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仁宗嘉佑八年癸卯(1093),周敦颐47岁,任虔州(今 江西赣州)通判。正月七日,到于都县视察,邀沈希颜、 钱拓游罗崖。沈希颜时任于都知县,为周敦颐的下属, 出于对周敦颐学问和人格的敬仰,于是建濂溪阁于善山, 顶有“高山仰止”亭。为了充实阁中内容,这年五月沈 希颜又请周敦颐题词,这才有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 《爱莲说》。沈希颜把周敦颐寄来的《爱莲说》做成碑 文放在濂溪阁,碑文附记说:“舂陵周惇实撰,四明沈 希颜书,太原王抟篆额,嘉祐八年五月十五日江东钱拓 上石。”《爱莲花》全文如下: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周敦颐生前官小位卑,也不在当时的学术中心,所 以影响有限。但他对道有很深的体悟,精神境界很 高,他通过对《易传》和《中庸》的重新诠释,并 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融合了佛老的生命智慧,大大开 掘、拓展了儒家内圣学的人生道境。同时,周敦颐 哲学“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观念,为儒家哲学以及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观念找到了一个非常恰 当的表达形式。由于有了这一表达形式,使宋明理 学后来的哲学本体观念的发展有了基础。他的哲学 著述虽然很少,语言也很凝练,但他的哲学论纲式 的表述为后来思想家留下非常广阔的发挥余地,他 提出的很多问题为后来的理学家所高度重视并反复 讨论。在这些意义上,周敦颐可以说是宋明理学的 奠基者,其被誉为“道学宗主”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 1040年,24岁。服除,从吏部调洪州分宁县(今江西 修水县)主簿(仅次于县令)。 • 1041年,25岁。始在分宁。时有狱久不决,先生 一讯立辨。邑人惊诧曰:“老吏不如也。”由是士 大夫交口称之。旋被台檄摄袁州(今江西宜春)庐溪镇 市征局。袁之进士来讲学于公斋者甚众。 • 1044年,28岁。部使者以为才,奏调南安军(江西赣 州)司理参军(掌管狱讼审讯)。 • 1045年,29岁。南安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 王逵素苛,欲峻治之。众莫敢抗,先生独力争。 不听,乃置手版,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 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感悟, 贷囚死,而贤先生,且荐于朝。
《通书》的圣学
• • • • •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一“诚者,圣人之本”, 二“思者,圣功之本”, 三“中者,圣人之事”, 四“无欲,圣学之要”,
• 这一切都可以以“诚”来贯穿,所以说 “诚”是《通书》的核心观点。在周敦颐 看来,“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也”(《通书· 诚下第二》)。
• 1031年,15岁。父亲去世。舅氏龙图阁学士郑向 接其母子入京。龙图公知先生远器,爱之如子。 • 1036年,20岁。始冠,行谊早闻于时。龙图公以 叙例应荫子,乃奏补先生,试将作监主簿(从九品,管理祭 祀用品)。娶陆氏,职方郎中参之女。不久,舅舅便 病逝于杭州知府任上,葬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 江)。 • 1037年,21岁,母亲去世,葬润州丹徒县。居润 守丧,读书鹤林寺。时范文正公、胡文恭公诸名 士与之游。独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怀刺渴先生, 足三及门而不得见。荆公患曰:“吾独不可求之六 经乎?”
