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实验学校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的要求.

合集下载

如何在教育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

如何在教育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

如何在教育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教育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和行动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育课程中有效地渗透环保知识呢?一、结合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将环保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中。

在自然科学类学科中,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可以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源利用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讲解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以及如何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减少污染;在生物课上,可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人文社科类学科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地理现象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语文课程可以选取与环保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环境破坏的忧虑;历史课程可以讲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地理课程则可以系统地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环保知识,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可以创设与环保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通过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展示图片或者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眼看到垃圾堆积、河流污染等现象,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

问题导向教学法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环保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怎样才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环保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与要求

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与要求

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与要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环境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各学科也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参与到环境教育计划和要求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环境教育。

语文:语文教学是环境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让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现状,增加环保意识。

同时,语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传递环境保护的知识。

数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数学教育也可以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学生可以学习到环境保护的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算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

数学教育还可以教会学生计算资源利用效率等环保指标,通过实际计算比较不同资源利用情况下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成本,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物理:物理学和环境问题也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物理学的能源转换、环境、气候、地球物理等科目,更加深入地掌握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可持续的能源使用形式,探究清洁能源发电的原理和技术,了解大气污染和环境辐射等环境问题的科学原理。

化学:化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污染与治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化学的热力学、动力学、反应原理、物质循环等知识,对环境中毒性物质、化学物质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关于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此外,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工业生产中有害气体的处理,抑制有害物质排放的相关技术,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生物:生物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一环,生物课程内容中也涵盖了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生命规律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理解生物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摘要:实验为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平台,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重四个方面:实验管理规范化、化学实验密闭化、单一实验综合化、化学实验微型化。

关键词: 环境教育;实验;微型化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为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实践平台。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验管理规范化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不随意丢弃实验后的残留物,加强生成物的回收和消害处理。

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的实验中,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仅消除了毒害,还可以用做热源。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及课外活动的实验固体或液体废弃物,不能直接遗弃或排入下水道中,实验室里要有废液缸等容器,要求学生将残留物集中起来,再进行化学分析并作化学处理,直致无害无毒,然后遗弃或排放。

另外,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实验药品的习惯,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比如要制取1升氯气(标准状况下),通过计算大约需要4克二氧化锰,此时就要用天平称取,不要用药匙随便取几匙了事。

这样做不仅使化学试剂得到了充分利用,有了节约意识,而且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二、化学实验密闭化化学实验密闭化,就是指反应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予以收集和处理,避免敞开操作,防止反应物质散逸到周围环境中,同时尽量做到反应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

这种做法在高中教材中有多处体现,例如:高一第二章实验2-7,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便于学生观察到结果,同时避免气体散逸;高二第一章实验1-6,采用无色透明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这样不会影响观察现象,还可以避免有害气体no、no2在教室的扩散。

三、单一实验综合化课本上的演示实验绝大多数都是单一性质实验或验证实验,对化学现象侧重于现象本身的观察和描述,不可能对产生该现象时的条件进行详细地讨论或探究,忽略了实验过程,因而失去了许多深入了解或理解化学实验机理的机会。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1. 教育目标本计划旨在通过科学学科的渗透,提高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2. 教育内容2.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通过教授小学生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天气、气候、水循环、土壤、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2.2 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3 生态系统保护教授小学生有关生态系统保护的知识,如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他们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和行为。

3. 教学方法本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教育评估通过小型测试、观察记录、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5. 实施计划本计划将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6. 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将组织相关培训,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培训、案例分享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7. 家校合作学校将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环境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

8. 结束语本计划旨在通过小学科学学科的渗透,提高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培养他们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为构建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环保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环保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环保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简介在当今社会,环保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环保教育课程被引入学校等教育机构。

本文将探讨环保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环保教育课程。

环保教育课程内容1. 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授环境保护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

学生应该了解环境问题的起源、影响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故事讲述、视频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2. 环保行为的培养环保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意识:- 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鼓励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 引导学生使用环保袋和可回收材料- 规范学生的食品消费习惯,减少食品浪费3. 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行动的重要性,环保教育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垃圾清理活动、植树活动、环保展览等。

