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高中物理电场知识点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二、高中物理恒定电流知识点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学知识要点
物理一轮复习力学知识要点第1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平抛运动(1.4)1、曲线运动中诀:速度与力夹轨迹,轨迹永远弯向力。
F 合与V 夹锐角时速度增大,夹钝角时V 减小。
(9.14)2、速度关联问题:⑴人拉船,分解实际速度船Vp=V 船cos θ=V 人 ,⑵、杆关联,找V 合(实际运动方向),分解V 合,沿杆V 等,V A sin θ=V B cos θ,⑶接触面关联:沿接触面和垂直接触面方向分解,垂直接触面V 相等。
3、平抛运动:速度方向夹角(水平方向与合速度方向夹角)tan θ=V y /V 0=gt/V 0 , 水平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tan α=x y=21(gt 2/V 0t)=21(gt/v 0),tan θ=2tan α,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水平射程由V 0和H 决定。
4、平抛运动的推论:2x y =tan θ,V y /V 0=2tan α=xy ,若θ角为竖直方向速度与合速度夹角则有1/tan θ=2tan α。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5、斜面上的平抛:⑴垂直打在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则有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与合速度夹角也为θ),则有1/tan θ=2tan α=2xy ,⑵从斜面上抛出(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则有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都也为α),tan α=xy ,同理也有tan θ=2tan α,θ为水平方向速度与合速度方向夹角,①打到斜面上的合速度方向相同,②打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为V 0/cos θ,(9.14)。
第二讲:圆周运动与天体(9.21)6、水平圆周运动:1、圆锥摆模型:绳子的拉力F=mg/cos θ,向心力F 向=Fsin=mgtan θ=m4π2r/T 2=m ω2r=mV 2/r,r=lsin θ,由此可以求出周期T ,线速度V 、角速度ω,当L 不变时,θ当变大时,T 小,V 大、ω大。
2、漏斗模型:支持力F N =mg/cos θ,向心力F 向=mgtan θ,r=h/tan θ,根据公式可求出T 、V 、ω,随着高度的增大,周期T线速度V 变大,角速度变小,θ不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全汇总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全汇总1、物理大题解题思路本文1)仔细审题,能从题中找出有用信息,并把题目中的描述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如物体做抛体运动,物体做圆周运动等)。
本文2)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教师建议:受力分析先用一节线段表示研究对象,再分析其受力情况)。
明确所要求解的问题(如求物体运动到某点的速度,求物体运动过程的位移等)。
本文3)根据物理规律建立方程。
建立方程要注意:①要用原始公式,不应使用变形式(如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m1v1+m2v2=m1v1'+m2v2',不应写成:p1=p2,p2=p1'等);②所用的符号要统一(如规定:沿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等);③方程式中的物理量要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相符合(如:题目中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则不应写成M;题目中已知物体初速度为v0,则不应写成V0等);④方程式中的物理量单位要与题目中所给单位相符合。
本文4)检查解题过程是否完整(包括是否写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的物理意义是否明确,单位是否正确,是否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舍取(如舍去一些对问题没有影响的量),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如数值过大或过小等)。
2、物理选择题解题思路本文1)仔细审题,能从题中找出有用信息,并把题目中的描述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如物体做抛体运动,物体做圆周运动等)。
本文2)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教师建议:受力分析先用一节线段表示研究对象,再分析其受力情况)。
明确所要求解的问题(如求物体运动到某点的速度,求物体运动过程的位移等)。
本文3)根据物理规律建立方程。
建立方程要注意:①要用原始公式,不应使用变形式(如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为:m1v1+m2v2=m1v1'+m2v2',不应写成:p1=p2,p2=p1'等);②所用的符号要统一(如规定:沿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等);③方程式中的物理量要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相符合(如:题目中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则不应写成M;题目中已知物体初速度为v0,则不应写成V0等);④方程式中的物理量单位要与题目中所给单位相符合。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一、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力是引起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则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状态变化。
1. 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如摩擦力和压力。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面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它受到的力和它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弹力和弹簧势能弹力是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物体由于被拉伸或者压缩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弹簧势能则是由于形变而储存的能量,可以通过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前者是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力,后者是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减慢或者停止的力。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形变能量之和,描述了物体的能量状态。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即动能的变化等于作用力乘以物体位移的积。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在重力场中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重力势能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定理计算,即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高度的差乘以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被拉伸或者压缩而储存的能量,与形变程度和弹簧系数有关。
弹性势能可以通过弹性势能定理计算,即弹性势能的变化等于弹簧度数的平方乘以形变的平方。
4.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和摩擦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目录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2)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2)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思想方法与技巧】 (3)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基本概念、规律】 (4)【重要考点归纳】 (5)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5)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5)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5)【思想方法与技巧】 (6)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6)【基本概念、规律】 (6)【重要考点归纳】 (7)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7)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7)【思想方法与技巧】 (8)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8)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8)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9)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 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v =v t 2=v 0+v t 2,∶Δx =aT 2,∶∶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与a 的方向关系.2.