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2doc

合集下载

《老王》结构分析

《老王》结构分析

《老王》结构分析
文章以“我”与老王相识、相交、相处的过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了老王的一些生平琐事。

据此,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与老王的相识,概叙老王的身世、经历及“眼瞎”的不幸遭遇。

第二部分(4~21段),写“我”与老王的相交到老王的去世。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4~5段),写老王家境艰辛、帮我家送冰上楼。

第二层(6~16段),写文革期间,在我家最艰难的时候,老王帮“我”送病人、送食品的感人故事。

第三层(17~21段),写老王的去世。

第三部分(22段),写对老王愧疚、感动与敬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谈谈《老王》中的愧怍

谈谈《老王》中的愧怍

《老王》中“愧怍”探微江苏省盐城中学浦启夫(224005)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是全文的点晴之笔,内涵十分丰富,理解了这句话就可以解读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目的。

“愧怍”是“惭愧”的意思,为什么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产生惭愧之情呢?幸运的人是作者,不幸的人是指老王,作者对老王感到深深的愧疚,首先来自对老王平时关心不够以至连死都不知道,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老王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不计后果地帮助我们,特别感人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把那种时代难得一见又是病人需要的香油和二十个鸡蛋全部送给了我,无论于情于理,这都是一种极其鲜明的不对等,强烈的对照使作者产生自责之情;其次,这种不对等可以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表面看来,与老王比,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之所以幸运,是因为我们有工作,拿到微薄的薪水,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老王充其量是个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拉人载货的无业者,身体有残疾,住的是塌败的小屋,在人们的眼中,多少还有点嫌弃,整天为生计而发愁,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可有可无的人,物质上的有和无形成对照,自然在作者心里产生一种优势感,所以,老王虽然一再帮助我们甚至最后把贵重的物品送给我,作者却误以为是老王把我们当作他生活下去的办法之一,因此每一次相助,作者都下意识地拿钱来还酬谢,因而自觉无愧,老王的真诚,换来的是我的“拿钱去侮辱他”,从深层意义上看,这是情感上的不对等,动乱年代,人性扭曲,使作者不敢相信人与人之间还有真情,这是作者对老王产生误会的根本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对老王是一种精神上的“负债”;第三,身份上的悬殊使作者轻忽了老王,尽管杨绛夫妇在文革中日子也不好过,但毕竟是知识分子,与身处底层的老王相比,无疑是秀才遇到文盲,知识分子身上固有的清高在潜意识深处影响着作者的待人接物,对老王所做的自然有了一点“漫不经心”的味道。

鉴于上述原因,使作者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想要补救却为时已晚。

《老王》教案设计(李应明).doc

《老王》教案设计(李应明).doc

《老王》教案教学设计茫崖石棉矿中学李应明【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整体思路】导入,作者简介,生字词语,按段落讲解课文,全文总结。

【教学课型】讲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杨绛写的一篇文章《老王》板书:《老王》二' 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两人共赴英国留学,1937 年转赴法国。

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 著名的女作家、评论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作有《堂吉诃德》。

板书:(将他的主要作品列在黑板上。

)三' 生字词语绛(j i d ng) (y u )惶(hu a ng)恐(k B ng)荒(hu a ng)僻(p i)塌(ta)败(b a i)取(qti)缔(di)骷(kd)髅(16 u)滞(zh i )笨(b e n)愧(ku i)柞(zu d )翳(y i)凑(c d u) 合(he)四、课文讲读(一)第广4自然段: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4自然段,找到老王的身份、地位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词句。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

“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

2、段中作者使用了很多引号,因为这些引号里面的内容是作者引用其老王说的话,这是引号的引用作用。

当时受什么思想的支配,连蹬三轮的才要组织起来呢?明确:这是受当时极左思想支配的。

3、“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这句中的“后者”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明确:“后者”指本来眼睛是好的,但因为得了恶病而瞎了一只眼。

