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过动儿与强迫症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动物和昆虫的过度恐惧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动物和昆虫的过度恐惧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对一些特定的动物和昆虫产生过度恐惧。
这种恐惧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症状对特定动物和昆虫的过度恐惧。
一、强迫症症状概述强迫症症状包括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
强迫性思维是指患者经常出现不受控制的、重复性的思想或观念。
强迫性行为则表现为患者反复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以缓解强迫性思维所引起的不适感。
强迫症症状不同于正常人的担忧或疑虑,它们往往与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相关。
在特定动物和昆虫的过度恐惧中,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对这些动物或昆虫的过度担忧和恐惧。
二、强迫症对特定动物的过度恐惧1. 蜘蛛恐惧症蜘蛛是引起人们恐惧的常见昆虫之一,而对于蜘蛛恐惧症患者来说,他们的恐惧感更为强烈。
他们可能会在看到蜘蛛或者只是听到关于蜘蛛的话题时产生焦虑和恐惧,甚至可能出现恶心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2. 蛇恐惧症蛇是另一个常见的引发强迫症恐惧症状的动物。
患者对蛇的恐惧可能源于它们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这种恐惧会导致患者避免去接触或者逃离与蛇有关的情境。
3. 鸟类恐惧症鸟类是美丽的生物,但是对于鸟类恐惧症患者来说,它们所带来的恐惧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患者可能害怕鸟类的翅膀拍打声、令人不适的尖叫声或者是对于鸟类的不可预测性。
三、强迫症对特定昆虫的过度恐惧1. 蟑螂恐惧症蟑螂是常见的床上用品和食品污染源,它们和肮脏、传染病联系在一起。
患者可能对蟑螂的出现感到恶心和恐惧,担心它们会污染自己的生活环境或导致自身的健康问题。
2. 蜜蜂恐惧症对于蜜蜂恐惧症患者来说,蜜蜂并不只是可爱的昆虫,而是带来恐惧和不安的存在。
蜜蜂的螫咬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身体症状。
因此,患者会尽量避免接触蜜蜂。
3. 蚂蚁恐惧症有些人害怕蚂蚁,这种恐惧与对蚂蚁所带来的破坏性和麻烦有关。
蚂蚁可以破坏食物储藏、侵占人类居住场所,这使得患者对于蚂蚁的存在感到焦虑和不安。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也被称为强迫性障碍(OCD)。
它被定义为一种持续性的、无法控制的强烈欲望或冲动,导致个体陷入不断重复某种行为或思维的困境中。
这种强迫性行为或思维往往与个体内部的焦虑、恐惧和不安有关。
强迫症的症状可能多种多样,包括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行为或仪式感,以及对如洁癖、验收恐惧等特定事物过度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强迫症的定义、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这一常见心理障碍。
首先,强迫症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强迫性行为是指个体反复进行的某种特殊行为或动作,以试图消除自己内心的强迫感。
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义的,并且个体承认其行为毫无必要,但很难抑制。
同时,强迫性思维表示个体反复出现的特定思维、意念或图像,对此感到极度烦恼和担忧,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这些思维,甚至对自己的思维质疑。
强迫症的症状对每个患者可能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强迫性思维,患者不断反复出现的、与自己意愿无关的、令人丧失控制力的思维,常常与亵渎、伤害自己或他人等恶心事情有关。
第二是强迫性行为,患者为了减少焦虑或恐惧感,进行一系列重复的行为或仪式感。
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清理和摆放东西等。
此外,患者对于特定事物或场景可能表现出过度关注,例如洁癖患者会对细菌或污垢感到极度恐惧,并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呢?强迫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有一些因素与其发生有关。
首先是遗传因素,既然在家族中存在强迫症的患者,则个体患上这种疾病的风险将增加。
其次,生物化学因素也被认为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可能导致这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此外,心理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个体的儿童期经历、个性特征、应对能力等。
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药物和心理治疗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方法。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抗焦虑药。
10个症状诊断小孩是否为过动儿
10个症状诊断小孩是否为过动儿根据一项最新研究,随着‘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普遍,要去分辨一个静不下来的正常四岁孩童与一个过动到影响学习能力的孩子的不同,已越来越困难。
MSNBC新闻网报导,过动儿正式的名称为注意力欠缺过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tivity Disorder,ADHD)通常出现在学龄前儿童,而现在每11个学龄儿童就有一人有过动症。
40%的四岁孩童注意力难集中。
父母须要知道注意力障碍的特征以便孩子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巴尔的摩甘迺迪克里格中心(Kennedy Krieger Institute)神经心理学主任马克.马洪(Mark Mahone)说:“ADHD有其生物学上的基础。
我们要及早掌握ADHD 因为它对学习和学业发现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患有ADHD者的脑部变化能帮助孩子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马洪说:“研究显示患有ADHD孩童的脑尾细胞核(caudate nuclei)比其他孩童的小。
这脑部区块主宰动力技能和认知控制。
”他建议父母在三到四岁孩童身上观察到下列症状就该谘询医生:1. 不断攀爬──即使被制止。
2. 坐不住,常扭动身体、手脚乱动。
3. 不分场合乱跑以致受伤。
4. 无法单脚跳。
5. 同侪相处会有较多磨擦,直接影响人际互动。
6. 比同龄玩伴吵闹。
7. 缺乏谨慎心而与陌生人为友。
8. 身处危险情况却丝毫不恐惧。
9. 注意力不足,很快失去兴趣。
10. 轮流时难耐等待。
马洪建议过动儿的家长:“有许多治疗这些症状,增强适应,改变负面行为的有效方法。
父母可一同接受谘询,建立共识以确保计划成功。
”。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
