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现象之我见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我从事语文教学已经有些年头了,其中所经历的新课改,高效课堂等教学改革,感触很深的是: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他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目的性很强,学以致用。

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挥部,又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新课程理念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素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求学生的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即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信任后,才愿意与教师亲近、交流。

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再以教育者自居,要树立一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观念,走进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流,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加强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没有畏惧感和生疏感,面对教师的教学时才会没有心理障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成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教学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

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我教《看云识天气时》,提前让学生观察天空中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并辅之以相片或者图片为证。

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空前高涨,观察,找资料,拍照,整理等,忙得不亦乐乎。

课前充分的准备及高昂的兴趣,让这堂语文课不仅生动,活泼,很富有个性,而且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说明文的知识。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

新课改带来的变化之我见摘要: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模式教育思想教学工具改进之处所谓课程改革就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也就是将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课程改革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课程功能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以及课程实施的改革都是专家的工作范畴,对于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如何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变课堂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我今天要说的,是关于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课堂变化,以及这一系列变化的两面性。

一、课堂模式的变化(1)师生互动,共同研究。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通过教学、讨论、答疑、指导、评析等进行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在教学中,避免教师“满堂灌”和“满堂问”,要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开放多变,学案与教案完美结合。

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体系,选用学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新课改之我见

高中新课改之我见
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 还要 教给学生一些质 疑 :母亲 的温柔 ; 的说 , 有 文章从 触觉 的角度写 出 :
◆ I◆ _ ’◆ …◆ ◆ ・ ◆ ◆ “ ◆ - ◆ ・ l ◆ r ◆ …◆ ◆ …- ◆ _◆ - ¨ ◆ I ● 1 ’ u● - ◆ ’◆ ◆ …◆ 一 ◆ r・ r …◆ r …◆ “ -
◆ ・ ◆ ◆ 1- t ¨◆ I- 1◆ …・ ◆

…・ ◆

¨r ◆ 一| ¨◆ ◆ ◆ ◆ I _ ●
新课程 的改革 , 不仅为我们高 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合 格的社会主 生学习过程中的发 现 、 探索 、 研讨等认识活动突
汀 中的政治教 学改革带来了机遇 , 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 同
生 新课改 的核 心理念是 : 以学生 交 流 、 多合 作 , 倡导 教师多 引导 、 无为 ” 多 用 “ 活 即课 程 ” 的教 材 观 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多“ 、 三 、 动— — 主 动 。 生 学 习方 式 的 转 变 被 学
的发展为本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 , 反 思 。 明 力 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 ,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政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 习,充分发 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翠 位的调整
为“ , 在教学 中 探 究为主 , 在活动 中“ 。 学” 倡导学生多讨论 、 多 界” 世界是 学生的教科 书” 因此 , 趣,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 培养 学生搜集 和 处理信息 的能力 ,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 析和解 分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 曲折 的, 改革 的道路
板 就此简单归 纳一下 , 与大 家共享 。 学生的主动性 , 大 人类 社会 、 富多彩的 丰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来 。 教 识的唯一 源泉 , 自然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教学之我见

经验交流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给学生讲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新课改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的参与,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一、注重情感体验,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是为了不教”,主张循循善诱,反对包办代替。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怎样学”。

因此,在授课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适时地点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探究能顺利进行。

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的过程。

二、采用“双案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双案教学”可以调节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降低学习难度。

这种方式要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学案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好进行讨论的问题,问题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思考模式,利于学生的探究。

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依据学案和教材先自主解决问题,不能自主解决的可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这时,教师应适当引导,通过问题讨论,撞击出学生思想的火花。

另外,习题设计要利用学生探究,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独立进行的针对性强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但课堂的主体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角。

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的思考,没有学生的质疑,教师语言再生动,环节再细致,也都是徒劳。

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习惯和技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新课改之我见

高中数学新课改之我见

高中数学新课改之我见2007年7月,我省开始了高中教学的新课改,新课改精神对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

今后数学教育将如何走向、新教材会变成什么样子、高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该如何来教,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我感到困惑。

由于我一直从事高三数学教学,使用的旧教材,没有太多研究新教材,只是大致浏览了一遍,翻阅了有关资料,听了两次专家的报告。

考虑新旧教材之变化,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材的改变首先,从数量上新教材有十几本,知识的体系完全变了,有必修有选修,似乎与大学课程相似。

新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所含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同时对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教材大部分体现了使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归纳从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与艺术性,而且加强了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展示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很好的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也使得初高中数学衔接更为紧凑。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当前,作文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是一大难题,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

尽管多数教师一直在强调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甚至有的教师要求生每天背诵几篇文章,天天写日记,每周写一篇文章。

