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
新加坡城市更新 科技赋能 案例
新加坡城市更新科技赋能案例新加坡城市更新科技赋能案例: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新加坡在城市更新中引入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道路交通情况,优化信号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问题。
2. 智能停车系统为解决停车位紧张的问题,新加坡引入了智能停车系统。
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停车场的空位情况,并通过手机应用提供导航和预约停车服务,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
3. 智慧公交系统新加坡的城市更新中,推行了智慧公交系统,利用GPS和通信技术,实时监测公交车的位置和运行情况,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到站时间和路线信息,提高公交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4. 智慧垃圾管理系统为提升城市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新加坡引入了智慧垃圾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填充情况,根据需求优化垃圾收集的路线和时间,减少垃圾收集车辆的行驶里程和能源消耗。
5.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加坡引入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智能电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提供能源消耗的实时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居民和企业合理使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6. 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新加坡的城市更新中,推行了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提供用水效率的优化建议和实时用水数据,帮助居民和企业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7. 智慧安防系统为提升城市的安全水平,新加坡引入了智慧安防系统。
该系统利用视频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城市的安全状况,提供警报和预警信息,帮助警方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城市的安全和秩序。
8.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新加坡的城市更新中,推行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温度、湿度等指标,提供优化建议和实时数据,帮助建筑物管理者合理使用能源,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性能。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及启示作者:邱爱军王瑾李赟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6期新加坡是个面积小、人口多的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但是,根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美世公司发布的2012年报告,城市生活质量排名新加坡位列全球25,亚洲第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一。
如此的成绩正是其长期以来“建设居住、工作和休闲的卓越城市”的结果。
有效的交通管理就是其重要措施之一。
一、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现状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2011年12月的数据,新加坡公路网3411公里,高速公路161公里,车辆总数95.7万辆,小轿车总数60.6万辆。
新加坡的城市公共交通主要由地铁及轻轨、公共巴士和出租车三大部分构成。
一方面,由地铁(147公里,97站)和轻轨(29公里,34站)构成主要交通走廊;另一方面,公共巴士(344条路线,3484辆)四通八达,覆盖全岛。
此外,出租车2.7万辆。
目前,新加坡每天地铁、轻轨出行量240万,巴士出行量339万,出租车出行量93万。
新加坡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已达到59%。
地铁、轻轨和公共巴士均由SMRT和SBS两大营运公司分别在不同区域垄断运营。
服务标准由陆路交通管理局制定,票价由公共交通理事会负责制定,并监督服务水平;出租车则由七大出租车营运公司和少数零散个体户运营。
因出租车收费标准由各公司自行决定、营运线路灵活、允许新的竞争者加入,出租车行业呈自由竞争状态,各公司努力通过提高服务水平进行竞争,同时,陆路交通管理局监督其服务水平。
二、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及做法(一)从理念到规划突出强调综合性倡导综合交通规划。
交通问题常常被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部门问题来看待。
然而,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表明,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而且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交通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新加坡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考虑到交通问题,规划“自给自足的市镇”,通过在小的市镇提供学校、公园、公共综合诊所等多样化的设施配套,提供商业和工业就业机会,减少出行需求。
新加坡:宜居城市的交通关键
现在,世界上很多城市因为小区的爆炸性增长,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整个城市几乎被车辆占用。
那么,新加坡为什么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过去50年,新加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增长了3倍,小汽车增长了4倍,GDP增长了100多倍,今天的新加坡是亚洲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的交通也是通畅无阻,市区限速28公里,公交分担率从67%增加到75%。
通过30多年参与新加坡交通发展的经验和大量研究,笔者提炼出打造“宜居无堵公交都市框架”——宜居城市的生活必须享有高素质、可持续的环境和有竞争力的经济。
这个框架中的重要策略是动态一体化治理、一体化交通和土地总体规划与发展。
坚持“公交为首”策略在一系列的卫星镇中,打造一个无堵的宜居城市,必须有一个以公交为首的策略,确保门到门的无缝衔接。
新加坡的城市特点是地少人多,决不能让这里变成一个大停车场,所以,新加坡政府在公共交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公共交通发展,同时出台了一些不受欢迎的政策以抑制车辆的增长和使用,还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
新加坡把4个交通部门合并成一个大部制,其中,陆路交通管理局管理道路、轨道、车辆、巴士、出租车等,从政策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一杆插到底”。
城市规划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各部门之间密切协调。
