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襄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韡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

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

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

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

然后括淮甸闲田,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征之;盐丁又别廪为一军,此第二重藩篱也。

”十五年,淮西告捷,韡策金人必专向安丰,使卞整、张惠各以其兵屯庐州以待之。

其后金人果犯安丰,韡调诸军应援捣虚,遂有堂门之捷,俘其四驸马者。

绍定二年冬,盗起闽中,帅王居安属韡提举四隅保甲,韡有亲丧,辞之。

明年,起复,知南剑州。

时有议当招不当捕者,韡言:“始者贼仅百计,招而不捕,养之至千,又养之至万,今复养之,将至于无算。

”韡亲提兵督捕,所至克捷。

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

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韡亲督诸将,乘春瘴未生,薄松梓山。

士皆攀厓上,贼巢荡为烟埃。

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

”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

明年卒,年八十有三。

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

因隶军籍。

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

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

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

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

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

(选自《宋史》,有删改)译文:陈韡字子华,是福州候官人。

父亲陈孔硕,是朱熹、吕祖谦的弟子。

(陈韡)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

陈韡说:“山东、河北的遗民,应该让他们回家耕种自己的土地,给他们提供耕牛和农具。

这样之后,搜求淮甸一带无人耕种的田地,招募百姓当兵,给他们提供田地但收很少的租税;承担盐役的丁壮再另外储备组成一支军队,这就是第二道屏障。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原文: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成吾志矣!”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

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会罢副使,徙知鄜州。

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

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译文:许骧,字允升,世代居住在蓟州。

祖父叫许信,父亲叫许唐,世代以财富在边郡称雄。

后唐末年,许唐知道契丹将扰乱边境,告诉他的父亲说:“如今国家的政治败坏松弛,狄人必定乘着这一机会而侵扰中原,那么朔州、易州地区,百姓会遭受狄人侵扰的兵灾。

假如不立即离开,将要被俘虏了。

”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

不久,后晋太祖受天命改朝换代,果然用燕蓟之地贿赂契丹,许唐回去的路于是断绝。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宋史许骧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导读:原文: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成吾志矣!”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

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会罢副使,徙知鄜州。

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

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

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

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译文:许骧,字允升,世代居住在蓟州。

祖父叫许信,父亲叫许唐,世代以财富在边郡称雄。

后唐末年,许唐知道契丹将扰乱边境,告诉他的父亲说:“如今国家的政治败坏松弛,狄人必定乘着这一机会而侵扰中原,那么朔州、易州地区,百姓会遭受狄人侵扰的兵灾。

假如不立即离开,将要被俘虏了。

”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

不久,后晋太祖受天命改朝换代,果然用燕蓟之地贿赂契丹,许唐回去的路于是断绝。

《宋史陈襄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陈襄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宋史陈襄传》原文及译文解析陈襄,少孤,出游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

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

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以惊,守之不为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

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

县多世族,以请托肋持为常,令不能制。

襄欲稍革其俗,每听讼,必使数吏环立于前。

私谒者不得发,老奸束手。

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余则否”。

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

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

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

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之,及入相,荐为秘阁校理、判祠部。

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二州病。

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法,水不复积。

知谏院,改侍御史知杂事。

论(王安石)青苗法不便,且言韩维不当为中丞。

皆不听,襄以言不行,愿补外。

安石欲以为陕西转运使,帝惜其去,留修起居注。

逾年,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

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知陈州。

卒,年六十四,赠给事中。

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既亡,友人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

在经筵时,神宗顾之甚厚,襄以司马光至于郑侠三十三人对,谓光等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

谓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投窜瘴疠,朝不谋夕,愿使得生还。

帝不能尽用。

(节选自《宋史·陈襄传》)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犯者扪之辄有声扪:按,摸B.扣之,乃为盗者扣:拘押,扣押C.擿其书诏小失擿:揭发D.朝不谋夕谋:预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校,又称乡学,是古代政府开办的地方学校,通过乡试成了生员才有资格就读。

