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课程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肌力训练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肌力训练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肌力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员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2. 改善学员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运动功能。

3. 提高学员的运动表现和日常活动能力。

4. 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课程对象:适合所有年龄段、不同运动水平的学员。

四、课程时长:共10周,每周2次课,每次课90分钟。

五、课程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与热身1. 课程目标及重要性讲解2. 运动安全知识普及3. 基本动作示范与讲解4. 热身运动(5分钟)第2-9周:肌力训练1. 周一:上肢肌力训练- 锻炼部位: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主要动作:卧推、哑铃弯举、杠铃屈臂、飞鸟- 时间分配:45分钟2. 周二:下肢肌力训练- 锻炼部位: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小腿- 主要动作:深蹲、硬拉、弓步蹲、提踵- 时间分配:45分钟3. 周三:全身综合训练- 锻炼部位:全身- 主要动作: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引体向上 - 时间分配:45分钟4. 周四:上肢肌力训练- 锻炼部位: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 主要动作:俯卧撑、哑铃弯举、杠铃屈臂、飞鸟- 时间分配:45分钟5. 周五:下肢肌力训练- 锻炼部位: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小腿- 主要动作:深蹲、硬拉、弓步蹲、提踵- 时间分配:45分钟6. 周六:全身综合训练- 锻炼部位:全身- 主要动作: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引体向上 - 时间分配:45分钟7. 周日:休息与恢复第10周:课程总结与评估1. 课程回顾与总结2. 学员自我评估3. 训练效果展示4. 提出改进建议六、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练示范动作要领,学员跟随练习。

2. 互动法:教练与学员互动,纠正动作错误,提高训练效果。

3. 分组法:将学员分为不同小组,进行针对性训练。

4. 比赛法:设置小型比赛,激发学员训练热情。

七、教学评价:1. 学员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动作标准、训练态度等。

2. 学员训练效果:肌肉力量、耐力、关节活动范围等。

学生高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学生高中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 学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 模块一:基础知识- 模块二:技能训练- 模块三:案例分析- 模块四:实践拓展2. 课程内容安排:- 模块一:基础知识(1课时)1.1 概述1.2 基本概念1.3 基本原理- 模块二:技能训练(2课时)2.1 技能一:技能一名称2.2 技能二:技能二名称2.3 技能三:技能三名称- 模块三:案例分析(1课时)3.1 案例一:案例分析一3.2 案例二:案例分析二- 模块四:实践拓展(1课时)4.1 实践一:实践一名称4.2 实践二:实践二名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能训练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学生的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实验器材、案例资料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课程导入,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2. 第2-4周:模块一、模块二教学。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XXX(此处填写具体知识点)与XXX(此处填写另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用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理论)分析并解决XXX(此处填写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论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或技能,如XXX(此处填写具体方法或技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本课程为XXX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 学生所在年级为XXX,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章节一:XXX(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 章节二:XXX(如相关知识点、案例分析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内容)2. 技能训练:- 技能一:XXX(如数据分析、实验操作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 技能二:XXX(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训练内容)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主题一:XXX(如团队合作、道德品质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 主题二:XXX(如学以致用、社会责任感等)- 内容:XXX(列举具体培养内容)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一- 技能训练:技能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第二周:- 知识点讲解:章节二- 技能训练:技能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二第三周:- 综合训练:结合前两周所学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主题一和主题二的综合实践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课程代码:3. 学分:4. 学时:5. 适用专业:6. 教学对象:7. 教学时间:8. 教学地点: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3)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模块一: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2)模块二:基本方法与技能(3)模块三:案例分析与应用(4)模块四: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实验法: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3)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1. 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4)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

课程设计小组作业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描述××××(相关理论或知识)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本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具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具体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3.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年级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小组合作,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涵盖××××(教材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包括××××(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领域:3. 教学年级:4. 教学周期:5. 教学目标:二、课程内容概述1. 课程背景:简要介绍课程产生的背景、意义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 课程内容:(1)单元主题:列举本课程包含的单元主题。

(2)单元目标:针对每个单元,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知识点:详细列出每个单元的知识点。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2)板书教学:运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记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环节:(1)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3. 案例分析环节:(1)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环节:(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环节:(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评价标准:(1)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能力提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

