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精品]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2、通过孔子言论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你认为下列言论可以入选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和“尚贤”③“仁政”④“以德治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6、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2、通过孔子言论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你认为下列言论可以入选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和“尚贤”③“仁政”④“以德治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6、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 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A.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式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答案】B【考点】古代赋税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这一时期赋税改革的作用。
【解答】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式,故项符合题意;项与题意无关;项政策战国时期商鞅首次提出;项表述错误,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了改革。
2. 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解答】题干所给材料所说的田庄并不是地方割据势力,因此不会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故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同时守卫边疆,抵抗外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表明部分田庄内部和谐相处,并没有激化矛盾,故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场景,故D项错误。
故选B。
3.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这反映出()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生的枷锁B.贞节旌表制度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重庆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A.集权性B.分权性C.松散性D.落后性2.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A.工商皆本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盐铁官营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A.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依据宪法规定选举产生了国家的领导人C.对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作出了规定D.规定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6.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深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8.6.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土地改革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重庆市铜梁县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市铜梁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X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X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 B.义 C.仁 D.忠2、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4、西南旱情牵动着世人的心,2010年3月20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某某村民王顺生家,王顺生老伴起身,想进屋倒茶水,温总理微笑着婉拒:“我不能喝你的水,运来一点水不容易。
”20日晚上,温家宝分别主持召开基层抗旱救灾工作座谈会,指出,抓好抗旱救灾工作,要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 B.孟子C.庄子 D.韩非子5、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X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对拥有更多土地的的大地主给予一定的优惠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6、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铜梁一中高2020级半期考试卷历史第Ⅰ卷出题人陈良红审题人张建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C.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其目的在于A.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B.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C.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D.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3.汉朝初年发生了一次日食,汉文帝(汉武帝的祖父)发布诏书,认为自己“不德”从而导致“天示之灾”,希望天下臣民“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纠正他的错误。
这说明汉统治者A.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B.从儒家人士中选拔官员C.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D.认为天象与统治密切相关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5.下表是魏晋时期的一些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反映出下表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6.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A.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B.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7.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女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3. 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4.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5.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 ①④6. .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7.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8. 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9.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0.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治,元政府决定A.确立册封制度B.设立三司、六部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置理藩院11. 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1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13.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14.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5.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A、西周分封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16. 2008年的中秋节,中央电视台,把晚会主会场设在山东荣成,台湾也设立了分会场,这体现了海峡两岸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结,这一切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禅让制是在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B.王位世袭制与D.宗法制是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周天子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拓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因此选C。
考点:分封制点评: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①西周前期,分封制起到了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的作用。
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壮大,周王室衰微。
②不能以分封治国。
③分封制度下,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关系也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及政治统治的稳定。
2.“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该文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材料主旨,即强调统一对黎民百姓的重要性。
据此,排除BC两项无关项。
A项属于误选项,“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与题干主旨不相吻合。
D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秦国统一全国及其意义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 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D.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重庆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重庆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法,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
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5.“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首先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这之后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 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这两次对儒学的改造指的是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6.下图著作对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影响最早且最深,他从该著作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A.唯物主义的思想B.经世致用的学风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D.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7.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 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
重庆市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历史答案1-5 D C A A B 6-10 D C B A A 11-15 C D D B B 16-20 C D C C A21-24 A A B D25.(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
(4分)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5分)(2)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没有形成系统的、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具体措施对旧制度局部修补,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完整、系统的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方案。
(4分)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政治上专制集权高度膨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分)(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注意符合史实,历史术语、专业名词表达准确)26.示例一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3分)我赞同这一观点。
(1分)论证:宗教改革倡导“教随国定”,推动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近代西方民族文化的繁荣;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有利于欧洲民众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倡导人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推动了人的思想独立和自由,有利于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6分)而文艺复兴过度推崇人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2分)示例二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
(3分)我反对这一观点。
(1分)论证: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2、通过孔子言论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你认为下列言论可以入选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和“尚贤”③“仁政”④“以德治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4、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
(梁启超)5、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6、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 )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8、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 )A.孔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C.荀子的思想D.朱熹的思想9、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10、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盛行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11、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12、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庄周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13、“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
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1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不同时代它发生过相应的变化。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A.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B.汉代儒学经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大一统局面的需要C.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成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D.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17、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18、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9、《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 《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20、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21、.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③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④“知识就是美德”。
A.②③B.③④C.①④D. ①②22、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23、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指()A.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B. 意大利的宗教改革运动C.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D. 意大利的启蒙运动24、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
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A. 领导阶层比较保守B. 传统文艺内容丰富C. 封建教会势力强大D. 古典文化保存完整2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其共同点是( )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26、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欧洲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其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对于欧洲人民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张扬人文主义的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的实质意义,最为恰当的是( )A.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B. 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权威C.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27、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A. 天主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B. 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益的反映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D. 资产阶级追求个人主义的反映28、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
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发现的理解,错误的是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 D.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29、德皇亨利四世和教皇斗争失败,被开除教籍。
1077年1月,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辱”。
其反映的实质是()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至上C.教会压制个人欲望D.德皇软弱,屈服于教皇3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2、题各20分,共40分)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