现在,每五年新加坡就会制定一个交通总体规划,指导未来10年到15年的交通发展策略,很多时候,规划都特别强调公共交通作为出行首选,强调以人为本,应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打造宜居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有一个重要启示:现在看来很多重要的交通政策,都是在早年新加坡还没有这么发达,GDP约一千美金、人口200万、车辆只有三四十万量的时候推出的。
新加坡的专家和学者重视超前介入、与时俱进。
新加坡制定了到2030年公交分担率达到75%的目标,每五个人就有四个人用公交。
为了提高公交使用率,新加坡一直在促进门到门的出行时间,包括“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唯有把地铁开到家门口,解决“最后一公里”费时费力的问题,80%的人都能步行到地铁站。
新加坡的交通总结
新加坡的交通总结1. 引言新加坡是一个发达的城市国家,交通系统十分先进且高效。
本文将对新加坡的交通系统进行总结,包括公共交通、道路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等方面。
2. 公共交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统被认为是全球最好之一。
以下是新加坡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2.1 地铁新加坡地铁系统称为“地铁”,又被称为“MRT” (Mass Rapid Transit)。
它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之一,因为它覆盖了整个岛国,并提供了快速、高效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地铁线路通常联接地铁站和主要的商业区、住宅区和旅游景点。
乘坐地铁是新加坡人民和游客们的首选之一。
2.2 公共巴士新加坡的公共巴士系统也非常发达,覆盖了整个城市和郊区地区。
公共巴士是一种相对便宜、方便和普遍的交通工具,许多人都选择乘坐公共巴士来完成日常出行。
公共巴士的路线网络广泛且复杂,提供了灵活性和便利性。
2.3 出租车除了地铁和公共巴士之外,新加坡也有大量的出租车提供服务。
新加坡的出租车服务由许多不同的公司运营,包括蓝色的ComfortDelGro和红色的CityCab等。
出租车在新加坡十分流行,因为它们提供服务全天候,且相对来说比其他交通方式更加灵活。
3. 道路交通新加坡的道路交通也很发达,遵守交通规则和道路标识的驾驶员们通常能够顺利出行。
下面是一些关于新加坡道路交通的要点:3.1 驾驶规则新加坡是左侧行驶的国家,与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
此外,新加坡有一套严格的交通规则,并对违规驾驶者进行严厉处罚。
3.2 道路拥堵鉴于新加坡是一个繁忙的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道路上的交通流量非常大。
然而,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拥堵,如实施高峰时段路费和监控交通状况等。
3.3 路边停车在新加坡,停车位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繁忙的商业区和市中心。
因此,许多人选择使用地铁和公共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自己开车。
对于那些确实需要驾车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事先规划好自己的停车地点,并遵守停车场的收费和规定。
新加坡考察报告规划产业居住改造环境交通
编制和审批 主体
国家发展部 组织编制, 由内阁批准
规划特征和作用
基本情况
1、制定新加坡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1971年首次制定;
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
1991年修订
2、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2001年再次修订。
3、不属于法定规划,每10年调整一次。
2 开发详图 市区重建局 1、法定规划,是实施开发控制的依据 1993年制定第一份
4、每五年检讨和修订一次,并均通过宪 经完成,并已经向
报向社会公布。
市民公开。
5、经批准的新的开发指导规划和调整后的个别地块的开发指标Fra bibliotek同2008版总规
划规图具有同等法定地位。
新加坡考察报告规划产业居住改造 环境交通
规划篇—1.概念规划
1971年第一个概念规划
规划要点: 环状发展方案,核心是水源 生态保护区; 城市中心在南海岸中部; 沿快速交通走廊形成兼 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 市中心人口和产业将疏散到 这些新镇; 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 裕廊工业区; 国际机场位于本岛东端。
新加坡考察报告规划产业居住改造 环境交通
规划篇—2.实施性总规划图
实施性总规划图的编制特点
全岛域满覆盖; 标准化,通过一套完善、齐备的开 发控制技术规定满足规划管理要求; 层次化,对重点地区通过制定“详 细控制图则” 深化开发控制要求,管 理的目标更加明确; 灵活性,制定“详细控制图则”可 根据管理需求确定; 动态性,“详细控制图则”可根据 需求滚动编制,同时对总体规划确定 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局部调整。
新加坡考察报告规划产业居住改造 环境交通
纤小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 国,总面积699平方公里,相 当于1.5个嘉定。新加坡本岛 由东到西约42公里,由南到北 约23公里,从最宽处横穿这个 国家,大概也就半个多小时。 新加坡人口484万,其中华裔 占了76%,其余为马来族和印 度族。 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 世界第一机场、全球第一集装 箱海港、亚洲最佳航空公司、 全球第一海水提淡水水平、亚 洲最廉洁政府、全球最少呆坏 账银行等等让新加坡足以自豪 的荣誉和实力,在三十多年时 间里,创造了从第三世界国家 跃升中等发达国家的奇迹。
新加坡交通发展的经验借鉴
新加坡交通发展的经验借鉴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助理刘颖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71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以其健全的交通路网和运输系统,前瞻性的交通发展战略和管理,有计划的土地供给和城市扩张政策,建立了现代都市交通发展的典范。
尽管新加坡在国情上有一定特殊性,但新加坡交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的理念无疑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政府于1995年成立陆路交通管理局,主管全国陆路交通的发展。
陆路交通管理局的职责是:制定陆路交通政策;制订与土地使用相结合的陆路交通规划;规划、设计及建造地铁与道路的基础设施;管理公路交通、维护公路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监管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监管车辆注册、执照及税务;集中规划公共巴士路线。
其使命是提供高效率及高效益的陆路交通系统,以满足不同需要。
建立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是新加坡陆路交通发展的远景目标。
一、注重土地利用和交通一体化,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不可能通过扩张城市面积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根据总体规划,交通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国土面积的12%,因此必须整合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道路建设的盲目性。