但是,综合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而言,无论是从应试作文、还是平时训练的作文看,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不充实,结构不严谨,缺乏说服力,思想不够健康,中心也不够明确,有的根本不符合题意和文体的要求,语言不流畅、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标点使用不正确等情况尤为严重。

这样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厌学、厌写;教师厌教、厌改。

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面积地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根据本人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作文的教学还得从基础入手,狠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从平时的课堂教学细节着手,以讲带导,以评增练。

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能够把人们的生命充分调动起来,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彼”。

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并切身体会到写作所具的极大实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文对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就业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命题的新颖、方法的灵活性和取得成功的快乐方面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减轻思想上的包袱,增强信心,真正意识到写作不再是件“苦差事”,由厌学、厌写变为乐学、爱写。

二、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讲教结合中学课文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作,不少是具有里程碑性的作品。

平时我们在分析和鉴赏这些名篇佳作时,也不要忘了指导学生赏析其写作特点和艺术技巧,提醒学生掌握领会其中的奥妙,在综合各名家名人的独特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鲁迅小说的时候,可提醒学生注意鲁迅小说中常常于悲剧中融进幽默夸张的喜剧因素,形成悲喜剧交融的特色。

新课改,新方法——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新方法——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之我见
统 一 , 实增 强针 对 性 、 效性 和 时代 感 。 这 一 规定 为 深 切 实 ”
德育 教 材所 选取 的典 型案例 . 比较 贴 近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容易 引起 共 鸣 。 师可 根 据学 生 的 实际情 况 , 合 案例 提 教 结
出 学 生 关 心 的 、 解 决 的一 些 问 题 . 极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想 积 进 行 课 堂讨 论 , 可能 让所 有 的学 生 都 能 充分 参 与其 中 , 尽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和 见 解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与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样 既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习 意 识 . 可 使 这 又 教 师 通 过 案 例 讨 论 的 方 式 了 解 学 生 的 思 想 并 加 以 正 确 引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来 组 织 教 学 ,不 断 改 进 教 学 的 方 式 方 法 及 考 评 、 核 办 法 , 堂 教 学 可灵 活采 用 讨 论 式 学 习 、 究 考 课 探 式 学 习 、 景 教 学 、 例 教学 、 媒 体 教 学 等 多 种 手 段 进 情 案 多 行 . 提 高德 育教 学 效果 。 以 从 当前 我 校实 际情 况 看 , 生 生源 相对 较 差 , 为没 学 多 有 考上 高 中 的初 中毕 业 生 , 生 的知 识 水平 、 化素 质 相 学 文 对 较 低 且 年 龄 多 在 1 — 8 岁 之 间 , 当 一 部 分 学 生 学 习 4 1周 相
入 ) 激 发 学 生 的 兴 趣 , 情 景 的 优 化 , 会 给 学 生 留 下 广 . 而 又 阔 的 想 象 空 间 , 学 生 的 个 性 、 造 性 得 以 充 分 发 挥 。 新 让 创 编 的 中 职 德 育 教 材 根 据 教 学 内 容 的 需 要 ,选 配 了 不 少 生 动 典 型 的案 例 、 人 名 言 、 片 等作 为情 景 导 入 的 内容 , 名 图 通 过 灵 活 多 样 的 形 式 和 丰 富 的栏 目设 置 ,从 视 觉 效 果 上 首 先 就 能 吸 引 学 生 的 眼 球 , 动 其 兴 趣 , 此 基 础 上 教 师 调 在 可 以灵 活 运 用 多 种 教 学 手 段 和 方 法 来 创 设 情 景 ,如 利 用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官亭学区中心学校安徽合肥摘要:本文通过自身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各种任务的驱动完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备课、课堂教学问题的点滴收获:深深地“挖”掘文本,然后再浅浅地“捧”给学生,利用各种多媒体,优化教学坡度,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文本“挖”与“捧”跨学科任务群多媒体前言2022年的石榴红了的季节,我又参加了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机会。

面对2022年版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的评价体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利用好教材教学,如何沿着新课程标准去高效地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教师茫茫若失,不知所措。

本文就新课标的精神,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作一点点专门探讨。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备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一个个学习任务驱动流于形式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准确定位自己,客观评价学生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再次拨开重云,现出青天。

语文再一次更正不在姓“书”、姓“政”、姓“试”,名正言顺地姓“语”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以实践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是头等大事。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的评价体系,语文教师应该自觉转变教学观念产,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完成角色转化,要努力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要知道丰富学生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强化语言表达实践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