B.摄令事,“摄”在这里指官员代理某个官职的工作,也指官员兼任其他官职的工作。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从信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从信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从信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恭谨强力,心计精敏。

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

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

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

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

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

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

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

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

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

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

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

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

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佘抵罪有差。

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

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

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

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

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译文: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划精细敏捷。

太宗在晋王府时,命令他主管财物费用,王宫里事无大小全部委托给他。

多次升官任右知事押衙。

开宝三年秋,三司报告皇帝:仓储月俸只能维持到第二年二月,请分驻各地的军队率领所有民船,以资助长江、淮河的漕运。

太祖非常愤怒,斥责道:“国家如果没有九年的储蓄叫不足,你们不早作打算而使仓库的储备将近用完,这才请求驻军调集民船来运送,这可以仓促办到吗?如今设置你们这三司有何用,假使供给短缺,就要定你们的罪来告诫众人!”三司使楚昭辅害怕,到太宗那儿请求免罪,使他得以竭尽全力。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咸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咸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咸,字逢儒。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

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者,而委成咸均赋。

改知果州南充县。

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

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

擢知资州,时久旱,咸被命即请帅臣发粟二千余石以振。

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宇咸首贻书论兵不可轻动劝松搜人才练军实据险厄立关堡杜支经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吴)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

曦以咸蜀名士,秋苦助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

咸不往,遂之利州。

李道传问咸:“计将安出?”咸曰:“事极不过一死耳,必不为吾蜀累也。

“语家子钦曰:“咸受国厚恩,义当击贼,恨无兵权,独有下策,削发以全臣节。

“会曦以书招之急,咸答书劝其禀令,既而欲亲谕之,遂行。

曦既诛,咸语诸子曰:“吾不能讨贼而弃官守,罪也。

“上表自劾,安丙、杨辅等皆勉其出。

时僭乱后,帑藏赤立。

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请内奏于朝。

咸总赋之始,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二岁,益昌大军库有楮引百八十万,城下三仓军粮四十余万石,料七万余,而布帛丝绵、钢铁钱不预焉。

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

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守赖以固。

召为司农少卿,卒。

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陈咸传》)译文:陈咸,字逢儒。

南宋淳熙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内江县尉。

县中官吏受贿,征收百姓赋税不公平,陈咸把这件事情报告给部使,部使委派陈成均衡百姓的賦税。

改任果州南充县知县。

当年干早,税务司免收下等民户的两税,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使漕运收入亏损,陈咸告诉安节说:“如果对百姓有利,违反它不行。

”蜀地每年征收絹钱,百姓感到困苦,陈成禀告安节,审核收入节约支出,他上奏每年减少二十多万缗钱。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陈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襄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襄,少孤,出游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

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

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以惊,守之不为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

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

县多世族,以请托肋持为常,令不能制。

襄欲稍革其俗,每听讼,必使数吏环立于前。

私谒者不得发,老奸束手。

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余则否”。

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

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

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

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之,及入相,荐为秘阁校理、判祠部。

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二州病。

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法,水不复积。

知谏院,改侍御史知杂事。

论(王安石)青苗法不便,且言韩维不当为中丞。

皆不听,襄以言不行,愿补外。

安石欲以为陕西转运使,帝惜其去,留修起居注。

逾年,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

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知陈州。

卒,年六十四,赠给事中。

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既亡,友人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

在经筵时,神宗顾之甚厚,襄以司马光至于郑侠三十三人对,谓光等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

谓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投窜瘴疠,朝不谋夕,愿使得生还。

帝不能尽用。

(节选自《宋史·陈襄传》)译文:陈襄,幼时丧父,出外到乡校游学,与陈烈、周希孟、郑穆是好朋友。

当时读书人都沉浸迷失在注重修饰文词的文章中,(对儒家)所说的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学说,都指责是思想言行不合实际而没有人来研究这样的学说。

陈襄他们四个最先一同在沿海地区提倡这些学说,听到的人都笑话(他们),惊讶不已,他们坚持这样做不改变,最终(大家)都听从了他们并且受到教化,(人们)称他们为“四先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敏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敏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敏,字元功,赣之石城人。

