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包括:1. 过度强调知识教育,忽略孩子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迫其接受教育,学习各种知识,但这可能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
2. 盲目进行素质教育。
一些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于是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
然而,在选择培训班时,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潜力和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
这可能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3. 对孩子过于溺爱。
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让孩子经受任何挫折。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任性、懒惰,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4. 忽视自我学习。
许多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却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方法。
他们可能完全依赖自己的经验和随心所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可能导致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拔苗助长,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期望孩子能够快速成长。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困惑和问题。
6. 不允许孩子犯错。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完美,不允许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
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7. 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理解,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这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
中国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中国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两个误区网络中国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两个误区“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父母的一个‘陋习’。
”一位有海外求学经历的母亲和“好孩子育儿网”的专家讨论了育儿走入误区的一些话题。
在海外留学期间,这位妈妈(妈妈食品)在帮老外看孩子的兼职工作中,开始对自己曾受到的教育和中国父母的心态有了比较。
学习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待她说:“在美国,父母不会刻意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从不会说,你看别人已经会什么什么了,而你怎么还不努力之类的话。
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点,他们只会跟孩子的过去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
这一点,和中国父母非常不同。
”她坦言,从小自己就生活在父母不停的督促声中:“你看隔壁的孩子会自己读童话书了;为什么你们班上的某某比你分数高?”在这样强烈的竞争意识中,她早在学龄前已经认识千余汉字。
4岁开始拉小提琴,她努力学习,逼迫自己达到父母的要求。
但这位在父母眼中考取奖学金出国留学的精英孩子,内心其实一直不快乐。
长久以来,她只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活。
出国后,她甚至一度认为已经完成了父母的要求,放纵自己。
正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她的思想有了巨大改变。
她发现,美国的教育主张以个性为重,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待。
她说:“华人社会中爱攀比、讲面子。
盲目的攀比,不仅造成父母之间对孩子期待值的‘军备竞赛’,更为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如果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较深也养成爱攀比的习性,他们不会适应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
在美国学校中,学生若斤斤计较考分、名次、获奖等等,是很招别人反感的。
有这种习惯的人,走上社会也会遭到孤立。
”现在,她自己也有了一个女儿,经济条件很好的她没有安排女儿早早的参加各类课程,唯一坚持的是,陪女儿做游戏,讲故事。
孩子在承受成长的烦恼“我正在教儿子认字,可他一刻也坐不住,我上次开家长会,班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在学识字卡片。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误区一:过分溺爱过分溺爱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误区。
一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不断给予物质上和情感上的满足,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社会和现实世界缺乏适应能力。
解决方法:家长需要适当给予孩子自主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会他们珍惜拥有、勤俭节约,并逐渐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误区二:单纯以成绩论英雄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成功的。
这种观念容易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乐观积极面对失败。
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误区三:言传身教不一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和引路人。
然而,有些家长在言传身教上存在不一致性,口头说教和行为表现出现差异,给孩子造成了困惑和误导。
解决方法: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言行一致性,做到言传身教相统一。
要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影响和激励孩子,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
误区四:过度保护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和困难,一些家长会采取过度保护措施,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自主权利。
这种做法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心,但却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能力和勇气面对挑战的机会。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和压力,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勇敢接受挑战。
同时,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尝试和探索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家庭教育存在4大误区
家庭教育存在4大误区国家基础教育试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争论所所长赵忠心近日在有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四大误区,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早期教育中的盲目性许多年轻父母接受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误认为开发智力越早越好,过早地让孩子识字、读书;盲目进行神童教育,急功近利,“杀鸡取卵”,进行“掠夺性的智力开发”。
盲目进行超前教育,会打乱儿童身心进展的秩序,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进展。
“一半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极大的片面性。
比如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抓智力因素的进展,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进展;只重视书本学问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学问的学习,忽视力气的培育;只重视特长的培育和训练,忽视全面进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只重视养分保障,忽视身体熬炼等等。
人的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片面教育只会把有机的素养整体隔离开来,对立起来,导致儿童畸形进展,“欲速则不达”。
家庭教育“学校化”倾向严峻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
通过社会实践,让孩子丰富感性学问,把握生活常识,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独立生活力气和社会适应力气,为孩子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而现在许多学校则把家庭当成学校的“附庸”,往往围绕学校的教学给家长布置任务。
家长呢,则是学校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家庭教育丢失了它的独立性。
家庭教育模式封闭主要表现在家长企图让孩子与社会隔绝。
家长看到当今社会生活的简洁性,生怕不谙世事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就想方设法阻碍孩子接触社会,管教多疏导少,说教多实践少。
而相对于孩子的心理来说,又管得太多太严,“不许”太多,“允许”太少。