强迫症的定义和特征引言: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对其家庭和社交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可能的原因,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一、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也称为强迫性障碍,是一种被列入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的心理障碍。
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对患者来说是不可控制的,且常常与现实情况无关。
强迫症的症状通常会导致患者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只有通过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才能暂时缓解这种不适。
二、强迫症的主要特征1. 强迫性思维:患者经常出现不受控制的强迫性思维,如恶心的想法、不合理的怀疑、反复的念头等。
这些思维常常与患者的核心价值观和意愿相违背,但患者却无法停止或控制这些思维的出现。
2. 强迫性行为: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患者常常会执行特定的行为或仪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数数等。
患者往往明白这些行为是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
3. 强迫性恐惧:强迫症患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
他们担心自己或他人会遭受到伤害,或者害怕自己会做出不可控制的行为。
这种恐惧感常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4. 重复性和持久性:强迫症的症状往往是重复性和持久性的。
患者可能会反复执行同样的行为,或者陷入相同的思维循环中。
这种持久性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强迫症的可能原因1. 生物因素: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和脑结构有关。
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强迫症的风险,而脑部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可能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可能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
3.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因素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
强迫症的症状和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的症状和认知行为疗法一、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无法抵抗的冲动和反复出现的强迫思想或行为。
它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和不适,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强迫症主要的症状:一、强迫思维患有强迫症的人经常被不必要或荒谬的思维所困扰,这些思维可能包括恐惧、妄想或不合理的念头。
例如,他们可能会反复担心自己是否关好门窗,是否洗干净手,或者对于某些特定数字或颜色产生过度关注。
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指反复执行和重复某些动作以减轻不安情绪或避免发生某个恐怖事件。
这些行为可能涉及数次检查、盘点、洁癖等。
例如,在离开家之前,患者可能会多次检查门锁是否上锁,并确保没有电器开着。
二、认知行为疗法虽然强迫症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管理和减轻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目标是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一、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帮助患者找到并纠正他们错误、消极或过渡关注的思维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例如,一个患有强迫症的人可能会相信自己没有检查门锁就意味着窃贼进入了房间。
通过认知重构,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分析这种思维是否合理,并提供更合理和正常的解释。
二、消退曝光消退曝光是指让患者暴露于引发他们强迫思维和行为的刺激物中,以促使其逐渐对这些刺激物产生习惯性反应。
例如,在治疗期间,一个担心感染的强迫洁癖患者可能会被挑战去触摸一些表面上看起来肮脏的物体,以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对细菌和感染的恐惧。
三、反馈预防反馈预防是一种支持患者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取得进步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来增强患者对正确思考和行为的意愿,并减少他们对强迫行为的依赖。
例如,治疗师可以向患者提供心理安全环境,在他们尝试抑制或推迟强迫行为时鼓励和赞美他们。
三、总结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困扰。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管理和减轻症状。
强迫症
强迫症,也被称为强迫性障碍(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患者可能会反复进行某些动作或者思考某些事情,即使他们知道这些行为或思考对他们没有意义或不合理。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强迫症的症状、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一、症状强迫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1.强迫性思维:患者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或者念头,例如害怕自己会变得肮脏、感染病菌或者对别人造成伤害等。
2.强迫性行为:患者经常反复进行某些动作或行为,例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或者整理东西等。
3.强迫性规则:患者会制定某些规则或标准,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或标准执行,例如按照某个数字的倍数做某些事情等。
4.强迫性检查:患者会反复检查某些事情是否完成,例如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闭等。
5.强迫性重复:患者会反复做一些事情,例如反复数数、反复看一些东西等。
二、原因强迫症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环境和生化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环境因素如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父母的过度保护、家庭不和谐等也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的发生。
同时,神经传递物质和神经回路的不平衡也可能是引发强迫症的原因。
