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期。
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
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阶段,形成了新儒教。
明末清初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时期。
扩展资料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制统治,扼杀人性,压抑思想。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 得知识
格:探究的意思。
格物致知
与实践出真知 有何区别?
• 格物致知: • 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
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 • 实践出真知: •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
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即理(良知即理也, 即封建论理道德)
要“存天理,灭人欲”
②求理的方法
③认识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是:发明本心
(致良知)
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
影响
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积极方面:塑造 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方面:利用三纲五常维护专
② “格物致知”
①“心即理”、“致良知” 陆王心学
②“发明本心”、自我反 省
程颢
北宋思想家,理 学创立者之一。
程颐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 立者之一。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 ① 代表人物: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 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 明先生。
练一练: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 王守仁
•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 哪种理论而来的: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 C、宋明理学 D、佛教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 世界本原是“理”。
儒家思想演变总结1500
儒家思想演变总结1500儒家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儒家、汉代儒家和明清儒家。
每个阶段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和发展,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需求。
先秦儒家阶段是儒家思想的创始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孔子提出了“仁爱”、“仁政”等重要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然而,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儒家的教义产生了质疑。
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强调人性的善良性质,并提出了“性善论”。
汉代儒家阶段是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汉武帝时期,儒家成为了国家的正统学说,与法家、道家等思想进行了博弈和对话。
汉代的儒家学者注重经世致用,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王充的《论衡》也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清儒家阶段是儒家思想经历了大幅度变革的时期。
在明代,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观点,强调人的内心感悟和实践的重要性。
王阳明的思想在明代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代,程颢、程颐等人发展了朱熹的学说,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重要理念,强调个人修身和道德自律。
同时,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新兴学派,如理学、道统学派等,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从先秦儒家到明清儒家,儒家学者不断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儒家的教义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类需求。
这种不断演变和发展的特点使得儒家思想能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阶段。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说,也是强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朝人,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拓展: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再一次腾飞与发展,儒家思想已渐渐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宋明时期,儒学经历了这些发展演变: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2、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①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
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②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
古代儒学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得以形成,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
在早期的儒学中,以“仁”为
核心价值观,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主要探讨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理念。
在儒家学派中,孟子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良善和道德自觉
的重要性。
而荀子则持相反看法,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和制度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的理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学派,儒家思想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朱熹是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格物致知”,将“理”与“气”相结合,表达
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本善,但需要通过自我审
视来发现和体现。
王阳明则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倡“致良知”,强调了“心学”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包含在个体内在心志层面上,需要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实现。
现代新儒家
新儒家代表了儒家思想走向现代的趋势,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注重实践和改革。
其中,康有为是新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中西合璧”,强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的结合,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
另一个代表是胡适,他强调思想的独立性,认为儒
家思想应该与西方哲学相互印证,以求根本性的变革。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
展后,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受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重
视和追寻。
儒家思想的演变
D
基础过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 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 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A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 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 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儒家思想的演变
谢永刚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春秋:产生(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孟子、荀子;百家争鸣)
三、秦:重创(焚书坑儒) 三、西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
四、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宋明:继续发展,理学出现(程朱、陆王) 六、明清:批判继承中发展(三大思想家)
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 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 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 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 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 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 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 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讨论: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 中还有哪些事例体 现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宋明理学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 朱熹(集大成者) 2.理论来源: 二程+张载 3.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 先有理后有气,理气浑然一体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理学的修养论 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 强调 “仁”(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依据 ——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核心 ——“正君心”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酷吏以法杀人,后 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 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 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 “吃人”!
