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_8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1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说明】本试卷共39分,考试时间45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正视“人肉搜索”的双重效应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引擎”正成一大热词。

古时江湖悬赏,各路高手追拿逃犯,此犯便被唤作“人肉”。

而对于“人肉搜索引擎”,网络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 人肉搜索”几乎成了网络侦探,在巴黎抢夺金晶火炬者,众网民搜之;四川范老师震中落跑,众网民搜之;“辽宁女”哀悼日辱骂灾民,众网民搜之……一个帖子,好比寻人启事,发动万千网友,终将此人找到。

于是,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逃地承受众目睽睽下的评说甚至讨伐。

有人说,“人肉搜索” 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

何况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也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

由于网络是个隐身世界,留在网上的恶言恶行往往找不到责任人,“人肉搜索”的出现,对自认为可以胡言乱语发泄一气扬长而去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

最典型者莫过于“周老虎” 事件,假虎照甫出江湖,便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网友质疑,许多人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有根有据的论点并互相印证,自发形成一股网络舆论,“周老虎”徒留笑柄。

“人肉搜索” 的出现,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句老话构成了挑战。

不过,“人肉搜索” 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对方的隐私权利,将其姓名、电话、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这就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

比如,最近一名网名叫“Die 豹” 的重庆女大学生在网上发表了“地震很舒坦” 的言论,并被“人肉搜索”找出其真实的相片、姓名,所以不得不休学以避压力,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新的网络暴力形式的担忧。

201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黄金学案

201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黄金学案

2011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黄金学案——字形二、下面的成语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留心每个成语中的画线处,把正确的字填上。

第一组1. 残守缺2.暴天物3.暴戾恣4.变本加5.别出裁6.兵连祸7.不辨麦8.不不离9.不骄不10.不容置11.不为甚12.不修边13.步履维14.一叶目15. 海一粟16.草人命17.承前后18.陈陋习19. 之以鼻20.出人地21.触生情22.穿凿会23.大放词24.大所趋25. 食壶浆26.得陇蜀27.得鱼忘28.独一面29.继残简30. 塞顿开31. 怪事32.恶满盈33.尔我诈34.发聋聩35. 然悔悟36.繁文节37.反相讥38.方圆凿39.飞扬扈40. 尽心机41分庭抗42. 世嫉俗43.风尘44.风雨交45.风残年46.风起云47.浮想翩48. 首帖耳49.改弦更50.感恩德51.膏子弟52.革故新53.格杀论54.攻城地55.故言之56.骨在喉57.面黄瘦58. 计多端59.含辛苦60.汗流背61. 盘托出62.和悦色63.虎龙盘64. 然冰释65.妍毕露66.荒无稽67.黄美梦68.火中取69. 浊扬清70. 往开来71. 往不咎72.坚不可73. 枉过正74.金榜名75.金辉煌76.进退谷77.开诚公78.开门盗79.开宗义80.滥充数81.老骥枥82.能能伸83. 屈词穷84. 害攸关85. 玉浑金86. 若晨星87.淋离尽88. 次栉比89.玲珑透90.山水秀91.名列前92.明保身93. 肩接踵94. 拳擦掌95.磨成针96. 守成规97.莫一是98. 不关心99.宁缺毋第二组1.奴颜膝2.披肝胆3.千一发4.轻歌舞5.委求全6.阿谀承7.人才出8.大名9.日上三10.融贯通11.色厉内12.杀一百13.闪其词14.身心交15.生杀夺16.声威大17.拾人牙18.拾遗补19. 屈一指20. 光养晦21.天崩地22.异曲同23.玩世不24. 言大义25.惟妙惟26.权轻重27. 然成风28.无之谈29.无可疑30.无所从31.销声匿32. 色自若33. 养木息34.虚与委35. 宾夺主36.饥肠37.一笔销38.一衣水39.以逸劳40.以怨报41.饮止渴42. 柔寡断43.优哉哉44.严惩不45.正本清46.珠璧合47.捉见肘48.熙熙49.直了当50.养遗患51.随声附52. 图索骥53.不不莠54.万事通55. 土重迁56.焚膏继57.坐收利58.叫苦不59.买还珠60.案之劳61.穷兵武62. 为其难63. 缰利锁64. 里藏针65. 大方66.老于故67.令行禁68. 心无愧69. 之音70.秘而不71.明正娶72. 言慎行73.旁博引74.胼胝足75.如法制76.和可亲77. 声叹气78.纵横阖79. 官野史80.如丸走81. 光溢彩82.并行不83.不其数84.遮天日85.大有益86.明是非87. 古通今88. 人后尘88. 无人道90.扬而云91.计日功92.一张一93.一莫展94.相形见95. 流不息96.出类拔97.披星月98.事过迁第三组1. 精竭虑2.虎视3.循规矩4.中流柱5. 以轻心6.欢雀跃7.三五次8.反无常9.防未然10.挑拨非11.发图强12.破沉盘13.入不出14.看风舵15.卑屈膝16. 途同归17.明知犯18.一作气19.发扬大20.路不拾21.行将木22.故弄玄23.独一帜24. 堂大笑25. 门似海26.精神发27.惨绝人28.张失措29.言不衷30.风雨如31.迫不待32.语无次33.喜上眉34.嘉言行35.不而走36. 武夫37.前后恭38.面面到39. 舟求剑40.功亏一41.披肝胆42.味同嚼43.陈词调44.扶直上45.不可思46.再接再47. 精图治48.书写草49. 笑大方50. 力同心51.庸中52.出奇胜53. 化变质54.甜言语55.不厌其56. 心沥血57.金无缺58.无独有59. 沙拣金60. 漏百出61.接而来62.星罗布63. 装打扮64. 刻之间65. 竹难书66.有待商67.鬼鬼68. 劳怨69. 子可教70.耳目染71.背道而72.礼往来73.门可罗74.皇天土75.毛骨然76. 纲挈领77. 而走险78.如火如79.深居出80. 费心机81.凤毛角82.攻无不83. 瑜互见84.通达旦85. 从不问86.歪风气87.绿草如88.气喘89. 如生90. 生辉91. 私舞弊92. 苗助长93. 无音信94. 猴而冠95.记忆新96.怨天人97. 木求鱼第四组1. 发难数2.巧舌如3.真知见4. 水相逢5.一情愿6.众说纷7.显易见8.冠堂皇9.永不朽10.梦以求11.桀不驯12. 身不恤13.摧枯朽14.言简意15. 人听闻16.众口金17.积毁骨18.安安己19.字句酌20.自形秽21.并齐驱22.道貌然23.纨子弟24.憨态可25.打躬作26.淋漓尽27.怀瑾握28.挥金如29.无精打30. 然而止31. 离破碎32.残杯冷33.沸反天34.走无路35. 然大悟36.摇鼓舌37.豆年华38.惊骇浪39. 来迟40. 无头绪41.防微渐42.不私情43.根深固44.草皆兵45. 角之势46.胼手足47.万不复48.无动于49.筚路缕50.少不事51.平风波52.改更张53.诚诚恐54.一半爪55. 寡欢56.一千金57.天网58. 尺脑汁59.朝夕改60.光风月61.味同蜡62.原毕露63.眼花乱64.涣然冰65.不人情66. 生惯养67.得天独68.莫其妙。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教案1一、养成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