新加坡城市规划通过公交导向发展模式(TOD),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加强交通枢纽的建设,站点周边进行高强度开发,交通设施与建筑综合规划,复合开发等手段极大提高了用地效率,方便了市民利用公交的出行,在土地利用规划上真正体现了交通发展的战略,解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二、构建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满足不同的交通需要截止2010年7月,新加坡已建成3356公里的道路系统,其中高速公路161公里,车辆总数93.3万辆,小汽车总数59万辆;开通了130公里85个站点的地铁线路和29公里43个站点的轻轨线路,以及330条4000辆的公交巴士线路和2500辆的的士。
每日地铁/轻轨出行量200万;每日公共巴士出行量310万辆;每日的士出行量90万辆。
城市治理,应体谅市民感受——以新加坡治理交通拥堵为例
城市治理,应体谅市民感受——以新加坡治理交通拥堵为例作者:俞春江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12期文俞春江城市治理既是一项政治活动,也是一门人文科学。
许多政策不仅仅要理论上可行,更要考虑市民的切实感受。
只有那些真正体谅市民感受的措施才能快速推行,并且卓有成效。
在交通治理上,新加坡的治理之路留给了人们深深的思考。
早期方案,实施车辆收费限牌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新加坡便开始面对交通拥堵问题。
当时其交通拥堵状况跟今天的很多城市一样。
在运输成本、时间耗费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浪费,市民怨声载道。
当时的政治决策者依然迎难而上。
他们的基本理念是,道路不应是免费的,应该用收费来控制车辆增长,并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这个思路并不是什么独特创新,很多人都曾想这一招。
但是真正靠它成功的却很少。
那么,新加坡的交通治理是靠什么走向成功的呢?“限制车辆进入市区”制度是新加坡的第一个办法。
管理部门在城市中心地带设立卡口,对车辆进行收费。
在1975 年6 月1 日新加坡《新明日报》上笔者看到,制度实施第一天,警察在街头一辆辆监看进入市区的汽车是否持照。
除了周末以外,每天上午7 时30 分到9 时30 分,进入新加坡市区的所有车辆必须张贴执照,日票每张3 元。
后来为了方便市民,政府又规定,若凑足四人共乘一辆车子,便可免费进入限制区。
有意思的是,许多进入市区的男女常常在指定地点等候免费搭乘,有些挑剔的人,还要选名牌车才要上。
这一办法沿用了23 年,直到1989 年才被更先进的ERP(也就是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所取代。
限制车辆进入市区制度对于交通流量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有效缓解了繁华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
2007 年新加坡所有ERP道路的收费额为1.6亿新元。
平均每天政府能从一辆车上收到费用是10 新元左右。
但是仅仅这一招还不足以控制城市的车辆拥堵问题,必须要有更有效的办法出台。
围绕“道路应收费”的思路,政府完全可以出台各种办法来应对,比如提高停车费,设立更多收费站,逐步提高现有各种税费。
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报告
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报告来新加坡之前,就知道新加坡是一个繁华而又整洁的花园城市,尽管和广州相距超过三千公里,然而印象中却觉得十分亲切,在大多中国人的眼里,黄皮肤黑眼睛的新加坡人也是我们的同胞,正如以前看过的一项调查,不在少数的美国人也以为新加坡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一样。
因此在广东省提出将广州市建设成为首善之区的目标后,同文同种的新加坡作为先进城市的代表,成为广州学习的对象之一。
从城市区位上看,新加坡和广州差异很大,新加坡岛孤悬在马来半岛的末端,周边没有其他重要的城市,交通体系由外部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而广州却处在珠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带的中心位置,交通体系不仅有衔接的问题,也有枢纽与城市交通叠加的问题。
对城市本身,广州的规模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远远超出新加坡,因此注定广州市的交通问题会比新加坡更加复杂,因此去新加坡考察城市交通的意义,不在于交通设施本身:新加坡的道路没有广州宽,地铁也没有广州长。
而是希望了解一个先发城市如何使交通的发展能配合城市目标的实现,对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州交通有所借鉴。
一、定位新加坡地方虽小,却拥有很多的中心地位,它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三大经济支柱是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
对应着这三大支柱,对于缺乏自然资源的新加坡来说,人才、港口和环境就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因此,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交通系统也充分体现了对使用者的友好、吞吐转运的高效和与环境的和谐。
而这样的交通系统是怎么如何形成的呢?在考察的半天时间内,我从浮光掠影的片断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二、人和规则在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秩序是第一位的。
正如集体居住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传染病的流行,人类社会不得不形成众多的卫生秩序一般,交通领域也是如此,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越需要以约定俗成的规则来保证效率。
在新加坡的见闻里,新加坡人的交通素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2
新加坡精细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2011年11月08日09:31作者:郑东平由于工作关系,在新加坡学习的五个月里,我比较注意寻找这方面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尤其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发现该国的确有很多体现精细设计和管理的好做法。
公共交通安全、畅通的原因在交通方面,新加坡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地铁、公交发达,公路布局合理,出行方便。
虽然新加坡地方小,公路不宽(新加坡几条主干公路与我国同样的高等级公路相比显得窄了许多),路上几乎见不到警车、警察,但却很少堵车。
分析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控制私家车。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岛国,如不控制汽车拥有量,交通将拥挤不堪。
为此,政府对进口车征收很高的关税,还推行购买拥车证(现在是5~7万新币)的制度,因此总体购车费用很高。
这样既可控制车辆,也达到了在政策上倡导人们低碳出行,多坐地铁、公共汽车的目的。
二是实施电子感应公路收费系统(ERP)与科学合理的地铁、公交一体化的网状交通线路设计制度。
在全球城市中,新加坡是第一个通过实施电子收费系统(ERP)来降低高峰时段交通拥挤的城市。
一旦用户在规定时段进入市中心商业区,ERP收费处会在用户通过时根据车辆种类自动从安装于车辆内的系统中扣除应付费用,借以调控车流量。
新加坡交通主干线上几乎没有停车缴费处,因而也没有因缴费引发的交通阻塞。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由地铁、轻轨、公汽、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组成,不同的交通工具定位有所不同。
地铁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大动脉,目前主要有三条地铁线,分别为东西线、南北线和东北线,加上两条正在建设的新地铁线,构成了该国公共交通的网状骨架,连接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业中心。
除中心商业区外,该国的其他商业中心是由中心商业区向四面发散排列的,几条地铁线正好把这些“珠子”串起来。