父皓,有才武,建炎末,以破赣贼李仁功,补官至承信郎。

敏身长六尺余,精骑射,积官至忠靖郎。

以杨存中荐,擢阁门祗候。

时闽地多寇,殿司兵往戍,率不习水土。

至是,始募三千兵置左翼军,以敏为统制,漳州驻扎.敏按诸郡要害,凡十有三处,悉分兵扼之,盗发辄获.赣州齐述据城叛,啸聚数万,将弃城南寇.敏闻之曰:“赣兵精劲,善走崄,若朝廷发兵未至,万一奔冲,江、湖、闽、广骚动矣。

”不俟命,领所部驰七日,径抵赣围其城.逾月,朝廷命李耕以诸路兵至,破之。

累功授右武大夫,封武功县男【1】,领兴州刺史.召赴阙.,宋高宗见其状貌魁岸,除破敌军统制。

寻丁.母.忧.,诏起复,以所部驻太平州.绍兴三十一年,金国主完颜亮来攻,成闵为京湖路招讨使,以敏军隶之,升马司统制,军于荆、汉间。

敏说闵曰:“金人精骑悉在淮,汴都必无守备,若由陈、蔡径捣大梁,溃其腹心,此救江、淮之术也。

”不听。

从闵还驻广陵,时金兵尚未渡淮,敏又说闵邀其归师,复不听,敏遂移疾归姑孰。

宋孝宗即位,张浚宣抚江、淮,奏敏为神劲军统制。

浚视师,改都督府武锋军都统制。

朝廷遣李显忠北伐,浚欲以敏偕行,敏曰:“盛夏兴师非时,且金人重兵皆在大梁,我客彼主,胜负之势先形矣。

愿少缓。

”浚不听,令敏屯盱眙。

显忠至符离,果失律,敏遂入泗州守之。

金人议和,诏敏退守滁阳。

敏请于朝,谓滁非受敌之所,改戍高邮,兼知军事。

与金人战射阳湖,败之,焚其舟,追至沛城,复败之. 乾道元年,迁宣州观察使,召除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居岁余,敏抗章曰:“久任周.庐.无以效鹰犬况敌情多诈和不足恃今两淮无备臣乞以故部之兵再戍高邮。

"仍请更筑其城。

乃落常阶,除.光州观察使。

四年,北界人【2】侍旺叛于涟水军,密款本朝,称结约山东十二州豪杰起义,以复中原。

上以问敏,敏曰:“旺欲假吾国威以行劫尔,必不能成事,愿勿听。

”适屯田统领官与旺交通,旺败,金有间言,上知非敏罪,乃召敏为左骁卫上将军.(节选自《宋史·陈敏传》)【注释】1.县男:爵位名,唐代开始设置,为从五品,金、元沿置,明废。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蔡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蔡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蔡襄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

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

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丁母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译文: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言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

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宋史·陈瓘传》原文:太学士疚,本姓陈,字瓘。

清流人也。

其先伯之,以三子为楚丘,疚为幽之昆弟。

及择叙,楚丘止,疚卒立。

其四弟朝,权重其上,而疚未及语,甚乃难极。

其寡尔见内行,举之,数统于三楚、新安、彭城之地,仍名楚丘。

其所作,戒百工,改清律,和贤政,文忠信及靖民,昭著于社稷。

其后伯携,起瓘之厥旨,遣而校书与之,及天子之政,自以极其全力。

立以盛德,由是中兴之,而贵至于九鼎。

瓘之年迩,当加缮册渊。

先主为御,以九卿之爵,分济以贤,赏以至刑,以明其孝,立以尊威,勳声远扬。

瓘死,厥德不殆,天下悲慠其去,以舍其所及者焉。

瓘传翻译:太学士瓘,本姓陈,字瓘。

他来自清流一家,他的祖父有三个儿子,其中瓘是幽之昆弟。

当选叙时,楚丘站住了,而瓘却立了起来。

他的四个弟弟都比他高贵,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可见他处境甚为凄惨。

他的叔叔发现他的内行,就把他提拔起来,把他派往三楚、新安和彭城的地方,并再次担任楚丘的职务。

他致力于戒百工、改清律、和贤政、文忠信和靖民,其廉洁和胸怀的精神令全国人民为之礼敬。

后来他的叔叔将他的意志传给他,派他到朝廷校改书章,协助天子的政事,他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

