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压力理论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有多个维度,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理论或实务模式。
•本节我们重点来看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五个主要的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家庭压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一是家庭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一些在界限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社会工作者平克斯与米纳汉提出了“四个基本系统”的理论。
这四个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源 。
•举例美国社会学家 塔尔科特·帕森斯•二是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
•结构功能理论主要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关于家庭,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很大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
社区护理第三章
(二)家庭的类型: 家庭的类型:
1 婚姻家庭 2 单亲家庭 3 多个人组成的家庭
家庭的类型
根据家庭的代系和亲子关系,可把家庭分为: 根据家庭的代系和亲子关系,可把家庭分为: nuclear family linear family composite family 其他类型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形式, 形式,夫妇而无孩子的家庭也 属于此类。特点:人口少﹑ 属于此类。特点:人口少﹑结 构简单﹑关系较稳定。 构简单﹑关系较稳定。我国占 指由父母﹑ 指由父母﹑已婚子女及第 80%。 。 三代人组成的家庭, 三代人组成的家庭,是我 国传统的家庭形式。 国传统的家庭形式。 指由核心家庭及其较近的亲 戚组成的家庭,如叔叔﹑ 戚组成的家庭,如叔叔﹑姑 如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单亲 如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姨妈等。 姑﹑姨妈等。这种家庭关系 家庭﹑重组家庭等。 家庭﹑重组家庭等。这类家庭 复杂,没有核心家庭稳固。 复杂,没有核心家庭稳固。 的问题一般较多, 的问题一般较多,如缺乏照顾 经济困难﹑孤独。 ﹑经济困难﹑孤独。
方法: 方法:家庭访视
(一)家庭健康护理目的
• • • 提高和促进完成家庭发展任务的能力 帮助问题家庭获得健康发展阶段的能力 培养家庭解决和应对健康问题, 培养家庭解决和应对健康问题,适应发 展任务能力
(二)家庭护理内容
1.家庭各成员的健康 家庭各成员的健康 2.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家庭整体的健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家庭整体的健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家庭的发展阶段
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由诞 家庭生活周期(family life cycle):家庭由诞 生到成熟乃至最终衰老死亡和新的家庭诞生的周 期循环,称之为家庭生活周期。 期循环,称之为家庭生活周期。 家庭发展任务( 家庭发展任务(family developmental task)是 指家庭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普遍出现的、 指家庭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普遍出现的、 正常变化所致的与家庭健康有关的课题。 正常变化所致的与家庭健康有关的课题。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授课计划.doc
授课计划2017 — 2018学年第二学期学院:政法学院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工作课程编码:23A0801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计划学时/实际学时:56/48 (理论38:实验:10 )学分:3授课时间:周一5、6节周四3、4节授课地点:教学班:授课教师:xxx填报日期:2018年3月3日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授课计划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简介: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之一,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作为济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探索家庭社会工作实务工作过程和方法。
全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主要为家庭社会工作概论、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以及家庭社会工作实务三个部分。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根据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的“掌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各种技能与技巧,能够设计、执行、评估社会服务方案,组织、协调、拓展社会资源”的培养目标,在学生掌握专业价值、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展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技巧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家庭变迁,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任务以及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不同流派家庭治疗模式、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方法处遇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一)课程要求:1、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对家庭社会工作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各种模式;3、掌握各种学派的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家庭治疗的技巧与方法;4、提升受到创伤的家庭及其家庭成员的处遇能力。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共有计划学时56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16学时,主要采取讲授、案例观摩与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
家庭压力理论
PPT学习交流
8
希尔(Hill)——家庭压力理论之父 研究领域 ABC-X模型
PPT学习交流
9
希尔的ABC-X模式
压力的基本方程式ABC—X A=压力源事件 B=家庭的资源 C=事件的认知 X=结果:导致压力的程度(高=紧张;低=管理)
或是危机。
PPT学习交流
10
希尔的 ABC-X 家庭压力模型
战或逃 (1)生理反应涉及个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和激素的 共同作用 (2)情绪反应通常是生气、焦虑、恐惧与悲伤 (3)行为反应涉及因应动作,有攻击、放弃、药 物滥用及健康的因应等
PPT学习交流
7
家庭压力理论
希尔(Hill)的ABC-X模式 波士(Boss)的内在与外在脉动解释ABC-X模式 麦卡宾(McCubbin)和帕特森(Patterson)的 双重ABC-X模式