三、诊断强迫症的诊断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通常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家族病史和心理评估等多个因素来诊断。
此外,为了排除其他相关的疾病,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医生可能会进行身体检查或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
四、治疗强迫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不良的心理习惯,从而缓解症状。
五、预防强迫症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身心健康,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儿童俗称过动儿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儿童俗称过动儿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儿童俗称过动儿,主要的症状是其行为持续的表现在注意力不足或过动和冲动方面的障碍。
注意力不足的症状,如常常分心、健忘、丢东西、无法遵守规定、不能专心听课或完成作业、不能专注于细节的工作及活动等。
过动行为的症状,如常常爬上爬下或跑来跑去、坐不住、手脚不停扭动、多话、很难安静玩耍、经常变换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工作。
冲动行为的症状,如不能自我克制的抢说话、插话、打断别人谈话、侵犯他人的活动、不能耐心等候、抢先插队等。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的儿童,常因上述的注意力缺陷或过动/冲动的症状,导致生活、学习及人际适应的严重困难,妨碍个人在社会、学业、或职业上正常的功能。
此外,有些过动儿也会有情绪或学习困难和动作不协调的情形,容易发生违规、意外事故、人际关系不良或学业成绩低落现象。
依美国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标准,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的症状如下述:一、具有下列(一)或(二)中的事项:(一)不专注:出现下列不专注的症状至少六项,且持续六个月以上,此问题造成个体的不适应,且和他/她的发展成熟度不一致:a. 经常无法注意细节、或在学校功课、工作的活动上经常因粗心而犯错。
b. 经常无法持续注意力在功课、一件事或游戏上太久。
c. 经常表现出好像不注意听别人对他说话的样子。
d. 经常无法遵循指示和完成学校功课或其它指定任务,但并不是因故意反抗或听不懂指示而无法完成。
e. 经常无法把事情或活动做的有条理。
f. 对于需要持续花心力的活动,经常表现出逃避或强烈的不喜欢。
g. 经常丢掉(或忘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如作业、铅笔、书本、文具或活动所需要的玩具)。
h. 经常容易为外界的刺激所干扰而分心。
i. 经常忘记日常生活所需的事物。
(二)过动-冲动:出现下列过动-冲动的症状至少六项,且持续六个月以上,此问题造成个体的不适应,且和他/她的发展成熟度不一致:过动a. 经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椅子上坐不住(身体蠕动不停)。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的名词解释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的特征是反复发生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这个病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会被困扰于强迫思维,即反复、不断出现的强迫念头、想法或者观念,这些思维常常与某种恐惧、担忧或者不安有关。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患者会执行一系列的强迫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刻板、重复以及不合理的。
强迫思维可能包括对感染、疾病、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例如反复洗手、清洁、检查,甚至是强迫性的数数、重复特定的词语或者举止。
这些行为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不安,但是却没有实际的意义,并且对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患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这些强迫思维和行为,导致他们感到沮丧、焦虑和困惑。
强迫症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遗传、生物化学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尤其是与血清素相关的神经递质,可能在强迫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强迫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以及药物治疗。
CBT帮助患者认识到强迫思维的虚假性质,并学会改变对这些思维的反应。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简称SSRIs),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强迫症是一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精神障碍,其特
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强迫症的症状和特征
强迫症的症状和特征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患者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焦虑,只能通过执行某些特定的行为来缓解这些不适。
本文将探讨强迫症的症状和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强迫症的症状1. 强迫思维:患者常常出现固定的强迫想法,无法摆脱。
这些想法往往与卫生、安全或顺序等方面有关。
例如,害怕被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反复洗手;害怕房屋失火的患者可能会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闭。
2. 强迫行为:患者会不自觉地反复执行某种行为,以期达到“防止”不安情绪的效果。
这些行为通常与强迫思维密切相关。
例如,整理、洗涤、计数或检查物品。
3. 强迫意象:患者的思维往往伴随着明确的图像或意象,强化了他们的强迫症状。
这些意象可能是令人不安的,例如,想象自己或亲人受到伤害。
4. 不必要的仪式感:很多患者认为,只有在特定的顺序或仪式下,他们才能摆脱强迫想法或行为。
例如,一个患有强迫症的人认为,踩在某个特定的地砖上可以避免不幸。
二、强迫症的特征1. 具有持久性:强迫症的症状通常是持久的,长时间存在。
患者无法轻易地摆脱这些思维和行为,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2. 明显的痛苦和焦虑:患者对于自己的强迫症状感到极度的痛苦和焦虑。
他们希望能够停止这些思维和行为,但不可能做到。
3. 影响日常生活:强迫症的症状会大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他们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执行强迫行为,错过其他重要的活动。