阅读题的答案都在试卷中,对文本的阅读要精磨研细,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细致思索。

一般来说,对文本的阅读实行三步阅读法:第一步,精读文本,把握中心;第二步,粗读文本,理清结构;第三步,比对选项,认真分析。

阅读要有整体意识。

阅读的过程中随手勾画要点与各段的中心句,读完文章一定要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中心?各段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有很多同学在日常做题中没能读懂文本,有的甚至就直接抛开了文本,盲目做题。

尤其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有的选项在文中根本就找不到对应点,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准确作答。

对于文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意识,不要盲人摸象,只见一叶,不见森林。

审题要有要点意识。

选项中要求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必须看清,一边读题一边勾画要点,才不致遗漏要点,准确作答。

主观题要认真读懂题意,确定是作用类还是意蕴类?赏析还是含意?概括还是分析?要求把握情感还是归纳概括?明确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准确作答。

主观题答题要有精准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分条陈述,要言不烦。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啰啰嗦嗦写了一大通,却都不在要点上。

建议考生在答题之前先在草稿纸上理清答题思路,避免盲目作答。

客观题作答要有精细意识。

对每一个选项要放回原文,句联系段,段联系层,层联系文章整体,既要考虑字词表述上的差别,也要考虑在整体上的作用。

高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日常的学习习惯。

这一切细致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仅仅在高考时自我提醒就能做到的。

有人说,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那么,如果你在这些做题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现在开始,向优秀看齐。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实用类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实用类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阐释2010年考试大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

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

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知识点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选考内容之一,自07年登上高考舞台,因其内容贴近现实,语言通俗晓畅,往往成为学生的首选,但实际上这类题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必考的一些能力,还从实用类文本的文体角度命题。

纵观09年全国高考试卷,考查到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卷有福建卷、江苏卷、山东卷、辽宁卷、宁夏卷、广东卷共6套。