他勤勉发达,行德超及其他人,因此被尊为九鼎之臣。

瓘年纪不大,就要参加缮册渊的考试了。

先主派他去御,颁发九卿的爵位,惠及贤能,赏罚分明,以彰其孝心,表达尊崇之意,使他的声誉遍及天下。

瓘去世时,他的德行不减,全国人民为他的离去而哀悼,以吊其所及者。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陈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陈耀,字莹中,南剑州沙县人。

少好读书,应举,一出中甲科。

调湖州学书记,签书越州判官。

守蔡卞察其贤,每事加礼,而雄测知其心术,常欲远之。

章惇人相,璀从众道谒。

惇闻其名,独邀与同载。

询当世之务,璀曰:“请以所乘舟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

明此,则可行矣。

天子待公为政,敢问将何先?”惇日:“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势无急于此。

”璀曰:“公误矣。

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果然,将失天下之望。

"惇厉色曰:“光不务绩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奸邪而何?”雁曰:“不察其,A而疑其地则不为无黑若指为好邪区更改作,则误国益甚矣。

为今之计,唯消朋党,持中道,庶可以救弊。

”意虽忤惇,然亦惊异,颇有兼收之意。

至都,用为太学博士,令卞与惇合志,正论遂细。

卞党薛昂、林自官学省,议毁《资治通鉴》,建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后为著作郎,迂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将即真,耀语子正汇曰:“吾与丞相议事多不合,是欲以官爵相饵也°若受其荐进,复有异同?则公议私恩,两有愧矣。

吾有一书论其过,将投之以决去就。

”布使数人邀相见,甫■就席,遽出书,布大怒。

争辩移时,至箕踞淬语,罐色不为动,徐起白日:“适所论者国事,是非有公议,公未可失待士礼。

布矍然改容。

信宿,出舛泰州。

崇宁中,除名窜袁州,移郴州,稍复宣德郎。

瑾平生论京、卞,皆披通其处心,发露其情慝,最所忌恨,故得祸最酷,不使一日少安。

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

瑾谦和不与物竞,闲居矜庄自持,语不苟发。

通于《易》,数言国家大事,后多验。

靖康初,诏修谏议大夫。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斑昔为谏官,甚有说议。

”谥日忠肃。

(节选自《宋史・陈建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陈襄字述古译文(定稿)

陈襄字述古译文(定稿)

陈襄字述古译文(定稿)第一篇:陈襄字述古译文(定稿)陈襄,字述古,是福建侯官人。

求学的人都称他为古灵先生。

当时,求学的人正痴迷于雕饰之文,竞相以词彩华丽为高妙。

而先生独立有志于传扬大道,与他的同乡周希孟为友,气质古雅品行高尚,以天下的大计为己任。

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即使一些桀骜不驯放诞无礼不听教导的人,在先生门下也不敢失礼。

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主簿一职,蒲城县没有县令,先生代行县令职事,断案开明果决,人们不能以个人私情相求取。

开始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追随他学习的生员达五百余人。

部使者安积巡视到浦城县,先生以十事向他陈述,安积认为他说的都对,全都为他办理实施。

升任仙居县令,仙居是个多山的县,百姓不知学习,先生如在浦城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

学问中有疑难的,能在先生处理公务的间隙,到后院求教。

偶尔巡视县内,遇到山谷中有小学,就停下来为童生们讲解经文。

追随他学习的人渐渐增多。

升任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县之老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先生离开),(先生)只好下车徒步行走,差点儿不能出境。