(3)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与准备1. 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课程设计方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列出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列出具体情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列出具体品质)。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背景(1)课程来源:……(2)课程意义:……2. 课程模块(1)模块一:……(简要介绍模块一内容)(2)模块二:……(简要介绍模块二内容)(3)模块三:……(简要介绍模块三内容)……3. 课程安排(1)学时分配:……(列出每个模块的学时分配)(2)教学进度:……(列出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讲授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讨论法:……(介绍讨论法在课程中的应用)(3)案例分析法:……(介绍案例分析法在课程中的应用)(4)实践教学法:……(介绍实践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介绍多媒体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2)实验实训:……(介绍实验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3)网络教学:……(介绍网络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列出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期中考核:……(列出期中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3)期末考核:……(列出期末考核的评定标准和所占比例)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程度:……(列出评价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指标)(2)能力培养情况:……(列出评价能力培养情况的具体指标)(3)情感态度:……(列出评价情感态度的具体指标)……六、课程特色与创新1. 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3)激发学生兴趣:……2. 课程创新(1)教学方法的创新:……(2)教学手段的创新:……(3)课程内容的创新:…………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训:……(2)教师考核:……2. 教学资源建设(1)教材建设:……(2)实验实训设备:……(3)网络资源:……3. 教学环境建设(1)教室设施:……(2)实验室建设:……(3)校园网络:…………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设计,本课程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意象素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意象素描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意象素描课程二、课程背景意象素描是艺术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基本原理,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意象素描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 掌握意象素描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应用。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提高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增强艺术素养。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四、课程内容1. 课程导入- 介绍意象素描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意象素描的优秀作品。

2. 基本技法训练- 线条训练:学习不同类型的线条及其表现力,如直线、曲线、折线等。

- 形状训练:学习形状的组合、分割、变形等技巧,提高形状的运用能力。

- 色彩训练: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对比、调和等。

3. 意象素描创作- 主题设定: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设定意象素描的主题。

- 创作指导:教师提供创作思路和技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4. 拓展练习- 参观美术馆、画廊,欣赏不同风格的意象素描作品。

- 学习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等,丰富艺术视野。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意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等理论知识。

2.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意象素描的技法。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意象素描的基本技法。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意象素描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艺术论坛等,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教学设计模板15篇篇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二、课程背景和目标:三、课程大纲:四、课程设计理念:五、教学目标与学习成果:六、教学内容与方法:七、评估与考核方式:篇二: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2. 技能目标:3. 情感目标:二、学习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2. 活动目的:3. 活动流程:篇三:交互式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教学媒体和资源:五、学习活动设计:六、评估与反馈:篇四:分组合作学习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分组方式与规则:四、学习任务:五、教学活动设计:六、团队合作评估与反馈:篇五: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五、问题解决评估与反馈:篇六:探究性学习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探究性学习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七: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八:多媒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九:课堂讨论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课堂讨论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一:实验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实验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二:现场调研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现场调研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三:综合实践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综合实践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四: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篇十五: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一、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三、学习任务:四、个性化学习教学设计:五、评估与反馈:以上是15篇教学设计模板,每篇模板针对不同的教学场景和目标进行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组织课程内容。

教资课程设计教案范文模板

教资课程设计教案范文模板

授课对象:教师资格证备考学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教学重点:1. 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2.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教学难点:1. 教育政策法规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职业道德与教师个人行为的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

2. 教育政策法规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教育政策法规概述: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的基本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政策法规。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育政策法规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教育政策法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教育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二、新课讲授1. 职业道德概述:介绍职业道德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讲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教师个人行为的结合。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

课程设计内容大纲模板

课程设计内容大纲模板

课程设计内容大纲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掌握【具体知识点】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具体技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学科名称】在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以及【具体知识点】等。

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具体概念和原理】等内容。

2.第二部分:【学科名称】的应用方法和技巧,讲解【具体应用方法】等。

3.第三部分:【学科名称】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等。

4.第四部分:【学科名称】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介绍【最新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学科名称】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学科名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参考书名称】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

课程设计格式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核心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此处填写学科相关现象或理论),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系统认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学科知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提高学科素养。

