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有答案)

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1.[2019·菏泽]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柳桥晚眺①陆游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2.[2019·泰州]读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①》一诗,完成问题。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释] 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2)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4分)①醉归的情景:(2分)②“醉”中蕴含的情感:(2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①此诗是王维辞官从长安回嵩山时所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

(2分)(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4分)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①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4.[2019·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①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 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②萧洒:同“潇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1分)(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分)(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5.诗歌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1.(2019*天津)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拾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打尽”一句中,“随尽”两个字,让铮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顼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宠,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杆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靖。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奇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现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牡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答】ABC.正确:D.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二不说白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诗人间接抒发了白己的思乡之情。

故选:D。

【点评】这首苛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商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遥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牡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2019•泪博)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荃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铀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苛中的“前朝二指东汉末年的成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曾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由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分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曾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一、【2019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9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四川省9市2019届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_含答案

四川省9市2019届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_含答案

古诗词赏析专题(二)古诗词赏析14.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思乡(怀乡(2)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描绘出诗人舟过荆门,月光皎洁,云霞飘飞的景象即可。

达州13.诗歌赏析。

(5分)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唐)白居易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

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

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分)答:雨声、蛙声写景中以声写静,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棋子声看似百无聊赖,实则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的独得之乐。

(2)《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3分)答:“绿”字描绘出新熟家酒的淡绿和浑浊粗糙,引发读者的联想;“红”字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

2019年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本文档选取以下中考试卷:【北京市】【海南省】【长沙市】【成都市】【上海市】【十堰市】【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无锡市】【临沂市】【枣庄市】【天津市】【杭州市】【北京市】(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

(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二)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12.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简析两诗中写景的作用。

(2)两诗一写秋景,一写春景,都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但诗歌表达的感情却不样,请简要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

【答案】(1)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两诗都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野望》抒发了向伯夷、叔齐两位隐士看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南乡子》抒发了诗人遥居异乡的思乡之愁。

【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识记诗词写景的作用。

诗词一般写景的作用是:点名时令:既营造了氛围,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有时也间接抒发了诗人的特定情感。

本题两诗的写景均有点明时令的作用;写景时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人物心情。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野望》中:傍晚时分,诗人望着山野景色,看到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不禁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心情抑郁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的“采薇”之句。

这里诗人借伯夷、叔齐不愿为周臣的典故,流露出几分彷徨苦闷,孤独抑郁的心情以及避世退隐的欲望。

《南乡子》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

2019 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爱国忧民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杜牧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感情。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围?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的氛围。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这首诗的题目抒怀为主。

即诗眼,通过对题目所包含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能进一步理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解诗的内容。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5.你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示例一: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因诗人感时恨别,见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之反而落泪惊心。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忧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国思亲的悲伤心情。

等。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鸟拟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古诗词鉴赏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   (2019年湖南省地市州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湖南省13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汇编10--古诗词鉴赏10.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解析】(1)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2)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

2019 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阅读任务:精读全国卷古诗鉴赏及默写的试题及答案,把握设问的角度、答题思路及答案的语言特点。

2019年全国卷古诗鉴赏真题及答案201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分)第一问( 3 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第二问( 3 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意思答对即可。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 3 分;答出②,给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____(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_______ ,“__(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 ,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题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2页)

2019年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题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题附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本诗押_______韵。

2.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3.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本诗尾联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对比 B.照应 C.联想 D.想象二、《赤壁》鉴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作者_______生活在晚唐,诗中涉及的战争是_______。

2.请结合诗句,说说诗的首联中暗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曾有人将末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试分析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诗文俱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八百里”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体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C.“梦回”二字表明词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和战斗情景是词人想象的,是虚写。

D.这首词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一个忠贞不二、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

2.“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

【答案】1.A2.抒发了词人年岁渐老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1.“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

故A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

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本题要求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结合本诗写作背景分析,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可怜白发生”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莎行(宋)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4. (1)陶渊明《桃花溪》 ( 2)由远而近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专题十:古诗词鉴赏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展现的画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开战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战旗、号角、人马构成了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

2.抒发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或战场环境,再找出描写人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人物行为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战场上的个个景象连缀成画面。