作者认为因得恶疾而瞎眼,会更痛苦,更令人感到不幸。

《老王》教案(2)_4

《老王》教案(2)_4

《老王》教案浦口区大桥中学何成勇教学时间:2010年10月28日课型:讲读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3.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及全文的线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

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给加粗的生字注音:惶恐()肿胀()荒僻()闲聊()取缔()镶嵌()攥着()滞笨()侮辱()愧怍()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四、速读课文,认识老王:1、课文中老王是干什么的? 我和老王的关系怎样?老王的职业:车夫我和老王的关系:主顾关系2、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苦命的人,请用”老王是一个苦命的人,表现在___ 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用勾画关键句的方法,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多媒体展示)职业——靠蹬三轮维持生活。

身体——身体残疾,一只眼瞎了。

2021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老王阅读练习 苏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老王阅读练习 苏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老王阅读练习苏教版必修2阅读《老王》,回答9—12题。

老王杨绛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实用文档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一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

高考语文文本解读 亲情的呼唤 渐悟的愧怍细读《老王》

经典文学作品解读的角度是多元的,解读的主旨是多义的。

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从老王的角度解读老王的为人处世、性格特点等,从作者的角度解读对弱者的关爱以及关爱不够的愧疚等。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人教版教参认为,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当我们沉潜文本,细读文本,总有一种解读贴近作者的创作的最初动机。

下面我们从老王的三送和“我”的三问的对比中来探寻文章“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三送送冰:“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老王送冰不是为钱,分明是赔本的生意,但是老王“愿意”!为什么愿意?追溯前文,我们就知道,因为“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的老王没有什么亲人,能有我常在坐车时跟他说着闲话,应该是多么宽心和幸福的事儿。

所以老王送冰从实用价值上讲也许亏本,但从情感价值上说老王找到了亲人的感觉。

对于老王这比什么都重要。

残疾孤苦的老王渴望拥有亲人,渴望与亲人唠唠。

文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当“我”问老王那个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是不是他的家,老王这样回答:“住那儿多年了。

”他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住那儿多年了呢?文中虽然没有写老王说话时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老王脸上的无尽沧桑和悲苦。

人之将老,依然孤苦伶仃,无家可归,这,就是老王当时的处境!送人:“文革”开始后老王蹬三轮车送钱钟书先生上医院,却坚决不要钱。

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当“我”执意要给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最后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在钱钟书夫妇沦为“牛鬼蛇神”的年月里,人人对他们都是惟恐避之而不及,“我自己不敢乘三轮”。

老王课文全解

老王课文全解

《老王》课文全解作家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

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背景材料本文写到的“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年代。

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倒在地,踩在脚下。

作者及其丈夫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迫害。

文中“单干户”老王在“文化大革命”也受到牵连。

他蹬三轮单干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在当时“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不允许的,于是他蹬的载客三轮被取缔了。

词语积累☆正音辨形翳(yì)取缔.(dì)伛(yǔ)攥(zuàn)滞.笨(zhì)镶.嵌(xiāng)骷髅(kū lóu)愧怍.(zuò)☆词语释义体悟:体验和领会。

《老王》教案-2

《老王》教案-2

《老王》教案关于《老王》教案集合5篇《老王》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教案设计_2

《老王》教案设计_2

《老王》教案设计《老王》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的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及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__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善良是为人之本。

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

(板书课题)二、预习交流1、交流作者及背景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丈夫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字词交流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愧怍(kuì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骷髅(kū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三、走进文本,分析探究。

(一)说老王1、(老王画像)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2速读课文,了解这个人物。

说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用下面的句式说,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我从文中,看出他是的人(事件、细节)3、品读课文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最打动人的句子朗读,并说说你的收获。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再展示,要注意倾听、补充、质疑。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描写上找(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品析是抓住关键字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风絮》等;小说有《倒影集》《洗澡》;散文集有《将饮茶》《干校六记》等;译作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回忆录有《我们仨》。