实用类文本的考试,主要为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从选材上看,传记是试题考查的热点体裁,但新闻、科普文章等也有试题考查,访谈未被列入考查范围。

从选文上看,选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均十分典型,利于考生对高考新设文体文章的把握。

从考查内容看,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备受青睐,鉴赏评价侧重就文本特点进行考查并有所拓展,而探究题设题的点和面均进一步拓展。

从选材上看,选文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灵活,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形式多样。

从考查内容看,均涉及对语句的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这种趋势为今后高考命题和备考提供了借鉴。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
小说艺术大师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 他的老师福楼拜却劝告他,每个事物情状的描绘,最正确的只有一个词,在写作中运用了这个词,文章就最简短。
明确:这两个故事其实说明的都是察看的重要性,只可是重视点不一样而已。 “画蛋”的故事告诉我们察看事物要多角度、全方向。莫泊桑的故事告诉我们察看要仔细、详尽。
这两个故事都是和“套板反响”唱对台戏的,都力求创新。只有经过多角度的察看,才能发现一些他人所看不见的东西,画出自己独到的东西来。写作上也要求察看一定仔细,
“在文字上斟酌,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斟酌’ ” “文学是艰辛的事,只有勤苦自励,革故鼎新,不时求
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华与符合,你才会渐渐达到艺术的完满。”
3、要点赏析课文第7段①导入
先看两段文字描绘:这是某年高考取两位考生对一对孪
生小姑娘的肖像描绘,你以为哪段写得比较好?(多媒体显
示)
A、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个子
亲密关系,这三个例子的作用能否同样?
明确:三个例子,三种种类,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一样句式不一样意味,由此引入论题。
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一样, 从静态下手论证中心论点。
例三从动向下手,说明不一样字眼不一样境界,特别精华、正确,既缺一不行,又不显丝毫负担。
②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中心论点,是怎样明确的?
处呢?元朝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
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字斟句酌。”这即是它的出处。无
论是出处,仍是字典的解说,这个词都没有表扬的意思,而
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题目,大书特书。他是怎样让
解说这个词的呢?下边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
2016崭新精选资料-崭新公函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本同步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本同步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本同步复习教案2011高中语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社会科学论、随笔【单元解读】一.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诗歌、戏剧等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精神。

1.分析综合(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单元复习这个单元精心编排了三篇,其中一篇是杂,两篇是随笔。

杂是鲁迅的《拿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阐述对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被这篇战斗檄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

这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

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

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似乎从没有进过本。

选用这篇就算开了一个先例。

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

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学作品和一般记叙,现在读这篇议论,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短三篇》中《热爱生命》一,是典型的随笔。

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通用7篇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质量,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

学情分析全年级共1100多人,14个教学班,1-4班为实验班,5-6班为阳光班,6-14为普通班,中考位置分在58、5分以上,只有20多人,在46、4分以上占700多人,相当一部分在46、4分以下,甚至还有少量的在41、4分以下,大部分学生底子不厚,学生学习习惯不很好,语文教学任务艰巨。

目标任务1、规范现代汉语文字、词语的使用,规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应用。

2、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中外文章、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在感受与思考、想像与联想、个性与创新等方面发展能力。

4、在口语方面,训练学生大胆开口,引导学生说话文明得体。

措施方法1、先备课,后上课,追求灵活多变的教法,创造生龙活虎的课堂。

2、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听课,评课,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

3、坚持业务学习,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完成上级安排的活动。

4、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法分析1、相信主体而不夸大主体。

2、严谨自律,为人师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4、重视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步骤安排1、9、10月份完成第五、一、二单元教学,11、12月完成第三、四、六单元教学,1月复习。

2、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业本》练习和活页练习,完成读本上的自读指导。

每单元完成相应的作文训练,作文评讲一次。

3、9月进行写字训练,10月开展朗读比赛,11月开展书写比赛,12月讲课比赛。

4、1月份写教学体会或教学论文,总结,交流。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新的学期已经来临,我们高中语文教研组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这一指导思想,继续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语文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改革,求变、求新,做到教研以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为核心,从教学能力水平、知识水平、表达水平、与学生的沟通等几个方面,苦练内功,使高中组语文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把握古诗鉴赏快速解题方法与规范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习形式:识记、练习学习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学习时间:两课时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学情分析: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了解了诗人的思想性格,了解了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诗歌的主题。

2.看体裁如果是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例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

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

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优品课件之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优品课件之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专题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目标】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阐释】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

从作品出处看,地方特色、名家名作仍是选文的重要方向。

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考生的创意解读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还间接考查了学生的写作分析能力。

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要点精析】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2011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教案9

2011届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教案9

201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系列教案正确使用词语第二课时(一)实词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答: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