每一个地铁站都是重要的连接点,乘客进入一个地铁站,就可以乘地铁到达新加坡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十分方便。
在公共交通规划设计方面,该国力求实现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门对门衔接,也就是将城市各种活动场所用公共交通系统紧密连接起来,将用户在不同交通工具间转换时所需的步行距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真正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方便性和快捷性。
从交通文化角度看新加坡精细化交通的启示
车道上自由地骑行(见图 15)。
4.人性化的无障碍交通设施
为给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交通
的方便,新加坡政府建设了大量
“无障碍”公共设施。行动不便
77
人士从下居民楼开始(见图16),
到公交车站、地铁站都有连续的
“无障碍”设施,行动不便人士 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轻
图 18 在楼下路边休闲的人们 图 19 在居民楼下就餐的人们
·参考文献· [1] 贾进.综合运输理念的解析[J].
综合运输,2011(7). [2] 罗仁坚“. 十二五”我国综合
运输体系结构优化的思考[J]. 综合运输,2011(1). [3] 骆温平. 现代物流的发展过 程及我国开展物流研究的思 路[ J ] .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1997(4).
2011/11
2011/11
海外视窗HAIWAISHICHUANG
将勿洛小区(地名)与轨道交通
联成一体化交通。
不仅在轨道交通站和公交枢
纽的位置遵循一体化设计,而且
在地铁与路面公交的交通标志
的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一体化
的设计理念,公交车站设置有附
近地铁站的指示标志和地铁站 的相关信息,乘坐公交车的出行
图 7 非港湾式公交车站(1999 年) 图8 APEC会址大楼前的港湾式公交车站(2011年)
到公交车站。从图6可以看出,公
交车站到居民楼之间的走廊与
7 6 公交车站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 走廊是公交车站的组成部分。
新加坡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
站绝大多数采用港湾式,既提高
了上下车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公
共交通对路面上其他车辆干扰。
在 1999 年新加坡街头还有一些
图 11 与公交车站相连的美观的过街天桥
智能监管 和谐运行——新加坡交通智能化管理考察
细 资料 通 过 公共移 动 数据 网传 递给 该 上 的 平 均 行 驶 速 度 及 其 当 前 出租 车 车 司机 。 一旦 预定 服 务被 司机所 确认 , 所 在 的 位 置 , 以 此 了 解 区 域 内 的 整
动 自 19 年 起 ,地 铁 和 公交 的 乘 调 度 系统 自 将 出租 车 的车牌 号和 所 体交 通状 况。新加 坡的 出租汽 车公 91 客 就 开 始 使 用 一 种 可 通 用 的 称 之 为 需 等待 时 间通 知 用户 。如 果用 户 使用 司 均 使 用 该 系 统 辅 助 出租 车 预 定 业 T a s Ln rni ik的 有 磁 性 的 车 卡 系 统 。 前 3 方 式来 预定 服 务 ,那么 整个 过 务 。道 路使 用者 可 以通 过互 联 网查 询 t 种
经验
队 立 即赶 往 事 故 车 发生 地 提 供 援 助 ,
一
、
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一
方面通知后面的车子加速行驶 ,避 他们 有 足够 的反 应 时 间来准 备给 紧 急
的 260 公交车 全部 安装 了该 系统 。 车等 紧 急车辆 的 通行 速度 。 辆 0
新加 坡 交通 智能 化 管理 运作 框架 免乘客在车站上久等。据悉,新捷运 车辆 让 出车 道 ,提 高 了救 护 车和 消 防 主要 由以 下 8 个系 统构 建而 成 的 :
团— —康 福 德高 公 司下 属的 新捷 运 公 路 上行 驶 的 巴士 司机 对话 ,了解实 际 司和 出租 公 司 的管理 层 ,着 重对 其信 路 况 和载 客量 等情 况 ,以 迅速 做 出反
息指 挥 中心 和智 能化 调 度 中心进 行 了 应 。
新加坡城市交通
新加坡城市交通
吴海卫;李涛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国际贸易枢纽、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和炼油中心,素以花园都市闻名于世界。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在国土狭小和资源匮乏的制约下,新加坡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使得城市交通运转良好,既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的支撑,同时也平衡了高水平的环境需求和国民生活需求。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吴海卫;李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交通信息所;浙江省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加坡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对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J], 刘清泉;顾怀中
2.杭州与新加坡城市交通治理对比研究 [J], 朱昱豪;吕青青;魏纲;
3.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J], 高志刚;刘海洲;李涵;
4.智能化技术为城市交通赋能\r——专访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李德纮 [J], 潘慧
5.节能减排视角下新加坡ERP系统在我国城市交通治理应用中的收费标准研究——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 [J], 徐晶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智慧交通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智慧交通,但智慧交通不是一个独立体系,智慧交通的实现,依赖于其他智慧板块的协同配合。
新加坡的智慧交通以拥堵收费政策为基础,进入新加坡的车辆上加装一个“车载收费感应器”,在主干道上加装摄像头、卡口RFID阅读器、无线传输网络,用于监控、感应道路车流量、拥堵信息、车辆费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根据后台对拥堵程度的设定,自动进行收费。
在这套体系背后,至少有3个关键智慧应用支撑:
●第一,是新加坡平安城市建设,通过全城密布的摄像头,监控道路车辆,
并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计算车流量。
●第二,是新加坡无线网络建设,通过全城覆盖的无线网,实时道路交通
所有相关数据。
●第三,是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新加坡的道路拥堵收费是动态收费:一方
面,每个时段根据不同的拥堵状况、不同的车辆分类,执行不同的拥堵
费率政策;另一方面,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这个费率也会动态调整。
该拥堵费率的合理性直接决定拥堵收费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保证这个
费率既能起到限制出行的效果、又不至于让公众无法承受,这需要通过
收集海量的交通数据、不断更新并调整费率模型、多次模拟并进行演练,
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动态收费业务模型,而这些,都依赖于大数据平
台的分析和模拟演练。
所以,新加坡智慧交通的实现,与平安城市建设、城市无线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关系密切。
所谓的智慧城市,也是通过多种城市基础设施、多个关键应用体系相互配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智慧运行的目的。