要知道,落后保守终会被淘汰,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之我见
取得 好成 绩 , 我便 陷入无 限 的迷茫 与困顿 之 中。也不 知道 哪
首先 , 中国 的教育 家们不 断提 出要给 学生减 负 , 要全面 实行素 质教育 , 是令所 有学 生振奋 的消 息 , 也让在 繁 重 这 这 学业 里摸爬 滚 打 的学生看 到 了中国教 育 的希望 。也许 在不
另 一种眼 光看 自己 , 新能 力的培 养 , 创 既重视 教师 的主导地 位, 发挥 教师在 教学 过程 中的指 导作用 , 又突 出学 生的 主体 地位 , 发挥 学 生在学 习中 的主 体地位 和作 用 , 使学 生在 良好
的学 生氛 围中 , 不断增 强创 新意识 , 高创 新能力 。 提
是 不现 实的 。这需 要漫长 的过 程 , 间不免会 有许 多不顺 与 期 艰辛 , 而种种 困难 是需要 国家 与人 民一 同克服 , 不要 把这 当
自从我 上初 中以来 , 不断 有课改 的消 息传来 , 中有课 其 本改革 , 学课就此 出现 了; 科 还有 中考记分制度 的改变 , 总 从“ 分值” 改成“ 置值”现 如今 又来 了一次课本 改革 , 学课本 位 ; 科 才崭露 头角就 被掐熄 了, 还是 回归 了以前 的老 课本 ; 近又 最 要 改成学分制教学 , 这是 中国教育制度在 向国际接轨 的过渡,
应课 改要求 , 动课 改发展 。在不懈 地努 力后 , 师与 学生 推 老 良好 的关系 , 互动 、 利 、 互 互惠 , 为学生 开发潜 力 , 这 培养健康 身心 奠定 了基础 , 这就 是课 改给孩 子们带 来的好 处 。
意的 出发 点都是好 的 , 是想 帮助现 在 的孩子 们 , 或是使 中 国
我们不 用再被 高考 的巨轮压得 踹不过气 , 而是 自由呼 吸青春

初中语文新课改之我见

初中语文新课改之我见

初中语文新课改之我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

经过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变化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将学生定位于学习主体,自己定位于引导者、组织者,备课时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具有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传道者向研究者转变未来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传道者”,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之我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之我见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之我见当前新课改浪潮已成澎湃之势,语文课改更是因其五彩缤纷在实践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

不过,我们也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的现象。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把学生当作主人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人,教师应抓住文本,吃透文本,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点拨,引导他们“走得进,出得来”,这就有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

以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这样的套路:小说,除了“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概念外,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散文,也只有“形散而神不散”、“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套话可言;诗歌,一般都是感知、诵读;戏剧,也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介绍。

很明显,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恰当的,枯燥无味且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选文不同的学生需要有区别地组织。

如人教版高一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散文,我在讲课时先介绍这类散文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提出鉴赏中遇到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赏析和讨论交流。

学生带着自己的需要上课,自然更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明显。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曾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

学生主动、踊跃,学习充实、轻松是课改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老师正确地引导和调控,理性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是文本研习,而新课程强调审美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斗胆尝试新方式,不断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手腕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不断取得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

结合个人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我感觉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的理解有所误差,所以致使教学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的做法,这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初衷,引发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因此咱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一些教师仍然受到旧教材的影响,随意扩充知识,加深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的内容做出了许多大幅度地调整和删减。

一些教师因为害怕一些知识点涉及到高考,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大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但在新教材中它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选修内容。

盲目地、过量地补充知识点必然带来不好的后果。

它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学习内容太难太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然要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和讲到何种程度,万万不能为所欲为地加减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轻忽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可是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可能少讲。