4. 交际和人际关系受损: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会避免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症状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或不适。
5. 可能伴随其他心理疾病:强迫症常常与其他心理疾病共存,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的存在可能使患者的痛苦更加加剧。
总结:强迫症是一种常见而困扰人的精神障碍。
患者常常陷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困扰中,难以自拔。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了解强迫症的症状和特征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强迫症的症状及应对策略
强迫症的症状及应对策略强迫症,又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出现强迫的思想、冲动或行为。
患有强迫症的人往往会反复出现某种不自主的、令人困扰的想法或感觉,为了减少焦虑和不适,而采取某些特定的行为或仪式。
在日常生活中,强迫症可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强迫症的症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强迫症的症状1. 强迫思维患有强迫症的人常常会出现反复并持续性的强迫性思维,这些思维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荒谬的,但患者却无法控制。
比如担心自己关掉了煤气灶却没关好,或者担心自己没有锁好家门等。
2. 强迫行为除了强迫性思维外,强迫症患者还常常出现强迫行为。
他们可能会进行一些反复的动作或仪式,如反复洗手、检查、计数等。
这些行为虽然暂时能够减轻焦虑,但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3. 强迫恐惧强迫症患者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他们害怕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害怕自己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4. 日常功能受损由于强迫症的症状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患者的日常功能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社交。
应对策略1. 寻求专业帮助面对强迫症,患者首先要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强迫症的主要方法。
心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意识到并改变自己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少焦虑和恐惧。
3. 放松技巧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加镇定感。
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自己。
4. 健康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管理强迫症。
定时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5. 寻找支持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中寻找支持也是应对强迫症的重要策略。
浅谈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强迫症
浅谈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强迫症常常有来访者自称患上了强迫症,非常紧张和焦虑。
来了工作室,当面交流和详细了解症状以后,发现不过是这些来访者每天多洗了几遍手,多用了几瓶洗手液。
可能是朋友们混淆了“强迫动作”、“强迫观念”、“强迫症”。
只要在工作中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强迫行为,就误认为是患上了强迫症。
今天在这里跟朋友们分享几个概念,来正确的认识强迫症。
首先是“强迫动作”——患者一直做出违反本人意愿且反复的动作。
如强迫性洗手,检查门锁。
这种动作的出现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你有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
其次是“强迫观念”——有某种的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自身难以控制。
最后是“强迫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从很多患者的描述中发现,强迫症有几个特征:1、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2、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3、患者一般都有症状自知力,感到异常,希望消除,经过自身体尝试,但无法摆脱。
4、自己感到非常痛苦,原本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朋友们,再不要轻意说自己得了“强迫症”,大多数来访者最后都是只有“强迫行为”,而且多数是偶发性的,比如春天到了“专家”说细菌增多,你就每天不停的洗手,到了冬天卫生间的水那么冷,你就不再反复的洗了。
这种不能称为“强迫行为”,更不是强迫症。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甲乙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家庭条件优越,从小管家就要求每天饭前饭后要刷牙,去卫间之前和之后要洗手。
每天从外面回来哪怕是从自家花园回来,外面的衣服要换。
在家里的什么区域穿什么衣服和鞋子是不一样的。
每天睡觉前要洗澡,如果健身运动出了汗也要洗澡.......后来姐妹俩长大了嫁人了,姐姐还是延续这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外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妹妹的家庭因为发生了变故,从别墅搬到了普通的居民楼,她还是按着以前的习惯生活已经不行了。
且不说她每天洗手、洗澡、换衣服这些强迫动作是否与她目前的实际生活条件是否不符,仅是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也不允许她再有些。
强迫症简介
强迫症综合简介强迫症的定义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回忆、强迫意向及对立观念等[1]。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
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
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强迫症的发病机理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
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
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
强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区别与共同点