二、文体知识散文以个人抒情为主,也使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散文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三、理解词义1.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3.惶恐:惊慌害怕。

4.荒僻:荒凉偏僻。

5.塌败:塌陷破败。

6.滞笨:呆滞笨拙。

7.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8.愧怍:惭愧。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出他生活上的“苦”。

第二部分(5—7):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五、问题归纳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说这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交代老王的职业及“我”与老王的关系。

2.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善良的性格。

3.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此处将老王和他的“前任”对比,有什么作用?老王送冰,冰量多一倍、冰价相等,体现了老王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体现其“善”。

4.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怎样的作用?侧面描写。

老王_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老王_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老王》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前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老王》 2

《老王》 2

《老王》 2一、导入: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

”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降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二、整体感知:1、回答“导入”中所提出的问题。

(言之有理即可)2、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

提示:A、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重意气、讲仁义,地位低下的车夫。

B、“善”和“苦”。

(若学生不能概括,教师可以分别选择表现老王“善”和“苦”的事例来叙述,使学生从中感悟出来并自己概括)3、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1)、作者的善良表现:坐他的车,照顾生意;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当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干油。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还担心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是不忘,总觉欠人情,去世的头一天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4、细致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后补充如下)(1)、“前任”、“强笑”、“镶嵌”等词好像过于雕凿,但作者为何这样写?(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老王的“脑袋慢”?(3)、第三段中为什么说“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4)、第八段中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分不清…眼”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

这难道语意就不矛盾吗?(5)、第十段中为什么说蛋多而数不清?(6)、第14段“我知道……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7)、第16段中为什么“害怕”?为什么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为什么不能想象他怎么回家的?(8)、最后一段中的第一个问号的作用?“侮辱”的含义?这段文字有了什么意义?(9)、从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关心爱护中,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10)、作者为何要尊重比他地位低下的老王呢?三、局部品味:1、概括1、2、3、4段的段意。

《老王》教案2篇

《老王》教案2篇

《老王》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Lao Wang《老王》教案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老王》教案2、篇章2:教案《老王》篇章1:《老王》教案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展现人物形象,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模仿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待他人,感受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在人与人交往中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善良体察善良,理解本文的主旨。

2、品读语言,领悟到杨绛遣词造句的匠心。

3、学完此文,在写作上,了解写人的作文可用逻辑顺序,和简洁,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感情。

在我们身边,你家买过板车拖的煤,你吃过路边摊的小吃,你回家坐过三轮车吗?的确,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普普通通的人,不过,你是否细心观察过,认真交谈过,或用心交往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人《老王》。

二,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XX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

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1.老王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善、苦。

《老王(第二课时)》教案

《老王(第二课时)》教案

《老王(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zhì) 绷着捎.带(shāo) 载客B.惶.恐(huáng) 眼翳塌.败(tà) 荒辟C.取缔.(tì) 蹬车骷髅.(lóu) 肿涨D.侮辱.(rǔ) 镶欠愧怍.(zhà) 凑合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王》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杨绛的作品。

B.通过学习《老王》,使我感受到了善良与真诚的魅力。

C.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王这样生活艰难但心地善良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D.能否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引号的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讽刺和嘲笑;⑤表示突出强调。

A.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老王...是单干户。

”该句中的加点词依次是名词、动词、连词、..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代词。

B.“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该句中的加点词依次是副词、代词、动词、动词。

C.《老王》的作者是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等。

D.《老王》一文,围绕老王的生活遭遇展开叙述,表现了社会下层劳动者艰辛的生活以及质朴、善良、老实的可贵品质。

能力提升全练5.(2023福建宁德蕉城期中改编,11—14)阅读杨绛的《老王》,完成(1)—(4)题。

(11分)(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Y7203003)( )A.对老王的生活和品质,可以用“苦”和“善”两个字概括。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老王》学习要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老王》学习要点

