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之绩效评估的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1.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 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 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 的管理能力。通常,把政府绩效的内容分为四 个方面: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埃森哲咨询公司在2003年在评价电子政府发展水平时 采用电子政府“总体成熟度”的概念。总体成熟度包 括服务成熟度指标和客户关系管理成熟度指标,两个 一级指标分别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 服务成熟度占70%,客户关系管理成熟度占30%。
该方法主要聚焦在政府的网站绩效,其优势是:运用 “黑箱原理”,将政府网站的绩效拟似为电子政务整 体流程绩效的方法,便于测评和量化分析,并且突出 了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思想;弱势是:测评知识针对 网站外在表现,而非电子政务全程的管理实况,可能出 现错误评估和不完整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1)认识作用。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被评单位(评估 对象)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 留在定性的、感性的阶段,而是进入了理性阶段,认 识的比较深刻,有一定的定量依据; (2)考核作用。即通过绩效评估对被评对象的工作作出 全面考核,不仅直接考核它绩效的大小,而且间接考 核它的全部活动情况,包括被评对象的领导者的成绩 和管理决策水平;
电子政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 发展的过程,同样,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持Fra Baidu bibliotek的、周期 性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运用结果来实现提高绩 效的目的。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2.评估领域
从使用主体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为区 县信息化绩效评估、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社区信 息化绩效评估
政府效率
政府行政效率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管理活动所取 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 间的比例关系。它属于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数量和质量的评估,更着重于数量层面,即完成的工作量与投入 之间的比较情况。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政府效能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行政体系所产生的产品(包括社会公共政策 、政府服务机构、社会保障体系等)和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水平。 它包括质量、效果、公众满意度等具体指标。同行政效率相比, 效能是指目标达成的程度,着重品质层面。二者相比,行政效率 突出时效性,效能则突出结果性。体现在政府行政行为上,行政 效率强调完成的工作数量和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而行政效能则重 视工作的质量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国内电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也大多局限于 对政府网站的评价,而对电子政务在提高公共服务水 平、提高内部运作效率的评估研究却很少见到;对于 电子政务系统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尚未 有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和可计量的体系;对于评 估的保障机制的研究,国内尚属于空白。
社会效益
提高目标的可测量性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关键点。然而电 子政务的目标之一是社会效益,对于社会效益来说,其可测量性 指标弱于财务指标、工程技术指标,因此通过用户满意率调查、 运行数据统计等间接计量社会效益,保证指标的全面性。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即是指(1)运用数理统计、 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2)对照统一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3) 对电子政务的实施或者实施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项目, (4)一定期间的效益和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 确的综合评判。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绩效评估就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反 馈环节。绩效评估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校正,实现理想 的电子政务治理理念。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3.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和机构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已 初见成效。在有条件的地方,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门 户网站,初步实现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网上事项 申报、受理、审批和互动应用。在政府网站的技术指 标、网站信息内容和服务项目等方面,北京、上海等 地的电子政务处于全国领先,“一站式”服务已见雏形 。
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对象不能仅仅聚焦门 户网站,或只重视IT资产投入产出,而将电子政务的 内部视为“黑箱”,这样的绩效评价无法估计出内部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共享程度、协同工作程度、信息 标准一致性等等更加深入的问题。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1.过程架构
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评估开始之前 ,先要对评估作出整体规划,解决好四个前提,即确 定决策者的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制定有效 目标和制定全面的考核办法。然后做好评估的技术准 备,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选用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的内容和范围收集评估所需要 的资料和信息。上述过程完成后,既可以根据需要实 施评估。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于2003年联合提出了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网站 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针对每个方面 设计了详细的子指标。该报告从这三个方面计算了衡 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务指数”。该方法的 优势是:有利于全面考评电子政务的绩效,得出总体 上的结论;弱势是:在原有一手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次加工,在汇总和加权时存在人为增加误差的因素 。
政府行为的成本