强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区别与共同点强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是两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们在症状表现、影响范围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些区别与共同点。
一、强迫症与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区别:1. 症状表现: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
患者充满了强迫性的念头和思维,强烈地感到需要反复进行某些行为或者仪式。
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患者则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行为,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 影响范围:强迫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个人生活中,如洗手过度、检查行为过度等。
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症状则主要影响到个人学习、工作和社交等领域,妨碍其正常的日常功能。
3. 处理方式:强迫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治疗。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被使用。
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治疗则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教育干预等综合治疗方法。
二、强迫症与注意力不足多动症的共同点:1. 都属于精神疾病:两者都是精神疾病的一种,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需要专业的治疗和关注。
2. 都涉及到神经调节问题:强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都与神经调节有关,虽然具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都与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
3. 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注意力不足多动症通常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而强迫症则在更广泛的年龄范围内发病,但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4. 都可能与遗传有关:两种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患者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这些疾病。
结论:强迫症和注意力不足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特点,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
准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专业的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才能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正确了解儿童强迫症
正确了解儿童强迫症近些年来,有许多父母向心理学家询问,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
比如,上课时关注黑板以外的事物,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有的孩子还会对书上的一些公式反复地想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有的父母反映说孩子上学前会一遍一遍地检查书包长达半小时之久,不过许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已经有了强迫症的倾向。
强迫症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强迫思维,以至于自己的行为不受自己的控制。
孩子年龄越小,强迫症的症状表现就越明显,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
通常情况下,儿童强迫症有这样一些特点:所谓的儿童强迫症是一种患儿明知不必要,却又没办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越是努力抵制,越是感到紧张和痛苦。
孩子发育的早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头;有的孩子喜欢反复计算窗栏的数目,等等。
不过,这些行为不伴有任何情绪障碍,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王女士最近很烦恼,以前接触过自己孩子的老师和朋友都反映过这个孩子有点强迫症,当时王女士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孩子太小了,长大了应该会好些,自己也没太在意。
不过最近几天,王女士发现孩子的症状有点令人担忧。
几周前,有次半夜,孩子突然惊醒告诉妈妈:“床上有虫子!”王女士结果花了半天时间寻找,床上根本没有虫子,一定是孩子做梦了。
于是王女士安慰孩子:“妈妈昨天晒过被子了,把细菌都晒走了。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才安定下来。
不过,之后的每一天孩子每晚睡觉前都会问:“妈妈,你今天有没有晒过被子?”王女士每次都回答:“晒过了。
”王女士想起来,估计哪一天孩子就会忘记问这个问题了。
直到昨晚,由于时间太晚孩子还不愿睡觉,王女士生气了,不理他,结果孩子问了十几遍,王女士依然没回答,孩子只好作罢。
结果第二天早上,孩子醒来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昨天晒过被子了吗?”王女士瞬间被问晕了,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强迫症吗?稍微严重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
运动与强迫症的关系
运动与强迫症的关系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运动与强迫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运动与强迫症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运动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但对于某些强迫症患者来说,运动可能成为一种强迫行为。
他们可能会出现过度运动的倾向,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感。
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过度锻炼、频繁地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其他形式的运动。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强迫症患者中有相对较高的运动频率。
这可能是因为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思维和焦虑。
强迫症患者可能通过运动来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自己的强迫思维,并获得短暂的解脱感。