PPT学习交流
14
不同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1、有功能性的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 (1)清楚接受压力源 • (2)以家庭为中心面对问题 • (3)以解决问题为取向面对问题的解决 • (4)高度忍受力 • (5)清楚和直接的表达彼此的承诺和相爱
PPT学习交流
15
(6)使用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7)高度的家庭凝聚力 (8)有弹性的家庭角色 (9)有效率的使用资源 (10)不使用暴力;很少使用其他物质
PPT学习交流
16
(
1 2、非功能性的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
否
认
或
对
压
力
源
的
错
PPT学习交流
17
(6)使用非开放式或没有效率的沟通方式 (7)低度以及不良的家庭凝聚关系使用 (8)固执的家庭角色 (9)无效率的资源使用 (10)使用暴力;经常使用其他物质(酒、药物、镇 静剂)
家庭理论——精选推荐
1环状模式理论(circumplex model)Olson等人(1983)提出的环状理论模式[4]认为,有关婚姻、家庭动力特征的数十个变量可以归纳为3个维度:家庭凝聚性、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
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效果与其凝聚性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凝聚性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婚姻或家庭功能的发挥。
家庭凝聚性是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关系。
具体变量包括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距离,家庭成员共处的时间和空间,家庭成员在兴趣爱好或娱乐等方面的一致性,家庭决策方式等。
这一维度可分为四级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毫无联系、彼此分离、彼此联系、相互纠缠。
其中,居中的两级水平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适中,既亲密又相互独立;低水平一端的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联系,彼此疏远,很少共同活动或娱乐;在高水平一端,家庭成员过于亲密,彼此缺乏距离,角色区别不清,家庭成员的独立和个性需要很难得以满足。
家庭适应性是指婚姻或家庭系统为了应付外在环境压力或婚姻、家庭的发展需要而改变其权势结构、角色分配或联系方式的能力。
具体变量包括各成员对家庭的自豪和满意程度,家庭成员协商合作、共同处理问题的能力,家庭内部有关角色分配和角色联系的规则等。
这一维度从低到高也可分为四级水平:混乱、灵活、有组织、刻板。
灵活和有组织的家庭应变能力很强,有较好的内部组织性,能根据情境需要灵活调整家庭内部关系并进行有效反应;混乱的家庭缺乏组织性,各家庭成员角色分工不明确,成员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刻板家庭过分拘泥于既定规则和行为模式,难以根据情境需要做出不同反应,灵活性差,父母专制型家庭往往属于这种类型家庭沟通被看作是一个具有推进作用的因素。
积极的沟通技能,如倾听、同情、支持性言语等,能促进家庭成员在感情和信息等方面达成相互理解,并增强家庭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
消极沟通方式,如模棱两可、双关语、批评抱怨等,会降低家庭成员分享情感和信息的能力,阻碍家庭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宜反应。
2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76页]
• 2.家庭系统 • 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
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家庭系统有序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 能。
• 家庭本身是个系统,但其又包括许多次系统如夫 妻次系统、亲子次系统,手足次系统等。由此, 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一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二是由个人组成。
家庭 障碍者
家庭其他成员
障碍者、家庭、家庭其他成员 之系统是环环相扣的关系
• 在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分析家庭时,应重 点聚焦于以下三方面:
• 第一,以系统论的视角认识家庭,分析 家庭问题。家庭出现问题,不是单个人 有问题,需要子系统、各成员相互协助 恢复家庭功能和稳定
• 第二,家庭是社会环境中社会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环境对家庭具有重要的影 响,家庭同时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家庭社工需要帮助社会、家庭与个人共同 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区环 境、社会环境
• B是家庭处理事件时的资源。包括: • 由共同利益发展成的家庭整合、共享价值、相互
情感、经济依赖以及克服困难、改变困境的适应 能力等 • 家庭成员对角色的承诺以及相对于个人目标而确 定的家庭目标与需求、家庭单位符合成员需求并 朝集体目标而获得的满足感 • 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健康,有效地组织符合成 员需求及需要的捷安特结构,时间、精力、金钱 ,沟通技巧,知识及信息,朋友和社区等
四、麦卡宾和帕特森的ABC-X模式
• 家庭压力源因时间因素带来需求的增加(aA),家 庭因应资源是否因此增加或减少(bB),家庭对 压力源的认知是否修正(cC),导致后来的结果, 即压力程度可能增加或减少(xX)。据此,麦卡宾 (McCubbin)、帕特森(Patterson)提出了家庭调 试和适应反应模式。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石月红摘㊀要:员工工作与家庭间的问题普遍存在ꎬ因此有必要精准定位员工工作家庭方面的诉求ꎮ通过对比国内外文献研究ꎬ发现国内外文献出现了与工作特征㊁主观幸福感㊁元分析有关的热点研究领域ꎬ呈现研究主题多元㊁研究视角交叉的特征ꎮ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ꎻ研究综述ꎻ突变词中图分类号:C913.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036-02㊀㊀一㊁引言近年来ꎬ欧美等国家的管理实践推动了工作家庭冲突理论的发展ꎬ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㊁社会㊁主管支持等视角ꎬ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心理㊁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ꎮ而在中国ꎬ普遍放开 二孩 政策㊁人口呈老龄化导致的赡养负担繁重㊁双职工家庭等现象ꎬ使得员工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日趋多样化ꎬ与工作之间产生的冲突逐渐加深ꎬ与此同时理论研究并未同步发展ꎮ因此ꎬ文章将与国外文献研究对比分析ꎬ归纳当前研究的异同点ꎬ探索未来研究方向ꎬ为后续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ꎮ二㊁关键词词频分析文章选用bibexcel和bicomb软件分别统计SSCI和CSSCI期刊近十年出现的关键词ꎮ过滤掉与主题意义无关的关键词ꎬ在高频关键词中选择前25个进行分析ꎮ其中国外文献共有991个关键词ꎬ共出现3894次ꎬ每个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次数为3.92次ꎻ国内文献共有350个关键词ꎬ共出现627次ꎬ每个关键词平均出现次数为1.79次ꎮ国内外研究工作家庭冲突方面存在相似性ꎮ比如在概念延伸层面ꎬ国内外文献均出现 工作家庭增益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家庭关系 等概念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领域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有 