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经验及启示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Si n g a p o r e
高 志刚
刘 海洲
李
涵
G ao Z hi gang,L i u Hai z hou,L i Han
7 6
【 摘要 】 新 加坡全 域 国土面积7 1 9 k I l l , 人 口5 5 3 万, 高峰 时段快速 路 平均车速 高于6 0 k I l ' l / h ,
i n d o wn t o wn , b u s l a n e s ,g r e e n r o a d p l a n n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c o v e r e d c o r r i d o r ,a n d o t h e r p o l i c i e s a n d me a s u r e s . Th i s p a p e r wi l l f o c u s o n S i n g a p o r e ’ S s t r i c t v e h i c l e o wn e r s hi p a n d v e h i c l e u s e s y s t e m, r o a d n e t wo r k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 p u b l i c p a r k i n g p l a nn i n g , r a i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 in f e
小块头,大智慧
小块头,大智慧
“小块头,大智慧”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个头小,但智慧卓越。
人们常说:“身体骨骼柔弱,智力超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外表和
体型,而是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一个人可以在体型上很小,但在智慧上却能
超越别人。
小块头,大智慧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虽然个子矮小,但智商高超的人。
他们可能是那些
与体型不相称的聪明人,或者是那些脑袋占了上风的家伙。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在社会、学
术或生活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表明一个人的智力不应该仅仅根据外表来评判。
许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高个子,他们可能比同龄人更矮,但他们的头脑却比任何人
都要开阔。
他们可能无意迷恋时尚和外貌,而是用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东西。
他们善于思考问题,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
小块头大智慧还强调了智慧与外貌之间的矛盾。
我们常常会被一个人的外貌所误导,
以为长得好看的人一定聪明,长得丑陋的人就一定愚蠢。
事实上,外表并不能代表一个人
的内在品质。
聪明的头脑是无法看见的。
只有通过与一个人的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见解,才能真正认识到他的智慧。
小块头大智慧也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表,而忽视他内在的优点。
一个
人的智慧并不取决于他的外貌和身材,而是取决于他的思维和如何运用他的智力。
我们应
该尊重每个人的智慧,不论他们的外貌如何。
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见闻考察报告
小块头有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见闻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Paul2013年6月1日至6月10日,我有幸赴新加坡参与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培训课程。
在新加坡这10余天的学习考察时光的所见所闻,对于一名交通行业工作人员来说,真的是一比无比宝贵的财富,自己在欣赏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美丽祥和的同时,也被这座城市在交通规划领域所展现出的先进与成熟所折服。
这个国家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想世界传达着这样一个讯息“我们的国家很小,但我们的智慧很大。
”新加坡的“小”是世界闻名的,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东西长约42公里、南北23公里,领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是中国领土面积的万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74位。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袖珍国家,如今却已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被冠上“世界第五大最富裕国家”、“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最具竞争力国家”、“世界航油枢纽”等多个响亮的名号,新加坡用自己的“大智慧”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便不断探索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经济、科技、教育以及工业等多个领域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发展。
同时,新加坡人口2012年达530万,人口密度已跃居世界第三。
在这种城市快速发展与人口密度带来的双重压力下,新加坡的交通系统给展现给我们的的却依然是一片从容与有序,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壮举。
新加坡在交通规划领域的智慧,我认为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这或许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智慧。
智慧之一:一体化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不可能通过填海造地这种扩张城市面积的手段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
根据新加坡城市总体规划,交通的用地面积将不得超过国土面积的12%,城市交通的发展空间相当“狭小”,因此新加坡必须整合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道路建设的盲目性。
与中国香港相类似,新加坡通过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模式(TOD 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大力开展交通枢纽建设,站点周边进行高强度开发,交通设施与建筑综合规划,复合开发等手段极大提高了用地效率,方便了市民利用公交的出行,在土地利用规划上真正体现了交通发展的战略,解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正如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所提出的那样“Making Public Transport A Choice Mode”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作者:陈于良来源:《汽车与安全》2015年第05期根据新加坡统计局资料,截至2011年底,新加坡面积714平方公里,人口518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050新币。
世界银行2012年度全球工商企业运营环境评价中,新加坡的经商便利度第一名。
因此,新加坡旅游商务等流动人口较多,目前新加坡日出行人数已超过1100万。