有的学校还机械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数时间学生或自学或练习或活动。

可是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学习根本不能理解,而教师讲得又太少,有的知识只是点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根本讲不透,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教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060) 600
图纸 上 截得 等 底平 行 四边 形 呢? ”然 后 启发 学生 运用 想 像 ,先把 图纸 折 叠再 进 行割 补 ,运用 “ 等量 减 等量 其 差相 等 ” 的道理 ,验 证 “ 个 图形 面积 相等 ”的设 想 。紧 接着 ,再 引导 学生 分别 选用 两 不 同的 方法 , 自己动手 操 作 ,并用 推 理方 法 解决 问题 。最后 引导 学 生各 抒 已见 ,讨 论总 结 出平 行 四边 形面 积 公式 是 :平 形 四边形 的面 积= ×高 。 底 五 、通过 观察 培养 学生 的数 学思 维 能 力 培养 学 生 的数 学思 维 能力 是小 学数 学 课程 的 重要 目标之 一 , 而 数 学 思 维 能 力包 括 数 学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和 数 学 直 觉 思 维 能力 。 观 察 是信 息输 入 的通 道 ,是 思 维 探 索 的 大 门。 没 有观 察就 没 有 发现 , 不 能有 创造 。心理 学家 也指 出 ,观 察是 一种高 级 的知觉形 更 式 ,其最 可 贵 的品质 是 从平 常 的现 象 中发 现 不平 常 的东 西 ,从表 象能看 到 本质 ,从表 面 上貌 似 无关 的东 西 中发 现相 似 点或 某 种关 系 。因此 ,较 强的观 察 力往 往 能促 发直 觉 思维 ,而且 有利 于 形成 深 层 的直 觉 思维 。直觉 思维 不 同于 逻辑 思 维 ,直 觉思 维 是综 合的 而不 是分 析 的 ,它 依赖 于对 事 物全 面和 本 质 的理解 ,侧重 于 从整 体 上 把握 对 象而 不拘 泥 于细 节 的逻 辑分 析 ,它 重 视元 素之 间 的联 系 、系统 的 整体 结构 ,从整 体 上把 握研 究 的 内容和 方 向 。教师 要 培 养并 提 高学 生的观 察 能力 ,促 发他 们产 生数 学直 觉思 维 。 在 小 学数 学 教学 过程 中, 教师 应该 引 导学 生注 意观 察 并 总结 身边 的数 学现 象 、数 学 问题 。 引导 学生 养成 动 笔前 先 审题 的 良好 死 知识 重要 。 解 题 习惯 ,如 观 察题 设和 结 论 的特 征 、观察 命 题式 子 的特 征 、观 二 、教 师准确 把握 教材 , 察 相似 图形 的特 征 、观 察是 否 有隐 含条 件 、观 察命 题 的整 体 结构 要 准确 把握 教 材 ,并 让学 生更 好地 理 解教 材 ,就 需 要教 师将 等 等 。另 外教 师要 有 意 识地 教给 学 生正 确 的观 察方 法 ,如观 察 要 独 立学 习 的方 法 引进教 学 过程 ,让 学 生直 面教 材 。教 师 要把 自己 有 目的 性 、选 择 性 、顺 序 性 等等 , 督促 他 们 经常 训 练 ,形 成 观 并 的教建 立在 学 生 的学之 上 。在 学生 直面 教 材之 后 ,教 师 再有 针对 察 技 能 。 性 地创 设 问题情 境 或进 行 数学 活动 ,引导 学 生在质 疑 、操 作 、 实 六 、培 养学 生应 用数 学 的意识 验 、探 索 中消 除假 知 ,获 取真 知 ,丰 富体 验 ,求得 发 展 。例 如 , 自人类 进 入数 学领 域 以来 ,数学 就 一直 在 社会 进步 过程 中发 在 学 习 长 方 形面 积 知 识 时 ,学 生 看 书 之 后 虽 然 知道 了 “ 方 形 挥着 重 要 作用 。