通过亲身参与环境保护项目,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4. 环保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环保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

一些有效的方法包括:- 组织环保主题的讨论和辩论- 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环保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1. 贴近学生实际环保教育课程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

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性和启发性环保教育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的培养环保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2篇)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2篇)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和挑战。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系统,学科教学在推动环境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我们计划在2024年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a.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他们关注和了解环境问题;b. 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c. 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2. 意义:a. 培养具备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的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环境问题。

三、计划内容1. 渗透环境教育主题:a.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并将环境问题作为学科的重要主题,如语文、数学、科学、地理等;b. 引入环境教育相关的案例、实验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深入了解环境问题。

2. 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a. 语文教育:- 引导学生读相关环境文学作品,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让学生写环保主题的作文,提高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b. 数学教育:- 引入环境统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环境问题的建模和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科学教育:-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田野调查,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

d. 地理教育:- 探索环境问题的地理背景和地理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 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教育项目与活动:a.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b. 开展环境科普讲座和展览,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科学素养;c. 开展环保创意设计和科技竞赛,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方案。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环境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背景介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变暖、化学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育的角度入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传递。

二、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必要性1. 培养环保意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环境问题的威胁和严重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

2. 知识与实践结合:通过将环保知识融入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中,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

3. 跨学科整合: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共同解决。

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环境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计划,可以引导学生形成长期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三、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策略1. 教材设计:在学科教材中增加环境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问题和环保措施。

2. 实践活动:安排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田间实地调查、社区环境整治等,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

3. 课堂讨论:在学科教学中设置环境问题的案例或课堂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他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理解。

4. 外部资源整合:整合环境教育的外部资源,如专业机构、非政府组织等,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活动。

四、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效果评估1. 学生知识水平:通过测试和考核,评估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环境行为改变:观察学生的环境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评估学生环境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

3. 学生态度变化: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变化和意识提升情况。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范本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范本

2024年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范本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渗透环境教育的学科教学计划。

一、目标:通过渗透环境教育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原则:1. 温故知新:通过回顾学科知识,发现其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2. 跨学科整合: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综合认知。

3. 实践与实证: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和调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进一步行动:在渔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环境。

三、实施步骤:1. 教师培训:组织学科教师参加环境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为渗透环境教育做好准备。

2. 教材更新:针对不同学科,更新或调整教材内容,加入相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点和案例,使其与环境问题有机结合。

3. 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设定环境保护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与探究活动。

4. 实践与行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环保展览、参与环保小组活动、开展环境家政实验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5. 评估与反馈:在学科教学中,设置环境保护的评估指标和方式,对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重点内容:1.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在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介绍温室气体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和措施。

2. 生态平衡与物种保护:在生物学、地理等学科中,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物种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关注,通过学科教学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下面将分别从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理念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理念是将环境教育植入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教育的力量来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责任感。

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接触到环境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二、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示例内容:1.数学:通过数学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进行环境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如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等。

2.科学:通过科学学科可以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能力。

3.地理:通过地理学科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4.语文:通过语文学科可以进行环境文学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文学审美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三、方法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示例方法:1.教师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科的内容,结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向学生讲解相关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案例。

2.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课题研究:可以提出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

四、评价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学科教学的目标和环境教育的要求。

教务处环境教育渗透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

教务处环境教育渗透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

让教育事务办公室的环境教育生机勃勃的游戏计划,我们说的是把现
有的课程变为绿色机器,使课外活动具有生态的弹性!这意味着教师、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以确保在我们学校,关心环境与呼吸一
样自然。

从把环境主题编织成所有主题,到推出最有利于地球的学校
活动,我们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像竹林一样可
持续,在农民市场有素食主义者一样具有环境意识。

让我们潜入这次
冒险,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最绿色的地方!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教育计划。