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

只能“操持家务”。

C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2.(2008年北京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铺呈贴B.塑铺像画C.塑摆像贴D.雕摆呈画答:A(对“纪念碑”所用材料用“雕”字准确,“摆”有放的意思,不固定,而“石砌边缘内”应该用“铺”,碑石的形状是有意设计的,所以用“呈”,“贴”与前面的“铺”相照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依据辽宁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2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

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

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二、考纲阐释: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

20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1-----分析综合

201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1-----分析综合

第2节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核心提示:中国茶道源远流长茶道邸永君饮茶、嗜茶,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炎黄子孙绵延千载的雅趣。

古语云:“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

”茶道与六艺相通,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茶还被人们视为生活之享受,治病之良药,提神之佳品,友谊之纽带,文明之象征。

饮茶有益,更应有礼、有道。

基于此念,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我们的祖先赋予了饮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已不局限于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层次,日益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所谓茶道,是以通过饮茶而修道、悟道并力求最终证道的一种生活艺术,是饮茶健体与修身证道的统一。

无茶,道则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而无道,用茶则不啻蛙吞牛饮,了无情趣。

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茶道之大要有四:曰茶艺、茶礼、茶境、修道。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而所谓修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以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的至美意境。

茶道中所修何道?到底是儒家之道,道家、道教之道,还是禅宗及佛教之道,会因饮者旨趣不同而各有偏重。

一般而言,应为各家之道的综合融会,概括起来有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四大层次。

而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目标,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既可诠释为儒家之“尽精微而致广大”,又可体味出道家之“无为而无不为”,还可领悟到佛家之“一尘不染万虑不生”。

回顾国人饮茶历史,饮茶之法有一个演变过程。

最初多用煮茶之法,后来逐渐摸索出煎、点、泡等3种方法。

而茶艺便是依煎、点、泡三法而成,中国茶道也就先后出现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等3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而茶道之形成必然要以饮茶的普及为前提。

唐代以前虽已有饮茶习俗,但普及程度尚低。

东晋时,士大夫之间饮茶之风渐盛,已有茶艺的雏形,然而远未完善。

由晋至唐,属于中国茶道的萌芽时期。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对考生最有益的八种食物1.龙眼中医认为龙眼性温味甘、具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等功能,是滋补良药。

2.大豆及其制品大豆中主要含有大豆球蛋白,它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

大豆油中,还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磷脂,营养价值高,能增强脑血管机能。

3动物内脏类动物的心、脑、肝、肾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和卵磷脂等),是补脑的上乘食物。

4.红枣红枣富含葡萄糖、蔗糖、维生素C、P,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其它营养成分。

5.芝麻芝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麻酸。

此外,钙、磷和维生素B的含量也较高,是廉价的强身健体佳品。

6.核桃核桃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养血、温肺通便、镇咳化痰、润肌乌发等功效,是体质虚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进行食补的佳品。

7.蜂蜜蜂蜜性味甘平,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淀粉酶等。

现代医学认为,蜂蜜具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营养心肌、保护肝脏、降低血压及润肠作用。

8、葱和蒜葱和蒜可抑制各种真菌、细菌和原虫感染,具有杀菌、消炎、防治多种疾病的本领。

常吃葱和蒜还能补脑。

另外,对于脑力劳动者有哪些食物应禁忌偏食呢?一般而言,脑力劳动者应禁忌偏食酸性的食物。

如大米、面粉、鱼、肉、蛋、糖、花生、啤酒等属于酸性的食物,人体若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出现“酸中毒”。

结果易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特别是使考生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

名句名篇默写检测(语文报·高考版)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4),。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011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学案

2011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训练201103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记住回家的路周国平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古诗鉴赏快速解题与规范答题技巧点拨学习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把握古诗鉴赏快速解题方法与规范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习形式:识记、练习学习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

学习时间:两课时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学情分析: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过程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了解了诗人的思想性格,了解了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诗歌的主题。

2.看体裁如果是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看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例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

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

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学生在古诗鉴赏备考中,应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

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下面,侧重谈谈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

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用典等,有助于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兴”“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⑴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⑵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⑶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⑷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⑸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⑹虚写和实写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⑺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8)风格流派“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洒脱,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如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9)语言特色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二、古代诗歌的规范答题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一)答题的要求1.符合题目的要求: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要抓住诗眼,描绘意境,准确有条理的分析。

诗歌鉴赏,应结合原诗的语言,不能架空分析,要有具体的分析过程。

(二)答题的角度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

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三)答题的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四)答题的表达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表达的语句要流畅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三、训练平台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

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

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除夜作高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3分)(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答案:4.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8分)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