这 种作 用 的产 生 依赖 于 作为 纯 知识 领域 的数 学 向 长 的 面积 = ×宽 ”,但 他 们 却难 以理 解长 方 形 的面 积 与 它 的长 和 应 用层 面 的渗 透 。因此 ,在数 学 教学 中 加强 对 学生 应用 意识 的培 长 宽 为什 么会 有这 样 的关 系 ?学 生 由此产 生 了 问题 意识和 解 决 问题 养 是 当前 数学 教学 中不 可 回避 的环 节 ,亦 是 全面 提 高公 民素 质 的 的 意 向,这 时教 师 可 以引 导他们 用 摆方 块 的方 法去 探 索 、交流 , 迫切 要求 。 使他 们 经历 数学 “ 再创 造 ”的探 索 过程 ,从而 更好 地体 验 知识 的 培 养 学 生 应 用 意 识 的 最 有 效 方 法 是 让 学 生 亲 身 实 践 。 教 学 来历 。学生通 过 对 教材 的学 习 ,对 知识 有 了大 致 的 了解 ,再通 过 中 ,教 师要 经 常组 织学 生 开展 有价 值 的专 题 活动 ,让学 生在 现 实 教师 适 当 的点拨 、释 疑 、解 惑 ,学 生就 能 更好 地掌 握和 记 忆知 识 中 寻求解 决方 案 。在学 完 《 方体 的表面 积 》后 ,我 设 计 了这样 长 了。 项活动: “ 同学 们 ,学 校为 了美 化 我们 的 学 习环境 ,打算 为各 三 、创设 平等 、宽松 、 自由 的课 堂氛 围 班 教 室 重新 粉刷 房 屋 ,请 你们 以小组 为单 位 计算 一 下,粉 刷 我们 心理 学家 罗杰 斯 认 为 : “ 个 人 的 创 造 力 只 有 在 他 感 觉 到 这 问教 室最 少 需要 多少 钱 ? ”任务 布 置下 去后 ,学生 们 即着 手解 一 ‘ 理安 全 ’和 ‘ 理 自由’ 的条件 下 ,才 能 获得 最大 限度 的表 决 。首先 在 小组 内分配 任 务 :有测 定房 屋 粉刷 面 积 的,有 了解市 心 心 现 和 发 展 , 问题 作 为创 新 的起 点 , 是 如 此 。 ” “ 功 的教 育 依 场 上 的涂 料 价格 的 ,有 向工人 师傅 请教 有 关粉 刷用 料 问题 的 。通 更 成 赖 于 一种 真诚 的理 解 和信 任 的师 生关 系 ,依 赖 于一 种和 谐 安全 的 过 合 作 、探 索 、搜集 资 料 、整 理数 据 ,学 生 的知 识得 到 了巩 固 , 课 堂气 氛 。 ”大量 的 教学 实践 证 明 ,课堂 气 氛在 很 大程度 上 影 响 能力 得到 了提 高 ,独 立 性和 自主性 也得 到 了培 养 。学 生通 过课 外 着 师 生对 教学 活动 的 兴趣 和积 极性 , 良好 的课 堂 气氛 能 使教 学 双 实 践 ,增 强 了探 索和 创 新意 识 ,学 到 了科 学 的研 究方法 ,提 高 了 方 思 维活跃 ,使教 学取 得 事半 功倍 的效果 。在 教 学 中, 教师 要把 综 合运 用数 学 知识 的能力 ,同时 也密切 了与社会 的联 系 。 自己置 身于 与 学生 平 等 的地 位 ,倾 听学 生 的 意见 , 学 生 畅所 欲 让 七 、运 用 良性评 价方 法 言 。 有 时教 师还 要 装 作 “ 知 ”, 向学 生 学 习, 不 让学 生 觉 得 :老 在 新 的课 程 改革 实验 中,评 价成 了大家 关 注 的热 点 。 “ 足 立 师 也有 所 “ 知 ”,我 也 有所 “ ”,从 而获 得 自信 。这 样 并不 过 程 、促 进发 展 ” 的评价 体 系 已被认 可 ,现 在 “ 道尊严 ”,相 反会 更拉 近师 生之 间 的距离 。 师 单 纯考 察 学生 学业 成 绩 ,而 是成 为 了教 育教 学 活动 的有 机 组成 部 四 、积极 引导 学生 发挥 想象 分 ,与 其他 教 学环 节 形成 了相 辅相 成 的 关系 。评 价 根据 教 学方 式 小学 生对 数 学概 念 、规 则 的学 习方 法 不尽 相 同 ,但是 利用 旧 的不 同, 分别 指 向学 生个 体和 学 生小 组 ,直 接 为学 生学 习 知识 服 知识 学 习新 知识 是他 们 学 习的共 同之 处 。 学习 新知 识 需要 学生 运 务 ,成为 了他 们 知识 学习 的现 实资源 。 用想 象 ,通过 想 象 旧知 识如 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之我见