3. 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XXX学科(填写学科名称)的示范课,旨在通过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所教年级的学生,考虑其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教学大纲:a. 知识点一:XXX(列出具体知识点,与教材章节对应)b. 知识点二:XXXc. 知识点三:XXX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知识点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与应用。

第二课时:巩固知识点一,引入知识点二,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讲解知识点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时:总结前三课时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查漏补缺。

3.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a. 教材章节一:涵盖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为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设计大纲模板

课程设计大纲模板

课程设计大纲模板
一、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的全称,如《英语写作》)
- 课程代码:(填写课程的代码,如ENG101)
- 学分:(填写课程的学分)
- 学时:(填写课程的总学时)
- 教师:(填写授课教师姓名)
- 适用专业:(填写该课程适用的专业)
二、课程目标
(简要介绍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可以包括研究内容、技能培养和知识掌握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
- 概述:(简要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
- 授课方式:(填写授课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 实践环节:(填写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安排)
- 作业:(填写作业要求和布置的频率)
- 考核方式:(填写考核方式,如闭卷考试、论文、实验报告等)
- 课程重点:(填写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 课程难点:(填写该课程的难点内容)
四、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以下为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的示例,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 主要教材:(填写该课程的主要教材书籍名称和作者)
- 参考资料:(填写其他参考资料,如论文集、期刊等)
六、评分标准
(填写课程评分标准,包括作业评分、考试评分等)
七、其他要求
(填写其他与该课程相关的要求,如平时出勤、参与度等)
以上是《课程设计大纲模板》的内容。

具体大纲应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参赛课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参赛课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教学年级:3. 教学科目:4. 教学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材分析1. 教材版本:2. 教材内容:3. 教材特点:4. 教材适用性分析: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2)探究式教学:(3)合作学习:(4)任务驱动教学:2.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演示法:(4)案例分析法:(5)游戏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2)问题导入:(3)图片导入:(4)音乐导入:2. 新课讲解:(1)讲授新课:(2)小组讨论:(3)案例分析:(4)实践活动:3. 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2)作业布置:4. 总结反思:(1)教师总结:(2)学生总结:(3)评价反馈: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2)总结性评价:2. 评价内容:(1)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情况: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2. 教学不足:3. 改进措施:八、课程资源1. 教学课件:2. 教学案例:3. 教学视频:4. 教学资料: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在撰写课程设计方案时,注意以下几点:1. 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注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5. 突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课程设计篇一1 网络课程特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

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地方文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地方文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XX地方文化特色课程二、课程背景1. 引言:简要介绍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2. 地方文化特色:概述XX地方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等。

3. 课程目标:阐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地方自豪感等方面。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划分:(1)地方历史文化:介绍地方历史沿革、名人典故、重要事件等。

(2)地方民俗风情:介绍地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3)地方特色建筑:介绍地方传统建筑风格、历史价值、艺术特点等。

(4)地方特色美食:介绍地方特色小吃、烹饪技艺、饮食文化等。

(5)地方特色产业:介绍地方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特色产业等。

2. 课程内容安排:(1)地方历史文化:安排1-2课时,通过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

(2)地方民俗风情:安排2-3课时,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地方民俗风情。

(3)地方特色建筑:安排1-2课时,通过现场参观、图片展示、专家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建筑。

(4)地方特色美食:安排1-2课时,通过品尝、制作、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地方特色美食。

(5)地方特色产业:安排1-2课时,通过参观企业、访谈专家、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产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地方文化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地方文化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景点,亲身感受地方文化。

5. 互动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3.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实地考察成果、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

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理解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展知识视野。

3. 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术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动力。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学术研究中关注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课程性质: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术前沿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学科基础知识:包括课本第一章至第三章的核心概念、原理及其应用,涵盖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案例分析。

2. 学术前沿动态:引入近期学科领域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进展,如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等,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 实践与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至第六章内容,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操作、实习实训等,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至第四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每周安排一个章节,涵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

2. 第五周至第六周:学术前沿动态介绍,每周安排一个主题,进行文献阅读和小组研讨。

3. 第七周至第八周:实践与应用环节,安排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如下:1. 第一章:基础理论2. 第二章:实验方法3. 第三章:案例分析4. 第四章:实践操作5. 第五章:实习实训6. 第六章:研究进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学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科知识。