然而,过度运动也可能加重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症患者常常会将运动视为一种强迫行为,他们可能会担心如果不进行运动,会导致某种不好的结果发生。
这种担忧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停止运动,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过度运动可能进一步加剧焦虑和不安,使强迫症症状恶化。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寻求适当的运动和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患者应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与反应预防(ERP)等,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管理他们的强迫思维和行为。
在治疗过程中,适量的运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但是,患者需要明确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而不是为了逃避或控制强迫症症状。
运动应该是有规律、适度和健康的,而不是过度或不健康的。
除了心理治疗和适量的运动,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的自我管理技巧来缓解强迫症症状。
例如,患者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感,提高情绪稳定性。
此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强迫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身心健康,减少焦虑和不安情绪的发生。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表现出对某种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和强迫性行为。
本文将深入探讨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治疗方法。
1. 强迫症症状的定义和特点强迫症是一种焦虑症,其最为显著的症状之一是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
受影响的个体可能会反复进行某种动作,如洗手、检查门窗是否关闭、重复数次特定的动作细节等。
他们可能因为担心某种意外事件而无法停下手中的动作,并感受到强烈的内心压力。
2. 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影响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导致患者无法专注于其他任务。
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动作或姿势,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此外,过度关注某种运动或姿势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社交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上的困扰。
3. 强迫症症状的可能原因目前,强迫症症状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然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等均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4. 强迫症症状的治疗方法针对强迫症症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被广泛采用。
a.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更正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CBT可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b.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物常被用于缓解强迫症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大脑的神经传递物质,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
5. 强迫症症状的日常管理患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管理强迫症症状:a. 深呼吸和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恢复平静。
b. 制定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和减轻焦虑。
c.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治疗师交流,获得理解和支持。
结论:强迫症症状对特定运动或姿势的过度关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日常管理等手段,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初步了解过动症患童
初步了解过动症患童*导读: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简称ADHD)和学习障碍一样,是属于隐性障碍,也是这几年才渐渐受到重视的障碍类别。
相对于学习障碍是属于认知方面的障碍,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在精神科分类上是属于行为方面的障碍。
……许多人可能听说过“过动儿”,但对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并不了解。
过动儿的学名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患童(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e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译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根据统计,美国的孩子中(4-18岁),约有百分之五罹患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过动儿最主要的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过度活动。
若不适时诊断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帮助,这个原属生理方面的问题,会渐渐的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造成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的问题,进而更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简称ADHD)和学习障碍一样,是属于隐性障碍,也是这几年才渐渐受到重视的障碍类别。
相对于学习障碍是属于认知方面的障碍,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在精神科分类上是属于行为方面的障碍。
虽然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不一定会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的现象,而注意力不足过动的孩子也不一定有认知方面的缺陷,但是确有很大比例的孩子兼跨这两种障碍。
依据美国学者McKinney的估计,有10%的ADHD的孩子同时有学习障碍的缺陷,而有15%~80%的学习障碍的孩子兼跨ADHD的症状。
