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与个体化50页PPT

合集下载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PPT课件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PPT课件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12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角色的分类
– 获得方式:先天因素----先赋角色 个体努力获得------成就角色
– 规范化程度:高,自由度小------规定型角色 低、自由度大------开放型角色
– 功能:追求实际利益------功利型角色 发挥社会公平------表现型角色
– 客我(me)----认识对象、被观察者,包括一个人所 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制约主我
• 米德
– 镜我----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取决于他人(社会群体—镜子)如何“看”自
己(“我”)。
• 罗杰斯
–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自己(被个体意识到的) – 4、理想自我---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与现实自我的
差距促成行动 – 5、反思自我---反馈---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19
社会心理学
• 自我概念的功能
– 1、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怎样认识自己----引导 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1、语言社会化
• 开始、前提、条件 • 掌握语言 • 对“语言”的理解 符号
社会心理学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8
社会心理学
– 2、性别角色社会化
•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 行事的过程。
• 男女的差异
– 性(生物学) – 性别(人格特征) – 性别角色(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 结果: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的期待 • 方式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第三节 社会角色扮演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 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二、社会角色扮演过程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一节 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一、集体化社会与人的社会化
“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 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 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二、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社会的到来 (二)人的个体化的当代关注
三、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
(一)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 的理论刻画
(二)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其各自特定的含义
(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对传统会化的穿越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
什么是社会化?
生存技巧教育
生存技巧教育
生存技巧教育
政治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过程
少儿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 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与人格, 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 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妈”)。4年后 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 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 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 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 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卡 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 4岁的孩子。

社会化和个体化

社会化和个体化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 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 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 首先,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 式;其次,即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 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 自己对他人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 认为自我意识是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 而发展起来的,人出生之初是没有自我意 识的,随着符号使用能力的提高,人开始 将“我”作为一个符号,作为一个对象加 以思考,这时自我意识就产生了。米德将 “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 分。“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 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 的社会要求和期待,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综合上述三个研究角度,所谓社会化,是 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 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 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 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 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 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 过程。
• (3)新发展: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 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 以及个体社会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 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 的互动关系;二是扩大个体的内涵,由具 体的人—一个群体或单元。
• 2.社会化理解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个性发 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 (1)从文化角度,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 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 (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认为人的社 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 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 2.社会化的类型 • 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 基本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起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角色的期望和是 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 色。发生在青年时期。 • 发展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 势下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 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 划和知识的社会化。 •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 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 行为规范。

社会化与个体化

社会化与个体化
促进社会进步:平衡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平衡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维护社会稳定:平衡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汇报人:
感谢观看
个体化: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追求自我实现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平衡:个体需要在社会化和个体化之间找到平衡既要适应社会又要保持自我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影响:社会化和个体化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个体的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化与个体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学习、模仿、内化、认同等阶段。
社会化的结果是个体形成社会角色、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
社会化的重要性
社会化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社会化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社会化有助于个体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社会化有助于个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背景: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经济条件等
个人经历:成长经历、教育经历、职业经历等
心理因素:性格、气质、自我认知等
04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关系
社会化与个体化的相互影响
社会化是个体化的基础个体化是社会化的延伸
社会化与个体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社会化与个体化是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化是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06
过度社会化与过度个体化的影响
过度社会化的影响
失去自我:过度社会化可能导致个体失去自我无法独立思考和行动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化(共54张PPT)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化(共54张PPT)

第二章 社会化
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 程。道德社会化的结果就是人们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 自己的行为。
第二章 社会化
7. 角色规范的社会化
个体学习角色规范、态度和情感并使个体的各种行为符 合相应角色规范的过程。
第二章 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 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 、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个体学习自己 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 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 (二)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 1. 社会文化 2. 家庭 3. 学校 4. 同辈群体 5. 职业背景 6. 媒体
第二章 社会化
(一)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
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人的生理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大脑,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 握语言开始的。
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影响着人 核心是知法、守法、护法。 首先是母亲对他爱护和照料,提供奶汁和食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求; 为了维系男性优势地位 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类 个体的早期经验主要从家庭获得,社会和父母共同的性别 (二)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 罗纳在1984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文化的作用力,由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接受-厌弃理论。 虽然小猴天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 日本与美国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完全是人类的儿童却因为没有在人类社会成长而成为“人形动物”呢?为什么儿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能成长为正常的人?人要成为人仅 仅有人类的基因遗传还不够吗?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PPT课件

非洲角马
第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有这种遗传素质,缺少相应的社会环境,社会 化会遇到困难。
印度狼孩
没有这种遗传素质,则不可能社会化
猩猩还是那个猩猩!
四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家庭 家庭中亲子关系、家长 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 语言、情感、角色、经 验、知识、技能与行为 规范方面的习得有重要 作用。
❖ (一)精神分析理论 ❖ 1.弗洛伊德观点 ❖ 2.埃里克森观点 ❖ (二)认知发展论观点 ❖ 1.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 2.克尔伯格观点
❖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 (四)解释理论(科赛洛) ❖ (五)正常成熟理论(格塞尔) ❖ (六)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
第三章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想 ❖ 4.培养社会角色
❖ 社会化是人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社会人的过 程。这一过程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儿童青少 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 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个 体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再社会化 还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没有取得 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比如劳动改 造就是一种再社会化。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 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 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 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 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 技能的过程。
二 社会化基本内容
❖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
❖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
❖ 性别角色社会化 柏姆(Sandra Bem)性
别角色调查表 (1974) 男性化特征:有攻击性、有
雄心、善分析、自信、活 跃、有竞争性、果断、支 配、坚强、独立、个人主 义、自我依靠、敢于冒险

社会化与个体化..34页PPT

社会化与个体化..34页PPT
社会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体化..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社会化【共81张PPT】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社会化【共81张PPT】
娱乐停止了,关系也就结束了。 能轻易、迅速地摆脱风流韵事, 喜欢玩弄异性,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对
方,但仍与之经常往来。
友谊型的爱情
照顾对方而不是性爱, 相信爱情是从友谊发展而来的,情人必须
具有相似的兴趣,喜欢同样的活动, 爱情随着对另一方的尊重和关心而增进的,
能够忍受长期的分离;
他们也不像嬉戏型爱情中的恋人那样,在 关系中寻求感观刺激。
亲密
喜欢
激情
迷恋
承诺
空洞的爱
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友谊式的爱
承诺
昏庸的爱
承诺
亲密
程度
时间
热情
浪漫的爱情
集中于美貌和身体的吸引;
以性爱为中心的爱情,希望得到回报。 非常相信一见钟情,
对其恋人身体方面的瑕疵特别敏感,
恋人的身体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游戏型的爱情
游戏,娱乐,不严肃看待;
迷恋于调情,使恋人总是猜不准其 负责的程度;
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 不想与我在一起,
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 会吓跑别人。
本章概要
第一节 亲密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亲密关系
一、依恋类型研究 二、爱情的心理学研究
什么是亲密关系
狭义:情侣 广义:家人、朋友,以及和宠物之
间的关系。
亲密关系是两人间的联动状态——依 恋。
5.父母回来并安抚孩子
焦虑-矛盾型(20%)
最初会不安,在分离后极为痛苦,
当重新与父母团聚时,这些儿童难以 平静下来,
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行为,既想得到 安慰,又想“惩罚”擅离职守的父母。
安全型(60%)
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婴儿变得心烦意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