∶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2 相互作用目录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 (3)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 (4)【思想方法与技巧】 (4)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4)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5)【基本概念、规律】 (5)【重要考点归纳】 (6)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 (6)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6)【思想方法与技巧】 (7)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7)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7)【基本概念、规律】 (7)【重要考点归纳】 (8)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8)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9)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9)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 (9)【思想方法与技巧】 (10)求解平衡问题的四种特殊方法 (10)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0)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在高三学习生活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文将涵盖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的复习,相信同学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强调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题及具体例子来加深理解。
2. 动量和能量动量和能量是物理中的重要概念。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而能量则是描述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
在复习阶段,可以重点复习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了解这些定律的应用场景和解题方法对于高考至关重要。
3.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重点关注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场线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电势能和电势差的关系。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的科学。
在物理复习中,重点关注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以及透镜和凹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
同时,理解各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是必要的。
5.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的科学。
在高三物理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温度和热量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和方式描述的温度变化,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内容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因此对其深入理解是必要的。
6. 声学声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声波和声音现象的科学。
在复习中,需要重点关注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音的调制和检测原理。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十大问题-精选教学文档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十大问题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下面小编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
问题一:学生:我们马上要进行力学的复习了,高考对要求考查的力学知识点有哪些?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老师:《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也是高三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知识点的要求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对本辑设计的力学内容,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主要有: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等.Ⅱ类要求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除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之外都属于Ⅰ类要求的知识,Ⅰ类要求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问题二:学生: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有效复习?老师: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要根据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进行有效复习:(1)直线运动的命题特点:直线运动更多的是与牛顿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加以体现。
(2)力与物体的平衡命题特点:侧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知识,另外也要注重电场力,磁场力及复合场的平衡问题。
(3)牛顿运动定律命题特点: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生产、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可以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在高三物理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各个物理领域的基础概念和理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科的一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例题和解析,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 参考系的选择-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 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2. 受力分析- 力的分类和合成- 牛顿定律的应用- 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的判断- 摩擦力和斜面上的运动3. 动力学中的各类物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 受阻尺度运动4. 力学定律的应用-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飞行物体的运动- 行星运动和开普勒定律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测量- 热平衡和热量传递- 物质的热膨胀2. 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 热辐射- 热对流3. 热力学定律和热机运行- 热力学定律(第一、第二定律)- 热机的效率和功率- 热机循环4. 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过程- 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过程(等温、等压、绝热过程)三、光学1. 光的基本性质- 光的传播和中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干涉和衍射2. 光学仪器和光的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 成像公式和成像规律- 光学仪器的使用和调节3. 光的波动性和光的粒子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光的能量量子和光电效应常识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和电量的基本概念- 电场的描述和电场强度- 电场力和电势2. 电路基础- 电路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器)-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3. 静电场和静电势- 静电荷和静电力- 静电场和静电势的计算- 高压技术和电场能4.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描述和磁感线- 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五、近代物理1. 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和能量量子化-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假说和波粒对应关系2.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和玻尔模型- 原子光谱和波尔频率关系- 自旋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3. 核物理- 放射现象和射线的分类-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以上对高三物理学科的一轮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牛顿三定律a. 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力平衡。
b. 第二定律:F = ma,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c.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的合成与分解a. 合力:多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的结果力。