孩子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少;相互沟通少,子女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家长说,孩子听;家长命令,孩子执行。
赵忠心认为,传统的家庭教育在新的时期受到极大的挑战,家长们应当尽快转变观念,转变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及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及应对策略导言:家庭教育是每个子女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或误区的存在,很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可能陷入一些常见误区。
本文将讨论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父母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
误区一: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指父母过分关心孩子,过度干涉其生活,不允许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这种做法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能力,导致他们无法自行处理问题。
应对策略:1.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做饭等。
3.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误区二:严苛要求某些父母过分苛求孩子,对他们的成绩、表现或行为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这会导致孩子焦虑、自卑,甚至抑郁。
应对策略:1. 父母要设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3. 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进步,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误区三:溺爱纵容溺爱纵容是指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加以纠正。
这会让孩子得不到正确引导,缺乏规矩意识和责任感。
应对策略:1. 父母要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界限,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
2. 父母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
误区四:刻板成见刻板成见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预设固定观念,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这会造成孩子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影响他们的自信与个性发展。
应对策略:1. 父母应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和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格和才能。
2.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3. 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潜力。
误区五:时间分配不合理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无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缺乏陪伴和关怀。
中国家庭的十大误区
中国家庭的十大误区中国人重视家庭,但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家庭误区”,这些误区导致了家庭的不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家庭的十大误区。
误区1:只重男不重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儿子被视为家庭的延续,因此男孩比女孩更受重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逐渐获得平等的地位。
如果家长仍然只注重儿子而忽视女儿,这将使女儿感到自卑和不满。
误区2:过分溺爱孩子许多家长为了表达爱,过分地疼爱自己的孩子。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立能力,成为毫无用处的“宅男/宅女”。
误区3:不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家长只顾着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些孩子可能会因此缺乏自我认知,无法应对未来人生的挑战。
误区4:总是吵架斗嘴家庭内的争吵可能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包括失去信任、尴尬和难以维持良好关系等。
同居的人在经历日常问题时,最好保持冷静和理智。
误区5:家长不给孩子宽容的空间父母应该尽可能给孩子创造宽容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误区6:太过于追求“面子”为了维持家庭的“面子”,家长有时会不惜重金购买品牌产品或让孩子接受高端教育。
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家庭的负担过重,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
误区7: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许多家长过分追求物质,但忽视了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
如果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缺乏安全感。
误区8:不接受夫妻间的分歧任何一份婚姻都需要两个人的支持和理解。
如果夫妻在一些事情上产生分歧,家长应该适当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意见。
误区9:无法理解不同的世代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想法。
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适应不同的年龄阶段,理解孩子和孩子的思想和世界观。
误区10:对独立的孩子过于强制家长有时会强制孩子学习特定领域的知识或职业,而容忍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害于孩子的幸福和成长,而且还可能导致青春期反叛和家庭矛盾。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三大误区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三大误区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三大误区在我的咨询案例中,青少年问题占了将近一半。
通过咨询,我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跟他们的原生态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家庭教育存在的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已经毁掉了他们的幸福。
俗话说,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归纳总结父母教育中的典型误区:一、性教育的误区很多父母要么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自然就懂了;要么就谈“性”色变,对性的问题极力回避和排斥。
但实际上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性教育方式。
比如2-5岁的孩子,常常会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只能蹲着尿尿”等问题,有些父母往往会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答。
这样的态度不仅失去了最佳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相反还会让孩子对性开始回避和掩饰,觉得“性是肮脏的”。
这个时期会有一些男孩女孩会互相观察抚摸彼此的性器官,这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性的好奇,实际上并没有性的方面的欲望。
如果大人们不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男女之间的差别,而只是粗暴地打断他们,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严重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婚恋情感和人际交往。
我做过一个案例,有个女孩子27岁了,还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也不敢和男孩子交往,总是极力逃避男孩子的亲近。
原因呢很简单,父母在她小时候总是教育她不能早恋,不能跟男孩子有过多的交往,导致现在整个的人际关系都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她又有着这种需求,所以就很矛盾,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处理,最终导致了抑郁。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夫妻之间的亲热要避免被孩子看到,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这些,但研究发现,人能够清楚记得自己一两岁时的事情,他们当时可能确实不懂,但进入青春期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性方面的知识,就会联想到这些事情,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性的认知。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佳的性教育指导者。
在孩子心里,有了问题就应该去求助父母,如果父母回避这些问题或者引导不当,实际上就是在迫使孩子通过不良读物或其他途径搜集零星不全的性知识,导致对性的认知出现偏差,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一、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一部分。
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
“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