政府行为的成本即政府管理行为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2.电子政务绩效
电子政务绩效是指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过 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和成效。具体而言,电子政 务绩效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用户满意度
电子政务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因此公众的 满意度、企业的满意度以及相关机构业务合作过程中的满意度是 关键。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电子政务的广 泛应用,突破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以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和 政府行为透明度为核心,提供多种技术平台促进社会对公共行政 的参与和监督,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 政府的满意度。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为政 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决 策支持系统的绩效评估
从信息化项目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分为网格城市 建设绩效评估;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绩效评估;智能交 通信息系统绩效评估;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绩效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在2001 至2002年提出了电
子政务就绪指数(NRI)研究,包括两部分的分析框 架:第一部分是网络使用情况,考察信息通讯技术使 用方面的数量与质量问题;第二部分是“加速”要素 ,具体包括网络获取(信息的基础设施、软硬件与支 持要素),网络政策(信息通讯技术的政策、商务与 经济环境),网络社会(网络学习、机会与社会资本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相应的基础设 施)。该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进行全面的社会整合,得出更加全面、综合的结论; 弱势是:评估的面广、类多,首先面临着评估数据的 来源困难问题,其次是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再次是数 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整合的问题。
成本-收益
电子政务绩效必须要衡量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效用,避免电子 政务建设呈现出比规模、比设备等贪大求全的趋势,项目建设规 模不断膨胀,边际成本远远大于边际收益的不良现象。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运作管理
主要体现在政府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渠道畅通和电子政务管理 平台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对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来说,如果信息 流通不通畅就意味着电子政务系统的效益无法实现,效率无法提 高。而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是不同主体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所以 平台的维护、升级管理、软件安装配置应用以及相关的支持服务 和增值服务,体现出电子政务系统的回应性和公平性。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一些国际研究机构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电子政务绩 效评估的基本准则。以OECD 为例,提出电子政务应以 促进“善治”为准则,细化为: 1,合法;2,法治;3 ,透明、负责、完整;4,效率;5,连贯;6,适应;7 ,参与、咨询。该准则借鉴的共识准则为四“E”:经济 (Economical) 、效率( Efficiency) 、效益( Effectiveness) 、公平( Equity) 和三“R”:责任 (Responsibility) 、回应( Response) 、代表性( Representation) 。该方法的优势:强调公共管理的本 质,有助于强化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的建设思路;弱 势:比较笼统、宽泛,无法直接进行定量分析。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输入(Input)
电子政务
输出(Output)
反馈(绩效评估)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范畴既包括对“电子”的评估, 也包括对“政务”的评估, 即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完 备程度和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 主要衡量内容。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衡量维度: 首先 是电子政务在“电子”角度所产生的网络设施、应用 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等电子政务产出的评估; 其次是电子政务在“政务”角度所实现的职能,包括 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经济调节等电子 政务影响的评估。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政府业绩
政府业绩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 和质量。要履行政府经济管理在可能范围内的责任与义务,实现 社会所给予的经济目标,必须依靠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采取具体的 行动。这些具体活动都有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在数量上,即尽可 能满足社会对政府经济管理服务规模的需要;在质量上,即尽量 提供优质水平的服务,具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目前,我国为了实现信息化战略,积极发展和建设电 子政务系统,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也是一掷万金。很 多政府职能部门建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动自己的 网上办事和行政流程、建设本单位的数据中心,整个 电子政务工程缺少统一的建设规划。结果出现了重复 建设、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等负面效应。大量本 可以共享的数据、网上信息、流程引擎等被浪费。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还