唐诗五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唐诗五首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唐诗五首阅读与鉴赏二、课程目标1. 了解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五首唐诗的作者、生平和创作特点。

3. 掌握唐诗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4.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欣赏唐诗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1. 唐诗概述- 唐诗的历史背景- 唐诗的分期及代表人物- 唐诗的艺术特点2. 五首唐诗选读- 《静夜思》李白- 《登高》杜甫-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江雪》柳宗元四、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共5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实践活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唐诗概述1. 导入: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唐诗的分期及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

3. 分析:分析唐诗的艺术特点,如意象、语言、韵律等。

第二课时:《静夜思》1. 导入:介绍李白及其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阅读与鉴赏:学生朗读、背诵《静夜思》,教师讲解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3.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课时:《登高》1. 导入:介绍杜甫及其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阅读与鉴赏:学生朗读、背诵《登高》,教师讲解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3. 比较:将《登高》与《望岳》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

第四课时:《望岳》1. 导入:介绍杜甫及其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阅读与鉴赏:学生朗读、背诵《望岳》,教师讲解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3. 互动: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望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五课时:《春望》与《江雪》1. 导入:介绍杜甫、柳宗元及其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 阅读与鉴赏:《春望》与《江雪》的朗读、背诵,教师讲解诗歌意境、表现手法等。

3. 赏析:引导学生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

学生课程设计手册模板

学生课程设计手册模板

学生课程设计手册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XXX(具体技能)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XXX(学科)产生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合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完成课后习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尊重他人意见,展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第一章:XXX(章节主题)- 内容概述:介绍XXX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 教学重点:XXX的核心概念及其实际应用。

- 教学难点:理解XXX原理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2. 教材第二章:XXX(章节主题)- 内容概述:讲解XXX的操作方法、技巧及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

课程设计万能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课程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如下:1.教材章节:第一章《课程理论基础》2.教学内容:–课程概念与类型–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课程实施与评价三、教学方法本章节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课程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课程设计与实施》2.参考书:《课程论》等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课程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课程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章节,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2.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的课堂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地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等。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本章节差异化教学如下:1.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2.评估方式:采用差异化的评估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地下工程施工设计题目: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年级专业:1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姓名学号:杨宇20120715126指导教师:于洋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年月日目录1 工程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吉林省某矿井+65皮带大巷基本处于单斜构造、岩层倾角在2~5°之间,区域内对开拓巷道布置有影响的较大断层有3条,即F13、F20、F37,均为正断层。

受其断层应力牵引作用,层面将会出现破碎带。

+65皮带大巷所在区域内赋存两层煤,即12层煤和13层煤。

其中13层煤厚度在1.0~5.0m 之间,夹石层较多,不可采。

12层煤分层可采,夹石层厚度不超过0.15m ,煤质较好,煤层层理较发育,煤质坚硬,硬度f =2、煤层厚度在2.0m ~7.0 m 之间。

+65皮带大巷采掘工程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采掘工程平面图1.2 巷道变形特征+65皮带大巷的变形主要以巷道整体收敛为主,且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均较大。

通过对+65皮带大巷的围岩地质情况、变形特征和破坏程度进行分析,发现该巷道在不同地段的变形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巷道围岩的岩性较差。

通过钻孔柱状图可以看出,巷道顶底板均为泥岩或者砂岩,部分地段岩层含水,围岩的力学性能较差,且遇水易膨胀,所以巷道极易发生较大变形。

(2)巷道断面形状选择不合理。

巷道断面形状对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对于抗压强度低、流变性大、膨胀性强、地应力大的软岩巷道优先选用圆形或椭圆形较好,因为圆形或椭圆形巷道受力状况好,便于封闭围岩,收敛值小,并能充分发挥支护材料的抗压性能,较有效防止围岩原始应力恶化,底鼓受到抑制。

折返皮带道环形车场去主副井65 皮 带 大 巷240 大巷联络风道西异运输上山西异轨道上山变 电 所道路架子道文煤仓疏水川二石门空煤仓65皮带道通路原有的马蹄形断面对于巷道两帮的和底板的控制极为不利。

(3)支护方案不合理。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支护方案不合理也是+65皮带大巷发生大变形的重要原因。