生活/工作满意度 幸福感 情绪耗竭 倦怠 等ꎮ在组织层面ꎬ均出现了 社会支持 组织承诺 等前因变量ꎮ国外文献中 China 10年共出现了22次ꎮ对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来说ꎬ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同属两个领域ꎬ而中国又是较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情境ꎬ这些都使得国际关注度不断上升ꎮ有学者提出中国情境下的 劳动力市场价格引起的双职工现象 生育制度 等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ꎮ因此中国情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可以丰富工作 家庭冲突的研究ꎬ从而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机遇ꎮ国内文献 家庭 工作冲突 作为高频关键词出现ꎬ是由于中国文化元素里传统性思想浓郁ꎬ个人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与培育ꎬ且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开ꎬ双职工家庭现象的普遍存在ꎬ导致员工家庭角色的扮演更易干预处理工作事务ꎮ此外在国外文献中对护士这一职业研究工作家庭冲突频次较高ꎬ岗位压力过大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易造成职业倦怠ꎮ而国内文献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集中在 中小学教师 新生代农民工 教练员 职业女性 等ꎮ三㊁高被引文献分析根据WebofScience检索结果ꎬ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综述类和实证类ꎮ关于综述类的文献主要包括:Casper(2007)对1980 2003年间发表在工作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统计ꎬ基于实验设计㊁数据来源㊁数据分析技术㊁使用的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作了归类整理ꎮMesmer-Magnus(2005)在方法上有所突破ꎬ对文献进行元分析处理ꎬ并使用样本数据验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差异性ꎮBianchi(2010)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了6个中心议题探讨了21世纪前10年的工作家庭文献研究ꎮ关于实证类的外文高被引文献ꎬFord(2005)研究了压力和支持在工作家庭领域㊁工作家庭满意度和工作家庭冲突方面的关系ꎬ认为工作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家庭满意度变量ꎬ家庭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工作满意度变量ꎬ工作和家庭压力与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满意度有着强关系ꎮ此外关于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也成为热点ꎬGreenhaus(2006)对工作家庭增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ꎬ个体在一个角色中的经验可以提高另一个角色生活质量的程度就是增益的效果ꎬ并从工具路径和情感路径的角度分析工作家庭增益的作用机制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Sonnentag(2008)则研究个体在娱乐休息状态下心理脱离的能力ꎬ并延伸到影响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的研究ꎮBakker等(2008)基于 工作需求 资源 理论模型研究工作特征和倦怠与团队绩效的影响差异ꎬ提出工作需求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心理压力ꎬ而工作资源的缺乏会导致难以实现工作目标这两个中心假设ꎮ中文文献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初始阶段的研究ꎬ包括对工作家庭冲突展开的初步研究ꎬ当工作任务干预到员工的家庭生活要求时ꎬ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上升强度比男性员工高ꎬ且工作满意度也弱于男性员工ꎮ较之家庭 工作冲突ꎬ工作 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陆佳芳ꎬ2002)ꎮ另一类就是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ꎬ工作特征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是工作 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ꎬ且来自工作单位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家庭冲突ꎬ而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能显著地减少家庭工作冲突(李晔ꎬ2003)ꎮ此外ꎬ高被引中文文献中也包括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ꎬ导致员工的情绪耗竭㊁情感疏远和工作倦怠(李超平ꎬ2003)ꎮ中外文文献高被引文献存在交叉重叠ꎬ交叉的部分都是63管理探索Һ㊀国外作者ꎬ这类学者研究方向结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范畴ꎬ在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ꎮ利用软件统计分析研究高被引文献ꎬ可以发现国外文献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对文献采用元分析㊁使用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㊁引入领导行为和组织支持等变量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ꎮ国内文献研究热点还在进一步探索中ꎬ性别差异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ꎬ并未有更多的视角㊁方法的突破ꎮ四㊁突变词分析陈超美博士等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可以有效探测某个时间段专业术语的突变情况ꎬ从而反映学科热点的变化和新兴趋势ꎮ从国外文献来看ꎬ近十年间共出现了30个突变词ꎬ平均强度达到4.24ꎮ近三年的突变词为 human-resourceworking-mothers emotionalexhaustion work-familyenrich ̄ment jobdemands organizationalcommitment strategies job-characteristics ꎮ human-resource working-mothers 只持续了1年ꎬ其他主题词均持续了两年ꎮ近10年来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逐渐由浅入深ꎬ从最初研究工作家庭平衡㊁家庭结构㊁元分析等到近两年开始侧重于挖掘工作表征因素ꎬ如工作要求㊁工作特征ꎮ此外ꎬ在研究深度上也从组织㊁社会现象上升到 决策 层面ꎮ国内文献近十年出现的突变词较少ꎬ这也与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发文量有很大关系ꎮ 家庭工作冲突 从2007年到2010年共持续突变了4年ꎮ 工作时间 工作要求 和 主观幸福感 这三个主题词成为近三年的研究热点ꎮ由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ꎬ对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造成冲击ꎬ导致员工离职率不断增加ꎬ研究个体的 主观幸福感 逐渐形成趋势ꎮ五㊁研究结论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议题开始延伸到工作对家庭㊁家庭对工作积极作用的研究ꎬ比如产生了工作家庭增益㊁工作家庭促进等 衍生品 