它应该包
括气候变化、保护野生动物、节省能源和减少浪费等内容。

并且需要
针对不同的年级量身定制,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了解。

我们必须培训教师,以便很好地教授它,我们应该与当地的环境团体合作,争取额外
的帮助和资源。

哦,让我们不要忘记把环境的东西学校的活动,俱乐部,和免疫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参与和学习课外。

为了确保环境教育计划的成功执行,必须建立定期监测和评价制度,
以衡量各项倡议的影响,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这将需要系统地收
集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并分析学术表现和与环境意识有
关的行为转变。

该计划应拨出资源,用于维护有利于生态的学校设施、采购教材以及组织以环境主题为中心的活动。

教育事务办公室通过建
立结构化和可持续的环境教育一体化办法,旨在培养一代有良知和对
环境负责的学生。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环保理念和实践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环保理念和实践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环保理念和实践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议题。

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将环保理念和实践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更能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渗透环保理念和实践呢?首先,课程设置是关键。

学校可以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环保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讲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在社会科学课程中,探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政策法规在环保中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系统地传授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水资源保护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想法和经验;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至关重要。

教材应包含最新的环保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环保知识。

同时,可以鼓励教师自主开发与环保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实验活动等,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课堂教学,校园环境的营造也是渗透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加强校园绿化,种植各类花草树木,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同时,注重校园设施的环保设计,如安装节能灯具、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环保技术的应用。

在校园管理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置明确的分类垃圾桶,并加强对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和监督。

倡导节约用纸、用电、用水,通过张贴标语、举办节约能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

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一次性餐具、纸杯等,鼓励学生自带餐具和水杯。

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活动。

例如,开展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手抄报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全校性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要求

全校性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要求

全校性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要求薛家中学2012.09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环保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

在中学的各个学科,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

我校在把《环境教育》列为必修课程的同时,要求相关学科加强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内容。

在考试的试题中要有一定比例是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

总的指导思想学习教育部颁发的《环境教育专题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结合我校多年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手段,切实做好全校性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渗透环境教育,使学校素质教育,学生行为习惯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从实践到理论形成自己的体系。

总的目标通过环境教育在全校性的多学科的渗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使环境教育辐射到家庭,社会,使学校成为霞客镇环保事业的信息源,教养源,成为开展环境保护的培训基地,让学生在现在和将来都能成为家庭,社会的环境保护的骨干力量,创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

规划和要求一、健全组织,规范管理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高晓蕾校长任组长,许才华副校长任副组长,组员为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等科室负责人,下设团委、各教研组、各备课组作为环境教育实施小组,由备课组长任小组长,各学科教师为组织成员,各班成立“环保”小组。

领导小组每月定期研究、协调各学科、各班级的环境教育的渗透情况,保证教育目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师资、资金的到位,从而来有力地推进环境教育在我校全面展开。

二、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使环境教育深入细致地渗透到各门学科,培养学生到环保意识,并转化为环保行为,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能力师资的队伍是关键。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争创"绿色学校"为契机,依照学科特点,把课堂作为实施素养教育和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环境爱护意识和对地球人类的责任感,自觉参与环境科学实践。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建立绿色校园的意识,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别可或缺的环节。

各学科教师应依照本学科的特点,紧密联系日子实际,适宜地进行学科渗透,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爱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制造美好家园,建立绿色校园,具体要求如下:1、挖掘学科教学和环境教育相联系的潜力“环境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客观上与一般课程所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密切相连。

数、理、化、生、地理、历史、社会、人口、劳动技术等课程中都有对于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时,注意和环境教育的整合交流和渗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确定环境教育的知识点、环境意识培养的渗透点和联系日子实际指导行为的结合点。

努力挖掘中学各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相联系的潜力。

2、采纳丰富多彩的教学办法说授法:与其它各科教学常用的此法类同,但可充分利用图表、数据、实物等,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努力做到用数据说明咨询题,让事实"说话"。