——鲁迅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 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性)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 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 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 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修养的方法强调“知行合一”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 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 易,破心中贼难”。
材料中“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的意思 是什么?王阳(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 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元代开始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 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程朱理学::“二程”、朱熹
目的: 主要思想 重建儒家信仰 ①“理”是万物的本原,是伦理道德。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③道德修养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以下是儒学发展演变的大致历程及其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儒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
由于当时诸侯国的战乱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和“君子”道德规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来的儒学奠定了基础。
2.前秦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在这一时期,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汉朝时恢复了儒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官方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逐渐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3.宋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鼎盛阶段。
宋代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在科举考试中推广。
明代时,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个体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清代则注重经世致用,倡导实践、务实的儒学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动荡和道德危机:中国古代的动荡战乱和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儒学提供了一种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的思想体系。
2.统一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政治体制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统治者通过采纳和推崇儒学思想,加强了对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教育制度的推广: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将儒学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得儒学成为社会精英培养的重要途径。
儒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也促进了其发展。
4.儒学本身的魅力和适应性: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需求与儒学思想相契合,使其能够在不同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变化,总体来说,儒学的发展演变是与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迁相互作用的结果。
儒家思想的发展的总结
儒家思想的发展的总结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自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的发展阶段以及宋明清时期的复兴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由孔子及其弟子传承发展。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仁、礼、义、智、信。
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氏族道德规范。
他的学说强调了个体责任和社会道德,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还出现了一些其他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孟子、荀子、墨子等。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强调了天赋人权和道义的重要性。
他主张天道平等,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不公。
孟子的学说对后来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荀子则更加注重政治和政治伦理,主张君主制和礼制的合理性。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秦朝统一六国后,儒家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和排斥,但在汉朝的复兴中恢复了生机。
汉朝的刘邦和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采取了推崇儒学的政策,将儒学作为国家的官方教育。
汉朝的儒家学者如董仲舒、贾谊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天命思想和君主道德的重要性。
此时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的统治意识形态,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复兴。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重视儒家经学的注释和解释,提出了“诚心体天理”的理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
朱熹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对中国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朝时期,程朱理学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儒家的思想,形成了明清时期的“正统”思想体系,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支持。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发展再到复兴的历史过程。
从孔子时期的人文主义到孟子的公正理念,再到秦汉时期的复兴和宋明清时期的继承,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儒家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形成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
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性善论”等。
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大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等。
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3、汉代儒学主流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牛活困顿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的主张。
意义①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③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④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⑤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总结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总结古代儒家思想演变过程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从最初的孔子时代,到后来的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发展,再到宋明理学时代的新儒家学派的兴起,儒家思想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
他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之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强调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个人和社会的和谐需要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和道义。
孔子也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只有通过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儒家思想在孔子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直到孟子的出现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第二代重要代表,他生活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之间。
孟子强调人性的善良和天命的重要性,认为人性具有善的本性,但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培养和引导。
他提出了“性善论”,主张天下万物都有其善性,如同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成长为茂盛的植物一样,人的善性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培养得以发扬光大。
儒家思想在孔、孟两代的发展之后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阶段。
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如墨家、道家、法家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荀子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生活在公元前313年至前238年之间。
荀子强调了人性的恶和人的自私本性,认为人性的恶性是无法改变的。
他主张通过法制和礼仪来规范人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荀子与孟子的思想形成了对立的观点,引起了儒家思想的内部争论和发展。
进入汉代,儒家思想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的国学,并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哲学。
儒家的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开始被广泛学习,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同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儒家思想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体系,包括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等重要概念。
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教育、社会伦理等。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为巩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 ※秦始皇: 学,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汉武帝: 术,并创立太学,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 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 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成为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1、什么是理学?它与儒学的关系是什么? 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儒 学新的表现形式,是对儒学的发展。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汉代---北宋,儒学在困境中发展(理学产生背景)
困境 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道教、_____ 佛教 的兴起与传播 ____ 原因 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 韩愈、李翱 唐中后期,____ _____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 的儒学复兴运动 _____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三、 与事功合一的境界 认为“孔颜之乐”存在于“博施济众”的事业之 中,不可离事而言“乐”。其主要特点是忧乐 合一,乐便在忧中,甚至认为“忧”便是 “乐”。 四、“性”“情”合一的境界 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孔颜之乐”是每个 人心中自然、自有之乐,是“心”原本具有状 态,是情与“性”即“良知”合一的境界。其 方法主要通过“致良知”,按照自己内在的本 心(本性)去做。其牲是事不离乐,与“心事 合一”境界的观点――乐不离事,刚好相对。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 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小结
形成 孔子
发展
独尊 理学 重建 儒家 信仰
孟子 荀子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1)可取之处: ①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 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 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 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⑤义利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B
2、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兴起)→战国时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隋唐时期(受到挑战)→宋明时期(理学、新学传统地位)→明清(批判、继承)
⒉“百家争鸣”的影响(2点)P4
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相关内容P8-11
⒋“宋明理学”的特点(3点)P14
⒌“理学”、“心学”的比较(不同点3相同点3)P15
⒍李蛰的离经叛道P16
二、评价儒学
①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民本思想,以及教育思想等,在今天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仍具有很大价值