变量ꎬ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从研究视角看ꎬ外文文献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特征ꎬ加入心理学人格测试㊁客户购买意愿㊁跨文化差异等多个维度ꎬ并且在个体层面对价值观㊁心理状态㊁个性特征角度等深入研究ꎻ而中文文献的多元化体现在研究对象上ꎬ比如对教师㊁新生代农民工㊁教练员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角度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分析与工作要求㊁资源㊁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ꎮ从研究领域看ꎬ国外的研究者开始将组织行为学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ꎬ组织绩效㊁离职的影响因素也延伸到个人的家庭层面ꎻ但是中文文献中ꎬ领导一般以员工的绩效为导向ꎬ侧重于关注考核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ꎬ忽略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状况ꎬ在文献研究上较少地涉及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对绩效的影响ꎮ从研究路径看ꎬ国外文献从实验干预㊁社会现象追溯等总结并提炼出新的理论ꎬ将工作资源 要求理论㊁资源基础理论等传统理论应用到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情境中ꎬ指导实践ꎮ国内文献起步较晚ꎬ2002年左右开始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研究路径较多借鉴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ꎬ将离职倾向㊁工作满意度㊁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挂钩ꎬ预测相互之间的关系ꎮ六㊁研究展望首先ꎬ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已成为国外文献研究的热点ꎬ而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情境素材可以挖掘ꎬ例如中国的 计划生育 政策导致的员工赡养负担加重ꎬ进而影响工作ꎮ传统 集权 男权 思想引起的女性家庭责任加重ꎬ是否在当今社会仍适用ꎬ女性的家庭干预工作是否更甚也是可供研究的着力点ꎮ其次ꎬ在以往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中ꎬ情绪智力㊁政治技能等变量作为研究员工绩效和满意度也同样适用于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范畴ꎬ或者来自社会和组织的支持可以引申到代际支持的研究ꎮ另外ꎬ与该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也有待加强ꎬ原有的 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 资源保存 理论等都可以依附工作家庭冲突土壤孕育新的情境ꎮ最后研究方法上中文文献需要有所创新ꎬ在国外元分析处理文献已经成为热点ꎬ中文文献在使用计量软件上要有所突破ꎬ更系统性地客观分析文献ꎬ减少主观偏差ꎮ参考文献:[1]林忠ꎬ鞠蕾ꎬ陈丽.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与中国议题:视角㊁内容和设计[J].管理世界ꎬ2013(9):154-171. [2]唐汉瑛ꎬ马红宇ꎬ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视角: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ꎬ2007(5):852-858. [3]李晔.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效学ꎬ2003(4):14-17.[4]李超平ꎬ时勘ꎬ罗正学ꎬ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ꎬ2003(12):807-809. [5]陆佳芳ꎬ时勘ꎬLawlerJJ.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ꎬ2002(2):45-50.[6]王永丽ꎬ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ꎬ2011ꎬ23(11):92-101ꎬ109. [7]张伶ꎬ张大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国际进展与展望[J].南开管理评论ꎬ2006(4):55-63.[8]AllenTD.Family-supportiveworkenvironments:Theroleoforganizationalperception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ꎬ2001ꎬ58(3):414-435.[9]AmstadFTꎬMeierLLꎬFaselUꎬetal.Ameta-analysisofwork ̄familyconflictandvariousoutcomeswithaspecialemphasisoncross-domainversusmatching-domainrelations[J].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ꎬ2011ꎬ16(2):151. [10]BakkerABꎬVanEmmerikHꎬVanRietP.Howjobde ̄mandsꎬresourcesꎬandburnoutpredictobjectiveperformance:Aconstructivereplication[J].AnxietyꎬStressꎬ&Copingꎬ2008ꎬ21(3):309-324.[11]BakkerABꎬDemeroutiEꎬSchaufeliWB.Thecrossoverofburnoutandworkengagementamongworkingcouples[J].HumanRelationsꎬ2005ꎬ58(5):661-689.[12]BegallKꎬMillsM.Theimpactofsubjectiveworkcontrolꎬjobstrainandwork ̄familyconflictonfertilityintentions:AEuro ̄peancomparison[J].EuropeanJournalofPopulation/RevueeuropéennedeDémographieꎬ2011ꎬ27(4):433.[13]BianchiSMꎬMilkieMA.Workandfamilyresearchinthefirstdecadeofthe21stcentury[J].JournalofMarriageandFam ̄ilyꎬ2010ꎬ72(3):705-725.作者简介:石月红ꎬ女ꎬ江苏如皋人ꎬ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企业管理ꎮ73。
Bowen家庭治疗理论
Bowen家庭治疗理论Bowen家庭治疗理论的基础是,个人有能力辨别感受和他自己的理性的功能。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在家庭过程中,应用于个体把自己的压力投射于其他家庭成员的方式上。
Bowen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中如父母和子女间的三角关系。
对Bowen来说家庭成员如何应付其他成员由于焦虑而加到他身上的压力,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他特别重视儿童在情绪上和身体上是如何避开家庭的。
Bowen 理论的一个最显著的方面是,障碍性的家庭交往模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Bowen的家庭交流和代际相传的观点提供了一种观察家庭的方式。
他的家庭系统理论有8个基本概念。
[1]一, 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自我分化的概念是Bowen系统家庭理论的核心概念。
分化关注的是个体,强调人们在面对外界要求保持紧密性(togetherness)的压力时,由于不同的个体对压力的敏感程度不同,且他们在压力下所维持自治能力的水平也不同,这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内在分化程度[2]。
内在的分化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
未分化的个体几乎不能将理智从情感中分离出来;他们的智力被情感所淹没,以致于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客观地进行思考[3]。
分化程度高的个体不是只有理智而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