美国过动儿协会(CHADD)的网站中的资料则为有85%的ADHD的孩子有学习障碍现象。
这两者障碍之间的关系的确值得重视。
DSM-Ⅳ中有关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诊断标准在编辑接咨询电话的实务经验中,也有很多家长问到有关孩子注意力不足及过动的现象,因此本文首先将美国精神医学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中有关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诊断标准说明如下,让读者对此症有初步的了解:(一)注意力缺陷型:以下症状中至少出现六项以上,并持续六个月以上,其严重程度到达与个体心智发展不相符合的程度且导致个体适应不良:1、常常无法注意细节,作功课或其他工作时常粗心大意。
强迫症表现
强迫症表现
一、简介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思维或行为,这些思维或行为会导致显著的痛苦和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明白这些思维或行为是不合理或过度的,但无法控制或摆脱它们。
二、强迫症的主要表现
1.强迫性思维:这是指无法摆脱的、反复出现的、令人不快的想法或冲
动。
这些想法通常涉及恐惧、污染、伤害他人、性或其他令人不安的主题。
2.强迫性行为:这是指为了减轻强迫性思维带来的焦虑而进行的重复性
行为或仪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洗手、检查、计数、整理等。
3.痛苦和功能障碍:强迫症患者通常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和痛苦,这些症
状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三、常见的强迫症类型
1.清洗型强迫症:表现为过度清洗、洗手等行为,以消除对污染和疾病
的恐惧。
2.检查型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检查门窗、电器等是否关闭或正常运行,
以确保安全。
3.计数型强迫症:表现为反复计数、排列物品等行为,以满足对秩序和
完美的追求。
4.强迫性仪式行为: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仪式进行某些行为,如进
门前必须先迈左脚等。
四、总结
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功能障碍。
了解强迫症的表现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并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与反应预防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克服强迫性思维和行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解读强迫症的症状
解读强迫症的症状强迫症,又称为强制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患有强迫症的人会出现一系列强烈的、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思维和行为,这些思维和行为被称为“强迫症状”。
了解强迫症的症状,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读强迫症的症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该疾病。
强迫症的症状可以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个方面。
在强迫思维方面,患者会出现多种强迫性的、反复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念头或观念。
这些念头往往涉及到负面或禁忌的内容,如恐怖、暴力、强奸等。
患者往往感到这些念头与自己的真实愿望完全背离,但却无法摆脱对其的关注和困扰。
为了减轻和防止这种困扰,患者会尝试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或仪式来消除这些念头的影响。
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另一个主要症状。
患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压力,促使他们去完成特定的行为或仪式。
这些行为或仪式往往是不必要的或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但患者却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完成它们。
这些行为或仪式往往被称为“强迫动作”,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重复计数等。
患者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些行为,以求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然而,这些行为只能提供短暂的缓解,不久后患者就会重新开展新一轮的强迫动作。
强迫症状通常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往往会因为强迫动作而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常常迟到或错过重要的约会。
他们也会因为过度关注细节而无法专注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强迫症症状还会导致与人交往的困难,因为患者常常试图掩饰自己的症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疏远。
尽管强迫症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早期发现并寻求专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都可应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
与此同时,增强公众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总之,强迫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方面。
患者往往会经历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念头和难以控制的行为,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營奇美醫院
h
1
過動症的歷史沿革
1902 1917 1940
1950 1970 1987 1994 2000
道德控制缺陷
兒童腦傷症候群
細微腦損傷和腦功能障礙( Minimal brain damage and dysfunction)
兒童過動症候群
注意力缺失症+/- 過動 ( DSM-III)
h
10
社會功能障礙
某些過動-衝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會 在7歲前就出現。
某些症狀在大於或等於2種情境下出現;如: 學校、工作或家裡。
上列症狀必需有明顯證據造成社交、學習 或就業的障礙。
h
11
過動症狀的改變
●運動方面的好動 ●攻擊性 ●低挫折忍耐度 ●衝動性 ●容易分心 ●注意力不集中 ●轉移活動 ●容易感到無聊 ●沒耐性 ●煩躁
過動兒國小學童男女比率為 4:1, 女童常沒 被診斷出來。
60% 幼年時期診斷出來的過動症,症狀可以
持續到成年。
h
3
成因
1.腦部功能與神經生理學 2.基因、遺傳的影響 3.懷孕、生產與早年的發展 4.心理病理學的觀點:
(1)執行功能的缺損 (2)動機上的缺損 (3)自我管理與行為抑制的缺損 (4)家庭與環境的影響
語言的稱讚: 我真喜歡你、、、 你、、、真好 你、、、真是太棒了 做得好!很不錯!太棒了!