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确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现在有一些有知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帮助解决,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
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
家长到孩子学习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里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占一定比例。
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
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
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中。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误区一:过分保护孩子很多家长出于爱心常常过分保护孩子,过度关心他们的一切,甚至剥夺了他们自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对策一:提倡独立和自主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临抉择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出决定。
误区二:严苛的管教态度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严苛,用过度的管教手段来强行塑造孩子的行为和性格。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反叛心理,负面情绪的积累,并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对策二:倡导理解和尊重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理解和尊重,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误区三:功利主义教育观念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功名利禄,将教育目标局限在获取好成绩和考入名牌大学上。
这样的教育观念容易使孩子忽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培养,导致孩子在成绩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
对策三:培养兴趣和品格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品格。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通过赞扬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如坚韧、责任心、协作等,帮助他们做好人、做有道德和价值观的人。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陪伴现代家庭忙碌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导致很多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时间和互动,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陪伴和关心。
这可能导致孩子感到孤独和忽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对策四:增加陪伴时间家长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尽量参与孩子的日常活动,与他们一起玩耍、学习和交流。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误区一:只有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往往只重视学业成绩,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性格品质、社交能力、情商等。
对策一:多角度全面培养孩子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了身心健康、性格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多角度的培养,比如参加体育活动、音乐舞蹈培训、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而且,家长们也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误区二:溺爱孩子就是爱在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家庭对孩子的爱过度,导致了溺爱现象的普遍存在。
溺爱的家长通常在孩子的一切需求上都为其满足,不给孩子制定规矩和约束。
溺爱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自私、自以为是、不懂得感恩。
对策二:适当的关心,理性的爱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适当的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度溺爱。
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们应当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但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制约和规范,不让孩子随心所欲。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们不要轻易原谅,应该让孩子学会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并主动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健康成长。
误区三:家长代劳式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采取了一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即把所有的事情都代劳给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没有自理能力,也不懂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策三:引导式教育方式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代劳式的教育方式,而是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然而,在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家长存在着三大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家长往往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接触到任何危险和挫折,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幸福和快乐。
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会让孩子变得软弱无力,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让孩子变得过于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
家长应该让孩子接触到一些危险和挫折,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孩子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误区二:过度关注成绩现代家长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为只有成绩好才能有好的未来。
然而,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变得过于功利和拘束,缺乏自由和创造力,甚至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社交能力、创造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发展。
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误区三:过度干涉孩子现代家长往往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成功。
然而,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自由和发展的空间,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甚至会让他们变得过于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活和工作。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指导和启示,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只有在自由和独立的基础上,孩子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避免三大误区的影响。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存在各种误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入手,同时提出对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误区一:严厉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只有严厉才能管教好孩子,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采取严厉的态度,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就进行严厉的惩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听话、懂事。
对策:温暖的关爱比严厉更有效事实上,严厉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产生与父母的矛盾。
相反,温暖的关爱和理解能够让孩子更加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而不是出于害怕才服从。
所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们应该多表现出关爱和理解,适当地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误区二:过度保护孩子是爱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表现出过度的保护,不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和压力,逢到困难就替孩子解决,希望让孩子不受一点委屈。