她能够平衡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即他们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自我克制并且客观地看待事物,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影响。
分化的基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与抚养他成长的家庭之间的情感分离程度所决定的。
这种分化水平一般在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已经建立得很完善了,通常可以持续一生,除非有不寻常的生活事件或者有目的的努力(例如心理咨询)才可能改变。
Bowen的理论由此认为改变家庭这一整个的系统的效果比单纯改变青少年本身更好,因为单纯改变青少年虽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是当他们回到家庭时,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很容易使得改变功亏一篑。
二, 三角关系家庭中如果有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紧张,他们会把第三个人扯进来以稀释这个紧张和焦虑,这叫三角关系。
工作—家庭关系理论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
工作—家庭关系理论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一、概述在现代社会,工作与家庭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许多职场人士面临的巨大挑战。
深入探讨工作—家庭关系理论,并制定有效的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对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以及实现职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家庭关系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之间的角色冲突、相互影响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和解决工作家庭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此基础上,工作家庭平衡计划应运而生。
这些计划旨在帮助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及灵活的工作安排等方式,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和谐共生。
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作家庭平衡计划,个体不仅能够更好地兼顾工作和家庭的需求,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家庭幸福感,进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工作—家庭关系理论与工作家庭平衡计划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理论和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挑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1.1 背景介绍:当前工作—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工作与家庭作为人们生活的两大核心领域,其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职场竞争的加剧,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面临的挑战。
工作不仅是个人经济收入的来源,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职业梦想的重要平台。
过度投入工作往往导致个人忽略家庭需求,进而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反之,家庭作为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关键。
随着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
女性不仅要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要承担家庭照顾、子女教育等责任。
家庭压力理论
不同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1、有功能性的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1)清楚接受压力源 (2)以家庭为中心面对问题 (3)以解决问题为取向面对问题的解决 (4)高度忍受力 (5)清楚和直接的表达彼此的承诺和相爱
(6)使用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7)高度的家庭凝聚力 (8)有弹性的家庭角色 (9)有效率的使用资源 (10)不使用暴力;很少使用其他物质
家庭压力的界定
压力是一种状态,发生于 1.危及个体身心康宁的事件时; 2.个体对此事件的处理无把握时。
家庭压力(定义):家庭系统中的压力或紧 张,即系统处在低潮、有压迫的、扰乱的和 不平静的情境之中,家庭稳定状态受到波折 。 (Boss)
压力的反应
战或逃 (1)生理反应涉及个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和激素的 共同作用 (2)情绪反应通常是生气、焦虑、恐惧与悲伤 (3)行为反应涉及因应动作,有攻击、放弃、药 物滥用及健康的因应等
家庭压力理论
希尔(Hill)的ABC-X模式 波士(Boss)的内在与外在脉动解释ABC-X模式 麦卡宾(McCubbin)和帕特森(Patterson)的 双重ABC-X模式
希尔(Hill)——家庭压力理论之父 研究领域 ABC-X模型
希尔的AB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模式
压力的基本方程式ABC—X
A=压力源事件 B=家庭的资源 C=事件的认知 X=结果:导致压力的程度(高=紧张;低=管理) 或是危机。
家庭社会工作
第二节 家庭理论架构(Ⅱ)
一、社会冲突理论 二、 家庭压力理论 三、社会支持理论
主要内容
认识压力 压力的界定 压力的反应(生理的反应、情绪反应、行为 反应) 家庭压力理论 不同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讨论:认识压力
家庭压力理论
• 就业难、工作紧张、不稳定,教育和医疗
的高成本以及高龄老人的生照料成为家 庭普遍、持续的焦虑源。
• 社会竞争激烈使家庭成员心理压力增大。 • 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使家庭照料压力递增。
• 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使空巢、单身
老人的身心孤独和家庭照顾成为长期的压 力,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爆炸也使 代际冲突、亲子间的沟通难度增加。
Boss的家庭外在脉动、内在脉动家 Boss的家庭外在脉动、内在脉动家 庭压力理论
• Boss(1988)提出家庭压力的外在和内在 Boss(1988)提出家庭压力的外在和内在
脉动模式以及以压力管理代替因应的理论, 即家庭不仅被动地维持系统的稳定,而应 主动管理,有时因应压力失败未必是坏事。 面对危机有时冲突、放弃、离开或许比忍 耐、适应、无抵抗的接受更好(如受虐妻 子暂时离家或为了个人幸福的离婚)。
家庭压力理论
• 什么是家庭压力 • 家庭压力源事件 • Reuben Hill的ABC-X模式 Hill的ABC• Boss的家庭外在脉动、内在脉动家庭压力 Boss的家庭外在脉动、内在脉动家庭压力
理论
什么是家庭压力
• 家庭压力(family stress)即家庭系统中的 家庭压力(family stress)即家庭系统中的
• 按照涉及家庭生活的不同侧面归纳,家庭压
力源有六大领域:
• 家庭成员、角色或居住安排的变化。 • 性的问题,如怀孕或生育。 • 失去家庭成员、亲属、朋友、收入或财产。 • 财政或健康照料方面的责任增加。 • 物质生活用品的使用问题。 • 家庭成员违法或发生其他法律冲突。