時感覺特別疲累與沮喪。
h
5
過動症的診斷
診斷過動症是靠臨床診斷。根據詳細的病史、孩 童的發展史,以及症狀史。
診斷時需要許多其他照顧者提供資料。 有很多診 斷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例如焦慮、憂鬱、 學習障礙、智能不足,資優。
66% 過動國小學童有合併一種以上的精神科診斷, 國內研究:由高至低依序為對立性反抗疾患、品 行疾患、焦慮症、憂鬱症、學習障礙。
– 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 發生錯誤。
– 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 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 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包括學校課業、雜工等。
(非反抗性行為或不瞭解使得交辦事務無法達成) – 在規劃工作或活動時經常遇到困擾,缺乏組織能力。 – 常避免、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抄寫
h
13
關於Ritalin:
中樞神經興奮劑
興奮劑:活化腦部負責抑制和持續專注力的區域。幫助兒童持續 專注正在做的事情,也降低活動量。增加完成作業的數量和正確 度,提高學習成就分數。
藥物作用時間和副作用:
*藥物的高峰在服藥後1~3小時。 *可持續3~6小時,但有個別差異。有的在30~60分鐘後,行為
幼童 成人
h
12
診斷評估
會談:收集症狀、生長史和疾病史、家族史、就學的經歷 與學校生活、個案的社會功能:家庭生活、休閒生活、人 際互動。
行為的評估表:父母、老師協助填寫活動量表。
臨床上實用的測驗工具:持續性注意力/執行功能測驗, IQ測驗。
直接行為觀察:兒童在教室的常規、同儕互動、學習表現、 主要症狀、親子互動、足關係。
h
4
何時該看醫師?
1.活動量、衝動和不專心的程度,遠遠超過同年紀的 小孩,持續至少6個月。
2.有好幾個月,其他孩子的家長不斷反應,孩子不能 控制自己。
3.必須花比別人數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能保住孩子的 安全。
4.孩子的過動、情緒化或攻擊行為,導致別的孩子刻 意避著他,或不喜歡和他玩。
5.老師持續數個月,發現孩子有行為問題。 6.面對孩子時,容易失去耐心、發脾氣、處罰他,同
蛋、玉米、巧克力、大麥、大豆、燕麥。 研究顯示:無法證實,得到不一致的結果。
h
15
7個指導過動兒的原則
1.給予即時、經常、加重的回饋。 2.先獎勵後懲罰。 3.把時間具體展現出來 4.在做一件事的當下顯示具體的提醒。 5.前後一致。 6 採取行動,不要大呼大叫。 7.預作準備。
h
16
稱讚
非語言的稱讚: 擁抱 拍拍頭或肩膀 鼓掌 摸摸頭髮 微笑 翹起大拇指 眨眨眼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DSM- III-R)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DSM-IV)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DSM-IV-TR)
h
2
ADHD 是全球都有的疾病
一種發展性、神經行為症候群。
ADHD是一種有行為抑制能力、執行功能原始的 病症。
ADHD是一種有著注意力缺陷核心症狀的行為症 候群。
美國3-7 % ,紐西蘭:7%,台灣:5~15%學 童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過動 在坐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在課堂中常離席,坐不住。 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當地跑、跳及爬高等。 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不停地動 (很像發動的馬達)。 話多 (經常不間斷地持續說話)。 # 衝動 問題尚未問完前,便搶先答題。 不能輪流等待 (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聯絡簿、寫作業、複習功課。 – 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須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
等。 – 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 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h
9
過動
(2)下列9項過動及衝動(hyperactivity-impulsivity)症狀中,出現大於或等 於6項,且症狀持續出現至少6個月,致足以達到適應不良且造成與其應有的 發展程度不相符合,才稱為過動及衝動。
的改變就看得到。
*副作用: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失眠、頭痛,大多不嚴重,會 在24小時內消失。
*使用一個月後仍未見症狀改善,應予停藥。
停藥的時機:問題行為消失,良好習慣養成。
h
14
關於食療
DHA:有助於腦部發育及學習 比菲德氏菌:有助於腸道健康成長 限糖,改吃高蛋白。 採用低敏食物:少吃過敏食物,如花生、牛奶、乳酪、糖、
h
6
ADHD 學生
跟對照組相比,比較容易被當 有較高的退學率 閱讀及數學測驗分數比較差 使用較多導師以及支持的資源。 跟對照組及他們的兄弟姊妹比較起來,教
育的年數及社經地位較差。
h
7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分類
以注意力缺失為主。 以過動/衝動為主。 合併型
h
8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1)下列9項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有6項或以上,持續出現至少6個月,其症狀 困擾 已達適應不良且與其發展水準不相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