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支护技术,通过对锚杆、锚索施加高预紧力可以实现对巷道的及时、主动支护。

但是,现场出现锚杆支护材料和参数选择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锚杆支护作用的发挥,最终影响到巷道的稳定性。

1.3 设计思路软岩巷道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等特性,决定了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复杂性,单一的支护形式难以满足软岩巷道工程支护的需要。

因此,在软岩巷道工程支护技术方面,由过去单一的支护形式逐步发展为各种多次支护、联合支护形式、并形成了各种系列支护技术,如锚喷、锚网喷、锚喷网架、锚喷网架支护系列技术、钢架支护系列技术、钢筋混凝土支护系列、料石碹支护系列技术、注浆加固系列技术和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

工程实践证明,上述支护形式都在软岩巷道支护中有成功应用。

特别是锚网、锚索支护形式,由于施工方便、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在生产现场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锚索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矿井软岩巷道支护的重要技术,它能把深部围岩强度调动起来,和浅部支护岩体共同作用,控制巷道稳定性,这将是以后中国软岩巷道支护的主流方向。

吉林省某煤矿+65西翼皮带大巷埋深约300m,且顶底板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岩石力学强度不高,遇水容易膨胀,属于典型的软岩巷道,巷道围岩具有变形大、持续时间长、底鼓严重等特点。

该巷道以前虽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但是现场存在支护参数不合理、支护材料质量差、施工工序复杂、支护效果差等问题,使得锚网、锚索支护形式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作用大大降低。

本设计以某煤矿生产地质资料和现有支护条件下巷道维护效果为依据,采用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研究确定最优的巷道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

设计中还规范了锚杆施工工艺、明确了锚杆施工的质量要求。

最后针对试验巷道制定了相应的矿压观测方案,通过观测和分析现场矿压数据,及时对支护参数做出相应调整,不断优化支护方案,保证巷道的支护效果。

2 巷道掘进施工+65皮带大巷穿越地区大部分围岩等级相对较高,为了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开拓巷道的早日完工,同时也考虑到巷道本身断面较大,可以为机械化施工提供足够的空间。

因此,本次设计巷道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法。

2.1光面爆破2.1.1光面爆破作用机理光面爆破是上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由于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得到快速推广应用。

但岩石爆破过的程极为复杂,目前的理论研究很不成熟,所以对光面爆破的作用机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1)杜瓦儿和佩固等人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相邻炮孔爆炸应力波叠加导致岩石受拉破坏而形成裂缝。

(2)尹藤一郎等人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爆炸高压气体的作用,他们的铝块爆破实验表明,不耦合系数为2.5时,空壁上的压力值约为不耦合系数为1.1时的压力值的,所以他们认为裂缝的形成主要是爆生气体的高压准静态作用。

(3)国内理论认为裂缝面的形成是应力波和爆炸气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认为应力波的主要作用是在炮孔周围产生一些初始的径向裂缝,在爆炸气体的准静态应力的作用下,使径向裂缝进一步扩展。

这种解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与现场工程相对吻合2.1.2光面爆破的特点下面将现场总结光面爆破的特点分述如下:(1)爆破后岩壁平整,减少了超挖、欠挖带来的许多麻烦,节省了挖掘回填支护的工程量;(2)围岩不受明显的破坏,为巷道洞室的开挖和维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可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工作面上几乎不出现松石,在围岩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施工,能保证工作正常的进行,不易触发冒顶、滑坡等事故;(4)减少岩壁上的应力集中现象,这对地下工程防止岩爆危害起重要作用。

2.1.3光面爆破参数确定由于光面爆破的作用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再加上岩石本身性质的复杂性,目前还很难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所以常用的方法是工程类比法。

常见的光面爆破参数见表2-1。

表2-1 国内地下工程常用光爆参数说明:炮眼直径、爆眼间距、光爆层厚的单位是毫米,线装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表2-2 锚喷支护规范中所给的光爆参数根据上述两表中所列的光面爆破参数,结合+65皮带大巷的围岩条件,光面爆破参数的选定见表2-3。

表2-3 某巷道光面爆破参数表图2.1巷道光面爆破炮眼布置图2.2巷道支护新奥法施工2.2.1新奥法概述新奥法是由希腊布希维兹教授创建的,于1963年正式命名的,目前已广泛运用于欧美各个国家。