b. 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a.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 牛顿运动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 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c.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a. 动量: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b.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中物体总动量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6. 工作、能量与功a. 功: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时的乘积。
b.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c.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7. 机械振动与波动a. 振动:物体来回周期性运动。
b. 波动: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b. 热量:能量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热能传递a. 热传导: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热能。
b. 热对流:热能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
c. 热辐射: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3. 热力学定律a.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b.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4. 相变a. 固体-液体相变:熔化。
b. 液体-气体相变:汽化。
c. 固体-气体相变:升华。
5. 理想气体定律a. 法国物理学家伯努利发现的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
三、电学1. 电荷与电场a. 电荷: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b. 电场:电荷周围的空间中存在电力作用的物理场。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物理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一轮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物理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一、力学部分1. 力的平衡和合成力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2. 运动学基础运动的描述、位移与位移矢量、速度与速度矢量、加速度与加速度矢量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4. 运动学定律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定律5. 动能与功率动能的定义、动能定理、功的定义、功率的定义6.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地球上自由落体运动7.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的特点、斜抛运动的基本公式、斜抛运动的轨迹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础温度与热平衡、热学温标、热量与焦耳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法则、气体的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多次与少次气体的状态方程3. 理想气体的定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的一般变化规律、定容过程的一般变化规律4. 等量热与等压热等量热的计算、等压热的计算5.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一般变化规律、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的图像、理想气体等温线的特点和图像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的条件与现象2. 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现象与应用、衍射现象与应用3. 光的波动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四、电学部分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电阻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材料、截面积之间的关系2. 平衡态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定律、电功与电能、电功率与电耗3. 电源及其内部电阻电源的种类及特点、电源的电动势、电源的内阻、电源失效条件4. 静电场静电场的基本概念、静电场的性质、静电势的基本概念和计算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部分1. 粒子与电磁场电子的性质、质子和负电子的荷质比、质子的性质、粒子的运动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尺寸、原子核的质量与质子数关系、同位素与同位素的应用3. 活动粒子的辐射现象反衰变与衰变、粒子的发射与吸收以上是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物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必考科目。
在面对高考之前的复习备考阶段,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以高三物理一轮知识点为主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中包括了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功与能量等内容。
1. 质点运动质点运动是力学的基础,涉及到平抛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我们需要掌握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在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我们需要将具体问题转化为受力分析问题,并运用合力、加速度、摩擦力等概念进行计算。
3.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质点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涉及到质点的质量和速度。
在碰撞问题中,我们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析碰撞的问题。
此外,还要注意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及其计算方法。
4. 功与能量功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
在力学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功,如何应用功来分析问题。
能量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等。
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我们需要运用能量的转化关系进行计算。
二、热学热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热量、温度、热平衡、热传递等概念。
1. 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一种能量,与温度相关。
在计算热量时,我们需要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应用热量来解决具体问题。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涉及到温度计的使用、温度的单位转换等。
2. 热传递热传递是物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在热传递问题中,我们需要理解热传导的机制、对流的原理以及辐射的特性,并掌握如何应用热传递法求解具体问题。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力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另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这两句话既提示我们研究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突出相互作用双方中的主体研究方向),又指出分析或量度受力可以从形变或加速度两个方面下手,这也就成为了研究力学问题的总出发点。
二、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三、对力的概念的几点理解:1、力的物质性。
不论是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不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不论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离不开施力者,都离不开物质。
2、力的相互性。
施力者同时是受力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上。
并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力的矢量性。
物体受力所产生的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位置有关。
所以,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作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量的变化。
5、在力学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四、力的种类:力的分类方法非常多,常用的有按力的性质命名;按力的效果命名;按力的本质归结。
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等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
