲情、友情、爱情,折射出时代的转折与变迁,情节曲折,真实感人。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矿工家庭,重点描写了一对并非亲生、却情同手足的兄弟俩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歌颂了中国普通老百姓淳朴美好的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一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主旋律作品。
小说中人物性格各一,形象突出,除天雷、天雨两个不愧是非亲兄弟的兄弟的形象外,作为母亲的王桂兰形象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桂兰的形象进行分析。
一、独特的母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母亲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它的含义经过数千年的使用早已被常识化或本质化了,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把它与赞扬母性品质的词汇相连,例如,伟大、慈爱、勤劳、养育生命、富于牺牲等等。
在西方,人们把大地称为母亲,更加突出了母亲形象的神圣地位。
故而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就成为历代文学中不可忽略的一块高地。
鲁迅、高尔基、巴尔扎克、叶圣陶等几个中外名作家,就为后代塑造了几个可贵的“母亲”形象,他们从不同的时代、各异的环境及多方的角度,共同描写出“母亲”们的活生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通过母亲的形象,真实地再现当时的风貌,当地的风情,深刻地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现实,使“母亲”们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批闪着时代光芒的珠宝,正如一句印度俗语所说“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小说《非亲兄弟》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母亲形象——王桂兰形象,为母亲形象这一股长流添加了几许色彩。
同时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下面我们就从这部小说中来梳理这一母亲形象。
《非亲兄弟》作为一部平民化视角的长篇家庭伦理小说,故事横跨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八七年,展示矿区三个家庭悲欢离合的生活际遇,几对青年男女追求事业和情爱的人生历程。
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家两兄弟,可母亲王桂兰这一形象贯穿全篇,个性十足。
她的亲生儿子是天雷,比天雷稍大的养子是矿工孙老五夫妇的遗孤名天雨。
后来,她和丈夫还收留了一“右派”夫妇的女儿马薇薇。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又一矿工家庭女主人临终前将儿女玉龙、玉凤托付给她。
新时期初,丈夫为救矿工不幸罹难,她用痛苦支撑起了这个家。
几对儿女一起考大学,天雨、薇薇金榜提名,天雷在明白了天雨身世后,考场上故意失分而高考落榜,想主动接过父辈责任供天雨上大学。
面对这样的结果,她“悔青了肠子”,觉的对不起亲生儿子。
天雨、薇薇大学毕业后,几对儿女情窦初开:玉龙爱天雨,天雨喜欢马薇薇,薇薇则心属天雷,这让作为母亲的她差点做了错事。
孰知承包饭店、因仗义而过失伤人的天雷被关进了监狱,她和儿女用尽一切办法为营救儿子而奔波。
历经风雨,作为母亲的她终于决定三对儿女同一天办喜事,噩耗又传来,天雷曾与越狱罪犯搏斗而患“肝坏损”,生命垂危。
天雨决定为天雷献肝,“肝移植”手术奇迹般成功,非亲兄弟血肉相连。
次年,两儿子未完成的婚礼隆重举行……。
可就在此时,作为母亲的王桂兰离开了她儿女们,死于心肌梗死。
辛苦了一辈子,孩子们正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新的幸福生活刚要开始,她却撒手人寰去找丈夫陈忠实了。
让人扼腕叹息,潸然泪下。
唉,她何苦来到这个世上。
作为一个母亲,她领养了一群非亲非故的孩子后,引来了一连串的辛酸故事。
为了不让外人说自己对领养的孩子不好,她宁愿亏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孩子,转着圈的恋爱着,你爱他,他爱她,她又爱她,完全不在大人的意愿之中。
在孩子们的婚姻问题上,让她左右为难,最后对天长叹:“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这样让我为难?”其实,真正难她的不是老天爷,是世俗观念,是那可畏的人言。
人这一辈子究竟为了什么活着?来到这个世上是享受还是来受罪?我看都不是。
想受罪和想享受是你在娘胎里能选择的吗?不能,你只是无意中被父母带到这个世上。
也许你该是一只鸟,也许你本是一条鱼,但是你却成了一个人,既然成了人,时间地点环境就决定了你一生。
绝大部分人如此度过一生,认为受罪和享受就看自己的命了。
然而,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切,掌握我们的命运和未来。
作为母亲的王桂兰这一形象,它为我们诠释了人生的意义。
她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就走了,她抱怨过“老天不公”,可生活就是这样不能尽如人意,她没有放弃,苦苦地挣扎着活着,她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孩子们是她的希望,她必须坚持活着。
尽管她没有看到未来,但她没有什么遗憾。
因为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
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她只是凭良心做人,尽量去做一个母亲该做的,虽死,也无怨无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是平凡的,但她所做的事却是伟大的,作品就为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独特的母亲形象。