所谓“新奥法”即为是在充分考虑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开挖巷道采用的支护工作,“新奥法”的“三大支柱”是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和现场量测。

新奥法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也不是一种施工方法,而是一种设计和施工融为一体的技术方法。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

①地下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甚至在同一岩层中,岩性的好坏也会相差很大,岩石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稳定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因而,应充分比较施工和维护稳定两方面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尽量将工程位置设计在岩性好的岩层中;②避免岩石强度的损坏;③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④加固岩体。

岩体的结构面,破碎带等结构破坏是岩体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加固岩体的锚喷支护、注浆等经济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2)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

①选择合理的隧道断面形状和尺寸;②选择合理的隧道位置和方向。

(3)合理支护。

合理的支护包括支护形式、支护刚度、支护时间、支护受力的合理性以及支护的经济性。

支护是隧道围岩稳定的加强性措施。

因而,支护参数的选泽应着眼于充分改善围岩应力状态,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效率。

(4)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由于隧道的地质条件复杂并且难以完全预知,因此岩石地下工程施工所引起的岩体效应就不能像“白箱”那样操作,容易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所以用围岩再施工中的反响,来判断围岩变化规律,成为控制隧道围岩稳定最现实的方法。

综上所述,新奥法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少扰动,早喷护,勤量测,紧封闭”。

2.2.2 施工工序全断面光面爆破的施工工序为:(1)用钻孔台车钻眼,然后装药,连接导火线;(2)退出钻孔台车,引爆炸药,开挖出隧道断面;(3)排除危石,在拱部设置锚杆位置钻孔,钻孔直径为40mm,孔深为2.1m,灌强度为M25的水泥沙浆并安设锚杆,喷射10cm厚的C30混凝土;(4)用装渣机将石渣装入矿车,运出洞外;(5)在边墙设置锚杆位置钻孔,钻孔直径为40mm,孔深为2.1m,灌强度为M25的水泥沙浆并安设锚杆,喷射10cm厚的C30混凝土;(6)开始下一轮的循环;(7)构筑防水面,防水层为1.5mm厚的PVC板。

防水层中的水可通集水排水管排出;(8)二次衬砌,完成锚喷支护后约3~6个月后开始支模浇筑混凝土构成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应等到围岩变位稳定后才进行,二次衬砌的作用在于改善铁路隧道的运营条件和作为一定的安全储备。

2.2.3施工注意事项(1)钻孔施工①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定出孔位,作出标记;②锚杆孔距的允许偏差值不能超过150mm;③孔内的积水和岩粉应吹干净。

(2)锚杆施工①锚杆施工前,应检查材料型号、规格、品种,以及锚杆各部位质量和技术性能符合要求;②锚杆杆体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③水泥沙浆拌制时,应用中细砂,粒径不超过2.5mm,使用前应过筛,沙浆配合比宜为:水泥比砂为1:1(重量比),水灰比为0.40;④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mm处,随沙浆的注入缓慢拔出,杆体插入后,若无沙浆溢出,则补注;⑤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应小于设计规定的95%,锚杆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

(3)喷射混凝土①用高压风冲洗受喷面;②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③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足够的照明装置;④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上而下:⑤一次喷射厚度不应超过70mm;⑥混凝土终凝时间到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应少于3小时;⑦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3巷道支护设计3.1 巷道支护形式的确定3.1.1 确定原则(1)技术先进。

对于支护技术的选择,应当采用目前最为先进、最为有效,施工最为快捷、方便的支护技术,例如,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预应力锚索、自钻式锚杆、高强预拉力锚杆、小孔径高强预应力锚索、高强让压锚杆等先进的支护构构件与技术。

(2)安全可靠。

在支护施工中,安全始终要放在最高位置,必须高度重视,在施工中要做到一丝不苟,将每一个支护构件准时安装到位,通风安全、施工安全、支护施工顺序、支护时间确定、排水防水、瓦斯的排出与爆炸预防措施,均要在确定时严格遵照规范,确保安全可靠。

(3)经济合理。

巷道每米的支护成本随着支护方法的变化有较大浮动,每米支护成本的变化对支护成本的节省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