当时富弼统率河阳,一见陈襄就厚待他。

先生如在仙居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

有人在富公面前诽谤他说:“这是赚取年轻人的学费罢了!”富公把这话告诉陈襄,先生说:“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这边,何必怕人家讲坏话!”有人劝先生停止讲学,回答说:“因为这些小人的话,使得生员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

我深以为耻。

”越发尽力讲学。

时问一长富公也越发认为他很优异,等到富公拜相后,就举荐陈襄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不久任祠部判官。

不久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常州知州,又如在河阳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

常州河运水渠淤塞拥堵太湖,太湖积水不能向北流人到长江,因而成为吴地民田的灾害。

先生根据水渠的宽度,对应民田之亩数,分摊交给百姓疏通,渠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规定,不到一月就修成,于是挖开望亭的古堤,而太湖的积水就能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

宋史陈骙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骙文言文翻译

陈骙,字子昂,临川人也。

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卒于真宗咸平二年。

少孤,家贫,好学不倦。

及长,博览群书,尤邃于《春秋》之学。

性刚毅,不随波逐流。

初仕为大理评事,历官至侍讲学士。

真宗时,擢为翰林学士,典校书局。

咸平二年,真宗崩,仁宗即位,骙以疾告归。

明年,起为翰林学士,进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迁尚书左丞,封鲁国公。

宝元二年,罢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复为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进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拜为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

治平二年,以疾乞骸骨,归居东阳。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译文:陈骙,字子昂,临川人氏。

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卒于真宗咸平二年。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好学不倦。

及至成年,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之学。

性格刚毅,不随波逐流。

起初官至大理评事,历经官职至侍讲学士。

真宗时期,被提拔为翰林学士,负责校对书籍。

咸平二年,真宗驾崩,仁宗即位,陈骙因病请求辞官回家。

次年,重新起用为翰林学士,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升任尚书左丞,封为鲁国公。

宝元二年,被免去职务,成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再次担任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转任兵部侍郎。

治平二年,因病请求辞官,返回东阳居住。

元祐元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陈骙自幼孤苦,家中贫穷,但他勤奋好学,不知疲倦。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对《春秋》一书的学问深入研究。

他性格刚直坚毅,不随大流。

起初在官场担任大理评事,其后官职不断晋升,直至侍讲学士。

真宗在位期间,陈骙因才学出众被提拔为翰林学士,负责管理校书局。

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陈骙因病请求退休。

不久之后,他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并晋升为翰林侍讲学士。

景祐元年,他升任尚书左丞,并被封为鲁国公。

然而,宝元二年,他因故被免职,成为太子宾客。

康定元年,他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嘉祐元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负责兵部事务。

治平二年,因病请求辞官,回到东阳安度晚年。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恕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陈恕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恕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

少为县吏,折节读书。

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

改澧州。

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

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

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

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

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

”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

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

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

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

太宗以其忠,多从之。

迁礼部侍郎。

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

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

”真宗嘉之。

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

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

五年,知贡举。

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

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

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

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

”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

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

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译文:陈恕,字仲言,是洪州南昌人。

小时候做过县吏,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洪州通判,陈恕以自已家在洪州辞官(各朝几乎都有规定不得在家乡为官)。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陈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明史陈瑄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陈瑄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陈瑄,字彦纯,合肥人。

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

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

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

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

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

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

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

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

凡所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

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

”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

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

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

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

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

”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

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

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

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瑄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

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参考译文】陈瑄,字彦纯,合肥人。

陈瑄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凭着射雁的本领为人称道。

永乐元年(皇帝)任命陈瑄担任总兵官,统辖海运事务,运送粮食四十九万多石,供给北京和辽东地区。

《宋史》原文及翻译

《宋史》原文及翻译

《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

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

赵鼎去枢筦①,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②多而施行少。

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

”鼎奇之,引为上客。

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

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

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

”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

”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

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

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

”鼎曰:“诺。

”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

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

”遂起浚知枢密院事。

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

”鼎笑曰:“子才之功也。

”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

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

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

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后稍如其言。

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

”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

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

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

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

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

淳熙七年,卒。

(选自《宋史喻樗传》)【注释】①枢筦:指中央政务。

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译文: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