对策:适当的让孩子承担责任和压力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和面对一些困难,可以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
父母应该给孩子适当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三:拼命追求成绩是唯一的教育目标一些家长将孩子的成绩看得过于重要,以至于在孩子的学习上不断加压,要求孩子必须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不惜以各种方式压榨孩子来达到这一目标。
对策: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更重要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习外,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社交能力、情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也能够培养出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
误区四:强调言传身教,忽视教育的科学性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榜样,就能够对孩子产生足够影响,而忽视了教育的科学性。
对策:注重教育的科学性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教育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几大误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将来。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健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但是教育孩子的确是一门艺术,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很多家长很爱孩子,但由于方法不当,而陷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效果自然很不理想,有些甚至是我们最不情愿看到的。
为了我们少走弯路,在此我将这些误区列举出来以示警戒。
误区一:树大自然直,等孩子上学后再好好教育现在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点:树大自然直,儿大自然立。
孩子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该让他多玩玩,等孩子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
在此思想指导下,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但是父母们不知道,这一阶段假如对孩子溺爱、袒护,放松了对孩子品质培育和习惯培育,使孩子养成了任性、淘气、不守法规、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坏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了。
相反,假如从习惯到品质从小培育,使孩子从小就在一种良好的习惯和规章意识中长大,今后他成才、成人的几率就可能很高。
中国“三岁看八十”的古训估量就是这么来的。
案例一:我在进行教育讲座的时候,一位母亲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年9岁,上三班级,我们觉得他的一些习惯很不好,但现在改起来很困难。
由于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比较溺爱他,他的爷爷奶奶更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当时总觉得孩子还小,正是玩的时候,而且我家的条件还可以,于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的需要,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总是想等孩子上了学再教育也来得及,没想到孩子上学后还是老样子。
上课不专心听讲,放学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往往要先看电视、打玩耍机,最终才潦草地把作业一做,有时没写完也撒谎说写完了。
有时候,我和他爸气急了就打他一顿,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看,放松了学前教育,等孩子大了教育起来就难了。
相反,从小着手、从小培育,效果则大不一样。
案例二:阿娟是我教过的一个同学,大方、独立、办事力气很强,学习成果也不错。
谈到她的成长,她的爸爸特殊傲慢地说:“我们从孩子3岁时就培育她的独立性。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
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与对策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对家庭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更科学地进行教育孩子。
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误区: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品行端正、心灵善良,但却经常把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完美无缺。
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以期促使孩子改变。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孩子在心理上产生负担,甚至出现情绪问题。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给予孩子宽容和鼓励,不要过分苛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人格,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完美。
二、只关注学业成绩误区: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不重要。
这种做法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导致孩子认为只有学习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学业成绩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孩子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实践能力等。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不同的事物,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一味追求学业成绩的高低。
三、太过溺爱孩子误区: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过溺爱,宠爱孩子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会向孩子包庇,从而让孩子放任自流。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懂得独立和自主,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也缺乏认识。
对策: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有自制力和自律意识,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需要承担后果,不能一味任性。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监督,不能一味包庇和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不懂得尊重孩子误区: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对孩子缺乏尊重。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父母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不管孩子乐不乐意接受,把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更抗拒,下面来看下关于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
作者|十一
第一,表扬孩子会让他骄傲。
这样的想法我们来分两种情况来说,一种是适当的表扬,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一种就是过度的表扬,这样的表扬才会让孩子骄傲自负。
第二,爱做比较。
基本上大部分的父母都会拿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听到最多的就是“你看……”父母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打击,让孩子减弱自信,什么都以他人为标准,失去自我。
第三,拿孩子撒气。
有些父母在工作上有些情绪,可能会带到家里,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拿孩子来撒气,觉得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情,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消除策略
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消除策略
误区1:家庭教育模式一定要坚持
消除策略:根据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家长应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必偏爱某种家庭教育模式。
误区2:意外拯救孩子
消除策略: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提前进行家庭教育,避免孩子出现重大失误,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之后才考虑怎么改善。
误区3:物质报酬越多,越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消除策略:以引导与赞美为主,把物质报酬作为辅助,并以联结奖励与公平感为首要原则;通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鼓励孩子去拥有理想。
误区4:劝告通常能解决问题
消除策略:更多的理解贴心、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更好的进行交流沟通,以更为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孩子,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误区5:要求孩子符合完美的标准
消除策略:要学会宽容孩子,认可他们的努力,尊重他们的潜力,支持他们的追求,不要抓住他们的毛病和缺点,而是关注他们的优点。