二、永恒的母爱形象著名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
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母爱,文章是有长短尽头的,而母爱,却是无痕的岁月,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全部。
作为千千万万个农村妇女之一,王桂兰一辈子太平凡,平凡的让我们找不出什么语言来描述她。
但对亲生儿子天雷和养子天雨来说,心中的感激、感动是无法言表的,此生无以回报。
只有他们最后“双膝跪在母亲的眼前,累流满面”时才是最好的表达。
为了不让别人说闲话,王桂兰在天雨的成长中付出的比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还多。
为这些,天雷没少挨打挨骂,自己喜欢的东西几乎不能得到,即使这样,当父亲死后得知真相后毅然放弃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开始帮助母亲供养天雨上大学,自己却无怨无悔,这要何等的胸怀才办得到呀。
而天雷这样的胸怀的形成,与母亲王桂兰的胸怀、气度是分不开的,正如英国一位哲人所说“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普列汉诺夫认为,一切成功的艺术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
社会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流程、生活经验、审美文化的辐射和结晶。
当艺术创作在相当程度上吻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文化心理、审美期待时,就能发挥出最大程度的审美效益。
[1]王桂兰的母亲形象塑造的成功也说明了是在“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这与母亲伟大品质的表现是同一的,因为母亲形象是符合社会文化心理的。
作品以情为本,融情于理,体现人文关怀。
情为文之径,情是创作的轴心。
作品精心设置的是一个特殊组合的大家庭,这就为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提供了理想的艺术通道,尤其是父母亲情的表现让我们感动,在表现“此情此境”时,常常曲笔抒情,不让人物情感一泻无遗,而是随情节的起伏而激荡,更能让真情、美情迸发出奇丽的火花,令读者震撼、觉醒、感悟、欣喜。
有人说母爱是一座山、一片海,没有主题、只有永恒。
王桂兰的母亲形象,我们无法用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因为她没有“主题”,她有的是广博的爱,爱一切人,这是永恒的。
她的形象在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里,在那让人激动的情节里,成为永恒的母亲典范。
三、苦难的母亲形象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致力于母亲形象的艺术表现,为我们提供了蔚为大观的母亲形象系列。
依据这些人物形象在生活经历、个性、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可区分为四大类型:诗化情感型、生活写实型、革命政治型、心理畸变型。
[2] 小说《非亲兄弟》中的王桂兰“母亲”形象就属于生活写实型。
生活写实型的母亲形象主要是直接揭示在广阔的现实生活背景下母亲角色的社会性内容,她们多是社会底层最不幸的人,随着苦难现实的重压和各种灾难的打击,身心两面都受到摧残的受害者,这类母亲形象的核心是苦难。
王桂兰的一生就是苦难的一生,从生天雷的难产,一直到面对两个儿子的生死痛苦的抉择。
可苦难背后呢?她留下的是一个深深的思考。
同二十世纪的主流文学一样,这种真实的表现母亲形象的艺术使命就必须要求中国作家同这些痛苦的母亲一道受难,替她们喊出那深埋在苦难的泥土里、历史的尘埃下的母爱和她们的伟大。
作者薛玉明以特有的深刻和实在把王桂兰这一母亲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苦难开始于六十年代那个“疯狂”的岁月,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一九六三年,是中国最饥饿的年代”,“那是连年干旱后,华北平原迎来的第一场暴雨。
”[3]正是在那场盼望已久的大雨中,王桂兰迎来了她的第一场苦难,天雷难产。
在医生紧急的询问她的亲人,是要孩子还是要大人时,她坚决的要求保住孩子。
可在听到丈夫告诉她,还有一个大宝在等着她时,她知道她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活下来时。
她战胜了命运,顺利生下了天雷。
如果说天雷难产是她的第一道苦难线,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就是对她的最大考验。
她所承受的苦难达到了人生所能承受的极限,她不仅要忍受物质的绝对贫困,还不得不忍受精神和情感的极度折磨。
一个养子,一个亲儿,作为母亲的情感很难摆平。
为了向邻居证明自己不偏心,她对自己的亲生骨肉近乎残酷和吝啬,忍受巨大的痛苦,把母爱更多地给了天雨。
这种痛苦伴随了她一生,可她用母亲伟大品质的本质容纳了一切,因为正如《大母神》一书所分析,母亲的伟大品质是因女性的基本特征“作为大圆、大容器的形态,它倾向于包容万物”,[4]它们是女性独有的作为母亲的一种功能和天性。
而王桂兰正是用母亲的这种品质容纳了痛苦和苦难,而这些也更加突出了王桂兰的母亲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百读不厌。
母亲的伟大品质隐藏在苦难背后,让我们见识了母亲的伟大。
同时苦难背后,留下的也有悲有喜,正如作品有悲有喜,在人物由悲而喜的处境反差中,深入开掘真善美的性格因子,塑造了像王桂兰一组性格各异的正面人物形象,谱写了一曲人性美、人情美的委婉动人的颂歌。
四、全新的母性形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关于妇女解放》中,反诘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妇女观时写道:“女子与小人归在一起,但不知道是否也包括了母亲。
后来的道学先生们,对于母亲,表面上算是敬重的了,然而虽然如此,中国的为母的女性,还受着自己儿子以外的一切男性的轻蔑。
”[5]至此,鲁迅先生为中国的母性文化揭示出这样两个层次上的深刻矛盾:第一,母亲和女性在中国文化中是分离的两个所指,因为母亲在古代的中国受到了尊敬和爱戴,而女性却是遭到歧视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