Reuben Hill的ABC-X模式 Hill的ABC• 1949年,被称为“家庭压力理论之父”的 1949年,被称为“家庭压力理论之父”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研究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研究一、概览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生育率得到了短期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理论层面对生育与职业中断的关系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分析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具体影响。
我们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帮助城镇女性在生育与职业发展之间实现平衡。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梳理,我们发现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育本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得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多的挑战;二是家庭对女性生育的期望和压力,导致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之间做出权衡,甚至选择放弃职业生涯。
在实证分析方面,我们将利用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实际影响程度,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1. 研究背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与女性职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生育政策的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全面二孩”允许每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转向。
这一政策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生育二孩会给女性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挑战,包括职业中断、职业发展受阻等;另一方面,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的变化,也对其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研究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对于理解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对城镇女性职业中断的影响。
亲密关系中的二元压力与应对研究综述 (1)
亲密关系中的二元压力与应对研究综述-教育心理学论文亲密关系中的二元压力与应对研究综述唐海波1,2 胡青竹1(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湖南长沙41006;2.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以往研究显示,压力对亲密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压力还对婚姻满意度和婚姻持续时间起到威胁作用。
社会系统观的提出使得压力在亲密关系中的定义、测量以及压力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重点对亲密关系中的二元压力以及二元应对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以后的研究更深入地揭示压力对亲密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亲密关系二元压力二元应对婚姻综述亲密关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社会心理学家们倾向于把亲密关系定义为与那些对于我们的生活“有重要情感意义的他人”建立密切友好的交往关系,包括亲人、朋友、伙伴、恋人等。
这是亲密关系广义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关系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
而婚姻和爱情研究和咨询领域的心理学家们更倾向于将亲密关系定义为浪漫的恋人关系和夫妻关系,这是其狭义的概念,关系双方一般是指一男一女。
过去的研究者对于婚姻满意度的研究较多,从个体内因素(如抑郁)和个体间因素(如冲突)这两个方面所造成的压力以及对于婚姻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了解个体缺陷和夫妻两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二元因子是怎样影响婚姻满意度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到环境导致个体的压力水平升高进而降低婚姻满意度,这种现象叫做“压力扩散(stress spillover)”。
早期的个体压力理论代表者Lazarus (1999)认为压力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主观评估[1]。
家庭压力理论强调婚姻危机常建立在压力源、对压力的主观认知、缓解压力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调适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上。
家庭成员若对压力的主观认知不正确,加上应对压力的支持系统不足时,便容易造成婚姻关系紧张。
二元系统论的研究者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压力不只是个体自身的压力感知及其应对,伴侣中一方的压力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婚姻关系是夫妻双方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单元,因此,有必要对亲密关系中的压力更准确定义和测量,进而建立理论模型,对于更好的理解伴侣双方对压力的感知、应对方式以及压力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复习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一)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1、家庭的内涵(1)家、户、家庭的区别:家是一个地域概念,侧重于居住地和居住场所;户是一个户籍概念,指居住在同一单元房屋的人们;家庭是一个群体概念,指具有实际功能的确切的生活单元(2)变迁中的家庭家庭是共同生活的夫妻构成的单元;家庭是人类进化中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家族);家庭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设置的组织形式;(3)家庭的本质特征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以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和产物;家庭是最典型的社会初级群体;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运作制度。
内涵小结:家庭作为群体概念,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活单元;家庭是家庭关系、家族利益、社会设置的集中体现;家庭作为社会运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家庭的结构(1)概念:家庭中成员构成及其相互协同状态以及家庭成员在协同过程中形成的联系模式。