但是,作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新加坡却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弹丸之地,车辆一百多万,但却交通顺畅,交通管理井然有序,不能不令人叹服。
新加坡交通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本文从“新加坡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战略”、“完善城市重建规划与发展策略”、“交通政策、规划与智能管理”、“公共车辆和私人车辆的控制与管理”、“团队建设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新加坡战略陆路协调系统”等方面着手,了解学习新加坡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组屋建设与交通规划的关系等。
一、新加坡交通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有71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126人,车辆100多万辆,但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花园城市,新加坡并没有出现大城市所面临的交通拥堵现象。
新加坡之所以交通顺畅,得益于政府务实的作风、超前的规划和创新的理念。
1、理念创新是交通顺畅的灵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新加坡政府的根本目标。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新加坡政府信奉这样一条准则: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就做,凡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事就不做。
正是基于这一准则,新加坡政府创新发展理念,视交通顺畅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大重要动力。
交通拥堵增加发展的成本,影响生活质量,阻碍经济发展,只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构建畅通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物畅其流,才能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新加坡政府在这一创新理念引领下,从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法规完善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出了顺畅的城市交通环境,建设成为一个不塞车的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现代化的交通是一个国家、城市的现代化最重要、最直观的体现。
在新加坡这个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国家里,人们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其发达高效的城市交通所体现出的现代化形象。
新加坡国土狭小,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5公里,国土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与我国很多城市的行政版图相当。
如何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能,新加坡政府认为关键性的战略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现代化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在1971年新加坡发展概念蓝图(相当于我们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与人民进行了近四十年的努力,逐步构筑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
新加坡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由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组成,而支持两者的最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之一就是公路网络。
为建设其国家(城市)快速公路网络,新加坡耗用了12%的国土资源,与用于解决86%的国民居住的住宅组屋建设所耗用的土地面积相当。
目前新加坡全国公路干线长度超过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40公里。
尽管如此,新加坡政府仍认为其公路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新加坡的道路交通需求增长了2.5倍,目前每天的国民出行已达7百万人次;私人小轿车拥有量达15万辆,约每20个新加坡人即拥有1辆;而在可能预测的从现在到2010年的期间里,其国民的出行量仍将不断增长,私人小轿车拥有量将达50万辆,达到约每7个新加坡人即拥有1辆的水平。
为此,新加坡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政策予以应对,即抑制私人交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手段上则利用其娴熟的市场性调控技巧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全面有序地逐一实施各项措施:一、进一步加大对公路网络设施的建设。
新加坡政府拟在未来的五年里用30亿新币(约150亿人民币)加宽、加长现有公路系统;在未来的十五年里用48亿新币(约240亿人民币)建设中心区的地下环网道路系统,以构筑立体的道路交通体系,有效缓解商业金融中心地面道路网的交通压力。
二、以多种经济调控手段控制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体的私人交通的增长。
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
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引言我最近有幸到访了新加坡这个先进的城市国家。
通过观察和体验,我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交通系统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一些深入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加坡城市的远见观后感。
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新加坡岛本身还是附近的岛屿,都经过精心规划和布局,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兼顾人类居住和工作的需求。
首先是新加坡岛的布局,它由全岛性的公共设施和公园组成,轻松地将自然和现代化建筑融合在一起。
这种设计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也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新加坡积极保护和恢复岛屿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
他们注重保护珊瑚礁和鱼类的栖息地,通过限制开发来保护水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我参观了滨海湾花园,那里的花园和水上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水生生物在自然保护区域游动,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交通系统新加坡的交通系统是现代化和高效的。
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巴士和出租车,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
我发现乘坐地铁非常方便快捷,而且车厢干净整洁,乘客也有秩序地排队等候上车。