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建炎三年,进士及第,他为人正直,好发议论。

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瓘,字莹中。

南剑州沙县人。

少好读书,应举,一出中甲科。

调湖州掌__,签书越州判官。

守蔡卞察其贤,每事加礼,而瓘测知其心术,常欲远之。

章惇入相,瓘从众道谒。

惇闻其名,独邀与同载。

询当世之务,瓘曰:“请以所乘舟为喻,偏重可行乎?移左置右,其偏一也。

明此,则可行矣,天子待公为政,敢问将何先?”惇曰:“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势无急于此,”瓘曰:“公误矣。

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在以置右,果然,将失天下之望,”惇厉色曰:“光不务缵述先烈,而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奸邪而何?”瓘曰:“不察其心而疑其迹,则不为。

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益甚矣。

为今之计,唯消朋党,持中道,庶可以救弊。

”意虽忤惇,然亦惊异,颇有兼收之意,至都,用为太学博士,会卞与惇合志,正论遂绌,卞党薛昂、林自官学省,议毁《资治通鉴》,璀因策士题引神宗所制序文以问,昂、自意沮。

后为著作郎,迁右司员外郎兼权给事中。

宰相曾布使客告以将即真,瓘语子正汇曰:“吾与丞相议事多不合,今若此,是欲以官爵相饵也。

若受其荐进,复有异同?则公议私恩,两有愧矣。

吾有一书论其过,将投之以决去就。

”布使数人邀相见,甫就席,遽出书,布大怒。

争辩移时,至箕踞谇语,瓘色不为动,徐起自曰:“适所论者国事,是非有公议,公未可失待士礼。

”布矍然改容。

信宿,出知泰州。

崇定中除名室袁州移郴州稍复宣德郎瓏平生论京主货披摘其处心发露共情展最所忌恨故得過最酷,不使一日少安。

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

瓘谦和不与物竞,闲居矜庄自持,语不苟发。

通于《易》,数言国家大事,后多验。

靖康初,诏赠谏议大夫。

绍兴二十六年,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

”谥曰忠肃。

(节选自《宋史·陈瓘传》)译文:陈瓘,字莹中。

宋史陈骙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陈骙传文言文翻译

骙初仕,历官县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其在县令任,廉明公正,百姓怀之。

监察御史时,弹劾不避权贵,直言敢谏,为时人所重。

殿中侍御史则深得皇帝信任,屡次奉命出使,为国家立下赫赫功勋。

元祐元年,骙擢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

时宰相蔡京当国,政事多所变更,骙屡进直言,虽遭谗毁,终不改其志。

京恶之,乃奏请骙出知成都府。

骙至成都,政事修举,民安其业,为蜀中之望。

元祐四年,骙迁礼部尚书,兼侍读。

是时,朝廷多故,骙深忧国事,常上疏言事,力主改革。

仁宗览疏,嘉其忠诚,遂拜为参知政事,与枢密使曾布同掌国政。

骙为相,以正道自持,崇尚节俭,抑止贪贿,劝课农桑,使得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时天下承平日久,骙又请行古制,整饬朝纲,以求长治久安。

仁宗深纳其言,遂命骙为左丞相。

骙居相位,屡进直言,虽权臣当道,亦不稍退。

一日,仁宗问骙曰:“朕欲知卿之短处,卿可自陈。

”骙对曰:“臣短处有三:一曰言直,二曰性刚,三曰好直言。

陛下若能容臣之短,则国家幸甚。

”仁宗笑而纳之。

骙在相位,虽位高权重,然能以谦卑自守,不矜不伐。

尝有幕僚献诗一首,内有“公今作相,天下归心”之句。

骙览之,笑曰:“天下归心,岂在一相乎?”遂命焚之。

嘉祐四年,骙因病请辞,仁宗不许。

骙固辞,乃许之。

骙归眉州,未几而卒。

仁宗闻之,辍朝三日,追赠太师,谥文忠。

陈骙者,宋之贤相也。

其一生,忠君爱国,清正廉洁,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言行,足以垂范后世,为世人所景仰。