受 到 学 习成 功带 来 的 乐趣 , 而 建 立一 套 师 生 共 同遵 守 从 的创 造性 思 维 活 动 的制 度 。 只有 充 分调 动全 体 学 生 的积
极性 , 形成 开 放 的课 堂 , 能 使 互 动 的课 堂充 满 活 力 。 才 如
爱 , 设一 个 轻 松愉 快 的课 堂气 氛 。 个 形 象 的 比 喻掀 创 一

师 生 关 系和 学 习方 式 的 改变
新课 程 改 革 对 课 堂 教 学 的要 求 首先 突 出表 现 在 师
问题 之 一 。1 纪教 育委 员会 提 出教 育 “ 围绕 四种 基 本 2世 应
学 习加 以安 排 . 以说 这 四种 学 习将 是 每 个 人 一 生 中 的 可
生 关 系 和学 习方 式 的改 变 上 。 长期 以来 , 师 都是 “ 教 传道
自 己看 成 探 究 知 识 的一 员 , 学 生 一 起 探 究 。 时 鼓 励 与 同 学 生相 互 质 疑 答 疑 , 养 学 生 敢 说 、 做 的创 造 精 神 。 培 敢 启 发 学 生 独 立 提 出 问 题 、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 样 , 有 分 解 这 才 可能 创 造 出 一种 有 利 于 师 生互 动 的课 堂 气 氛 。 实施 互 在 动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进 生 或 者说 是 相 对 内向 学 生 的 问 题 后 令人 头 痛 , 管教 师 如 何 启 发 和鼓 励 都 毫 无 反 应 。 此 , 不 对 教师 必 须 想 方设 法 调 动 他 们参 与 思 维 活 动 的 积极 性 . 帮 助 他 们 获得 学 习 的成 功 , 强 他 们 的 自信 心 , 他 们 感 增 让
变革 学 习方 式 有利 于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 习原 本 是 学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如何实施新课改之我见
河】 c 省馆 胃县 房寨 中学 李庆 玲
新 课程 倡 导 自主探 索 ,从 “ 做 ”中 “ 学 ” ,从 探 索 中 发现 知识 ,有 利 于充 分发 挥学 生 主体 性 ,调 动 学生 自主探 索知 识 、发 现 知识 的 能力 ,从 而提高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同 时也 满 足 了不 同学 生 的需 求 ,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性 ,是 顺 应 教 学发 展 的必 然 结果 。我 们 体会 到 :只有 改 变我们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才能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也 只有 改革 ,才 能 改变 我 校 目前 的被 动 局面 。因此 学校 要 求 我们 每个 教 师 必 须进行 课改 ,以进 一步 提 高教 学质 量 ,提高 学生 的能力 。 1 教 师教 育 理念 的转变 是新 课程 改革成 功 的前提 什 么是 理 念 ?理 念 就 是一 个 人所 具 有 的准 备付 诸 行 动 的信 念 。理 念 是 人们 对某 一 事 物的 现实 的 深刻 分 析和 对 未 来 的展 望作 出的 理性 思考 与 获得 的理 性 认识 ,且 具有 时 代 性 、前 瞻性 和 指 导性 的理 论 。 理念是 行 动 的先 导 ,创 新 是 课程 的 灵魂 。新课 程 改革 成 功 的前 提是 教 师 的教 育理 念 的 转变 。新课 程 是 以 “ 一切 为 了 学生 的发 展 ”为 核 心理 念 , 把学 生 看成 是 发 展 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人 。我们 面 对 这样 一 些发 展 中的人 、独 特 的人 、独 立 的 人 ,我 们应 该 改 变 以往 的教 学 观 ,应 充分 体 现 以学 生 为主 体 ,教 师为 主 导 这 一基 本 理 念 ,应 该 把 传 统 的 教 师 “ 教 ” 转 变 为 学 生 的 “ 学 ” ,教 师 在 教学 过程 中仅 充 当引导 着 、组 织 者 、促 进 者 ,应 充分 为 学 生 营造 “ 自主 一 合 作一 探究 ” 的学 习氛 围 , 组织 学 生按 不 同 形式 进行 分组 合 作 学 习 ,同 时培 养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进 行 问题 教学 , 从 而使 我们 的教学 达 到真 正 的 有效 学 习。 2 教师 角色 的转 变是新 课程 改革 成功 的关 键

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之我见
深 莫 测 的 高 层 次 研 究 , 到 问 题 要 多提 疑 、 遇 多
因此 , 必要对 旧教 材 、 , E 难 偏 脱离生活
实际和社 会实 际 , 许 多知识 , 果 不能升 学 , 有 如
新课程 , 实新 课程 , 落 在新 课程 与学生 之间 , 开
了、 费了, 浪 要像 对 待生 活一 样 对 待学 习。 传 统 观 点 认 为学 习辛 苦 , 苦 才 学 , 不 无 道 辛 也 理 。 习的 过 程 有 苦 也 有 甜 , 果应 当是 美 学 结
实事求是讲 , 课程 改革 并 不是我们 能决 定 得 了的 , 也不是 我们 能解决 得 了的 , 然而 , 却又 实实在在 与我们密切 相关 。 的课 程改革 必然 新 要求我 们 , 在今 后的 教育 活动 中 , 要尽 快适 应 新课程 特点 , 应未 来教 育形 势 发展需 要 , 适 以
1课 改形 势及 应 对
自实施素 质教育以 来 , 育改革 的步伐逐 教 渐加快 。 在深 化 教育 改革 的进 程 中 , 们越 来 人
人, 与我们 作对 。 实 , 其 它是 帮助我 们 的朋 友 ,
会 使 我 们 的 工 作 做 得 更 好 , 有 成 效 。 们 不 更 我
好, 来贯彻 这种 新的 教育 理念呢 ? 即怎样 来实 施新 课 程 。 想 实施 好 新课 程 就要 理 解 好新 要 课程 所 承 载 的新 理 念 。 ( ) 课 改理 念 强调 教 育是 生 活化 、 1新 艺术
课 程安 排 不开 课时 , 成很 多教材 闲置浪 费。 造
越 感 到旧 的课程 体 系 已不 再 或难 以适应 新形
势下教育发 展的需 要 , 旧课程越 来越成 为深化 教育 改革的 羁绊 。 这种 形势 下 , 在 实行 新一轮