此外,新加坡还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和电动车。
我在公园附近看到了很多人骑自行车,这使得交通更加便捷且环保。
另一个令人赞叹的是新加坡的交通规划。
不仅有良好的道路和交通信号系统,还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优化调整。
这使得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快速。
环境保护新加坡致力于环境保护,这一点在他们的城市布局和政策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首先,他们有一套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还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新加坡在城市绿化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绿化带,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
我参观了梧桐山,那里有大片的绿色植被,不仅美丽,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十分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刘思博摘要:介绍了新加坡先进的交通策略与实施办法,从土地利用、交通体系建设、智能交通管理以及车辆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总结了新加坡交通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新加坡;土地利用;智能交通;公交枢纽;拥挤费1.引言2013年6月1日至6月10日,本人赴新加坡参与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培训课程。
在新加坡这10余天的学习考察时光的所见所闻,对于一名交通行业工作人员来说,真的是一比无比宝贵的财富,自己在欣赏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美丽祥和的同时,也被这座城市在交通规划领域所展现出的先进与成熟所折服。
这个国家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想世界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的国家很小,但我们的智慧很大。
”2.新加坡城市印象新加坡的“小”是世界闻名的,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东西长约42公里、南北23公里,领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是中国领土面积的万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74位。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袖珍国家,如今却已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被冠上“世界第五大最富裕国家”、“世界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最具竞争力国家”、“世界航油枢纽”等多个响亮的名号,新加坡用自己的“大智慧”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便不断探索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在经济、科技、教育以及工业等多个领域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发展。
同时,新加坡人口2012年达530万,人口密度已跃居世界第三。
在这种城市快速发展与人口密度带来的双重压力下,新加坡的交通系统给展现给我们的的却依然是一片从容与有序,不得不说,这是一项壮举。
新加坡在交通规划领域的智慧,我认为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这或许会变成我们自己的智慧。
3.新加坡交通智慧智慧之一:一体化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新加坡土地资源稀缺,不可能通过填海造地这种扩张城市面积的手段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
根据新加坡城市总体规划,交通的用地面积将不得超过国土面积的12%,城市交通的发展空间相当“狭小”,因此新加坡必须整合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道路建设的盲目性。
与中国香港相类似,新加坡通过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模式(TOD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处大力开展交通枢纽建设,站点周边进行高强度开发,交通设施与建筑综合规划,复合开发等手段极大提高了用地效率,方便了市民利用公交的出行,在土地利用规划上真正体现了交通发展的战略,解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正如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所提出的那样“Making Public Transport A Choice Mode”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
图1-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框架示意与此同时,新加坡梳理各片区土地性质,使得城市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功能划分明显,实现了城市“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四大功能。
图2-新加坡城市片区功能划分示意图3-新加坡土地利用概念规划智慧之二:健全、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通过在新加坡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体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公共交通的发达与完善。
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车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无与伦比的高效公共交通网络。
新加坡现状公共交通出行总量大于680万人次/天,公交出行比例60%(不含步行出行量)。
市中心高峰时段平均车速约30km/h。
轨道交通线网长度178km,其中地铁占149km,轻轨占29km,轨道交通运营商有2个(SBS、SMRT);巴士系统线路大于350条,拥有余4000辆巴士,运营里程超过4000公里,运营商亦为2家(SBS、SMRT);出租车保有量约27000辆,共7家运营商。
表1-新加坡公共交通发展供给情况项目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地铁 4条线路,149km,97个车站轻轨 3条线路,29 km,34个车站公共汽车 270条线路,4400个车站共3500辆,双层公共汽车高4.3 m,铰接式公共汽车车长19 m出租车7个出租汽车公司,27000 辆出租汽车城市道路快速路161km,主干路1560km,次干路425km,支路1930km面对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挑战,为建立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新加坡制定“使公共交通成为优选”的发展计划。
通过集中规划巴士线路、扩展巴士优先计划、提供交通信息、扩展地铁网、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按距离收费一票到底、综合性公共交通枢纽的建设等手段,加强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到2020年主要指标要达到:将早晨高峰搭乘公共交通的比例提升到70%,85%的公共交通使用者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目的地,公共交通的平均路程时间将降到私家车平均路程时间的1.5倍。