③儒家思想座位封建统治思想,对钳制人们的思想,阻滞科学的发展等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和谐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四、打击
⒈秦
⒉明清
⒊新文化运动
⒋文革。
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归纳: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 王守仁
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在 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 生。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 者。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 曾在阳明洞筑室,世称 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
2、陆王心学主要思想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陆九渊
王守仁
◆ “致良知”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① “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都要遵循
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方法把握“理”(认识论)
③“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知识点拔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发明本心”
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5、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发明本心”以求理 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D、理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2.心学的基本特征: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知识点拔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春战:形成,受冷落 秦始皇:打击——“焚书坑儒” 汉武帝:改造,独尊(制度化) 魏晋:受道、佛教冲击,削弱 宋代:吸道、佛教,产生“理学”
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到王阳明时达到顶峰
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到王阳明时达到顶峰儒家思想曾经长期作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既是官方的政治指导思想,也是民间社会普遍奉行的思想。
我们常常说的文化自信,与儒家思想文化是分不开的。
过去,佛家和道家在官方和民间也有一定影响力,但终归没有像模像样地成为官方思想。
儒家思想的形成,经历数千年的演化,走过几个重要的的发展阶段,我们来简要看看:第一阶段,从西周到战国:儒家思想发端和初步形成体系儒家思想的积淀深厚,经历过漫长的变迁,到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时代,也就是春秋晚期,算是已基本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派,成为诸子百家的一员。
早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时,周公姬旦等政治家就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敬宗、保民,以及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等思想,儒家思想开始发端。
周公等人认为,人君能握有天下,是来自上天眷顾。
为了回报上天,人君必须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善待祖宗、保护臣民,德在位在,无德则会被上天抛去。
这个起步很高端,理论基础比较厚实,一开始就把个人命运与祖宗、上天勾连在一起,好理解。
大约过了五百年,先师孔子和他的弟子继承了前人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一开始并不十分系统,也谈不上很精细,但是框架和脉络已经形成。
我们今天见到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不过,这些书并不像今天的学术论文那样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基本是语录体,鸡零狗碎地这一句那一句,有时还会重复,有的还举例子、讲故事。
好在,它们的中心思想是比较突出的,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一件事:如何正心?如何处事?如何成才?围绕这三个字,孔子和他的弟子总结出了最核心的内容“仁”。
仁者爱人,爱自己也爱他人。
这样才能成功,才能走得更远。
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忠,一个是恕。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句话看似很好理解,一个人想要成才成功,就要理解别人、支持别人成才成功;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传统,对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和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中国正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有许多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派以及各种思想流派的竞争,儒家思想也是其中之一。
儒家思想的早期代表是孔子,他被视为中国儒家学派和文化的缔造者。
孔子的学说放弃了个人利益和私欲,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即关心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概念。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和关心,守信用和有社会责任感。
他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学问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行为。
在公元前5世纪,儒家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代表孟子出现了。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不同于孔子他认为人性本恶的观点。
孟子认为,为了实现仁爱和和谐的社会,个人应该通过修身养性来完善自己。
他还提出了"四端",即"仁、义、礼、智"的概念,试图通过培养这些品德来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孟子的理念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政治的观点。
儒家思想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达到了巅峰。
儒家经典《论语》和《大学》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并且成为后来儒家思想发展的基石。
在这一时期,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了士人的主要任务,并形成了一种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在唐朝(618-907年)和宋朝(960-1279年)时期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唐朝时期,儒家教育成为了皇帝任用官员的主要标准,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育得到了强化。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学者们开始将儒家思想和其他学派的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在明清时期(1368-1912年),儒家思想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朱熹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主张孔子的教义要完全符合经义的原则。
儒家思想的演变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6月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6/282021/6/28J une 28,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6/282021/6/282021/6/282021/6/28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学的含义: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宋代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教、道教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 新儒学体系。 理学的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二.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迅速传播,
使儒学的独尊地位丧失。 2、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 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去人欲,存天理” 观念的是: •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 王守仁 • 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 哪种理论而来的: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 C、宋明理学 D、佛教
(两大主要流派) 三、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代表 人物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代:王守仁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①理是万物本原,心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即理(良知即理也, 主要 即封建论理道德) ②三纲五常。人性被后天欲望所蒙蔽,故 思想 要“存天理,灭人欲” ②求理的方法 是:发明本心 ③认识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致良知) 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地位 被官化(原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 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积极方面:塑造 影响 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消极方面:利用三纲五常维护专 制统治,扼杀人性,压抑思想。
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 衰弱,玄学的发展,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
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 化,发展到理学阶段,明代掀起高潮。这是封 建社会后期孕育发展起来的“新儒家”。
什么是理学?为什么会兴起?它与孔孟之 学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对世界 理是世界的 本原的 本原 认识 异
哲学范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畴 达到理 的途径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克服 私欲回复良知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马上爬上书架翻 查飞机种类性能 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 山崩于前而目不瞬, 不为机声所慑。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 首诗:
消极影响/戴震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 抑,扼杀自然欲求
①尊卑等级观念;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其谁怜之?
④三从四德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1723—1777)清代思想家安徽休宁人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与佛、 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主干。
知识回顾: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 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 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 说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 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 明先生。
练一练:
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 ) 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 ) 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 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 ) 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 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
小结
① “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朱理学 儒学的危机 陆王心学 ② “格物致知”
①“心即理”、“致良知” ②“发明本心”、自我反 省
程颢 北宋思想家,理 学创立者之一。
程颐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 立者之一。
朱熹 理学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
① 代表人物: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 人称象山先生。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 “理”(或“真知”)
四。评价宋明理学/地位/影响
地位
文天祥(1236—1283)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 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 影响极为深远 积极影响/文天祥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 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 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 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心”即理 也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 得知识
格:探究的意思。
格物致知 与实践出真知 有何区别?
• 格物致知: • 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 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 • 实践出真知: •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 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