无欲,圣学之要
•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 乎?”曰:“有。”“请问焉。”曰: “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 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 溥。明通公溥。庶矣乎!”(《通书· 圣学 第二十》)
孔颜乐处
• 孔颜之乐的典故见于《论语》,孔子曾赞叹颜回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也说过自己 的生活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 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 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 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 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 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周敦颐) • “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 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周敦颐)
•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 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 春晚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馀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Baidu Nhomakorabea
•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 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 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 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 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 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 1059年,43岁。左丞蒲宗孟,,从蜀江道于合,初 见先生,相与款洽,连三日夜,退而叹曰:“世有斯 人软!”乃以其妹归之,为先生继室。 • (1060,年四十四。被台檄按赤水县簿书。六月十九 日,先生解合州事,还京师。 • 先生在合,士之从学者甚众,尤称张宗范有文有行, 故名其所居之亭曰养心。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
•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 也;思通,用也。几动于彼,诚动于此。 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 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 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 之机也。
中者,圣人之事
• 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
• 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 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 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 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 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故圣人立教,俾 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 1046年,30岁,程珦知虔州兴国县,兼辅 南安军事,二人因以相识。程珦视敦颐之 气貌,即觉非同寻常,“与语,果知道者, 因与为友”。 并令二子颢、颐师事之,时 大程年15,小程年14。《明道传》云:“自十 五六时,与弟颐闻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 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 1050年,34岁,改郴州桂阳令。 • 1054年,38岁。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 县。 • 1056年,40岁。迁太子中舍签书、署合州 (今四川合川县)判官。
先生东归,时王荆公安石年四十,提点江东刑狱,与 先生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 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多欲,虽有 存焉者亦寡矣。予讲养心,不止于寡而 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 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 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 存乎其人而已。张子宗范有行有文,背 山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净。余偶坐而 爱之,因题曰“养心”,既对颐求说, 故书以记之。
太极图· 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 动而生阳,动极而 静,静而生阴,静 极复动。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分阴分 阳,两仪立焉。阳 变阴合,而生水火 木金土。五气顺布, 四时行焉。五行一 阴阳也,阴阳一太 极也,太极本无极 也。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无极之 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二气交 感,化生万物。万 物生生,而变化无 穷焉。
• 周敦颐早年曾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及几任县令,后任 南安军司理参军,晚年任广东转运判官、广东提刑、 知南康军;长期担任刑狱司法工作,有果毅、明达、 干练的行政能力,坚持秉公执法,反对趋炎附势。 周敦颐少有远器,颇有经世之志,但终其一生都辗 转在地方行政,才具没能很好施展。虽如此,周敦 颐并不以官小位卑而气馁郁闷,仍兢兢业业于民生 福祉,讲学一方,教化民众,努力改善社会风气。 官暇之余、生活中的周敦颐,待人和乐,常萧然山 林,吟风弄月,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人品甚高。 周敦颐尊儒,尊孔子,学术上宗主《易传》和《中 庸》,在文学艺术上主张“文,所以载道也”,其 散文名篇《爱莲说》充分体现了其“文辞,艺也; 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 传焉”的文艺理念。就此而言,周敦颐和宋初古文 运动思潮有着内在关联。周敦颐尊儒,但不排佛老, 他的思想中有着明显的道家因素。
周敦颐
•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晚年在庐山下 筑室,名濂溪书堂,后人也称他为周濂溪。其哲学 代表作为《太极图说》和《通书》,主要是对《易 传》和《中庸》思想的发挥。周敦颐一生著述不多, 后人辑有《周子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周 敦颐集》(1990年)。 • 二程十四、五岁时曾问学于周敦颐,周令二程思考 “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这点对二程影响 很大,后来“寻孔颜乐处”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话 题。周敦颐生前影响有限,由于程颢、程颐曾向他 问学,南宋时朱熹、张栻等又特别推尊周敦颐,这 样周敦颐就被后来的学者尊为道学宗主,被《宋 史· 道学传》列为道学之首。
诚者,圣人之本
• 《通书》开篇就说“诚者,圣人之本”, 并以《易传》来诠释“诚”:
•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 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 诚 上第一》)
思者,圣功之本
人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多欲,虽有存焉者亦寡矣。 予讲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则诚立明通。诚 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 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张子宗范有行有文,背山面水,山之 麓构亭甚清净。余偶坐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对颐求说, 故书以记之。
• 其父周辅成进士出身,曾为贺州桂岭县 (今广西贺县)知县。 • 1021年,5岁。辨五星墩于宅之左右前后, 分配五行。 • 1029年,13岁。志趣高远。里有镰溪,溪 上有桥,桥有小亭,先生尝钓游其上,吟 弄风月。 • 1030年,14岁。镰溪之西有岩,东西两门, 中虚,顶圆如月。出入仰视,若上下弦, 名月岩。先生筑室读书其间,相传睹此而 悟“太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