同时,政府亦出台一系列鼓励公交出行的措施,如:在新加坡早7:45之前乘坐地铁全程免费;7:45-8:00乘车优惠50%等。
旨在鼓励市民早出行,并且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除此之外,新加坡大力推崇“门对门”交通和“无缝衔接”交通服务,力图将工作、购物等各种活动用公共交通系统紧密连接起来,使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距离控制在合理步行范围之内,真正体现出公共交通的便捷。
政府通过实施公交一票制和改善换乘条件,有效地促进了不同交通方式的兼容性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
图3-新加坡盛港综合换乘枢纽图4-车站与周边建筑衔接剖面新加坡共有22个公交换乘枢纽,这些枢纽由政府建设并转给公交公司进行日常管理。
为满足乘客的需要,换乘设施设计得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可达性。
很多地铁车站本身就设在集购物、体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的地下,事实上已成为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综合换乘场所。
因此,许多拥有私人小汽车的人平时也选择乘公共交通出行。
在日常公交运营和管理方面,新加坡非常重视车辆的调度和管理,使用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而这些都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成功运作起来的。
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绑定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中,并配备车辆定位系统等手段,来实现实时的车队管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固定在公共汽车车辆中,控制中心可以据此监测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并及时派遣替换和救助车辆。
智慧之三:智能化的交通管理通过与李德紘博士的交流,有一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在新加坡想拥有一辆私家车所需要付出的费用是相当大的,这源于新加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的政策。
从1960年开始新加坡的经济一直以每年8%的高速度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5万美元,1992年新加坡的汽车拥有量是55.76万辆(私家车26.84万辆)到2000年是69.28万辆(私家车37.21万辆),单纯修路已难以解决交通问题。
从1975年开始新加坡政府不断出台多种交通管理措施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限制私人交通需求和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措施1—车辆限额制(VQS)为了对小汽车增长进行严格的限制调控,新加坡从1990年开始实施车辆配额制。
根据交通状况与路网容量来界定每年增长额度,将增加的配额—拥车证(COE)进行公开招标,为了保护中低收入者及保证市场的灵活性车辆配额分为不同类型实施。
通过该项政策新加坡1990-2007车辆的年增长率被控制在3%以内。
但是由于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路网建设速度的放缓,新加坡的道路交通还是出现了拥挤的状况,因此在新加坡2008年的交通白皮书中,将机动车增长率由3%小调至1.5%并随后逐年降低,至2013年一月,新加坡的机动车增长率已经下调至0.5%。
在新加坡,拥车证的使用年限为10年,10年后可以选择更新或者报废车辆,更新时需再次缴费续约5年或者10年,由于拥车证价格昂贵,新加坡95%的拥车证是采用按揭方式支付。
一辆20万新加坡元的小汽车,每个月所需支付大概1500新加坡元的贷款,这对新加坡人来讲并不是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新加坡的机动车需求一直没有明显下降。
因此,在2013年,新加坡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诸如缩短按揭年限、加大拥车成本等措施。
在在新加坡拥有一辆车:成本=市场价+进口关税+消费税+注册税+额外注册税+拥车证+路税一辆5万新币的进口汽车一般需要19万新币才可以得到。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得新加坡的汽车价格一直处于一个很高的层次,限制了购车需求。
机动车数量增长与拥车证价格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5-拥车成本示意措施2—实行道路收费系统收取拥挤费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对使用拥挤的中心商业区和高速公路路段的车辆进行自动拥挤收费。
新加坡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人工道路收费系统,集中管理拥挤的中心商业区;90年代后人工收费系统扩展到拥挤的高速公路路段;1998年9月,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正式启动,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类似收费系统的现代城市。
每辆车在其档风玻璃右上角安装存有现金智能卡的车内装置当车辆通过收费口时监控系统会自动从智能卡中扣款或通过计算机网从车主银行的专门账户上扣除费用如车内装置或智能卡中现金不足自动监控系统会记录下牌照号码并传送到计算机中心处理系统整个计费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完成车辆通过时无须停车或减速。
ERP实施以后每天进入控制区的交通流量减少了20%-24%;行车速度提高40-45km/h,新加坡的道路收费系统作为调节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挤及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4.结语10余天的新加坡之旅在自己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中画上了句号,这短暂的异国之旅就好像是一次与智者畅快的促膝长谈,收获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更加新鲜的理念。
新加坡是成功的,新加坡用30年的时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且将其彻底贯彻,如今已收货累累硕果,新加坡在他有限的土地上展现出了他的大智慧。
对于我们来讲,新加坡的成功也许不可复制,但新加坡的智慧一定值得学习,事实已经证明,新加坡务实、超前的规划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也许现在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是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们定当从别人成功中汲取经验,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1]罗广兆.新加坡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协调发展经验[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3.[2]李志超 蒋中铭.新加坡推动公路安全和畅通的管理经验[J].城市交通,2009.11:16-17.[3]郑晓俊.新加坡交通文化对我国公交文化建设的启示[J].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6-18.[4]王秀山.新加坡交通发展对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J].路基工程,2009:196-197.[5]刘力坚.体验新加坡交通[J].道路交通管理,2007.06:34-38.作者简介:刘思博,设计人员 助理工程师,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