(2)考察维度:家庭的人口组成状况;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成员的日常交往关系模式;(3)家庭结构的分类:按照规模分(大家庭和小家庭);按照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划分(父权家庭、母权家庭、舅权家庭、平权家庭);按照代际与亲属关系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小结:家庭成员及协同关系会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有赖于家庭良性的运作机制;不同的家庭结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3、家庭的功能(1)概念: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上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经济功能,生育,性生活,教育,托养与赡养,感情交流,休息与娱乐(2)萨提亚的七种家庭功能P5为配偶提供异性恋的性经验、生育孩童以促进种族延续、根据性别,先别条件和便利性进行劳动分工以便协作、明确乱伦禁忌,以便社会运行稳定和顺利、实现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给予家庭成员成年仪式和角色认可、由子女提供提供父母晚年的照顾。
小结:家庭功能是家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家庭功能的规范性有利于家庭成员成长、家庭功能失调也会给家庭成员带来伤害。
Bowen家庭治疗系统理论
当,娃娃也明显地紧张起来。这种不断观察父母旳孩
子,治疗者称之为“父母观察者”,最轻易被卷入父
母旳矛盾中,成为三角位置旳一角。
3.关键家庭情绪过程
• 讨论旳是家庭中旳情感力量,在反复出现旳家庭模式 中连续发生作用。鲍温最早使用“未分化旳家庭混乱 (undifferentiated family ego mass)”来描述家 庭中过分旳情感反应和融合。
• 两人关系旳类型(最终一种表达既能主动进入关系, 又能保持自我稳定)
• 自我分化旳两种过程: • (1)把自我从别人那里分化出来,即个体与原生家庭
旳分化。这是自我分化旳关键。 • (2)理智过程与情绪过程之间旳分化。
• 自我旳分化2谈、旳是三个角体,关三系角关系谈旳是关系。
• 鲍恩以为三角关系是最小、最稳定旳系统。 • 两个人旳系统是最不稳定旳,当两个人旳关系
(二)精神分析理论
• 理论基础——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个人症状旳根源在于童年期旳创伤,与跟
父母尤其是跟母亲旳关系有关;家庭为神经性恐惊和 焦急旳发展提供了早期旳环境和背景;
• 阿德勒:权力意志和小朋友出生顺序; • 沙利文:人际关系旳主要性,早期母子分离旳主要性。 • 霍尼: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旳问题,家庭是文化传承
衡。例如友好旳夫妻再孩子出生后出现矛盾。 • (2)一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旳离去而失
去平衡。例如孩子离家上大学,父母婚姻旳不友好增 长。 • (3)一种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增长第三人而到 达平衡。例如有矛盾旳夫妻再孩子出生后把他们旳焦 急转移在孩子身上。 • (4)一种不平衡旳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旳离开而 到达平衡。例如在矛盾中支持某一方旳人离开,会使 得矛盾降低,最常见旳就是婆婆离开后,夫妻矛盾降 低。
社区护理家庭健康护理
二、家庭健康护理诊断
(一)目的 判断家庭存在的健康问题, 确定需要援助的项目。
二、家庭健康护理诊断 (二)常用公式:PSE或PE方式 PSE方式: P---问题,指护理问题和共同问题。 S---症状和体征或主客观资料。 E---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
【案例分析】
某女,58岁,小学教师,去年退休。父亲79岁,瘫痪卧床1年多,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在家中由女儿护理。护 理者(女儿)经常出现腰痛、肩痛和头痛。从家庭访视的现场观察中发现:尽管病人(父亲)下肢有部分活动 能力,但在移动时,其女儿为了不让父亲多用力,把全部的重力压在自己身上。同时也发现其父亲依赖性很强, 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给女儿去做。此外,病人的床太低,导致护理者护理时弯腰过度。
家庭生活周期与发展任务
定义
重要事项
男女结合
双方适应及沟通(亲密和独立、自由和责任感的平衡),性生 活协调及计划生育
0-30个月
父母角色的适应,经济及照顾幼儿的压力,母亲产后恢复
30个月-6岁 6-13岁
13岁至离家
最大、最小孩子离家
婴幼儿身心发展,孩子与父母暂时分离(上幼儿园) 儿童的身心发展,上学问题 青少年的教育与沟通,青少年的性教育及与异性的交往恋爱
死产
领养
单卵双胎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支持度图护理对象 1.母亲 父亲 兄妹
2.叔叔、姨 3.朋友、同事、邻居 4.社会团体、医疗机关、社区卫生站
社会 1.扩 展 家 庭 2.社 区 领 导
医疗 1.护 士 2.家 庭 医 生
文化
弱 强 极强
家庭
宗教
宗教首领
教育
经济
社 会 支持度
家庭压力理论.PPT文档共30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压力理论-精品文档
新兴的压力理论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压力理论,它整合了生物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压力过程中的作用。该模型认为,压力 是个体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并 强调个体差异在压力过程中的重要性。
压力的生态系统模型
压力的生态系统模型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多层次、多系统 的交互作用。它认为,压力不仅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的结 果,还受到个体内部各个系统(如生理、心理、社会等)之 间交互的影响。
02
提供培训和支持
03
关注员工福利
组织可提供针对压力管理 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帮助 员工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
重视员工的工作与生活质 量,提供合理的薪酬、福 利和晋升机会,减轻员工 面临的经济和生活压力。
04
建立有效的沟通 渠道
组织应建立开放、有效的 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反 映自己的压力和困扰,及 时获取支持和帮助。
04
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
压力的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放松技巧 时间管理 社会支持
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预防 压力的产生。
学习并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舒缓紧张情绪,预防压力积累。
合理规划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避免任务过多导致的压力,同时 留出一些时间用于自我照顾和休闲。
目标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 的期望和目标,避免目标 过高导致的压力,同时制 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自我关怀
在应对压力时,不忘关爱 自己,通过休息、放松、 娱乐等方式,缓解身心紧 张。
组织层面的压力管理
01
营造积极的工作 氛围
组织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 、支持性的工作氛围,鼓 励员工相互合作,共同应 对工作中的压力。
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发展史
萨提亚模式的特点: 4、家庭系统的改善有助于人的高价值感的形成,
而一个人良好的自我观念和自尊又能促使家庭成 员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善,从而导致整个家庭系统 的改变。
5、目标着重于提高人的自尊,改善沟通,而不 着重于消除“症状”,清除问题。
6、关键在于改善案主处理问题的方法。
主要内容
一、概念与发展史 二、理论价值取向 三、工作过程 四、治疗技术
萨提亚模式对 的信念
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以便成功地应对 及成长。 人们的应对通常是在其痛苦经验中求生存的方式, 而且这一点应该被承认。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个人受 到问题冲击的大小,在于此人看待这个问题的认真 程度。 应对乃是自我价值层次的展现,自我价值愈高, 则应对方式愈统整。