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学 问 题 上 。 些 教 师像 是 没有 想 法 的农 民 , 一 只做 耕 耘 不 问 收获 , 们 的 不 足 , 是 由于 这 个 中介 并 没 有 完 善 和 有 效 运 行 , 农 村 但 使
采 取教育说服 、 势逼进 、 本研究 、 本培训 、 时 校 校 自我 更 新

响 教 学 质 量 。课 改 将 在 教 学 观 念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学 手 等措 施 。 教 教 教
教育说服 。 要通过多种渠道 . 强化宣传 , 营造课改的舆论气
政 教 处 的 教 师 正 经 过那 里 . 入 教 室 不 问青 红 皂 白就 给 那 个 学 进
定 . 破人们历来认为理所当然的“ 规” 打 常 。部 分 教 师 在 长 期 的 教 师 也 心 存 疑 虑 。课 改 是 一 项 费 时 又 费力 的 巨大 工 程 , 师 投 教
教育教学 中. 日积 月 累逐 步 形 成 经 验 。 成 一 套 带 有 自己 个 性 入 的 成 本 必 然 要 增 加 . 从 客 观 上 讲 . 小学 教 师 工 作 压 力 就 形 而 中 色 彩 的教 育 教 学 模 式 . 经 验 的 积 淀 会 产 生 心 理 定 势 , 势 的 不小 , 而 定 检查 、 竞赛 、 比活动频 繁 , 评 计算机 、 普通话等继续教育学 学 教 负 面 作 用 往 往 成 为 改革 的心 理 抗 阻 。课 改 是 一 项创 新 活 动 , 没 习 考 核 连 年 不 断 . 校 与 学 校 、 师 与教 师 之 间 竞 争 越 来 越 激 有 固定 的 模 式 . 乏 可 借 鉴 的 成 功 经 验 , 在 诸 多不 确定 因素 , 烈 . 分 教 师 感 到 身 心 疲 惫 , 生 职业 倦 怠 , 些都 将 会 加 重 教 缺 存 部 产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课堂教学现象之我见摘要社会在发展,它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于是全国上下处处沐浴课改春风,但新课改不是一朝一的夕事,任重而道远,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所以在新课改的课堂当中就有一些教师走入了新课改的时尚误区。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学生自主新课改就是依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用发展的观念,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使教师教育素质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正确地教育观念的基础课程改革。

它让课堂教学发生质变,并直接面对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我国基础教育以前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对人的能力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不符合人才发展的规律,也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国家和社会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行新课程改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一定响应国家和时代的号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坚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当前全国上下处处沐浴课改春风,温暧的阳光洋溢着希望,处处生机谙然、逢勃发展,但在这如火如荼的改革中也有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入了新课改的时尚误区,患上了新课改的“流行病”。

一、“喊空口号、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无创新现在还有很多老师天天喊新课改,但上课依然是老路子,上课不懂怎样创造课堂教学的教学情景;不懂的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只会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面面具到;以教材为中心生怕漏掉哪个地方没有讲到没有讲透,一节课下来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还觉的时间不够、甚至还搞下课托堂战术,这样不但教学效果不好,还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己费力不讨好,这样既苦了自己又累了学生,教学方法依是满堂灌、填鸭式。

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思考,轻实践,轻能力,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过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把自己当课堂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违背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扼杀了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权利,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作法。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位子,转变工作作风和教学方法,让传统的“独角戏”变成为师生之间的互动。

把教师是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是主角”,老师是导演,只负责组织好课堂,让课堂“活”而不乱,让课堂教学“活”而不死。

让学生自己去尽情发挥,大胆放心的让学生去学习、思考和探究。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和内因,只要内因起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因为兴趣是最好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创新的火花才会逬发,这样就会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所以我们不能喊空口号、走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老路子。

还处到在换汤不换药的层面,我们必须吃透新课改的精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无自主、无探究〈一〉新课改推行后,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模型,而不注重教学内涵,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他们课堂上就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展示,而自己却在课堂上三缄其口,教室里人头窜动、嬉笑泛滥成灾,老师不制止,学生展示课堂内容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展示和发言知识不到位、不准确甚至脱离课堂不着边际视而不见,也不表态。

让其浅尝辄止、课堂重点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把握。

课堂上无板书,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学过程;或者过分依赖多媒教学,课件一个接一个的展示,课堂变成课件展示会,让人花瞭乱,学生的思想应接不霞云里雾里;要么动画声响滥用。