调查法:调查分自然调查和社会调查两种。

前者指到大自然中的调查;后者指到工厂、机关等社会机构的调查。

观测法:所谓“观”,即观看,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识别推断环境的质量;所谓“测”,算是让学生用各种仪器设备对身边环境进行监测,以猎取第一手资料。

实验法:教会学生在实验室中用仪器对所提取的样品(水样、土样、气样、植物、昆虫等)进行测定、分析,或创造某种“小环境”,观看动、植物在此环境中的生存状态等。

参观法:即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

教学模拟法:即经过模拟活动及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运用环保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
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行动能力。

具体来说,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可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环境教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地理教
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环境教育方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比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植被区进行观察和调查,培养学生喜欢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环境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动能力。

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废弃物分类和再利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
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课本、图片、实物模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
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

同时,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环境教育资源,为学生提
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学科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增
强他们的环境行动能力,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同时,也能促进学科
教学的质量提升,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体验。

4、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4、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

盱眙县旧铺中学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的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的大问题,也关系到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并具有现代意识人才的问题。

开展环境宣教势在必行,进行环境教育意义深远。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教育教学为载体,通过丰富多采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校园、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目标:环境教育课程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将环境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获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使环境教育的各部分内容内化于学生自身(并通过学生影响到其他普通民众),并在今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时将所获得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外化于具体的行为之中。

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为:(1)学习环境知识。

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知识,了解灾害、能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活动,使学生从思想上、情感上尊重环境、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理解环境,进而形成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获得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全体参与,以及学生的实地调查、考察及亲自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基本环境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的其它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还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角色扮演能力等,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材料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实验设计、写作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一)把环境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增强环境
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保护能力。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渗透环境教育计划的实施步骤:
1. 课程设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
保护的方法和措施等。

2.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教材和教辅材料,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
思考和讨论。

3. 活动开展:组织与学科相关的环境保护主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
受环境问题。

4. 实际操作:通过课堂实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手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培养
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环境保护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增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6. 考核评估:将环境教育的内容纳入学科考试和评估体系中,鼓励学生在环境保护方
面的表现和成绩。

7. 提供资讯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环境保护资讯和资源,如图书、报纸、网
站等,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

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计划,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培养他们的环境
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贡献。

做科学养蚕人,当环保小卫士——丹徒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绿色行动”设计方案

做科学养蚕人,当环保小卫士——丹徒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绿色行动”设计方案

做科学养蚕人,当环保小卫士——丹徒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绿色行动”设计方案
李建国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一、主题产生我校地处乡镇,广阔的田野为学校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们这一带曾大举种桑养蚕。

虽然这种传统的农业支柱产业已逐渐被现代化工业替代,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还是有必要让队员了解的。

“做科学养蚕人。

当环保小卫士”这一活动的开展。

配合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此活动也是学校“绿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页数】1页(P51)
【作者】李建国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9.712
【相关文献】
1.打造绿色科学课,培养环保小卫士——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J], 黄璐璐
2.做身边的环保小卫士——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J], 张学英
3.打造绿色科学课,培养环保小卫士--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J], 尹卫群;
4.我做环保小卫士 [J], 王桂云
5.当校园小记者,做科学小达人《发明与创新》校园记者站授牌仪式在保靖县实验小学举行 [J], 李瑚;秦银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徒实验学校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的要求我校近两年来认真学习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南(试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开展在各学科相关内容中渗透环境教育,同时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落实环境教育的要求。

总体规划:1、六年级——通过讲座、阅读、观察、实验、参观、种养实践、社会宣传学习环境保护基础知识,识别常见绿化植物和野生动物,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得到普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增强。

2、七年级——通过阅读、实验、考察、调查、种养实践、社会宣传开展环保小实验活动,考察、调查野生动物,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爱我学校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资源珍惜意识。

3、八、九年级——通过阅读、观察、实验、调查、小课题研究、社区活动,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通过小课题探究社区的环境保护状况,增强环境道德意识,尝试向社区提出环境治理的意见与建议,争做环保小卫士。