二、理论价值取向
(一)萨提亚模式的治疗信念 01 对人的信念
02 对应对的信念
03 对改变的信念
萨提亚模式对 的信念
我们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证,透过这股生命力相联接。 人类的历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适用任何情况、文化和环境。 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父母常重复其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的 功能不良的。 大多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尽其所能而为。 人性本善。人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宝藏,以便去联接并肯定 其自我价值。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的平等上。 感受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都拥有它们,而且可以学习 如何驾驭它们。
一、概念与发展史
萨提亚模式的特点: 1、强调以系统取向来帮助家庭,以促成家庭中
每一个成员真正的成长。 2、要使家庭成员有所改变,首先应促使整个家
庭系统从一个功能不良的状态,改变为一个开放、 富于弹性的状态。
3、以人本取向对人性进行界定:人是正向生命 能量的展现。这种能量可以在高自我价值感的情 境下,将人们功能不良的应对方式转变为高层次 的自我照顾。
中国鸡娃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家庭压力、学习动机与教育改革
中国鸡娃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家庭压力、学习动机与教育改革一、你是否了解中国教育的鸡娃现象中国教育中的“鸡娃”现象。
这个词指的是一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通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学习和竞争压力。
这一现象得名于“鸡娃”一词,意为让孩子像鸡一样培养,以期望他们在学业上获得高分和出类拔萃的成绩。
鸡娃现象背后的动力包括家长的社会压力,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获得好的教育和更好的职业前景。
这通常导致孩子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包括大量的家庭作业、额外的培训班和考试准备。
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它可能有害,因为它可能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乐趣,增加了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同时,一些人认为它也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减轻学业负担,以改善教育系统,并强调更全面的素质教育。
总的来说,鸡娃现象反映了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些挑战,包括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和家长的期望压力,以及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探讨。
二、关于鸡娃在教育学上用什么概念术语进行研究探索在教育学领域,对于中国鸡娃现象的研究和探索可以采用多个概念和术语,以深入分析其影响和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研究鸡娃现象的教育学概念:1. 教育焦虑:研究家长和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面临的焦虑,包括考试焦虑、未来职业焦虑和社会地位焦虑。
2. 教育压力:探讨学生和家庭所面临的学业和教育方面的压力,包括高强度学习、额外培训和竞争压力。
3. 家庭教育文化:研究家庭文化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学业成绩。
4. 教育政策与改革:分析政府教育政策对鸡娃现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改革措施,以减轻学业负担。
5. 教育社会学: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教育体系和学生经验,包括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
6. 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特别是焦虑、自尊心和动机,以及这些因素对学习和学业成绩的影响。
7. 教育社会政策:探讨如何改善教育体系,以促进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减轻学业压力,以及平衡学术和非学术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4
5
家庭压力(定义):家庭系统中的压力或紧 张,即系统处在低潮、有压迫的、扰乱的和 不平静的情境之中,家庭稳定状态受到波折 。 (Boss)
2020/4/14
家庭社会工作
2020/4/14
1
第二节 家庭理论架构(Ⅱ)
一、社会冲突理论 二、 家庭压力理论 三、社会支持理论
2020/4/14
2
主要内容
认识压力 压力的界定 压力的反应(生理的反应、情绪反应、行为 反应) 家庭压力理论 不同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2020/4/14
3
讨论:认识压力
1、你或家庭曾经遇到的最大的压力是什 么? 2、你是如何处理你所面对的压力的?
2020/4/14
18
2020/4/14
14
不同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1、有功能性的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 (1)清楚接受压力源
• (2)以家庭为中心面对问题
• (3)以解决问题为取向面对问题的解决
• (4)高度忍受力
• (5)清楚和直接的表达彼此的承诺和相爱
2020/4/14
15
(6)使用开放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7)高度的家庭凝聚力 (8)有弹性的家庭角色 (9)有效率的使用资源 (10)不使用暴力;很少使用其他物质
2020/4/14
16
2、非功能性的家庭对压力的回应
(1)否认或对压力源的错误认知 (2)以个人为中心看待问题 (3)以责难方式解决问题 (4)低度的忍受力 (5)间接的或不去表达彼此的承诺和相爱
2020/4/14
17
(6)使用非开放式或没有效率的沟通方式 (7)低度以及不良的家庭凝聚关系使用 (8)固执的家庭角色 (9)无效率的资源使用 (10)使用暴力;经常使用其他物质(酒、药 物、镇静剂)
6
压力的反应
战或逃 (1)生理反应涉及个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和激素的 共同作用 (2)情绪反应通常是生气、焦虑、恐惧与悲伤 (3)行为反应涉及因应动作,有攻击、放弃、药 物滥用及健康的因应等
2020/4/14
7
家庭压力理论
希尔(Hill)的ABC-X模式 波士(Boss)的内在与外在脉动解释ABC-X模式 麦卡宾(McCubbin)和帕特森(Patterson)的 双重ABC-X模式
2020/4/14
8
希尔(Hill)——家庭压力理论之父 研究领域 ABC-X模型
2020/4/14
9
希尔的ABC-X模式
压力的基本方程式ABC—X
A=压力源事件 B=家庭的资源 C=事件的认知 X=结果:导致压力的程度(高=紧张;低=管理) 或是危机。
2020/4/14
10
希尔的 ABC-X 家庭压力模型
2020/4/14
11
波士(Boss)的内在与外在脉动解释 ABC-X模式
从社会脉动的观点阐释希尔的ABC-X模式 家庭不是孤立的系统,他在处理压力时的两 个脉动为内在脉动与外在脉动。
2020/4/14
12
2020/4/14
13
麦卡宾和帕特森的 双重ABC-X模式
1.累积性压力事件—aA因素 2.现存及新开发的资源—bB因素 3.对上次事件危机、累积性压力事件、现存及新 开发的资源的界定 (X+aA+bB)—cC因素 4.调适(adaptation)—xX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