一定要把分食烤熟、战歌嘹亮、号角声声、战士们踌躇满志生龙活虎的沙场景象描绘出来。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而壮志难酬的悲愤。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集锦题--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展现的画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开战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战旗、号角、人马构成了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

2.抒发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或战场环境,再找出描写人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人物行为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战场上的个个景象连缀成画面。

一定要把分食烤熟、战歌嘹亮、号角声声、战士们踌躇满志生龙活虎的沙场景象描绘出来。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情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而壮志难酬的悲愤。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山行[唐] 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二、[2017·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德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1.50分)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1分)(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1分)7.【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

中考语文2019年全国各省市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选及解析【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福建省】(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

(5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答案】4.(3分)C5.(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江西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 分)
【答案】
6 / 18
1. A (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2.乐观豁达 意志坚定(坚忍不拔)
进取向上
【河南省】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___________
【答案】
1.( 3 分) B
2.( 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
【2017 广西柳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 ,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_______________ .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__________”_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 2 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 要分析 .(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以诗为赠(回赠)( 1 分);②烂柯人(王质烂柯)( 1 分)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 1 分)表达了自 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 ,豁达洒脱的情感 .(1 分)
【答案】
1( 3 分) C
【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
2.( 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 ,与家人团聚 .
【贵州省安顺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 ,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 英雄人物 ,他们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分)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 ,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2 分) 3.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 ,为什么?( 3 分) 【答案】 1.孙权 魏尚 2.“狂”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 “狂” ,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 ,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杀敌卫国的壮志 豪情 . 3.不一致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 ,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
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
【答案】
1.律诗、 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 ,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 ,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 ,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 ,
暗用屈原放逐湘水 ,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 ,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 ,“零落成泥” ,寂寞凄凉 ,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 ,赞美的不只是梅花 ,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
【2017 广西贺州】
2 / 18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1)请你发挥想象 ,描述“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 .( 2 分) 答: _________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 ,请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 _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 ,思念家人 ,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诗人无心观赏 ,站在花前 ,不禁 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 ,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 ,花鸟也像人 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 ,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 (2)“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极言家书珍贵、难得 ,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 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
乱点莓苔 ①多莫数 ,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 ②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
. ②m谬i 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 ,本事是一首七言 _____押 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
3.“乱点莓苔多莫数 ,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
? 咏梅》中“零落成泥,只碾有作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从诗的题目看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
B 这首诗的首联 ,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
C 这首诗的颔联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
D 这首诗的颈联 ,对仗工整 ,蕴含哲理 ,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2 分. () 【答案】 1.( 2 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 2.( 2 分)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 ,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 ,太阳西沉 ,长烟苍茫 ,城门 紧 闭 , “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 ,这是静; 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 ,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 ,形象地描绘 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
A.“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
B.“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
C.“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 ,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
D.“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
2.“可汗问所欲”时 ,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2 分)
1 / 18
【2017 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 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 ,积水连山胜画中 . 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 . 垂竿已羡磻溪老 ②,体道 ③犹思塞上翁 . 为问边庭更 ④何事 ,至今羌笛怨无穷 .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 ,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 p án)溪老:指 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④更:经历 .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_________ 、湍上急流、 ______的金城美景 .(2 分)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 ,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 ,抒写情怀 . B.“声若箭” ,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 ,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 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 ,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 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 ,体现了 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 【答案】 1. ( 2 分)积水连山 ,城头残月 . 2. ( 3 分) C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 分)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 分)
【答案】 1.“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 1 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 苦闷( 1 分)(共 2 分) 2.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2 分)
【海南省】
过零丁洋
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 ,使之掠过
湖岸飞去 ,愈显西湖的幽静 .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 ,更显其晶莹、澄澈 .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案】
1.( 2 分) C
2.( 2 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
【贵州省遵义市】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有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
5 / 18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贵州省六盘水市】 采桑子 欧阳修
4 / 18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无风水面玻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
B.上片轻舟短棹 ,春草碧色 ,绿水清波 ,长堤掩映 ,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 ,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
【福建省】
3 / 18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