属于理论探索阶段,多数文献主要研究绩效评估的计 算模型,或研究电子商务方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学术界尚未提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对于国内绩效评估机构而言,以信息产业部赛迪顾 问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实验室、广州时代财富科技 公司、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中国电 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主要的评估对象仅仅是政府网站 。主要以政府网站的网络技术指标、政府网站的信息 内容、用户服务项目、网上政务的主要功能等指标来 实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3)导向作用。即通过绩效评估,将被评估的对象的行 为方向引导到绩效评估的内容方面,引到其全面发展 ,努力创造良好的绩效; (4)挖潜作用。即在绩效评估中,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 比较,通过与标准水平、理想水平的分析,通过各项 评估内容之间的对比分析等等环节,发现被评对象的 差距和优势,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从而达到发 挥优势、克服薄弱环节、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高 绩效的目的。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1.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就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 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 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 的管理能力。通常,把政府绩效的内容分为四 个方面: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埃森哲咨询公司在2003年在评价电子政府发展水平时 采用电子政府“总体成熟度”的概念。总体成熟度包 括服务成熟度指标和客户关系管理成熟度指标,两个 一级指标分别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 服务成熟度占70%,客户关系管理成熟度占30%。
该方法主要聚焦在政府的网站绩效,其优势是:运用 “黑箱原理”,将政府网站的绩效拟似为电子政务整 体流程绩效的方法,便于测评和量化分析,并且突出 了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思想;弱势是:测评知识针对 网站外在表现,而非电子政务全程的管理实况,可能出 现错误评估和不完整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1)认识作用。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被评单位(评估 对象)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 留在定性的、感性的阶段,而是进入了理性阶段,认 识的比较深刻,有一定的定量依据; (2)考核作用。即通过绩效评估对被评对象的工作作出 全面考核,不仅直接考核它绩效的大小,而且间接考 核它的全部活动情况,包括被评对象的领导者的成绩 和管理决策水平;
电子政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 发展的过程,同样,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持Fra Baidu bibliotek的、周期 性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运用结果来实现提高绩 效的目的。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2.评估领域
从使用主体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为区 县信息化绩效评估、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社区信 息化绩效评估
政府效率
政府行政效率反映的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管理活动所取 得的劳动成果、社会经济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 间的比例关系。它属于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数量和质量的评估,更着重于数量层面,即完成的工作量与投入 之间的比较情况。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政府效能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行政体系所产生的产品(包括社会公共政策 、政府服务机构、社会保障体系等)和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水平。 它包括质量、效果、公众满意度等具体指标。同行政效率相比, 效能是指目标达成的程度,着重品质层面。二者相比,行政效率 突出时效性,效能则突出结果性。体现在政府行政行为上,行政 效率强调完成的工作数量和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而行政效能则重 视工作的质量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国内电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也大多局限于 对政府网站的评价,而对电子政务在提高公共服务水 平、提高内部运作效率的评估研究却很少见到;对于 电子政务系统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尚未 有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和可计量的体系;对于评 估的保障机制的研究,国内尚属于空白。
社会效益
提高目标的可测量性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一个关键点。然而电 子政务的目标之一是社会效益,对于社会效益来说,其可测量性 指标弱于财务指标、工程技术指标,因此通过用户满意率调查、 运行数据统计等间接计量社会效益,保证指标的全面性。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即是指(1)运用数理统计、 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2)对照统一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3) 对电子政务的实施或者实施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项目, (4)一定期间的效益和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 确的综合评判。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绩效评估就是系统中最关键的反 馈环节。绩效评估通过不断地反馈和校正,实现理想 的电子政务治理理念。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3.中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和机构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已 初见成效。在有条件的地方,能够通过政府部门的门 户网站,初步实现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网上事项 申报、受理、审批和互动应用。在政府网站的技术指 标、网站信息内容和服务项目等方面,北京、上海等 地的电子政务处于全国领先,“一站式”服务已见雏形 。
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对象不能仅仅聚焦门 户网站,或只重视IT资产投入产出,而将电子政务的 内部视为“黑箱”,这样的绩效评价无法估计出内部 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共享程度、协同工作程度、信息 标准一致性等等更加深入的问题。
5.4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
1.过程架构
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评估开始之前 ,先要对评估作出整体规划,解决好四个前提,即确 定决策者的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制定有效 目标和制定全面的考核办法。然后做好评估的技术准 备,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选用等。 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的内容和范围收集评估所需要 的资料和信息。上述过程完成后,既可以根据需要实 施评估。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于2003年联合提出了电子政务 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网站 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针对每个方面 设计了详细的子指标。该报告从这三个方面计算了衡 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务指数”。该方法的 优势是:有利于全面考评电子政务的绩效,得出总体 上的结论;弱势是:在原有一手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次加工,在汇总和加权时存在人为增加误差的因素 。