译文:陈骙,字仲弓,眉州眉山人。

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享年六十二岁。

骙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家境贫寒,无法自给,于是努力学习,终成名人。

骙初入仕途,历任县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

在县令任上,廉洁公正,深得民心。

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贵,直言敢谏,深受时人敬重。

殿中侍御史时期,深得皇帝信任,多次奉命出使,为国家建立赫赫战功。

元祐元年,骙升任中书舍人,后转任翰林学士。

当时宰相蔡京当权,政事多有变更,骙屡次进言直谏,。

陈襄文言文翻译

陈襄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自宋室南渡,中原沦陷,四海鼎沸,生灵涂炭。

陛下以圣德继统,抚临万邦,固国之本,安民之策,莫不措置得宜。

然臣窃以为,今日之世,虽太平景象,然隐忧未已。

愿陛下深思远虑,以图国家长久之计。

夫治国之道,以民为本。

陛下抚民如子,仁爱为本,此乃圣德之所由也。

然而,天下之事,千头万绪,非一日之功可成。

今国家积弱,民不聊生,此乃国之大忧。

臣愿陛下亲临天下,察访民间疾苦,以救民于水火。

夫国家之治,莫重于法。

法者,国之权衡也。

今法度不明,官吏贪墨,民不聊生,此乃国之危也。

臣愿陛下整饬法纪,严惩贪官,使法度得以行于天下,民得以安居乐业。

夫国家之强,莫大于贤才。

陛下广纳贤才,选用能臣,此乃国家之福也。

然而,用人之道,非一日之功可成。

今朝廷之中,贤才难得,此乃国之患也。

臣愿陛下广开言路,招纳贤才,使国家得以强盛。

夫国家之安,莫大于民心。

陛下以仁德抚民,民心归附,此乃国家之固也。

然而,民心不可一日而忘。

今民间疾苦,民生凋敝,此乃国之危也。

臣愿陛下体察民情,安抚民心,使国家得以安宁。

臣又闻,古之圣王,皆以礼乐教化天下。

礼乐者,国之元气也。

今礼乐废弛,风俗日下,此乃国之病也。

臣愿陛下振兴礼乐,弘扬儒学,使国家得以昌盛。

陛下,天下归心,四海宾服。

然而,臣恐陛下日理万机,疏于养生,此乃国之忧也。

臣愿陛下保重龙体,以安社稷。

翻译:臣听说天下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自从宋朝南迁以来,中原沦陷,四海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陛下以圣明的德行继承了皇位,统治万邦,稳固国家的基础,安抚民众的策略,无不妥善安排。

然而,臣私下认为,现在的世界,虽然看似太平,但隐忧仍然存在。

愿陛下深思熟虑,为国家的长远规划出谋划策。

治理国家的方法,以民众为根本。

陛下关爱民众如同子女,仁爱为本,这是圣德的来源。

然而,天下的事情,千头万绪,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

现在国家积弱,民众生活困苦,这是国家的大忧。

臣愿陛下亲自巡视天下,考察民间疾苦,以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陈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陈襄,少孤,出游乡校,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

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

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以惊,守之不为变,卒从而化,谓之“四先生”。

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

县多世族,以请托肋持为常,令不能制。

襄欲稍革其俗,每听讼,必使数吏环立于前。

私谒者不得发,老奸束手。

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余则否”。

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

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

知河阳县,始教民种稻。

富弼为郡守,一见即礼遇之,及入相,荐为秘阁校理、判祠部。

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二州病。

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法,水不复积。

知谏院,改侍御史知杂事。

论(王安石)青苗法不便,且言韩维不当为中丞。

皆不听,襄以言不行,愿补外。

安石欲以为陕西转运使,帝惜其去,留修起居注。

逾年,安石又欲出之,帝不许。

寻直学士院,安石益忌之,擿其书诏小失,出知陈州。

卒,年六十四,赠给事中。

襄莅官所至,必务兴学校,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既亡,友人视其箧,得手书累数十幅,盈纸细书,大抵皆民事也。