正确安排好孩子的学习、锻炼、活动和娱乐,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得轻松自在,让他们尽情地成长、充分发展。
误区6:家长认为自己无权管教孩子
消除策略: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感,同时要
明确一定的权利给自己,以便更好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培养公正亲和的管教方式,让孩子更好地发展成长。
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整理,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专家列出10种误区,请家长对照一下,看自己占了几种?家庭教育的十个误区误区一:知识传授多,智力开发少很多父母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多教孩子几个字、背几首诗就等于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因此,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硬性灌输各种知识。
误区二: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孩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
误区三: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不注意满足孩子精神成长的需要,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等。
误区四: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
误区五: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误区六: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误区七: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地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
误区八: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有些父母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不让孩子分担任何家务,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误区九:父母分歧多,统一要求少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
误区十: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使孩子从小就束缚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
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1、学习至上型心理误区。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内容几乎全部是围绕着学习知识,其他的教育内容不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计划之内,那么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定是错误的。
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要让孩子只知道学习,即使我们的家长是教授,也不能把孩子的功课都教好了,因为你只是熟知一门功课,并不能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有能力来辅导,所以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识,所以那些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不要担心和自卑,觉得自己帮不上孩子。
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方面更多是要帮孩子树立职业的理想和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如果孩子在高中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即使孩子考上大学这也还是问题,因为大学校园要比高中复杂的多,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完全要靠自我安排,没有人会亦步亦趋的去紧跟着学生随时随地来提醒督促其学习,所以学生一定要尽可能在上大学以前就养成自我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人曾一度相信“智力决定论”,但现今的美国人已经不这样认为,他们更相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水平。
其中智力因素是一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非智力因素却是一个人发展的充分条件,因为智力因素是一个人能不能干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却是一个人肯不肯干的问题。
所以家长不能把眼光老盯在孩子的智力发展方面,反而应该更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在培养孩子的诚实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可以多下工夫,因为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勤劳、善良,学会自强不息、好学博爱,那么即便孩子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弥补。
2、急功近利型心理误区。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然而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则会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短期教育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会让孩子提前学习、过度学习,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能让孩子能高人一等。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在新时代,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分析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对策。
误区一: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在当前社会,学习成绩一直被视为评价孩子能力的重要标准。
虽然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是重要的,但家长们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
孩子的良好素质对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
对策: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兴趣爱好。
家庭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
误区二:过度干涉孩子过度干涉孩子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不给孩子发展自己的机会。
对策: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坚持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并给予适当指导。
在孩子自己搞砸事情时,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让孩子自己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
误区三: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和品德的影响许多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和品德的影响。
他们认为,孩子会在学校里学到联想的东西。
但大多数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家庭中,家庭教育的质量极为重要。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品德和习惯的培养,而这些往往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
另外,家长应该注重自身言行举止和道德榜样的树立,从而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误区四:把孩子塑造为竞争对手在当今社会,家长们会不断比较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并试图让他们成为优秀的竞争者。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必须比别人好,会形成一种过度竞争的心态。
对策: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仅依赖于竞争。
相反,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同样重要。
家长应该积极地鼓励孩子与他人开展合作,并尊重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结论由于新时代家庭教育是复杂的,人们往往会犯一些常见的误区。
对待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坚持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以及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影响等,从而让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父母的一个‘陋习’。
”一位有海外求学经历的母亲和“好孩子育儿网”的专家讨论了育儿走入误区的一些话题。
在海外留学期间,这位妈妈(妈妈食品)在帮老外看孩子的兼职工作中,开始对自己曾受到的教育和中国父母的心态有了比较。
学习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待
她说:“在美国,父母不会刻意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从不会说,你看别人已经会什么什么了,而你怎么还不努力之类的话。
在他们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点,他们只会跟孩子的过去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
这一点,和中国父母非常不同。
”她坦言,从小自己就生活在父母不停的督促声中:“你看隔壁的孩子会自己读童话书了;为什么你们班上的某某比你分数高?”