还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教气氛活跃,课堂教学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或者“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让学生表扬习以为常,长期以往会让学生养成虚伪浮躁的性格,不利于学生品质的培养。

所有的这些有的教师却美其名曰施实新课改,这给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有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理由和托词。

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流于课改形式,没有把握课改实质。

与其说这也算课改,还不如说这些老师在推卸教学责任,敷衍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质量推向低效慢速车道减速行驶。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叫你一言不发,也不是要肆意鼓动课堂气氛,而是要求老师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生。

对学生学习上不正确和不到位的地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对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学秩序作有效把握,把课堂教学质量推向高效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对课改理念的误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理念是思想的方向,是行动的先导,是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有的老师误解新课理念,只注重课改形式和套路,不注重课改实质和内涵。

于是有的老师认为课改就是教室里多几块黑板,多几条标语,教室里几张课桌拼在一起分成几个小组,老师在教室里三缄其口,或让学生自己东拉西扯,或是印几张学案让学生看看然后到黑板上抄一抄等就是新课改;课堂上学生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众说纷纭就是“活力课堂、合作互助”,学生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就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说几句鼓励或表扬的话或同学互相之间鼓鼓掌就是绿色课堂等,这实际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

新课改是转变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观念,以人为本让学生用发展的观念学习,在学习上“减负”“增趣”快乐的学习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摒弃一些陈腐低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经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它改变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的传统式教学,确立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

它让教师更轻松高效的教学,让学生更轻松快乐的学习,它使“教、学”合协发展,它使学生的潜能被无限地释放,老师的能力得的更有效的提高。

它让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从而使教师幸福的教,让学生更快乐的学。

达到教学合一,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全面发展。

有的教师让学生像“笼中鸟”一样时时刻刻永无喘息的学习,然后取得一点点教学成绩就否定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沾沾自喜说教育无巧门都是苦出来的,然而事实证明很多教育课堂和学校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模式,能让学生轻松快乐的搞好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采用疲劳战术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本性,快乐学习无法说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何而谈。

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熄灭在新课改的春雨中。

我们搞课改是要使教育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能只流于表面,而更多的是要注重它的内涵和实质。

其实教育只不过是发展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以我们不能误解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三、“双基受到忽视、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无效果提到新课改三维目标,大家都不陌生,即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培养,然而在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则过分强调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完美,不很注重教学效果,要么夸夸其谈绘声绘色,要么高谈阔论海阔天空,要么让学生疯狂展示。

只注重课堂气氛和自己的表演,让学生游离课题去延伸,根本不注重双基的练习和掌握,或只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导致学生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的削弱,忽视了课堂的“双基”教学,忽略了传统教学的精髓,让课堂成了架空的楼阁。

课堂忽视了“双基”教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我们在新课改中既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也要重视“双基”教学。

人说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没有体验和难有创新的,而不追求教学效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注重教学过程,也要注重双基的掌握。

像数学教学如果学生缺乏对双基的掌握的话,学生就根本无法解题,更不要说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创新、和应用。

实际上“双基”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不相矛盾,而是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理念下的“双基”教学是要以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重过程重方法,重实践重创新。

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掌握双基获取知识。

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个体体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实施教育一刀切”扼杀学生的个性学生无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如今几千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还出现“一刀切”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对人才的培养,扼杀了个性人才的浮出。

中央教育改革纲要对我们的教学过程作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探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进行教学”。

有这样一个女孩,读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她在下面玩,为了这个,不知道被老师轰出教室多少回。

可她倒好,老师把她轰出教室,她就正好看蚂蚁打架。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听讲,她说:“咳,老师讲的那点东西,有的我一看就会了,有的上课听听就会了,可老师呢?反反复复地讲呀,反反复复地练呀,烦着呢!”。

她当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生。

可就是这个问题生,从北京八中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远赴美国读本科,一年后又因突出的成绩脱颖而出。

在全美国的一个化学竞赛中名列榜首。

大学毕业,有7、8所知名大学发来邀请函。

最后,她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

这个事例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

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模式,即“一刀切”。

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的教材,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用同样的试卷。

这样就必然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一点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硬逼着学生反反复复的讲,反反复复地练,只让孩子觉得别扭而厌学,使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消失殆尽。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所以我们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必须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这样既做到了以人为本也遵循人才自由发展的原则,做到了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发展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要吃透新课改的实质和内涵,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努力去实践新课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风雨之后总有彩虹,我们的教育在历经新课改的春雨洗礼后,必展现一片勃勃生机,祖国的教育事业将焕发风彩,再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