在经筵时,神宗顾之甚厚,襄以司马光至于郑侠三十三人对,谓光等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

谓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投窜瘴疠,朝不谋夕,愿使得生还。

帝不能尽用。

(节选自《宋史·陈襄传》)
译文:
陈襄,幼时丧父,出外到乡校游学,与陈烈、周希孟、郑穆是好朋友。

当时读书人都沉浸迷失在注重修饰文词的文章中,(对儒家)所说的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学说,都指责是思想言行不合实际而没有人来研究这样的学说。

陈襄他们四个最先一同在沿海地区提倡这些学说,听到的人都笑话(他们),惊讶不已,他们坚持这样做不改变,最终(大家)都听从了他们并且受到教化,(人们)称他
们为“四先生”。

陈襄考中进士,调任为浦城主簿,代理县令事务。

浦城县有很多世代显贵的家族,把私相嘱托,对(政权)把持横行当作平常的事,县令不能控制(这个局面)。

陈襄逐渐改变这个习气,每次审理诉讼案件,一定让多位官吏围着站在自己面前。

(这样一来),私下进见(说情)的人没法说话,参与此事的老到奸滑的官吏毫无办法。

百姓有东西被偷了,抓捕盗贼的官员抓了(疑似)小偷(的人)送到,陈襄告诉他们说“某座寺庙里的钟能够辨识出盗贼,偷了东西的人摸钟就会发出响声,其余的人摸应该不响”。

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

命令这些小偷到布幔里去摸钟,过了一会喊他们出来,只有一个人手上没有被墨汁染黑。

审问他,就是那个偷东西的贼。

(陈襄)担任河阳县令,开始教导农民种植稻谷。

富弼作郡守,一见到就用优厚的礼节对待陈襄,等到富弼做了宰相,还推荐陈襄去做秘阁校理、监管祠部(事务)。

(陈襄)担任常州知州,运河的水从旁边冲到了太湖,积存的水不能从北边泻入长江,成了常州、苏州两地的灾害。

陈襄估算了运河的长度和百姓田地的面积,确定了数字,把疏通的办法交给他们,滞水不再积留。

在谏院任职,又改任侍御史知杂事(官名。

唐朝置,以年深御史充任,总管御史台庶务。

五代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任。

宋初因之。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去“知杂事”之号,置侍御史一人,为御史台副长官)。

批评王安石青苗法不合理,而且进言说韩维不应当任命为中丞。

(皇上)都没有采纳(这些意见),陈襄因为这些建议没有被接受,想到京城之外任职。

王安石想把他安排去做陕西转运使,皇上舍不得他离开,留下他编写《起居注》。

过了一年,王安石又想把他弄到外地去,皇上不答应。

不久到学士院任职,王安石更加忌惮他,揭发他书写诏书中的小的过失,让他出京到陈州当知州。

(陈襄)去世,年龄是六十四岁,被追封为给事中。

陈襄(做官)到任职所在的地方,必定致力于兴办学校,平日用心把讨论研究百姓的利益和困难当作最紧急的事(来做)。

他去世以后,朋友察看他的书箱,找到了他亲手书写的几十张文稿,纸上写得满满的,都是很细的字,大多是(与)百姓(有关)的事。

(陈襄)在给皇上讲解经籍的时候,神宗对他关怀很优厚,陈襄拿司马光、郑侠等三十三人作为(对皇上)的回答,说司马光等人都是辅佐
得力可做亲信的大臣,不应当让他们长期在外地做官。

又说郑侠朴实直爽敢于说话,(言语)都是出于忠诚正义,流放(南方)瘟疫(多发)的地区,早上无法预料晚上的事,(非常危险),希望让他能够活着回到京城。

皇帝没有全部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