在这样强烈的竞争意识中,她早在学龄前已经认识千余汉字。
4岁开始拉小提琴,她努力学习,逼迫自己达到父母的要求。
但这位在父母眼中考取奖学金出国留学的精英孩子,内心其实一直不快乐。
长久以来,她只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活。
出国后,她甚至一度认为已经完成了父母的要求,放纵自己。
正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她的思想有了巨大改变。
她发现,美国的教育主张以个性为重,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父母的期待。
她说:“华人社会中爱攀比、讲面子。
盲目的攀比,不仅造成父母之间对孩子期待值的‘军备竞赛’,更为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
如果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较深也养成爱攀比的习性,他们不会适应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
在美国学校中,学生若斤斤计较考分、名次、获奖等等,是很招别人反感的。
有这种习惯的人,走上社会也会遭到孤立。
”现在,她自己也有了一个女儿,经济条件很好的她没有安排女儿早早的参加各类课程,唯一坚持的是,陪女儿做游戏,讲故事。
孩子在承受成长的烦恼
“我正在教儿子认字,可他一刻也坐不住,我上次开家长会,班上的小朋友基本上都在学识字卡片。
”一位儿子才上幼儿园小班的妈妈在论坛上和其他孩子的父母“叹苦经”。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父母们一方面亲自上阵教孩子,一方面花大价钱投资孩子的教育。
一位有20年带教经验的班主任说,沪上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白领年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存在着“精英式教育,最好培养出个神童”的心理,只注重智力开发(文化知识);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盲目崇尚“天才式”教育。
有所觉悟的父母少之又少,大多数父母只要一听说别的孩子在学什么,马上神经紧张地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加班加码。
越是学历高的白领父母越自信,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教育套餐”,3岁学画画、4岁学弹琴、读逻辑思维、创造力课程……令孩子承受难以承受的“成长烦恼”。
自然、愉快地成长最重要
“不应盲目追求天价投资,而应注重收获,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主要构成,生活则是最好的内容;幼儿(幼儿食品)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提倡和谐教育,让孩子自然、愉快地成长。
”好孩子育儿网的专家这样说。
“不能认为一个阅读着的孩子就是合格的,关键在于他读的是什么。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形象思维发展最好的时期,彩色的图画带给孩子视觉、心灵上的感受与记忆是黑白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
如果孩子的早期阅读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或粗浅的图片阅读层面,将会影响他一生的阅读记忆。
”其主线应该是培养有益于儿童(儿童食品)终身发展的品质。
比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非常重要,远远比让孩子学会跳几支舞、画几幅画、学几个英语单词重要得多。
教育专家们提醒年轻父母,一定要摒弃教育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培养孩子“全优”不太现实,不如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让他感受生活乐趣与亲情的温暖,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格。
为人父母,你可知——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两个误区
孩子并不是生命的延续,也不是生命的简单重复,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在最初给予他生命之后,他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了,我们不再有控制或设计他未来的权利。
他有自己的特质,每个生命的遗传密码都是独特的。
唯有尊重个体的差异、发扬生命的个性才会有真正的成
功,世界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
误区一: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孩子也一样。
孩子并不是父母人生道路的升级版本。
有些父母出于一种补偿心态,期待孩子能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
在这一思想的支配下,很多人把孩子当成了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强迫他们做这做那,有这种心态的父母应该反问一下自己:我想做的事情我的孩子也一定想做吗?
误区二:希望孩子达到或超过自己的成就
有些事业比较成功的父母容易以自己的尺度规划孩子的前程,认为孩子不如自己便是失败。
这同样是一个误区。
一个个体的成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使双胞胎也存在性格、智力的差异。
我们凭什么把自己的成功视为一种当然而让本是另一个生命的子女全盘继承下来?
中美教育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
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
这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
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
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
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
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少什么?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其中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
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
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
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
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
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
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