《老王》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字词积累】⑴注音:塌败(tā)取缔(dì)伛(yǔ)翳(yì)骷髅(kūlóu)绷(bēng)滞笨(zhì)愧怍(zuò)⑵释义: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品题目】老王是钱钟书夫妇的邻居,杨绛女士的这篇散文直接以老王为题,朴素真挚,叙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深刻表达了自己对老王的“愧怍”之情,呼吁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文章著于1984年,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杨绛夫妇在那个荒唐动乱的特殊年代里受了不少苦,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先后失去了女婿女儿。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说作者】杨绛 (1911——),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等。

钱氏夫妇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识结构】【重点探究】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四问擎起《老王》主题的天空
_______品读老王送礼的细节的
张玲
教材分析:《老王》一文,文章内容及主题学生较容易掌握,但就本文主题精神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却不容易。

本节课在了解和掌握本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老王给我送鸡蛋”这一情节重点探讨,走入人物心理和精神世界,以体悟主题,以此唤起读者对弱势群起的敬爱和关心,以及反思怎样关爱弱势群体。

七八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感性认识,不会深层次思考问题,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是为活跃,好思考。

所以,本节课对《老王》主题的探析,我设计为问题环环相扣展开式来挖掘主题。

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1、深入分析“老王给我家送鸡蛋”,了解老王的善和苦;2、通过我的愧怍,体会怎样关心他人。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怎样抓出老王精神上的高尚和孤苦。

导入:《老王》一文,杨绛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对老王的正直善良的人性光芒进行倾情礼赞,并通过自己的反省呼吁人们要尊重、关心、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

今天我将从“老王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一情节,从老王言行中看似矛盾的细节入手,以四个问题为纽带,对《老王》进行主题探究。

问题一:快速找出“老王送礼”中这一情节中,老王言行矛盾的细节?
矛盾细节:他送作者东西,不是要钱,但为什么当作者一定要给他时,他也“站着等我”,“一手攥着钱”走了?
问题二:这矛盾后面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⑴为什么不要钱?
分析:老王送礼是为了表达对作者一家的感谢之情,所以送东西不要钱。

⑵为什么又接受了钱?
分析:一方面怕“我”真给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另一方面,怕“我”不安,怕“我”觉得欠一个人情。

所以一向憨厚老实的老王默认了。

这其实是替作者着想。

可见老王是一个多么善良淳朴的人。

(老师补充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革期间鸡蛋和香油的珍贵。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老王的善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总结:一个垂死之人,一个最需要别人关心的人,却在临死之前想到的是关心别人,事事替别人着想,这是多么的可敬,多么的难能可贵。

问题三:老王说自己送东西不是要钱,那么老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分析:在老王看来,作者一家俨然是他的恩人、朋友和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渴望得作者一家的朋友般的关心和亲人般的温暖。

过渡语:老王想要的,作者给了吗?没有。

问题四:当老王满怀感激之情,渴望家人温暖之心到我家送礼时,我的哪些行为让他感到“生分”?“我”的愧怍之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⑴我是怎么做的?
分析:我硬要给老王钱;我怕病入膏肓的老王,忘了请他喝口水,没想到请他坐坐,更没有送送他,扶他一把;
⑵我的行为对老王有何愧怍?
分析:
正是这份愧怍,让我们反思到“帮助”一词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要尽可能地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去帮助弱势群体,给他们足够的关怀。

正是这份愧怍,让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

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我们要用人道主义善待生命、关爱生命,不是高高在上的、傲慢地给予,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关心和平等地对待。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本以为学生能很轻松地找出老王不要钱,但还是接受了钱的原因。

但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而这个原因正好是深刻表现老王的善良和孤苦的主要情节,也是作者愧怍的真正原因,也是主题的集中体现之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的解决。

我想如果先问:为什么不要钱?再问:老王说自己送东西不是要钱,那么老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后问:为什么又接受了钱?学生很容易理出:表示感谢我一家———渴望获得亲人般的温暖———一切替他人着想。

这一过程是首先让学生感受老王的精神需要到品德高尚。

学生把握起来更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