张力、压力、支持力、阻力、向心力等等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自然界一切实在的相互作用,按本质说,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课中出现的弹力、摩擦力、分子力从本质上看都是微观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又包括具有不同本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五、重力:1、重力的定义一般有以下两种。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1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2-Vo2=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大总结
【精品资料】高考物理基础知识大总结(史上最全)一. 教学内容:知识点总结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0<f =f m (具体由物体运动状态决定,多为综合题中渗透摩擦力的内容,如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 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 ≥,当T 拉=0时,v =mg =F 向,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 ≥0T 为支持力 0< v <T =0 mg =F 向, v =T 为拉力 v>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GM/r 2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
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M R 02=g g R R h R h '()=+22——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v =、=m ω2R =m (2π/T )2R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 gR 2=GM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9. 平抛运动特点: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应用:闪光照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g△t,△p=mgt⑦v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点以速度v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点,求:S AB在图上标出从A到B小球落下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力知识要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另一种作用效果是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这两句话既提示我们研究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突出相互作用双方中的主体研究方向),又指出分析或量度受力可以从形变或加速度两个方面下手,这也就成为了研究力学问题的总出发点。
二、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三、对力的概念的几点理解:1、力的物质性。
不论是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不直接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不论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离不开施力者,都离不开物质。
2、力的相互性。
施力者同时是受力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种性质,分别作用在相应的两个物体上。
并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力的矢量性。
物体受力所产生的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位置有关。
所以,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
4、力的作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
力的空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能的变化;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往往对应物体动量的变化。
5、在力学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
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四、力的种类:力的分类方法非常多,常用的有按力的性质命名;按力的效果命名;按力的本质归结。
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等是按力的性质命名的。
张力、压力、支持力、阻力、向心力等等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
自然界一切实在的相互作用,按本质说,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课中出现的弹力、摩擦力、分子力从本质上看都是微观粒子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核力又包括具有不同本质的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五、重力:1、重力的定义一般有以下两种。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目的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故而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梳理是关键,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高中物理电场知识点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 V=1.60×10-19J;(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二、高中物理恒定电流知识点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考第一轮复习13大经典问题2013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14年高考复习的开始。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我们特别邀请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张北春老师,回答同学们比较关注但又不太明确的问题,小编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收获。
问题一:学生:高三一年的复习时间,那么长,怎样合理地安排复习才更有效呢?老师:高三复习时间看似很多,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和要求。
通常从当年9月到次年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第一轮复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复习。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知识点的复习非常细致、系统,但是与高一、高二新授课不同,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高。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听课,不能被动听课。
从当年3月中旬到4月底,大约45天的时间,习惯上称为第二轮复习。
在这段时间里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将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知识、方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从当4月底到5月底,我们通常称为第三轮复习,主要是以练习卷为主实战练习,进入六月份,就是考前的调整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看看教材和卷子上做错的题目。
问题二:学生:您刚才说的主动听课是什么意思?您能具体的解释一下吗?老师:高一、高二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仔细听老师讲解,你的思路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在课下再消化、理解、巩固。
在高三的课堂,这样做就是低效率了,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你必须主动积极思考,如果不能立刻回忆出这个知识点,你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就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不会的,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会的。
课下把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弄通,不能留下知识点的死角。
举个例子吧,例如当老师问“如果把力按照性质来分类有哪些力呢?”,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回忆有哪些力,如果能回忆起来就说明你这个知识点没有遗忘。
再比如老师问“这个力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呢?”,如果你回忆不起来怎样判断力做功正负的方法,这就说明这部分知识点有遗漏,这就是我说的主动听课。
问题三:学生:听说第一轮复习将做大量的习题,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选用什么样的资料比较好呢?在资料的使用上有什么秘诀吗?老师:我本人不主张高三的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整天泡在题海中,但是不做题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实战演练才能知道哪些知识在理解上或者应用上还有不足。
对于教辅资料我认为不要太多,有两本就够了。
在自己选择教辅资料时,我建议应该选择难易适度的。
标准是这样的,假设一章有10道试题,如果你发现几乎没有不会的,那么这本教辅资料对你来说就是过于简单了,如果有7到8道题经过长时间思考都没有解题思路,那就是过于难了。