政府行为的成本
政府行为的成本即政府管理行为所占用和耗费的资源及其程度 。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2.电子政务绩效
电子政务绩效是指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过 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和成效。具体而言,电子政 务绩效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用户满意度
电子政务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因此公众的 满意度、企业的满意度以及相关机构业务合作过程中的满意度是 关键。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电子政务的广 泛应用,突破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以增强政务信息公开和 政府行为透明度为核心,提供多种技术平台促进社会对公共行政 的参与和监督,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 政府的满意度。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分为政 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估、决 策支持系统的绩效评估
从信息化项目的角度,可以将电子政务分为网格城市 建设绩效评估;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绩效评估;智能交 通信息系统绩效评估;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绩效评估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在2001 至2002年提出了电
子政务就绪指数(NRI)研究,包括两部分的分析框 架:第一部分是网络使用情况,考察信息通讯技术使 用方面的数量与质量问题;第二部分是“加速”要素 ,具体包括网络获取(信息的基础设施、软硬件与支 持要素),网络政策(信息通讯技术的政策、商务与 经济环境),网络社会(网络学习、机会与社会资本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相应的基础设 施)。该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进行全面的社会整合,得出更加全面、综合的结论; 弱势是:评估的面广、类多,首先面临着评估数据的 来源困难问题,其次是数据的精确性问题,再次是数 据之间的相关性和整合的问题。
成本-收益
电子政务绩效必须要衡量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效用,避免电子 政务建设呈现出比规模、比设备等贪大求全的趋势,项目建设规 模不断膨胀,边际成本远远大于边际收益的不良现象。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运作管理
主要体现在政府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渠道畅通和电子政务管理 平台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对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来说,如果信息 流通不通畅就意味着电子政务系统的效益无法实现,效率无法提 高。而电子政务管理平台是不同主体共同使用的基础设施,所以 平台的维护、升级管理、软件安装配置应用以及相关的支持服务 和增值服务,体现出电子政务系统的回应性和公平性。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一些国际研究机构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提出电子政务绩 效评估的基本准则。以OECD 为例,提出电子政务应以 促进“善治”为准则,细化为: 1,合法;2,法治;3 ,透明、负责、完整;4,效率;5,连贯;6,适应;7 ,参与、咨询。该准则借鉴的共识准则为四“E”:经济 (Economical) 、效率( Efficiency) 、效益( Effectiveness) 、公平( Equity) 和三“R”:责任 (Responsibility) 、回应( Response) 、代表性( Representation) 。该方法的优势:强调公共管理的本 质,有助于强化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的建设思路;弱 势:比较笼统、宽泛,无法直接进行定量分析。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输入(Input)
电子政务
输出(Output)
反馈(绩效评估)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范畴既包括对“电子”的评估, 也包括对“政务”的评估, 即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完 备程度和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 主要衡量内容。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衡量维度: 首先 是电子政务在“电子”角度所产生的网络设施、应用 系统、信息资源、安全系统等电子政务产出的评估; 其次是电子政务在“政务”角度所实现的职能,包括 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经济调节等电子 政务影响的评估。
5.1 电子政务绩效的概念
政府业绩
政府业绩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数量 和质量。要履行政府经济管理在可能范围内的责任与义务,实现 社会所给予的经济目标,必须依靠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采取具体的 行动。这些具体活动都有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在数量上,即尽可 能满足社会对政府经济管理服务规模的需要;在质量上,即尽量 提供优质水平的服务,具有高效率的办事能力。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目前,我国为了实现信息化战略,积极发展和建设电 子政务系统,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也是一掷万金。很 多政府职能部门建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推动自己的 网上办事和行政流程、建设本单位的数据中心,整个 电子政务工程缺少统一的建设规划。结果出现了重复 建设、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等负面效应。大量本 可以共享的数据、网上信息、流程引擎等被浪费。
5.3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还
属于理论探索阶段,多数文献主要研究绩效评估的计 算模型,或研究电子商务方面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学术界尚未提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对于国内绩效评估机构而言,以信息产业部赛迪顾 问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实验室、广州时代财富科技 公司、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中国电 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主要的评估对象仅仅是政府网站 。主要以政府网站的网络技术指标、政府网站的信息 内容、用户服务项目、网上政务的主要功能等指标来 实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5.2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3)导向作用。即通过绩效评估,将被评估的对象的行 为方向引导到绩效评估的内容方面,引到其全面发展 ,努力创造良好的绩效; (4)挖潜作用。即在绩效评估中,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 比较,通过与标准水平、理想水平的分析,通过各项 评估内容之间的对比分析等等环节,发现被评对象的 差距和优势,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从而达到发 挥优势、克服薄弱环节、充分挖掘潜力、进一步提高 绩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