学校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多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主阵地,环境教育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在课程标准范围内进行环境教育,开展有意识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环境素养的教育活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贯彻于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科技素质。

以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将相关的学科内容综合起来,渗透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每位教师须在每学期的教案中选择一份最能体现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参与学校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积极性,牢固树立渗透意识。

可喜的是:随着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载体——教材的编制已较多地关注到这些问题,如:六、七年级的《科学》,八、九年级的《物理》,九年级的《化学》,六、七年级新教材政治、历史、地理,新教材的音乐、体育、美术,特别突出的是牛津英语,更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学校开设自主拓展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如:口语交际、网页制作、小小记者站、小小导游、野生动物保护、应用化学、Inter科普网站、社区问题的调查等等。

为实现学校环境教育的办学目标,指导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完善讲义,力求形成校本课程,目前上述拓展课程对学生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开展探究硕果累累。

学校成立探究型课程教研组,指导学生以社区为主题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的方法,更了解了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发展环保技能。

5、发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要求:1、低年级(一、二年级):侧重于简单的、初步的环境知识。

如通过对图形、物体、动物的认识以及对有关环境的简单应用题学习,并适时开展游戏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环境的美,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中年级(三、四年级):侧重于了解或理解基本的学科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通过考察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物体来学习几何中的一些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与运算的技能,从而认识数学与环境的密切联系;通过对亿以内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开展如《参观圬水厂》之类的调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危机感、紧迫感与责任感。

通过有关环境方面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高年级(五、六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思想教育范围,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

如通过统计材料可以反映我国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认识;通过对《百分数的认识》一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人口教育;根据第十册教材内容,通过让学生在一个路口统计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一方面使学生对交通状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联想到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认识。

体育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一、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指导思想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健康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意识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爱护地球、维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环境意识列为其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成为各科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更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环境教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在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活动中。

二、把环境教育寓于体育教学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启发情绪阶段渗透环保教育。

在启发学生练习情绪的小游戏中,在模仿操“小鱼儿游泳”、“小鸟飞飞”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给学生讲水是生命源泉,万物生长的乳汁,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环保常识。

2.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渗透环保教育。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上课的主教材渗透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教“黄河、长江大追捕”这一教材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资源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导致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南方多雨受灾的主要原因。

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学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3. 在恢复阶段渗透环保教育。

在恢复阶段一般采用将传统舞曲改制成一种将鸟声、羊声、大象声等各种运动声音汇聚而成的舞蹈——《满风春色》,使学生充满了对鸟语花香、和谐自然世界的无限向往。

启迪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激情,从而使师生间基本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与领会变得容易、轻松。

三、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1. 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一是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二是教师以情施教,以情感人;三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进行环保意识的可靠保证。

2. 挖掘教材内涵的环保因素,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是结合体育基础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践去具体化、形象化的教育;三是结合组织教法和条件作业去设计情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以外出参加县、市小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比赛为契机,大力宣传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支持环保行动。

4.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绿色行动。

体育、健身活动中,不随便乱仍杂物;爱护花草树木;草坪养护期间不随便践踏。

四、实施阶段(2009.3—2009.7)2009年3月搜集素材,确立绿色教育方案。

例如: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借助于爱鸟周、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009年4月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积极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其中。

使学生树立绿色理念,倡导绿色道德。

2009年5月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做准备。

在活动和锻炼中,结合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等环保理念。

例如:练习跳跃----小动物跳,从而建立保护小动物、关爱小生命的意识。

2009年6月积极参加小学生跳绳、踢毽比赛,在比赛中倡导绿色环保。

2009年7月综合考试(思想上、行动上的环保)。

布置学生在暑假中要继续落实绿色行动。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语文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语文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1、初步了解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措施1、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

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如在教学《意想不到的灾害》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着一个食物链,破坏了这个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使整个生物界遭到灭顶之灾。

又如在教学《我爱绿叶》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让学生讨论思考:1、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温室效应现象。

2、我们小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春》、《花潮》、《鸟的天堂》、《林海》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