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浪费你宝贵的复习时间,这样的教辅资料对一轮复习是不合适的。
对于教辅资料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下几点:(1)哪些题是一看就会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才能做对的,哪些题是经过深度思考后一点思路都没有的,这些题必须做好不同的标识。
(2)对那些一点思路没有的习题,必须通过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使之变成有思路的习题,这些知识点就是你们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一定要把他们都“消灭”了。
(3)要定期回头复习那些经过深度思考才做出的习题,保证思路上的畅通。
(4)要把自己不会的习题、做错的习题进行归类,看看哪些题是方法上的错误,哪些题是计算上的失误,哪些题是概念理解不透造成的错误,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来。
掌握自己犯错的类型,就为防范错误做好了准备,整理一个错题本是复习的一个好办法,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
当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应该随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不会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少了。
问题四:学生:都说要跳出题海,少做题还能得高分吗?老师:物理学科不做题是不行的,但是没有必要做大量的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物理模型的本质、习题条件变换、多过程多对象的拆分。
(1)注意物理题的模型。
我们所学到的规律都是经过简化以后物理模型所对应的规律。
只有找到题目所述的是什么样的模型,才能用这个模型所对应的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2)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
高中所学的模型不多,但是题目千变万化,原因是每一道题都有区别于其他题目的条件。
审题的关键是将这种条件找出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要找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临界条件等。
(3)能把多过程和多对象进行拆分。
对于多过程、多对象的问题,审题清楚以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整个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把多个研究对象分别隔离作为单个物体来研究,或者将几个对象作为整体来研究。
问题五:学生:有一个问题使我特闹心,就是有些题老师一讲我就明白,等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可怎么办啊?老师:我经常遇到与你存在同样疑问的学生。
对于知识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分为知道、理解、应用、评价这四个层次。
你说的“明白”那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可能没有理解或者没有达到应用和评价的层次。
而高考题对知识点的要求是达到理解和灵活应用的层次。
例如仅记住力做功的公式是不行的,你还必须理解这个公式中的力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当是变力的时候就不能应用这个公式求解变力做功了,对于公式中的位移应该是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公式中的夹角应该是力的正方向和位移正方向间的夹角。
你不会独立做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没有掌握一些解决试题方面的程序性知识,或者对于处理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不能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或者是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等。
问题六:学生:我们马上要进行力学的复习了,高考对要求考查的力学知识点有哪些?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老师:《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也是高三复习的纲领性文件,《考试大纲》中有明确的知识点的要求及要求掌握的程度,对本辑设计的力学内容,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主要有: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等.Ⅱ类要求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除Ⅱ类要求的知识点之外都属于Ⅰ类要求的知识,Ⅰ类要求是指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预计2011年《考试大纲》对力学的要求变化不大,复习时可以以2010年的《考试大纲》为指导。
问题七:学生: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有哪些,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有效复习?老师:本辑所涉及的力学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要根据2011年高考命题特点进行有效复习:(1)直线运动的命题特点:直线运动更多的是与牛顿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加以体现。
(2)力与物体的平衡命题特点:侧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知识,另外也要注重电场力,磁场力及复合场的平衡问题。
(3)牛顿运动定律命题特点: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生产、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可以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
(4)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命题特点:抛体运动及圆周运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万有引力定律与现代航天科技的综合是高考的热点。
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多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应用。
2013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14年高考复习的开始。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我们特别邀请安徽省物理特级教师张北春老师,回答同学们比较关注但又不太明确的问题,小编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一下,供同学们参考,或许你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收获。
问题一:学生:高三一年的复习时间,那么长,怎样合理地安排复习才更有效呢?老师:高三复习时间看似很多,其实有效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要系统地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和要求。
通常从当年9月到次年3月上旬为第一个阶段,习惯上称为第一轮复习。
这个阶段的复习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复习。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知识点的复习非常细致、系统,但是与高一、高二新授课不同,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在回忆的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和提高。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听课,不能被动听课。
从当年3月中旬到4月底,大约45天的时间,习惯上称为第二轮复习。
在这段时间里通常是进行专题复习,将打破章节之间的限制,主要从学科知识、方法的角度设置专题进行复习。
从当4月底到5月底,我们通常称为第三轮复习,主要是以练习卷为主实战练习,进入六月份,就是考前的调整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看看教材和卷子上做错的题目。
问题二:学生:您刚才说的主动听课是什么意思?您能具体的解释一下吗?老师:高一、高二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仔细听老师讲解,你的思路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然后在课下再消化、理解、巩固。
在高三的课堂,这样做就是低效率了,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你必须主动积极思考,如果不能立刻回忆出这个知识点,你再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就能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不会的,哪些知识点是自己会的。
课下把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弄通,不能留下知识点的死角。
举个例子吧,例如当老师问“如果把力按照性质来分类有哪些力呢?”,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回忆有哪些力,如果能回忆起来就说明你这个知识点没有遗忘。
再比如老师问“这个力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呢?”,如果你回忆不起来怎样判断力做功正负的方法,这就说明这部分知识点有遗漏,这就是我说的主动听课。
问题三:学生:听说第一轮复习将做大量的习题,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选用什么样的资料比较好呢?在资料的使用上有什么秘诀吗?老师:我本人不主张高三的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整天泡在题海中,但是不做题是不行的,必须经过实战演练才能知道哪些知识在理解上或者应用上还有不足。
对于教辅资料我认为不要太多,有两本就够了。
在自己选择教辅资料时,我建议应该选择难易适度的。
标准是这样的,假设一章有10道试题,如果你发现几乎没有不会的,那么这本教辅资料对你来说就是过于简单了,如果有7到8道题经过长时间思考都没有解题思路,那就是过于难了。